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怎麼寫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劃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歷史。隨著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歷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斗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劃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第二天潑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塊進行丟包和物資交流。
潑水節一般在風光旖旎的瀾滄江畔舉行。當晨曦映紅「黎明之城」的時候,各族群眾便穿著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一聲號令,一支支高升騰空而起,直穿雲霄,一艘艘龍舟箭一般,直沖對岸。此時,千萬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鋩鑼、象腳鼓一齊敲響,瀾滄江兩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當潑水剛開始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姑娘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一邊用竹葉、樹枝蘸著盆里的水向對方灑過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們用銅缽、臉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戲追逐,只覺得,迎面的水,背後的水,盡情地潑來,一個個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但人們興高采烈,到處充滿歡聲笑語。一段水的洗禮過後,人們便圍成圓圈,在(釒芒)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職業,翩翩起舞。激動時,人們還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有的男子邊跳邊飲酒,如醉如痴,通宵達旦。
「丟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專場游戲。「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如此,花包飛來飛去,最後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雙方悄悄退出丟包場,找一個幽靜的地方依肩私語去了。
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新年為「京比邁」,潑水節為「厚南」。所以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志。
潑水節一般在公歷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為除夕,最後一天叫「腕叭腕瑪」,意為「日子之王到來之日」,為新年元旦。中間叫「腕腦」,意為「空日」。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劃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節日第一天清晨,人們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眾生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然後又將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婦女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潑水為戲,於是群眾性的潑水活動就開始了。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
2. 小學語文一年級的示範課怎麼講啊··
先選定所教課的內容,再設計教法,編寫教案。根據課堂的要求,設計,製作課件。虛心點,找你校教師幫助你完成。
3. 小學語文示範課結束語
語文教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也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如同要演好一出戲。而結束語則作為這一出戲的壓軸部分。雖然才短短幾分鍾,卻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說句老實話,大部分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對結束語則重視不夠。因為短短一節課有它一定量的教學任務,有時有的老師會為了趕任務,而忘記了語文課堂教學必需品——結束語。固然,導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懸念重重的作用;而結束語也不可小看。平時我們寫作中也強調。寫作如此,教學也當如此。我們既要強調導入語,也要講究結束語,使學生一進入課堂,便在美的享受中開始,最後又在美的陶冶中結束。好的結束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水到渠成之效,往往能讓人餘音繞梁,不絕如縷。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本人是如何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束語。 一、課外引活水。語文教學,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把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引向課外,使學生自覺地去課外尋求知識,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因此,教師宜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 二、「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作為語文教育者必須既教文,又育人;既是科任教師,又是生活導師和品德引路人。在教學終了之時,教師運用准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 三、懸念誘思考。「能夠把少年拴在你的思想上,引他們通過一個階梯走向知識,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重要特徵。」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應像文章的結尾一樣,講究意在筆後、懸念迭出,回味無窮,給人一種課已結束而意未盡的感受。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有時採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 四、對照促理解。有比較,才有鑒別。這種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就是在課堂教學結束之際,從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有所側重地將課文與以前學過的其他課文進行對照比較,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概括提鉤要。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結束方法。它是對教學內容、課文特色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和歸納,是對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化的工作,意在讓學生由博返約,綱舉目張,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自然,用語必須簡明扼要,力戒重復羅嗦、拖泥帶水,避免產生消極作用。 六、想像出創新。課堂教學固然要求引導學生從課本出發,到課文中找答案,但也不能停留在只對課文挖掘,而要點撥激發學生改變思維常規,對課文進行創新理解,讀出新義,引出新見解。尤其是文學作品,本人常用此法讓學生對課文進一步提出自己的見解或批評,以此提高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七、作業鞏固成果。一堂課講完了,學生掌握得怎樣,教師心中往往是無底的,這時需要通過提問、測驗等手段來調查實情。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抓住一堂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一些精巧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強化和鞏固所學內容,以實現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而且有利於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生能力,同時也能指導自己的教學。 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於每個教師的知識智能結構、課文的體裁和教學內容等各方面差異,結束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輕輕地走了,思緒正悄悄地來」的感覺。 「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麼,而是努力構造學生的知識結構,並用種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慾望。這樣,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了。
4. 閔行區梅隴中心小學怎麼樣
簡介:閔行區梅隴中心小學,簡稱梅小,創立於1906年,現校舍位於梅隴鎮鎮西路255號,佔地18.3畝,28個班,96名教師,中高級教師約佔50%。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經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學校辦學水平穩步提高。連續四屆榮獲區精神文明單位稱號,曾先後被評為上海市行為規范示範校、上海市無煙學校、上海市茶藝特色學校、閔行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閔行區花園學校、閔行區體鍛達標先進校……現為上海市小學語文和數學專業委員會研究實驗基地。
注冊資本:32萬人民幣
5. 周曄資料、簡介
周曄 女,1926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近年來,先後發表有關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論文40餘篇,其中13篇論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一等獎;在校內承擔重大課題十一項。 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作品介紹
魯迅兄弟三人(周樹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主題:這篇文章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見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18課和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篇課文 語文S版3六年級下冊第17課)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編輯本段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周曄曾經說過:「我們是來自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可是,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特殊,我們要跳、我們要跑,我們做的游戲就是老師送給我們的禮物。我也許聽不到你叫我的名字,我也許握不到你伸過來的雙手,可是,你能看到我臉上的汗水和我臉上的笑容。老師說,運動是誰都能懂的語言。
共享奧林匹克陽光·運動改變人生
在我們的學校有三個奧運會,小小奧運會、小小殘奧會、小小特奧會。我們每個同學都會一項運動。因為老師說,運動改變人生,運動使人快樂。」 孩子們很快樂,他們的笑容很美,我們想讓讀者們看到,但是為了這些特殊的孩子,我們最終決定重新拍攝,雖然只是背影,我們卻希望大家能跟我們一樣感受到孩子們的活力。 這個手語是「人」 這是手語「愛」」 用手語報數 舞台上,一群十幾歲的孩子正在動感的韻律中跟著節奏搖擺,紅彤彤的小臉上掛著純真的笑容,但是眼睛卻無一例外地看著舞台下與他們用同樣姿勢起舞的老師。老師背後還有一位默默看著台上的女士,不時露出欣慰的微笑,她叫周曄,是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聚光燈下的孩子們是一群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聾兒。讓這些孩子們跟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是這位有23年教齡的老師最大的心願。 1982年從普通師范學校畢業後周曄成為一名教師。看上去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讓她想像不到的是,她將要面對的學生,是一群聽不見聲音的聾兒。「理想跟現實的差距,讓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對這份工作都不用心。」教這些孩子需要比常人更大的耐心,沒有經驗的周曄病倒了。當同學們把抓著不同葯片的小手伸到她病床前時,一心想轉行的周曄決定留下,留在這群用心愛她的學生身邊。「對這些孩子,只要你付出一分,他們就會回報你十分,你的心靈總是被他們的純真觸動。」
她的小手讓我不能放棄
1.介紹福娃給孩子們認識 2.老師已經習慣了倒著走 3.親自示範眼保健操 4.推球比賽 作為校長,周曄很少有機會給孩子們上課,但是她曾在一線任教19年。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她認為很多東西其實是那些聾兒教給她的。「孩子們身上那種渴望學習,渴望知識,渴望跟正常人溝通的強烈願望,總是不斷地敲打我的神經,是一種對我品質方面的教育。」 「我教過的學生里有一個叫李箏(音)的孩子,她是開學一個月後轉來我們班的,那年她7歲,來的時候只會發出含混而又簡單的音節。『ge』這個音需要舌根兒抬起才能發出來,但是我們沒法看見這個抬起的動作,於是我就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頜,感受我的口腔變化。就這么練了一個星期,幾乎不見起色,李箏偶爾可以發對一兩次音,可我已經筋疲力盡。口乾舌燥的我想放棄了,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她看著我的眼睛,很迷茫。可還是把我的手放在她喉部下面,把她的手放在我的下頜,繼續想通過手來感受這個發音變化。她很想學會這個音,學會叫哥哥,跟家裡人講話。當她的小手緊緊抓著我的時候,我抗拒不了這個孩子對學習的渴望。整整十天,李箏終於會叫哥哥了。現在她跟人交流已經不成問題,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康復研究所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 不能輕言放棄,是這些孩子教給周曄的,讓她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