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書的序言怎麼寫
序分為自序、他序和代序。
自序是作者自我作的序,內容方法如下:
一般用以說明編寫該書的意圖,好處,主要資料,全書重點及特點,讀者對象,有關編寫過程及狀況,編排及體例,適用范圍,對讀者閱讀的推薦,再版書的修訂狀況說明,介紹協助編寫的人員及致謝等。它的標題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較簡單的自序有時也用「前言」。
他序指由作者邀請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所寫的序言,內容方法如下:
資料一般為推薦作品,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作者或書中資料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標題用「序」或「序言」,文後署撰寫人姓名。
代序指放在書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書序之體的文章。
範文如下:
一生中很多很多記憶被鎖住,壓抑在心底,成為郁結,釋放是最好的結果。冒險島名字元號
一向都是把自我的苦與樂灌注在筆尖。多年了,與紙和筆相依相伴,攙扶著走過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懷。
在所有的筆錄里,都是自我與自我心靈的對話,不需要解說,只要自我懂得就是。於是留下了些近乎於胡言亂語的文字。日子長了,不知不覺就攢下了這么些叫做文章的東西。
記得第一次在雜志上發表文學性作品,就是《青春夢已老》。在這部紀實文學里,不僅僅是對自我人生道路的回顧,也是對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嘆。這篇文章的材料來自當過知青的同學、朋友,在他們對那段經歷的交談唏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對青春流逝的抱恨和遺憾,而我自我,也是因為「知青」而與他們產生共鳴。
對那一段經歷,我們不能說放下就放下,因為這段經歷影響了我們的一生。從滿懷理想,到前途迷茫,從青春少年,到霜染雙鬢,我們生活的軌跡無不是循著那條無法改變自我命運的路在走著。我們的人生,我們的命運不能掌握在自我的手裡,所以我們無奈,我們嘆息,以至於我們青春夢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許會隨我們一齊走向另一個世界。
此刻,有機會把這些文章編在一本叫書的集子里,信手翻開,才發現輯文成冊很有必要。這就像把文字變成一顆顆沙礫,鋪就在我們歷經的生活之路上。沙礫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腳印,那是我們記錄在生活日記中最好的印跡。當我們回過頭來,會看見了那些若隱若現的劃痕,揭開我們所有的記憶。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那些深深的腳窩里盛滿了我們的狂熱,盲目的自大和無知的不可一世。當我們從夢中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我的青春已然不知所往。所能默寫的只是無能為力的蒼白囈語,所能證明自我生命苟延的,只有染霜的銀發。
將所有的滄桑搓成幾縷無須羈絆的思緒,纏繞我們的年輪。
年輪總是很輕易的烙下蒼老的印記。在混沌的思維中,拂去哲學的臨摹,我們變得一貧如洗,唯有不老的傳說和沒有歌唱的樂音,還相伴身邊。
我們在虯枝中攀折,試圖將雜亂不堪的枝條理順,讓枯木能夠逢春。於是,有了自嘲,有了自戕,有了一本充滿苦澀的書。
這天,書出版了,江北作協叢書之十九。這是自費的,不會給我帶來一分錢的效益,卻能帶給我不以錢論的受益。書記錄著我們的心路歷程,書會釋放我們的酸辣苦澀。或許書中還有幾許夢想,那是我們一生以前迷念過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們的夢想已經邁過年輕,變成沒有青春美麗的迷茫。
序言是介紹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序,也叫做「敘」,或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或作者狀況等資料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列於書末,稱「跋」,也叫做「後序」。二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文。
書序是對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內容的介紹、評述文字。從序文的本質意義理解,介紹、評述兩方面的價值各有千秋,事實上,既有純介紹式、純評述式的序文,也有夾介紹夾評述式的序文。
翻開古今中外書籍看看,有序無序的書均有。著名詩人李瑛出版的集子多達40餘部,幾乎都沒有序文。有的書(主要是在宋朝以前,婦孺皆知的<史記>既是如此),則常見有多篇序文置諸卷首。可見一本書要不要序文盡可見仁見智,我個人則認為書還是以有序文為妙,我一直把每冊書的序文視若「通道」、「橋梁」和「葯引」。
Ⅱ 小學語文知識點整理書籍的前言怎麼寫
語文是語言以及文學、文化的簡稱,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Ⅲ 作文本的前言怎麼寫,急!!!
作文,不僅僅是一個文體,也不僅僅是篇文章,它是我語文學習的見證,更是我心路歷程的航標。謹在扉頁記下我的期望和理想:願在此本終了之後,能以我語言我心,能憑數言論天下。
手捧新鮮出爐的文字——我的處女作,心裡洋溢著一種激動。每一張潔白的紙因為有了我的妙筆生花而色彩斑斕,每一個方塊的字因為有了我的潛心投入而神采飛揚……
言為心聲。一段段都傾吐著我的肺腑之言,一篇篇都脈動著我的少年氣息。眼睛是關注,心靈是感受,興奮、喜悅、純真、善良……一一書寫在碎思所想之中,描繪屬於少年的畫卷,浸潤未來的美麗夢想。雖沒有力透紙背的語言,也沒有扣人心懸的情節,然而,卻一個個猶如旭日東升,躍躍欲試,蹦著、跳著,閃過地平線,邁開了升騰的步伐…… 好似花蕾初綻,芬芳四溢,笑著、唱著,裝扮著季節,等待著蜜蜂的採摘......
這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期待。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水平的提高,固然不一定讀萬卷書,但只要多讀書,思想便會豐盈;只要多筆耕,筆端便如泉涌。寫作更多的是一種感受,當你學會大大方方地投入大千世界廣闊的懷抱,世界必將回饋給你更靈動的文字,讓我們學會讀萬卷書的同時也學會行萬里路吧!
一篇作文,僅是一個起點。這本集子,是我縣中學生的第一本作文選集;被選作文,大多是作者第一次公開發表的習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成熟,只能是一個起點。之後,才是萬里征途,等待著你去斬荊...
一棵幼芽,就是一個希望。這本集子中《綳臉孔老師》、《樹木·森林·氣候》、《綠面怪與黃牙病》等許多文章,似一棵棵嫩芽,有一股股清香,品之也有微量甘味。我因之欣慰,繼而暢想:春天裡的一園幼芽,不幾天就是一片林木,隨後就有收獲。如果把集子中的一篇篇稚嫩之做看成是一棵棵的幼芽,那麼,幾年之後,我們不就有了森林,不就有了收獲?所以我要說:一棵幼芽,就是一個希望。
生命匆匆,歲月無常。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心情振奮,或者沮喪無言。總有些感情,讓我們倍加感動,或者終生難忘。請擇取你記憶中的難忘的事,難解的情,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
在漫長的小學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腳印,它們陪我踏過了小學六年的時光。在它們背後,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個個美麗的夢想。在這期間,有五彩的仙子在歡唱,有時光爺爺的教誨,有夢想的泡泡裝點。 我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異想,我的「英雄事跡」,都像一朵朵美麗的花,綻開在「生活」這片遼闊的土地。 我的足跡,我記載;我的生活,我熱愛。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喜歡喝珍珠奶茶呢?現在,我們要親手遞給你一杯香噴噴的珍珠奶茶哦!裡面一顆顆香滑的珍珠,就是作文裡面感動人心的好詞好句;而奶茶呢?便是一篇篇動人心弦的好文章。怎麼樣?請喝下這杯珍珠奶茶吧
Ⅳ 難忘小學生活 序言
難 忘 的 小 學 生 活
光陰似箭,歲月如俊,一晃眼,5年的光陰像雲彩一般離我遠去,我已六年級了。小學的生活令我懷念;令我迷戀;令我回味。如今,我們的同窗生活只有一年了,想起過去種種往事不禁感概萬千。
在母校的時間只剩下短暫的一年了,在這個上千多個日子裡。我就像一根幼苗,像一根小草,像一個種子,在「園丁」——老師精心的照料,用心的灌溉下,茁壯成長,長成一棵蒼天大樹,將來回報祖國,回報母校,回報老師。聽著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叮囑,聽著老師一遍又一遍的教誨,靠著同學們的互想幫助,互相鼓勵,我們同學都一起日漸成長。似乎在班級里還回盪著我們琅琅的讀書聲,在操場上彷彿繚繞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在校園里還有我們嬉戲的身影,在每一個角落裡,我們曾留下過難忘的回憶。往事還厲厲在目,記憶猶心。
在母校老師的教誨下,我得到了許多。我得到了許多朋友,也得到了老師的金玉良言和新的知識,使我成為了一個有知識懂禮貌的好學生。我在母校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往事,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今後做人處事的指南針。但現在我在母校的時間已不多了,猛然回首,回顧往事,彷彿督促我的老師,鼓勵我們的師長,還有可愛的校園,都要從我們輕唱的驪歌聲中失去了,不知何時我們已成了校中的大哥大姐,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
如今我回首想起,老師的教誨,我們琅琅的讀書聲,同學們的歡笑聲,都還縈繞在耳邊,把握最後留在母校的一年時間,看一看可愛的校園,看一看教導我們的老師,看看鼓勵我的同學,珍惜最後筆硯相親的日子。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光陰一去不復返,我會永遠記住老師的教勉,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記住,明日三保以我為榮。啊!美麗的校園,你帶給我多少歡樂,多少啟迪,我一生難忘。
難忘的小學生活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眨眼六年的小學生活即將過去了。煙墩山下的那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正是我的母校。這里綠樹成蔭,這里書聲朗朗,這里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在這里,我們留下了多少童年的足跡,多少快樂的笑聲。小學的生活是多麼難忘啊!
記得我在一年級的時候,那天是家長開放日,有許多家長進來了我們的教室聽課。這節是黃老師的語文課,她叫我們朗讀第17課《秋天》我們大聲地朗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開始沒勁兒了,便從抽屜拿了一塊橡皮來玩,把書豎在桌面上,我以為這樣老師就不會看見我在玩。我玩著玩著,看了看老師,發玩老師下瞪著看我呢。我連忘把橡皮放進抽屜,又跟著大家一起讀起書來。下課了,黃老師帶我到辦公室談話,批評我上課開小差。頓時,我感到的不僅僅是後悔,還有羞恥……
還有一次在二年級的一節英語公開課,陳老師叫我出來講台用英語表演賣水果。我驕傲自喜地走到講台上,不但沒有把英語單詞的發音發准確,而且還不知道老師正在生氣呢。陳老師又叫了一位同學出來表演,老師立刻不生氣了,而且還在笑呢。下課了,老師獎了一朵小紅花給那位同學,可是我沒有。這時我的臉紅了,不由得慚愧地低下了頭。
這六年的小學生活,歷歷在目的往事,我難以忘懷。在小學生活了六年的我,今天已經是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了。還有兩個月,我就要離開陪伴了我六年的母校,小學的生活使我過得充實、快樂,更使我難忘。
Ⅳ 論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怎樣寫摘要和前言啊
根據文章的提綱來寫摘要和前言。
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前言
隨著新課程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所接觸和接受,現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閃爍體現新課程理念的亮麗火花。這種火花是新舊課程理念沖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師漸次接受新理念並轉化為教學行為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毋庸置疑,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思想完全被廣大的中小學教師所接納並轉化為行動尚需時日。現行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角色定位,還是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具體細節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南轅北轍、格格不入的。出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使命感,我們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梳理並尋求解決的辦法,需要對目前的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審視與思考……在大量調研、走訪、深入中小學課堂後,我們發現:一線教師雖然對新課程理念大多耳熟能詳,能脫口而出;但事實上,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情況下是理念與行為脫節,是兩張皮。
Ⅶ 能不能給我五篇經典的序言 急用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gangtielc/gtlc.html
譯者前言
----------------------------------------------------------------
我的一位年輕朋友,聽說我在校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譯文,特意寫信來,要
我在書出版以後,務必給他留一冊。他說,他還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剛上小學的時候,
抓到過一本連環畫,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翻了一個稀爛,原書卻至今不可原諒地沒有讀
過。他很想讀一讀。他說的情況,在年輕人中間大概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六十年代上大學的人,情況就大不一樣。不僅人人讀,而且多次讀,認真讀,讀
了以後就見諸行動。前不久我們學校一位博士生導師寄語大學生,談人生的意義,一開
頭就說,保爾·柯察金那段名言伴隨了他一生,鞭策他抓緊每秒每分鍾的時間,去做一
些有利於人類發展、進步的事,同時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這位老教授的情況,
在年紀大一些的人中間,也有代表性。
年輕的也罷,年紀大的也罷,讀過的也罷,沒有讀過而想讀的也罷,都認為《鋼鐵
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其實,作品發表當時在讀者中引起的強烈反響,
早就證明它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了。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一個普通的工人、紅軍戰士、共青
團基層幹部。1904年出生在烏克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是他的自傳體小說,
但是其中確實有大量情節取材於他自身的經歷。他同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樣,年
幼家貧失學,做過小工,參加紅軍打過仗,負過傷,後來也是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在
身陷絕境的情況下,他不甘心於吃喝、呼吸、等死,於是拿起唯一還能利用的武器——
筆,不,說筆也不準確,因為後來他連筆也拿不動了,而是靠口述,請親友筆錄,歷時
三載,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創作了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贊
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
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
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別在1932年
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並不顯要的位置上,而在這三年間,評論界卻對它不置一
詞,似乎根本沒有發現這部作品的問世。真是難堪的沉默。
另一方面,讀者卻並不理會評論界的冷漠,也沒有等待誰的推薦和指引。還在手稿
期間,作品便在當地讀者中不脛而走。雜志連載期間,圖書館里借閱的人排成了長隊。
人們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雜志的出版。信件雪片似的飛向編輯部。有一位讀者直接給
作者寫信:「尼古拉,好兄弟!給你寫信的是克拉斯諾達爾機車庫一個你不認識的鉗工。
現在是清晨五點,我一整夜都在讀你的保爾的故事。我太喜愛他了。他的冤家對頭,全
讓我用鋼筆尖給戳了個遍。雜志戳爛了。如今我呆坐著,不知道怎麼還到圖書館去。」
讀者的激動心情於此可見一斑。
評論界卻繼續沉默。直到1934年末,著名記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來到黑海之
濱的索契市,在一間小廂房裡找到木乃伊似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進行采訪,並於1
935年3月17日在《真理報》上發表通訊報道《英勇》。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
字和事跡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性大報上,一夜之間傳遍城鄉各個角落,成了一個傳奇式的
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勛章。作者1936年12
月22日去世前的兩年間,小說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了人們愛不釋手的讀物。他們閱讀這部作品,常常激動得
熱淚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並不是為曲折離奇的情節所吸引,急於了解事件是怎樣
發展的,結局又是如何。事件的發展和結局,他們早已熟知。他們一再閱讀這部作品,
只是因為它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激烈地震撼著他們的心靈,給他們帶來無窮的精神力
量。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中譯本,也同樣受到我國讀者的熱烈歡迎。這部書最早由
梅益同志據英譯本譯出,1942年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爾·柯察金同我國的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
焦裕祿等英雄一樣,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愛戴。他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
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
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
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被許多人記入筆記本,掛在床頭,
貼在牆上,當做人生的座右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六十年間長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實而深
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
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保爾精神成了時代的旗幟。這個形象從誕生之日起便跨出
國門,成為世界各地進步青年學習的榜樣。
保爾精神也早已超越時代的界限。當今的時代,同保爾那個時代的具體內容已經有
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國來說,「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我國邁入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也有一大堆新的問題需要解決。
現實生活未必再要求我們像保爾當年那樣一天發起十七次沖鋒去攻佔一個城堡,也未必
要求我們在身患傷寒的情況下踩著寒冷徹骨的爛泥去修建小鐵路,但是在建設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進軍中,保爾的那種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
把崇高理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結合起來,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精神;那種不畏任何艱
難險阻,百折不撓,勇於進取,艱苦創業的精神;那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卻
仍然是時代的最強音。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保爾精神仍然是我們
強有力的武器。
我們推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不是說它完美無缺。
用今天的目光看,作品的若干段落章節,例如在對農民階級、知識分子以至新經濟
政策某些側面的描寫上,不無偏頗之處。
這可以說是時代的印跡。如果我們熟悉本書創作的時代背景,那麼,這些瑕疵也就
不難理解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作者在世時和去世後,都出版過多次。這些版本在文字和
內容上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例如,三十年代後期被清洗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名字在以後
的版本中都被刪去,平反後才得以恢復,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改動。1989年蘇聯青年
近衛軍出版社出版了新的三卷集《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其中所收的《鋼鐵是怎
樣煉成的》根據作者1936年末去世前簽署付印的第五版和手稿作了校勘,是一個重
新整理過的文本。該書又在附錄中以注釋的形式刊出了過去俄文版中未曾發表過的部分
手稿。新文集的編者認為,這個版本應該是最符合作品原貌,並能成為今後各版藍本的
規範文本。承蒙莫斯科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國家博物館和新文集編者的好意,寄贈我一
套,使我這次得以根據新版本將譯文校閱一遍,並將新發表的文字補譯出來。為方便讀
者閱讀,新增的譯文已直接植入正文中。有興趣研究版本差異的同志,則請查閱198
9年的俄文版本。
同過去的譯本比較,這次新增的部分大概有近四萬字的篇幅,分散在全書不同的地
方。短的一兩個詞、一兩句話,長的則有一二十頁,甚至可以單獨成節。內容涉及許多
方面,如少年保爾和冬妮亞、紅軍戰士謝廖沙和麗達、保爾和達雅的友誼和愛情,紅軍
的戰事,小市民的心態,保爾的加入和退出「工人反對派」,布爾什維克黨同托洛茨基
派的斗爭,社會主義建設的熱烈場景,等等。此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修改。
這樣,這次的中文版,也可以說是一個最新的全譯本了。
本書初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76年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負責此書出版的是
孫繩武同志,責任編輯是王家驤同志。
他們兩位都是翻譯界的前輩,為本書的出版默默地做了許多工作。如今繩武同志已
經光榮離休,家驤同志則不幸作古,我謹在此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和深切的懷念。
黃樹南
1994年7月於南京師范大學
http://www.golden-book.com/proct/MoreInfo.asp?id=419841&tid=5&sid2=5c20024c2014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之作者原序。
「若干年前,本書作者參觀聖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鍾樓之—的黑暗角落裡,發現牆上有這樣—個手刻的詞:
』ΑΝΑΓΚΗ
這幾個大寫希臘字母,受時間的侵蝕已經發黑,深深陷入石頭裡面,它們的形狀和姿態都顯示出峨特字體固有的難以言狀的特徵,彷彿揭示著把它們書寫在這里的是—位中世紀古人。尤其是這個詞所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強烈地打動了作者。
作者尋思再三,力圖猜出:那痛苦的靈魂,一定要把這罪惡的烙印、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額頭上才肯棄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誰。
後來,那堵牆壁又遭灰泥塗抹或者刮磨(到底是哪一種原因已不得而知了),這個字跡也就不見了。將近兩百年來,各座中世紀奇妙的教堂遭受的對待,不正是如此么!隨處都有人來加以破壞,使它們里里外外殘缺不全。教士們來加以塗抹,建築師們來加以刮磨,然後民眾跑來把它們平毀。
這樣,雕鑿在聖母院陰暗鍾樓的神秘字跡,它不勝憂傷加以概括的、尚不為人所知的命運,今日都已盪然無存,空餘本書作者在此緬懷若絕。在牆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
這本書正是為了敘說這個詞而寫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http://..com/question/35531931.html
http://..com/question/32576777.html
Ⅷ 小學生作文選的序言怎麼寫急求!!!!
這冊《*** 作文選》是我自編的「作文書」,它是我從五年級下期到六年級的日記中精心選編而成的作文冊。它的內容豐富:有幼稚可笑的兒童篇,有酸甜苦辣的成長篇,當然,也有美妙的景篇…… 實話告訴你吧——寫作文並不難!但是,有一部分同學老覺得沒什麼好寫的,覺得沒意思。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實際生活中,多多留意身邊的事物,到那時,你就會發現,你會有好多新的收獲,似乎有寫不完的話。這就是寫作選材的秘訣~! 但即使選到了材,不會表達怎麼辦呢?到了這時候,就需要記一記第二個寫作表達秘訣——「聯想思考」。要寫事,就要有「感」。要有感想可寫,就得一邊讀書,一邊聯想身邊的生活,聯想學過的知識。比如,讀的老舍先生的散文《養花》,你可以聯想一下自己是否有養花、養寵物的經歷,是養幾天就養死了,還是養得生機勃勃,跟老舍先生的經歷和感受是否有相似之處呢?老舍先生說養花的經歷有苦有樂,你可以聯想到人生的成功與失敗,列舉事例,深挖思想,寫出來,就是一篇很棒的作文!~ 那就讓我們從「感點」起步,帶著「聯想」上路,一起營造一個美妙的「竹林文」界吧!~加油!!
XXXX的同學們在幸福成長過程中,樂於觀察和傾聽,善於用心感受這個美好的世界。同學們常常用稚嫩的雙手描繪心中的夢想,抒發對真善美的追求和熱愛,以文字的形式奉獻給他人,希望他人與自己分享對生命的認識,以及成長的快樂。
語文科組從一到六年級同學作文中精挑細選,編成《XXXX優秀作文選》。閱讀本冊作文選,會讓我們感受到同學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妙不可言。引人入勝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形象,與眾不同的思維,豐富細膩的情感,天真無邪的語言,自信彰顯的個性,使你為之神往而著迷。讀這些優美的文字,彷彿看到了同學們燦爛如花的笑臉,皎潔如月的眼睛,純真善良的心靈,為同學們文字表達能力和感悟生活能力而自豪!
這本作文選能讓我們認識到寫作文並不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新奇美妙、意味深長的人與事。它啟發你的悟性,增加你的智慧,開拓你的胸懷,延伸你的視野,磨礪你的意志。多多留意身邊,你會有很多發現和收獲,會有寫不完的話。只要你善於觀察和感悟,就能寫出好作文。
培根說過:讀書能使人充實,談話能使人機敏,寫作能使人精確。只有多讀書、多寫作、多與人交流,才能讓寫作能力更高,更完善。作為小學生,如果你學會了寫作,就學會了面對生活,思考人生,掌握未來。
希望這本作文選能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同學們的寫作水平。衷心希望同學們多寫作文,讓春天在你的筆端發芽,讓色彩擁抱生命之花,讓果實掛滿人生夢想的枝頭,為XXX的幸福文學添上精彩之筆!
Ⅸ 如何寫好小學生作文集序言
提到作文,很多學生不自覺地就會皺起眉頭,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師也會不自覺地皺起眉頭,進入三年級後,面對這個令人頭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讓她們感受到表達的快樂,被了解、被認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習作當作一項任務,一項枯燥無味的工作呢?
一、重視學生寫作過程的分析
作文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寫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訓練。因此,在作文時,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分析寫作的過程。
作文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步:第一步,准備——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和啟用積累等;第二步,構思——包括編寫作文提綱、組織材料和詳略的取捨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詞造句、構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內容的增刪、結構的調整、文字的修飾和謄抄定稿等。綜觀上述,學生的寫作過程,是由「准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作詳細分析,使學生弄明白寫作的整個過程。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想寫、樂寫
自信心是小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 老師。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常常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故此,教師要想打開學生心裡的這個「結」,讓學生在每次作文時都想寫、樂寫,就必須從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能順利進行了。如:在教三年級學生第一次習作,並沒有急著把寫作的有關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抓住身邊一個活生生的事例,讓學生發現了可寫之處,自願完成的。那天早上,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姍姍來遲,他急促地呼吸聲和額頭上的汗珠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他家離得很近,不需要累成這樣,當我問明原因才得知,搬家第一天的他,來上學的路上坐錯了車,一個人從三環路口用了56分鍾走到了學校,這讓我非常感動,即興把下面一節的語文課內容換成了習作1,放膽 文練習,我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這位遲到的學生,讓孩子現場提問,了解他當時的想法,並進一步討論是否認同他這種行為?這節課過的非常快,每個孩子的心靈都受到了觸動,第二天,他們紛紛把自己寫的日記拿給我看,有的題為《56分鍾》、有的題為《遲到的啟示》還有的題為《范鵬程歷險記》……一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我告訴他們,這就是作文,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讓別人對你文章感受興趣,你就成功了。
三、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會寫
教師要善於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材料可寫。往往教師布置下作文題,學生總會感到無從入手,沒什麼可寫,這就陷入了僵局。這時,必須得想方設法 融化「冰點」。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寫作過程的特點,精心設計出一些與教學目的相關且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景。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著准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向學生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完成寫作練習。如在一次寫「第一次___」的寫作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在作文中沒能准確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實感受,沒能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寫得空洞、不真實。於是,我就有意識地結合電腦課的教學,給學生創設作文情景,讓他們回憶第一次電腦課的內容。我先指導學生回憶整節電腦課的內容,再讓他們仔細想想操作電腦的步驟,先干什麼,接著做什麼,請同學到前台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表演同學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並且要求用准確的詞語表達出來。我請學生將觀察到的動作、表情用准確的詞語,按順序寫下來。然後讓他們再回憶第一學會操作電腦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在每個人都有了親身經歷的時候,我布置了《第一次操作電腦》的習作。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筆,一氣呵成地把整個過程生動、形象地敘述出來。這樣通過創設情景,激發情趣,增添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使學生能寫出文章,而且還使學生的寫作認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達到了作文教學的目的了。由於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校內外特定地點創設「生活」情景,組織學生參與,進行以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高度有意注意的狀態下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並逐步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時,使學生養成熱愛生活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積極地去體驗生活,善於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素材,並分類進行積累。這樣,作文時就有素材可寫、會寫了
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感情,讓學生創造性地寫
前面所講的那種小學作文教學中流行的模式,往往會造成一種不良的「文風」,即學生會套用教師提供的「首尾呼應」「開門見山」「篇末點題」等固定格式,甚至所寫的內容也是教師所舉的例子,並不是言自己之想言,寫自己之想寫。這樣,不僅不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而且還妨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在幫助學生提高寫作的認識策略水平,協助學生解決「准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的基礎上,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表達自己心中的「真意」。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而言之,在重視學生寫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要注意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起他們寫作的興趣,並有意識的創設寫作情景,讓學生「海闊天空」地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學生就能自覺、盡情地投入到寫作中去了。
多給點懸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