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

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01 11:36:04

中小學生為什麼要增加體育活動

國民體質越來越差,這個需要從小培養,不光是鍛煉好身體,更重要是培養這種鍛煉的意識,和相應的體育知識。不然長大了就有心無力了。
這方面我們缺少的太多,而已體育的發展對於學生智力發展同樣有促進,對中小學生都是有很大益處,而且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並不排斥。

㈡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時間不少於多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對學生在校期間每天用於體育活動的時間給予保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要求中小學校要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

黨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青少年的健康素質是全民族健康素質的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

(2)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擴展閱讀

200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再次顯示,我國中小學生部分身體素質,特別是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及肺活量等指標持續下降,超重與肥胖學生的比例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鑒此,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

為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現就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開齊並上好體育課。各地中小學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中小學體育課設置的規定和要求,開齊並上好體育課,小學1~2年級每周為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為3課時,高中每周為2課時。地方和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

二、保證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要組織學生參加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應排進課表,形成制度。寄宿制學校要實行學生出早操制度。

三、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近些年來,許多地方和學校為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通過調整作息制度,在課間操的基礎上,延長活動時間,豐富活動內容,形成了25~30分鍾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

從這些年的實踐情況看,這種活動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評。各地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盡快推廣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並形成制度。

學校要將大課間體育活動排入課表,按時進行。各地和學校要積極探索、不斷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

四、落實必要的物質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保證中小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支持中小學校認真執行《中小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購置必要的體育器材,建設、改善體育場地設施。

尚未達到《中小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要求的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作出相應的規劃,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同時,學校還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建設快樂體育園地,努力滿足青少年學生體育活動的需要。

五、加強組織管理。中小學校要切實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工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中,認真落實。

校長是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各部門及廣大教師要關心和支持這項工作。凡直接參加組織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體育教師、班主任及文化課教師,均應計算工作量。

六、建立督導、檢查和工作評比制度。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納入對中小學校的綜合督導內容及評估指標體系,加強督導檢查。

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要把這項工作,列為對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檢查、學校校長年終考評以及有關的工作評比內容之中,定期進行檢查、督促,使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落到實處。

㈢ 研究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怎麼研究

一、社區體育發展概況

(一)國內社區體育建設的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出現了城市社區體育的萌芽,這就是以城市街道委員會和農村的鄉鎮為主體的體育協會,但這類社區體育發展的規模相對較小,組織分布比較零散。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了城市社區和社區體育的迅速發展。這一階段,我國的社區體育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城鎮得到了開展,社區體育初具規模,但是仍存在發展不平衡、體系不完善、組織不成熟等特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社區體育一直由單位、行業、系統組織開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確立,逐漸改變了國家辦體育的單一模式,形成了國家(單位)、社會和個人三方協作的體育發展模式,開始走向國家宏觀管理、社會需求調控、個人主動參與的社會化的體育發展道路,為社區體育的大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

21世紀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促進了人們由「單位人」逐步向「社會人」的轉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決定著人們體育需求向著休閑、娛樂、完善自我等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發展。當人們的體育需求難以在單位得到滿足,政府又不再提供眾多具體體育服務時,人們的體育利益取向就開始由單位轉向社會,具有就近、就便特點的社區體育,將成為人們滿足體育需求的重要途徑,社區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體育的發展水平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體育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城市社區體育將是未來50年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體育發展的熱點。社區體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二)國外部分體育社區的實踐經驗
國外社區體育研究興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原因與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變革時代有較大的關系,將社區體育作為社會控制的重要途徑受到高度重視。從歐、美、日近年來的研究情況看,運用社會行動理論對社區體育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結構、社區體育模式、社區體育方法與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多見。對社區體育的理論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體育實踐的發展。美國的全民建身運動從十九世紀末「休閑運動」(recreation movement)開始,現在美國社區已經實現每1000人有一英里野營、自行車或健身路徑,每25000人有建一個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有四畝開放的休閑公園。美國社區有很多體育項目: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壘球、橄欖球、游泳、體操、滑冰、滑雪、高爾夫、跆拳道,有很多運動場地,如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釣魚池、野營地等,可以開展騎馬、滑翔、飛機模型等體育活動活動。

英國大約有2,900萬年齡在16歲以上的成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社區內基本的運動和健身設施主要由地方當局提供,政府鼓勵每個地方政府開發出一套休閑戰略,以保證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來滿足當地的需要。英國每25000人的社區有一個社區體育中心。能夠開展17個體育項目,即羽毛球、籃球、保齡球、壁球、5人制足球、健身操、室內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網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

新加坡1975年將全國按人口分布劃為15個體育設施區,規定20萬人左右的居民區,必須建有一個體育中心。其標准為:3個50米的游泳池,3個羽毛球場地大小的體育館,29個網球場,6個籃球場,1個健身室。截至2000年,已建成15個地區體育與健身中心。體育中心可以開設如下項目:羽毛球、排球、籃球、英式女籃、乒乓球、迷你網球;在類似公園的環境中建立慢跑與散步道路,建立相對集中的太極、武術等健身點;提供包括降體重與提高心肺功能設備的現代化健身房;向居民播放舞蹈以及有氧鍛煉的教學片和錄像。開設初學者課程,向家庭主婦、老年人等傳授一項以上的體育活動的基本技能,使體育在形成國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人的體育重心由競技體育向大眾化轉型,日本的社區體育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日本社區體育的組織載體主要有綜合性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和各類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的建設體現出層次性,分成了基層社區、市區町村、都道府縣三個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把體育看作是利用業余閑暇時間豐富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且力圖通過體育來實現自我價值,強調參與體育過程中的自律自主性和創造性,這種變化對人們的健身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人的健身運動以壘球、棒球、檯球為中心,還廣泛開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跑步、門球以及美容體操、有氧體操、滑冰、游泳、高爾夫等。

國外社區體育實踐發展的經驗對於我們的啟示是,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合理整合有限的社區體育資源,不斷完善社區體育管理體制,逐步健全社區體育的組織體系,豐富活動內容,實現社區體育潛在的文化、教育功能。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以社區為單位,以體育文化為載體,促進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形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加強社區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整合功能,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體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發展的社會人,是面向2008年奧運會我國體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北京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北京市社區體育發展現況

在開展全民健身中,《北京奧運行動規劃體育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實施體育組織、健身設施、體質測試、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群體活動「六進社區工程」。六進社區活動要和奧運會文化環境建設相結合,豐富「人文奧運」的內涵和實踐,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目前,北京市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六方面都有一定的進展。

(一)社區體育組織初具規模。《規劃》的目標是在100%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體育組織。目前本市126個街道辦事處、2401個社區居委會均成立了體育協會,社區內自發形成體育俱樂部,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所屬10個社區居委會中建立不同項目的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12個。宣武區廣外街道紅蓮社區居委會設立會員制健身俱樂。

(二)配備了相應數量的健身設施。《規劃》的目標實施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配建計劃,每年完成配建面積70萬平方米以上,做到每2500個市民擁有一處全民健身設施。至2008年,更新50%以上全民健身設施使用的器械。在過去的幾年裡,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個,總面積283萬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個全民健身標准工程,並配裝了500隻籃板和500付羽毛球網架。現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黃白相間的社區健身設施已經成為都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北京市域范圍內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廣場近千個。崇文區全力以赴推進「北京奧林匹克精品走廊」建設, 海淀區清河街道燕清體育文化公園目前已投入使用,天橋街道健身中心、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和木樨園光彩體育館籃球廣場、奧林匹克示範社區和龍潭湖體育主題公園、中關村體育大廈、北清體育健身園、北安河體育公園等將陸續建成。

(三)建立國民體質檢測站。《規劃》指出,在未來六年中,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市范圍內的體質監測的追蹤調查,動態地觀察市民體質變化狀況,公布北京市民體質監測結果。至2005年使50%的社區居委會和20%的鄉鎮建立國民體質測試站,2008年力爭達到100%。2008年各區縣建立一個設備完善、功能先進的國民體質流動測試站。目前本市體育人口2000年為41.83%,2002年已達49.47%,2003年平均每天參加20分鍾以上健身活動的市民超過了本市人口總數的一半,目前全市126個街道辦事處均建有國民體質檢測站,並已對其中的50個檢測站進行了設備更新。到2005年我市體育人口達50%,其中城區體育人口達到55%,到2008年達到60%。2010年達到70%左右,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有望到80%以上。

(四)有一定數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健身指導工作。北京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410名,其中7622名工作在全市3811個晨練、晚練輔導站,為百餘萬健身者提供健身指導。北京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包括組織、管理型指導員和技術指導型指導員兩類,現在持證上崗的體育指導員有國家級85名、一級809名、二級4939名、三級11577名。《規劃》的目標是到2008年,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2000名。

(五)開展了有規模的群體活動。北京市積極探索推廣易於開展、小型實用、健康文明的體育健身方法,不斷推出適應群眾健身需要的活動組織形式。1997年開始舉辦全民健身體育節,規模逐屆擴大。第1屆體育節舉辦活動5000多項次,200多萬人次參與;03年第4屆體育節舉辦的活動達7000多項次,386.5萬人次參與。2003年全市近770萬人次參與全民健身活動。馬甸社區在輔導站設置青年人喜愛的街舞、拉丁舞等健身項目,馬甸橋頭、元大都遺址公園等每晚有百餘名操舞愛好者參與健身。2004年北京市舉辦了「魅力北京,文化奧運——居庸關萬里長城萬人太極拳表演」活動,「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雅典——北京健步走」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

(六)制定系列規劃,開展體育文化與宣傳活動。北京市從1995年開始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周活動,健身周活動帶動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拉動了體育經濟,促進了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發展與完善。北京市提倡「六結合」,即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結合,健身周與群體工作結合,大型活動與基層小型活動結合,健身周與推廣健身方法結合,宣傳、樹立體育彩票形象與健身周結合,健身周與科學指導結合,這對做好健身周活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劃,使得社區體育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如海淀區制定《海淀區奧運行動規劃》、《海淀區體育產業規劃》和《海淀區全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全民建身、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2004年開始,海淀區將宣傳重心下移社區,在社區開辦健身課堂,直接對居民的健身進行指導。

雖然目前北京社區體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開展,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如社區體育服務對象的局限性,社區體育多為老年人和學齡前兒童服務,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此中來。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鍛煉,自身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這樣就使得社區體育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功效,也離全民健身的目標相差甚遠。社區體育工作中,尤其是資金的匱乏、場地設備器材不健全、社區體育管理不完善、缺乏專業體育指導者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三、北京社區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將為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和動力。以下主要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社區體育經驗,對如何推動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出幾條對策建議。

(一)在大力發展現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現在大部分社區體育中心都有健身房、游泳池、球類館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提高,應推出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獨特的體育活動。如目前日本社區體育中心新增的健身項目大多是新興的健身方法,如水中健身操、啞鈴操、軟式排球、木板冰壺、女子拳擊等。我們也應該注重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體育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適當增設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如保健與養生、舍賓、瑜珈、纖體操、搏擊操、街舞、拓展、攀岩、毽球等。在社區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需要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迎接休閑時代的到來,發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休閑運動項目。

(二)注重開發社區體育中心的綜合性功能。美國社區體育中心有更衣室、大廳、游戲室、俱樂部會議室、快餐店、閱覽室附屬設施。社區體育廳內部一般包括:休息室、飲食店和茶點室、更衣室和衛生間、辦公室、設備存放室、急救設施、洗衣店和植物間。規模稍大的社區體育廳還包括:俱樂部會議室、健身房、多用途的第二體育廳及健身影像室、工作人員室、理療室、全天候戶外體育場。國外社區體育中心的體育設施具有多用途性的特點,如室內球場除開展各種球類比賽以外,還可以辦會展、集會有及開燕尾服其它社區文化活動。我們也要開發社區的綜合性功能,使其成為民眾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成為居民建言的依託之地,召開社區建設等內容的會議,研究社區建設的開發等,從而更好的完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方面,廣州市祈福新村大型屋苑社區體育建設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在開發社區體育綜合功能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借鑒。

(三)社區體育中心要與城市人文景觀相融合。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對於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國外社區體育中心大都被設計成為社區公園的一個部分,許多設施都與公園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許多社區體育中心的健身路徑都建在公園,游泳池往往同時成為公園的水上娛樂設施。英國的社區廳建在社區的中心地帶,美觀的外表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而現在北京市的很多體育中心除了外面掛個牌子表明其為健身之地外,構不成一道人文景觀。這需要在以後規劃中應特別注意體育中心與城市人文景觀的結合,使北京的城市更美麗。

(四)社區體育的建設要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國外的社區體育文化多以體育為載體,融合音樂、戲劇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文化活動。雅典為辦好2004年奧運會,重視在學校、社區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收到較好效果。北京奧運會要借鑒雅典的成功經驗,在社區體育建設中體現奧林匹克文化與社區文化相結合的特色,以體育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奧林匹克精神促進社區人文精神。《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在市內八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社區開展創建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組織健全、體育特色突出的奧林匹克體育社區。目前,在建設奧運品牌文化社區方面北京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奧林匹克文化社區,例如:安定門街道辦事處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聯手,打造中國首個「國學文化社區」,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安苑裡奧林匹克體育品牌社區,東城區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等。在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把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社區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進一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五)建立社區體育俱樂部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和資格審查制度。目前我國的體育指導員資格認定與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與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基本上是脫節的,一方面社區體育產業缺少專門體育管理人才,成為制約社區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體育專業人才又不能被社區體育產業所接受,或者不願意到社區工作。現在社區建設指導人員多數是兼職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差異較大。對比而言,美國社區業余教練,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日本體育協會培養體育指導員為社區體育提供服務,據日本部省1994年的統計資料,日本的社會指導員有69633人,其中體育設區指導員52862人,社區指導員與人口的比例為:1:1500,而我國與其相差懸殊,從1994年到1996年,雖然我國有6萬人獲得了社會指導員等級稱號,但比起我國的人口,平均2萬人、7000多名參加體育的鍛煉者才能擁有1名指導員,這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
(六)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與綜合利用。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了學校體育設施必須對外開放。這使得許多社區體育俱樂部及娛樂活動的開展成為可能。美國為了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政府與校方聯合制定了計劃,使學校設施盡可能多地向社區居民開放。1927年美國就有32個州通過法律規定「社區可使用學校的建築作為社區中心」。美國的中小學擁有3萬體育館,近2萬個綜合體育設施。這些為開展社區體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社區內有學校,學校內有體育設施,目前社區體育並沒有有效利用學校這個資源。我們應動員社區內居民、機關團體等廣泛參與到社區體育的發展中,最大限度的實現社區資源的整合,用政策去促進社區體育資源的聚集和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區體育的共享。

北京社區體育的發展將對全國社區體育的開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社區建設中的問題。上述的對策建議要得以實現,需要很多條件因素,如國家、地方體育部門及領導對社區體育的重視、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的健全,經費的籌集與落實、人們體育參與意識的增強等,從而使得社區體育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真正成為全民健身依託的場所和重地,也為建設人人參與的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㈣ 國家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1小時」.某中學為了了解學生體育活動情況,隨機抽

520×來
270
360

=390(源人)
答:每天在校鍛煉時間超過的小時的人數是390人.

(2)520-390=的30(人)
的30-50-的0=70(人)
即有70人沒時間參加鍛煉,據此繪制條形統計左三w:


(3)9.6萬×
3

=7.2(萬人)
答:今年全市初中畢業生中每天鍛煉時間超過的小時的學生約有多少萬人.
故答案為:390.

㈤ 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與意義

參加體育鍛煉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運動系統的功能,促進生長發育。

1. 體育鍛煉對骨骼的影響:

骨骼對人體起著支架作用,對器官起著保護作用,同時對人體的各種運動起著支撐和杠桿作用。

科學研究證明:小學生堅持上好體育課,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使骨質增強,促進生長發育,使兒童身高迅速增長。

因為體育運動時,肌肉對骨骼的牽拉和重力作用,不僅有利於改善骨的形態和機能,使骨骼變的粗實、堅固,也有利於脊柱,胸廓,骨盆,足弓等骨骼的正確形成,還會使骨骼的機械性能得到提高。

但是,鍛煉不科學,也會給骨骼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體育老師一定指導學生按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

2. 體育鍛煉對關節的影響:

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和鍛煉,能使關節囊、韌帶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加大,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和彈性增加,這樣,就會使關節活動范圍加大,靈活而又牢固。如體操運動員,雜技演員其柔韌性之好,充分說明了體育鍛煉的驚人作用。

3. 體育鍛煉對肌肉的影響:

少年兒童的肌肉正處在發育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肌肉的發展速度也不平衡,而堅持體育課學習和鍛煉,可以使肌肉在形態、結構、成分和機能上發生明顯的適應性變化。

肌肉可以變的粗壯、結實、有力。可使肌肉中物質和能量代謝過程加強。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可以減少肌肉內的脂肪堆積,使少年兒童肌肉發育均衡,體態端正,防止肥胖症。

(5)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擴展閱讀:

小學體育教育:

小學生的體育教育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體育鍛煉的教育。以實踐性的手段對小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衛生常識的培養!在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進行適當科學的鍛煉。

主要以游戲為主,興趣培養,教學手段以學生自主鍛煉和習慣養成相結合!我個人認為小學生不宜進行過量的訓練,特別是上肢的訓練。所以,游泳課也不適宜在小學四年級以下開設!給學生更充分的睡眠和科學的鍛煉,時間上控制在20分鍾就好!

體育鍛煉:

是指人們根據身體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並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餘暇時間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體育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它是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

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鍛煉方法多種多樣,除教學和訓練中常用的練習法外,人們還在長期鍛煉實踐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種健身法。鍛煉內容和方法的確定及整個鍛煉過程,都應遵循身體鍛煉的原則,即有針對性,如能同時運用形神結合、動靜結合和內外結合等中國傳統練身方法,收效更大。

網路:小學體育教育 網路:體育鍛煉

㈥ 國家教委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1小時」.為此某中學為了了解學生體育活動情況,隨機

14)=2.4(萬人)
∴2010年全州初中畢業生每天鍛煉未超過1小時約有2.4萬人.

㈦ 教育部提出,中小學生每天要兩小時體育活動,你覺得這符合實際嗎

我覺得這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這件事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過了,但是最終落實到學校的時候就不切實際了。

像是歐美國家他們的教育體制跟我們不太一樣,首先他們下午三點開始就是學生自己的時間,而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去體育運動,別說兩個小時了,有可能會時間更長,這也是為什麼田徑項目一直是歐美國家的長處,因為人家從小的鍛煉就比我們國家的孩子時間多很多。

結合以上的情況我們國家想要達到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運動時間還是不大可能的,當然了發展整個國家的青少年身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能夠提起對這方面的重視,畢竟少年強則國強。

㈧ 就目前學校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談談如何完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的建設

4.1構建和諧校園體育文化的舉措。
4.1.1開放「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
很多學校現在面臨體育辦學難,難就難在資金缺乏,如何引進資金為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服務,這就需要學校開放「校園體育文化」的社會功能。一方面,學校可以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從而爭取國家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提供的扶持資金。而體育俱樂部能依託學校的管理、師資和場館等資源,面向全體青少年組織發展體育健身的技術指導與服務,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籌措資金。另外,學校必須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設施和時間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在校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另一方面,學校應主動與社區或企業合作,爭取它們提供體育專項贊助資金。群體活動是當前社區和企業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些社區和企業受地理位置、城建布局的影響,沒有太多相對集中的場地用於群體活動。學校應主動回歸社會,讓社區或企業體育文化建設重點變軌到學校體育文化建設上來,讓社區或企業為學校添置器材,維修、擴建場館,輸送體育教師外出培訓。而學校的部分活動、建築物、標志物可以以該社區或企業的名稱冠名。這樣,學校的硬體設施得到強化,學生體育活動場所的質量得到提高。而社區和企業在被宣傳的同時,社區居民或企業職工的體育活動場所也得到保障,群體活動相對集中,便於交流,容易形成規模。另外,社區或企業的體育文化得到學校規范的指導後,有助於社區或企業的文化建設,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社區的親和力。
4.1.2營造「和諧的人際文化」環境。
師生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調節、激勵師生的思想行為,培養和激發師生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精神,而且也能促進師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學校的長期穩定。為此,要特別注重對師生的思想引導,加強雙向教育與管理。
學校應以體育教師發展為本,不求責備,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為每個體育教師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領導職工關系,創造民主的、積極向上的學術氣氛,讓體育教師甘於奉獻自身的教育崗位。而體育教育要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用「養成教育」塑造學生;用「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用「理想教育」鞭策學生;用「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用「賞識教育」激勵學生;用「愛心教育」溫暖學生;用「協作教育」團結學生;用「責任教育」督促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
4.1.3注重「以人為本的制度文化」建設。
「和諧」並非漠視「矛盾」,「和諧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樣需要人本科學、和諧民主的制度保障。
學校建設人本民主與科學規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讓所有成員工作生活在一個規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氣息的環境中。在這個環境中,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諧融洽。其實質是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與科學管理手段的結合,建立以發展人的主體性,提升人的生命價值,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讓組織中的成員盡量發揮出生命的潛力。為構建和諧的學校體育文化應制定的制度包括體育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體育課堂管理制度、體育器材保管制度、體育場地維護與管理制度、體育教學教研活動制度、體育質量監控考核制度、學生的安全行為規范等。
學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體現學校個體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運行效度。它的重點是建設之後的運行與參與。具體包括大家對體育相關制度文化建設的認同,它對每一個個體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效性的激活。
4.1.4加強「體育課堂文化」建設。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課堂文化無疑具有獨特而又相當重要的地位,它雖然不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主要內容,但是課堂文化的績效必將映射到課外體育文化活動中去。因此,我們要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課堂文化特色。在課堂上,體育教師不再是死板教條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引導者,體育教師要通過美的語言、美的情感,營造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需要自然的被激發出來。學校還要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提倡體育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更為協調,有效地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同和諧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1.5加強「校園體育輿論文化」建設。
經常運用標語、圖展、廣播、錄像等媒體,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強健身體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參與程度,使大家都了解體育、參與體育、享受體育。
組織體育知識講座是豐富學生體育知識的重要手段,可以請校內外體育專家、運動員配合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講座,介紹國內外體育賽事、體育發展趨勢、體育文化等,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知識。
4.1.6建設有特色的「校園體育課外文化」品牌。
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主要途徑,它既要完成體育鍛煉的任務,又要豐富、活躍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我們要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對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積極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一方面,由於各個學校的類型、規模、辦學條件、師生結構不同,加上學校所處的地區、環境、地理位置、地方氣候差異,決定了建設校園課外體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設校園課外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各個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發展校園課外體育文化,逐漸形成校園體育課外文化的品牌意識,最終確定自己的傳統與特色。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鼓勵學生創建具備體育文化特質的學生社團,讓社團成員自發參與課外體育訓練、群體競技活動的交流,以及學校體育文化節的組織與籌備工作,從而提高學生文化交流的能力、開展活動的能力,社交能力。一旦形成品牌社團,將全面提升全體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和參與程度,還可以通過開展校際學生社團的橫向聯合交流,促使校園體育課外文化得到科學與持續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復合性人材,為國家倡導的全民健身計劃服務。

㈨ 如何改善學校體育大課間的活動現狀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和「體育藝術2+1項目」工程以及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重要舉措。體育大課間活動與傳統課間操相比,其活動時間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趣味性高。很多中小學因地制宜地開展起一些頗具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比如:現代舞、民族舞、武術操、體育游戲等。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體育大課間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團結奮進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對發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起著重要作用。
幾年來,各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各學校的開展情況並不均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時,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現對各中小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談以下幾點思考:
一、現狀分析
1、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
不少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項目與內容仍然比較單一,除了做廣播操就是跑操,雖然這兩個內容簡單、有效,但長年如一的內容,導致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在做操的時候有很多學生的動作不到位;跑操的時候,許多學生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避參加。即使有些學校的大課間比傳統課間操豐富了,有許多學生喜歡的游戲,但不與時俱進,不適時更換或者淘汰一些項目,學生玩多了,自然也缺乏新鮮感,從而導致對大課間活動失去興趣。可以說,這樣的大課間成為了學生的負擔,學生對缺乏變化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比較反感的。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下,可以理解學生的做法,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變,或者內容幾年不更換,再好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喜歡。學生每天面對的是同一個活動內容,這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學生興趣降低。
2、片面追求形式,活動缺乏實效
有些學校為了追求形式,讓大課間活動看起來整齊劃一,會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候安排如集體舞、太極操、健身操等一系列過於花俏的團體項目。筆者在觀摩某個學校的大課間活動時,看到所有學生都排列整齊,跟著音樂在抖空竹,並且將其按照動作的變化分為1—8節,學生看起來都在動了,觀賞性也強了,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都沒了,參與的學生也顯得輕松有餘而強度不足,一節課下來運動時間和運動量都達不到。這樣的大課間確實很有特色,但試想如果音樂幾年都不換,動作做來做去都一個樣,學生一開始會很有興趣,也樂在其中,但是時間長了再美味的佳餚也會膩,大課間活動又會回到課間操的模式上去。有些教師在組織本班學生進行大課間活動時,安排的項目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素質差異,有的學生活動能力強,身體素質出眾,在帶頭活動,其他學生只能在其後面當看客;有的是三三兩兩,活動流於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興趣日漸衰退,許多學生成了項目設置的擺設或看客。
3、管理欠缺到位,考評不夠完善
一些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機構,所組織的大課間活動隨意性強,沒有一個詳細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一周的全校性或班級性活動有哪些內容、怎樣開展、以誰為主、哪些教師參與管理都不清楚。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考核評估上,各校目前還處於摸索階段,學校的檢查考評制度沒有落實,對活動質量、活動內容和模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缺乏嚴格的要求和評價體系,這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前進的步伐,使得大課間活動停滯不前,難以得到突破性發展。正因如此,很多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也逐漸流於形式。
二、解決策略
1、變化形式,豐富內容
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開展好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關鍵,形式單一、內容單調枯燥必然制約著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因此改變原有的單一的集體活動形式為年級、班級、項目、場地等多種活動形式,進一步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是今後大課間體育活動改革的重點。大課間之所以與傳統課間操不一樣,就是因為學生對它的濃厚興趣與積極參與表現,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變,或者內容幾年不更換,再好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喜歡。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比較強,過了一段時間對一件事就很容易失去興趣。因此,針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需要從學生需求的角度上去考慮,對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做定期更新與補充,使學生每次在活動中都能得到快樂,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在大課間內容的充實上,筆者認為在季節性、趣味性、鍛煉性、發展性、低技術性、經濟性等原則指導下,應當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鼓勵學生自己製造適合鍛煉的小器械,自己編造適合自己鍛煉的游戲、舞蹈等,這樣既充實了活動的內容,又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既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這才是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定能深受學生的歡迎。
2、點面結合,理性深化
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徵,一刀切的大課間活動形式讓學生乏味,過於花俏、流於形式、難度大的活動形同虛設。所以,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特徵設計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練習強度適宜的大課間,才能較好的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緩解學生暫時的精神疲勞。因此,在課間活動設計時,一方面要考慮到活動的內涵與實效性,將活動健身的意識寓於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創設豐富的活動情景,創新已有的活動內容,通過小組競賽、個人展示等生動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還有就是既要考慮「面」又要照顧到「點」,不搞一刀切,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參與、合作、表現的機會,所選擇的活動要盡可能豐富多樣,以供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選擇,避免體育弱勢學生群體參與活動時被邊緣化。此外,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分年級、班級、項目、場地交叉進行,各種形式可以天、周或月為周期進行輪換,這樣既可避免枯燥乏味的單一活動形式,又能兼顧中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提高練習愛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適應能力等。
3、齊抓共管,促進發展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上,全體教師都應當積極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個自上而下、合理、科學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管理機構來進行管理、協調和評估,形成校長領頭、體育教師牽頭、班主任主抓、任課教師輔助、學生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層層落實,齊抓共管。一方面,學校應制訂了全面系統的制度,明確提出了大課間活動的要求,讓全體教師和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地點、內容和要求,檢查、評分的標准都清楚明白。另一方面,應重視發揮學生體育骨幹作用,做到經常培訓、放手使用、及時指導。對學生出勤、練習情況分班分組予以記載,及時反饋與表彰。在大課間的評價上,學校可以建設大課間活動的激勵機制。如設立大課間活動先進班級、大課間活動文明班級、大課間活動先進標兵、優秀指導教師等。另外,學校各級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應積極參加大課間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有了廣大教師參與,不僅能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還能給大課間活動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與歡快的運動空間和氛圍,同時也無形的轉變了陳舊的教師觀,建立了適合素質教育新型的師生關系。
總之,大課間活動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起到學生鍛煉的作用,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還可以落實素質教育。了解過去,把握現在,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優秀的大課間,讓師生們一起走出教室、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同歌共舞,形成了一派和諧美好的校園景象。

㈩ 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探究的結題報告

hao123精彩資訊,每日最新最熱隨時 頭條新聞 娛樂八卦 精彩視頻

校組建有體育興趣小組、學生單項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體育組織,使學校課外體育鍛煉組織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二是調整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為保證學生每天有足夠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這兩年來我縣各個中學都有不同程度地調整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並以課的形式落實到課表上,目前我縣各中學早操時間約有15—20分鍾,課間操普遍是20——30分鍾,下午課外體育活動課一般是35—45分鍾,這從時間安排上已有一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若每個學校都能扎扎實實地組織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那麼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質量會大有提高。
(三)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體育活動新格局。
1.教師實現轉變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我縣中小學課外體育活動長期以來大多是沿用老模式較多,這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隨著學校體育改革不斷深入,我們以「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格,從根本上說,就是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個體需要出發點,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身心特點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歡的體育活動內容,本著學生自覺、自願、自主的原則,以有利於增進健康和體質出發,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
2.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長期以來,由於受到陳舊的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和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及體育競技成績至上的影響,我縣有不少中學課外體育活動仍沿用傳統課外體育活動的模式,活動內容單調,組織形式單一、乏味,有的學校只重視體育運動隊和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指導。這種單一 的課外體育活動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並必然會被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體育活動所取代。所以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我們盡最大的努力,採取最有效的辦法面向全體學生,力所能及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不管採取何種形式、內容,我們都以學生為本,堅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發展。
四、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 根據調查統計,我縣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學體育場地器材尚未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在狹小的場地和有限的體育器材下,要想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從硬體來講是一個大問題,難度是可想而知。因此,各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結合自身的場地器材條件,師資力量及學生的特點,開設相應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並根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期,不同的階段來選擇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內容和練習手段。一年多來,在我們政協文體委員活動小組的提議下,縣教育行政部門十分關心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工作,各個中學都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的作用。有很多學校能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出發,能考慮本校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逐步改變純競技式的成人化的運動項目,重視民族體育內容,比如:城廂鎮二中、寧武一、二中課外體育時間,學校籃球場和乒乓球場熱鬧非凡,學生對這兩項運動興趣極高,充分調動了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初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縣民族中學能充分利用縣業余體校人力和體育場地資源,重點開展籃球運動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兩項運動已成為該校體育傳統項目,而且這兩年來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通過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活動,我們發現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不但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

五、課題研究的效果分析
(一)深入了解掌握武鳴縣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行為只屬一般(可參見課題調查報告,以下同)。令我們深感優慮和擔心的是,我縣中學生在正常工作日和天氣下,每周參加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早操和課間操除外)的人數只佔被調查人數的32.20%;被調查的23所中學中還有9所學校每周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不到3次;能保證每天有一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的僅占被調查人數的10.30%。面對如此現狀,就主要原因我們進行各方面的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學習壓力大,課業負擔過重是首要因素。其次是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得不到保證。第三是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缺乏。第四是學校沒有組織好課外體育活動。第五是學生尚缺乏自我鍛煉能力。
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的強弱是其是否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練的思想基礎和動力,從調查中可發現我縣中學生的課外體育參與意識較強,絕大多數學生較喜歡課外體育鍛煉,然而由於受到傳統重智輕體觀念的影響,還有極少學生體育意志令人擔擾。因此,體育教師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積極引導,加大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最活躍因素,對激發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和提高體育鍛煉效果有十分重要作用。調查結果表明,我縣中學生的課外體育參與興趣還算可以,大部分學生對早操、課間體育活動較感興趣(占被調查人數的69.6%),很多學校都能認識到抓好兩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方面靈馬一、二中、武中、武高、鎮一中等中學都有自己一套比較完整的組織管理措施,致使學生做操比較認真、投入,做操質量較高。然而,還有個別學校不夠重視兩操活動,尚缺乏管理經驗,學生做操馬虎,沒精打采。因此,我們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有必要對現行的早操,課間操的內容和形式作一些改進,除了做廣播操外,還可增添一些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也可不拘於一種,既可集體活動,也可分散活動,從而使兩操活動對學生產生持續的吸引力。調查中我們還發現,我縣中學生有90%以上較喜歡球類運動,特別是籃球運動這與我縣群眾籃球運動,基礎較好有直接關系。因此,學校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著重從球類運動入手,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我縣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出於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愉悅身心、促進社會交往和提高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60%以上,這表明中學生思想上對參加體育活動的價值和功能的認識是正確的。我們應抓住這一有利條件,因勢利導,積極引導,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活動,使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發揮更好的鍛煉效果。
(二)調查分析影響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通過深入調查和分析,目前影響我縣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內因和外因兩大因素。其中,內因包括參與動機、參與意識、和參與興趣等因素,關於這方面內容已在前面提到,在此不再重復。至於外因包括教育體育體制和方針政策、學校認識與觀念、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條件、學校組織管理和家長及老師等因素。
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不能很好地得以全面貫徹,一些學校把升學生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標准,致使學校片

面追求升學率,而勿視了學校體育工作。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是推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面動因。我國應試教育觀念「重智輕體」的傳統觀念還比較嚴重,學校體育工作仍然還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領導老師,必須提高認識、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
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物質保證,近幾年來,我縣各中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雖大有改觀,但尚未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鍛煉的需要,學校學生人數多,但體育場地器材有限,這是制約我縣各中學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所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想方設法改變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落後現狀,以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學校組織管理是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措施。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我縣有52.28%的中學生和24.66%的體育老師認為,學校組織開展的體育活動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有29.60%的學生和10.96%的體育老師認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缺乏組織者,組織管理跟不上。由此可見,學校課外體育的組織管理至關重要,從組織開展活動內容、形式以及組織者都要科學化、規范化,嚴格按照我國政府部門有關決定、通知、條件等來執行,並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指導下,大膽創新,敢於實踐。
家長和老師是否支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學校領導是否重視體育,體育老師的責任心和工作作風,會影響到學生是否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與基本因素。調查表明,有94.60%的學生家長支持自己子女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59.16%的學生希望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得到體育教師的組織指導。實踐證明,哪個學校領導支持和關心體育工作,體育活動老師盡職盡責,班主任支持並經常鼓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練,那麼學校體育工作會搞得非常出色,其中,我縣雙橋一中、靈馬一、二中,城廂鎮一、二中、縣民族中學,縣實驗學校、武鳴中學、武鳴高中等等學校在這方面工作做得比較好,課外體育活動質量較高,所取得成績令人滿意,得到社會、家長和學生的認可和稱贊。
(三)探索出有效組織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面很廣,內容也很多,要有效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必須得到全校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活動才能有較地進行。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活動,我們主要從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體系和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內容等兩種途徑及方法入手,推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全面逢勃發展。
1.建立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體系。
(1)加強組織管理: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由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的領導主管。政教處、教務處督促、檢查考勤、量化評分,體育教研室組織實施,班主任、輔導老師和各種體協等配合管理的課外體育活動體系。
(2)明確目標管理:明確各層次管理人員的職責范圍和相應的權力,做到有職有權,職責統一。
一是學校領導小組要專門研究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的落實情況與提高質量的辦法。二是政教處、教導處每天有人負責監督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情況,檢查並協調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活動正常開展。三是體育組、班主任、輔導老師、體育協會等互相配合,根據學校體育工作任務和目標,制定相應的活動時間表、活動內容、活動組織形式及措施等。
(3)完善制度管理:確保課外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必須要完善各種制度,運用制度進行管理,做到:①活動有組織、有計劃。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能力分別成立不同的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由學生與體育組、

輔導老師一起制定每學期活動計劃,並按計劃組織開展活動。②活動時間得到保證。學校嚴格按有關教育法規、通知、條例等來執行,認真抓好早操、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課的工作,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③活動有檢查評比。由政教處、體育組、學生體育協會共同組成考勤和檢查評比小組,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檢查和考評,並公布於眾,並作為評定「先進(文明)班級」的依據,從而保證課外體育活動優質高效地開展。
2.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和內容,為學生創建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平台。
改革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課外體育活動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滿足不同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於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個體差異很大,運動水平參差不齊,若沿用傳統的活動模式,固然可以保證活動的開展,但存在著主觀意識消極淡薄的弊端,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發展。嚴重影響鍛煉活動的質量,所以,組織課外體育活動我們除了面向全體學生安排一些集體鍛煉項目之外,主要是在兩種形式上下功夫,即一是組織課外體育競賽活動。二是組織學生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由學生自主選擇參加各種單項體育俱樂部,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各種各樣體育競賽活動,自我鍛煉,自我提高,教師則給予指導及協助。
改進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滿足學生體育鍛煉和心理要求,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目前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所開展的活動項目一般比較單一、老化,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對體育運動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一年多來,我們認真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有關精神,注重對現有的體育運動項目加以改進,抓住運動中的主要因素,簡化規則,靈活運用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注意對新興的體育項目的引用,不斷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例如:課外體育活動中,我們以中學生所喜歡的籃球運動為龍頭,在各種單項體育俱樂部的配合下,擴大活動范圍,增加活動內容,使活動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多樣。其中籃球競賽我們簡化很多規則,讓規則更接近我們學生的運動水平,組織形式上多採用三人制,四人制和五人制籃球賽相結合。為能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上場參與比賽,我們還把每場球分成五——六節進行比賽,而且規定每個學生最多能上場比賽1或2節,球賽中間休息時間還附加投籃比賽,並將投籃比賽成績加入總分,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了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四)因地制宜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基本養成,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下,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鍛煉是我縣中學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一個新亮點。如今有不少學校能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校內體育資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校內現有體育場地器材的多種用途,發揮一物多用。有的學校已重新整合一些陳舊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化「大」為「小」,活用「小」場地,引導學生進行適合小場地開展體育活動(如:三人籃球賽、五人制足球賽,乒乓球賽、踢毽子比賽,跳繩比賽„„),誘導學生對這些比賽逐漸產生興趣,形成愛好,養成自主鍛煉習慣。在充分發揮校內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優勢作用的同時,很多學校能充分利用校外體育資源,其中,縣城的學校都能與縣業余體校合作,開展各種體育項目訓練與比賽,共同研究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項目,如:板鞋、綉球、珍珠球、武術、跳竹竿舞等等。農村基層學校能充分挖掘校外自然環境所賦予的優勢(山坡、草地、公路、江河„„),創造出各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場地、器材和活動形式,並利用這些優勢條

件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如:中長跑、越野跑、 游泳、爬山、遠足等等),以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中學生體育能力對實現學校體育目標,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至關重要,中學生體育能力正處在形成、提高、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充分利用課外體育鍛煉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學生因地制宜地開展學校優勢運動項目,模擬體育俱樂部形式開展活動,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自我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學校體育活動技術技能水平。實踐證明,學生對學校優勢體育項目興趣極高,參與積極性高,而且在自己的體育組織里學生們興趣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自主鍛煉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得到施展,身心也十分愉悅,也對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有積極作用。通過一年來的實踐研究,參加各種單項體育組織(俱樂部)的學生的體育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而且能帶動全校體育逢勃發展。例如:我們城廂鎮中學生籃球俱樂部每學期不僅承辦學校各種籃球賽,而且還負責組織指導各班級籃球隊的訓練和比賽工作,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及雙休日,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組織訓練和比賽,自我提高,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文體活動,成績突出。其中,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初中男子組和女子組籃球賽第一名和第二名,是歷年來沒有得過的好成績;田徑俱樂部也負責協助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學生田徑運動會,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初中團體總分第二名,這也是我鎮中學生歷來最好成績的一次;乒乓球俱樂部每學期都將乒乓球聯賽貫穿於整個學期活動過程,在2004年縣中小學生體育運動會中榮獲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同時獲得男子單打冠、亞軍。由此可見,成立學生單項體育俱樂部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潛能得到發揮,體育運動技術技能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
六、討論
由於研究的時間較短,學生形成的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尚不夠穩定,學生體育俱樂部模式還要進一步完善,因地制宜進行自我鍛煉能力有待提高。為此我們今後要:
(1)繼續以體育新課標為指導,進一步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外體育活動,不斷提高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2)繼續加強研究,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自主鍛煉」的方法、能力、意識與終身鍛煉的體育觀念逐步形成習慣。

《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調查研究》課題組
2006年6月15日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的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