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數學小學學校

數學小學學校

發布時間:2020-11-28 16:00:22

1. 我要去私立學校應聘小學數學老師,我該注意什麼我是2013屆應屆畢業生。

應聘教師,首先要有教師資格證。
去面試前,要做好面試准備。
准備如下:
1、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一定要有了解和熟悉。小學要掌握的知識題型最好自己做一遍。
2、有些學校會讓做題和試講。試講的話,你提前在家裡准備一些知識點。以備應急。

2. 小學數學試題大全

姓名 班級 分數
一、判斷題.對的在括弧里打「√」,錯的打「×」。(5分)
1.85乘23與77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85×23+77 ( )
2.24×5×76×5=(24+76)×5 ( )
3.25×4÷25×4=100÷100=l ( )
4.56×17+43×17十17的簡便演算法是(56+43+l)×17 ( )
5.35×99=35×100+35=3535。 ( )
二、選擇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8分)
1.在學校團體操表演中,男女生分開站,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確列式是( )。
①340÷20-400÷20 ②20×(400-340) ③(400-340)÷20
2.學校食堂買了8套不銹鋼碗,每套里裝9隻,共花去216元錢,( )式子可用於計算每隻碗多少元錢?( )
①216÷9×8 ②216÷8×9 ③216÷(9×8) ④2l6×9×8
3.小軍在計算60÷(4+2)時,把算式抄成60÷4+2,這樣兩題的計算結果相差( )。
① 8 ② 7 ③ 5
4.用簡便方法計算76×96是根據( )。
①乘法交換律 ②乘法結合律 ③乘法分配律 ④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直接寫出得數。(12分)
650÷50= 98+17= 103×40=
380+320= 546—299= 90×70=
27×ll= 37十68×0= 25×14-25×10=
56×78×0= 1000÷125= 523+497=
四、下列算式漏了括弧,請你補上。(6分)
160÷20+15×2 160÷20—15×2
=(8+15)×2 =160÷5×2
=23×2 =32×2
=46 =64
五、先想好運算順序,再計算。(18分)
25 + 75 – 25

3. 學校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1、學校如何做好 小學 數學教學研究
學校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眾所周知,受學生升學、家長觀念等各方面影響,大多數學校都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准,從而也就將學生成績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標桿。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的技巧.
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
目標是行為的准則與歸屬,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更好的組織教學工作。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該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因為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我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數出10個人、10隻鴿子,通過比一比,填一填等數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數學抽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教師要強化課程內容
新時期的教學不再是墨守陳規,不再只是單單以課本為最終歸屬,另外與傳統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

如在關於「9加幾」的課程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課本給出兩筐牛奶實物圖(一筐9瓶,一筐4瓶),通過學生提問題,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得13,即:9+4=13……總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討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鼓勵計算方法多樣化時,實現計算方法最優化。練習題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一些開放題型,為了使學生喜歡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材引入了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卡通人,「智慧老爺爺」、「笑笑」、「淘氣」,教材中很多問題的設計都富有彈性,使不同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有效性的保障――課堂導入。

所謂導入,就是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轉入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然後主動學習。課堂教學中有幾個導入方法,第一,溫故知新法,在講解新知識時,先讓同學們回顧下以前的相關定理公理,然後在講解新課,這樣就同時掌握了兩個知識點。第二,比較法。在講解新課時可以將新課的知識與以前所學知識做一個橫向對比。第三,親自動手法。比如在講正方體的切割問題時,就可以讓同學們用類似的正方體比如橡皮,做一些實際的切割,可以更清楚的掌握知識,快樂的學習,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第四,提出疑問法。在講一些實際應用題時,可以提前給同學們設計疑問,比如路程問題,可以讓同學下課回家的路上細心的留意一下時間和速度的計算。

有效性的保障――課堂小組合作。

這個社會是合作的社會,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可以讓同學們在合作中體驗競爭。在小組合作中要注意進行合理的搭配,讓成績好點的學生和稍微差點的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任務的布置要合理,不能太簡單或太復雜。要注意小組與老師之間的討論,獨立思考與相互借鑒都要在課堂上完成。
有效性的保障――課堂提問。
整個課堂中,最顯師生之間互動的也許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階段。這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通過提問,可以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要設計好提問的方式,首先要帶有目的,教師要知道提問的這個問題到底要讓學生知道哪個知識點。其次問題要有適當的度。設計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要深入淺出,慢慢開導同學們的思維。再次,提問不是像個別同學提問,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不是當今的"家教一對一"課模式,而是整體互動的模式。因此,在課堂教學時候要調動同學們整體積極性,而不是一兩個同學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巧設疑問,誘發積極思維

教師要在極平常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學生不知中激出欲知,學生有了求知慾望,就能主動積極地去求取知識,不能從中體會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悅。如教學「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時,舉例:一筐蘋果30千克,求3筐蘋果多少千克?列式是30×3,意義是求3個30千克的和是多少,如果求2/3筐蘋果是多少千克?列式是30×2/3,那麼,能說它的意義是求2/3個30千克嗎?

再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要把36本課外讀物分給三個小組,第一組分得三分之一,第二組分得六分之二,第三小組分得九分之「知易行難」。有效教學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帶來了生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關注學生,激發學生求知的潛能和動力,把填鴨、灌輸的課堂轉變為合作探究、積極參與的課堂,力求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教活知識,使抽象變具體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知識的這一特點,使它像一根加工、鑲嵌得十分精美的閃閃發光的金鏈,這根金鏈條在哪裡都價值連城,但要掌握它卻不容易,這就需要教師把各個知識點找出來,然後按照他們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出哪些是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哪些是思考問題的轉折處。哪些是承上啟下的過渡處,哪些是歸納知識的關鍵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研究用什麼方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優秀的教師功夫用在課外,課前已經成竹在胸,所以在課堂上才能揮灑自如左右逢源、靈活多變。
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出示下面的題目:9.66÷4.2讓學生計算,當學生按除數是整數的方法計算,碰到商的小數點的位置難以確定的矛盾時,設計這樣的提問: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那麼,能不能想辦法把除數變成整數呢?這正是思考問題的轉折處,同時又是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和承上啟下的過渡處,由於教師的問題提到了「點」子上,學生豁然開朗,問題一下子得到了解決。

4、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的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有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有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支配的,教師應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師的教法要符合學生的學法,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的鑰匙,增添學習的興趣。
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每位數學教師應重視的問題。新編數學教材從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歸納、知識的運用等方面已為教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但如何運用這些條件,創造性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數學素質的實質是使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知識,建立不同水平的數學意識,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與信息交流的能力,並形成堅定、自信的意志品格。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接觸的大部分是規范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是必要的,但讓學生形成一種定勢,似乎學習數學就是解決現成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永遠體會不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針對以上現狀,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按照「問題情景―數學建模―解釋與應用」的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讓他們養成自覺地用數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解釋現象、分析問題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並用數學式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4. 小學一對一數學那個學校好

學霸張值得你的信賴

5. 適合小學生 的趣味數學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6. 想報個小學數學班有好一點的學校推薦嗎

想報個小學數學班有好一點的學校推薦嗎?我推薦小孩子要學的數學不是很多,這么一點點只要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就好。我不提倡什麼奧數興趣班什麼之類的。當然你要報名一些輔導班也是好的,一些輔導機構,如思源培訓機構,1+1輔導機構都是很不錯的。想報個小學數學班有好一點的學校推薦嗎?我推薦小孩子要學的數學不是很多,這么一點點只要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就好。我不提倡什麼奧數興趣班什麼之類的。當然你要報名一些輔導班也是好的,一些輔導機構,如思源培訓機構,1+1輔導機構都是很不錯的。

7. 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校園競賽活動有哪些

我們這里有珠心算比賽,列式算100以內乘除比賽,數獨比賽,口算大賽........
祝你舉辦成功
求採納

8. 小學數學一對一上課哪所學校價錢低

這個很難找,現在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是最低的了。還自己抽時間自己教自家孩吧,這樣比較放心,就是自己累一點,辛苦點

閱讀全文

與數學小學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