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學科評優課活動總結

小學語文學科評優課活動總結

發布時間:2020-12-03 21:48:30

A. 小學語文教師評職稱總結

你都小學教師了 還要 求找 這 個啊~

B. 如何上好優質課 小學語文 學習心得

把什麼樣的教育帶入21世紀,這是歷史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人們常說:「誰擁有未來的教育,誰就擁有未來」。21世紀的主人,今天就坐在我們中小學的課堂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為他們的今後發展做好充分准備,讓他們成功地跨入21世紀。
素質教育的意義就是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的素質全面和諧發展。學生在校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怎樣上好每一堂課就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優質課應當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課
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到教師的修養時,提出三條基本的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識淵博,三是「術」,即高超的教學藝術技巧。他認為教師的創造性活動應該同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結合起來,才可能真正掌握教學藝術。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首先應該肯定教學是一門科學,因為教學是有客觀規律可循的,教學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同時,教學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學理論應用於實際,必須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不能囿於一個程式。教學效果的好壞,還與教師的語言、機智、熱情等素質有關,要做到「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愈矩』,這的確也是一種藝術」。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德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成功的教學是喚起學生興趣的教學。
1、科學性就是符合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
教學過程,蘊含有很多的規律。第一個是學科知識的規律,各個學科都有其特定的內在的規律。第二個是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教師上課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各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活動。他們的心理活動有其特定的規律,一堂高質量的課應當從學生的心理活動入手。
2、藝術性就是科學再現求「實」、藝術表現求「活」師生發展求「優」的完美統一。
求「實」 就是要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最優化的原則,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
求「活」 就是注意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和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求「美」 就是注意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和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求「趣」 就是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所教的課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求「新」 就是注意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
求「效」 衡量教學最優化有兩個標准:一是教學效果,二是時間消耗,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一般教師所不能取得的教學效益,可見優質課的最後落腳點是效果與效益。
二、優質課應當具有的幾個特點
1、結構嚴謹
課堂教學結構是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現代教學媒體,繼承傳統教學媒體中的有效成份,使二者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構成教學信息傳輸及反饋調節的優化教學媒體群,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控制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可控的過程,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種信息反饋,可以實現有效地調控,使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都處於動態平衡中,並隨時注意排除各種干擾信息,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的最佳效果。
教學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即明確學生學習什麼內容;確定教學策略,即為達到預期目標打算如何進行學習?也就是選擇要達到預期目標所需要的資源、程序和方法;進行學習評價,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檢查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2、思維流暢
思路流暢是指老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啟承轉折應該自如、平滑,師生的思維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猶如滾滾長江,一瀉千里。
3、應變自如
教育機智是老師重要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為對突發事件的敏感、迅速准確的判斷和靈活機智巧妙的處理。而這一切都是在沉著、冷靜的心理狀態下產生的,無論發生什麼事,老師都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調整原定計劃,靈活地處理好一切問題。
4、節奏適中
課堂教學節奏,指教學過程中各種可比成份連續不斷的交替,在時間上以一定的秩序、有規律地重復出現的形式。通過這些可比成份的重復和有規律的交替來表現,傳達教育者的情感態度、思想傾向及所要強調的內容。
(1)課堂教學節奏的成份
課堂密度: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的教學任務的程度。是有效信息。
課堂速度:指對教學量規定的概念。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量。包括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舊知識的鞏固。
課堂難度:指教授者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方面的難易程度。它多屬技術、方法、理解水平方面的問題。
重點度:指通過比較而確定的相對概念。它是指課堂內重要和主要內容佔全部教學內容比例的大小的程度。
強 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在單位時間內,教授或學習一定難度和一定數量的教學內容所引起的雙方身心疲勞的程度。持久的高強度,可能使教師傳輸教學信息的能力減弱,也可能使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能力衰減。
激情度:指教師、學生雙方共同沉浸在教學美中,融於情景交融的境界中,所激起的雙方情感的共鳴,情感振盪的程度。高激情度的出現,常標志著教學高潮階段的到來。
教學節奏的高低、強弱規律變化,使教學跌宕有致,起伏自然。
(2)課堂教學中的節奏特點
課堂40分鍾里,學生的腦力不可能保持在一種狀態。有振奮、愉悅,也有疲倦、鬆懈。教師的課堂管理技術要求教師掌握這種在課堂上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象。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隨時間推進,其興奮中心呈曲線變化,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課堂的前15分鍾和25—40分鍾的前15分鍾是學生腦力的最佳狀態。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的最佳時間,課堂內容的重點應放在這段時間而加以解決。第15—25分鍾這段時間是學生課堂疲勞的波谷期,是學生情緒上相對平衡的時段,以處理一般性問題,練習或學生自學為好。
5、啟發得當
教學是否具有啟發性,要看學生是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去獲取知識,這是「啟發式」與「注入式」的分界線。
孔子的教學是:「循循然善誘人」。
葉聖陶先生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如何誘導?他認為一要 提問,二要指點。而好的提問,「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形,純熟之功彌深」。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宜揣摩何處學生所不易領會,即於其處提出」。
良好的提問,在善於揣摩學生難於領會的問題,把握文章的主旨、脈落和作者用心,抓住關鍵之處,要言不繁,相機誘導,一個完整的課堂提問過程,常包括以下四個環節:激疑、設疑、釋疑、評價,一個好的提問設計應該具有以下特性:合適性、啟發性、趣味性和指向性。
6、語言有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不僅是教學信息的載體,也是傳導情感的媒體,不僅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構成教學藝術的主要形式。
有經驗的優秀教師的教學語言,聲情並茂,引人進入藝術的殿堂。而有的教師雖然經綸滿腹,卻詞難達意,語不傳情。教學語言的美是多樣的:豪放、細膩、莊重、幽默、絢麗多情、朴實無華等,只要運用得當,都給能人以藝術享受。
優秀教師的語言從內容到表達方式以及語言節奏都有很高的要求。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語言家的用語准確,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宏辯和藝術家的豐富情感的集大成者。
優秀教師的語言藝術具有如下特性:
准確清楚 生動形象 波瀾起伏 通俗易讀 風趣幽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藉以傳播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構成。對於言語行為 (口頭語言、板書、板畫)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經驗。相比之下,對體態語言的研究,就薄弱得多。
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們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它包括眼神、表情、手勢等。
依據美國體態語言專家保羅·埃起曼和弗里森關於體態語言的分類理論,結合我國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及體態語言運用的特點,我們常將教師的體態語言分為五大類,即:象徵性體態語言、說明性體態語言、表露性體態語言、適應性體態語言和體調性體態語言。
7、板書精美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以凝煉的文字語言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板書既是老師應當具備的教學基本功,又是老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獨具匠心的板書和板圖,既有利於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既能產生美感、陶冶情操,又能啟迪學生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
板書的形式和教學的其它活動方式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恰當地運用。板書的種類很多,選擇最佳的板書形式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常見的板書形式有如下幾種:
提綱式 詞語式 表格式 線索式 圖示式 總分式
板書的原則是:
書寫規范 有示範性 語言准確 有科學性 層次分明 有條理性
重點突出 有鮮明性 合理布局 有計劃性 形式多樣 有趣味性

C.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怎麼寫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著。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准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裡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於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篇二: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裡,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盧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學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鑒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個學期的每次考試中,他們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范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七(10)班有個叫陳欽鵬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設計一些小東西,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贊,還有一位童欲堅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特別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布置的作業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後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 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

D. 論怎樣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小結

就語文教學來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抓住重點,做概括性小結
即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抓住中心環節,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例如:《好孩子》一課學習完課文後,可以這樣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應當怎樣做?」
「應該像小梅和小寶那樣,做一個助人為樂的孩子.」
小學語文課堂小結參考屬性評定
有關論文範文主題研究:關於課堂教學的論文範文資料庫大學生適用:專科論文、高校大學論文相關參考文獻下載數量:10寫作解決問題:如何怎麼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標准論文格式、論文選題職稱論文適用:論文發表、職稱評副高所屬大學生專業類別:如何怎麼撰寫論文題目推薦度:優秀選題
這樣的小結,不僅對全文進行了概括,而且滲透了思想教育內容.
2激發情趣,做趣味性小結
「沒有絲毫舉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趔的 .」
烏申斯基的話,充分闡明了趣味教學之重要性.根據獐的性格特徵,合理採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小結,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收到「一箭雙雕」之效果.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設計了「找朋友」游戲.即把一個全體字拆開,寫在兩塊小卡片上,讓學生組合成所學的字,這樣的小結,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發揮「雙主」作用,做主導性小結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起到主導作用的同時,要竭力把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積極歸納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環境,以達到啟迪智慧,發展能力,施展才華之目的.
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結束時,老師提問:這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確了什麼?然後引導學生邊讀邊總結,最後經過提煉,得出結論.
「這一課講了司馬光砸虹救一位小朋友的事,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的事情,不能慌張,要沉著、勇敢地想辦法,這樣才能處理好發生的事情.」這樣,通過教師提問、引導,讓學生自己做出總結,把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4創設懸念,做啟發性小結
一篇課文,往往是一節課完成不了的,需要下一節課接著學習.在小結時,故意製造懸念,喚起學生繼續學習的 ,使用啟發性小結就恰到好處了.
如《猴子下山》一課,學完前三自然段後,可做這樣的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前三自然段,分別知道了兒子到玉米地、桃權下和得到了什麼呢?我們下一節課共同學習本課後半部分,你就會知道這些問題了.如此小結即注重了知識的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發揮了「評書扣子」的作用.

E. 教師評優感想

心目中的好老師

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這是一個大眾話題。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百姓和社會輿論都對教師表達了種種希望,教師們自身也在進行反思。然而,卻很少有人關心少年兒童——我們教育工作的服務對象,他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教師。事實上,教師職業因他們而存在,教師職業因他們而崇高。那麼,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究竟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傾聽兒童的心聲——
教室的四周掛滿了兒童畫,天真的孩子們指著自己的一幅幅圖畫,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場的教師們滿含熱淚,一邊聽、一邊記,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這種嶄新的培訓方式,這種跟孩子間心與心的交流,對教師來說還是頭一次。

前不久,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雜志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兒童心目中的好老師」徵文征畫活動,共收到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3000名同學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兒童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是兒童情感的自然抒發。兒童渴望什麼樣的教育?兒童喜歡什麼樣的老師?3000幅兒童畫把他們內心的夢想表現得淋漓盡致,3000幅兒童畫是對師德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檢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這些兒童畫面前都不會保持沉默。為了讓更多的老師了解孩子的心聲,北京市教科院將這些徵文征畫作為教師培訓的極好教材,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多次教師培訓,引起強烈的反響。

孩子渴望什麼樣的教育

這一幅幅稚嫩的兒童畫和徵文,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請看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學生瑞的話:

我喜歡老師的8個理由:

1.我們班設立了圖書角,每個同學帶2本課外書,沈老師卻帶來了6本,大家都愛看。

2.春遊時,我把食品弄丟了,沈老師送給我一袋麵包、兩瓶酸奶,其實她自己帶得也不多。

3.上次語文考試,我只得了85分,很傷心,沈老師借給我5分,讓我下次考試還給她。

4.沈老師買了一個漂亮的轉筆機擺在教室的書櫥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忘記削鉛筆了。

5.上星期,我不小心打碎了沈老師的紅墨水瓶,同學們都怪我。我哭了,沈老師知道後,沒有批評我,反而安慰我。

6.沈老師每天和我們一起背古詩。古詩文擂台賽時,她得了第一名。

7.生水痘了,我一個人在家,很孤單。

沈老師帶了水果來看我,還給我補課。

8.大掃除時,沈老師不讓我們擦天窗,她怕我們摔著,自己擦了所有的天窗,累得滿頭大汗。

看了孩子寫的話,沈虹霞老師激動地說,這是怎樣的一份情愫呢?我再也抑制不住淚水潸然,早已淡忘的小事,孩子卻記得如此清晰,我該如何守住那份喜歡,那份源自內心的真誠呢?

江蘇省贛榆縣城西鎮第二小學孫運芳寫出了好老師的十條標准:

1.老師不能偏向女孩子。

2.下課鈴一響,就讓我們出去玩。

3.春遊上哪去先問問學生。

4.學生犯了錯請家長,學生幹了好事也應該跟家長說一說。

5.能跟學生聊天。

6.老師要知道學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7.老師應當注意自己的外表。

8.老師應當控制自己的情緒。

9.學生參加各種比賽,老師應該在場鼓勵加油。

10.課間十分鍾應該看看學生愛玩什麼。

內蒙古一位學生闡述了他喜歡老師的理由:「我們老師講課聲音抑揚頓挫,准確、生動、深刻,情感真實動人,好像這些事她都親自經歷過一樣,我們都喜歡聽她的課。」

蘭州市萬里小學四年級李欣彥同學這樣表達她對教師的渴望:「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應當是一位知識淵博而又有心胸的人。我不注重她的衣著是否華麗、精美,更不注重她的長相是否漂亮,只希望她能認真講課,一絲不苟地對學生們負責。」

浙江省上虞市梁湖鎮江山小學李箐同學很喜歡他的老師,「她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後進同學不諷刺、不挖苦、不放棄。」

江蘇省銅山縣張家集中心小學黃天同學開心地寫道,「您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會把一個人的錯誤講成笑話,我們覺得您很幽默。」「希望您能成為我們的大朋友,除了上課,還能和您說一說我們的苦惱,而且您還能給我們保密。」

當然,在這些畫和徵文中,不僅僅有對教師的贊美,也有對教師的批評。在另一組徵文里,同學們講述了他們的親身體驗,委婉地表達了對教師的不滿。

「老師總拿好學生作參照:你看看人家某某同學考得多好。」

「老師總是當著同學的面批評我們,其實,完全可以私下輔導我們一下。」

「你就是死貓扶不上樹。」「有的學生上課打瞌睡,教師用粉筆頭不客氣地打過去。」

「一次下課了,班長喊起立,幾個學生不起立,老師很生氣,讓我們重新起立,還有幾個同學不起立,結果,我們被罰坐了兩個小時。放學後,我們把沒有起立的同學揍了一頓。」

同學們的話語使老師們慚愧極了,他們看到了自己人文素養的缺失,深深為自己不經意間給同學們造成的心理傷害而愧疚。他們深切地體會到,兒童渴望老師維護他們的自尊,關心他們的情感需求,給他們自我表達的自由。對學生公平對待、充滿愛心和友善的老師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

和大量感人至深的徵文相比,兒童用自己心靈畫出的畫更是催人淚下。有一位13歲的聾啞女孩畫了一幅《老師教我學說話》。一位耐心慈愛的教師認真地用自己的口型示範發音,女孩則努著小嘴努力地模仿,畫面是那樣地真切自然;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女孩用一隻纖細的小手輕輕地撫摸著老師的喉結——她正在感受老師發音的震顫。這情景不禁讓人感慨「世界上只有一種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在一幅老師和學生做游戲的畫下面,學生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她和我們一起玩,一起學習,她把自己也當成了一名同學」。山東省博興縣第一小學賈樂成同學的畫簡直就是活脫脫的兒童課程觀,畫中的教師左手托著知識,右手托著天平,一男一女兩個同學端坐在天平的兩端,老師的身旁還放著計算機、豎笛、地球儀、籃球等兒童心儀的物品。不僅如此,老師的胸前還畫著一片湛藍的海,象徵著博大寬廣的胸懷,他綻開的笑臉上被別出心裁地畫上了一隻眼睛,彷彿是燦爛的太陽。

學生的畫和文章,讓老師們大吃一驚:「根本沒想到學生會有那麼多的想法。」

從學生的眼中看自己,在教師們看來是教育生涯中令人稱奇的事,他們在心靈震撼之餘開始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許多老師感慨道:這些拙樸卻又真切的圖畫和文字,帶給我們以強烈的沖擊。沒有想到孩子們的思維竟然會這么活躍、這么深刻、這么富有創造性。一位教師看過這些畫和文章後說,「我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教師,但是和孩子們的要求一比,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大距離!」

孩子們的話使教師們震驚了,他們說,過去我們總說是「為了學生好」,因此有時不注意方法,甚至簡單粗暴,而學生特別在意教師的方式方法。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應當是心與心的接觸,心與心的溝通,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特別要關注細節,因為細節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久遠的、深刻的,學校每天的生活就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因此,我們應當關注細節,研究細節,讓學生在細節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學生在這無數個細節中成長,有時也是在一個個細節中受到壓抑、打擊。

孩子們的發言讓人感到心裡熱乎乎的。來自北京市宣武區的教師說,孩子們用自己的畫筆,表達了他們期盼好老師的心聲,描繪出他們憧憬好學校的意願。看了這些畫之後,真想流淚,它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教師應當發自內心地愛每一個孩子。

安徽的一位教師說:「學生一次沒考好,我們就另眼相待,幾次考不好,我們就將他定格為差生。學生的畫讓我們看到了自身人文素養的缺失,學生不僅需要老師給他們以知識,還需要給他們以人文關懷,需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特別需要情感上的包容、關懷,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這些畫表達了兒童最響亮的聲音:好老師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是教科書規定的知識與技能。其實,兒童更看重的是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以及由此而獲得的情感體驗、發展的經歷。」

對此,教師們深有感觸地說,教師要想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必須讓孩子喜歡自己,他們喜歡有豐富閱歷和廣博知識的教師,這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來自安徽的一位校長說,我們感謝孩子,他們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雖然我們每天接觸孩子、面對孩子,但並不真正了解孩子,這些畫幫助我們真正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重新審視教育的問題。這些畫面令人深思,我們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毋庸置疑是想給孩子營造發展的空間,但需要我們反思的是,當我們做這一切的時候,是不是以兒童的視角、從兒童的需要出發?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我們應該怎樣尊重學生?

一些教育專家也發表了同樣的看法。他們說,這些畫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教育要滿足兒童的需求,那麼,兒童的需求是什麼呢?其實老師有時並不了解,而是憑經驗,憑想當然。每一個學生就像是一個世界,兒童作為活生生的人都有需要尊重、接納的內心要求。要做一名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要學會「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地體察兒童的內心需求,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教師的專業修養離不開「兒童教育觀」,即把兒童的視角和情感需求納入教育過程,以兒童愉悅的學習方式設計和組織教學。

以兒童的視角思考教育問題

對於這項活動的意義,多年從事教師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專家闡述了他們的看法。教育部師范司司長管培俊提出,希望這些直觀、拙樸而真切的圖畫和文字,引發廣大教師積極的反思,帶給廣大教師深刻有益的啟迪,幫助廣大教師塑造新的形象,以寬廣的胸懷關愛學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學生,以淵博的知識豐富學生,以文明的舉止引導學生,以現代教師的風采感染學生。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鐵道認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漠視兒童的感受,總是「應該怎麼樣」、「不該怎麼樣」,卻很少考慮兒童的感受、體驗和需要。過去,我們談論教育、談論教師,都是由教育專家談、上級領導談、教育科研人員談或者教師自己談,唯獨沒有兒童的聲音。好像孩子說不出什麼,因而沒有必要讓他們談。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常常把學生假設成沒有情感需求的知識容器,給什麼,他就接受什麼,不需要選擇,也沒有能力傾訴,他們只要被動地接受、服從就行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兒童並沒有發言權,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許多時候,我們強調滿足兒童的需求,可我們並不了解兒童,兒童究竟喜歡什麼樣的學校,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被我們嚴重地忽略了。

清華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史靜寰談了自己的看法:平時,在學校里,一些教師工作能力強,所帶班級成績好,被評為優秀教師、骨幹教師,而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並不是這樣的。我們自己認為的好老師,與學生期待的好老師有時是不一致的。其實,對於教師的許多做法,學生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比如,「對於基礎知識,老師總要求我們在課下掌握,而課下又發給我們大量練習題,我們哪有那麼多的課下?」「做的題不少,就是沒有看書的時間,沒有想的時間,全是機器般地做題,不去思考,下次做題仍不會。」

史靜寰老師舉例說,某地有一所小學和初中混合校,領導認為難管理,比如做操,混在一起,太亂,不整齊;老師也認為小學、初中混在一起不好,秩序亂,不好管理。

而史老師問:發生過沖突嗎?他們回答:「沒有。初中生知道照顧小學生。」「我們學校條件好,其他學校都是小學和初中分開的,我們一起討論教學、備課,很開眼。還去初中聽課,感覺很有收獲,這幾年聽得少了,教師不能自己聽初中的課,希望學校組織,這樣有助於小、初過渡。」

課間操後,與一群二年級的小學生交談:

問:你們喜歡這所學校嗎?答:喜歡,我姐姐也在這所學校,上初中。

問:你姐姐也喜歡這所學校嗎?答:喜歡,我還沒上學,她就和我說起過。

另一學生說:我見過她姐姐,還和她姐姐說過話呢。史老師說,可見,這種小學、初中的混合校,學生很喜歡。

通常,我們習慣於從成人的視角安排、實施教與學活動,而漠視了學生的需求。福建東山縣後林小學李育生老師講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到一所學校聽課,被那精美的「教學長廊」所吸引,信步走過去,這個教學長廊比我還高。「這么高,孩子看得見嗎?」我請來一位學生,讓他也看看,只見他仰起頭,很費力地看著。我問他覺得怎麼樣,他告訴我看不清楚。孩子的一席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的布置是要給孩子看的,可他們卻看不到。而到另一所以美術教育聞名的學校參觀時發現,在該校的走廊和教室的牆上,到處掛著世界名畫和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然而與其他學校迥然相異的是,這些畫都掛得很低,有些居然低到成人腰部的位置。校長解釋說:「對於大人來講,是吃力些,但對於兒童而言,卻正好呀。」這就是一種育人的理念,它企求一種深切的慰貼,那就是站在兒童的高度,與學生的眼光平等地對視,平等地交流。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季平舉例說,有一次,她去一所學校,發現學校建得很美,常常有外人來參觀學習。然而,就是這樣一所美麗的學校,在學生的心目中是怎樣的呢?請聽聽學生怎麼說。她問學生:「你喜歡這所學校嗎?」

「不喜歡。」學生回答。「為什麼?」季平接著問。「沒地方玩。」「教室太擁擠,東西沒地方放。」「上廁所要走很遠的路。」學生的回答令人深思——我們該如何滿足兒童的需要?我們該如何以兒童的視角審視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

3000幅兒童畫帶給人們的思考是深刻的,長久的。作為教師、作為學校、作為社會,對於我們的孩子究竟了解多少?兒童是教育事業的服務對象,他們的學習需求與學習體驗的滿足程度,是判斷教育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評價教師專業素質的根本尺度。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不僅要提供科學的知識,應用的技能,還應以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兒童作為活生生的人,都有被尊重、接納的內心需求,所以,教師要體察兒童的情感需要,實施適合他們需求的教學,教師的專業化應兼具科學和人文的品質。

【新聞背景】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國際兒童書畫大賽,邀請8 ̄12歲的在校生,憑他們的自然感受,用文字或圖畫的方式回答「怎樣才是一位好教師?」此次活動共收到來自50個國家的500多名兒童用自己的童心完成的作品。一幅幅充滿童真的圖畫,一句句洋溢愛心的話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說盡了孩子們內心蘊藏的對好老師的熱切期盼,展現了他們渴望老師關愛的內心世界。來自墨西哥的11歲的扎依拉小朋友,借用珍貴如油的春雨撒向乾裂荒漠的畫面,贊譽老師對於學生就如同滋養土地的雨水。紐西蘭的9歲的小羅絲滿懷希冀地對老師說:「你待人和善友好,充滿信任。你應當傾聽我們的心裡話,了解我們每個人,千萬不要發脾氣、不理睬我們。」來自葡萄牙只有10歲的小朋友卡特麗娜寫道:「一個好教師不僅是上課,更為重要的是,她帶給我們新的思想,幫我們明白很多事情,她能使教室成為樂園,而不是監獄。」這些畫深深地觸動了我國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據北京教科院副院長張鐵道介紹,一年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雜志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兒童心目中的好老師」徵文征畫活動,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活動,他們收到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3000多名同學的作品。這些畫寄託著兒童發自內心深處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對於好老師的渴望。每一幅畫,都是孩子心靈的吶喊與呼喚,稚嫩的筆觸表達了他們期盼好老師、感謝好老師的心聲。在這些畫面前,我們觸摸到了孩子幼小心靈深處的東西,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為之震顫。正因如此,這些來自於服務對象的直接反饋,已經成為教師教育最好的素材

F. 小學五年級語文優質課評語怎麼寫

一、優質的語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語文課程標准中最核心的理念,傳統的語文教學實行教師主講,學生主聽,評價一堂課往往是教師教得怎樣,講得如何,很少考慮學生學得怎樣.這種以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的學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是說新課標下對語文優質課評價的前提是語文教學是否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確定評價的根本性依據.評價一節課是否為優質課,首先要看教師能否激發出潛藏於學生身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否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問題的發現者、合作探究的解決者.當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語文課堂上教師只任憑學生無目標地討論,對錯誤的認識一味地誇贊,這不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表現,這是教師主導的無作為行為,那是放羊式教學,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不但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善於根據教學三維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對動態生成目標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領、點撥、糾正、提升,使語文課堂真正互動起來,朝著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軌道健康行進.

二、優質的語文課應給學生感悟與思考的時空
在很多公開課或優質課競賽中很多教師一個問題剛提出,學生還沒有認真思考或沒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強行灌給學生,或想方設法的把學生的思維往自己預設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語文課學生甚至連課文都未認真地讀一遍就開始討論,這樣的語文課沒有給足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似乎我們的語文課就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而非發展我們學生的思維,似乎我們的語文課是為了講清一個答案傳授一點知識,而非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去思考發現.事實上,缺少學生感悟、思考的課是沒有深度的,絕不是好課,學生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成為有思想的人,愛因斯坦曾說:要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始終放在首位.不要認為表面熱熱鬧鬧的課就是一堂好課,真正的語文優質課並不取決於表面,而取決於學生腦力勞動的狀況,從這個意義上講,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課才是好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真正的課堂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課肯定不是優質課,真正好的語文課肯定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養成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創設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時空.

三、優質的語文課應上得扎實高效
扎實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教師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學語言簡練生動、幽默風趣,教學思路清晰,教學設計精巧,能高屋建瓴,駕馭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高效;二是說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很扎實,有些喜歡搞花架子的華而不實的課是做課,是做秀,這種課不是常規的語文教學,誤導了教師,真正的語文優質課應是常規語文課堂教學的自然呈現,有些公開課看起來很活,但上得虛無縹緲,學生所得甚少,學得不扎實,比如,文言文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自主疏通文意,積累常見文言詞語,一上文言文就開始討論,學生還沒有弄懂大意就馬上搞課外延伸;再如上《最後一課》時,還沒有反復品讀課文、品味語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學生討論愛國,甚至用大半時間進行辯論,這種不立足於文本的解讀,不立足於品味語言的課不是語文課,是思品課,更談不上優質了,真正的優質語文課應上得精實,讓學生學得扎實,上出極濃的語文味,這就要求教師要深鑽教材,把握准文本,對教學內容有明確的認識並精心選擇最佳突破口,要選擇學生語文學習中最感興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內涵,深入揣摩體味語言及寫作之精妙,培養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真正讓學生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學生學得扎實,那些不實在,搞教學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課,不能認定為優質課.

G. 求:小學語文科組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區低年組抓好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為重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努力把新課標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語文教師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積極投入,學習、參與、實踐,形成了濃郁的研討氛圍,新一輪課改帶來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巨大變化。面對撲面而來的變革,我們全體語文教師都深深懂得: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不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手足無措。

一、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政策,讓理論成為工作的先導
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以利用工作之餘的休息時間為主,用自學的方式學習各種教育教學理論。一學期來,教師們撰寫學習心得28篇之多,以科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2周一次),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則是經常性的。經過學習和交流,我們認識到了:現代語文教學必須是科研為先導,必須明了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少走些彎路,才不至於盲目跟從。為此,我們在本學期開學初,組織一到三年級2名教師參加了教研室舉辦的新課程標准及教材培訓,使老師們明確《語文課程標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是對修訂大綱的新發展,明確所教學段的階段目標及教材修訂的意圖,做到教學伊始,整體把握,有的放矢,許多教師已把這種認識化作了自覺行動,閱讀理論專著、教學雜志、研讀《新課程標准》。大家帶著問題讀,結合教學實際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轉化為平時的教學行為,不少教師還將自己在學習中得到的感悟、體驗,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反思,寫成論文、隨筆、案例分析。

二、以課堂為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轉變觀念是基礎,但重要的是教師教學行為、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渠道,而教師的參與則是關鍵。否則,教材再怎麼改,觀念再怎麼新也無濟於事。因此,我校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推優扶新,初見成效。

1.開學第2周,科組長深入課堂,了解教師教學基本情況,歸納存在的問題報教導處,制定下一步聽課計劃,做到有針對性。

2.第5--8周左右開展教師互聽課活動,通過交流展示教師教學風采,檢驗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果。每次活動前由教導處做好活動方案,要求同科組教師參與聽課、評課,認真填寫互聽課科組反饋意見表,並及時做好科組授課總結。

3、全體語文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鍾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對本班前後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准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期末,我們舉辦了寫字等級評定活動。並通過同教材、同級組的教師集體備課,集眾人之長,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三、以教學活動為載體,為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研組的活動,能有效地激活學科的教學研究,營造互動式對話的氛圍,引起教師個體之間的反思與共鳴,幫助教師實現理念的更新,觀念的變革,行為的轉變。本學期教研組本著活動宜精不宜濫的原則,精心組織了下列活動:

1、「教學設計——說課評點——課堂實踐——評課研討」開放式教學系列研討活動。我們本著學校教學發展為本,教師業務發展為本,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為本的主導思想,舉行多種形式的賽課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如: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課堂教學交流競賽月等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賽課,年青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大大增強。一批年青的實驗教師肯鑽研、敢突破,在賽課中脫穎而出。

2、開展教師論壇活動:圍繞新課程標准下,以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重點,以《我與課改同行》為主題,談教師的真實體會,議課改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了解教育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3、「師徒結對」培養青年教師。青年教師是學校未來的生力軍,學校將繼續為青年教師提供各種崗位練兵活動,安排好師徒接對活動,本學期要求我們的青年教師在「課改」中,必須率先更新教學觀念,提升學習品位,做「課改」的先行者,努力做好:①自我研讀,做好筆記。②帶著問題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不斷解決新問題。③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倡青年教師網上學習和積極交流。④本學期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公開課。⑥認真做好「師徒結對」工作,明確師徒職責,通過師傅的導育人、導教學、導科研,促使徒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⑦期末寫出一篇有較高質量的教學經驗反思或案例剖析。⑧力爭在相關學科競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好成績。

4、經常觀摩名優教師的錄像課,取他人之長,令自身業務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地探索和積累,使教師在教學中成長。在這一學年,我們多次舉行觀摩課,展示課,討論課等課例,全體老師互幫互學,取長補短蔚然成風。使得優秀科組無弱兵。在學校每次的教學開放日里,我們科組總是有大批老師積極參與,開出大批量的優質課,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做出了貢獻。

四、落實常規教學管理,健全教學管理機制
一學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並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從下面幾點進行考評:

1、自檢——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范、得體。
2、互觀——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
3、校查——A隨機查: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查學生學習習慣、態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B集中查:每周對不同年級、不同常規項目集中抽查。

4、堅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反饋考核情況,並將常規環節量化在教研組活動中公布,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規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我們還認真堅持「周查月報」制度。通過檢查、督促,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備課質量,使全體教師養成良好的備課和辦公習慣。本學期,在不斷的周查月報檢查中了解到,老師們都能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尤其是板書、練習設計及提問設計,甚至「教學後記」都作了詳細記錄,便於日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涌現出一批表現優異的老師:譚秀霞、梁林英、溫潤笑、何麗飛等老師備課詳細實用,質量很高。絕大多數教師布置的作業份量適中,並能突出重難點,作業都有明確要求,大多數學生也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書寫規范、整潔。教師的批改也十分認真,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能及時糾正,班級作業批改認真,尤其是曾智嫦、向艷萍、李燕老師,作業批改個性化,把五星獎勵、作業評語等引入作業,還有黃慧珍老師,作業批改認真及時,作文批改詳細。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能及時糾正並把檢查的情況及時做好記錄,做為期末評價教師的主要依據之一。批改作業也好,教案設計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把課上活,上好!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語文科組的全體教師正以飽滿的熱情,繼續努力,勇於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全面推動素質教育。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學科評優課活動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