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正確解讀教材
一、正確解讀教材的界定什麼是解讀?《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等均沒有收錄這一條目。新出版的《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收錄該條稱:「通過分析來理解。」實際上,對文本的閱讀,都是一個分析理解的過程。那麼文本又是什麼?廣義的文本,首先是指創作文本。教師作為文本的解讀者,是指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教師也是一位同學生一樣的普通意義上的讀者,由於閱讀經驗與文化的積累,又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因此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應該可以說是位熟練的讀者。狹義的文本,指的是教學文本,教學所用的文本是一種特殊讀物,是「基於一定的教育方針和學生的發展階段,經過選擇的、編排好的,適於教學的語文用書,是簡化了的系統反映語文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所謂正確解讀教材就是要理解語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調,把握分寸尺度。實際上,對文本的閱讀,都是一個分析、理解的過程,不同的讀者對相同的文本會有不同的解讀,形成多元化的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讀者時代、經歷、經驗、個性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由於讀者各自的閱歷、動機、信念、特質、能力、眼光等的不同。因此語文教師如何正確解讀教材,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㈡ 小學語文教材解讀
一、 教材的編排:
本冊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的方式整合內容。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一、美麗的秋天
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三、熱愛祖國 四、怎樣看問題,想問題 五、友好相處,團結合作 六、關愛他人 七、保護環境,熱愛動物 八、熱愛科學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再有四五篇課文以及一個語文園地,這些內容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識字課一共有8課,這8課識字,分散在每一組課文里,全冊課文總篇數為34課,內
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教材的編排形式與一年級不同為:課文不再全冊注音,生字是在文下注音,多音字隨課文標注,用方括弧表示。語文原地設置了4個欄目:一、我的發現 目的為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以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二、日積月累 目的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同時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三、口語交際 目的: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四、展示台 目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八組專題後面安排了6篇選讀課文,原則是要求學生課外自己閱讀,若課上有時間也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表一列出了本冊要求認識的450個生字,表二列出了本冊要求會書寫的350個生字。依然遵循多寫少認的原則,但會寫與會認的字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也加大了會書寫的生字的數量,語文原地中也安排了一些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 教材特點:
(一)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每組教材都是以導語的形式點名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內容都是圍繞
這本組專題來安排的。例:第二組內容通過導語的形式點出了這組課文圍繞的專題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識字課的內容是關於校園生活的動賓詞語,它所選的詞語都是與學校生活有緊密聯系的。例:練書法 畫圖畫 下象棋 栽花草等。接著安排的課文有《一株紫丁香》講師生感情的。還有一篇老課文《我選我》,講一個孩子自己推薦自己當勞動委員的故事,還有《一分鍾》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故事。《難忘的一天》講的是一個小朋友為鄧小平爺爺表演計算機的故事。4篇課文說的都是學生生活中的事,從中受到愛老師、愛學習、愛集體、愛勞動以及珍惜時間的教育。口語交際課的話題也是結合課文《我選我》設計的,話題讓學生談談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的看法。討論:如果班裡改選班委時,自己會不會選自己。展示台學生展示的內容也是引導學生展示課外活動中學到的一些本領。可以看出:本組單元內容無論是識字課文還是語文園地中的內容都是緊緊圍繞專題來進行選擇內容的。這樣編排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所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好處是便於開展語文實踐,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
(二)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八課識字課的內容緊緊圍繞本課專題的,它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本課識字課有詞語的形式,兒歌的形式,諺語的形式,成語的形式,三字歌的形式來識字,從編排上為了便於學生朗讀,還採取了韻文的編排形式,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比如:識字一是按詞語的形式編排的,一共選擇了12個描寫秋天的詞語,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識字課,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識字的語境,還能夠使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起來,同時,也加強了字、詞、句的綜合練習。同時,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和熱愛。
(三)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教材大幅度更新了課文內容,新選的課文有描寫自然景象的《秋天的圖畫》,誘發應學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鍾》有表達愛國情感的《歡慶》《我們成功了》。有教育學生善於發現別人長處,遇事多動腦筋的《小柳樹和小棗樹》《風娃娃》。有倡導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表現尊重個人選擇的《紙船和風箏》《稱贊》《從現在開始》,有體現關心他人的《假如》《窗前的氣球》《日記兩則》,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父親和鳥》《淺水窪里的小魚》,還有介紹科學成就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農業的變化真大》等。這些課文洋溢著時代的氣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同時密切聯系兒童的精神世界和想像世界,能夠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夠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選教材編課文上,編者的著眼點不同,更注重選擇具有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的文章。例:《從現在開始》是一段有趣的童話。意思講的是:獅子大王年紀大了,要找一個接班人,接替它的王位,它就宣布小動物們輪流當大王。第一個星期上任的是貓頭鷹,它上任以後,特別得意,覺得自己是萬獸之王了,大家都得聽我的,上任的第一天,就跟大家宣布: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得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第二個星期上任的是袋鼠,袋鼠上來以後,也給大家宣布:從現在開始,大家都像我一樣,要跳著走路。大家聽了互相搖頭、觀望,但也沒有辦法,只得跳著走路。第三個星期,輪到小猴子了,大家十分擔心,小猴子整天在樹上盪來盪去,它會不會也讓我們在樹上這樣生活呀?但是大家都沒有想到,小猴子上任時說:「從現在開始,大家都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時候,百獸們都高興極了,一齊鼓起了掌。通過這個故事,教材選的時候,不僅著眼於這個故事很有趣,更著眼於通過這個故事,它能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課文的體裁有童話、有寓言、有詩歌、有散文、還有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題材也很廣泛,不僅有城市,也有農村,不僅有學校生活,也有家庭生活,這樣,使課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四)課後練習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於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後練習除了安排一些朗讀、背誦、寫字以及語句積累、理解、運用的這些基礎知識的練習,還編排了一些擴展性的練習,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練習。例:26課《紅領巾真好》課後,以學習夥伴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除了小鳥以外,我們還應該愛護那些動物呢?可結合這一課文內容思考。除了這以外,還有擴展性的練習,把課堂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練習。例:《淺水窪里的小魚》講的是孩子拯救淺水窪里的小雨的生命的故事。引導學生回答:看到小動物受傷時你在乎嗎?這是把課文的感受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去引導學生思考一切生活中常見的事,還有一類擴展性的練習,有助於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練習。引導學生搜集資料編拍手歌等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樣的練習,目的在於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展課內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動手實踐,動手做的活動當中學到本領,形成和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五)教材最突出的特點: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
具體表現在:編寫角度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方便學生的學。使教材由原來的教本轉變為學本。無論是導語還是課後習題。以及語文園地中的練習,再也不像原來舊教材那樣,以問題或要求的方式來呈現。所有需要學生做的事情、考慮的問題,都採取以學習夥伴的的口吻來提出問題。這樣做,使學生讀起來感到親切、自然,拉進了學生於書本之間的距離,拉進了學生與學習的距離,自然增強了教材與讀者的親和力。例:《坐井觀天》的文後,不是出一道題讓學生學著思考、讀課文想講什麼。而是在文後設計了一個學習夥伴,用吐泡泡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來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在《識字五》的文後,學習夥伴建議:同學們,我們也去收集一些諺語把!在學完諺語以後,她也號召同學們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運用這些形式來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形式,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人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關系,對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啟發學生質疑問題,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和導向作用。同時,還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於引導學生發現探究。在每個語文園地里都安排了「我的發現」這個欄目。例:語文園地二中我的發現中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來發現表示動作的詞「抬、捕、挑、抓」等。發現這些字都帶有提手旁。而且他們表示的意思還都和手的動作有關。語文園地三中引導學生發現每組兩個詞意思是相反的。目的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養成注意發現的習慣不斷積累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從發現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獲得學習的動力,語文園地中都涉及了展示台,都是以學習夥伴的展示來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示自己學到的本領和學習收獲,使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例:語文園地一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做的書簽、賀卡、寫的兒歌等。語文園地三展示台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識字的成果、課外收集的一些與語文課學習內容有關的圖片、課外學到的才能等。教材這樣的編排激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產生學習動力,並且能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學習使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學者經常展示自己課內外收獲的成果,促使他們有意識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成為學習語文的有心人。
(六)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教材雖然規定了識字量,但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要多認字,,要超過規定的識字量。一些課後練習的設計也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有些題不作統一要求。有些課文不要求背全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背誦,給學生一個靈活度。還有一些課後練習也做得特別活,在這些編排上都體現了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三、 教材的學習目標:
1、 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和正音。
2、 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
認識的字:(1)讀准字音(2)結合詞句大概了解意思
會寫的字:(1)四會: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
同時還要求學生在口頭表達中練習運用(2)寫字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 會用音序查字法,學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背
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夠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主動地積累。
(五)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標點符號。
(六)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傾聽別人講話,講述簡短的故事內容,說話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
(七)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能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做到願意用閱讀很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進行書面表達,藉助課文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我的想法:
根據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針對識字和閱讀兩項重要內容談談一些看法。
一、對識字教學的把握:
有人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教學理念是引領教學的靈魂。我認為:貫穿學生識字過程的整個靈魂就是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它作為靈魂,就會激發學生識字的主動性,繼而產生各種識字方法,在各種環境下,都可識字。首先,要採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識字產生興趣。例如:1、讓學生自主發現漢字特點,享受發現後的成功和喜悅。2、放手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現代理論倡導的學生觀眾又一條指出:學生是獨特的人,尊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的差異。3、採用各種語言和行動肯定、激勵學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4、鼓勵學生展示課外識字,如:在電視上、課外書、標語中認識的字等。,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可以識字,激發識字願望。
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呢?我也想到了以下幾點:1、探索簡便有趣的識字方法。例:本學期新學到帶提手旁的生字時,可引導學生列舉更多此類生字,觀察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大家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字都與手的動作有關,還例如猜字歌、編兒歌、形聲字、多音字、部首表意、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目的在於使學生更形象、更迅速、更有效地認識和掌握生字。2、鼓勵學生多讀書,閱讀課文的過程有很多益處,其中一項便是鞏固、認識生字,積累好詞佳句。3、記憶生字的過程並不要求在格丁的時間內必須學會,而是隨著生字的再現逐步認識的。這里,對於前面學過的生字,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再現,創設再現情境。
二、對閱讀教學的把握:
《小學語文感悟式教學》中指出: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顯形、讀中入境、讀中體情、讀中悟理、讀中品格、進而能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意境、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也能讀出自己在閱讀中獨特的感受。
當代倡導的學生觀中指出學生是獨特的人,現代學習方式的特徵中也包含獨特性特徵。在閱讀指導中就以尊重學生差異和培養個性為一項目標准則,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真是學生獨特的體驗和理解。
教科書是知識的載體,擁有一份好的教科書就是擁有一份好的媒介。在以後的教學
㈢ 闡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材解讀時如何扮演好三大角色
小珊迪(課文) 佚名 故事發生在愛丁堡。 有一天,天氣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館門前談話。 一個小男孩走過來,他身上只穿著一件又薄又破的單衣瘦瘦的小臉凍得發青,一雙赤著的腳凍得通紅。他對我們說:「先生,請買盒火柴吧!」 「不,我們不需要。」我的同事說。 「一盒火柴只要一個便士呀!」可憐的孩子請求著。 「可是,我們不需要火柴。」我對他說。 小男孩想了一會兒,說:「我可以一便士賣給你們兩盒。」 為了使他不再糾纏,我答應買一盒。可是在掏錢的時候,我發現身上沒帶零錢,於是對他說:「我明天再買吧。」 「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給您去換零錢。」 我給了他一先令,他轉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見他回來,我想可能上當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斷定他不是那種人。 晚上,旅館的侍者說,有個小男孩要見我。小男孩被帶進來了。我發現他不是賣火柴的那一個,但可以看出是那個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會兒,然後才問:「先生,您是向珊迪買火柴的那位先生嗎?」 「是的。」 「這是您那個先令找回來的4個便士。」小男孩說,「珊迪受傷了,不能來了。一輛馬車把他撞倒了,從他身上軋了過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丟了。還有7個便士也不知哪兒去了。說不定他會死的……」 我讓小男孩吃了些東西,跟著他一快兒去看珊迪。這時我才知道,他們倆是孤兒,父母早死了。可憐的珊迪躺在一張破床上,一看見我就難過地對我說:「我換好零錢往回跑,被馬車撞倒了,軋斷了兩條腿。我就要死了。可憐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麼辦呢?誰來照顧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對他說:「我會永遠照顧小利比的。」 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裡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直到今天,誰讀了這個故事不受感動呢?飽受飢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質,將永遠打動人們的心。
㈣ 談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對待教材
一、正確地把握語文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對各個知識板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正確的航向。根據課程標准中學年段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確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關鍵)。並抓住文本的重點進行分析,找出教學的難點,力求為教學找出更簡單有實效的突破口,來解決消除教學中的障礙。
二、 深入解讀教材
我認為,深入解讀教材須達到五個層次:
第一層:關注「教材包含了什麼」,著眼點在教材的表層內容和呈現方式。比如知識點、標題,或者書中設計的圖片,問題與活動等。
第二層:主要思考「書的重點內容是什麼」內容的難點何在?所謂的重點內容,從時間跨度上來說,包括一冊書、一個單元、一節課以及某部分內容的重點;從內涵上來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內容對順利學習其他部分起基礎性、先導性、決定性作用。
第三層:教師要關注「教材內容應該如何組織與整合」,著眼點在教材的組織順序與結構上。首先,教師要關注教學內容組織順序與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的符合。其次,關注整合程度,內容的系統性,循序漸進性,不同時間的內容銜接性。
第四層:關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什麼要求?教材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什麼要求等問題,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領略教材的弦外之音。
第五層:思考「教材蘊含著什麼」 、「折射出哪些數學學科教育理念?」、「滲透了哪些數學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學中體現?
三、創造性使用教材
葉聖陶在幾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書本是一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憑借,卻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憑借。」「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由此看來,創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把教材作為訓練語言文字和提高閱讀能力的材料。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作學習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著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師生的精力被耗費在識記、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語」上。正確的教材觀要求師生把教科書當成活材料,而且教師還要為學生設計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時還可以為達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輔助材料。正確認識教材,努力鑽研教材,科學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範例和學生練習的例子,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語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㈤ 教小學語文教材和用小學語文教材教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
教小學教材就是按照教材講課不進行課外拓展,而用教材教就是根據教師的課前准備給學生進行一些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內涵,發展全能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㈥ 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原則是什麼
根據目標入手。三維目標,
即認識目標。課文要求學生在本課要掌握哪些生字詞語,句子或者段落安排方法,或寫作的其他方法,如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使用。
情感態度目標。課文要求學生從文本中感悟到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表達什麼樣的情懷或情緒,能否從文字中體會。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
人生價值觀目標。從文字中學生應該得到何種啟迪,教訓也好,經驗也好,體驗也好。其實相當於品德目標。
以上分析根據課文內容而定。小學語文的課文不會跑出這三個目標外,分析時也要圍繞它們展開論述。
㈦ 小學語文教材分析怎麼寫
寫你對教材的理解。
1、介紹課文,歸納中心。
2、教學目標重難點。
3、教學過程。你對這節課以及這篇課文的理解。
主要就是你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闡述一下如何上好這節課。
㈧ 小學語文6下的完全解讀好還是小學教材全解好
完全解讀好 ,比小學教材全解具體,適用於自學。
㈨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材分析
不知道你是寫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還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
如果是寫整本教材的教材分析 可以用以下的重點條目進行細化。首先,寫一下以什麼樣的目的,怎樣的理念,你對本冊教材的認識。再次,寫一下具體的項目,比如,1、識字:內容及方法。2、朗讀:方法及需要達到的目標。3、閱讀:方法及要求。4、練筆:寫字的方法及措施。5、說話訓練:方法及教材上的基本要求。然後是教材內容:幾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中心是什麼。
如果是單篇課文的教材分析,首先,概括本課的內容,隨後課文的段落段意,其次是全文的亮點,最後是課文運用的寫作方法。再最後可以附加作者的簡介。
不知道你滿意不?
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解析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整體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共八個專題,依次是:親近大自然,我心中的祖國,心靈之歌,珍愛家園,走進魯迅,輕叩詩歌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32篇。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2篇,選讀課文4篇。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3——4篇課文,在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預習,在後面編寫了思考練習,在略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讀提示」。在每組課文之後編排了「積累運用」。本冊設兩個重點訓練內容,一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而是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分別安排在第二和第六組中。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是固定欄目,另有 「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
二、教學的重難點
1、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准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
3、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注意讀中有悟,重視獨特感受。
4、習作訓練既是小學階段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切實培養學生寫文尤其是寫記敘文的能力。
5、積累語言也是一個教學重點。本學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詩、成語、對聯、諺語,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和積累語言,做到熟讀成誦。要充分利用各種閱讀資料對學生進行積累運用的訓練。
三、教材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分析
圍繞本組專題,「口語交際·習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內容供選擇:想像自己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員,說和寫自己想像到的內容;聽音響,說和寫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積月累」「趣味語文」等欄目,安排了引導學生交流對課文表達特點的認識,積累詩句,閱讀與語文有關的有趣的故事等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本組教材的特點,融會貫通,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第二單元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按照近代到現代的順序,選編了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幾篇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感的課文。《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這四篇課文都圍繞專題,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愛國情感,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並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更為祖國的日益強盛而驕傲。本組教材還圍繞專題安排了一次「祖國在我心中」的綜合性學習。從這個安排,我們不難看出可以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感悟、表達自己的愛國情,也可以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單元分析
本組教材就是以真情為專題安排教學內容的。小說《窮人》贊美了窮苦漁民桑娜與丈夫的美好心靈。《別餓壞了那匹馬》則謳歌了一群普通群眾,特別是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唯一的聽眾》表現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用心靈去傾聽》展現了一位普通的問訊處的工作人員,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們帶來快樂與幸福的事情。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
第四單元分析
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浪費資源的現象,一方面啟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了鋪墊,通過以「珍惜資源」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以及針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寫一份建議書或根據漫畫寫環保故事的習作練習,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第五單元教分析
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為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餘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寫魯迅的,這樣就使得魯迅這一人物形象顯得更加真實、豐滿、生動。《少年閏土》是一篇經典課文,生動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乾的農村少年形象;周曄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通過自己的真情回憶,展現了魯迅的音容笑貌,讀來使人歷歷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對話和外貌描寫十分傳神,字里行間傾注著對魯迅先生的愛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後,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詩歌《有的人》。四篇課文都是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感受人物形象的極好範本。「口語交際·習作」中的口語交際,讓學生交流「留在心裡的印象」,習作讓學生根據兩則材料選擇一個完成,一是寫自己的小夥伴,一是續編發生在自己和小夥伴之間的一個故事。「回顧·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學生心目中的魯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積月累」安排讀背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語文」則講述了魯迅少年時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第六單元分析
本組教材是一組綜合性學習單元。活動前,師生共同回顧五年級開展的綜合性學習,然後在瀏覽整組教材的基礎上,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對閱讀材料的處理和把握:了解詩歌知識,背誦、積累詩歌;閱讀材料的學習輔助活動的開展。如何舉辦詩歌朗誦會:全員參與,學生在動口、動手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和組織、活動能力。設計表格,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評價,提示寫總結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寫兒童詩,怎樣安排詩歌知識競賽,教師如何做到既能有效指導又不過多干預等。
第七單元分析
本組選編的四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發生的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讀來令人難以忘懷。《老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跑進家來的松鼠》介紹一隻可愛的松鼠來到「我」家後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達了我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最後一頭戰象》再現了戰象嘎羧生命里最後的輝煌與庄嚴,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金色的腳印》則通過正太郎與狐狸一家之間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第八單元分析
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四篇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月光曲》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蒙娜麗莎之約》向我們介紹了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那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恆的美;《我的舞台》娓娓敘述了我國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之女吳霜女士在藝術舞台上成長的故事,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讀了這組課文,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正如海頓說的那樣: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人得到鼓舞和力量。選編本組教材的意圖,一是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
四、教材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3課時左右。
第二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4課時左右。
第三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5課時。
第四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3課時左右。
第五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4課時左右。
第六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4課時左右。
第七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5課時左右。
第八單元: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課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