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1-29 12:28:45

㈠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並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於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二、解決措施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並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藉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誘導學生進行想像,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像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於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
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評價,多採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

㈡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如何改革

一﹑排難激趣
大多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認為寫作文是最麻煩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習作"的含義,排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告訴學生寫作就像我們平時朗讀課文,學習生字那樣平常,取材於實實在在的生活,寫身邊的人和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寫作興趣,談不上寫出好作文。即使叫學生硬著頭皮寫下去,也只不過是東拼西湊、草草了事而已。學生怕寫作文,就是對寫作不感興趣。試想一下,一樁很有興趣的事,哪個不想去做?哪個又不願意去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決不會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習作題目,我總是變樣地以謎語、故事、圖畫出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學首次肖像描寫時,我首先出現一個描寫班上有顯著外貌特徵的同學的片斷,如:"他1.20的個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臉,眼睛顯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條縫。人家胖,下巴肉有兩層,可他足有三層。因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遠,走路也慢得多。笑起來下巴也隨著笑聲抖動著。"讓學生猜是誰,然後現場素描,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顯現這個人的外貌,趁學生目瞪口呆之際相機問:誰能再寫這么好的片斷讓我畫出來呢?堂下頓時舉起幾十雙小手。這使我認識到:只有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打開心靈的窗戶,去發現和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真正發揮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在寫作中迸發出絢爛的靈感火花.
二、讓學生走進生活尋找素材
小學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沒話可說,無事可寫。我引導學生做有心人,多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利用課間走入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交流生活見聞。為了豐富學生寫作的素材,我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培養觀察能力。如指導《記一次活動》時,由於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少,來不及開展什麼活動就上課了。針對這實際,我先不急於讓學生寫,而是花了好幾節課與學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有了親身經歷,學生就樂於表達活動中的真情感受了。這次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這種源於生活的作文,是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實記錄,具有學生情感的溫度,烙上了學生心靈的色彩從而真切感人,這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培養學生想像力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小學生的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運用生動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浮想聯翩呢?如教續寫想像時,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想續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秘示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像的空間。如教學《小紅軍長大以後》,可先播放革命戰爭影片片斷,回顧課文內容。再利用錄像拍攝不同工作鏡頭、工廠、農村、戰場、礦井、樹林、輪船等等。到底小紅軍現處何方,在幹啥,工作生活如何呢?學生有了影視素材,便會浮想聯翩。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像潛力,只要教師善於挖掘,就能開展出更為廣闊的空間。

㈢ 淺談小學階段如何進行作文教學訓練

一、擴大閱讀面,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的能力。
厚積薄發,知識面狹窄,沒有一定的想像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識的積累做基礎。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我除了引導學生多讀好書之外,還採用一些體現學生主動性與參與性的訓練方法。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最喜愛的好書,在認真閱讀之後,寫出精彩片段推薦給同學們;還有時結合課文內容搜集信息,補充知識,分類介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的體現。
二、口頭作文與急性作文的訓練與指導
葉聖陶曾說:「口頭為語,文本為言,文本於語,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因此作文教學應當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入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頭作文仍是一個重要訓練點。說,寫不應分家,由說到寫,說說寫寫,有計劃地進行訓練。例如:每學完一篇課文,我都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一遍主要內容。要求表達完整,用詞准確,語句連貫,有一個中心意思。每次學生都會認真准備,盡量把一個「完美」的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訓練。另外,還有計劃,有目的的安排即興作文。因為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在突發事件中,學生會有感而發,他們會不經意地表達出更真實,更自然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會脫口而出幾句絕妙精彩的詞句。教師如果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引導學生即興寫作,開拓寫作思路,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作文創造力。由於抓住了最佳訓練時機,學生情動而辭發,語言生動,富有個性。
三、作文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訓練
作文即生活的意義,學習作文也是學習生活。因此作文訓練形式也應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參觀淮河文化廣場,讓他們寫一個導游詞,介紹家鄉巨大的變化;學習《第一場雪》之後,讓他們搜集資料寫一篇《雪的作用》的說明文,學習以平實的語言介紹「雪」;新年到了,鼓勵學生為聯歡會設計卡片,編寫新年祝詞等,這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不僅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而且把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活動緊密結合,提高了作文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這些素質是通過完成作文這個載體來實現的。如果教師能在多樣性和綜合性的訓練形式上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和厭倦作文的情緒,學生將自覺主動地以作文為需要,以作文為樂趣。作文教學就真正達到了目的。

㈣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張霞

一、指導學生作文,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1.做過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做過的事易寫。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親自參加實踐,自覺地從中接受教育。學生有了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才能把親身經歷的有意義的事寫下來。
2.看了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不會感到難。我就做有心人,引導學生關心集休,多留心周圍的事情,多觀察,多分析。需要寫的時候,手頭有東西可寫。
3.聽到什麼,寫什麼。學生寫自己親聞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寫。我經常引導學生留意日常與人交往,把所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人和事記述下來,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心裡所想到的東西,也是較容易的。因學生生活閱歷不深,雖對生活有觀察,但往往會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因此,我在學生觀察基礎上,引導他們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去思索問題。
5.讀了什麼,寫什麼。要學生寫自己讀過的東西,也是較易的。學生讀了什麼,組織他們寫什麼,主要是指讀了什麼「習作例文」,組織他們寫什麼習作。當然也可以寫自己看過的課外讀物的感受。我經常指導他們進行仿寫,仿其結構寫法,也可仿其與自己生活實際相似的內容特色,還可仿其詞語句子的運用。
二、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
1.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2.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的繽紛的世界。
3.緊密結合學生現實生活,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作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麼就會喚發出寫作的無窮的動力。
三、重視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感受觀察給習作帶來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對於教師而言,就要在習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很多時候教師在這一步驟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論說教上,缺少實際的指導。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他們對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態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指導學生去細心觀察和描摹生活,啟發和激活學生的感官、經驗和思路。對觀察的指導不能單純靠空洞的理論說教,離開具體的生活,教師的指導就沒有著落。要把指導落到實處,應該有計劃地積極開展課內課外活動,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學生觀察什麼,怎麼觀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觀察元素。
五、注重平時積累,讓學生為習作積累材料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了「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㈤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並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於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後,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裡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後,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採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像,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

㈥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總會看到部分學生愁眉苦臉,絞盡腦汁,就是寫不出東西來,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積累,缺少發現。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人是茫茫宇宙中的生命靈長,沒有人的感受、體驗與發現,也就沒有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生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缺少「火花」,而是缺少撞擊、發現與捕捉。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必須尋找和捕捉生活的「火花」。
1 用慧眼觀察生活,洞悉生活
要想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首先便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味生活、積累生活,必須從生活中積淀思想,積淀素材,積淀技巧,積淀臨場的機智,而積淀思想和積淀素材才是寫作最基本的東西。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生死情、愛情、親情、友情、師生情、手足情、同志情。 我們每天都在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就一定會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感動而抒發出來。
著名作家秦牧說過:「腦子里對某種東西根本'空空如也,毫無所知',又怎麼能對這種東西的名稱存在印象,以至對他進行描繪呢!中國古語說:『多識鳥獸草木之名』,這是很有道理的,多知道各種鳥獸草木的名稱,推而廣之,多知道各方面的事物的名稱、形貌、情形、性質,就有助於敘述它們,描繪它們。」秦牧的文章以知識廣搏而見長,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和啟迪,就得益於他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唐代詩人李賀騎驢出遊時,路上每逢有什麼新的發現,便用紙記下來裝在布袋裡,每次遠行歸來,布袋裡總是裝滿紙片。這說明詩人不便善於發現生活,也善於積累生活。
在生活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例如同是冬天,北方的特點是山寒水瘦而南方依然是青山綠水;同是日出,黃山日出與泰山日出不同;同是春天,萬物復甦的初春和桃紅柳綠的仲春不同;江南水鄉的春天與戈壁沙漠的春天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潛心觀察,用心感受。五代時畫家厲歸真,從小給人家放牛,對牛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畫出的牛栩栩如生。後來,他跟別人學畫虎,可人家一看,表面上像虎,但看起來像牛,原因是厲歸真對虎的觀察不細致,厲歸真為了把虎畫好,帶上干糧,到老虎出沒的地方日夜觀察,終於畫出了形神兼備的老虎。
在觀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時,我們必須對生活充滿熱情,著名作家柳青說過:「我認為最主要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於觀察,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
同時,我們在觀察時還要做到細致入微。生活中雖然有驚濤駭浪,但更多的是平凡,要善於挖掘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的典型意義。郁達夫曾經說過:「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要求我們善於觀察,體貼入微。只有不斷觀察,不斷體驗,不斷積累,不斷用心感受,才能像搜集堆積的一堆堆乾柴,一觸火星,生活的「火花」便會驟然迸發。
2 用真情感悟生活,錘煉生活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這段話的意思是:作者寫作時候的構思,他的精神活動能達很遠的地方。當作者靜靜思考的時候,他就會聯想到幾千年之前;他的容顏悄悄有所變化的時候,他的視線已經到達萬里之外了。這段話講了聯想、觸發、感悟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性。可以說,觀察和體驗生活僅僅是積淀和准備,而觸發和感悟才是激活和升華。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由一片樹葉的悄然落下而敏銳地觀察到秋天的到來,甚至由此而感發出無常、寂寞等等說不盡的意味,這不僅僅是觀察,而是一種聯想、觸發的過程在里頭。修煉一顆善感的文心,才能寫出蘊藉深長的文章。魯迅先生通過對祥林嫂的刻畫,深刻勾畫出一個封建社會受摧殘受損害的中國婦女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強烈憤懣之情。作家孫犁說:」所謂感發,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結,無可告語,遇有景物,觸而發之,形成文字。然人之遭遇不同,性格各異,對事物看法不同,因之,雖都是感發,其方面,其深淺,其情調,自不能相同,因之才有各式各樣的風格。」現代散文巨匠朱自清和著名學者俞平伯同坐一條船游覽秦淮河,用同一個題目各寫了一篇游記《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其情趣韻味毫不雷同而各有千秋。同樣寫秋,歐陽修的《秋聲賦》肅殺冷寂,峻青的《秋色賦》則明麗歡快。同是寫黃昏,李商隱感受到的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一種惆悵和無奈,劉禹錫卻是一份豁達和樂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而在葉劍英元帥的筆下,黃昏更是一份振奮和鼓舞:」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這都是因作家觸發感悟不同而致,由於各自生活的體驗不同,生活的閱歷不同,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積累,更要激勵學生善於觸發感悟,培育文心、涵養文氣,以人文藝術的眼光,以悲天憫人的情懷,來感受這個世界,善待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能培育自己一顆善感的心靈,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變得麻木不仁,就會覺得周圍的世界了無生氣,日常的生命枯燥乏味,身邊的人們面目可憎。我們的筆下也就總是些乾巴巴的流水賬式的作品。
3 用激情描繪生活,歌唱生活
生活的寶藏是豐厚的,生活的泉源是活潑的,從生活中擷取出的材料是鮮活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對生活有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及對生活有了真情的感悟,對生活素材有了激活和升華,就能達到作文的真正目的,用激情去描繪生活,歌唱生活。正是因為置身於草木萌發、風暖鳥鳴的春天,朱自清才能在《春》這篇散文里抒發生命的活力與希望;正是面對潮起潮落,氣勢磅礴的大海,魯彥才體驗到積極向上的心潮與激情(《聽潮》)。
古人說過:」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真正的美文,應是心底流出的歌,是心靈震顫出的動人樂章。朱自清的《背影》中,為什麼每次回憶父親的背影總潸然淚下,為什麼在作者眼裡父親的背影是如此高大,是因為作者有一份對父愛的無限激情。賀敬之在《回延安》中如此情真意切,是因為延安的山、延河的水,陝北的小米飯養育了詩人,延安精神鼓舞著詩人。
在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的每一次命題都要考慮學生能否有著真實的情感流露,真實的觀點表達,能否從學生的生活經歷,思考經歷,情感經歷中尋找描繪生活和歌唱生活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如果在作文活動中遠離學生的生活,記的是虛假的人,議的是虛假的事,抒是的虛假的情,即使表達方法多麼新穎靈活,結構布局多麼完整精巧,詞彙多麼豐富而又多彩,也只能是徒有華麗的外表,骨子裡卻是乾枯的,冰冷的,沒有生活氣息和強烈生命力的。學生作文強調生活的真實,但同時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也需要對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升華,因此,我們對生活還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著名作家賈平凹從醜陋的石塊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寫出了一篇有著厚重的人生況味感的散文佳作《丑石》,同樣,面對普通的小草,白居易卻寫下了千古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㈦ 淺談如何指導小學生習作教學

海口市三江鎮眼鏡塘小學 羅麗敏內容摘要: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不斷更新習作教學觀念,努力消除學生習作心理障礙,變無趣為有趣,變無內容為有內容,變不會表達為善於表達,著重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樂於表達的習慣,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使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高。關鍵詞:培養興趣 獲取素材 大膽創新 放飛想像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寫--老師改」,不注意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過於強調接受和掌握,造成學生習作依賴性強,自主習作能力不夠的狀況,以致學生的習作說假話、寫套話的很多,寫實事、說真話的很少。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不斷更新習作教學觀念,努力消除學生習作心理障礙,變無趣為有趣,變無內容為有內容,變不會表達為善於表達,著重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樂於表達的習慣,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從而使學生的習作水平不斷提高。下面我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一、培養習作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激發兒童習作興趣的做法是:1、在看中習作。針對小學生對直觀具體事物發生興趣的特點,除指導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實物外,可以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變文為圖:要求學生寫植物時,屏幕上展現十幾種植物,除有真實生動的圖像,還有關於這些植物特點的簡單介紹,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變靜為動:如寫一種小動物的活動時,畫面播放可快可慢的動作,使學生能找到合適的動詞來描寫,從而大大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2、在玩中習作。根據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玩中進行習作練習是一種好方法。如要學生描寫人物的動作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名為「誰是最佳解說員」的游戲,先讓一位學生根據生活片段設計幾分鍾有情節的表演,後面幾位學生依次為前一位當講解員,要求講解員口述表演者的外貌特徵、神態及正在做什麼,適當的地方可插入自己的想像。這種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觀察人和物的特徵及動作,作細致入微的描述,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在說中習作。學生習作是一個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口頭作文起著橋梁作用。也就是說,口頭表達是書面表達的基礎,是書面表達的先導。教師要善於捕捉教材中的說話訓練點,大膽設想,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說話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只要想得好,就會說得好、更會寫得好。二、觀察中獲取素材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作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觀察,而是他們不懂的如何觀察。因此,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指導他們用自己的筆描繪這個色彩絢麗的世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習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積極性,做生活的有心人.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確,眼睛作為心靈的窗口,是觀察的第一要素。1、有順序地進行觀察。人從事一項活動,總要按照合理順序進行,觀察活動也是如此,如在指導《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習作時,我首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要求,觀察小雞的外形特徵,然後指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先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小雞的外形時,我問小雞的外形是什麼樣子?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毛絨絨的,黃黃的小雞,真惹人喜愛然後再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小雞的動作,最後完成習作。 2、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例如:我讓學生觀察秋天,許多同學都談到了落葉、黃葉,卻很少有同學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覺,沒有觀察到秋天的聲音、秋風的涼意、秋天的氣息……其實這些體驗他們每天都在經歷著,但沒有被激發,因為缺少了有目的的訓練和指導,所以對秋的印象就單調了。於是,我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的意識,從一種植物的變化、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到一個同學的特點、一種昆蟲的習性等等,讓學生從身邊具體的事物入手,去看,去聽,去觸摸,去詢問,引導他們寫觀察日記,記觀察筆記。只有從觀察中獲取素材,到寫作文時就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3、在活動中觀察素材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盡量在班裡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像「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記得我要求學生寫一篇《我愛我的學校》的習作,寫作之前,為了加深對天天見到,又熟視無睹的校園印象。我要求學生以《誇誇我的學校》為題,在班裡開展介紹校園,也可以是在校園中開展的有意義的活動,課堂學習動態,學生行動起來了,他們走遍了學校,每一個角落都有學生的足跡,學校每一處景物都盡收學生眼底,這樣學生寫作時也就有了素材。三、大膽創新不俗套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方式,創造一些較新穎的、功能性更強的習作訓練形式。1、讓學生聽聲音習作。教師利用課件先讓學生聽市場喧鬧聲、洗菜聲、切菜聲、扣門聲等,接著讓學生說說聽了聲音想到了什麼,可想像哪些情節編寫小故事。這樣一個個的聲音,在學生腦海里就變為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變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2、打破常規思考。如「生日」這個題目可以說是老調重彈,如果所有的生日都是鮮花、禮物、許願,那你的作文對於看慣了這些的讀者就失去了吸引力。要寫出新意,就是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或者寫別人沒有想到的材料,或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樣的文章才是獨特的,才能給人以啟迪,才能有感人的魅力。生活是萬花筒,五顏六色,豐富多彩,作文就是要摘取其中最特別的花。你可以寫別人的生日,可以寫快樂的生日,還可以寫煩惱的生日。總之,這一天是與眾不同的,而思索之後的成長才是生日的真正意義所在。3、讓學生自由命題。作文教學中,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范圍,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這時,學生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例如《二十年後的我》、《假如我會飛》、《未來的衣服》、《我的理想》……寫出了學生想像中的意境,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幢憬。教師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種自由命題作文受到學生的喜歡,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愛好,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四、放飛想像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總是有限的,想像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前進,是知識進化的泉源。」想像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樣是作文成功的制高點。人們常把想像比作文學的翅膀,有了想像,就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缺乏想像力,就如同失去了動力裝置,即使勉強寫出文章,也會蒼白空洞。1、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兒童都喜歡幻想,教師要時刻注意給他們的想像加點油。譬如在教學童話故事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與故事裡的人物同悲同喜,甚至可以創設出與故事完全不同的情節,改變文章的結尾。這樣,學生眼中的事物在孩子的想像中充滿了感情,他們筆下的事物也就有了血肉。2、發揮豐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教學《神奇的克隆》一課,我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以《假如我會克隆》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內心美好的願望。有的學生寫著:假如我會克隆,我要克隆出許許多多的大熊貓,現在大熊貓已經不多了,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由於人類們亂砍濫伐,排放大量污水、廢氣,不注意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地球媽媽得了難以治癒的「病」 ——水土流失、空氣混濁、大氣層出現漏洞……如果這樣下去,地球用不了多久就會毀滅的。假如我會克隆,我會克隆出幾個「小地球」,再加以保護。這樣我們就可以生活在舒適的環境里了。假如我會克隆,我還會克隆地球上更多的資源,地球上的人類才能生存,人類才能發展。同學們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願望,說得頭頭是道。小學習作教學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要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表達。「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學生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而且這樣可以滿足學生想像的願望,在這種氣氛下,學生習作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把習作當作一種享受,一種自我滿足和水平表現,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寫作水平。參考文獻:《海南教育》 《教學與管理》 《閱讀與寫作》

㈧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作文啟蒙教學

一、什麼是作文啟蒙教學?
「作文啟蒙教學」,也就是寫話,是讓學生在正式接觸作文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關於寫作的知識,掌握寫話的技巧,激發寫話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寫話動力,豐富學生的寫話內容,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寫話過程中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豐富自己的生活,全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並且淡化「作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進行寫話的作文教學法。
二、做好小學語文作文啟蒙教學的策略
1、熱情鼓勵,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和習作能力的內驅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悅地進行口語交際,自由寫作。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興趣貫穿作文的全過程,採取了不同方法和途徑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要創設輕松愉悅的寫作情境,把精彩的課本劇表演、激烈的小競賽、有趣的游戲、活生生的小動物搬入課堂,讓學生親身參與,在活動中獲得寫作素材,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要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古詩詞欣賞,每月出一期手抄報,每學期出一期班刊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語文教學行動,鍛煉他們的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勤練筆,逐步培養孩子們的寫作習慣,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作文。
2、加強積累,搜集素材
語文教學中,我們一直重視閱讀這條主線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典型課文和學生的優秀習作,引導學生在寫作的特點及方法上,加以理解和吸收。對於典型課文、精彩片段、形象貼切的比喻句、生動逼真的擬人句,都要求學生熟讀成誦。

㈨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回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答的狀況和效果如何,對於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致整個人生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之中,教師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讓學生從例文中去仿寫,而學生就成了照章而寫的一個工具,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認識和掌握作文教學的規律,使作文教學卓有成效,並同閱讀教學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㈩ 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論文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