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讓學生養成怎樣的學習習慣
你好
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由此看來,語文教學中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尚小,對於學習習慣還處在懵懂的狀態,而小學階段又是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機,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使他們終身受益。那麼,我們需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下面筆者將一一進行探究。
一、培養學生書寫規范的習慣
「說普通話,寫規範字」是學校每一個學生的基本要求。對於學生而言,「寫規範字」比「說普通話」難。語文是培養學生書寫規范的主要學科,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要求學生養成書寫規范的習慣。但是現在由於計算機的普及,人們往往敲擊鍵盤就可以打出規范的漢字,書寫能力大大下降,對於書寫規范的意識也越來越淡薄,這對於小學生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筆者在教學中總是強調「寫規範字」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作業中書寫方正、規范、准確的漢字,並在他們書寫練習時及時糾正不正確的坐姿、執筆姿勢,對其作業的書面整潔度、漢字規范度進行評比,定期進行書寫比賽……這樣,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可以逐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其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筆者在教學中就十分注重這一點。比如,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就經常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搞清楚字的讀音和含義;在新課的學習之前,我都會要求學生課前熟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加以標注,並通過問父母、問同學等途徑簡單了解;在新課學習中,我經常會請一些學生做「小老師」,而自己則坐在下面聽講,適時進行補充;在作業的布置上,我經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為自己布置作業,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如朗讀、背誦等)……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班上的學生不再被動地等著老師講,而是漸漸養成了自己查字典、自己「備課」、自己留作業的習慣,如此一來,全班形成一股好學上進的風氣,使得我的教學工作順風順水,水到渠成。
三、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積累和運用。的確,語文是一門需要不斷積累的學科,小學生年齡較小,接觸的語文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積累的習慣,那麼在語文學習中將會步履維艱。比如,在寫作課上,我們常常發現小學生寫作文時是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可是寫出的文章卻都像是記流水賬,無論我們如何費盡心思地引導,也無法使學生寫出豐富多彩的文章來。其實,出現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學生腦中空空如也,所積累的內容少之又少。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積累可以從詩詞積累和語言文字積累兩方面入手。新大綱要求小學生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另外還有推薦的80首古詩,這些都可以作為詩詞積累的材料。語言文字積累的方式則是多種多樣,可以要求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精彩的詞語、優美的句子就馬上摘錄在筆記本上;或者教學生採取剪貼的辦法積累有關材料,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組織學生交流積累的情況,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四、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上文中我們提到要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其實積累並非僅是課內詩文、語言的積累,更要靠課外閱讀來充實。畢竟課內所學是有限的、死板的,而課外知識是無限的、廣闊的,是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積累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學完《太陽》一文之後,學生在了解了太陽的大小、溫度、離地球距離的遠近以及同人類的密切關系等知識以後,他們還很想知道太陽黑子、黑洞、臭氧層等是怎麼回事,渴望讀到更多的關於太陽的文章,了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於是我給他們推薦了《1001個宇宙之謎》這本書,讓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又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後,學生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於是我便告訴學生:「植物也會長腳,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去搜一些植物的『腳』的圖片,也可以去找來《植物網路》這本書,這本書裡面有很多關於植物的介紹。」課下,學生真的閱讀了《植物網路》,由此,課內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學生對於課內知識了解得更加透徹,而對於課外的植物方面的知識,他們也有所涉獵,從而使課內與課外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得到了激發。後面我每次講完課後,都
滿意請採納
Ⅱ 小學語文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哪些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身以之。」《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將來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去適應社會,去服務於社會。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 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我覺得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
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如今越來越多的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強調應聘者的應聘書必須手寫,就是要從應聘者親手寫的字,來審視一個人的一些內在品質。所以要從小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在家裡,在社區……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自覺地識記。
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寫作上的攔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麼跳過去不理睬,結果是囫圇吞棗;要麼向別人求助,養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於學生獨立人格的發展。因此讀書要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近年來涌現了大量的語文知識、各種專業辭典等,如《唐詩鑒賞辭典》、《學生作文辭海》等,有條件的可以向學生推薦幾種必備的工具書,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3、傾聽、交流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藝術。有的學生聽老師講課心不在焉,聽了之後不知所言,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我們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與學生的交談中都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會聽。 雖然「滿堂灌」教學不可取,但培養學生們靜靜聽講的習慣卻是必要的。學生們要想參與課堂討論或交流,更得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言,才可能達到充分理解,進而綜合思維,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互動協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與人交流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交流」的習慣要從剛入學的兒童抓起,小學生在入學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在學生已有聽說能力的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習慣。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發言與交流的習慣。
4、質疑問難的習慣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造的過程更是從發現疑點問題開始,沒有疑點問題就談不上創造。古人把學習稱之為做「學問」,強調了學習必須一邊學,一邊問,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了解情況的人。
5、勤於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新課程標准》要求加強學生朗讀背誦的指導,並且明確指出1—6年級的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在我國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朗讀、背誦的佳話,特別是明末著名文學家張溥的「七錄七焚」的故事尤為著名。要扎實提高語文素養,非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這樣讓學生從小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兒童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可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6、讀書看報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那些除了書以外什麼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
Ⅲ 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是自己的事,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方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學有所成。好的學習習慣其實我們都知道,重點在一個落實和堅持,這個老師、同學只能是輔助,最主要的還需靠自己。下面撿重點說幾條:
1、專心聽課的習慣。課前做好預習工作(不是簡單的看一遍,要能提出問題),課上動腦動手,集中注意力(筆記有時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一般來講,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根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來進行的,所以上課的專心很重要。
2、制定和執行學習計劃的習慣。老師講授的知識是面對所有學生的,每個人的具體掌握情況不同,所以自己要學會調整,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執行計劃比制定計劃更加重要,要很好的完成計劃,一方面是計劃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學習效率的問題。學習效率低就意味著掌握同一個知識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別人的幾倍,這樣長此以往,學習只會越來越跟不上。有條件可以學習掌握一下速讀記憶的能力,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就在於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學生的時候,記得學校開展過幫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假期速讀記憶訓練班」,用的就是這個。
3、及時復習、做題實戰的習慣。學習後的遺忘是很快的,不及時復習就等於重新學習,耗時耗力;課後鞏固、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學會反思、歸類、整理。
4、經常總結完善的習慣。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周、一月)就進行一下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長期的死學、苦學是不行的,要具有靈活、適應性。
一個習慣的養成重在前三天,關鍵在二十多天的堅持,加油。
Ⅳ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一、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是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於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後,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後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麼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鍾即可。
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只有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遊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節,審視細節,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子,讓學生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學生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日就養成習慣了。要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後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四、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促使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經常帶好《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學生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比如,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不必去請教老師,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許多工具書查閱方法都有所不同,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
五、培養學生背誦的習慣
筆者不贊成死記硬背,但是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語文課本所選的中國古典詩文,讓學生盡量都記誦過。學生如果能夠記誦大量的古典詩文,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良好教學方法。對於一些常見常聞的歷史典故、藝術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記,而是熟悉即可。
六.培養學生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
從小要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准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麼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讓學生買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掛在學生的房間里。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我縣近幾年的語文期末考試題的「卷面分」就很有效地突出了學生寫字質量。學生讀書、看報時,指導學生不要只注意欣賞書報文字的內容,還要注意審視字體、書法是否美觀。上街時注意欣賞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並且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覽。
七、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Ⅳ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從多個角度做出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大好時機。對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本文介紹了幾種有助於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雖然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但是卻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引起重視。自製力不強是小學生的特點,這也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自覺進行課前預習提出了挑戰,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或者是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並且還達到了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過程中,可能學生預習的范圍較小,一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那麼,學生預習的范圍就會逐漸擴大,切實達到了課前預習的功效。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到語文,我們會聯想到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閱讀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如此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對閱讀十分青睞,有些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濃厚,而有些學生卻對閱讀不感興趣,因此,為數不少的小學生依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引起重視,並能夠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2.1 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部分學生之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導致學生難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失去了閱讀興趣。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想要獲取的信息,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有成就感,學生就會更加願意閱讀,自然更有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2.2 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由於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夠深入,同時又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的內心對閱讀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導致閱讀對於部分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篇章,使學生對閱讀有全新的認識,切實感受到閱讀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也很重要,通過朗讀不僅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能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有更多的體會。朗讀並不是學生簡單的放聲閱讀,良好的朗讀習慣,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例如:教師要培養學生每天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朗讀的好習慣,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過程中,還要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糾正,使學生的朗讀更加高效的進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而實現知識點的傳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樣的教學程序並不是一直順利的進行,一般教師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專業的知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出現問題,而學生在接受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聽課習慣,才能高效的接受知識。
不認真聽講,是影響學生良好聽課習慣養成的重要障礙。我們在認真聽講的過程中,不僅是一種良好聽課習慣的表現,同時也能夠學習更多好的聽課習慣,一旦學生出現不能認真聽講的情況,就很難及時有效的學習新的知識點。良好的聽課習慣,並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時時刻刻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是要求學生在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為學生留出休息時間的時候,能夠及時進行放鬆,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加高效。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聽課誤區,因此,教師要耐心的對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進行培養。
5.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有效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時期。表面看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較之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較少。實際上,語文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生不僅要能夠有效的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學習文章的內涵,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句子等理解的基礎上,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同時,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只有及時的發現問題並尋找教師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通過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培養的良好習慣還有很多種,教師既要肩負起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重任,還要肩負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任,使學生在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Ⅵ 小學語文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 「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托爾斯泰有關習慣的名言說得更妙:「好的習慣使人成為天才,壞的習慣能使人成為囚徒。」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一味地為成績而教學,為教而教,而應該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來,教會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難有好的學習成績。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根本途徑。王爾德說「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好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學習和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習者,練習也;貫者,連貫,連續也。習慣,即連續不斷地練習,以求得語文技能的生成。教了好多年的書,越來越發現現在的學生學習成績一年不如一年,深究起來,完全是學生的學習習慣越來越差,他們沒有認真寫字,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習慣,從而沒辦法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習習慣廣泛地存在於學習的所有內容中,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初始階段。學生一旦形成不良學習習慣,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難邁向成功,從而顯得很平庸。學生要是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我們教學生學的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有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但是目前農村小學在學生的習慣養成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誤區,老師經常按時按段地布置很多的作業,於是學生被動地一味接受,導致若是某個中午或者某天沒有明確說明當時的作業是什麼,學生就會漫無目標,無所事事!即使他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掌握的內容還不夠熟悉,盡管他知道自己還有資料沒有完成,盡管他知道新課還沒預習……他們有的甚至對學習一點都不感興趣,好象只是在家長的壓迫下上學,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而學習。這種現象是很多學校過分地關注教學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現狀,豈不知只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更容易促使學生邁向成功!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運用策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這是老師的責任也是老師的義務。
Ⅶ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淺談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列入語文教學的目的。大綱指出: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綱先後有四十多處從聽說讀寫諸方面提及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強調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於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這對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我認為,成功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從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入手。心理學認為,習慣是由於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或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學習「自動化」,從而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赫爾認為,如若缺乏內驅力,則習慣不鞏固;習慣不鞏固,則學習等於零。他把一切的學習都歸結為習慣的形成和習慣的鞏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則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的觀點,強調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哪些呢? 1、查閱字典的習慣 葉老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宇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指導,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還要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讓學生們體會「無聲老師」的作用。低年級的孩子初步接觸工具書是字典,教師應極力下功夫,讓孩子們把對老師的依賴部分轉到字典上,讓孩子們感覺到「無聲的老師」給他們帶來好處。比如,要求學生在課文預習時查生字詞;在課堂上,字典是必備的,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多音字,多意字,同音字等加入到字典行列,老師少說,學生多動手,再加入些比賽的形式(看誰的速度快,在字典上理解得多)重在習慣的養成;在課外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難以理解或者不會寫的字、詞,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查找工具書;對於低年級老師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要求學生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治學態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388914-1-1.html
內容來源: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http://www.lsp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