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1.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農村小學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2.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
㈡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第三次全教會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見,時代呼喚著教學教學的改革,時代呼喚著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已成為我們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迫切任務。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沖劑呢?
一、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數學的特徵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對6-12歲的孩子,如何通過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四鼓勵三允許,即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爭辯、鼓勵學發表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意見。這樣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創新學習和環境,從而使學生的智慧、創新能力和想像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如:在0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境,板書0後,問學生0像什麼?學生馬上說像雞蛋、鴨蛋。到這里我並沒有停止,而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環境,讓學生想一想並討論:0還像什麼?剛開始,學生還不敢說,可開起頭來,學生都爭先恐後地回答,0像氣球、像梨、像桃子、像貓的眼睛、像冬瓜、像南瓜等,足足有二十種不同的說法。教師接著問:這個0有什麼用途?學生馬上答出:畫畫時人的頭、眼睛、嘴都用到0,機器上也有像0的零件等。這樣的環境打開了學生自由想像的大門,為學生的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時教師小結:0有這么多奧秘和用途,我們大家喜歡0嗎?學生都說喜歡。此時教師又進行點撥,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升華,那麼我們在考試時,大家願意不願意試卷上得到0呢?這時學生都笑了,都搖頭說不願意。緊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既然大家 希望自己考試提0分,那麼我們在學習是應怎樣辦呢?問題一提出,學生都七嘴八舌地說:要好好 學習,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等。這樣的教學環境培養了學生敢說、敢想、愛動腦的好習慣,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二、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對許多事情喜歡問「為什麼」。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勤學好問喜歡探索的精神,並利用這種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學習「能被2、5整除的數」時,課的開始可讓學生任意說一個數,教師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這種人為的設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學生好奇、驚嘆、羨慕,然後利用這種特點,指導學生去發現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又如在三年級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過程中,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時,按照教材的內容是教學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兩種形式的分數大小比較。課堂中有學生提問:如何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呢?這其實是通分問題,要到以後才學習。但教師體會到這一總是表現了學生強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慾,便改變了教學計劃,指出:我們來研究一下:怎樣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如45和38,誰比較大?一位學生說:45大於38,因為把分數35做為中間數,而45大於35,35大於38,所以45大於38。另一個學生說:45大於38,因為一個分數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這個分數就越大。教師表揚了他們,並約定課後繼續研究。這節課,由學生的一個「奇問」引發了思考,並由學生自己初步解決了總是,使得教學進程富有創造性,使教師和學生教師體會到了發現與探究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再創造」活動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數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他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活動,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數學中,要根據知識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努力為學生提供再創造活動的條件和機會,這樣既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注重實踐活動
對於從生活實際引發出的新知識的教學要盡量提供原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初中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在學生通過直觀形象認識了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後,給學生每個人發一個長方形紙片(大小不一),要求他們動腦筋,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這時可以發現學生都用直尺測量,但有的量四條邊的長,有的只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兩種測量方法反映出學生智力水平的差異,但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在列式時,有的列(長+寬)×2,有的列(長×2+寬×2)。較多的是把四條邊順次相加,然後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講座中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選出最佳方法。這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的「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數學,由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學會了數學,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注重獨立思考
認識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
㈢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
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小學數學基礎的學科教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作為小學教師應把塑造學生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放在教學之重。要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去探索、去創新,去主動探究。新課改下,教師該如何去做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課堂教學中創設好教學情景,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的成功,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因為,主動參與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內動力。創設好的教學情景能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架設學習的橋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問題,形成技能,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是這樣導入的:「小豬」「胖胖」在家開舞會,它要為小動物們准備豐盛的食品,來到樂樂超市選購食品,它看到又香又甜的大蘋果,有48個,買了25個,請你想想,在櫃台上還剩幾個?學生們年齡小,都想爭第一,紛紛搶著最先完成問題。情景的創設迅速點燃了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火花。這些問題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用處。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習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只有當學生認識到主體意識是其決定學習成敗關鍵的時候。才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主動的要求發展進步。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作為教師應做的就是課堂教學設計上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熱情。這樣他們才會主動探索。在「解決問題」中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創新能力。
二、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主人
數學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創新思維。解決總題的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和創新教學方法。數學教學是一個動手動腦的活動過程,不能單純地讓學生模仿,被動參與,反復練習,而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互助活動、合作交流等方式學到所學知識。在交流中,活動中,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實踐探究等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創新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應有層次性,盡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指導策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徵和創新信心。採取開放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都能有較多的發展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不同的見解,新穎的見解。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增強其探索性學習數學的興趣。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創新信心。
總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培育,只有教師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條件、正確地引導他們,就一定能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㈣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把「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些體會。
一、靈活使用教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要想在教學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就應以學生發展為本,靈活地使用教材,科學地設計教學程序。教材是一成不變的,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不足以支撐學生興趣廣泛、深度較高的探究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靈活的整改,才能使教材充滿生命力,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例如:在學習完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後,我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體驗立體物體的空間感,鞏固已學知識。使學生從對長方體正方體單一的書本認識到多方面的立體感知。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一、先將學生分組然後每組發8盒磁帶。二、向學生出示問題:1、你能想出幾種包裝的方法2、各種方法有什麼特點,並計算出各自的體積與表面積。3、最節省的包裝方法是什麼。4、自己動手試著進行包裝。通過學生的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對長方體認識已從感性升華到理性,並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們知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問題,正是他們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他們深入認識某類問題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信任尊重每個學生,熱愛鼓勵每個學生,要時刻注意情感的釋放和啟發。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無形中縮短師生之間情感上的距離,形成一種凝聚力,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實在在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暢所欲言,自由發揮,大膽質疑,這樣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提出有一定水平的問題來。
要培養學生「質疑」,教師應做到:一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奇怪問題不能斥責和置之不理;二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創設質疑情境。教師出示題目後先不要忙於解答,而應問:誰能解答這道題?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是我們班的「小精靈」?講完應問:誰還有什麼問題?誰還有不同意見嗎?老師應該用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三是教師應指導質疑,抓住問題的實質,提高質疑水平。這些,教師應面面俱到,融會貫通,才能培養學生「質疑」的好習慣,發展學生求異思維.為什麼小孩入學前總是天真活潑,問這問那,心中有千萬個為什麼,但讀完小學、中學後,問題少了,幾乎沒有了,難道是他們都懂了嗎?並非如此,只是我們的教育有意、無意的壓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質疑的動機。例如:在教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問學生:「你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提出了下列問題:為什麼要加「都」字?為什麼要加「相同」二字?為什麼要「零除外」?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是否也不變呢?接著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上的插圖和等式,並要求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結果學生不僅弄清了這些問題,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的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例如組織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數學興趣小組、數學專題講座、周末數學晚會等。讓學生從生活和社會現象中找數學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切磋和相互啟發,對社會現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思考,自我分析、設計並解決問題,這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敏銳的觀察力是創新思維的啟動器。觀察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在觀察中及時的指導,科學地應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把一根細線的兩端各系一個小球,然後甩動其中一個小球,使它旋轉成一個圓。引導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旋轉一周形成圓形的過程。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紛紛發言:「小球旋轉形成了一個圓」「小球始終繞著中心旋轉而不跑到別的地方去。」
㈤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對策有哪些
1、隨著中國小學數學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呈現出一派空前繁榮的局面。新的富有特色的教法與學法,有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大有令人目不暇接之勢。
2、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見諸書籍、報刊或『在全國性數學學術性會議披露的數學教學方法,已達百種之多。
3、除了像講解法、閱讀法、練習法、參觀法、實驗法、實習法、實習操作法等基本方法外,還有發現法、嘗試教學法、引探教學弦、六因素單元教學法、三算結合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綱要信息圖表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學導遷移教學法、三讀兩疑程序式教學法、單元目標教學法、反饋教學法、結構式教學法、台階式教學法、掌握學習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設計教學法、分組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全息教學法、微型教學法等各式各樣的教法。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宗旨,目的在幫助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各種學法,也不斷涌現。諸如:程序學習法、類比學習法、結構式學習法、舉一反三學習法、檢索信息式學習法、遷移學習法、聯想學習法、定向瀏覽學習法、四環式學習法等學法。
㈥ 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最好結合實例
你要問什麼?教學創新當然要在實際的課堂中去摸索反思總結再摸索再反思再總結才有教學創新的。
㈦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創新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的任務刻不容緩。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效果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還能夠滿足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任務。為了滿足小學數學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就必須要進行創新。而如果想要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發展,讓教學創新發揮出良好的效應,老師們就必須全面考慮,不斷對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材挖掘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性和實效性。為了達到教學創新的效果,首先,老師的創新意識必須要提高,其次,老師要積極的把創新思想付諸於實踐,對創新工作予以重視,不斷的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進步,讓其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應從教學目標的制定入手
從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學數學教育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數學能夠從多方面促進自己的發展,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只關注數學知識的教育,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從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狀況來看,老師們的具體教學工作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到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考慮到這個因素,老師們要想落實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就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制定開始,具體的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教學理念
老師們不能再因循守舊,必須要著手對以往的教學目標制定方法進行改革。只有把傳統的教學目標制定規則改變了,老師們的思路才能夠開闊,才能夠想出新方法,制定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目標。老師們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盲目,要根據實際,深入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制定與事實情況相符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貼近教學實際
制定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用它來指引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夠空洞,要與實際的教學情況相結合。老師們務必要把握好教學目標制定的原則,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老師們制定教學目標要以滿足教學需要為主
之所以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創新,就是為了充分利用教學目標,滿足教學需要。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要以滿足教學需求為重點,讓教學目標推進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提高教學目標的實效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應做好課堂導入工作
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導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導入工作做得好,就能夠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導入工作做得不好就會讓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因此,要想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地開展,就必須要對導入工作進行創新。老師們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切忌冗長拖沓,要做到切入重點、簡單明了。只有這樣,老師們才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投入到課堂中,積極的探索老師所講述的問題。所以說,良好的課堂導入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如何做好課堂導入工作。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們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課堂導入效果,做到先聲奪人,就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發現可創新的點。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置一些有趣的能夠吸引學生的情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只有這樣老師們才能夠改變沉悶的課堂,讓課堂活躍起來,以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都比較小,對事物的認知不全面,並且喜歡模仿老師。在教學導入的過程中,老師們的操作演示會對學生起到一種示範作用,學生們會根據老師的示範去思考和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所以說,老師們做好操作演示工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一種有效的誘發方式。
3、以舊引新
一般而言,老師們都會在課前回顧一下之前講解過的知識點,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出要講的新的知識點。這種方法非常普遍常見,並且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很好,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顧之前講解過的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以舊引新是提高課堂導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4、設疑提問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探索精神。老師們在課堂導入環節設置提問,能夠激起學生們對解決問題的渴望,設置提問還能夠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整個課堂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應做好教材挖掘
教材是老師上課的依據,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老師一定要慎重選擇學習材料。在對學習材料進行選擇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水平,太難或太簡單的教材都不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並且,老師要以教材為依據,積極創新,設置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調動,積極的探索新問題。老師要有意的去引導學生回顧以往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融合起來,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們不僅要充分考慮教學大綱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材,還要努力對教材的側重點進行創新。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這個問題:
1、小學數學教材應包含思維培養方面的內容
老師們必須要有這個意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對教材的選擇進行創新是小學數學創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老師們在對教材進行選擇時必須慎重,要充分考慮到教材內容能否對學生的思維培養起到積極作用。只有如此,老師們才能為學生選擇出合適的教材。
2、小學數學教材應具有提高計算能力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教材的內容是否能夠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顯得至關重要。因此,老師們在對小學數學教材進行選擇時,一定要充分對教材內容進行考察,應保證教材內容中含有計算能力培養等相關內容。
3、小學數學教材應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進行教學創新,老師們就必須要做好新知識和舊知識相互銜接的工作。只有把新舊知識銜接在一起,學生們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腦海中才會有具體的數學知識框架。為此,在教材選擇中,應含有新舊知識接續的內容,保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夠在形式和內容上得到統一。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創新工作十分重要,對於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要想做好教學創新工作,就要從教學目標創新、數學課堂導入創新、教材挖掘創新和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學創新的整體效果。
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
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發揮主渠道的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關鍵在教師。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勇於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師生的平等、和諧關系是靠情感來溝通的,如果吧教學關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鬆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聘想像,敢於標新立異。反之,如果課堂氣氛過於嚴肅,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藉以暗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今天這節課讓大家都來當小老師,用我們所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有些方法屬一般常規思路。有些方法則展現了學生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出乎老師的意料。盡管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還不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但他們憑直覺的這種大膽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在十分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結果。
二、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別強烈。」這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徵,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教學中,對於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滿腔熱情地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對出現的簡捷的算式,寫上「優+有創造性」的評語或另外加分。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如在教學一道多解的應用題:某水泥廠去年生產水泥32400噸,今年頭5個月的產量就等於去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水泥廠將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當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後,老師啟發、點撥是否有更簡捷的演算法,經過思考有幾位同學列式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題思路:把去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l」,那麼今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1/5。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個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數為:1/5×12-l。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多中選優,好中求佳的獨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精選思維材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保證
創造性思維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維的流暢、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於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一隻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學們興致勃勃地紛紛在紙板上畫起來,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一個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盡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並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還不是最好的方法。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那麼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於有學生畫出了如下的剪法。
20×20×5=2000(立方厘米)
這
㈨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創新方法有哪些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通過學習要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在解決問題方面要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總結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得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和措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下面就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談談我的做法:
一、營造民主氣氛,激發創新熱情
融洽的師生關系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教師要給予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失誤的機會。一時語塞或思維相左,立即請他坐下,便是扼殺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不敢想,不敢說。我們要盡力做到待人至誠,與學生平等相處,師生關系和諧,讓學生和教師交談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問題有錯誤,也能得到教師的指點和鼓勵。在學生敘述自己發現的問題、思考的過程、得出的結論時,教師決不能插嘴打斷或表示出不耐煩的情緒。教師變「威嚴」為「朋友」,首先應確立教學服務於學生成長的觀念。學生到處可見教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笑臉,到處可聽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便能時刻使學生處在平等、民主、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產生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創新慾望是學生們天生的,他們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與幻想,因此應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使他們善於創新。
二、深挖教材中創新元素,豐富想像,培養創新意識
真正的教學就是為了「不教」,通過教學活動我們主要不是把現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生。為了培養面向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還要使這些方法轉化為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學會學習。注重知識傳授,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再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著重教給學生方法。想像是創新的第一步,任何創造性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越豐富,創新能力就越強。想像是通過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想像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的局限,引導往廣處想、往新處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概念教學,學生除提出為什麼這樣表述外,想像增加或刪改一些字詞,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情形。這樣學生就可能利用一種發散思維產生合理的想像。
教材中的很多例題和故事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素材,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思維,敢於大膽創新。例如:應用題:在花園里,要把
10棵月季平均種成 9行,每行有 3棵,該怎麼種?學生知道,每行 3棵, 9行就是需要 27棵,可現在只有 10棵花,缺
16棵,怎麼種?這個超乎常規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這時老師要把握機會,因勢利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老師可出示以下問題:①5棵花種成
2行,每行有 3棵,怎麼種? ②7棵花種成 3行,每行 3棵,怎麼種?③ 6棵花種成 3行,每行
3棵,怎麼種?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引導他們發現「公共花」的作用,掌握一棵花有時可作為二棵花甚至三棵花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題昀終得以解決,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等到了培養。
三、手腦並用,增強創新體驗
手腦並用是提高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重要指標,是從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實際操作這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具有創造性、開拓性。符合國家關於活動課開設的目的和意義。有利於數學教學的輔助過程,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中,經常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喚起學生創新意識,改變教師的主體。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逐步形成創新能力。
四、優化教學模式,深化創新意識培養
傳統意義上教學的幾個重要的環節一般是:導入新課—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經過多年的改進,形式雖然有變化,但實質卻沒有什麼改動。其實,課堂不必套用這個模式,對小學來說,一本正經的像對成人那樣傳授知識,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動教學、游戲教學、發現教學、探究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競賽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可以採取的。比如:導入這一環節,完全可以用昀新的教學詞彙—創設情境來表示和演繹,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它必然會起到導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著一個問題,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的意識。再比如:新授這一環節,完全可以改成探索與討論,而鞏固環節可以換成實踐與反思等等,這些改變並不是換換詞語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方式的更新,通過這些改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總之,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需要我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認真研究和探索,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意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整體構建有利於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