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學具

小學數學學具

發布時間:2020-11-29 01:51:39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巧用學具

《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過去教師在講課中比較注意直觀的演示,而不太重視學具的操作。然而直觀演示與學具操作是有所區別的,直觀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師,學生只是觀察者,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具的操作者是學生,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一、學具使用的技巧
1.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
復習准備的目的是要通過對知識的回憶、加工,形成學習新知識所必備的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可以使學生親自獲得感性的具體材料,為學生學習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作好必要的准備。
(1)鋪墊性操作。所謂鋪墊性操作,是指為了學生學習新知識而進行的操作。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小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許多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往往需要用與之有關的舊知識作為知識基礎。在復習准備中,通過操作學具,可以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以及操作技能,為學習新知鋪平道路。
(2)引入性操作。所謂引入性操作,是指學生在動手中發現新問題,從而引出新知的操作。它既是一種操作學具的方法,也是一種引入新知的方法。古語說「思源於疑」,也就是說有了疑問,才會引發思考。引入性操作正是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思之源,並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勇於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2.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
知識的理解離不開感性的認識,學生理解新知必須要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 藉助表象,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概括出某些規律。在理解新知中運用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架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不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愉悅地學習。
(1)發散性操作。所謂發散性操作是指操作的方法並不唯一,但結果相同的操作。這也就是說學生的操作不受思維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把學生內部心理的智力活動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思維能力。
(2)驗證性操作。所謂驗證性操作是指學生用學具驗證所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的操作。學生所提出的假設,實質上是一種猜想,而鼓勵學生猜想是當今教學中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每一項科學實驗的成功都是在大膽猜想和實踐中取得的,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勇於實踐,是當今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適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去猜想、去實踐。
3.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
鞏固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較多的書本知識,需要及時地鞏固,這樣才能防止遺忘,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知識的鞏固是學生順利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在實踐中能靈活運用知識的先決條件。在鞏固練習中運用學具,可以增加學生的新鮮感,避免單調的重復引起大腦神經細胞的抑制狀態所產生的疲勞現象,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運用學具進行鞏固練習,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方法。
(1)模仿性操作。所謂模仿性操作是指學生仿照學習新知識時的操作而進行的操作。模仿性練習是知識鞏固中的第一個階段,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有效的練習形式。
例如,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後,在練習時先讓學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們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這樣既鞏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學生對除法的認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接著讓學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乾等份,看每份是多少,並列出算式。這樣使學生在單純模仿的基礎上,發展成有一定思維價值的模仿,為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於練習的形式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盡管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這與學具的運用是密不可分的。
(2)應用性操作。所謂應用性操作是指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及操作技能應用於實際的操作。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要學會應用。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因此,學習了書本上的知識後,還應當回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習 《長、正方體的面積》後,在練習中,讓學生分小組計算製作不同物體,所需材料的表面積和側面積,如:粉筆盒、罐頭盒的商標紙;長方體玻璃杯、正方體葯盒 、教室門(帶有玻璃)的刷漆面積等。這些物品有的是長

2. 小學數學學具二年級上冊

由於各省市採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提供您要的准確信息。
請根據出版社和版本信息,前往書店或者正規的網站查詢。
或者請您上傳題目,以方便網友解答。

希望可以幫到你。

3. 如何發揮小學數學學具的作用課題

一、問題的描述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在「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要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里的操作即為教具、學具操作,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空間特徵,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數學知識,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然而,現實的教學中,學具並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作用。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因怕課堂紀律亂,操作時紀律不好組織就不讓學生操作,違反兒童認知規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學生根本就沒有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空間。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內容正好有對應的學具,等上完才知道沒有發揮作用。等等問題,說明我們在教學中對學具的作用還不是很了解,不夠重視。

二、原因的分析
1、 大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仍在沿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仍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機
器,接納知識的容器,很少注意到學生創造能力,個性思維的培養。
2、 學具的應用沒有完全擺脫舊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滿堂灌的基礎上應用學具,
學具沒有成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工具。沒有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上去研究學具的應用意義。
3、 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善於應用學具教學,沒有理解學具的本質意義。
三、實施計劃
(一)課題申報籌備階段(2009年9月)
課題負責人向上級申報課題的總體設計、基本內容及實施計劃,並同時深入班級進行考察。
(二)課題開題階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 2009年10月召開了總課題開題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全校數學的教師與學校領導幹部,這次會議明確了學具工作的方向確立了以科研帶推廣,以培訓促使用,以使用促教改的總方針。
2、數學群的建立
總課題組建立以後,全校數學老師加入數學群,也歡迎各界人士積極參與,主要任務是負責討論課題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如如何使用學具,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與建議,可以共同探討。
(三)課題實驗階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時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多給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讓學生有一種心中有學具,學數學離不開學具學具能更好地學數學,樹立這樣一種意識,養成隨時帶學具的習慣。讓他們「在玩中做,在做中學」,體驗學習的快樂。
第三,發動全校數學教師,收集一份每學期的學具,了解一到六年級的所有數學學具,以此來重點把握與學具相應的教學內容,以便充分發揮學具應有的作用。
第四,多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實驗。對學具在課堂中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其理論進行探討,完成學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優化使用,同時使學具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創造出獨特的,優質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四)課題總結驗收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對這個研究報告作一個總結,寫出報告。

四、改革目標及成果形式
(1) 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學具的功能和作用。廣大教師從實驗中得到
了以下一致的認識:學具能為學生提供操作條件、能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能使學生懂得知識的真正價值、能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能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增強學生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等。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在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實驗中,學具應用研究,廣大教師還總結了三點作用:①學具能把學生推向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人手一份學具,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和指導者;②學具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在個人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和班級的探索、研討、辯論,把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使班級授課制下的個體競爭關系,變成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和交流的關系,將舊的師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的教學交流,變成多向的、多層次的交流,為尊重差異、因材施教、資源共享、互幫互學、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提供了前提和條件;③學具能成為完成多元教學目標的認知工具。認為學具不單是幫助教師講解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而且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進行主動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它特別對於學生的知識應用,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位教師在總結中深有體會地說:"學具使我變成學生喜歡的老師,學具使我的課堂變得精彩,學具使我的學生親密合作,學具使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2) 實驗了多種教學新方法及其新教學方式。
在應用學具的過程中,實驗和研究了多種應用學具的教學方法,
如"活動--探究法"、"引導--發現法"、"操作--練習法"、"操作--復習法"等等。在實驗這些教學新方法的同時,也建構了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基本程序結構)。
(3)探討和總結了應用學具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指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和審美原則,靈活地運用一整套嫻熟的教學方法和技藝,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進行的獨具風格的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實驗老師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藝術:
① 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的教學藝術。有鋪墊性的操作、引入性操作、創設情境操作等。
② 認知新知識中運用學具的藝術。有探究性操作、實驗發現性操作、發散遷移性操作、論證驗證性操作等。
③ 鞏固知識練習中運用學具的藝術。有應用性操作、擴展知識操作、實踐性操作、模仿性操作等。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以自身的符號美、圖形美、方法簡潔美、思
維的邏輯美等等征服著每一個學習者。講究教學藝術,可使每個學生喜歡數學。研究運用學具的教學藝術目的在於發揮學具的潛在作用,使它服務於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

4. 數學學具怎麼製作

1、打開學具盒後,可看到盒子里有很多數學的教學組件,比如有用來數數的小木棒版、平面的圖形、立體的幾何權體等,如下圖所示。

5.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操作的有效性的探究》

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的有效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弊端種種:形式缺乏直觀性、趣味性;學生學習方式被動、單一;教師通常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感性認識,耗時多、效果差,致使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充分利用學具教學,對學生加強動手操作,是現代的數學教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重要區別之一。要改革傳統的數學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數學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學具,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記憶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認為要想使學具在教學中得到有效地運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熟練掌握操作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學具操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要注意學具運用的方法,也就是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利用學具要做什麼,並且要知道如何去完成操作。
例如,在一次常規聽課中,一位教師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她先讓學生用小棒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然後進一步提出在規定的時間內,再擺出幾個這樣的圖形。操作結束後,老師讓學生計算一共用掉了多少根小棒,把擺好的圖形用加法來表示。結果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各不相同:5+5+3+3;3+3++4+4+5;5+5+5+5; 4+4+4; 5+3+4+3+3;……從反饋的情況看,有的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擺出的不是同一種圖形,這可能是由於老師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這部分同學沒聽清楚要求或者是沒等老師說完就慌忙開始操作了。學生要是通過這些加法算式去探究乘法的意義,恐怕也成問題。
通過這個課例,就涉及到在一個在學具操作前的指導問題。教師首先是要有目的明確的指導語,使學生知道這節課要「做什麼」和「怎樣去做」;其次是根據教學的需要配以教具的演示和必要的啟發、講解,從而展現學具操作的步驟及其內在邏輯性。當然,在學具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對學生加以指導。在上述課例中,如果這位教師能適時的介入學生的活動,可能反饋時不會出現上述問題了。
學生所在的年級越低,教師越要對他們加強指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注意力難以持久。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常有不少學生在進行學具操作時被學具的形狀、色彩等特點所吸引,不能在操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尤其是當本節課的觀察重點是操作的過程而非操作的結果時,更容易對稍縱即逝的過程缺乏足夠的注意。因此,在學具操作的過程中和結束後,教師都要指導學生仔細進行觀察,更要引導學生將仔細觀察與學具操作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脫離學具後,也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准確印象,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與創新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二、准確把握操作的時機
數學學具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於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要有利於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特徵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所以,在動手操作之前給學生安排一個定向指導的環節,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可以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預習思考:①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②如果把一個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它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預習思考後,讓學生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白蘿卜和小刀,引導他們對照教材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親自去嘗試具體操作,邊做邊想。如果失敗了,再試,反復試。在反復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討論、總結,最後解決上面老師提出的提問。這樣,學生經過親自切拼,親身探究、討論,最後總結出了長方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的內在聯系,得出結論。不變的項目有:體積、底面積、高等;變了的項目有:側面積、表面積、底面周長等。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在教學中進行這樣的安排,不僅能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有效地運用好數學學具,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目標的制定至關重要,既要有一定的難度,能夠喚起學生操作熱情和探究慾望;又要有切合實際的梯度,能使多數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獲,從而達到我們常說的「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目的。為此,教師制定教學計劃時要遵循以下的原則。一是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設定問題,提出要求,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原有的知識的保持適度的距離,使知識間

6. 小學生數學學具有哪些

小學生數學學具有:

1、小棒

2、計數器或計數表

3、口算練習卡片

4、圓形口算練習板

5、鍾面和七巧板

小學數學學具的作用

1、小棒:有單根的,也有成捆的,用來學習認數和計算。

2、計數器或計數表:用來學習百以內和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3、口算練習卡:利用口算練習卡,讓孩子定時的練習,以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

4、圓形口算練習板:用來進行口算練習,不僅能提高口算能力,還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5、鍾面和七巧板:鍾面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七巧板可以拼組各種各樣的圖形,通過拼組圖形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圖形的特徵。

(6)小學數學學具擴展閱讀

學具

1、學具,顧名思義就是指可供學生在開展學習活動時直接操作的用具。由於它可以由學生自己動手直接觸摸、擺弄,因此對學具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可以較清晰、牢固地掌握。

2、通過學具的運用,不僅有利於把客觀事物的屬性內化為自己的認識,而且也使學生認識事物的內部心理過程得以較清晰地外化為操作的過程。

3、這就便於教師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中的不同特點,對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思維障礙予以及時指導,以防止或減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或已經存在的病理現象。

4、在學具運用中,由於優秀生可以較清晰地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因此有利於班上的學生,特別是有利於差生的學習。

5、常用到學具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美術等。

6、數學學習困難生的轉化是數學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而提高困難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是實現轉化的關鍵。學具的運用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7、利用學具可進行有效的基本技能訓練;學具是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症結的有效工具;利用學具進行考核可使評價產生激勵作用;學具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8、物理教學的特色是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發行的物理學具的使用,能夠大面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創造地進行教學。

7. 小學一年級數學應准備哪些學具

一年級只需要鉛筆,直尺就可以了。到後面的學慣用品聽老師采購

8. 如何發揮學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的課題

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學具的作用
一、問題的描述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在「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要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里的操作即為教具、學具操作,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空間特徵,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數學知識,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然而,現實的教學中,學具並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作用。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因怕課堂紀律亂,操作時紀律不好組織就不讓學生操作,違反兒童認知規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學生根本就沒有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空間。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內容正好有對應的學具,等上完才知道沒有發揮作用。等等問題,說明我們在教學中對學具的作用還不是很了解,不夠重視。

9. 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學具的作用

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學具的作用

一、問題的描述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在「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要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里的操作即為教具、學具操作,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空間特徵,幫助學生掌握抽象數學知識,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概念,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然而,現實的教學中,學具並沒有起到很好的學習作用。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因怕課堂紀律亂,操作時紀律不好組織就不讓學生操作,違反兒童認知規律。有的即使操作了,也是形式化,做表面文章,學生根本就沒有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動腦空間。有的甚至不知道上的內容正好有對應的學具,等上完才知道沒有發揮作用。等等問題,說明我們在教學中對學具的作用還不是很了解,不夠重視。

二、原因的分析
1、 大多教師的教學方法仍在沿用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仍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機
器,接納知識的容器,很少注意到學生創造能力,個性思維的培養。
2、 學具的應用沒有完全擺脫舊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滿堂灌的基礎上應用學具,
學具沒有成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工具。沒有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上去研究學具的應用意義。
3、 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善於應用學具教學,沒有理解學具的本質意義。
三、實施計劃
(一)課題申報籌備階段(2009年9月)
課題負責人向上級申報課題的總體設計、基本內容及實施計劃,並同時深入班級進行考察。
(二)課題開題階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 2009年10月召開了總課題開題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全校數學的教師與學校領導幹部,這次會議明確了學具工作的方向確立了以科研帶推廣,以培訓促使用,以使用促教改的總方針。
2、數學群的建立
總課題組建立以後,全校數學老師加入數學群,也歡迎各界人士積極參與,主要任務是負責討論課題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如如何使用學具,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與建議,可以共同探討。
(三)課題實驗階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指出,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時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多給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要讓學生有一種心中有學具,學數學離不開學具學具能更好地學數學,樹立這樣一種意識,養成隨時帶學具的習慣。讓他們「在玩中做,在做中學」,體驗學習的快樂。
第三,發動全校數學教師,收集一份每學期的學具,了解一到六年級的所有數學學具,以此來重點把握與學具相應的教學內容,以便充分發揮學具應有的作用。
第四,多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實驗。對學具在課堂中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其理論進行探討,完成學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優化使用,同時使學具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創造出獨特的,優質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四)課題總結驗收階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對這個研究報告作一個總結,寫出報告。

四、改革目標及成果形式
(1) 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證了學具的功能和作用。廣大教師從實驗中得到
了以下一致的認識:學具能為學生提供操作條件、能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能使學生懂得知識的真正價值、能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能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增強學生群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等。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在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實驗中,學具應用研究,廣大教師還總結了三點作用:①學具能把學生推向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人手一份學具,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和指導者;②學具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在個人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和班級的探索、研討、辯論,把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使班級授課制下的個體競爭關系,變成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和交流的關系,將舊的師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的教學交流,變成多向的、多層次的交流,為尊重差異、因材施教、資源共享、互幫互學、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提供了前提和條件;③學具能成為完成多元教學目標的認知工具。認為學具不單是幫助教師講解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而且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進行主動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它特別對於學生的知識應用,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位教師在總結中深有體會地說:"學具使我變成學生喜歡的老師,學具使我的課堂變得精彩,學具使我的學生親密合作,學具使我和學生一起成長"。
(2) 實驗了多種教學新方法及其新教學方式。
在應用學具的過程中,實驗和研究了多種應用學具的教學方法,
如"活動--探究法"、"引導--發現法"、"操作--練習法"、"操作--復習法"等等。在實驗這些教學新方法的同時,也建構了新的教學模式(教學基本程序結構)。
(3)探討和總結了應用學具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指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和審美原則,靈活地運用一整套嫻熟的教學方法和技藝,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進行的獨具風格的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實驗老師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藝術:
① 在復習准備中運用學具的教學藝術。有鋪墊性的操作、引入性操作、創設情境操作等。
② 認知新知識中運用學具的藝術。有探究性操作、實驗發現性操作、發散遷移性操作、論證驗證性操作等。
③ 鞏固知識練習中運用學具的藝術。有應用性操作、擴展知識操作、實踐性操作、模仿性操作等。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以自身的符號美、圖形美、方法簡潔美、思
維的邏輯美等等征服著每一個學習者。講究教學藝術,可使每個學生喜歡數學。研究運用學具的教學藝術目的在於發揮學具的潛在作用,使它服務於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

10. 怎麼製作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學具

小學六年級數學學具盒的製作方法:
1.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小學六年級數學學具盒,有一個盒體,盒體上有盒蓋,其與現有技術的不同點是盒體中裝有立方體框架組件、立方體塊、表面積輔助學習器、圓參數操作器、及多用尺。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盒體中裝有的立方體框架組件分為長方體框架組件和正方體框架組件;各框架組件分別由8個三維接頭及12根塑料棒組成;塑料棒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長方體框架組件有二套,其中一套的兩個面由正方形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數量和結構。
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立方體塊採用厘米立方體塊。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的立方體塊。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表面積輔助學習器包括長立方體表面積器和正方體表面積器,均由相應立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片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參數操作器包括圓平面參數操作器和圓立體參數操作器。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3.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平面參數操作器分為圓周長操作器和圓面積操作器;圓周長操作器為透明塑料片,圓面積操作器為畫分成16等分的圓硬紙片。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立體參數操作器分為圓柱表面積器和圓錐體積器;均由相應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平面展開圖片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多用尺為一個矩形透明塑料模板尺,其一側邊為厘米尺,其餘部分分別開有幾何圖形孔。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形狀和合適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幾何圖形孔包括圓形孔、橢圓形孔、長方形孔、正方形孔、梯形孔、三角形孔等。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更貼近教材內容、提高了使用效率,總結了以往學具盒的經驗,吸取了數學和教研人員的寶貴意見,根據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教社關於《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現行中小學教材的調整意見》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重難點,及教學實際需要。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分析和解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用和攜帶方便。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學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