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小課題研究
教師要要求學生做完題後認真檢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檢查的學習習慣,確保計算技能的形成,真正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
『貳』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繫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因此,使學生學好計算,並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至關重要。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計算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他們愛上計算,樂於去計算。只有這樣,我們的計算教學才是成功的。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寓教於樂,使枯燥的計算教學富有生機。如:可以借用多媒體、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學具、教具等,對學生進行視算、聽算、搶算、游戲中計算、計算競賽、自編計算等方式訓練。逐漸形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等不好的習慣造成錯誤。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很重要。教學中,要想方設法使學生養成計算時精力集中,認真演算,仔細抄寫,自覺檢查、自覺估算和驗算的習慣。另外,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減少出錯的機會,能很好的提高計算準確性。
三、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夠急於求成,我們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則不懂、性質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沒掌握等等),查漏補缺,掃清障礙,為進一步學好計算做好基礎工作。
總之,計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事情,而是日積月累一步步訓練成的,不要覺得計算簡單、無趣,養成喜歡計算、善於計算、驗算計算的良好習慣。
『叄』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個人的數學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2、計算方法的技巧性;
3、計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
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
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三、切實加強學生口算訓練:在課堂中,一般採取下列步驟進行口算訓練:
1、先讓學生先口算出結果。
2、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方法,對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時給予肯定,有時對同一題目,還可問問學生有無別的口算方法。
3、最後教師對口算方法給予解釋和強調。
四、善於採取簡便演算法:有些數學計算試題具有明顯的形式和數字構造特徵,這些特徵正是我們施展簡便演算法的大好機會,通過一定數量的簡算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強化了學生數學計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還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精神享受,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大有裨益。
『肆』 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一個人的數學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計算結果的准確性,計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計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我認為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運演算法則是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怎樣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運算的運演算法則呢?我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做好以下三個環節:1、搞清算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討論,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運算意義一步一步地歸納出運演算法則。2、多加練習,充分利用課內外的恰當機會,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計算練習,並對學生的計算過程多加指導和評議,讓他們熟練地掌握運演算法則。3、注重糾錯,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在各類計算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加以分類剖析,可精心製作出一定數量的、帶有各種計算錯誤的試題卡,分發給每位學生,讓他們把題卡上的錯誤逐一更正,同時向全班說明每道試題的錯誤所在和產生錯誤的具體原因,有時學生犯的錯誤經老師指正後,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又犯同樣的錯誤,遇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千萬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導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擾。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
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三、切實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在課堂中,一般採取下列步驟進行口算訓練;1、先讓學生先口算出結果。2、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方法,對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時給予肯定,有時對同一題目,還可問問學生有無別的口算方法。3、最後教師對口算方法給予解釋和強調。
除教材中的口算題目外,教師應該再精心編制一定數量的涉及多種口算方法的練習題,在自習課上讓學生反復練習,我們要把口算訓練穿插於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使口算訓練經常化、長期化,逐步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快捷性。
四、善於採取簡便演算法
有些數學計算試題具有明顯的形式和數字構造特徵,這些特徵正是我們施展簡便演算法的大好機會,通過一定數量的簡算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強化了學生數學計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還給學生帶來了快樂的精神享受,這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大有裨益。
『伍』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低段數學計算能力的研究
我是第一年進行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但在這一年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孩子如果計算能力不強,對這個孩子的整體數學成績都非常有影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但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想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要熟練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任何復雜的題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兩位數乘除兩位還是兩位數乘除三位數,或其他更復雜的計算題,它們的基礎都是「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這些基礎的知識不過關,達不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程度那麼將會影響後來復雜的運算和推理。如果「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沒有熟練撐握,到了中高年級必然算不快、算不準。
二、加強口算能力的訓練。《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低年級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少一些,老師可在課堂上給孩子計時讓孩子們做,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可以採取比賽讀,比賽算的形式,往往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這是就要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要能明確每個孩子的水平。口算不僅要計時,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看出對、錯,對那些能在規定時間內考滿分的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起學生對口算的重視,這樣才把口算這項能力提高起來。
三、重視錯題的積累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特徵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後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口算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並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檢測,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後的學習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四、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在計算教學時,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樣,計算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低年級學生直觀思維佔主導,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在進行9加幾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請出小棒一起來學習,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中優化得出湊十法,為後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比如,想加算減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繼續學習的。讓學生理解透徹,他們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方法計算。
五、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演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並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
『陸』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整個小學數學的主線,是學生學習很多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今後生活、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因此,計算能力的培養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它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連,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小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
1、不良的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從小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散漫,上學後遷移到學習中,便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時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寫錯數字;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漏寫符號;或是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成了除法,小數點忘了或點錯了一位;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無法理解的錯誤等。
2、對於計演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沒有很好的掌握
有的學生也輕視計算題的學習,往往只注重結果(計算方法),而不注重結果由來的過程。導致對計演算法則或運算順序、原理等不能很好理解,只是死記硬背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生往往計算出錯也比較多。比如:在加減運算中常常忘記借去的數或進上來的數,在商末位有零的除法中常常把零丟掉,在小數乘法中常常忘記點上積的小數點,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必須同時注意運演算法則,中間結果,運算方法、進位、退位的處理等。再如:1.25×(80+4)=1.25×80+4=100+4=104,錯誤原因是當初學習乘法分配律的時候,沒有領會到1.25×(80+4)此題的意思就是求84個1.25,可以先求80個1.25,再加上4個1.25,一共還是84個1.25,自然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3、思維定勢的影響
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為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現錯誤。如:7.68-2.75+1.25=7.68-4=2.68錯誤原因是學生容易受到比較熟悉部分的刺激造成干擾,而導致錯誤。又如:4.9+0.1-4.9+0.1=5-5=0 24×5=100等錯誤原因主要是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造成的。
3、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學生對學習重要性和正確性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不感興趣,解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力求准確的情緒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結果出現錯誤。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計算時學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結果。在怕難怕繁、耐心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計算,常會出現錯誤。
二、培養計算能力的教學策略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涉及多方面教學內容的系統工程,既要讓學生掌握好與計算有關的數學概念與數學知識,又要通過有針對性、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練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要有效地提高計算能力,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和計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發展,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切實掌握有關計算的知識
(1)計演算法則
計演算法則是指計算時必須遵循的一般規則,它促使計算過程程序化、規則化,並能保證計算的准確性。計演算法則的掌握是計算準確性的保證。
(2)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在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對運算先後次序的一種規定。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含有兩級運算,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有括弧的,要按小括弧——中括弧的次序,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掌握運算順序是四則混合運算的關鍵。
在進行四則運算的教學時,有位老師遇到難題了,他雖然根據教師用書上的提示,在學生開始接觸四則運算時先標出運算順序,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有一天,他在黑板上寫出尊老愛幼這個詞,他說:「尊老是放在前面的,先有尊老,才有愛幼,我們的親人,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及兄弟姐妹,我們有東西都要先想到分給爺爺奶奶,然後是爸爸媽媽,最後才是兄弟姐妹。而在運算符號的大家庭中,括弧就是爺爺媽媽,我們要先算括弧,而乘除則是爸爸媽媽,我們第二步就是算乘除了,最後才是兄弟姐妹,也就是加減了,大家說,大家說,運算符號一家,爺爺奶奶是誰,爸爸媽媽是誰,是兄弟姐妹誰。」接下來,他又以考一考的方式讓孩子們復述了幾遍他們對應的關系,再進行練習。後來的情況說明,他這種方法的效果很好,基本沒有再在運算順序上出錯的孩子了。
(3)運算律和運算性質
運算律和運算性質是對計算客觀規律的概括,它反映了計算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一定的變化過程的必然性。利用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
2、弄清算理,以理馭法
在計算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計算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只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後,反復「演練」,就可以達到正確、熟練的要求了。結果,不少學生雖然能夠依據計演算法則進行計算,但因為算理不清,知識遷移的范圍就極為有限,無法適應計算中千變萬化的各種具體情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重視講清算理,就能使學生不僅知道計算方法,而且還知道駕馭方法的算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麼,計算教學一定會變得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1)通過教具演示說明算理。
如一年級數學初步認識「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性質時,先讓學生觀察教師演示:左手拿3支粉筆,右手拿4支粉筆,一共多少支粉筆?先左手後右手,列式是3+4=7 ,先右手後左手,列式是4+3=7.使學生看到加數的交換,只不過是出示順序的變化,並不影響計算的結果。通過演示,可以直觀形象地說明:在加法算式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2)通過學具操作理解算理。
如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當教師出示9+2=?的算式時,一般來說學生都能很快地得出和是11.但是,教學9加幾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能正確地算出結果,重要的是揭示進位加法的計算規律,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思考過程,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具操作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步進行:第一步:擺出兩堆小棒,一堆9根,一堆2根;第二部:邊思考邊操作,擺出計算結果;第三部:邊操作便口述過程。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加1得11,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第四步:將口述操作的思維過程在算式上展示出來。通過9加幾的教學,學生初步掌握「湊十法」,到教學8加幾、7加幾、6加幾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在較大的范圍內應用「湊十法」,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3)聯系實際講清算理
如教學小數的加減法時,藉助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進率關系,講清小數點必須對齊的道理,這就是計數單位相同的兩個數才能相加減。
(4)展示思路弄清算理
在教學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時,往往藉助虛線、方框中的算式來闡明算理。
『柒』 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現象
上學年我帶的是六年級畢業班,在教學中我發現有學生進行計算時經常有錯,當時我就在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大面積錯誤的現象。這學年我帶的是二年級,教學三位數之間的加減法計算時,學生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錯誤,而且這些學生根本不是學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後來我與辦公室的同事聊起了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現在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確差多了,上學時,很多學生都帶著計算器,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
二、思考
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計算教學是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計算教學更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准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准確找出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葯,確保教學質量。
三、調查
在和家長交流時,常常聽到一些家長說這樣一句話:「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做題目總出問題。」每當聽到這句話時,一種本能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我在所帶的兩個二年級班內經過一段時間摸排調查,在班主任的協助下,我總結出學生的計算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習慣不好,粗心大意
題目抄錯,如將「-」看成「+」;將「645」誤寫成「654」等。 還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導致數字變形,就把變形了的數字看成其他數字,以致出錯。
2、口算不強,基礎較弱
如20以內加減口算不熟練,造成在完成進位加和退位減時出錯較多。有些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能熟練背誦,導致試商出錯。
『捌』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演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第二,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抵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精簡選題,盡量找些簡單的計算題的來引導學生來做深奧的計算題。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不要盲目地沒有審清運算順序就簡便運算,如 15+5 ×(1 -0.5),學生錯誤地算成 20×(1 -0.5) ,其次,計算時要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當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後,既要讓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也要求學生找草稿中有無錯誤。如;數位的對齊,進位是否以加上。計算時要讓學生養成自我驗算的習慣。
第四、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幹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口算練習時,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簡便運算題,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