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哪些教學建議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人自身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在世紀教育的浪潮中醞釀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在長期的提煉和創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靠近,而這也將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接下來,我將結合這次國培學習的收獲和在新的課改要求下,談談小學數學在教學實施方面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些與時俱進的課標要求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的工作準則。而這些要求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首先,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需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和「學」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出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在做中學數學」的主體性地位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適當地從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的數學價值觀,這也是體現數學價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導入、數學游戲、生活案例、直觀演示和模擬表演等都是創設數學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自身認知基礎上搭建符合教學要求的學習情境。創設出的數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體現在能引出新舊知識的碰撞,能喚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能輔助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教學過程應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地位。現今教育者對於新型課堂,特別是合作交流式學習課堂的探索越來越重視。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和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等等,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績的探究和嘗試。例如,我所在地區所試行的「生本課堂」、「有效課堂」、「陽光課堂」等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設置前置作業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取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和即將學習的新知所產生的矛盾沖突中激發探究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這樣的一個過程使我們的學習成為一個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體性活動,有助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結合實際,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育的導向是讓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而要體現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發展就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是否具備創新意識來體現。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可謂是任重道遠。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起點,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開始就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意識,因此,站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訓練孩子思維的學科,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思考、多應用,多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實際出發,從小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其次,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體現多尺度、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改善教法學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求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習結果評價重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查漏補缺,優化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進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評價方式也要求多樣化,例如,利用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定量評價與常模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公平、公正對待,尊重客觀實際,注意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評價藝術。保證評價的全面性,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做出評價,這也將從側面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發展的需要。
鑒於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就表現得特別明顯。差異性的體現是教學過程必然會呈現出來的特徵,而合理地處理好學生差異性的發展需求,是滿足不同學生知識需求,實現自身在數學上的適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是我們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培優補差」,它是彌補現今教育體制的不足、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直接體現。補充後進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擴充知識接納能力強的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以提升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勢下,我們的課改在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著,而相伴課改進行的還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足印。這一切的嘗試和體驗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為了將我們的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一個可以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的新台階。
② 問題①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建議是什麼
問題①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建議是什麼?
答:1. 數學教學活動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
2. 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3)處理好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系。
好的教學活動,應是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一。一方面,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落實,依賴於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另一方面,有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標志,是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得到全面的發展。
3. 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識技能」既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性目標,又是落實「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目標的載體。
4. 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模型等。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5. 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
根據課程目標,廣大教師要把落實情感態度的目標作為己任,努力把情感態度目標有機地融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
6. 合理把握「綜合與實踐」的實施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於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於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
7. 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關系
(1)「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2)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
(3)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
(4)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多樣化的關系。
③ 怎樣寫小學數學的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學習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基於以上學科的特點及現階段的教學實際,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第1條,教學目標是引領課堂教學的航標,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教材研讀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
第3條,教材是凝聚教學經驗,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範文本。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與教材。
④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⑤ 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進措施有哪些建議
①策略之一:調控課堂提問的頻度
頻繁的提問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是討論式的課堂,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事實上,成功的教學經驗表明,提問過多不僅煩瑣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加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得不到化解,從而制約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課堂提問的次數應當適量。
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問題過於繁瑣。這樣的提問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成為有效的課堂提問。
②策略之二:注意調控提問的等候時間。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後只停留1、2秒就開始點名回答。從實際效果看,學生由於思考時間不充分、精神緊張、准備不足等原因,通常無法回答或者倉促回答導致錯誤,所以,老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提示或者對所提問題進行思考。
因而,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適當控制提問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以提高學生回答的准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從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該等待3~5秒鍾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麼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10秒左右為宜。
③策略之三:恰當配搭封閉性問題與開放性問題
在有效的課堂提問中,所提問題的開放程度是影響提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閉性問題是將回答限定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而開放型問題是指問題沒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閉性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既定的、有確切答案的知識而設置的問題,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關調查表明,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性較低時,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的最佳比是7:3;而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較高時,二者的最佳比以6:4為宜。
④策略之四:利用鑒別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沉默率。衡量課堂提問有效性最簡單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課堂提問的沉默率做出判斷。
所謂課堂提問的沉默率,是指課堂提問後學生沉默的次數與提問的總次數之間的比。沉默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發出問題信息以後,學生由於信息接收不暢、信息理解出現困難、偏差或者根據現有信息無法做出判斷等而出現長時間的「無語狀態」。
例如,在一節40分鍾的數學課上,某教師提問20次,而學生沉默了16次,課堂提問引起的沉默率達到了80%。多數問題的思維含量普遍偏低,問題缺乏啟發性,無法真正啟發學生的思維;或者是提問引起長時間的沉默,或者回應人數寥寥,或答非所問,不知所雲,讓聽者雲里霧里。實際教學表明,這種提問幾乎都是無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⑥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提高小學畢業班數學教學質量,方法如下:
一、多措並舉,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魏書生曾說過:「采百花,釀自己的蜜」。如果說上課是我們「釀蜜」的過程,那麼備課就是我們「采百花」的過程。
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傾注愛心,轉化學困生,最大限度提高平均分和優良率。眾所周知,優良率在我們教學成績的評價體系中越來越重要,而學困生就是影響優良率的最大桎梏因素。「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這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師的追求。面對學困生,必須先弄清「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
四、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愛學、樂學。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從情感方面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通過舉事例、講事理等教育方法,使學生從思想上增強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同時,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思想上會出現各種不穩定情緒,一定要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厭學的學生要進一步了解原因,對症下葯;對成績較差、自卑的學生,降低作業難度,及時肯定表揚;對違紀學生,用紀律、制度來加以約束,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堅持實行個別談話、家訪等制度,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⑦ 小學數學教學的好經驗
小學````小朋友,小學只要你作業一般情況不抄,都是自己做,老師教得不至於很差,考個初中絕對沒得問題。
⑧ 小學數學學科對教師的教學建議有哪些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人自身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在世紀教育的浪潮中醞釀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在長期的提煉和創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靠近,而這也將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接下來,我將結合這次國培學習的收獲和在新的課改要求下,談談小學數學在教學實施方面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些與時俱進的課標要求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的工作準則。而這些要求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首先,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需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和「學」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出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在做中學數學」的主體性地位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適當地從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的數學價值觀,這也是體現數學價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導入、數學游戲、生活案例、直觀演示和模擬表演等都是創設數學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自身認知基礎上搭建符合教學要求的學習情境。創設出的數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體現在能引出新舊知識的碰撞,能喚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能輔助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教學過程應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地位。現今教育者對於新型課堂,特別是合作交流式學習課堂的探索越來越重視。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和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等等,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績的探究和嘗試。例如,我所在地區所試行的「生本課堂」、「有效課堂」、「陽光課堂」等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設置前置作業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取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和即將學習的新知所產生的矛盾沖突中激發探究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這樣的一個過程使我們的學習成為一個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體性活動,有助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結合實際,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育的導向是讓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而要體現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發展就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是否具備創新意識來體現。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可謂是任重道遠。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起點,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開始就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意識,因此,站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訓練孩子思維的學科,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思考、多應用,多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實際出發,從小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其次,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體現多尺度、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改善教法學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求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習結果評價重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查漏補缺,優化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進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評價方式也要求多樣化,例如,利用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定量評價與常模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公平、公正對待,尊重客觀實際,注意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評價藝術。保證評價的全面性,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做出評價,這也將從側面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發展的需要。
鑒於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就表現得特別明顯。差異性的體現是教學過程必然會呈現出來的特徵,而合理地處理好學生差異性的發展需求,是滿足不同學生知識需求,實現自身在數學上的適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是我們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培優補差」,它是彌補現今教育體制的不足、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直接體現。補充後進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擴充知識接納能力強的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以提升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勢下,我們的課改在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著,而相伴課改進行的還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足印。這一切的嘗試和體驗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為了將我們的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一個可以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的新台階。
⑨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一節成功的數學課,就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的多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獲知識量是對教師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標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效果的影響力。小學數學是一門學習內容簡單學習過程不簡單的學科,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責任重大,應不斷創新,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創設合理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一個好的情境創設可以為上好一節課做鋪墊,情境創設在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燃燒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思維活躍,勇於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從而順利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一旦學生從學習一開始就不能集中注意力,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就不太容易了。在課堂的一開始選用適宜的導入方式,給學生強的、較新穎的刺激,幫助收斂於學習無關的一切思緒和行為,教師可以從一個謎語、一段數學典故、一句與數學相關的成語、一幅畫、一個模型和實物或精心設計的問題開頭就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認識時間》這節課,教師的情景導入就非常的好: 1、課前游戲: 師: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叫做「報數」:我們5個同學一組然後從1報數到60 。哪一組先來開火車呢?最後看看那組開的火車是最棒的----學生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顯得非常的活躍。 師:小火車開得真不錯,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來這樣報數,好嗎?要求數報完了,小朋友都像這樣坐好了,做得到嗎? 2、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游戲好不好玩啊,今天這節課有個朋友也想和我們一起學習,我們看看他是誰呀?調皮的孫悟空還有一個謎語要大家猜呢?你猜對了嗎?出示課件。 師:鍾表有什麼用呢?它能幫助我們認識時間,每天我們都離不開時間。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看鍾表上的整點和半點。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時間。 教師的這個情景導入設計得非常有趣,有游戲又有謎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情境設計又合乎教學目標,很自然的引出課題。如果每一節課教師都用上「上一節課我們講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開頭。課堂氣氛肯定很呆滯,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設計的時候又不能過於形勢化,過多的去追求花俏,像走場一樣,學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但是他們卻收獲不到一些本質的知識,所以設計合理的情景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要是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和內容,最終達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的目的。 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合理選用 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環境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且具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並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教學策略。沒有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使用於所有的教學情景,有效地教學需要選擇各種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各種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目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完成,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兩者結合運用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發現和探究能力,常常採用引導發現法,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交流表達能力,常常採用討論法,以小組為單位,就教學內容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結論;如果教學目標主要是鞏固已學知識和技能,常常採用,復習法、練習法,先讓學生復習已學知識,再給他們做練習加以鞏固。 各種教學內容有各自的特點,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學習的內容。學習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課時一般選用講授法、練習法,概念知識較抽象,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分析和講解,學生才能夠理解,所以運用講解法是較好的選擇,最後用練習加以鞏固;學習容易產生爭論內容的課一般選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才發現問題的所在,並思考、討論把問題解決掉。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小學生年齡較小,認識水平較低,一般採用講解法,少用討論交流法,作為年輕教師,如果你控制課堂的能力不強,建議採用講解法,同時要注意不要一味的灌輸知識,適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這樣較能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時,教師就運用了講解法,能夠透徹的講解了兩者之間的關系,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先讓學生將四邊形分類,填寫如下表格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四個角都是直角 四條邊都相等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正方形 正方形 教師指著這個圖表講解到:長方形、正方形的兩組對邊都分別平行,都具備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所以都屬於平行四邊形。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正方形還有四條邊都相等的特徵,所以正方形又看成是特殊的長方形。運用圖表以及詳細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充分的認識的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局限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全面具體,綜合考慮各種有關的因素,靈活的進行選擇。教師在課堂上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出教學的最佳環境,教師情緒高,學生興趣濃,就容易產生出「教法共鳴」,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速度與強度的有效控制 控制好每節課的教學速度與強度是優化課堂的保證。課堂教學需要有一定的速度,但速度過快,上課節奏緊湊,學生思維跟不上,食而不化,所學知識接受不了,速度太慢,往往浪費時間,不易集中學生注意力,課堂氣氛不活躍,缺乏生氣。同時還要注意適當調整教學強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適當安排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速度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簡單,但不要因此安排大量內容,應該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適當進行安排,如果一節課內容實在太少,教師不得不放慢速度,一個知識點反復講解,學生就會厭煩,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可以適當拓展一些內容,但前提是學生可以接受,可以消化;如果一節課所學內容太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加快速度,學生學習吃力,不能消化所學知識,這就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可適當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和安排。要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教學每一份鍾的作用,把時間用在刀刃上,把功夫下到關鍵處。 依據學生的特點,適當控制教學強度 小學生作為學齡初期的兒童,年齡小,知識、經驗越少,感知能力差,依賴性比較強;隨著年齡不斷增大,知識經驗增加了,感知能力提高,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活動。作為數學老師,要控制並掌握好教學深度,必須做到目標明確,符合大綱要求,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要有針對性。教師備課時,應將本節課所教內容,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准確的找出來,不必拓展深化就沒有加以引伸的必要,否則就超越了大綱要求,加重學生負擔,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從語言方面有效引導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契可夫認為:「就教學工作的效果來看,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橋梁。」 學會表揚學生,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的評價語應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明確的指導性、啟迪性和激勵性。教師的評語是學生了解自己的一面鏡子,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進步,能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能激勵學生學習,增強自信心,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可以運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准確、到位」等激勵語來表揚他。回答錯的學生不要急於批評,可以委婉的告訴他「回答錯了不要緊,下次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老師相信你可以的。」教師的評語是一把雙刃劍,評價得好,可以激勵學生,評價得不好可能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壓制學生的學習慾望,因此要學會表揚學生。 正確的提問學生,明確提問目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被浪費掉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好的問題應該明了簡單,目的明確。假如教師提問的問題太模糊,不明確,涉及范圍太廣,學生的回答將會很凌亂,而教師將會花大量的時間糾結在這個問題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平行線的特徵,讓學生在下面這組平行線內畫垂直線段 師生一起畫出了這組平行線的垂直線段 畫好之後教師提問:「同學們觀察這線垂直線段,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思考了片刻,馬上舉手回答。 學生1:老師,我發現在這組平行線之間,可以畫很多條垂直線段 學生2:老師,這些垂直線段都互相平行 學生3:這些垂直線段之間的距離可以任意定 這一系列的回答都沒有點到平行線的特性,這一過程浪費掉了很多時間,不得已老師重新提問:「請同學們拿出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垂直線段,你們又發現了什麼?」轉了一個大彎,終於引導學生發現平行線的特性: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因此,子在課堂上提問學生的時候,應該明確提問的目的,爭取引導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把問題解決掉。 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之外,其實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修養與道德修養。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積累各方面的教學經驗。在課堂上發揮教師的優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