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策略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策略

發布時間:2020-11-30 03:08:50

㈠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中年段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朗讀能力是語文學科最為基礎的能力之一。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習慣十分重要。學生通過朗讀能夠准確地掌握課文內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圖,也能夠通過有效的朗讀讓小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小學中段學生在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上是一個關鍵時期,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採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小學中段學生在語文朗讀中茁壯成長。

一、激發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從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開始。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保證朗讀時間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這就是說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在有的課堂中對朗讀教學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要真正讓學生會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必須要把更多的時間擠出來,讓學生「多讀」。因此,要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課堂上就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去掉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
三、加強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應注重方法的指導,才能有目的地解題釋疑。如果讀而無法、讀而不得法,那麼就算讀了又讀,但那種味道還是難以深深地品味出來。因此,在朗讀訓練時,教師一定要靈活而有效地指導朗讀,提示朗讀的方法,及時進行點撥。
1.示範法:即通過教師的范讀,促使學生模仿朗讀,這是對中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有聲有色的朗讀,會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作品中優美、准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尤其會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朗讀者的態度、感情,這些都會強烈地影響學生,容易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教師在范讀時還要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朗讀並不是對文章內容的簡單復述,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藝術。比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等等。 朗讀的技能技巧是練出來的。所以,對不同課文、不同段落、不同句子的停頓、語氣、語調、語速等的處理教師要反復推敲,悉心指導。讓學生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讀情感激越時節奏的加快、聲調的昂揚;情感悲戚時節奏的舒緩、聲調的壓抑,尤其是了解和把握適當的停頓在朗讀節奏中的重要意義,啟發學生去揣摩體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使學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心領神會,表達出深刻含義和豐富感情。實踐證明,學生需要經過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讀的技巧。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受教師感染的成分最高,所以,教師要把每堂新授課當作舞台,充滿激情地表演,特別是范讀時,聲情並茂,有時加上自創的動作,以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聲音去感染學生,這樣自然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致,讓他們樂於模仿教師的言行了。
2.比較法:即藉助教師或學生不同的朗讀方式比較,讓學生從中領悟正確與否。通過朗讀比較,進行情感和語調的對比,以提高學生朗讀技巧。例如在老師范讀課文後,可以讓學生說說:你認為老師哪裡讀得好,哪裡讀得不好,為什麼?也可以在學生感覺困難的地方,適機指導朗讀,並讓學生說說:你認為我讀得怎樣?還可以恰到好處地抓住契機介紹自己的朗讀方法,說:「你們想知道我怎麼讀得這么好嗎?告訴你們吧,我是邊讀邊想像,我是把自己當做課文里的什麼等。」這樣便在平等、寬松的氣氛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讀書的方法。再如在幾個學生朗讀之後,可以讓其他學生發表意見:你認為他們中誰讀得好?哪裡讀得好?他讀得不好的地方你能讀讀嗎?這樣,通過學生之間的對比和互相切磋來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課文《欲速則不達》時,文中有明顯的幾處表現齊景公的著急,可以請幾名同學來讀,讀後讓其他同學評選出讀得最好的。通過對比評議,其他同學會發現齊景公的「急」、「十分著急」和「心急如焚」著急的程度應該逐漸加深,這樣才能較准確地反映人物當時的心情。
3.情境法:即為朗讀創設情境,結合恰當的導語,渲染合適的氣氛,使學生耳語目染,自然入境。如用圖片、背景音樂、故事鋪墊、表演或多媒體等形式,對一些情節曲折生動,形象鮮明的課文可編製表演或製成課件,以藉助手勢、表情、動作、道具等,將靜態文字轉化為動態的畫面,以誘發學生讀出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時,選擇古箏曲配樂吟誦,教師隨著明快的樂曲聲吟誦,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雲、有猿聲、有小船的美的景象,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以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作好情感鋪墊。接著,老師介紹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於學生對詩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讓學生練習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樂與美文相得益彰,創設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審美享受。
4.欣賞法:即組織學生聆聽優秀的朗讀錄音,使他們感受朗讀中鮮明的節奏、抑揚的語調以及語言的氣韻和美感,以此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巴金的《海上的日出》時,可以先播放本課的課文錄音,讓學生仔細傾聽,感受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的美麗景象,同時也感受語言之美。當學生感受到來自課文之美時,學習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
四.注重朗讀評價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朗讀能力是有區別的,有的學生能夠讀得有聲有色,有的學生卻讀得乾巴巴的。我便採用多種評價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貫穿於朗讀過程的始終,但不能作為主導。教師的評價具有導向作用,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要中肯,能啟發學生的思考,給學生以提醒、暗示,要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評價有口頭評價、暗示評價和分層評價。口頭評價一般指教師上課時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激勵學生投入朗讀,敢於質疑、勤學好問。暗示評價指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摸等無聲的評價。它發自內心的,牽動著學生的心,這是一種被評價者最容易接受的評價形式,它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分層評價是指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朗讀水平上的高低,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分層次的評價。比如對朗讀基礎較差的學生,著重從口齒清楚,聲音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唱讀,不重復字詞,評價是從「感知體驗」方面著手。對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可從重讀、輕讀、語速、語調等方面進行「情感共振」的評價。
2、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是突現學生思維火花的過程。教師要正確對待這些評價,既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尊重他們的評價意見,又要注意使學生的評價不偏離課文,圍繞文本及和文本相關的內容進行評價,還要注意規范學生的評價語言。

五、朗讀與理解相結合
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教學時要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

六、朗讀形式要多樣
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採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根據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教學說明文,採用默讀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學童話,採用輪讀課文的方式講故事;教學散文,採用師生賽讀的方式比輸贏;教學對話多的文章,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鍛煉口才……此外,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
總之,激發朗讀興趣讓學生樂讀,保證朗讀時間讓學生多讀,加強朗讀的有效指導,注重朗讀評價藝術和讀悟結合,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言語能力,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發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 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培養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㈡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中年段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學手段,朗讀訓練是否有效,是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主要標志。目前,朗讀教學已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多數學生能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能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的學生卻是極少數。那麼,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學生有很強的向師性,模仿能力極強。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教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范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高年級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些朗讀技巧,但教師的范讀仍很必要。好的范讀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領略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體會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該范讀時要范讀,且不可簡單使用錄音代替,失去范讀的直觀作用。實踐證明: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充分保證課堂上讀書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提高無不要求教師以教材為根本,以課文為依託。只有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與文本打交道,從中獲取信息,才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能力。語文課上,教師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問答課。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還有的教師生怕學生對文本不理解,文章講不透,不厭其煩地講解,把學生朗讀的時間變成了教師的演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則自曉其義也。有效的朗讀勝過教師透徹的講解,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課堂上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文質兼美,可讀性強,人文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體裁、內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不同?。說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適用於介紹性的語氣讀,不宜進行朗讀訓練。而敘事寫人的作品,言辭優美,故事情節曲折,感情變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語言華麗,感情色彩濃厚;古詩文和現代詩歌節奏感強,含義深遠。這些題材的文章都適合進行朗讀訓練。一般說來,體現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語句,最能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教師把這些內容作為朗讀訓練的重點,更能准確地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內容進行朗讀訓練的目標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後三個自然段時,是為了啟發想像,體會意境;指導朗讀《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時,是為了領會寫作技巧及表達方法。 四、 積極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要使學生越讀越好,越讀越美,教師就必須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師有效地范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以及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提示語等。我在引導學生讀《荷花》一課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聲情並茂地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學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像自己也變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後,我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配樂表情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麗,對大自然的熱愛之中。引導學生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採用煽情的「挑撥」提示語:「一兒不服曰」、「一兒扯著嗓門曰」、「一兒腳跺地曰」,讓兩組小兒的辯斗愈讀愈激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學生也是在反復地讀,但讀的效果與我們平時機械的讀截然不同。 五、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有齊讀、領讀、輪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等。一般說來,低年級常運用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以增強學生的讀書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年級宜採用個別讀,默讀,有利於靜思默想,潛心思考。一節課中,教師可採用幾種朗讀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種方式為主。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適合個人朗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物對話較多的課文或片段,則適合分角色朗讀,如《陶罐和鐵罐》;節奏感強,感情飽滿的課文,尤其是詩歌,則可進行集體朗讀;而詞句艱深,含義深刻的課文,則需要教師適時范讀或創設情境導讀,如朱自清的《匆匆》。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它的形成和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加強對朗讀技巧的指導。訓練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設計重音、停頓、語氣和語速的變化。

㈢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中年段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朗讀能力是語文學科最為基礎的能力之一。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習慣十分重要。學生通過朗讀能夠准確地掌握課文內容,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意圖,也能夠通過有效的朗讀讓小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小學中段學生在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上是一個關鍵時期,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要採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小學中段學生在語文朗讀中茁壯成長。

一、激發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們可以從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開始。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保證朗讀時間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這就是說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然而,在有的課堂中對朗讀教學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要真正讓學生會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必須要把更多的時間擠出來,讓學生「多讀」。因此,要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課堂上就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去掉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
三、加強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朗讀應注重方法的指導,才能有目的地解題釋疑。如果讀而無法、讀而不得法,那麼就算讀了又讀,但那種味道還是難以深深地品味出來。因此,在朗讀訓練時,教師一定要靈活而有效地指導朗讀,提示朗讀的方法,及時進行點撥。
1.示範法:即通過教師的范讀,促使學生模仿朗讀,這是對中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彙。有聲有色的朗讀,會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作品中優美、准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尤其會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朗讀者的態度、感情,這些都會強烈地影響學生,容易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教師在范讀時還要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朗讀並不是對文章內容的簡單復述,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藝術。比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等等。 朗讀的技能技巧是練出來的。所以,對不同課文、不同段落、不同句子的停頓、語氣、語調、語速等的處理教師要反復推敲,悉心指導。讓學生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讀情感激越時節奏的加快、聲調的昂揚;情感悲戚時節奏的舒緩、聲調的壓抑,尤其是了解和把握適當的停頓在朗讀節奏中的重要意義,啟發學生去揣摩體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使學生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心領神會,表達出深刻含義和豐富感情。實踐證明,學生需要經過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讀的技巧。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受教師感染的成分最高,所以,教師要把每堂新授課當作舞台,充滿激情地表演,特別是范讀時,聲情並茂,有時加上自創的動作,以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聲音去感染學生,這樣自然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致,讓他們樂於模仿教師的言行了。
2.比較法:即藉助教師或學生不同的朗讀方式比較,讓學生從中領悟正確與否。通過朗讀比較,進行情感和語調的對比,以提高學生朗讀技巧。例如在老師范讀課文後,可以讓學生說說:你認為老師哪裡讀得好,哪裡讀得不好,為什麼?也可以在學生感覺困難的地方,適機指導朗讀,並讓學生說說:你認為我讀得怎樣?還可以恰到好處地抓住契機介紹自己的朗讀方法,說:「你們想知道我怎麼讀得這么好嗎?告訴你們吧,我是邊讀邊想像,我是把自己當做課文里的什麼等。」這樣便在平等、寬松的氣氛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讀書的方法。再如在幾個學生朗讀之後,可以讓其他學生發表意見:你認為他們中誰讀得好?哪裡讀得好?他讀得不好的地方你能讀讀嗎?這樣,通過學生之間的對比和互相切磋來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課文《欲速則不達》時,文中有明顯的幾處表現齊景公的著急,可以請幾名同學來讀,讀後讓其他同學評選出讀

㈣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參考文獻有哪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並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學語文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本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和語言的敏銳性。同時,朗讀對於鍛煉學生口才,促進學生記憶,豐富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增強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古人早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朱自清先生在《朗誦與詩》一文中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只有朗讀才能體會出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義蘊, 同時吟味它們的節奏。」教育家葉聖陶就朗讀也曾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的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當時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當時的心靈溝通。」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就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可見朗讀的重要性。
讀書的過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營養的過程。一篇好文章,不經過反復閱讀,就很難掌握其中的含義。讀得越熟悉,領會越深,作者在文中所體現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學生所理解,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以指導學生讀書為核心,要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