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統計圖有幾種 特點分別是什麼
條形統計圖 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多少 折線統計圖 可以明顯的看出數量變化的幅度 扇形統計圖 無法從圖上直接獲得數量多少 但可以清楚的看見各部分所佔總數的百分比
㈡ 小學數學知識框架圖
長方形周長:(長+寬)*2 註:*表示乘,/表示除。
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周長:邊長*4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圓形周長:3.14*直徑或3.14*半徑*2
圓形面積:3.14*半徑的平方,也就是3.14*半徑*半徑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㈢ 第五題第一小題,什麼是枝枝形圖啊
㈣ 小學學的數的枝形圖
自然數:即正整數,從0、1、2、3、4、5、6.。。。。。。。
整數:包含正整數、0、負整數,..........-5、-4、-3、-2、-1、0、1、2、3、4、5........
有理數,包含整數及小數(不包含無限不循環小數),通俗理解就是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數,所有有理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圓周率,根號2等。
實數:實數就是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稱
㈤ 小學數學數圖形...
(1)最大三角形面抄積為:
(1+3+5+…+9)×12
=((1+9)×5÷2〕×12
=300(厘米2)。
(2)火柴棍的數目為:
3+6+9+…+15
=(3+15)×5÷2=45(根)。
答:最大三角形的面積是300平方厘米,整個圖形由45根火柴擺成。
㈥ 我要做一個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圖,一到六年紀的全要,最好在一張表上做出來,就是結構圖那種.謝謝!!!
小學一到六年級數學知識結構圖
㈦ 小學數學全部的圖形的公式
圖形的周長、面積及體積:
(1)周長(外周圍的長度)
C長方形 =(長+寬) ×2
C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長之和的2倍
C正方形=邊長×4
C圓=2πr(r為半徑)= πd(d為直徑)
C梯形=兩底長+兩腰長
(2)面積
S△=底×高÷2 =ah÷2
S長方形=長×寬=ab
S平行四邊形=底×高=ab
S正方形=邊長的平方a^2
S圓=πr^2(r是半徑)
S梯形=(上底+下底) ×高÷2 =h(a+b)÷2
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圓柱體側面積公式: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側=C底×h
圓柱體的表面積公式:表面積=2πr2+底面周長×高 S表=S底+C底×h
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體積=底面積×高 V圓柱=S底×h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長X寬X高
如果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則公式為:V長=abh
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正=6a^2
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a·a·a=a^3
圓錐體的體積=1/3×底面面積×高 V圓錐=1/3×S底×h
㈧ 怎麼畫小學數學中的方格圖
「數學工具」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媒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新課程標准》指出「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方格紙作為一種直觀又簡易的數學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不少的妙用
一.創造性使有方格圖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新課程標准》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建立空間觀念的時機和空間。縱觀整套小學數學教材,發現在與圖形相關的學習內容中,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個小格為正方形)圖。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感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下面談談自己在《平移和旋轉》一課的教學中如何使用方格圖。
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判斷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同時能畫出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幾格後的圖形。這是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學生數平移格子時,我首先著重強調了「對應點」這一概念,並鼓勵學生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然後利用教具把平移的過程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平移了多少格。對一部分不能正確判斷出來的學生,我讓他們自己在方格紙上進行操作,這樣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就能正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在教學畫平移後的圖形時,我先指導學生選擇幾個能決定圖形形狀和大小的點,然後指導學生按要求把選擇的點向規定的方向平移規定的格數,再把平移後的點按原圖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由此可見,教材中的每幅方格圖都承載著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點滴作用。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好時機,教師要有意識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個設計意圖,並用好這些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努力去創造性地使用素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乃至各方面數學能力的積累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地使數學教學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積累服務。
二.有效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實踐中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教師應在教學中怎樣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位置》單元中,引用學生熟悉的座位排序,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這些不僅僅會成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的素材,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單元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三、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
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是從學生的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的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認知規律。如五年級上冊講「圖形的面積」時,用方格紙來畫圖講「比較圖形的大小」,數格子的方法學生一下子就學會了;講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方格紙來驗證對圖形面積的猜測;為了加深對這些平面圖形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指定面積大小的圖形;六年級「圓」這一單元,教師亦可藉助方格紙來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實踐證明,數學工具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教師如果發現了它的價值,能夠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夠對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方格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對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甚至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