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操作

小學數學操作

發布時間:2020-11-29 05:37:48

Ⅰ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操作情境

所謂的問題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學生形成認知中突然提出問題或接受教師提問,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並作為自己學習的目的的一種情境。它能促使學生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在情境中融合為一體。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切實開展有效學習,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對知識的渴望。我們不能強迫學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個個知識點灌輸給他們,只有當學生迫切需要學習的時候,他們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創設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開展有效學習的有力手段。基於目前教材已改革,需要我們教師建設性、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創設出適合學生開展有效學習的問題情境。情境創設中,我們要把社會中心的「用」,學科中心的「序」和兒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結合起來。也就是:問題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以及數學的應用性,突出數學的應用價值;情境創設的內容安排要注意數學學科的系統性,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情境創設的內容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取材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發展水平,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1.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創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越好。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角的認識」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班級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內學生的周圍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動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同時讓同桌倆相互說說從中發現了什麼?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黑板、國旗、桌子、課本、作業本、三角板、紅領巾等,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後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發現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2.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並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麼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麼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隻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隻猴對3個桃子,3隻猴對2根香蕉,3隻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於3,3大於2,3小於4。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3.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採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後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採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准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4、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麼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麼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5、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徵」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准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6、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七、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再如,當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還可以利用問題、設立疑點、猜測、驗證、錯例反證、考察等等創設問題情境,這里不再一一列舉。其實,在我們的教材中,已有很多現成的素材。例如:一年級教材的小貓釣魚、花壇里有多少棵花、認識公交車線路、森林運動會、動物到大象家作客、白雪公主、為媽媽折千紙鶴、收集廢電池等等。這些情境的創設,我們可以進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掛圖,有的可以再製成多媒體課件,這樣可以讓學生覺得身臨其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管怎樣,根據需要,只要合適就行。
總之,創設問題情境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實際,即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應從教材內容、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創設富於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問題情境。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探索,且在問題情境的激勵下,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Ⅱ 小學數學上課的基本步驟

依據課標理念,在課堂中按照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其相應的教學程序為「創境激疑——自主探究——明理內化——應用拓展」。

一、創設情境,激疑引趣。

在學習一個新知識點時,教師應創設認知需要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形成懸念,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必然需求,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

1、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上提出問題;

2、通過學生觀察、研究的具體材料產生問題;

3、以游戲形式、直觀演示、設置懸念、動手操作、模擬實驗和競賽、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產生問題。4、從情景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測,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知識。其目的不僅在於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1、自主探究,獨立完成。(必要的可以合作完成)

①讓學生自己確定方法。②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

④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
⑤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解決。

2、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交流,組織好匯報思路及表達的語言)

3、全班匯報、明理內化。

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體現,該講的講透徹、講明白,該教的教會。突出重點,突出本節課難點。

三、應用拓展。

指導學生自己歸結、整理新知識,並引導學生應用新學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進而去解決思考題、發展題,進行課後實踐,使學到的知識延伸發展。同時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交流學習體會,提高「研究」能力。這樣使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向課外延伸,將「知識鞏固」與「應用研究」整合優化。

四、全課小結。

Ⅲ 小學數學操作題。

1用圓規以B為圓心,AB為半徑做圓。若能與之前的圓周重合,則AB為半徑
2可將其對折再對折,展開內後量出其中容直徑的一般,是否與AB一樣長度
3將AB延長交圓於點C。量AC的長度,若AC=2AB,且AC為所有被圓周所截線段中最長的,則AB為半徑。

Ⅳ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巧用學具

《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教師在講課中比較注意直觀的演示,而不太重視學具的操作。然而直觀演示與學具操作是有所區別的,直觀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師,學生只是觀察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具的操作者是學生,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具使用的技巧
1.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
復習准備的目的是要通過對知識的回憶、加工,形成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可以使學生親自獲得感性的具體材料,為學生學習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作好必要的准備。
(1)鋪墊性操作。所謂鋪墊性操作,是指為了學生學習新知識而進行的操作。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許多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需要用與之有關的舊知識作為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通過操作學具,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以及操作技能,為學習新知鋪平道路。
(2)引入性操作。所謂引入性操作,是指學生在動手中發現新問題,從而引出新知的操作。它既是一種操作學具的方法,也是一種引入新知的方法。古語說「思源於疑」,也就是說有了疑問,才會引發思考。引入性操作正是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思之源,並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2.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
知識的理解離不開感性的認識,學生理解新知必須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 藉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概括出某些規律。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不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愉悅地學習。
(1)發散性操作。所謂發散性操作是指操作的方法並不唯一,但結果相同的操作。這也就是說學生的操作不受思維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內部心理的智力活動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思維能力。
(2)驗證性操作。所謂驗證性操作是指學生用學具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的操作。學生所提出的假設,實質上是一種猜想,而鼓勵學生猜想是當今教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每一項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在大膽猜想和實踐中取得的,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勇於實踐,是當今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去猜想、去實踐。
3.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
鞏固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較多的書本知識,需要及時地鞏固,這樣才能防止遺忘,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知識的鞏固是學生順利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在實踐中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先決條件。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避免單調的重復引起大腦神經細胞的抑制狀態所產生的疲勞現象,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運用學具進行鞏固練習,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
(1)模仿性操作。所謂模仿性操作是指學生仿照學習新知識時的操作而進行的操作。模仿性練習是知識鞏固中的第一個階段,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有效的練習形式。
例如,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後,在練習時先讓學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們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學生對除法的認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接著讓學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乾等份,看每份是多少,並列出算式。這樣使學生在單純模仿的基礎上,發展成有一定思維價值的模仿,為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練習的形式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盡管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這與學具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2)應用性操作。所謂應用性操作是指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及操作技能應用於實際的操作。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要學會應用。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此,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後,還應當回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 《長、正方體的面積》後,在練習中,讓學生分小組計算製作不同物體,所需材料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如:粉筆盒、罐頭盒的商標紙;長方體玻璃杯、正方體葯盒 、教室門(帶有玻璃)的刷漆面積等。這些物品有的是長

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使用學具

《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教師在講課中比較注意直觀的演示,而不太重視學具的操作。然而直觀演示與學具操作是有所區別的,直觀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師,學生只是觀察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具的操作者是學生,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具使用的技巧
1.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
復習准備的目的是要通過對知識的回憶、加工,形成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可以使學生親自獲得感性的具體材料,為學生學習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作好必要的准備。
(1)鋪墊性操作。所謂鋪墊性操作,是指為了學生學習新知識而進行的操作。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許多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需要用與之有關的舊知識作為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通過操作學具,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以及操作技能,為學習新知鋪平道路。
(2)引入性操作。所謂引入性操作,是指學生在動手中發現新問題,從而引出新知的操作。它既是一種操作學具的方法,也是一種引入新知的方法。古語說「思源於疑」,也就是說有了疑問,才會引發思考。引入性操作正是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思之源,並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2.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
知識的理解離不開感性的認識,學生理解新知必須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 藉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概括出某些規律。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不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愉悅地學習。
(1)發散性操作。所謂發散性操作是指操作的方法並不唯一,但結果相同的操作。這也就是說學生的操作不受思維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內部心理的智力活動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思維能力。
(2)驗證性操作。所謂驗證性操作是指學生用學具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的操作。學生所提出的假設,實質上是一種猜想,而鼓勵學生猜想是當今教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每一項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在大膽猜想和實踐中取得的,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勇於實踐,是當今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去猜想、去實踐。
3.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
鞏固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較多的書本知識,需要及時地鞏固,這樣才能防止遺忘,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知識的鞏固是學生順利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在實踐中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先決條件。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避免單調的重復引起大腦神經細胞的抑制狀態所產生的疲勞現象,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運用學具進行鞏固練習,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
(1)模仿性操作。所謂模仿性操作是指學生仿照學習新知識時的操作而進行的操作。模仿性練習是知識鞏固中的第一個階段,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有效的練習形式。
例如,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後,在練習時先讓學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們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學生對除法的認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接著讓學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乾等份,看每份是多少,並列出算式。這樣使學生在單純模仿的基礎上,發展成有一定思維價值的模仿,為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練習的形式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盡管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這與學具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2)應用性操作。所謂應用性操作是指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及操作技能應用於實際的操作。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要學會應用。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此,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後,還應當回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 《長、正方體的面積》後,在練習中,讓學生分小組計算製作不同物體,所需材料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如:粉筆盒、罐頭盒的商標紙;長方體玻璃杯、正方體葯盒 、教室門(帶有玻璃)的刷漆面積等。這些物品有的是長方體,有的是正方體,有的需要算6個面,有的需要算5個面,還有的要從6個面的面積中扣除一部分面積。學生通過實際測量與計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有用武之地,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二、學具使用的時機
①在起始概念的教學中,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直線、射線和線段》時。
②在區別某些易混的概念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整除與除盡》 時。
③在理解某些難點知識和關鍵定義時,進行操作比較好。這樣的難點知識和關鍵定義很多,如教學《分數的意義》。
④在推導一些抽象的公式、法則、定義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乘法分配率》時。
⑤在應用題的教學中,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相遇問題》時。
⑥進行圖形對照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時。
⑦在教學基本規律的不同變化形式時,進行操作比較好。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其他形式時。
⑧在學生精神感到疲倦時,進行操作較好。
三、學具使用注意事項
①操作要明確目的,不要為了操作而操作。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操作內容,不能搞成堂堂操作,題題操作的形式主義,致使教學時間消耗,學生興趣低下,學生能力得不到提高。
②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在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處強化學具操作。
③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
④操作要與學生的表述相結合。
⑤為了使學生表演的效果更好,表演的學生應該使用教具或在實物投影上使用學具表演。為了全方位展示,表演的人選應該有兩到三個層次的學生代表。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看到彼此之間的差距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使教師發現每層次的學生知識缺陷在什麼地方,及時補漏。
⑥教師要大膽肯定學生正確的行為,積極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
總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學具教學,並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可喜的成績,通過學具理論的不斷深入,學具操作的技巧被廣大教師所掌握,以及學具研製的加強,學具教學一定會為小學數學更好地服務,為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貢獻力量。

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營造氛圍,提供學生動手操作的空間
新課程標准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當朋友,為學生營造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學生只有在輕松、自主的課堂氛圍中,他們的思維才能迸出火花,積極性才能得到調動,他們的實踐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學生才會敢於提出問題,願意動手,才能主動獲取知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小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時期,他們的好奇心極強,興趣廣泛,喜歡自己動手,在認知過程中很難從教師的講授中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需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生活中屬於圓形的物體後,教學生動手畫圓時,教師不作示範,只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學生利用圓規和藉助各種圓形物體(如硬幣、礦泉水瓶蓋等),很快畫出了一個個的圓,這時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方法後接著提出:是否每個人都能把圓畫成一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投入到動手操作中。經過討論,終於發現了只能用圓規才能做到。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

Ⅶ 怎樣做好小學畢業班數學動手操作題的復習

為了圓滿完成小學數學復習的全部任務,作為在教育第一線的六年級數學教師,應總結經驗,找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做好六年級數學的復習工作,
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此,我憑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會把書本從厚教到薄
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比較零散,我們可以概括出一些規律或一般解題思路,使學生見到題時不會產生狗咬刺蝟,無從下嘴的局面。比如:講復合應用題時,應用題是一大難點,涉及類型較多,用到的數量關系也很多,這時我們就不應只是就題論題,而應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復合應用題解題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要麼從已知條件出發,推導出最後的問題;要麼從問題出發,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條件。再比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我們可歸納幾類,然後教會學生找等量關系的方法,這樣就可把內容繁雜的知識歸為幾類,以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去對待多種題目,從而把課本從厚教到薄。
二、還要把課本再從薄教到厚
這是知識的擴展過程。比如:還說復合應用題,我們總結了一些規律或解題思路,但復合應用題可能涉及好多數量關系,但它們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我們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從而教會學生解答不同類型的復合應用題。實現對知識的擴展過程。再比如:幾何初步知識的復習,課本上只出現了一些計算公式,而推導過程表現得不太具體。我們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就應該細講一下推導過程,把課本上的知識展開。
三、加強知識問的縱向聯系,橫向、縱向聯系相結合
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應用題的教學,在初學過程中,縱向聯系比較突出,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大類分別講解,而在12冊復習時橫向聯系比較突出,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我認為可在復習12冊時涉及到哪類應用題.就拿出初學這部分應用題的課本進行縱向復習。然後再復習12冊相關內容。再比如:一些應用題,既可用算術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從多種角度加以分析,加強兩種解法之間的聯系,在比較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四、要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心,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
首先應保護好後進生的自尊心。每次考試丟分最多的是後進生,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我們應充分保護好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這要求教師說話時注意不說一些挖苦、諷刺的話,適當給予這部分學生一些鼓勵。我們應全面看待後進生,不管哪方面,只要有進步,就適當地給予一些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後進生的進步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後進生的成績。老師對這部分學生課上應該多提問,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賢昌中心學校艾文興)

Ⅷ 小學數學操作題

畫一個五角星

Ⅸ 小學數學課中怎樣的動手操作才有效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也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的,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經歷,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動手實踐,幫助學生學生豐富活動經驗,深入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數學課如何讓學生把手動起來,在動手實踐中達到深化理解、有效教學的目的?結合《簡單的分數加法》一課的教學,談談我在引領學生動手操作的做法和體會。
一、在動手中領悟知識

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對於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更容易讓他們獲得形象的感性認識,形成自我體驗,達成對數學知識要點的理解及內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小學生上數學課時思維單一,想像力匱乏的問題。例如,在教學「」時,雖然課本上已經給出了直觀圖,我也板演示意圖,但由於學生還難以理解算理,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操作:每人准備同樣大的一個圓,同桌分別表示出和的扇形圖,再合作,得出個圓和個圓正好拼成一個整圓。再分別讓學生說一說「==1」的思維過程。經過多次訓練,反復操作,學生在動手中感知,在動手中領悟,抽象的道理在學生一雙雙小手的翻轉中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知識,課堂教學收到了「千言萬語」難以達到的效果。

重視操作,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才能深化,記憶才會牢固,對數理的感知更為直接,體驗更為深切。

二、在動手中掌握方法

「授人之魚,只供一飯;授之以漁,受用終身。」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優化方案,並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簡單的分數加法》例一中:「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我出示長方形紙條(貼在黑板上),並標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後讓學生在圖中指一指用去的一共是幾分之幾?所以說為什麼列式為+ ?學生根據題意動手操作:先拿出准備好的長方形紙條,通過折一折,平均分成5份,先取下做紙花的,想一想有幾個;再把做小旗用去的取下來,2個加上1個是3個,就是。因此+=,分母不變,分子是由兩個加數的分子相加所得的和。因為有了動手活動的過程,學生在課中積極參與,人人動手、動腦,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在輕松愉快的操作中很快明白了+=的算理,並以此引伸,舉一反三,掌握了同分母分數相加的基本方法。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活動分不開的,方法往往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積累形成。這個教例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豐富他們的體驗,使之在探索中對思考、尋找規律,並用得出的方法去解決新問題。因此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三、在動手中發展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成為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數學課上的動手操作,可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促進概念形成和知識內化,又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其潛在的創新意識。

上完例1、例2,我就讓學生做練習二十三頁第4題:「課桌寬米,長比寬多米。課桌長多少米?」為了進一步理解、鞏固分數的特徵和同分母分數加法法則,我還是以直觀教學為主,以一張長方形紙代表課桌,要求學生把它平均分成10份,用分數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學生自主操作,在演示中以「不同的」方法「求」出課桌的長度是米。有的把長方形紙平均分成10份,標出其中的6份,再標出其中的3份,並把合起來的9份畫上斜線或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有的分別把其中的3份、6份剪下來,重新組合在一起,答案一目瞭然。不同的做法,相同的結果極大地鼓舞著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創造熱情,在接下來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紛紛以身邊的物品為素材編做同類型的數學題,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充分體驗生活問題的生動性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促進了他們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

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識建構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並用,確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的,凡是學生能自己幹得來的事,就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干,教師決不替代。數學課上,充分利用學生的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及媒體優勢,使學生自由地參與活動,進行討論,操作,交流。一個個新知必然會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動手操作的親身體驗探索中得以突破。

在《簡單的分數加法》教學中,我適時創造機會,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演練,學生在這自由,自主的空間里,情緒始終是「積極興奮的」,思維始終是活躍的。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動起來,必將引領著學生愛上數學課,上好數學課,確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現「有趣數學」與有效教學和諧交融,相生共進。

Ⅹ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操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