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作為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方可讓多數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2、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視角器官。課本上的主題圖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創設主題圖,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2. 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講述:教師向學生敘述、描繪事物和現象。
講解:教師向學生解釋、說明、論證概念、原理、公式等。
講讀:教師利用教科書邊讀邊講。
以上三種方式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穿插結合地使用。
講授法的優點在於,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講授法的缺點在於,容易束縛學生,不利於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而且對教師個人的語言素養依賴較大。
教師運用講授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講授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教師講授的概念、原理、事實、觀點必須是正確的,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和教學。
2.講授要做到條理清楚、重點分明。講授邏輯清楚,學生才能夠理解清楚。
3.講究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決定著講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須不斷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首先要做到語言清晰、准確、精練,既邏輯嚴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動形象、富於感染力,這對於小學生尤其重要;再次,還應當注意語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講究抑揚頓挫。
4.注意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小學生的注意時間有限,在整節課中完全採用講授法很難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當善於將講授法與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換使用,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講出現疲勞和注意渙散現象。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談話法的優點在於,能夠比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對於學生智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談話法的缺點在於,與講授法相比,完成同樣的教學任務,它需要較多的時間。此外,當學生人數較多時,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談話法經常與講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師運用談話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的准備。圍繞什麼內容進行談話?提出哪些問題?提問哪些學生?以及學生可能做出什麼樣的回答?怎樣通過進一步的提問引導學生?等等,教師都應當在事前周密考慮和安排。
2.談話要面向全體學生。盡管談話只能在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吸引所有的學生。首先,談話的內容應當是能夠引起全體學生注意的、在教學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盡可能使得談話對象有代表性,比如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再次,在談話時適時加以適當的解釋、說明作為補充。
3.在談話結束時進行總結。在談話中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達得不夠准確、精練,因此在談話的最後階段,教師應當用規范和科學的表述對學生通過談話所獲得的知識加以概括總結,從而強化他們的收獲。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
討論法的優點在於,年齡和發展水平相近的學生共同討論,容易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有助於他們聽取、比較、思考不同意見,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此外,討論法能夠普遍而充分地給予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有效地促進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發展。討論法的缺點在於,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和能力發展的限制,容易出現討論流於形式或者脫離主題的情況,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這需要教師加以注意。
教師運用討論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討論內容。首先,要選擇那些有討論價值的內容,一般來說,討論內容應當是教學內容中比較重要的事實、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選擇難度恰當的內容,一般來說,過於簡單或過於復雜的內容都不適當,前者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後者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2.肯定學生各種意見的價值。對於未知的東西,任何意見都是有價值的。學生總是從自己的邏輯出發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種不同意見盡管可能離正確答案相去甚遠,但卻最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想法。教師不應當「裁判」,急於指出各種意見正確或錯誤,而要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充分的討論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以及為什麼對、為什麼錯。
3.善於引導。教師應當在學生討論時全面巡視、注意傾聽,善於捕捉討論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在討論遇到障礙、深入不下去時教師適當點撥,在討論脫離主題時加以提醒,在討論結束時幫助學生整理結論和答案,等等。這些對於討論法的運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3. 如何教好小學數學教學
其次是上課環節,跟學生之間當然需要嚴肅,但是光有嚴肅也不行,需要用你的親和力去與學生交流思想,學生才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多鼓勵學生發言,多表揚學生正確的做法,少批評錯誤的做法,要從正面引導,效果才最佳,不要隨便吹鬍子瞪眼,切記!
最後是作業環節,想要鞏固知識,這是最重要的一環,作業不要多,但要精,小學是打基礎階段,沒有必要個個要求100分,各個孩子的發展階段不同,智力情況不同,不能什麼都照著100分去要求,要多鼓勵孩子,少布置作業,要精改作業,改正孩子的錯誤,發展學生的長處,孩子就會樂於學習,更樂於成為您的學生。
4.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5. 小學數學教學要點如何分析
1. 數的認識
知識要點:
自然數、負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相應的數的概念:數位、計數單位、數位順序、
數的組成、數的讀法和寫法、大小比較)
數的整除的有關概念
(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
小數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數的改寫與近似數
掌握有關數的概念(數位、計數單位、數位順序、
數的組成等)
掌握自然數、小數的數位和計數單位及其關系,
能正確進行讀寫和說出一個數的基本組成。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數的含義。
能在具體情境中說出分數、百分數的意義。
掌握分數單位,能寫出一個分數的基本組成。
能准確地比較數的大小。
理解整除的有關概念,並能運用有關概念進行
正確的判斷。
理解小數、分數的基本性質。
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是規律。
能正確地進行分數的約分和通分。(結合有關計算)
能正確進行較大數的改寫,能根據要求正確截取
近似數。
能正確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化。
2. 數的運算
知識要點:
四則運算的意義及其關系
四則運算的計算方法
四則運算的性質和定律
理解四則運算的含義及其之間的關系。
掌握自然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基本方法,
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口算、估算、筆算)
知道四則運算中的一些規律,並能在具體的計算
中正確地判斷。
能正確計算整、小數或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能根據式題的特徵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
3. 式與方程
知識要點:
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數量關系、
運算定律、計算公式;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
相乘的書寫規則)
簡易方程(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
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
基本要求:
能正確地用字母表示一些數量或等量關系。
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含義。
理解等式的性質,並能運用等式的性質正確地
解方程。
4. 常見的量
知識要點:
常用的計量單位及其進率(時間單位、質量單位、
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容)積單位)
單位名數的改寫
基本要求:
認識常用的計量單位。
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單位名數間的改寫。
5. 比和比例
知識要點:
比、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正比例和反比例
基本要求:
了解比和比例的含義。
理解比、比例的基本性質及比與除法、分數之間
的關系。
能正確地求出一個比的比值與化簡比。
掌握比例尺的特徵並能正確地應用。(數值比例尺
與線段比例尺之間的互化,能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
或實際距離、把一個圖形進行擴大與縮小,根據比
例尺畫圖等)
基本要求
知道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特徵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運用有關規律正確地解答這類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反)
比例,能運用正、反比例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
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
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
個量的值。
1. 圖形的認識
知識要點
構成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點、線、面
幾種簡單的平面圖形的特徵(長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圓等)
幾種簡單的立體圖形的特徵(長方體、正方體、
圓柱體、圓錐體)
基本要求
知道各種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並能運用有關
特徵進行正確的判斷和應用。
知道各種幾何圖形間的關系與分類,並能在具體
情境中靈活地應用。
能根據三角形內角和的特點和三邊之間的關系
進行正確的計算和判斷
2. 圖形的測量
知識要點:
基本概念(周長、面積、側面積、表面積、
體積、容積)
線段與角的測量方法
簡單的幾何作圖方法
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法
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容)積的計算方法
掌握相關的概念,並能在具體情境中進行正確的
判斷和應用。
基本要求:
能根據具體要求正確地進行有關圖形的測量
(線段與角的量度)。
能根據要求進行簡單的幾何作圖操作。
能根據要求合理選擇有關數據計算一些平面圖形
的周長或面積。
能根據要求合理選擇有關數據計算長方體、正方體、
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容)積,圓錐體的體(容)積。
3. 圖形與變換
知識要點:
軸對稱圖形
圖形的基本變換(平移和旋轉)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基本要求:
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並能
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認識對稱軸,並能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的對稱軸。
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並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
能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放大與縮小,
並進行實際的應用。
4. 圖形與位置
知識要點:
確定位置
基本要求:
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包括描述和畫圖)
能用數對表示位置,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
確定位置。
1. 簡單數據統計過程
知識要點:
統計量的概念
統計表
統計圖
基本要求:
理解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
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知道統計表的基本結構和特徵。
能根據需要在統計表中獲取相關數據與信息。
能根據有關數據製作簡單的統計表(單式與復式)。
會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相關的計算(合計數、
平均數、百分比等)
知道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基本
結構與特徵。
能根據需要在統計圖中獲取有關數據與信息,
進行相關的計算,並能作出簡單的解釋與判斷。
能根據數據完成條形、折線統計圖(單式與復式)。
2. 可能性
知識要點:
可能性
基本要求:
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等可能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能根據指定要求設計方案。
1. 整、小數解決問題
基本要求:
理解一般數量的關系。
知道數學問題的基本特徵,掌握分析問題與
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能正確地、有條理、有根據地解決有關的數
學問題。
2. 分數(百分數)解決問題
基本要求:
理解具有分率特徵的數量關系。
知道分數(百分數)問題的基本結構,掌握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和方法。
能正確地、有條理、有根據地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
3. 幾何知識應用問題
基本要求:
掌握計算一般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表面積)、
體積(容積)的基本方法。
能在具體問題中抽象出幾何形體的特徵,並能選擇
正確的計算方法。
能根據問題特徵有條理地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
問題。
4. 比和比例解決問題
基本要求:
能從問題特徵中判斷出蘊含在數量中的比或比例
的關系。
能用比或比例知識對數量關系進行正確的判斷。
能正確地運用比和比例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5. 用方程解決問題
基本要求:
能從問題情境的數量中尋找恰當的等量關系。
能根據等量關系正確地列出方程。
能有條理地用方程解決問題。
會根據問題的特徵進行正確的檢驗。
6. 如何運用比較方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
一、 創設情境激發比較意識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就叫學習的遷移。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無論在接受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凡是有已形成的相關的認知結構就會產生知識、乃至方法的遷移 。而這些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才會實現 。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小數的意義》一課時,我先創設一個生活情境:有一天淘氣跟著媽媽到菜市場買菜,他發現一斤肉9.90元,一斤白菜2.20元,一斤地瓜2.35元。(投放到大屏幕上) 指名說說這些價格是幾元幾角幾分,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答案,因為這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遷移過來的。接著讓學生說說淘氣媽媽買了這三樣東西一共需要多少錢,為什麼這樣算?學生也基本上能比較快地算出,也懂得相同數位進行相加減的道理,因為這是從學生的知識經驗中遷移過來的。最後讓學生說說每個數裡面的數位名稱,學生一時語塞,老師順勢引導,這是本節課要學的內容,相信同學們聯系以前學過的圓角分的知識會很快學會的。出示題目:1元=( )角 ,1元=( )分 1角=( )元 1分=( )元。本題由易及難,引導學生發現數的規律,新知與舊知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而輕而易舉地理解一角就是十分之一元,也就是0.1元,一分是一百分之一元,就是0.01元。最後回到前面的情境中,9.90元第一個9表示9元,是整數部分,第二個9表示的是9角,在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之九元,0.9元,這一位叫做十分位,表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十分,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零點幾,接著讓學生說說2.35元每一個數位名稱及數位上數字表示的意義,然後追問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什麼位,表示什麼,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答案。這樣再讓學生打開書本自學小數數位順序表,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學年來我從情境創設中不斷讓學生體會學習遷移的重要性,激發他們主動尋找遷移的知識點和生長點。
二、引導自主學習培養比較能力
小學數學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切實轉變教學觀念,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自己去獲取、鞏固和深化知識,扎扎實實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遷移能力就是一種創新能力。
教學中以導為主,以講為輔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文具店》(小數乘法)一課時,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吆喝起來,賣鉛筆啦,一把0.3元,尺子一把0.4元,轉筆刀一個0.6元,同學們紛紛表示要買,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要什麼,買多少,需要付多少錢,算對了直接寫上答案找老師領物品(模型),學生興致勃勃,計算正確率特別高。本節課學生雖然初步接觸小數乘法,但深諳整數乘法的意義,再加上有趣的數學活動,學生對求幾個相同的小數用乘法計算理解得非常透徹。
鼓勵質疑,調動主體意識
問題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初源泉,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學生保持探索的動力,正如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徵巧妙製造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大膽質疑,積極討論,充分地調動學習主動性,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我先問學生兩個人在打電話,一個打到安海,一個打到貴州,通話時間一樣長,誰的電話費多?讓學生了解長途電話比短途電話貴得多這個事實。接下來拋出問題:小紅和小華一起去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小紅打國內電話,每分鍾0.7元,她花了8.54元,小華打國際電話,每分鍾7.2元,他花了45元,你們知道誰打電話的時間長?先讓學生猜測並談談理由,有的說小紅打的時間長,因為她的電話費便宜,有的說小華打的時間長,因為他花的錢多。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還是得用事實數據來證明——計算。怎麼算?請兩個同學(中等生)在黑板上算,其他同學做在本子上,之後繼續討論。板演的兩種答案分別是:8.54÷0.7=1.22(分) 45÷7.2=0.625(分) ̄;8.54÷0.7=12.2(分)45÷7.2=6.25(分)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呢?學生一臉疑惑,我因勢利導,說:大家想一想怎樣驗證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呢?整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派上用場了,學生馬上把這種方法遷移過來,「用商乘以除數看是否等於被除數」學生脫口而出,接下來又是一番的計算,找到正確答案,可是這又跟商的小數點要跟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互相矛盾(觀察除法豎式),學生的思維在這里又產生碰撞,又一陣嘰嘰喳喳,這時我提醒學生翻開書本看看智慧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恍然大悟,把除數先化成整數,再把被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這是上學期剛學過的商不變性質,學習遷移在這里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至此學生對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牢記在心,後面的課堂練習進行
7.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有哪些
101教育PPT有很多,隨便發一篇給你吧
人教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認識》教案
學情分析:
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1-5各數,他們能夠熟練地數數,有的甚至能夠疏導100多,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很熟悉這些數了,但是這一階段的學生缺乏對數的整體意義的理解。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見到過這些數,對它們的用處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沒有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對生活中離不開數的價值缺乏體驗,還沒有對這些數產生較強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 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課時准備: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游戲,請同學們舉起你們的雙手,跟著老師一起做。我說一句你們跟著說一句。(師生一起做變變變的游戲)
師:剛剛我們變手指是從幾根指頭變到幾根指頭的?(隨機引出一根指頭到五根指頭的)
師:今天我們學習《1-5的認識》板書課題(1-5的認識)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1.師:現在是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看這位老奶奶,家裡收獲了很多東西,同學們瞧瞧,這幅圖裡面都有什麼東西呀?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觀察,圖中有多少個南瓜、多少朵花?並隨機指導三、指導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
1.師:圖中有什麼數量是1?
(一個老奶奶/一隻小狗/一串玉米。)
教師:(那我們數量1的東西數完了,接下來應數數量幾的呢?)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2、師: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就請同學們數出圖裡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3、 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麼數?
4、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5、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6、:請同學們說說圖中有什麼可以用數「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數量是5,可以用數「5」表示)。
四、指導認讀。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看一下這個計數器。上面有幾顆珠子?
教師:1顆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們再加一顆珠子,現在是幾顆啊?(相機做練習)
五、指導書寫
教師: 1是從上往下寫,稍稍有些傾斜;2像一隻小鴨子; 3像小耳朵;4要寫得直直的,不能有彎曲的地方。
六、練習
生在方格本上寫1~5。
七、布置作業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兩道題完成。
教學反思:
1~5學生們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於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通過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討。但實踐下來發現課堂游戲少,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可以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多開發一些數學游戲,激起學生的興趣。
8.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及策略有哪幾種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採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傳設情境,培養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裡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於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麼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麼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慾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塗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慾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於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後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裡,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於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遊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採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師生關系融洽,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准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採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六、注重教與學的反思,保證數學教學更有成效。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後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於創造條件,讓教學准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9. 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目標預設化
新課程呼喚生成性課堂,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請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發表意見坦率,適合集體學習,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一般不喜歡集體學習。
(9)比較小學數學教學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10.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怎樣上好數學課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做好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時代,教師要想適應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就必須從自身做起,搞好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效率。第一,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加強理論知識儲備,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防微杜漸。第二,教師要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達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目的。第三,優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教學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要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認真備新課程標准
認真備課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第一步,教師要強化學習,首先要加強備課工作。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數學教師備課的依據,是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教師要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准,在備課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活動也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准中的教學目標必須要體現在教師的備課當中,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明確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課標。
二、教師要認真備教材
教材是指小學數學課本當中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確把握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能力要求以及重難點。教材中哪些內容需要理解,哪些內容需要聯系舊知,哪些知識要學會靈活運用,哪些學習能力要培養,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書。
三、教師要認真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開展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圍繞著學生的發展進行的。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備學生。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備課主題是如何教,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的備課主題應該是學生如何學,我們設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要多維度、多元化地為學生考慮。我們要從三維目標上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教學的根本目標,一切教學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教師要認真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設計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是一份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為依據,在吃透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恰當靈活的教學方法等。教學設計完成之後,教師還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做到有據可依,又不會受其束縛。
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後,他們就會產生渴望獲得知識,並願意付出努力、積極探索。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並且能夠從困難中發現問題,尋找原因,最終解決問題。通過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堅強意志,使他們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長此以往會形成良性循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放鬆身心,消除對新知識學習的緊張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主探究展示學習成果的平台,是學生之間思維碰撞的理想樂園。要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首先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敢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是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保障,學生的積極情感被調動起來,就能發揮出創造性潛能。那麼,怎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呢?第一,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第二,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既是起著表率作用的老師,又是可以信賴的朋友。第三,學生之間也要形成團結、和諧、互助、競爭的關系。
七、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做」
傳統的數學教學一般是先讓學生學會數學基礎知識,然後再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行不通的,造成了很多學生聽懂了教師講的課,卻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數學學習方式應該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參加數學實踐活動來直接接觸這些數學事實,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數學實驗,從而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應用的印象,並最終獲得有用的數學經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重視數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到數學知識,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要想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教師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思考。教師首先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認真做好備課環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全面和諧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不斷努力學習、總結和反思,用心去做好教學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