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案例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案例

發布時間:2020-12-01 20:24:09

①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淺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整合已成必然,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突出優勢是其它工具所不能代替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彌補教師自身知識的不足;給學生提供豐富資源,擴大擴大課堂教學容量;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養成等。對於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鄉村小學來講,信息技術將成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學科整合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要貫徹上述教育思想,僅僅靠傳統的教學教學模式和可憐的幾十分鍾,是難以完成使命的。教育信息技術具有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多媒化的特點,可以集其廣博、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樣性與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人與人,人與電腦互動的靈活性,加之可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等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將最能為小學語文教學展現廣闊和美好的前景。 因此,教師不能再將多媒體和網路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以單純的技術手段看待,而應著力研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起來。在整合的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在感受信息技術的魅力,讓學生從小樹立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強大的認知工具的意識,同時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起到優化教學的作用。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個行業,並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對教育而言,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更是推動語文課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全新的高效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和諧的學習環境。 語文學習心理學認為:語文學習是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於任何其他的教學媒體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它快速靈活的信息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區界限的協作交流,便於構建個別化的學習環境,也能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能及時的反饋信息,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化的實時指導,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一精闢的論述,明確指出樂知是學習的最佳狀態。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求知的傾向性,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愉快地去追求、嘗試和體驗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特別是聲音、圖象給人以極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同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彼的地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直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的追求。信息技術進入課堂無疑會給語文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使課堂教學更具感染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寓言故事。全文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寫蒲公英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為了激發學生理解蒲公英種子的不同想法導致的不同命運,真正明白其中蘊含的哲理的興趣,我利用flash創設了生動形象的動畫情境,並有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語言效果和動作效果。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動畫體會蒲公英種子的不同想法,感悟兩顆不聽話的小種子的心理活動。學生真切體會了兩顆小種子的想法只追求表面的華麗,不切合實際。在教學蒲公英種子的命運時,我刻意製作了兩顆不聽話的種子「渴死我了!熱死我了!」「淹死我了!」的吶喊並逐漸死亡和其他種子迎著陽光茁壯成長的動畫效果。這樣讓學生真正領悟故事內涵。 這樣的教學,學生的熱情極高,為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可見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圖、文、聲並茂的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育。
三、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很豐富的學科,運用信息技術將網路與語文教學整合,可以提供給學生優秀的學習資源,增大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現代信息技術突出的優勢是網路,充分利用網路,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學習所需的各方面的知識,為語文學習提供廣泛的信息資源,極大地增強語文課堂教學容量。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軍神》一課時,為使學生真正認識劉伯承,課前我讓學生到網路上搜集劉伯承的相關資料,包括生平和課文中記敘的這次手術前後的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在基本了解了劉伯承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教學中,學生踴躍交流,我又適時地補充了從網上下載的一些資料,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重難點。 當教師講授新的知識,出現重點難點需要學生理解掌握,而光靠老師口若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顯然是不行的。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適時地使用電教媒體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轉變思維定勢提高思維能力能動性,使思維化,角色化,多元化,消除對難點的困惑心理,有效突破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運用Flash技術將蟋蟀的整個修建經過製成動畫,配以蟋蟀住宅的平面圖以及課文重點詞語,學生很快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運用多媒體影像介紹蟋蟀建造住宅的情況,配以解說,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極好的突破了本課教學重點。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將微觀的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對瞬息萬變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瑣為簡易,化枯燥為生動,削除「抽象思維的障礙,邏輯思維的障礙,語言表達的障礙」等形成教學難點的「學習障礙」,使教學難點的突破變得順利。
五、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過去,學生學習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路,盡可能地把學生安排到計算機室去上。學生可以利用網路主動去獲取相關的知識,並能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也可以利用網路加強相互間的合作學習,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瞬間傳達對方,也可瞬間得到對方的指導和幫助。同學們團結協作,互相幫助,能者為師,共同享受克服困難後的喜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合作的學習能力。 「自主」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也就是讓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活動。如在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課時,我在課前搜集了大量關於祖國各地民居的資料,並分類做成資料卡,讓學生閱讀瀏覽,並鼓勵學生自行搜集更多的資料。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各地民居的特色鮮明。另外,我讓學生根據手頭的資料,每人選擇一處民居撰寫導游詞,並且配上圖片、聲音以及音樂,突出自己的語言特色和內容。最後通過現場播放課件和講解,評議出優秀小組,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有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過多的進行網路學習,學生容易使過分依賴網路,沉湎於虛擬世界中。因此,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的方式將學生組成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學習項目。這種教學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選擇、整合其他成員觀點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與他人合作的技能。語文教學與生活聯系緊密,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在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時,讓學生小組合作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一種民居進行閱讀學習。在合作過程中,學生自己討論學習方法,自己布置匯報方式,向同學老師介紹自己的所學時,就顯得條理有序,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好地鍛煉。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467037-1-5.html
內容來源: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http://www.lspjy.com/

②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

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網路及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近年來,信息技術教育已成長為我國電化教育研究和實踐領域的熱點。而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是跨世紀課堂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電教媒體能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當前影響最廣泛的科學技術之一,世界各國都在加大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力度,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和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傳統的教和學的模式正在醞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教育將對現存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創新
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新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辟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本文針對網路語文教學實驗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從教學環境、課件設計、情感教育、教師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設計了相關的實行方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鯨》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鯨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出現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而利用網路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例如蘇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石頭書》這一課,「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煤炭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就小學語文而言,由於其涉及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量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能夠不固於原有的定勢,善於變換角度地靈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錄音播放。《月光曲》這課內容源自於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先藉助錄音機把鋼琴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中聽出了什麼?聽後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首鋼琴曲的哪個地方感受最深?為什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因而他們在回答時就不會受局限,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錄像再現。如教《黃繼光》一課的重點段落,學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突然站起來?』」「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此時,學生心理發展出現了憤悱,我播放錄像《黃繼光》中部隊攻佔597·9高地的部分場面。那機槍聲、大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學生彷彿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黃繼光奮不顧身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等情景歷歷在目。在這一形象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排除了思維障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答題,他們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現象,而是用自已的創造性語言回答得有聲有色。
3、網路下載。《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什麼是雷達,雷達的作用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小學生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打開計算機,進入相關的網站,找到這些內容下載下來,一看便明。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空間的整合,改變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路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二年級下期語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時老師按常規教學,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後來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月食這一天文現象,學生通過看微縮的太陽系運動,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又如在《特殊的葬禮》教學中,設計者就提供了三個可發散延伸的空間,一是為什麼這次葬禮是特殊的。通過鏈接相關網站,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總統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二是關於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水源的污染,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警醒與深思;三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比較鑒別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學評價能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這個物體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能見到的,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准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於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後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2、摹擬試驗。許多事情,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親身試驗,其中道理永遠都不會明白。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老師在上這一課時,單憑講學生是不會輕易理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後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勢必會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後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並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後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③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

一、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語文本來是最開放的學科,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但是,應試教育卻使學生感到語文索然無味,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動靜結合、圖文並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活潑的教學氣氛,令學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生動高效,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我在教學《望洞庭》一課時,首先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導入:同學們,在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劉禹錫行經洞庭湖,被這樣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時,電腦屏幕上相機展現如下畫面,音箱里同時傳出優美動聽的配樂朗誦:「洞庭湖裡的水清清的,綠綠的,湖面平靜得像鏡子一樣,天空中一輪明月灑下一片銀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閃爍著銀色,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鏡圖,更妙的是,遠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這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麼像那銀盆里放著一個小小的青螺呀,這簡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的畫面,舒緩流暢的音樂、滿懷激情的解說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洞庭湖的美景。詩中蘊含的美,變得那麼鮮明、具體。接著,教者請學生把書合上,在頭腦中畫畫,把洞庭湖的美景畫出來。學生爭著發言,有的說:「我在藍藍的天空中畫了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說:「我在湖中央畫了一座山,山上長滿了青青的草……」有的說:「我還在水面加了一點銀光。」學生多種感官並用,不知不覺進入了詩的意境,煥發出愉悅的情感……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重點和難點進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將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時,我設計了以下動態畫面:夜空中,一隻蝙蝠邊飛嘴裡邊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一棵大樹,「((((」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屏幕出現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天線,耳朵變成熒光屏,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便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才發明出來的。蝙蝠和雷達兩者這一勾連,文本內容一下子成為生活中可見可摸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減輕學生在課文難點處理解的坡度對突出重點有益處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蘊含著豐富的文、情、景等審美因素,利用信息技術PPT課件科學的、藝術的進行審美教育,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賞美和自我展現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優美的環境和景物描寫,在教學中利用PPT效果讓美的情境感染學生。從而積累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跨越時空限制;把難以見到的事物適時有效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大量的多樣化的信息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樣感官;讓創設的特定環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攝取較多的審美體驗,進而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享受語文的審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優化過程,提高效果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單調、枯燥。老師厭教,學生厭學。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化厭為喜」了。我時常或下載或設計一些識字游戲,如「摘蘋果」「找朋友」等應用於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也牢。還有寫字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們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運用信息技術,模擬課文內容,啟迪學生思維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兒童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並不說明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形象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材料,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向深層次發展。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信息技術對課文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幫助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對課文的理解。因為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不豐富,對於有些課文所涉及的背景資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儲備。對課文的理解則可能出現障礙,而教師適時的背景介紹就是有效的解決途徑。
六、注重拓展,深化學生體驗。
想像力的基礎首先是豐富的感性知識。其次還要有對具體形象的生動語言描繪的能力和對感性知識重新組合的能力。電教媒體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教師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語言的描繪能力和組合某種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決不可滿足於僅僅利用感性材料達到教授知識的階段.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這是一篇介紹我國最南端景色的課文,有海灘、海底、海島許多美麗的地方。課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件製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島的圖片及錄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滿生機的島嶼,從而歌頌我們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從文本到多媒體再到課外知識,無形中,讓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引導他們探求新知的慾望。從而也更透徹的讓他們理解了課本知識。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它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是因為介入了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含義。只有有機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徵,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