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體育課教學模式

小學體育課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02 09:54:39

Ⅰ 急!!你理想中的大學體育課的模式是怎樣的

3.1.2快樂體育主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思考問題和獨立創造留有餘地。學生的學習包括三個階段:運動的初步體驗(嘗試)——向新的學習目標挑戰(學習)——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創新)。本次調查對象中有23%的學生體育課學習的動機是為了娛樂和好玩,對有興趣的教材練習時情緒高漲,專心致志。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有了快樂,如何談得上全面提高學生得身體素質,他們不願意每天的跑步練習,每節課的籃球運球,他們需要新穎、實用、有挑戰性的教材。所以教師只有積極不斷地更新教學手段,常教常新,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練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3.1.3終身教育應貫穿於人的一生,而高校體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終身體育這項抽樣調查中看到,只有11.9%的少數學生需求,正說明了高校體育課教學應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部分,應進一步更新觀念,形成比較完善的學生健康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與體育實踐能力,同時,高校體育應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平台,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各個方面加快改革和創新,樹立「健康第一」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高校體育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健康體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3.1.4 生命在於運動。對於在大學體育課中開設保健課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體育運動本身在於防病治病強身健體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太極拳是我國傳統保健體育項目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它既是一種合乎生理和心理原理的體育運動,又是一種防治疾病、陶冶情操的健身手段。太極拳的鍛煉強調意識、動作、呼吸三者同時協調運作,在強身的同時也鍛煉了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是一種全面的養生鍛煉。因此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少數體弱和殘疾學生防治疾病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視,開展保健課教學以滿足他們(7.3%)的身體和心理需求。
4 調查結果與分析
4.1.1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體育課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完成體育課考試,並且希望在體育課考試中獲得高分,持這種心態的學生佔有率高達50.4%(表1)。原國家教委規定:公共體育課為大學生必修課,不及格者應重修。公共體育課不及格者,不準畢業,作結業處理,發給結業證書等等,確保了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當學生把這些 條文規定轉化為自己的需求時,便產生了對體育課學習的直接動機。
4.1.2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就是利用體育活動中人體的接觸和配合、改善人際關系,進行團結協作才能取勝的思想教育。通過技戰術練習,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具有運動技術特長的學生,在校內外競賽中要發揚為集體爭光的精神,調查中得知具有這種精神的學生中女生(11.7%)多於男生(7.3%),女生多於男生的原因是與女生性情和東方女性的傳統特點有關。
4.1.3 逐步改善體育設施,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物質需求。日本心理學家小林等人研究結果表明,「體育設施的條件是決定體育課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學校運動場地、器材設施等,是完成體育教學的物質基礎和保證。良好的體育設施能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高校在目前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呼籲各級領導,盡可能多拿出一些經費改善體育教學條件,以滿足5.6%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物質需求。
4.2 體育理想的需求
4.2.1 體育教師的榜樣作用。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過程中,體育教師的魅力,對學生影響時間最長,效力最深,在「整個學校里,教師的可信度最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要必修體育課,課堂上學生模仿的對象是體育教師,教師的魅力令學生羨慕和信服,將會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從而激發對體育課學習的動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技術過硬,在生活中嚴格要求,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增強其魅力的感召力,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調查中該項女生占調查人數的52.3%,男生佔60%(表3)。
4.2.2 體育明星效應。體育明星在運動競賽中技、戰術的絕妙表演和高尚的體育道德情操,強烈的吸引著大學生積極效仿,並在體育教學和鍛煉過程中勇敢實踐。調查對象中被體育明星之風采所吸引的男生有28.5%,女生有26.2%。
4.2.3 獵奇心理,好奇之心,是大學生心理特點之一。當大學生接觸到新穎、優美、節奏感強的體育運動技術時,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引起7.2%的學生(女11.2%,男4.8%)積極參與。因此高校體育教材的設計不能一成不變,墨守陳規。同時這也給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斷更新教法,才能適應獵奇心理學生的需求。調查對象中,持這種心態的女生多於男生,原因是女生在中小學時期,自覺接受體育教育的機會較少於男生,對大學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體育設施和教師素質都感到新奇。 表3 體育理想的需求 表1 對學習體育課的認識 內容 按教學課程計劃鍛煉 一個人自由活動 小范圍一起鍛煉 隨心所欲 n % n % n % n % 女283 89 31.4 96 33.9 14 4.9 22 7.7 男152 130 85.5 36 23.6 38 2.5 10 6.5 合計435 219 50.4 132 30.4 52 11.9 32 7.3
4.3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的調控與激勵
4.3.1 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的調控方法 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是隨著內部需求和外部刺激條件的變化而隨之變化。 體育教學是師生雙邊圍繞著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教與學的系列活動,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就要不斷地對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的程序進行控制調整,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在教學實驗中具體採用的調控方法有思想調控、定量調控、教學目標的調控、人際關系的調控、教學廣度與深度的調控、教學程序的調控、教學動態調控、學習項目的調控、教學時間的調控等。
4.3.2 大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的激勵方法
激勵的原則,首先是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激勵是為了加強動機強度,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練習情趣。
4.3.3 思想教育法 「人的動機可以激發,可以轉移,宣傳教育方法就是激發人們的動機,使之指向共同的理想目標」。教育學生:體育課學習應與學校培養合格的專門建設人才結合起來;近期娛樂和健康應與為國家高效工作四十年(或更長時間)結合起來。
4.3.4 激勵法 激勵法又分為物質獎勵法和精神鼓勵法。
(1)物質獎勵法 如學生在校內外參加競賽獲得優異成績,獎勵給一定的物質,對參與者發給一定的紀念品,鼓勵其積極參與體育競賽。
(2)精神鼓勵法 如在課堂教學中,對練習積極、情緒高漲的學生,可以提出口頭表揚,樹立他為全班學習的榜樣。另外,對體育差生,只要有微小的進步,也要進行表揚,使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和信心。
4.3.5 競賽激勵法 競賽是體育運動本身屬性之一,通過平等的或有條件的「讓先」等級競賽,使獲勝者獲得成功感,也使他本人感到自己具有從事體育運動能力的滿意感,從而強化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
5 結束語
5.1 大學生體育課學習的良好動機是學好體育理論和技能的動力,它將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體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動機的成因,循循善誘地強化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2 積極轉變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價值觀,學習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和玩的痛快」,要把單純的興趣升華到更高層次的終身體育,並確立學習和鍛煉的目標,提高體育課學習的動機。 高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心理學,潛心研究教法,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 手段,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科學的調控和有效的激勵,創造出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

Ⅱ 體育課教學的類型

第一, 什麼是分類與結構

(1)分類。我們從傳統的體育理論中了解到,體育課堂教學有類別的劃分。「類」是指體育課的分類,是課的一般性質。所以,一般的體育教學課根據它的一般性質可分為:理論課、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綜合課和考核課等。

(2)結構。課的結構是指教學要素在時空等諸多方面的關系,是組成一堂課的若幹部分及各個部分教材內容和組織安排順序與時間的分配等。體育課的結構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①我們知道,體育教學必須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從這一點上講它的結構有三結構和四結構兩種。

三結構式:劃分為開始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四結構式:劃分為開始部分、准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個是開始、准備合一;一個是開始、准備分開,實質上沒有多大區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直到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前基本沿用此結構上課。

在體育教學改革三十年來的進程中,課的結構也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教學新結構。比如,順序式教學結構;學、導式教學結構;命題式結構,等等。他們都以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變化,形成一些看似新教學結構。但我認為,無論怎麼變都沒有離開人體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的控制。只不過在方法、手段上有一些變化而已。

②另外,有一種新的課的結構,是從課堂調控關系中,在教與學之間的一種比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結構。比如,中學45分鍾一節課,按1:3:4:1的結構上課;小學40分鍾的課是按3:4:1的結構上課。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以5分鍾為一個單位,中學課的主題導入、目標與舊知識的鞏固為1個單位,用5分鍾完成 ;教師的新教材講解、示範、引導、輔導共用3個單位15分鍾完成;學生個體練習、小組練習共4個單位20分鍾;師生講評、布置任務及其他用1個單位5分鍾。合計為1:3:4:1結構。小學只是把中學的第一、第二部分合並為3個單位,15分鍾,合計為3:4:1結構。其實這種結構是從「精講多練」原則演變而來。在教學時空間的一個具體劃分。

第二,什麼是課的「類型」和「模式」

學校體育改革三十年來,分類已經突破原有一般性質的劃分,產生了具有典型特徵的「型」的變化。

(1)課的類型。「型」是課的形態特徵和典型性質。不是一般性質的新授、復習、綜合和考核的分類,已從原有「分類」概念升華為課的「類型」劃分。根據其表現特徵的不同,大致分為:趣味娛樂型、課題探究型、素質提高型、專項訓練型、民族特色型、知識傳授型、職業培訓型、自主選項型等等。

這些不同「類型」的課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特點,突出了不同的教學特徵。比如,小學低階段學生主要採用興趣培養型和趣味娛樂型;小學高段一般為知識傳授和素質提高型;而初中以知識傳授型和素質提高型為主,增加了課題探究型和專項訓練型等;高中因此多採用專項提高型和自主選項型。而民族地區則出現反映民族體育文化特色的民族特色型;職業學校則增加與自己所學專業配合的職業培訓型。

(2)課的教學模式。課的類型的發展,必然使符合這些類型的教學模式也起了新的變化。但真正影響模式變化的應該是教學理念的「升華」,帶來教學模式的「升級」。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必定帶來多種模式的發展,小學、初中多側重在自主——合作;而高中則應更多的側重合作——探究。那,什麼是教學模式呢?它是指在完成課型特徵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指導下,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特點、教學條件必須體現教學過程特點而設計和實施的課堂各種教學課型活動的結構和框架程序。是人們可遵循的標准樣式。

過去,理論上講,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和橋梁。這個提法有時也讓人不好理解和操作。我認為在體育教學中,換一個提法解釋就更好理解了。體育教學模式是「課型」與教學實踐的中間聯系,是為完成某種「課型」的教學操作程序、規則和方法,是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比如,我們選擇的是趣味娛樂型「課型」。那麼,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模式。而情境教學模式有以下要求:

①以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實踐性

②以觀察為手段培養學生親自感受性

③要以情感為動力,滲透有效的教育性;

④用語言誘導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

弄明白了情境教學模式的操作途徑、目的和意義,我們的情境教學的情境設置就容易了,課堂調控也就明的了。

所以說,我們研究「類型」與「教學模式」是為了老師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我們的體育教學藝術。

Ⅲ 體育跳繩課教學模式有哪些

跳繩課教學設計

課 的 設 計

一、 指導思想

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實施,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本課設計教學。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跳繩、和學生相互協作的游戲。本課以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出發點,所選擇的內容都能讓學生「在玩中練,在練中玩」,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興趣中找到樂趣,從樂趣中找到學習的竅門,從而喜歡參加各種游戲活動,親身體驗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 課的構思

本課用一根跳繩貫穿課的始終,使整堂課結構完整、銜接緊湊、過渡自然。導入新課階段,應用傳統的隊列,使學生明白課堂紀律的重要性,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激發階段,學生利用跳繩練習,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跳,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想像力,同時做好熱身活動。學習階段,有氧搏擊操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此運動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練習培養學生的自我防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練習中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定一項運動。通過兩人三腳跑接力和單人綁腿跳接力游戲的比賽,活躍課堂氣氛。根據「水平四」學生的心理特徵----爭強好勝,以及自身的運動能力,在游戲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團結協作的因素,因此要求學生在游戲比賽中相互協調配合,在游戲過程中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外,整堂課都在明快的音樂伴奏下進行,使課堂增添了不少輕松的氣氛。

目前,中等以上的城市中小學場地小,怎樣用有限的場地,上好《體育與健康》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通過本課的展示,能否起到示範效果,供各位專家同仁參考並提出中肯的意見。

《體 育 與 健 康》 課 教 案

學校:江西師大附中 班級:初二(3)班 人數:40人 日期:2004.12.9 老師:劉經貴








1、認知目標:1)通過「玩」跳繩,使學生能用一根跳繩做多種用途,從而使學生學會在課中發揮自主創造性。

2)通過有氧搏擊運動的練習,使學生對有氧搏擊運動有一定的了解,加強學生的自我防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3)通過兩人三腳接力游戲,讓學生基本掌握該游戲的規則,熟練掌握兩人三腳游戲,並能運用其進行接力。

4)通過單人綁腳跳接力游戲,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和腿部力量。

2、技能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體會一繩多用的方法,培養協調能力。

2).通過學生在跳繩中主動設計、創造的練習,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的能力。

3)通過有氧搏擊運動的練習,使學生在節奏和樂感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3、情感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創造性,並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教學內容
1、跳繩 2、搏擊健身操 3、合作接力游戲

學習關鍵
1、 身體活動 2、情感投入 3、技能掌握 4、群體意識 5、團結協作

課的

程序
教學內容
師生互動
教學設計
隊 形
次數
時間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3.介紹課的內容,提出課的要求。
老師:1、教師列隊前,精神好,儀表端莊,語言有親和力。

2、用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的激情。

學生:1、學生成四列橫隊,跳繩系於腰間。

2、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老師講解。

3、學生把情感投入到課堂中去。
有好的紀律,課才能順利的進行,從而體現學生好的精神風貌,使每個學生都能爭當好學生。

成四列橫隊

1次
2分鍾





玩跳繩

每人一根跳繩,由組長領取跳繩並分發跳繩。學生可以單跳、雙跳、單腳跳、雙腳跳、雙飛跳、花樣跳等等。老師不做示範,只作誘導。學生自己練習。

老師:1、教師給學生跳繩,讓學生自己玩。

2、教師啟發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玩」,對學生進行誘導。

3、在音樂伴奏下,教師與學生一起玩 。

學生:1、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基礎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發揚協作精神。

3、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嘗試不同的練習方法,得到不一樣的效果。
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自己組織動作,能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想像力,與學生一起玩,跟學生融為一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體現學生的協作精神。
在一個籃球場上。

隊形:散點

若干
6






搏擊健身操

在老師的帶領下按音樂的節奏進行搏擊運動。

主要以基本的格鬥式、沖拳和拳的組合動作---直沖拳、右勾拳、右擺拳以及它們的組合動作。

「實戰」練習
老師:1、老師講解搏擊健身運動的來歷以及練習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 2、示範搏擊運動的基本動作

2、 3、帶領學生按音樂的節奏進行練習,採用鏡面示範和背面示範相結合的示範形式。

4、請動作較好的同學出來演示並進行動作自評

5、分組進行一對一的「實戰」練習,把沙袋作為「攻擊」對象,練習中同學之間進行動作互評。

學生:1、繩子系於腰間,認真的聽老師的講解、仔細觀察老師的示範動作。

2、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音樂由快到慢,由分解到組合認真進行練習。

3、認真聽音樂,把握音樂的節奏。

4、進行一對一的「實戰」練習,體會動作
1.用明快的音樂,把氣氛活躍起來。

2.在練習的時候要求學生在出拳的時候要大聲的喊 「哈」,讓學生真正的融入搏擊運動中去。

3. 「實戰」練習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對抗,學生之間也可以達到一種協作。
成兩半圓形隊形:

∆—錄音機





18分鍾





1、 兩人三腳跑接力

2、單人綁腿跳接力

要求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取勝。

老師:1.結合前面的內容,充分利用教學器材---跳繩,組織學生進行二人三腳跑接力和單人綁腿跳接力游戲,距離為14M。

2.老師對游戲規則做講解。

3、強調學生在綁跳繩的時候要把多出來的繩子處理好,以免產生不安全因素。

學生:1、 學生自己動手綁好跳繩, 可自己選擇規定范圍內比較合適的位置綁腿。

2、學生對所要進行的練習熟悉,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比賽,看哪隊獲勝。
1.學生自己動手選擇不同的方法綁腳,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2.學生之間的配合可以增進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3.針對比賽結果,可培養學生的團隊認同感。
兩人三腳跑接力隊形:

單人綁腳跳接力隊形:



1



10分鍾




1、放鬆練習

2、小結全課,布置課外作業

3、收拾器材

4、師生再見
老師:1、帶領學生圍繞半個籃球場,手拿跳繩做各種放鬆操,用音樂和口令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機體放鬆。

2、布置好課外作業,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

學生:1、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音樂手拿跳繩完成各種放鬆操練習。

2、聽老師總結全課。
通過放鬆,使學生機體恢復到運動前的狀態。
最後隊形:散點(圍在老師周圍)
1次
4分鍾

場地

器材
籃球場一個、單人跳繩41根

錄音機一台、沙袋21個。
反饋

課後小結

Ⅳ 當前體育課教學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模式

多多鼓勵,還要獎罰分明,在上課時老師就是學生的老師,下課時老師就是學生的朋友,如果能做到這點,我相信你必定是位十分合格的老師!我也祝願你能早日成為這樣的老師!

Ⅳ 國外體育課的教學模式

參考答案 ·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小學教育學中體育的內容有哪些體育的組織形式是什麼

小學教育體育內容:
第一章 小學體育課程論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個提出「教學論」概念。
3.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4.體育課程的兩個傳統:重視體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義傳統和重視體育強健肢體功能的科學主義傳統。
5.小學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學論中分支的一部分,也是分科教學論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和說明小學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即研究體育教學的規律,有研究體育教育規律,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6.小學體育教學論的性質: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專業必修課程。 7.小學體育教學論教學目標:(1)使學生清晰而正確地辨別小學各種體育教學現象; (2)使學生把握小學體育教育基本要素,客觀地認識小學體育教學本質;(3)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基本規律,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4)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技能;(5)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
8.學習小學體育教學論的目的是著力培養優秀的小學體育教師。 9.學習體育教學論的方法:(1)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要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4)要結合自己的運動專項進行學習;(5)要很好地理解教學範例,並能夠舉一反三。 10.小學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性質: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課程特性: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 11.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收益。
12.課程目標:運動參與(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運動技能(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身體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13.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骨骼一彎曲,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屬於人體發育的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過渡時期。
14.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第二章 小學體育教學論
1.體育教學的特點:學生要承受一定的負荷;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2.體育教學的8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3.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計劃的方向,主要有3種學期教學計劃:對照型、羅列型、創新型。
4.體育教學的原則: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原則、人文精神體育教學原則、教與學相統一原則、終身體育和發展性的原則、高質量輕負荷的原則、師生雙向積極性的原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5.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社會制約性規律;認識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教育、教養及發展相統一的規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6.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
7.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8.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
9.科學而合理地選定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有利於學生順利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習慣,並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發展學生的個性。
10.編寫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學生身心特徵的原則;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內容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體系的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11.課時計劃中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依據: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 基本要求:健身性、科學性、興趣性、實效性、簡易性、地域性。 基本方法:對傳統教材內容優化、整合,對競技性內容進行改造;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條件選擇教學內容;從國內外盛事中開發體育教學內容。
12.體育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為實現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13.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 14.廣義的體育教學手段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的體育教學手段,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15.體育課的組織是指為實現課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各種合理措施與手段。 16.體育實踐課的組織內容:(1)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課後常規3個部分。(2)教學場地器材的布置;(3)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4)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17.如何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身心健康,激發學生興趣。 18. 體育實踐課堂組織形式: (1)班級教學組織形式;課內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全班教學、班內分組教學,班內分組教學主要有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而分組
輪換又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二次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 (3)個別教學;(4)復式教學;(5)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章 小學體育評價論
1.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教學內容及准備的評價,課的組織與教法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
2.對一節體育課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第四章 小學體育教案論
1.備課是寫教案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結果。
2.從實踐課教案的形式進行分類,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
3.小學體育教案的基本術語:體育課的任務;動作要領;重點;教材的難點;一般性練習;專門性練習;教學組織;教法步驟;要求。 4.編寫教案的原則:簡明、清楚、扼要。
5.實踐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步驟、重點和難點、時間的分配、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預計、場地器材的布置等。 6.編寫實踐課教案的步驟:確定課的任務;合理安排課的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安排課的教法步驟;確定課的運動負荷。
第五章 小學體育教師論
1.體育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2.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工作對象多,活動空間廣;工作復雜,多樣和繁重;工作具有社會性。
3.現代小學體育教師素養的構成: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運動能力;教學與科研能力。
第六章 小學體育教研論
1.上好小學體育課的基本原則:(1)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教學;(2)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3)直觀性教學中加強講解示範的方式和方法;(4)教好游戲教材,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5)要認真鑽研教材,注重身教。
2.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素:備課;課前做好准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講解要做到少而精;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和運動量;掌握學生心理,增強語言藝術性;嚴格要求學生,嚴明課堂紀律;立足於正面教育;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課中注意事項。 3.「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4.說課的形式: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考核型說課。 5.如何撰寫說案:「四說」即「說課堂教學理念及課程領域目標、教材,說教法、組織管理,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二寫」指「寫出本課課題及場地布置」;「一展示」指「展示自己設計的運動技能簡筆畫和可能展示的動作要領」。 6.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的主要內容:(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7.如何進行說課?兩方面要求:教師基本功,個人形象。 8.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3)聽課與評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4)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 9.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它使師范生或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它是建築在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技術基礎上,系統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10.微格教學設計要求的三個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
小學體育教學論復習題
一、填空題(20空,共20分)
1.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教學計劃的方向。大致有三種,即(對照型)、(羅列型)和(創新型)。
2.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三種排列方式。 3. 體育教學是由(學生)、(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8個要素組成。 4. 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有(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和創造教學法。
5.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6. 動作示範是教師或教師指定學生以具體的動作為範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動作示範法主要包括正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鏡面示範)四個示範面。 7. 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三種。 8. 編寫小學體育課教案原則主要有(簡明)、(清楚)和(扼要)。 9. 根據上課的形式,大致說課可分為(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三種形式。體育教學進行說課時,教師的兩項基本素質是(教師基本功)和(個人形象)。
10. 根據課的任務還要安排好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機能活動)的特點安排教材。
11. 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小學生在各自年齡階段的發展,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12. 體育課教案的形式是表達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結構)和(方式)。 13. 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14.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領域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
15.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排列方式主要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3種。
16.《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17.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三維健康觀。
18.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最主要的特點是按(水平)劃分學習階段和按(學習領域)設置目標。
19. 班內分組教學運用分組輪換時,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兩次等時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的形式。
20. 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和(課後常規)3個部分。 二、名詞解釋(4個,共20分)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3.小學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4.小學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
5.語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去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6.直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藉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受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7.體育教學手段:廣義: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8.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9.體育教學目標使學生打好身體、運動能力和良好品質等方面的基礎,培養對體育的興趣。
10.課時計劃亦稱教案,它是根據教學進度和單項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的,是上課的依據,一份教案,往往能夠反映一名體育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
三、簡答題(4個,共20分)
1.簡述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包括的主要內容。 (1)教學目標;(2)教師的教學行為;(3)學生的行為;(4)教師應掌握的技能要素;(5)需要准備的視聽教材、場地器材;(6)時間分配。 2.體育課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3.簡述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簡述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體育教學理論、主體、內容、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組織,體育教學評價、研究、設計等。 體育教學特點:(1)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2)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3)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4)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4.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目標? 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⑷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 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1)運動參與:①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②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⑵運動技能:①學習體育運動知識。②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③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3)身體健康:①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②塑造良好體型和身體姿態。③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④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②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③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④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5.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講解法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保證正確的科學性與思想性。(2)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與藝術性。(3)提高板書質量。(4)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6.如何組織小學體育實踐課的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7.簡述體育教師的作用。
(1)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2)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3)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4)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5)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8.簡述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說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9.簡述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

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中,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准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過關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四)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運動技能的實用性,加深對技能的掌握。

Ⅶ 如何把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融入體育課堂

一、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融入體育課堂的前提
1.運動診斷
開學後利用兩節體育課,對所有學生進行運動診斷,項目與國家學生體質測試結合起來,測試標准與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准相同。具體項目是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800米(男子1000米)、坐位體前屈。運動診斷後,根據各個項目測試結果,把學生歸並成四類:身體健康類、身體發育不良類、下肢力量薄弱類、心肺功能薄弱類。
2.統計歸納
對測試結果做一個整體統計,把相同類別素質的學生進行歸納,重點放在各項目上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在進行體育教學中,讓這些學生都能得到適宜的學習和鍛煉,並能體會到鍛煉的樂趣和感受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更熱愛體育運動。
二、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設計
通過對不同身體素質學生的歸納,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各項目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課堂教學內容。例如:田徑模塊教學中的加速跑素質練習課,對短跑成績不同的學生,我採用不同運動量(成績一般的50米,成績好的60米),不同起跑線,同時起跑,並要求在每組練習速度上要有超越。因此,學生在練習中相互比拼,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從而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
三、運動處方教學模式教學課堂評價
實現互動――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一是教師作為主導者,根據學生的學習、鍛煉及各種表現,進行多種針對性的評價活動。用這些評價調節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盡快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的情況,實現課的目標。二是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並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實現教學發展,開拓師生彼此的潛力,以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教師還可在練習過程中,採用分組、合作等練習形式,學生相互觀察,發現並指出別人練習中的正確與錯誤,對照自己的練習,討論評價,明確自己的不足並不斷改進,得到提高。然後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強調重、難點及要求事項,肯定性、激勵性評價學生的合作,創造性地練習,最後師生共同評價。

Ⅷ 美國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什麼

美國、德國體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作者:高振發 文章來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點擊數:564 更新時間:1/8/2010

1 問題的提出

關於教學模式國際上較有影響教育學家美國的喬以斯和韋爾給予了以下界定:「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課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型和計劃。」我國有學者將教學模式定義為:在為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和活動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策略體系。本研究認為,體育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在一定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體育教學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或模型。一般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的、操作程序、師生關系、教學條件等要素。體育教學模式是連接體育教學理論與體育教學實踐的紐帶。它既有一定的系統性和理論性,又有一定的具體性和操作性。

長期以來,我國沿用了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方面顯得單一、枯燥,教學效果不佳。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喜歡體育運動而不喜歡上體育課」。本文研究目的就在於剖析教育發達國家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洋為中用,促進學校體育改革。

2 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2. 1 研究的對象

美國、德國的體育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2. 2 研究的方法

2. 2. 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各大體育學院學報,以及其他體育類權威刊物,就其中刊載的有關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合等方面與教學模式相關論文作綜述性分析。

2. 2. 2 歸納法主要對所查閱的有關「體育教學模式」的資料進行分析,從特定的視角歸納出現有的教學模式種類,並總結出其各自的特點。

3 研究結果與分析作為目前世界上教育最為發達的德國與美國,其體育教學模式歷經自二戰以來數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理論體系完備,實踐效果已經有目共睹,現就兩國主要體育教學模式情況分析如下:

3. 1 美國的學科聯合課程模式分析

美國在20 世紀60 年代開始,學校體育呈現兩種發展趨勢:其一為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學校體育主要以競技體育為主,體育教學中教授大量有關的運動技術,讓學生掌握這些技術,然後學生自己從中選出一項自己所鍾愛的體育項目,有針對性地加以發展,並積極參與到這一體育項目中去。這種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實際上在美國學校體育中比例較少;其二為以健身和參與為目標的課程設置。目前,更多的學生參加的是這類健身運動課程。自上世紀60 年代,美國政府就重視國民體育活動的開展,並從組織上予以保證,在各州都有相應的健身和競技體育委員會,幫助各州的學校體育,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美國衛生部的報告中指出,學校體育重點應在於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現就美國眾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湯姆·邁肯茲提倡的將體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學科聯合教學模式分析如下:將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聯合起來,這一教育觀已被很多人所嘗試,其主要內容就是把體育課的內容同其他學科的內容結合起來。

其教學指導思想為體育課程乃是一門多學科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學科,其中既有自然科學的相關內容、也有社會科學的相關理論,因此教學過程需要聯合其他學科一起進行,方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教學目的在於對學生的學識、身心、社會交往等方面均產生均衡的影響。

實際操作上,則需要多學科教師們共同努力,與體育教師一起來研究怎麼上好這體育課。同時要允許校際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教師要安排適合全班學生運動能力的運動。學生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案,在教師引導下自由地去尋找和創造適合自己運動類型的活動(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出多種創造性的解決辦法,或編出簡單的游戲或動作) ,並對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定。

在師生關系的處理上,體育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地位,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決策者,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發現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學習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進行引導、輔導和教育活動,但這些活動主要用以啟發鼓勵學生學習。

3. 2 德國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

二戰以後,特別是上世紀70 年代後,德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德國逐漸成為歐洲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同時,德國的學校體育發展也進入了快增期,各種體育教學理論逐步完備,進入所謂的體育課程理論結構化階段。

德國在體育教學中廣泛使用了社會科學的理論,為其體育教學變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德國體育教學領域曾產生過許多學校體育新概念,諸如快樂體育, 體育教法學向體育教育學的變遷,「運動(Sports) 教育學」一詞的廣泛使用,再生產型體育向生產型體育的轉移等。這些新概念的開發曾引起世界體育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使得德國的體育思想趨於完善。德國體育教育界特別重視體育的教育功能開發,主張在體育教學中開發人的運動行為能力,主張手段論體育觀向目的論體育觀的轉移,由此誕生了以強調運動體驗和參與的體育教學模式。

強調體驗和參與的模式的指導思想為強調學生參與體育實踐的過程,不僅要在體育課中強調積極參與,而且要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積極參與;不僅體驗體育的樂趣,而且要體驗社會與人生,當然這種體驗與參與的學校體育思想很強調學生的身心完善和社會實踐,重視交際能力的提高,這種課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對技術技能稍有忽視,而對學生的參與更為重視,在教和學的關繫上,重視學生主導作用的發揮。其教學目的即在於對促進學生體育參與,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實際操作上,德國採取貫通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俱樂部方式,讓學生有重組的機會參與到學校或社會的各類體育俱樂部中去,通過對個人運動偏好的滿足與強化,使得學生的體育選擇更加穩定,俱樂部制的活動方式也使得學生的運動機會有了充分的保障。

師生關系方面教師起主導作用,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領導者、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調控,學生練習效果的評價均由教師決定。可以說,教學任務完成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指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師提出的內容和安排的程序進行練習接受來自教師的反饋信息,對練習動作進行修正完善。

4 美、德兩國體育教學模式與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的差異分析

我國傳統的「三基教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最為普遍。目前,雖然已經打破了該教學模式,但舊模式的影響至深,仍在左右著我國大多數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4. 1 我國傳統「三基」教學模式指導思想分析

其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習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為核心,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等幾個階段。教學過程遵循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思想。從源頭上看,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與美國、德國有明顯的分歧。

4. 2 我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目的分析

我國傳統模式體育教學目標只定位於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國體育教育手段論的突出體現,明顯有別於美國、德國的目的論教育觀。

4. 3 「三基」體育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分析

在教學操作程序上「, 三基」教育模式主要是遵循學生認識規律和技能形成規律進行的,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明確教師提出的教學內容、目的和任務後,教師通過一些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感性認識,形成視覺表象,學生經過模仿練習和表象練習,再經實際練習和教師指導,建立動作的動覺表象和正確的肌肉感覺,形成動作技能。之後,教師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評價,並指出存在問題,起到教學反饋作用。這與以上兩國的教學有一定的分歧。

4. 4 傳統教學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的特點分析

該模式在師生關系處理上,強調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和支配作用,整個教學活動掌控於教師之手,教師是教學的靈魂與主要動力源泉,教師規定教學目的、任務、要求、練習時間、速度和頻率、以及進行評定等;學生只要認真接受教師的命令、要求,教學即可順利完成。這與美國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設計、策劃,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創造性的參與有較大區別。與德國的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運動,形成自主運動意識,自我發展個人體育能力等也有很大差異。

Ⅸ 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

(一)指導思想上以新的課程理念為主。新的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的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新體育與健康課程還拓寬了健康的含義,確立了生物、心理、社會性三維的健康觀,使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了。未來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上也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學目標由單一向綜合方向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目標比較單一,如發展學生的體能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等。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隨著教育觀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斷出現,在新的體育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模式也不斷完善和豐富,出現多樣化趨勢,不同教學模式相互借鑒和促進,發揮各自特有的功能,為體育教學實踐提供了選擇教學模式的廣闊空間。
(三)體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向著主動學習的方向發展。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構建的,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學習狀態,教學目標由教師制定,學生執行;組織教法由教師設計,學生服從,每一步教學程序都是學生按教師指令運作,現代體育教學模式針對這些弊端進行著改革,著重突出了對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如「探究發現模式」,「自學互教模式」等。
(四)體育教學模式向著適應個性方向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注重學生的特長,統一教授,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要求能調動學習的興趣,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並產生愉快的情感經驗,滿足需要,以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並發展自己的專長。
(五)體育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課程理念拓寬了健康的定義,強調學生的生物、心理、社會多維的健康觀。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防止只重視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現象,努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既掌握運動的技能又發展心理品質,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調控情緒和預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課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