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問題作文

小學問題作文

發布時間:2020-12-04 03:28:18

1. 四年級小學生寫作文要注意那些問題

我個人覺得寫文章最重要是用心,情。就是老師會看她最重要流露的主題。作文無非是情感。所以要健康,真實情感。這個情感主題是重點。然後就是框架了,比如:首尾呼應,總分總,總分,分總。

2. 小學生300字作文《難題》

下面是

3. 小學生作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寫作無題目
有一些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會忘了寫題目。經過實際的教學中的調查,發現是因為學生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東西,完成任務似的寫作,想著最後再隨便加一個題目就好。這個問題經常會被遺忘。
這個是大問題,關乎學生對作文的理解,對後期的審題立意有很大的影響。題目是文章的中心,如果寫作文沒有題目,那麼在寫作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是沒有關於中心的定義的,不能圍繞中心來進行構思。這就是為什麼總會有很多的同學跑題的原因!
2、無法動筆
有一些學生看到作文題目後,久久無法下筆,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的一件痛苦的事情,如萬箭穿心般,邊寫邊數字數,往往造成作文湊字數的感覺。
3、不知如何開頭、結尾,經常會沒有開頭和結尾
寫作文的時候,直接就是寫內容,寫一件事就直接寫事情的本身發展,不會給作文加上引導用的開頭和總結用的結尾。這樣的作文是不完整的,不能算是一篇好作文。
4、敘述口語化、方言化,敘事拖沓
小學生可能還沒注重普通話在語文中的作用之大,寫作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用普通話的方式來進行敘述,要告別方言,口語化。很多小學生寫的作文很繁瑣,不知道精煉語句,一件小事,也能夠大費周章的來進行描述。
5、寫人寫事沒有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
寫作文不分主次,應該仔細描寫的地方一筆帶過,在無關緊要的情節上大費周章。

4. 小學生寫事作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抄, 有許多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歷、 親眼所見、 親耳所聞,而且大多是普 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這些小事作為材料來寫或作文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1、 如果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 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 並仔細琢磨, 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2、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
3、必須把事情發生的環境寫清楚。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 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
4、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 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5、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面面俱到。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 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6、寫事離不開寫人,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 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5. 當前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比較的困難常常是拿到做完以後覺得無話可說。這種情況就需要讓學生在平時多去閱讀多積累,然後才可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有話可說。

6. 小學語文作文中常見的語法錯誤

語法錯誤具體分類如下:
1. 主謂關系中人稱和數量不一致性(person/number agreement)錯誤
由於漢語的動詞不受主語的人稱和數的影響,英語的謂語動詞要和主語保持一致,謂語動詞要隨著主語而變化。而學生主要用漢語思維,因此他們往往沒有習慣去考慮主語是第幾人稱,是單數還是復數。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復數名詞做主語時,其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稱單數,在一般現在時態中謂語動詞go應該加es。
2.時態(Tense)
高中生在寫作中經常在時態方面犯錯誤。英語時態種類繁多,動詞的構成形式隨著時態的變化而變化。中文裡沒有時態區分。動作或動詞的時間由跟在動詞後的諸如 「著」、「了」、「過」等副詞小詞來表示,對高中生來說,掌握英語的時態不是很容易。實際上,學習者在頭腦里很清楚語法規則,但經常混淆或忘記改變動詞的詞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確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第一句是一個常識問題,應該用一般現在時態。第二句「我買這件衣服花了50元」應該是過去時態。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將來時,從句是一般現在時態。
3.語態錯誤
動詞的被動式在英語中比比皆是,學生由於漢語思維的影響,很少考慮到用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雖然中文裡也有被動式的含義,但與英語里被動式表達方式完全不同。英語里的被動式要求有助動詞be和一個變異的過去分詞形式,其中這個助動詞帶有時態和人稱數量信息,中文裡需要使用諸如「被」、「使」、「讓」等詞語,不需要有不規則的動詞形式。

7. 造成小學生「作文難」的原因是什麼

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為什麼寫不好呢?很多的家長和老師都會有很大的質疑,是孩子的基礎不扎實孩子孩子上課不好好聽講,還是孩子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等等.想知道為什麼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不好寫,就要了解孩子的狀態.

(創作)

(4)研究問題的能力不強,思維的綜合性不好.


這個想法是學生寫作的難度,問題更嚴重.有些主題是未知的,只是講述了問題的開始和結束;一些主題難以展示,材料無法充分表達主要目的;一些話題很混亂,多中心真的是無中心的.學生在考試中反映的缺點不僅是由於缺乏相應的寫作技巧,而且還因為思維的全面性沒有根據.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缺點在哪裡,才能提高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的寫作能力.

8. 小學生作文存在哪些問題

淺談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及取得的成效 有時候我經常在想: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寫起作文來就在那裡咬筆尖、抓耳撓腮呢?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達意?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 結合自己8 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是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提起寫作文就頭痛,有時老師要求時間久了,為了完成任務就抄作文書。所以有時改作文我也頭疼,看到學生寫的作文沒有創意我對批改作文也失去了信心。 二就是空話、假話連篇,一看就是編的。作文抄、編、湊,情況及其嚴重。 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1、語言不夠簡練。寫作時語句不通,原因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善於積累和運用優美詞句;2、材料不夠充分。學生平時沒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對於生活的占滴小事不會仔細觀察從而導致寫作素材缺乏,一到作文時當然只有「皺眉頭、咬筆頭」了,面對作文題,心中無話可說不會收集材料,不會選材;3、中心不夠明確。寫作的內容過於重內容,輕立意,功夫都花在字詞句篇上。寫作時往往是湊字數所選取的材料不能為中心服務;4、內容不夠具體。學生常常感到生活很平淡,無內容可寫,於是往往言不由衷,寫出的作文空洞平淡,學生不懂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對於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別說用心去感受。5、立意不夠新穎。不清楚各類文章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要讓學生想寫作文會寫作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積累寫作素材 為了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平時我總會想盡辦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活動,不僅沖淡了課堂上的沉悶空氣,使學生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而且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消除了恐懼心理,同時由於游戲的本身要求,又使學生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從而不得不盡力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活動的開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每次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件事情我經歷過」,學生寫起來才會文思滾滾,下筆如有神。 二、加強課外閱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加強課外閱讀,努力創建班級讀書會。通過廣泛的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廣泛接觸各種文體,逐漸體會到寫好文章的奧妙所在。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一舉多得。 三、善於觀察,留心生活 生活具有取之不盡的素材。教師引領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僅僅是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打下扎實的基礎,但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材抓住讀寫結合的「點」,讀中學寫,不失時機地通過遷移、模仿、創新地練,久而久之習得作文之法。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反復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在閱讀教學的最後環節時,進行拓展性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生走進生活發現美 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班學生的作文能力與作文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也被激發了出來。所以。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的教學關鍵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核心,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汲取和積累作文素材並且讓學生勤於觀察,留心生活, 這樣一來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夠走向成功之路。雖然這既是一項細致的艱巨的任務,又是長期的復雜的練習過程。但我一定持之以恆,努力不懈。

9. 小學作文存在什麼問題

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及解決辦法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眾所周知,一個民族文化水平低,讀寫水平不高,是難以進入經濟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難以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並且當今時代對新型人才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既懂專業,又懂管理,具有創造性的開拓人才。這種人才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必須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而小學生作文又是培養寫作能力的基礎。可見小學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學生作文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現歸類如下:
首先是主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 缺少引導,無寫作動機。
通過對許多的小學生調查後,發現他們對待作文的態度只有一個「寫作文干什麼?不就是給老師完任務嘛。只要將字數劃夠,給老師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沒有正確的寫作動機。我們知道,人無論從事什麼活動,總要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比如,一個學生在學校求學,是因為他有學習的動機,一個顧客去商店采購商品,是因為他有購買的動機,即使是像吃飯、喝水、走路這些簡單的活動,也是在不同動機的推動下產生的。動機可以說是人活動的原因和動力。它表明一個人「為什麼」去從事某種活動。可見,寫作動機對作文有多麼大的影響。但是,他們缺少的正是對作文有重大影響的寫作動機。
他們不但是如此說,而且也是如此做。從他們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學生是在給老師完任務」的心態促使下寫作文的。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不規定文章的字數,他們150個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個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當然並不是字數少就不能寫出好文章)而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一旦規定了字數,他們又是想方設法的湊字數,小學作文中,頻率最高的就是「寫人」篇。有一個五年級學生在《我的爺爺》的末尾中這樣寫道:
「我奶奶每天給爺爺吃一個雞蛋,媽媽還說讓爺爺多喝點豬油,爸爸也同意他們的意見,我也很高興。」
看了這些後,誰都會說:「這到底是在寫誰呢?或許是在寫《我的家》。」然而這樣的問題在小學生作文中卻很普遍。
二、 觀察少,胸中無積蓄。
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想寫點什麼,可是又寫不出什麼內容。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觀察少,胸中無積蓄。我們知道:觀察是人們發現、認識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礎,只有「籠天地於形內」,方能「挫萬物於筆端」。它在寫作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觀察是引發寫作慾望的動因。
人們在觀察進程中,往往受到觀察對象的某些特點和情景刺激、觸動。因而誘發和萌生寫作的靈感和慾望。這種慾望有時是很強烈的,常常促使觀察者進一步觀察,調動生活積累,迅速進入寫作的構思。
2.觀察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現實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會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態、色彩、聲響,性狀、細節、畫面等等的獲得與積累,無不有賴於觀察。「理」就是道理、根據。而道理、根據又常常是通過長期的觀察之後得來的。如果缺少觀察,所下結論要麼是馬虎的,要麼就成為謬論。這是為獲取直接材料作鋪墊。
其次還有間接材料。那麼觀察對閱讀,接受和理解書刊資料中的間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觀察是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的基礎。
人們認識事物是從觀察開始的。寫作中說明,描述客觀事物,表現事物的形態、性狀,特徵都需要以觀察作基礎,。如寫一篇關於狗的說明文,必須認真觀察狗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才能寫出來。「狗打噴嚏天要下」,是否真是這樣的?「螞蟻搬家雨稀稀」,像類似的問題只有認真觀察後才能下結論。
可見,在觀察中才能悟出客觀事物的意義,並因此而觸動情感,產生寫作的慾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 積累少,字詞不能正確使用。
要寫書面語言,學習書面語言,必須先識字。只有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並且能夠正確理解字義,才能夠順利地閱讀書報,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提高認識能力。
1.識字是寫作的起點。 識字並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文字只是發展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一種工具,識字的目的是掌握語言文字,用以閱讀和寫作。
2.寫作的基礎是識字。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和寫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話構成的,而一句話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詞構成。所以字詞在作文中處於決定地位。字詞使用的正確與否,將對文章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五年級的學生在《祖國,我對您說》中這樣寫道:
「在遠古的時候,中國和英國戰爭不斷……」
顯然是有問題。結果學生說他指的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而又不能確定具體的時間,於是他寫出了上面的話。可見這個學生對「遠古」這個詞不理解。
因此,對於學過的生字、新詞要養成積累的習慣,在以後的寫作過程中能夠使用自如。
四、 缺少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的訓練。
我們知道,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必須經過訓練。而讀和寫的密切結合是小學語文中最重要的環節,讀是吸取;寫是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只讀不寫,當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寫不讀,寫也不能很快提高。魯迅先生在談到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文章應該怎樣作,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多練習。此外,並沒新的方法!」可見訓練的重要性。
而經過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現在的小學生真是缺少這種訓練。他們中有90%的人從聽覺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識的能力非常強。(這或許與歷代的「填鴨式」教學,「滿堂灌」教學有直接的關系)而有60%的人會讀,也就是能從閱讀中獲取知識。有50%的人可以與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能用文字表達出自己感受的學生只佔到17%~~20%。
從這幾個數據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缺少訓練。
其次,客觀上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 教師缺乏一定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必備條件。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和學習的積極性。
現在的小學教師隊伍中,有一部分老師不能按要求寫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確、簡明、扼要的將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語言表達清楚。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習慣,說話重復,導致作文中語句重復。
二 、引導和訓練的方法欠妥。
經過調查發現,許多老師也在注意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但是,他們訓練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來之後,老師布置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見聞》。許多學生在寫不出新的見聞,又為了能按時完成作業便抄襲他人之作。之後,只要老師布置的作文是《XX見聞》時,他們就會將原來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動的搬出來,以應眼下之急。
有的為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要求在課前5分鍾讓學生說一段自己的經歷或見聞。時間一長,學生便將那段感受或見聞倒背如流,並且每次都受到老師的表揚。而真的達到訓練目標的又有多少呢?
三、講評的方法不正確。
講評是作文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過對許多的小學生以及小學教師的調查,發現許多教師的講評方法不正確。
1.教師的講評方法不正確。
許多教師在對第一篇作文批閱後,在作文的講評中,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吸引不了學生,也提高不了學生對教師講評作文的興趣。教師盡管講了本次作文的許多成功之處和不足,但學生收獲甚微,甚至一點收獲也沒有。這樣就是老師的講評發揮不了應有的效力。因此,要改變教師講評作文的方法,做到「師生共評」,這樣效果會更明顯。
2.教師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確。
教師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應該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弄清學生寫作對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對症下葯,准確找出文章的優點的缺點,然後再寫出評語。
然而許多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連文章的主要內容都沒有抓住就盲目地寫批語。因此,許多批語文不對題。有的老師為了盡顯其美,對文章的內容隻字不提,在批語中只寫道:「語句不通,字跡潦草、書寫不工整」等批語。
既然在小學作文中存在著如此多的問題,那麼根據自己的調查和總結後,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
一、 教師要以身作則,引發學生的寫作動機。
首先教師要能寫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導學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動手寫「下水文」,才能真正體會到作文之道,指導才會得法。 其次,教師要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則來引發學生的寫作動機,使學生感受到作文寫的好還會得到許多的榮譽。教師也可適當地推薦學生去參加一些徵文比賽,以此來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
二、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和實驗,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豐富寫作材料。
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動,還是電影電視;也不管是實驗,還是故事新聞,都應該有選擇的組織學生集體參加和觀看,以擴大見識,豐富思想。而這些活動、實驗、電影、電視的內容,也就是學生寫日記、寫作文的材料。
在組織這種活動的時候,一般應該事先提出明確要求,目的是使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參加完活動和看完影片之後要組織討論,從而互相啟發,活躍思維。這樣做,往往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不論干什麼事都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寫作也是一樣,在寫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寫作習慣。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習慣是在長期的不斷的觀察練習中養成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任何時候,不論走到哪裡,不用提醒、不用勉強、便能自覺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投入對周圍的人物、事物的觀察中去,使觀察成為一種「天性」,並隨之做出筆記。我每次在給我的新同學上第一次作文課時,我都會做這么一個實驗:每人找一個小器皿,然後跟著我在器皿裡面倒點水,加點鹽、醋、味精和紅藍墨水。之後用指頭攪拌並品嘗。我是用中指攪拌,食指品嘗,並說「好香」。而同學們由於不認真觀察,結果將中指放在口中品嘗,搖著頭說「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復幾遍,最終讓同學們看出其中的奧秘,並且告訴他們不認真觀察的結果。這樣,就激起了學生認真觀察的興趣。
2.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
提高寫作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動筆、長練筆、不停筆。比如日記,要一天也不間斷地記下去,日積月累,作文水平才會提高的
3.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
人們常說:「文章是改出來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動筆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滿信心的,而等寫出初稿後又覺得心裡想說的話沒能准確完美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要反復修改,以達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視文章修改的美談。歐陽修改文章是「書而傅之屋壁,出入觀省之」;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馬克思寫《資本論》從初稿到定稿經過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現在保存下來的就有八種之多;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手稿,在反復讀了兩百遍後才定稿付印。這類例子,舉不勝舉。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一般低於評價的能力。他們往往能夠正確的分析別人的行為,卻不善於全面而確切的分析自己的行為。所以,應該讓學生從修改其他同學的文章或者教師挑選的文章,逐步過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
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應逐步提高難度。開始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批語或符號動手修改。以後,可以對照教師的講評自己修改。最後,學生應能在交給老師之前自覺修改。一名六年級學生在《我的哥哥》中寫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結果寫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這類問題只要認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強聽說讀寫相統一的、循序漸進的訓練。
在聽說讀寫中,聽和說是口頭語言,而讀和寫是書面語言。無論是心理學、語言學、還是教育學都一致認為: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先導和基礎。人類科學和個體語言的發展,都是口頭言語先於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它又不能反過來豐富和改造口頭語言。所以,聽說和讀寫也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兒童語言的發展也是完全遵循這一規律的。
其次,在這四個能力的發展中,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理。就像嬰兒學說話一樣,一天天逐漸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說許多的話。
總之,教學中,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應該全面兼顧,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文能力的訓練,使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問題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