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農村小學數學課題

農村小學數學課題

發布時間:2020-12-02 14:37:40

A. 小學數學有哪些課題可以研究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數學課堂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有哪些不同類型?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如何合理運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練習題?如何對有困惑的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並提出新的見解?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應用題與問題解決的關系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價值?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實效性?關於課堂上學生獨立作業時間的研究,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導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講解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策略多樣化與基本方法之間的關系,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
(有些內容也可以單獨成為研究課題)
五、教學評價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1、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
2、小學數學中若干數學背景知識的梳理.
3、提高數學教師解題能力的研究.
4、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
5、數學教師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與對策研究.
6、數學教師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的本體性知識?
10、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B.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課題研究目標

對於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現在的觀點並不統一,一種觀點認為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組織學生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另一種觀點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的結果,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不利於教師組織課堂教學,還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的培養。甚至出現少數課前預習的學生在新課開始就報出答案,讓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景遭遇尷尬的現象。對此,我想談談我的一些體會。一、預習,必不可少教學實踐表明,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一)預習,將教材變成「學材」學生是能動的人,教材也並非擺設。學生完全有可能預先翻閱教材。預習後,對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從容而順利解決,增加了表現的機會;對復雜的問題,學生有前面節省下來的充裕時間來重點攻關,增加了成功的機會。如果只有一些學生有預習行為,那麼他們的超前回答有時的確會「搞砸」課堂。其「糟糕」的原因在於其他學生沒有預習教材,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狀態不同。教師難以兼顧和調控學生這種「有所知」與「未所知」並存的局面,可能導致預設的教學方案減效甚至失效。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禁止全體學生預習,教材就是「教材」;另一種是倡導全體學生預習,教材變成「學材」。這里,我傾向後者,譜寫好預習後的課堂教學篇章。這樣,師生「步調一致」,教學秩序還會亂嗎?!至此,預習就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轉而成為學生「致富」門路和「追求」對象。(二)預習更有利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從長遠看,信息化社會知識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果都由教師教給學生或者都由學生探究得到,這不現實,也沒必要。終身教育更需要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限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預習後未必就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預習過程或許是「囫圇吞棗」的不細致,或許是「蜻蜓點水」的不深入,所以他們更想在課堂中「反芻」,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細嚼」和「消化」那些預習時「吃不了兜著走」的知識。此時,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將更具深層性,他們不再「徘徊」於知識的直白處和局限於教材的坦露處,而會「纏綿」於知識的曲折處和創造於教材的潛隱處。例如:學生預習後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的探究點可在「為什麼要沿著高剪」,創新點可在「還有其他剪拼方法嗎」。(三)將學困生「補在課前」學困生對預習的教學方式會感到困難。對此,我們把傳統的「補在課後」改為「補在課前」,幫助學困生復習舊知並預習新知,縮短他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便於他們適應預習後的課堂教學。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學生說:「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但學生知道如何預習嗎?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書,學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學生的預習指導不到位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會造成學生依賴模仿的習慣,會縮小探究的空間,導致思路閉塞,難以實現創新,限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出現,甚至造成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一)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確實,預習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根據具體內容具體處理,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對於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時候需要預習,預習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有時候則不需要預習,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探究的慾望和熱情,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具體到教材中的某一個章節或某一篇課文,要不要預習,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決策了。我個人認為,數學課預習的重點應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比如,《確定位置》一課,教室里的第6組第2個同學,就可以用數對(6,2)表示。也就是用數對的形式來表示位置。這么一課的內容如過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創造數學符號的靈性。即使學生在預習後對「數對」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書上已有的模型會扼殺他的創造慾望。(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預習活動學生可以去閱讀教材,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去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如查閱資料、進行調查、製作學具等等,都可以看作預習。進行預習時,可以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也可以是群體行為,如小組合作、請教家長和教師等等。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經常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在課前先與同學自行交流、自行解決,把不明確的問題或是有價值的問題簡單地記錄在黑板上。在課堂上,能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探究活動。如「年、月、日」一課是課前預習的。因此,一開課我說:「通過課前預習,你對年、月、日有了哪些了解?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學生紛紛匯報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三)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恰當改變教學策略預習很重要,但要能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同時,給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駕馭課堂能力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1、學生:「說得清」的,教師:就作「點焊」。學生預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板書「1/2」):看到1/2,你們想到了什麼?生1:1/2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有這樣的1份。生2:1/2=1÷2=0.5。生3:1/2就是「一半」的意思。生4:1/2=2/4=3/6=……。師:你是怎麼知道它們相等的呢?生4:它們都表示「一半」呀。畫圖可以說明。(該生畫圖解釋,又有學生受啟發採用其他圖例補充)師:對。還有其他觀點嗎?生5:它們都等於0.5。生6:它們符合分數的基本性質。師:哦,那你會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講解嗎?該生發言,其他學生補充。從以上教學片段可見,有些教材內容比較「簡單」,是指新知識比較單一或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教學內容,學生有能力自學會大部分新知識。教學這種教材的課堂上,教師可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素材或情景,讓學生盡情「揮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教師相機「點焊」學生參差不齊(先後順序雜亂、深度廣度不同、正解誤解並存)的匯報,整理成「章」,溝通成「網」,從而把學生預習時比較零散和孤立的、按水平方式排列的知識點「焊接」成頗具條理和邏輯的、按層次有序排列的知識鏈。2、學生:「道不明」的,教師:就作「點撥」。學生預習《最小公倍數》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了《最小公倍數》一課,你現在想求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呢?生1:16和18。生2:12和30。……師:我們就選12和30這兩個數,請同學們用預習後的方法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數。教師巡視,學生匯報。方法一:12的倍數有12、24、36、48、60、72……30的倍數有30、60、90、120、150……12和30的最小公倍數是60。方法二:師:你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生:我不明白,為什麼把2、3、2、5乘起來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師:誰會解釋?學生陷入沉思,教師出示思考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生憑籍舊知的學習和新知的預習,對一些淺顯的知識學生能自學並理解,對一些深奧的知識學生能臨摹但不解。教師就應在學生匯報中充分「暴露」他們的「已知」與「未知」,對學生已「漂白」的知識教師僅需「淡妝」與梳理,對學生尚「疑無路」的知識教師就需「濃抹」與點撥。3、學生:「看不到」的,教師:就作「點補」。學生預習《圓柱的認識》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圓柱的側面後是一個什麼圖形呢?生:通過預習,我知道圓柱的側面圖是長方形。(學生示範,邊剪邊說剪的方法)師: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學生搖頭)師:圓柱的側面圖只是長方形嗎?學生面面相噓,隨即有的討論,有的操作。生1:我發現,如果斜著剪,圓柱側面圖是平行四邊形。生2:我隨便剪,圓柱側面圖是不規則圖形。師:對啊。我們應不局限於書上說的剪法,還可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不過,嚴老師再有一個問題,圓柱的這些圖形能不能歸納成長方形?學生又說的說,做的做。生1: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生2:不規則圖形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學生畢竟「視力」有限,難以「鑽」進教材,看不到其中所蘊涵的「敏感地帶」,也難以「跳」出教材,看不到其中可發展的「動感地帶」。教師就可於此「點補」,啟發引導學生透過書本看到它的「根須」與「枝葉」,讓學生有「又一村」的新發現、新思路,從而加深認識、擴大視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知識。總之,預習後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將更呈非線性、不定性、「隨意」性和開放性。教學設計只能粗線條,不再是「精雕細刻」、「一帆風順」,詳細方案將地遵循學生的意願、意想、意會、意志而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教師的組織將更具挑戰性,必須煉就更強的「理」(梳理學生的已知)、「抓」(抓取學生的未知)、「挖」(挖掘學生的潛能)、「擴」(擴充學生的儲備)等本領,來調控整個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在「隨心」中學會訴說、傾聽、質疑、辯論、鑽研、抒情,使課堂教學不因學生的「所欲」而混亂和失重。

C.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研究 小微課題怎麼弄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數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數學情景教學模式,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他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些情景和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慢慢向前走。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設進入了誤區,「填鴨式」教學模式依然存在,情境創設「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為使情境創設更好地發揮對數學教學的服務作用,因此我選此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有趣味性的,生活性的,研究性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思考和創造的慾望,倡導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還可以促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優化課堂結構,能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符合學情的教學情境,使每一位學生都力求做到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縱橫交叉,觸類旁通,真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也使老師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讓我們的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和活力。

二.創設情境的理論依據及意義

(一)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創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感知,體驗,內化的基礎上習的有關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二)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學生只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裡,不斷地積累和豐富數學知識,並以此為基礎展開進一步的時間和探索,才能豐富自己的數學世界。同時,這也是《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新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容易進入遷移創新的情境中去。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研究目標: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應該根據具體的不同特點創設不同的數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做好引領,指點,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潛能不斷發揮。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實踐教學,將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真正落到實處,並且使之常態化,成為高效課堂的一種教學模式。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能正確地、有針對性地創設符合本班學情的課堂教學情境。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會學習,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數學課堂。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研究內容

有效情景的創設在教學中的作用,情境創設如何為數學學習內容服務,情境創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情境創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如何尋找新舊知識的切入點,教材和生活的聯系點,創設設計符合本班學情的情景。有效情景的創設,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1.走進生活創設情境

關注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如果不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就沒有現實的感覺,學生也就缺乏學習的動機。必須改變課堂等於教室、學習資源僅限於書本的觀念,隨時從學生熟悉的現時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關注的話題,將沸騰的、變幻的生活及時納入課程和課堂中。總之,要讓生活走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課外、戶外,因為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習的課堂。

2.設計游戲創設情境

愛游戲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游戲進入課堂,讓學生在游戲中動手、動腦、動口、開心地合作,把抽象的數學趣味化,既激發了學習熱情,又學習了知識,理解了概念,訓練了技能,開發了智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可謂一舉多得。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游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3.巧用故事創設情境

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並百聽不厭,因此,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的審美能力。同時,我們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搜集數學小故事,以備我們之須。

研究的方法:

實踐研究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將自己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作教學行為,在實際課堂教學和課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有效學習情境創設的經驗,並隨時進行反思,同時對課題方案進行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創設有效學習情境的經驗。個案分析法:重視對學習情境案例及及學生開展系統的教學活動,對其個體開展縱深的研究,以尋求有效的教學措施。經驗總結法:多交流、多思考最後以總結形式完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遵循的原則

1.主動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的感知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2.趣味性原則。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境創設的材料與活動應盡量新穎有趣。對材料或活動的直接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3.開放性原則。就是創建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答案多樣化。4.探究性原則。維果斯基認為,教學的本質特徵不在於「訓練」、「強化」已形成的內部心理機能,而在於激發、形成目前還不存在的心理機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思維。作為教學情境的材料或活動,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創造機能。

實施步驟

1.課題組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查閱資料,提高創設情景在課堂教學中的技能。

2.課題研究人員要在認真學習先進理論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初步形成了情景課堂教學的理論和教學經驗。

3.把本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緊緊圍繞教學活動,並服務於教學活動。

4.課題組每周三進行組內交流活動,共同探討,以保證學校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5.建立課題研究檔案,注意資料的收集和隨時整理,以保證課題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1.通過對課題的研究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興趣。大部分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那麼枯燥乏味,離我們並不遙遠,原來它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教師得到了不同的發展。經過課題研究老師之間相互學習,師生之間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意識有了改變,方法有了提升。

3.通過研究培養了學生耐心傾聽的習慣,培養了學生善於表達的能力及善於反省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1.如何創設有效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我們今後研究的一個具體方向。

2.學生層次不整齊,學生接受知識能力有限,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3.繼續加強培訓,教師教研能力和素質有局限性,對課題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把握有難度。

4.資料收集方面要更加的全面。

總之,課題研究中,教師能夠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學會提出數學問題,然後進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努力做好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體現出數學學習的價值


望採納,謝謝!!!

D.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研究

宜興市歸徑小學傅福堂數學是集高度的概括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於一身的科學,數學語言是表達、交流數學知識及其應用的,極其重要,但許多學生在運用數學語言時,難得盡善盡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學生不經意間出現的「口誤」,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的數學術語,逐步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力求使學生的數學表達做到規范、科學和嚴謹。一、多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數學術語的記憶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根據艾賓斯的遺忘規律,如果教師只是將概念、法則、定義等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地去背,這樣記憶,在一定的時間內會發生模糊或遺忘,從而引發運用失當。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親歷知識的來龍去脈。二、多加強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非一蹴而就,需經過長期自覺的訓練,這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條件,需要學生說的,教師絕不代替;多給學生留下交流的空間,需要學生探討的,教師絕不灌輸;多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包。此外,教師應關注課堂上偶爾出現的數學語言的瑕疵,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教師還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運用幾種常見的語言訓練方法,對學生加強訓練。比如:仿述練習,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有助於語言的規范性;變述練習,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助於提高語言的靈活性;擴述練習,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語言的深刻性;講述練習,則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的良葯妙方,有助於提高語言的嚴禁性。三、多提供變式比較,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鑒於小學生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比較薄弱,對一些數學概念、名詞術語等理解不夠深刻,往往會造成在表達或運用數學語言中有失嚴密。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步感知或剛接觸數學知識後,除向學生特別強調術語中的重點字詞外,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變式訓練,使學生的思維經多次碰撞後,更為准確地把握知識的內涵,從而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

E. 小學數學教師可研究的小課題

1.乘火車從甲城到乙城,1998年初需要19.5小時,1998年火車第一次提速%,1999年第二次提速25%,2000年第三次提速20%。經過這三次提速後,從甲城到乙城乘火車只需( )小時。
2.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146.7米,正方形底座邊長為230.4米。假定建築金字塔所用材料全部是石灰石,每立方米重2700千克,那麼胡夫金字塔的總量是( )千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甲乙兩人從A地到B地,甲前三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5千米/小時,中間三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4.5千米/小時,最後三分之一的路程的行走速度是4千米/小時;乙前二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5千米/小時,後二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4千米/小時。已知甲比乙早到30秒,A地到B地的路程是( )千米。
4.AB兩地相距120千米,已知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時5千米,摩托車的行駛速度是每小時50千米,摩托車後座可帶一人。問有三人並配備一輛摩托車從A地到B地最少需要多少小時?(保留一位小數)
5.2001個球平均分給若幹人,恰好分完。若有一人不參加分球,則每人可以多分2個,而且球還有剩餘;若每人多分3個,則球的個數不足。問原來每人平均分到多少個球?

F.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積極性 課題研究

一、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想「說」
在課堂上,教師應創設出一種歡快、愉悅的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說」的慾望,讓學生想「說」、敢「說」。首先,教師得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其次,要改變過去那種以老師為中心的舊的教學模式,將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師生共同探討;此外,教師提問時要盡量採用如「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們一起研究好嗎?」「你來講講好嗎?」等親切、協商的口吻和「誘導」的語氣,使課堂氛圍顯得民主、和諧,讓學生思想上變得輕松,願意提出問題,敢於發表意見。
二、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會「說」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說」的方法。這里的「說」,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再用准確、簡練的語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有條理地、完整地表達出來。在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語言的准確性。數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科學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准確性,每個概念都有確定的含義,每個定理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教師的語言務必清楚、准確、符合科學性。
無論是下定義,還是做判斷,都要求用詞恰當,合理科學,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概念,運用定理,並逐步養成嚴謹、縝密的思維習慣。另外,只有當學生能用准確、清楚的語言將有關概念表述正確時,才能反映出他的思維過程,才能說明他理解了所學的知識。在一定意義上講,「說題」比「做題」更難,也更重要。
第二是語言的簡練性。數學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濃縮性。我認為,教師須引導學生使用簡潔、准確、規范的語言。特別是數學教師,更應該用簡明的數學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教師,使用科學精練的數學語言,對培養學生規范使用數學語言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數學的「詞典」中,只有「記敘」,沒有「描寫」,也沒有「比喻」,更不能有「誇張」。因此,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言簡意賅,乾脆利落,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添枝加葉。
第三是語言的條理性。數學的邏輯性決定了它的語言的條理性。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導、法則的歸納,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要學生學會利用判斷和推理,有條有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再把思考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學習公式,要求能說出其推導過程;學習法則,要求能列舉出其歸納過程;學習應用題,要求能說出解題思路,應用題教學尤其要注意語言的條理性。讓學生用綜合法和分析法述說不同的解題思路,訓練學生從「會說」到「會做」。
第四是語言的層次性。班裡總有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三種類型的學生,學生的語言表達程度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不同的學生的數學表述給予不同程度的肯定。對於尖子生,教師要求用多種方法表述;對於中等生,教師要求他們必須完整地表述解題思路,並嘗試用多種方法述說和解題;對於學困生,教師不能提出過高的要求,讓他們能盡自己的力量來表述簡單的思路,解答基本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來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解題能力。同時對學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在一種積極而和諧的語言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三、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大膽地多「說」
凡學生能說的,都應該放心地讓學生去說。讓學生講算理,講解題思路,講公式的推導,講法則的思維能力。在形式上,要注意靈活多變,既可個別回答,也可集體說,還可以採取同桌互相講,四人小組輪流講,或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等形式。讓學生人人動腦筋,個個開口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得到提高。
優質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還能提高課堂效率。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多創造一些「說」的機會,讓學生能「說」、會「說」。同時也要求教師必須研究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使自己的語言不斷規范、准確、明快、流暢、妙趣橫生。

G.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課題研究條件

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1、教師要轉變人才觀念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 八種智能在版任何人身上都以獨特方式權組合 而存在著。 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多種相對於別人或自身其他智能的優勢 智能。只要發展自己的優勢智能,任何人都有可能成才。 2、對學困生多加關心、愛護 人人都喜歡學優生,但只有像喜歡學優生那樣喜歡學困生的老師 才是一位好老師。我們一般老師雖然對學困生達不到喜歡的程度,但 我們可以做到不歧視他們,對他們多加關心。學困生本來就因為成績 差而自卑,如果老師、同學都嫌棄他們,他們會更加沒有自信心。對 學困生我們要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加以關心。讓其他學生看到 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願意和他們交朋友。 3、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於興趣。大部分學困生 對數學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懶於動腦,下課不做作業。可見要 想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首先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閱讀全文

與農村小學數學課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