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說課模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 ( ),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 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准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 探索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 )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像、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實踐應用:(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 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獲?
評價: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② 小學數學評課稿該怎樣寫呢
一、關於說課稿的寫法 在校內開展的教研活動中,說課側重在「說」;在競賽活動中,為了便於組織,公平評判,側重在「寫」。形式不同,內容一樣。說課稿與教案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學的內容和行為,即「教什麼」和「怎麼教」。而說課雖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說出教師在備課中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教學程序等方面的理論依據,即說課不僅要精要地說出「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具體闡述「為什麼這樣教」。因此,在寫說課稿時,不論寫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個要點——「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 一般說來,說課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塊,即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現分述如下: (一)說教材。1.教材簡析。即本課或章節在本單元教材、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學目標。它一般分三層表述:(1)知識目標;(2)能力目標(包括學法目標);(3)思想教育目標。目標制定要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切忌如學習生字、新詞等空泛的表述,而要具體到哪一個字,哪一個詞,如果較多,可列舉2—3個後用「等」字打住。3.教學重難點。重難點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開,但要明確兩點:其一,重點可能是難點,但難點不一定是重點;其二,教學重點確定後,必須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在深鑽教材的基礎上,找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4.教材的處理。主要指教材內容的取捨和重點的選擇。要說清楚,哪些需先講,哪些需後講,哪些需總結概括,哪些需解釋發揮,哪些需詳講,哪些需略講,以及這樣處理的理由。 (二)說教法。一般來講,一課書或一節課應以一、二種教法為主,穿插滲透其他教法,即「一法為主,多法並用」。說教法時不可籠統,要點出具體的方法,如「提問法」、「討論法」、「比較法」、「情境教學法」、「詞語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種教法後應對其作以簡要的解釋,說出如何操作,不可長,三言兩語即可。在說清楚所選擇的教法後應另起一段,簡短地說一說使用的教輔手段(如CAI課件、幻燈片、小黑板、實物等)及目的。特別要說清楚何時使用,有何作用。 (三)說學法。在這一部分中要重點說清楚通過教學,將指導學生學會什麼樣的方法?培養學生何種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設計的教學過程就是滲透學法、展示學法的過程。可分三個層次簡要說:1.學生現狀分析。學生目前的認識水平已達到什麼層次?已經學習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擬教學生何種學法。學生通過本課書或本節課的學習,真正掌握一種至多兩種切實有效的方法已經很不錯了,切忌貪多。3.如何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學習障礙以及幫助學生克服障礙的方法。 (四)說程序。這部分是說課的重點,從篇幅上說應占整篇說課稿的一半以上;從形式上說類似於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寫作時可首先提煉出教案的總體框架(例如:目標定向—啟發導入—讀議講練—反饋補授—評價小結等),然後分布說清「為什麼這樣教」,特別是要說清學生在新課學習中突破重難點的主要環節的設計、時間的分配、問題的設置、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最後說板書設計及其依據。以上只是說課稿的基本寫法,在行文時可靈活處理。如在說教法、寫法時,可用小標題標示層次,亦可綜合闡釋;說程序時,可每說一步便進行理論說明,亦可整個程序介紹完後進行總的介紹。 二、關於評課稿的寫法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摩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因此,評課稿無統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體評判,也可以抓住一點;既可以評價教法的設計,也可以評價學法的授與;既可以從成功之處生發啟示,也可以從失敗之處汲取教訓。一篇好的評課稿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理論依據。要正確充分,符合新大綱及教育學、心理學等有關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較好地把握所評課教學內容與有關知識的內在聯系。評者在看課時首先要明確本課書或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麼,再看授課人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 (三)評議視角。評課者提出的觀點首先要正確。例如有些看似熱鬧之處其實是嘩眾取寵的敗筆,有些看似平淡無奇,其實蘊含著教者的匠心。其次視角要獨特新穎,提出觀點後要聯系課堂實例印證。 (四)改進建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優質課都有瑕疵。要不為權威所迷,敢向名家說「不」。當然,缺點要找准,見解要獨特,改進措施要合理實用。 (五)評價態度。一定要客觀、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師寫評課稿,題目是《一堂完全失敗的公開課》,全盤否認了教者的勞動,是不可取的。當然也不能寫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開課》,這也不合實際。應該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說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達。條理清楚,語句通順,表達流暢,要讓評委從你的評課稿中讀出你的「功底」來,切忌層次混亂或出現病句、錯別字。 評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正確;2、教學結構是否科學合理;3、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得當;4、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5、學生思維訓練是否落到實處;6、教學的容量是否得當;7、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8、板書設計是否科學等。特別是評議的著眼點要與教育發展的趨勢相吻合,如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學生良好學習方式與習慣的養成、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等。這樣的評課稿才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三、寫說課稿和評課稿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要寫好說課稿和評課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練,多讀多寫,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外,「臨陣磨槍」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視。 1、熟讀大綱,切實把握其精神實質。除對大綱總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數外,對於大綱對某些知識和能力的具體要求,更要爛熟於心。便於評課時心中有一個標准印象,評課時就用大綱給的這把「尺」去「量」這節課。說課稿和評課稿中的很多「理論話」,大多可從大綱中引用。 2、通讀教材。務必對重點課文、重點章節都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參賽時可省去「熟悉教材」這一環節,便於集中精力聽課,准確形成觀點,快速組織材料。 3、瀏覽每一冊教師教學用書中的《說明》部分和「教學建議」。那裡面也有很多教學的依據,內容更具體,方向更明確,建議更實用。 4、分類製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學案例。如「激趣」類:「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等。「教法類」如「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惑—葉聖陶」等。適時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學案例更能起到證明自己觀點的作用。 5、多看資料,模仿寫作。發表在專業的教學雜志上的說課稿和評課稿不少,只要細心收集,帶著「仿寫」的目的去研讀,定有不少收獲。 6、看課時要記得全、記得快,善於抓住關鍵問題。在學生讀書,討論的間隙迅速翻閱教參、教材和其他資料,為評課尋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邊聽邊記邊思考。 7、為使行文條理清晰,各級標題順序如下: 第一級:一、二、三、…… 第二級:(一)、(二)、(三)、…… 第三級:1、2、3、…… 第四級:(1)、(2)、(3)、…… 第一級數碼後用頓號,第三級數碼後用圓點,第二級和第四級之間不用任何符號(因為用了括弧)。
③ 小學數學說課稿的一般程序是什麼樣的呀
一、向評委老師問好,說明本次說課題目
二、
說教學內容
說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說教法學法
三、說教學過程
④ 求一份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的說課標、說教材稿,最好帶著課件
自己去「千教網」上邊下,哪一課的都有
去「人教資源專區」那裡找,免費 的
⑤ 小學數學說課要注意什麼
說課是一項活動,也是一門藝術。它是用「說」的方式,把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預設於特定的教學程序,並用充足的理論作支撐,「說」給同行、專家聽。說課既要說操作,更要說操作的理由,是從理論層面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解析與闡述。因而,在說課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說課不是備課,所以不能把說課當做變通的教案解說。有些缺乏說課經驗的教師,把說課視為教案,按照教案中的教學流程把教學步驟一步一步地說給評委聽,沒有說明任何的理論依據。備課,是以具體教學准備為主,是為施行教學的過程做好按部就班的准備工作,備課者是施工員。而說課,是在理論層面上的預設,是用充分的理論依據來解說自己的教學設計,不一定需要進行教學的實施准備,說課者是設計師。
2.說課不是上課,不能把聽眾的身份搞錯。台下坐著的是和你一直研究這課該怎麼教的同行或者評判你教學研究能力水平的專家、評委,他們要聽的不是你對他們進行知識傳授,而是聽你闡述用什麼理論教、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過程。有的老師把說課視為「上一節小課」,把評委當做學生,在說課中不斷對評委使用「是不是」、「行不行」、「對不對」之類平時上課使用的問句、口頭禪語言等等。在評比性說課中,如果出現這樣的說課,那麼可以這樣說:說課雖然才開始,但是已經結束了。
3.說課不是讀課或背課,不能在現場一字一句地讀或背事先准備好的說課稿。說課時,眼睛不要盯在說課稿上,思維不要停在說課稿中,而要圍繞著「說」這個字,通過向評委闡述,自如地展現你的學識、經驗、觀點、理論水平和思維狀況,以求與台下的聽眾進行經驗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獲得預想的說課成效。
4.說課不是平均用力,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說課過程中,雖然涉及教材、學情、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法、教學程序的分析、理論解析等等,點多面廣,但是依然有單核的重點,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在說請「教什麼」「怎麼教」的前提下,重點說好「為什麼這樣教」,在說清各個環節的基礎上,重點說好教學程序實施環節,做到環環相扣,以理服人。
5.說課不是隨意發揮,要有較強的時間觀念。說課的時間一般在十幾到二十幾分鍾,說課涉及的內容通過較多較雜,因此在說課活動中要注意掌握好說課的節奏,尤其的評比性說課過程中,要自始至終控制好節奏,語速要前後一致。說課前,針對規定的說課時間進行練習,以便心中有底。在說課中,避免出現「拖課」、「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等現象,做到整個說課過程節奏統一、不慌亂、不緊張,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說完課的全部內容。
6.說課不是進行教學理論堆砌,說課要強化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具體的教學闡述。說課,是說課的「理」,它強調運用正確的理論去支撐自己的教學設計,但絕不 將教育理論簡單地「搬」到自己的說課稿中。在數學說課活動中,說教法、學法的選擇與安排時,這類現象尤其嚴重,不少教師將多種多樣的教法、學法羅列、堆砌於「說教法學法」的環節之中,而不做任何理由闡述。
7.說課不是簡單的模仿,說課要把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創新思維呈現於人。只有特色才是無價的,只有個性才是閃光的,只有創新才是最可貴的,簡單地尋找一個可供套用的說課模板去說課,正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所言,多數並不能獲得最好的成效。
8.說課不是顧頭不顧尾,說課要注意所說內容的前後照應。教材的特色解讀和處理、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的選擇、學法的安排等內容在教學程序的闡述中應明確無誤地表達出來。有的教師說課,往往前面各個內容的安排、組織都說得不錯,但是當說課進入教學程序環節時,原來所說的教材、目標、教法、學法等等,此時或者沒了蹤影,或者與原來毫無聯系。
9.說課不是拉家常或者演講,說課用語要語氣得體、簡練准確、有感染力。在小學數學說課中,准確、精煉、自信、激情的語言不但能使聽課者獲得說課內容的具體信息,還能使聽課者感受到說課者的自信和能力,從而獲得感染,激起聽的興趣,引起聽的共鳴,集中聽的注意力,甚至使聽課者從你的語言中推測你的課堂語言吸引、引導學生的程度。數學說課,不是激情演講,而是教師教學思維的展現過程,因此說課的語言應簡練乾脆,以富於邏輯性的語言闡述為主,在准確嚴謹的基礎上做到語調靈活多變,語氣連貫緊湊,語言過渡自然,符合所說內容的需要,如教材、教法、學法等用略慢的語速說,教學目標、重難點用重音強調等。
10.說課不是才藝表演,除了嚴謹的語言表達和簡潔書寫之外的其他基本功,在說課中都只能謹慎展現。教師的才藝是使教學走向更高層次的基礎,是教學的的基本功,但不是說課的內容和要求。
11.說課不是時裝展示,應該風度翩翩、儀態大方、微笑自信地投入其中。在評比性說課中,教師走上講台的過程、站立說課的姿態也是競爭的一個因素。精神抖擻、莊重大方、文明禮貌的第一印象,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也是說課者應的風度。
12.說課不是純粹的獨角戲,說課應該善於同聽課者進行交流,增加征服聽眾的籌碼。說課者與聽課者的交流,主要是眼神的交流。面帶微笑的說課,能夠給自己緊張的說課心理減壓,同時也給聽課老師個輕松的心境。結合說闡述的進展,少量、得體的姿態、表情、手勢等的變換,也是一種交流的形式。
⑥ 求一份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的說課標、說教材稿,最好帶著課件
aaa
⑦ 急需小學二年數學語文說課標說教材稿件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說教材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教材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全冊教材,下面我將從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意圖、編排特點以及對教材的建議與處理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冊教材的理解。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根據《標准》的四個學習領域安排了如下內容:
數與代數
1、運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小括弧)
(教材設計意圖)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初步學會用四則計算含義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初步培養分析推理能力。認識和會用小括弧。
2、除法意義,2~9的除法口訣,並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材設計意圖)
3、萬以內數的讀、寫及加減法(一)
(教材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單位「百」、「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初步發展抽象思維。
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4、找規律
(教材設計意圖)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在找規律過程中,初步培養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5、認識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
(教材設計意圖)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空間與圖形
•認識銳角、鈍角、圖形平移和旋轉
•估量
(教材設計意圖)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並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和發展形象思維。
統計與概率
•統計
(教材設計意圖)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了解統計意義;會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以一當五」條形統計圖和簡單復式統計表。同時,在進一步體會統計過程中,感受統計思想,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培養初步統計觀念。
三、教材編寫特點
1、教材「算」「用」結合,加強應用
教材首先把「解決問題」作為一單元來安排。這單元教學內容是在上一學期學習了簡單的兩步計算的基礎上,解決加減、乘加(或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其二,結合表內除法內容,在學習表內除法後又安排了一節「解決問題」。一方面讓學生領會「求一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初步學會分析方法和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加深對乘除法含義理解,學會從問題出發,逐步分析所需條件的一般推理方法,提高自己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再則就是結合其他教學內容也十分注意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例題和練習(如P.89第7題,P113例第3題等)。
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以解決問題引出計算,在重視解決問題過程的同時,理解算理和突出了演算法多樣化。
2、改進了認數優化了知識結構
教材根據我國計數方法即四位一級的特點,把萬以內數的認識分二步進行編排,先千以內數的認識,再萬以內數的認識,這樣既放緩了學習大數的坡度,又有利突破讀寫的難點。教材還採用同時呈現的方式,密切了讀與寫的聯系,起到互相促進作用。
在數的大小比較中,把估計結合起來,有利培養學生數感。增加了萬以內數的近似數和把認數和簡單的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口算有機結合在一起,還把認數和用數表達、交流予以加強。這樣把認數、口算、估計等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不但優化了知識結構,而且溝通了認識自然數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經歷認數的整個過程後,形成良好知識結構,有力促進數感的發展。
3、加強了空間與圖形和統計的教學內容
關於空間與圖形的內容。除了認識銳角、鈍角外,增加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等起到很大的作用。
關於統計內容。,教材在前兩冊的基礎上又安排一些較大的數據和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以達到逐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對教學建議及教材的處理
對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教師用書(P4-11)已作了很好闡述。教材是編者搜集並整合的一套教學資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學習的素材和信息,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具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應。但作為新課程下的教師我們要有新的教材觀,不能盲從教材,要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超越教材」,現在我就從教學實踐層面上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一)尊重學生的現實起點,創建有效教學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教學。為了尊重學生的現實起點,創建高效課堂,可以用單元准備性檢測來了解學生的現實起點,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之前,我們就可以通過這樣的四種題型對學生進行了單元准備性檢測。
1、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除法算式共48道
2、兩步綜合算式口算4×8+23 20÷4×7 6+2×3 54÷9×8 18+12÷6
4、解決問題。
(1)停車場上有小轎車30輛,貨車6輛,小轎車的輛數是貨車的幾倍?
(2)同學們種了8棵月季花,又種了4行菊花,每行6棵,種的菊花是月季花的幾倍?
(3)冬冬看一本書,每天看6頁,6天看完,如果每天看4頁,需要幾天看完?
然後從宏觀上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水平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從微觀上調控課時教學預案。
(二)尊重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
新教材的編寫注重了數學的生活化,在教學例題中引進了既反映了現實生活內容又包含所學數學知識的主題圖,努力體現使各部分知識的教學都從學生有所體驗的實際問題或現實背景引入,在練習設計中同樣努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引入,這樣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但是教材的編寫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學生所處的環境、生活經驗不同,對教材中的情境,未必都能適應,因此我們要注重根據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生活經驗、教師自身的風格靈活地處理教材,依託教材的知識載體,換成接近本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化靜為動,或以多種形式呈現,使課堂更加煥發生機。
例如,第四冊教材第96頁和第98頁的情境圖,這個教學情境雖然結合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可以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但是這樣的情境連續使用兩次,對學生來說,沒有新鮮感,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前後的筆算與估算聯系性也不強,那我們就可以把把本課的教學內容用一個購買喜愛東西的情境主題來貫穿,把新知探究、鞏固練習、數學思想的滲透、拓展練習都在一個情境中完成,既充分發揮了一題多功能的作用,又吸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些練習的靜態呈現,編者的意圖難以讓老師和學生理解,如第四冊的教材第29頁的「做一做」和第36頁的第四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難以理解題意,難以提出用一步計算的除法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我們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既要基於教材,又要把教材當做活的資源來使用。更換知識的載體,或化靜為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教材,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尊重知識的系統性,關注持續發展
為了做好前後教學的銜接工作,教師要站在知識系統性的角度審視教材,理清知識鏈,要適當地調整教學順序,增加一些教學內容,完善知識的系統性,便於學生有效建立認知結構,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例如有關「倍數」的三類應用題,教材上是這樣安排的:把「倍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三冊的「7的乘法口訣」教學之後,學生用「幾個幾」來理解「幾倍」的概念,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的幾倍」的應用題安排在第四冊的表內除法(二)的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在本冊中沒有安排例題,在三年級及以後的教材中也沒有安排例題。這樣的編排不利於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應該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之後,增加「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例題教學,並加強三類應用題的對比教學,讓學生系統地學習有關倍數的問題,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尊重學生的發展潛能,促進思維發展
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發展潛能的基礎上,挖掘自己的教學智慧,創造性地對教材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將其延伸拓展,充分挖掘這些練習在培養學生思維等方面的價值,實現尊重學生發展潛能、促進思維發展的教學目的。
例如第四冊教材第58頁的第8題,題目如下:
教師可以對本題進行改造與拓展延伸,增加問題,問題(3):今年媽媽比小紅大幾歲?問題(4):「去年媽媽比小紅大幾歲?」當學生完成四個小題後,讓學生觀察(1)(2)小題與(3)(4)小題的不同點。在比較中體驗兩人年齡的相差數是不變的,倍數是會變化的。接著提出問題(5):過四年後,媽媽的年齡是小紅的幾倍?解決問題後,讓學生觀察算式:35÷5=7、36÷6=6、40÷10=4,說一說有什麼發現?讓學生體驗兩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倍數逐步變小的規律。
又如在教學有關倍數的三類應用題之後,教師適當增加一些幾倍求和、幾倍求差、差倍、和倍的應用題,藉助於直觀實物圖和線段圖來理解數量關系,感受這些兩步應用題的特徵。因為整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解決是本冊的教學重點,在三年級中只安排了連乘和連除的應用題,在本學期增加這些內容,符合教材編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徵。
總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的空間,教師既要尊重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優點,又不能拘泥於教材,正視新教材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
以上是我對本冊教材的幾點拙見,不足之處還請會後多多探討!謝謝!
⑧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急需全冊文稿.
你如果真的需要, 還是花些錢去買,肯定值得。
⑨ 請問誰有人教版小學數學 專題《空間與圖形》的研說教材PPT以及研說稿,急用啊,萬分感謝
六年級數學總復習 (八)空間與圖形
一、 線與角
(一)線
1.特徵
端點 長度 相關知識 延伸
線段 有兩個端點 兩個端點間的距離就是線段的長度。 不可以延伸
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 無法測量 角:由一點出發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角。 向一端無限延伸
直線 沒有端點 無法測量 垂直:由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最短。 向兩端無限延伸
平行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射線。 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直線。 過兩點可以畫出一條直線。
(二)角
1.定義:由一點出發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
2.分類:
銳角 小於90° 平角 等於180°
直角 等於90° 周角 等於360°
鈍角 大於90°小於180°
二、 圖形變換與位置
(一)圖形的變換
1.軸對稱圖形
定義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特徵 軸對稱圖形沿著對稱軸對折後,兩側能夠完全重合,兩側對稱的點完全重合,對稱的線段完全重合。
對稱點到對稱軸之間的距離相等。
2.圖形變換
(1)對稱:找准對應點的位置 無坐標時,根據對應點到對稱軸間的距離相等。
(2)平移與旋轉:
意義 特點
平移 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運動的現象。 做直線運動
旋轉 物體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的現象。 做圓周運動
對應點的平移 對應點的旋轉
(3)縮放: 對應線段同時縮小或擴大。
(二)圖形與位置
(1)比例尺及坐標方位: 比例尺:一般以1厘米的距離相當於實際距離多少
(2)根據方向、距離確定位置: 首先確定方向 根據比例尺確定直線距離
(3)路線描述:
坐標原點——參照物 目標相對於參照物方向 目標到參照物的距離。
(4)用數字標注位置:
坐標原點——參照物 目標相對於參照物方向 目標相對於參照物的角度
目標到參照物的距離。
三、 平面圖形
(一)三角形和四邊形
1.三角形
定義 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著尾順次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分類 按角分 銳角三角形 三個角都是銳角 三個角都小於90°
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 有一個角等於90°
鈍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 有一個角大於90°
按邊分 等腰三角形 兩條邊相等
等邊三角形 三條邊全相等 每個內角都是60°
不等邊三角形 三條邊都不相等
圖形及字母意義 面積公式 特徵
三角形
a——底
h——高 S=ah÷2
面積=底高÷2 兩邊之和大於第三條邊。
兩邊之差小於第三條邊。
三個角的內角和是180°。
有三條邊和三個角,具有穩定性。
2.四邊形
定義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四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圍成的封閉圖形叫四邊形
分類 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
長方形 兩對邊分別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梯形 等腰梯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兩條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 一條腰與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有兩個角是直角
圖形及字母意義 面積公式 特徵
正方形
a——邊長 S=a2
面積=邊長邊長 四條邊都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有四條對稱軸
長方形
a——長
b——寬 S=ab
面積=長寬 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有二條對稱軸
平行
四邊形
a——底
h——高 S=ah
面積=底高 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
對角相等,相鄰的兩個角之和為180°
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梯形 梯形
a——上底
b——下底
h——高
S=(a+b)h÷2
面積=(上底+下底)高÷2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中位線等於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中位線等於上下底和的一半。
有一條對稱軸
直角梯形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中位線等於上下底和的一半。
一個腰垂直於底
(二)圓形
圖形及字母意義 面積公式 周長公式 特徵
圓形
O——圓心
d——直徑
r——半徑 S=r2
面積=半徑2
——圓周率 C=d=2r
周長=直徑
周長=2半徑 同一圓內所有半徑、所有直徑分別相等
直徑等於半徑的2倍
半圓形 S=r2÷2
面積=半徑2÷2
扇形
n——圓心角的度數
i——AB弧長度 S=nr2÷360
面積=圓心角的度數半徑2÷360
S=12 ir
面積=12 弧長半徑
C=2r+nr÷180
周長=2半徑+弧長
四、 立體圖形
(一)正方體和長方體
圖形及字母意義 特徵 側面積 表面積 體積
正方體
a——邊長 6個面的
12條棱
8個頂點 6個面完全相等 S側=Ch
側面積=
底面周長高 S表=6a2 V= S表h V= a3
立方體
a——長
b——寬
h——高 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等 S表=(ab+ah+bh)2 V=abh
立方體展開圖
長方體展開圖
(二)圓柱和圓錐
圖形及字母意義 特徵 表面積 體積
圓柱體
h——高
r——底面積的半徑
S——底面積 上、下底面是相等的兩個圓形。
兩個底之間的距離叫做高(h)側面展開是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體底面周長。
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體的高。
圓柱體有無數條高。 S側=Ch=2rh
S表= S側+2S底
= Ch+2r2 V= S底h=r2h
圓錐體
h——高
r——底面積的半徑
S——底面積 只有一個頂點
底面是一個圓,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頂點到圓心的距離叫做高(h)圓錐體有且只有一個高。 V=13 S底h
=13 r2h
圓柱體展開圖
圓錐體展開圖
⑩ 誰有"5說」式小學數學說課稿啊
《小數的性質》說課設計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1)小數的性質;(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後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准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動眼以及採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裡,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麼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並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 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然後板書准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於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例2。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麼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後,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後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 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後,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0.2=0.200 4.08=4.080 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後再添"0"。(想一想為什麼)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並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餘學生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後,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准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採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 評價鼓勵。
附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