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培養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 案例
課程的實施主要在課堂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一是以教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教代替了學,學生會事被教會的,而不是自己學會的。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的獨立品格喪失了,學生的心靈自由被禁錮,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創新意識也漸漸消失殆盡。最終,學生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淹沒在應試的汪洋大海之中,成為一架學習的機器和證明學校教學成績、教育「成功」的一個符號、一個載體!基於以上原因,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行為,而以新思維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採用新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動性,對自己學習過程中提出質疑,而不僅僅是機械的、被動的接受,為此,就要求學生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進步。我把讓學生學會反思貫徹在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中。
一、要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學會反思。我根據文章的時代不同、體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比如對於古文、古詩的學習,我先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如上網、去圖書館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在課文學習之前,先請同學們介紹他們查閱到資料,然後教師補充。對於文本內容的學習,先請同學們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和藉助字典自己學習,做到能夠理解文章大意。在課堂上,再以小組的形式把各自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使上課內容更加充實,除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的良好習慣外,還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對於資料搜集不準確、不全面的同學和預習中有較多問題不能解決的同學,也請他們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以便在將來有更好的預習效果。這樣的幾堂課之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並獲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但是對於現代文中如小說、散文的預習,我給他們布置的作業是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散文的特點是什麼等問題。這樣的作業通過他們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在開放型的作業中學會反思。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於說與寫的培養。對於寫作,一直是學生最頭疼的事。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從培養他們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起。我要求學生每天都做摘抄作業,而摘抄的內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都可摘抄,但是每頁紙要留三分之一寫點評,寫自己讀書的感受、心得體會,寫出真情實感,敢於說真心話。讓學生把這本摘抄本看作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寫上自己的筆名,並且給這本作品集命名,寫上序言,並制訂新學期的讀書計劃。正因為他們讀的都是自己想讀的書,感興趣的書,所以不須老師督促,他們都能自覺完成。一學期後,同學們在一起交流、討論讀書的心得體會。不知不覺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知識面擴大了。自然而然,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了進步。
三、在默寫、測驗中學會反思。語文的學習最基本的一點默寫、背誦,如字詞要做到正確書寫,古詩文要做到會背誦並且會默寫。但是同學們往往是會讀、會背但不會正確書寫。在默寫過幾次之後仍然要出錯。在測驗中,扣分較多的也是默寫。針對這種情況,我讓每位學生准備一本反思本,把默寫錯誤情況記錄下來。記錄時分為反思對象、反思內容、改正方法等幾項。讓他們找出錯誤原因並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幾次反思記錄之後,默寫的成績有所好轉。對此,我又讓學生把成績好轉的原因寫下來在班級中交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望採納~~~
Ⅱ 如何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 課前預習習慣
1、現狀分析:(當前,數學課前預習並不樂觀,這只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提到課前預習,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想到了語文的預習——查字典,分段,寫段意等。對於數學的課前預習,很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預習的實際意義,沒有體會到預習的實際價值,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常常會說:「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學生由於自學能力有限,學生根本不知道老師要求他們預習什麼?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只是簡單地看看數學書,做做課後練習而已。長期下來,學生對預習敷衍了事,走馬觀花。這樣的預習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預習成為一種形式或口號。
(2)部分教師一直主張不能預習
還有一部分教師一直主張不能預習,覺得預習後,課就沒法上了,學生都知道結果了,老師還教什麼,於是課堂上學生對學習並失去了的探究慾望,學習的熱情。我們在聽課時也經常發現有的老師上完一節課,學生的書根本就沒有翻開過,有時聽了一節課最後才知道他這節課上的是什麼,他們為的是給學生製造一些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像這樣的老師怎捨得讓學生課前預習了,那樣一切設想不就泡湯了嗎?
(3)預習要求過高,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有限。教師在布置預習時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按照成人的標准要求學生。如教學《24時計時法》時,如果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有條件的學生能在家長的指導下,理解24時計時法,大部分學生根本達不到預習要求,24時計時法其實還是挺抽象的,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都是普通計時法,讓學生一下要轉個彎用24時計時法確實有點難度。如果教師讓學生調查電視、廣播、郵電等部門是如何表示時間的,就簡單多了。這樣,學生不但有能力做到,而且在調查的過程中,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有的學生,由於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只要是布置了預習任務,不是學生在自學,而是家長在講解。這樣,課堂上探究新知識的過程,學生根本不感興趣。其實這些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只是掌握了結果,沒有真正參與到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部分學生預習時也只是看看書、做做課後練習,提前熟悉要學的內容,沒能真正理解預習的內涵,使預習流於形式。還有部分學生,課後根本不預習。種種原因導致數學課前預習效率非常的低。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呢?
(1)「導」——列預習提綱,明確預習任務。
例如:預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
姓名( )
預習導航
長方體:▲研究順序: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
▲研究內容:數量、形狀、大小、長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數一數、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體:▲帶著研究長方體的研究經驗研究正方體,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你還有哪些發現?寫下來:
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當然就能達到預習的效果。
(2)「思」——讓學生思考例題的解題過程、解題方法,想一想為什麼這樣解?這部分知識運用到我們學過那些知識?教材中的有些問題該如何回答?還可以怎樣想?
(3)「練」——完成書上相關的「試一試」、「練一練」對自己的預習進行檢驗。
其實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常規之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可能在我們小學階段,還體現不出它的重要性,可到了初中預習就非常的重要了。有人說課前預習像作戰時的戰前偵察。哪兒是明碉,哪兒是暗堡,哪兒是最堅固的地方,哪兒是薄弱環節等,通過預習,就可以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會聽得更加認真,並且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相比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糾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樣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這是以後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二、 傾聽的習慣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既是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舉止文明禮貌的體現。遺憾的是我們有些孩子不懂得認真去聽別人的講話,表現在上課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解,經常走神;小組討論不會聽其它同學的發言,自己說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嘩,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不會與人聊天,不能雙目注視對方,與別人談話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這些都不是好習慣,必須給予修正。
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總願意看看、聽聽、動動,這正是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而專心聽講是孩子們接受信息、吸取知識、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證。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讓孩子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呢?
1、教師講課應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住孩子們,讓孩子產生「非聽不可」的感覺,他們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愛聽講、想聽講、會聽講的好習慣。有的老師也許會說語言是有天賦的,那些兒童化的語言我怎麼也說不來,說出來也覺得非常的別扭。我也有同感,語言問題曾經也一直困擾著我,但後來我發現只要你有那份心,兒童化的語言是可以練成的。我們還發現同樣一個故事有的老師講得很生動,積極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慾望,而有的老師講完後學生卻無動於衷。如教學10的認識時,有位教師自編一個童話故事:今天,0~9這10個數字在排隊做游戲,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1~8各數字說:「你們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你真是太小了,什麼都沒有,怎麼能跟我比。」「0」聽了以後可傷心了,圓圓的眼睛流出了眼淚。這時1走到0的身邊,拉起0的手,對9說:「我們手拉手,不就比你大了嘛!」學生被這個故事吸引著,自然而然的進入的新知的學習。所以,我們在情境創設時一定得溶入你的真情實感,這樣才可以撥動孩子的心弦。
2、要加強聽的訓練。有人說「聽」還不容易嗎,人從出生就開始聽,孩子上了小學天天都在聽課,天天聽別人講話,難道還不會聽?非也。有人聽講,雖然眼睛睜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會神之態,然而聽後卻不知所雲。因此,我說聽需要訓練。第一,先讓學生聽懂。課堂上不論老師講或學生發言,都要適時追問一句:「剛才,××講的聽懂了嗎?你能把他講話的意思或提的問題給大家再說說嗎?」「誰知道他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第二,要求傾聽別人發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上課孩子們發言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面向大家」,「請同學們認真聽,有什麼疑問可及時提出」。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後交流時,我們可以這樣提問「剛才××和××的發言有什麼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麼相同之處?」這樣學生必然用心地去聽,不容走神。另外還可以通過口號式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這在低年級運用得比較多。如師:「小眼睛——」生:「看老師。」師:「小耳朵——」生:「聽師講。」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專心聽講也有很好的幫助,如「×××小朋友真會聽課,老師走到哪,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兒」;「×××小朋友聽課真專心,老師從他的眼睛裡都看出來了」 「××聽別人發言很投入,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他居然聽出來了。」等;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孩子聽的積極性。
3、教師講話不要啰嗦和重復。成為教師後的我們慢慢地發現自己越來越羅嗦了,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生怕學生聽不懂,布置作業是講完後還要寫在黑板上,生怕學生忘記了。因此我建議以後該給同學們提問題或布置作業只講一遍,不再重復。用教師講話「不啰嗦、不重復」的好習慣去養成學生聽課「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
4、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應帶頭做到。每每和孩子們交流談話,我都注視著他們,認真觀察孩子們臉上掠過的每一絲變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學回答問題不著邊際時,我也用心地聽、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話講完,中間不插嘴、不打斷。久而久之,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去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的講話。
三、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案例:桃樹有80棵,梨樹比桃樹多20棵,梨樹的棵數比桃樹多百分之幾?
生1:80-20=60(棵) 60÷80=75﹪ (大部分)
生2::80-20=60(棵) 80-60=20(棵) 20÷80=25﹪ (少數)
生3: 20÷80=25﹪(極少數)
從案例中暴露了當前學生的一些思維狀況,我們發現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只會「網路」(他在搜索什麼時候做過類似的題目,便把曾經解題思路套用到現在的題目之中),而不會認真的思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常聽不少家長、老師反映「我的孩子從來不獨立思考,遇到問題要麼瞎做、要麼問老師、要麼問家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們沒能養成一個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費科夫指出:「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不僅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則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要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思維,離不開人的獨立思考。只有勤於動腦,善於獨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本質的意義,掌握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形成各種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呢?
1、教師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我們現在有很多班級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老師一個問題出來,中下的學生還沒開始思考,那些成績好,思維敏捷的學生已脫口而出,這樣,很多學生思考的機會都被這些好生剝奪了,長此以往,他便懶得思考,等待現成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讓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其次,課堂上我們教師的話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給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時間,給孩子們充分感悟的過程。盡量減少這樣的提問:「是不是?」、「好不好?」及一些填空式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思維含金量太低,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訓練。
2、創設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
讓他們把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與夥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帶來的樂趣,去學習欣賞同伴們思考的成果,以促進進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哪怕這個見解是錯的,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來,不人雲亦雲,敢於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見解才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深刻性得到發展,產生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新課教學是要加強變式練習
在數學學習中,會出現這樣一個詞,即「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具有兩面性,既有消極的一面,又有積極的一面。思維定勢可以理解為:總是按照某種習慣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那麼,當這種習慣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路徑不一致時,就會形成了負遷移,使思維被定格在某個框架下而無法解脫,對於解決問題就困難了;可當這種習慣性思路與解決問題的途徑一致時,就可以促進正遷移的產生,就有利於解決問題。因此,我們通過變式練習,不但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發散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教給學生解題策略
我們現在經常發現學生一遇到非標准模式的題目(變式的、陌生的題型)就無從下手,學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該從何思考。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腦中缺少解題的策略。什麼是解題策略?「解題策略是指探求數學問題的答案時所採取的途徑和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你所接觸到的不是標準的模式化了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創造性思維,需要正確地選擇一種解題策略來幫助實現這一創造過程。如果我們的學生腦中有解題策略,又會選擇,那麼遇到再難再復雜的問題學生也能做出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解題策略分為一般解題策略和特殊解題策略。一般解題策略就是我們常說的解題步驟:理解題意、做解題計劃、按計劃作答、回答檢驗。特殊策略有:舉例、畫圖、列表、找規律、逆推(列方程)、轉化等。下面我就重點講講我們在數學解題中常用的幾種特殊策略。
!、舉例策略
舉例比較適合運用在含有字母或只告訴數量關系卻不能計算的題目,因為學生習慣於通過計算得到答案,運用舉例就可以把不能算的題目變成能算的題。比如:(1)大圓的半徑是小圓的3倍,那麼大圓的周長是小圓的( ),大圓的面積是小圓的( );(2)甲數是乙數的20﹪,乙數比甲數多( )﹪;(3)有a棵樹,死了b棵,成活率是( )。像這樣沒有具體數據、不能算的題目學生往往難以下手,用舉例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交流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同樣用舉例的策略有的同學算得又對又快,而有的同學算了半天還是錯的?」學生很快就明白了:舉例時還要根據題目中的數據,選擇好算的數據,這樣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畫圖策略
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較抽象而又可以圖像化」的問題,它是「用簡單的圖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量關系,從中發現解題方法、確定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低年級用的較多的示意圖,在高年級畫圖策略用得最多是線段圖,比如學生在做較復雜的「倍數的應用」「百分數的應用」「分數的應用」時就可以藉助線段圖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到解題方法。學生在解題時也想到用畫圖,可是他畫不清楚,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畫線段圖。比如,百分數的應用題應先畫整體「1」,(而不是哪句話在前就先畫什麼)然後根據整體「1」畫出其他相關聯的量;還要思考這道題是畫一條線段還是畫兩條線段。只有學生學會這些,畫圖才能真正為學生學習服務。
3、逆推策略(列方程)
這種策略比較適合已知結果,要求原先的數量的題目。逆向思維方法是與順向思維方法相對而言的。在分析、解答應用題時,順向思維是按照條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維是不依照題目內條件出現的先後順序,而是從反方向(或從結果)出發,進行逆轉推理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學生很不習慣,那麼如何把逆向思維變成順向思維,方程就是最好的辦法。比如:有一個半圓的周長是15.42,厘米,它的半徑是( )。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那讓我們教會學生運用解題策略吧!
Ⅲ 小學生學習數學有哪些行為習慣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習慣究竟有哪些?
1
、預習的習慣。
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
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2
、課前准備的習慣
。
課前要自覺准備好學慣用具:
課本、
大演草、
學具盒、最好還要備有鉛筆、
草稿本、
作業本、練習冊,
課前還要
調整好上課的狀態。
3
、勇於舉手發言的習慣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
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
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
饋的手段之一,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
4
、能用完整的話發言的習慣
發言是學生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
匯報交流的成果,
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
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說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了。對於學生
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說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
5
、勤於動手的習慣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
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
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
的加強。
6
、反思的習慣
小學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
生的閱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系,不但是小學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
有。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借口,一般情況下,學生表現粗心的地方,大都
是問題當中要求細密的地方,有意識地讓學生對那些細密之處和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反思,能夠幫助學生
深入理解問題,有利於引起對細微之處的注意。經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細心,思維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考慮問題一定更加周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會漸漸豐富。
7
、質疑的習慣
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問問題,
而越大就越不喜歡提問題了呢?其實好奇、
好問是每個小孩的天性,
質疑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是創新的基礎,善於質疑的人,善於發現問題。
8
、集中精力聽課的習慣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是對外部事物的有效的關注,
是一種良好的感知狀態,
注視者兩眼炯
炯有神,精神抖擻。學生應當注視著老師的眼睛和動作,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學生應該看著黑板,
當某同學在發言或匯報的時候,其他同學應當仔細聽。課堂上發呆、走神、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左顧右
盼等,不能經受一點點干擾,身邊稍有動靜便思想分散。數學課與數字、概念、法則、公式、性質、定理
緊密相連,有的是計算和推理,規則性比較強。
9
、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閱讀例題和習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學生發生了錯誤,引導學生從課本的概
念中去找根子,從而領悟到認真看書的必要性,對課本感興趣,逐步願意並喜歡閱讀課本,把老師指出的
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以及關鍵處,都是你們自學的思考提綱,幫助你們自己學習,自主探索。每個學生每人
准備一個小本本,指導做記錄和摘錄整理所學知識,便於隨時閱讀。如對各種法則,定律,概念,公式,
進率等基礎知識的整理摘錄,養成自覺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0
、科學安排時間的習慣
要科學安排學習、勞動、娛樂、鍛煉、交往等活動。要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活動時間:包括每天的階
段性安排、每周的較大活動安排、考試復習和雙休日、寒暑假的專題安排等。做到該學學、該玩玩,該學
習時不用別人督促主動學習,該活動時快快樂樂去活動。
11
、協作研討的學習習慣
要學會團結協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要善於幫助別人,也要善於向別人學習,通過協作
研討,使自己在敘述、解釋、驗證事實、解決矛盾等方面調整看法,實現對知識的科學建構。
12
、課後復習的習慣
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
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
歸納知識要點,
找出知識之間
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的關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內
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13
、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
認真思考,
認真書寫,
一絲不苟,
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認真尋找解決的方法。作業寫完後,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徵和要點,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作業錯了,要及時改過來。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應培養的學習習慣如下:
1.
書寫整潔、一絲不苟;
2.
計算認真仔細、快速正確;
3.
審題認真全面,做題格式規范、畫圖符合要求;
4.
計算完畢要驗算檢查;
5.
課前預習,課後回憶復習;
6.
聽課精力集中,活動積極參與;
7.
作業獨立思考、按時完成;
8.
知錯改錯,及時糾正;
9.
勤學好問,積極求
教;
10.
今日功課今日完成等等。強化培養和訓練
由於受
「
應試教育
」
的影響,許多老師只重視知識講授,
大搞題海戰術,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從提高學生素質
出發,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講清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注意學生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不
妨採取以下幾種方法:①要求學生從現在做起,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從學習習慣中的每一項內容做起,
持之以恆,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功到自然成。②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不失時機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如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裡,在口算時,比一比,哪位同學算得既快又對;板演、筆算、做作業時,比
一比哪位同學書寫得仔細認真,工整規范;老師講課時,看誰精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正確,對做
的好的要及時表揚、鼓勵。③舉辦作業展覽評比,對作業書寫工整規范、認真仔細、計算正確,按時完成
作業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④在評選三好學生,評選班幹部時,可把具有良好學習習慣作為評選的一個
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比較自覺地按學習習慣要求去做。⑤當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有點滴進步時,
要及時鼓勵,更上一層樓;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不要諷刺挖苦,要耐心糾正、具體指導、期待進步。
1
、
重視孩子學習數學習慣的培養
有些孩子學習行為習慣還不是很好。首先,課堂四十五分鍾專心聽講是最
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會學習的孩子在課堂上肯定是積極認真地參與學習,手腦並用。有部分同學,
不會聽課,老是要老師來提醒,這樣學習成績必然就會受到影響。學習習慣的另一方面就是作業的按時完
成,我們大多時候是書面作業,要注意提醒孩子認真完成好,並在能力范圍內給他們檢查。作業書寫要求
和格式訓練也是學習習慣培養的一方面。比如:字跡清楚,做題按照題目要求
,
格式正確。解決問題時,要
讀題、審題、寫算式,寫單位名稱和答。另外我多次強調題目怎麼問我們就怎麼答。很多學生偷懶,答語
只有兩三個字。我們班有些同學的作業比較馬虎,字跡邋遢
,
在作業本亂畫,做錯了不擦就直接改,這些還
要請我們家長嚴格要求。有的學生做家庭作業是很多人坐一起,目的是好相互對答案,甚至抄襲他人的作
業。
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習慣,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
業之後再做其他事情的習慣。
現在高年級數學作業
40
分鍾內可以完成,
如果您覺得孩子速度慢,
錯誤率高,
可以幫孩子分析情況。好的學習習慣終身收益,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但我認為該規范的時候
要規范,而且要嚴格要求、要堅持。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時間長了都能養成,所以家長發現孩子的壞
習慣要及時改正,好習慣要堅持下去。
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
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Ⅳ 小學生需要養成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從三方面入手:①對教師講的主要部分關鍵問題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注意聽課的習慣。②要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舉手,向老師提出來,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③邊聽邊記。聽課必須有手的活動,隨時聽到的重點隨手記到本上或書上,養成這種聽寫同步進行的習慣對今後的學習是大有益處的。此外,教師講課時要善於察看學生聽課的表情,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反應淡漠,就應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方法;如有個別學生思想「開小差」,要及時提醒。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基本保證。一方面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善於捕捉學生的注意,善於巧妙提問,啟發思維,引起興趣。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和進行常規訓練,注意提出明確的專心聽講的具體要求,逐條落實。
上課專心聽講,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認真聽教師講課並注意觀察教師的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二是注意聽同學的發言,同學在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要注意聽,邊聽邊想,同學回答得對或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麼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好。此外,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是學生「聽懂」數學課的關鍵。
2.動腦多思習慣的培養
教師應創造條件,充分利用一切機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精力集中、專心聽講、勇於鑽研、肯於動腦、大膽發言並逐步養成習慣。其做法是:①激疑啟思法。教師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善於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其產生探索求知,解決問題的積極要求。②情境激勵法。從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鑽研動腦習慣。③操作悟理法。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教師一方面應利用形象的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另一方面應充分讓學生有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領悟算理,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學學習活動中,要教育學生上課時要邊聽邊看邊想,閱讀數學課本時邊讀邊思,作業時要邊做邊想;要引導學生全面地、細致地、一絲不苟地觀察題、式、圖,從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覺地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對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獨立的觀察與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握科學知識間的內部聯系,在復雜的問題情境中抓住關鍵,揭示規律;特別要注意培養求異思維,強調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覺從書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錯例中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要注意糾正個別學生的思維惰性,改變他們一味依賴老師、家長、同學或單純靠死記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習慣。
要逐步訓練學生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不但要認真聽取、分析別人的意見;而且要多動腦筋,多方面去思考問題;讓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用數學語言講出來,然後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講給教師和同學們聽。
Ⅳ 如何從小學開始培養好的數學 學習習慣
多看看輔導書上的解題步驟及過程,自己根據自己的習慣進一步改進,慢慢變成自己的
Ⅵ 小學數學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1、預習,2、上課認真,3、課後復習。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培養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利用15至20分鍾的時間對將要回學習的新答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在預習時,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記錄下來,提出問題;課後復習是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把一天來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總結,並記錄實踐操作的體會,在頭腦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記憶;
2、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鼓勵那些思維活躍,想像豐富的學生常常提出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對那些愛質疑的學生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從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開始;
3、養成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
4、養成認真細致的作業習慣;
5、養成討論,理解,存疑,拓展的習慣。
Ⅷ 小學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主要特點
那麼在小學階段對於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一、 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只有會聽了,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培養小學生的聽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創設情境,樂於傾聽
課堂上的傾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師生之間的,一方面是生生之間的。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於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願望。
(二)明確目標,引導傾聽
生生之間的傾聽交流因為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心去聽別人說,因而課堂上常常是學生在回答問題,另外的同學卻在干別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事可做,認為這不關他的事,教師這時應該給學生明確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應該干什麼,告訴他們「聽」也是目標,在「聽」中學生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聽」中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學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社會心理學家也認為,受人贊揚,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動力和自身價值。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聽」的培養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二、 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它需要理性思維、邏輯推理、體驗和感悟,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應該要學會主動去思考、推理、思考和反思。但是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提出問題,會提出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勤於思考,敢於提問的習慣。
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應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其次,要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獨自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三,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所以我們老師要教給孩子思考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從多種角度,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逐漸成為一名樂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第四,要不斷鼓勵學生,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激起再次思考的慾望。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勤於思考,還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要敢於提問。作為教師,首先要保護學生好問的天性,在數學課堂上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大膽提問。心理學研究表明:能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的學生比只能解答問題的學生更聰明,其聰明之處就在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包含了學生的創新慾望。其次教學時,教師要創設學習數學的問題情境,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同時還應教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三、運用數學語言准確表達思想的習慣
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除了接受學習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都是學生的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的結果,必須要經過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而在合作交流中則必須運用語言來進行交流才能達到合作的目標,也才能完成任務。數學又是是一門科學,因此在進行交流時我們應該用科學的,嚴謹的語言。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用已經學過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完整話等,到高年級就應該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同學爭辯,討論問題,並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或不完整的語言。
習慣,它具有支配行為的力量,但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而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學生審題的習慣,學生書寫的習慣,學生做題的習慣,學生自我檢查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才能有不斷的生成,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數學課堂的精彩
Ⅸ 小學生應該具有哪些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更需家長掌握孩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心理規律, 向孩子講明養成良好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性,指出要養成這些良好學習習慣,必須克服哪些毛病,讓孩子心中有數,做起來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落實到實處。指導具體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去做並及時督促、檢查,這樣也就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再逐步由課外向課內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鞏固下來。
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1.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2、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數學中要求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 味化,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他們回答問題後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贊揚,更能增加他們學習的參與競爭意識,這樣可使老師的啟發性講授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得到和諧的統一,促使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形成。③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於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在講授討論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並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數學游戲,學生處於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保持長時間增長。
二、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
①在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養成看圖、看關鍵文字、理解數學知識的習慣。低年級,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法。看書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跟著教師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插圖,要數清圖中各種物體的個數,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圖解。教師要注意採用「先講解後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中高年級,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讀書的技巧。在普通讀的基礎上,重點內容,難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畫,認真推敲課本上的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怎樣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線段圖與應用題的關系,如何看懂各種圖表等。讓學生學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②在課後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應該從低年級起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培養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後練習布置給學生,並提出適應低年級小學生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剛開始,預習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細一些,可採用填空式,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步採用問答式,思考題等方式。
三、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①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慾。這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小、知識面窄、抽象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數學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因此不僅培養勤思好問的習慣,還要引發學生養成深刻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比較分析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區別、掌握實質、靈活運用。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切忌動作慌亂、思維無序。那樣肯定導致作業做得臟、亂、錯,不堪入目。我們得要求學生緊張有序地,輕輕地拿出作業本、尖鉛筆、文具盒。文具盒打開後先不要合上,以備隨時取尺子和橡皮。作業開始不要先動筆,先讀懂題目叫你解決什麼問題,在沒有弄懂題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動筆,反復閱讀題目,讀懂之後再動筆。寫算式,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業看上去干凈,整齊,正確。關於格式和布局這些都在一年級輔導寫作業時就要講清。
其次,各種題型基本見到後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的作業,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
再次,要培養學生會自我檢查養成認真學習不粗心的習慣。
五、嚴格要求,規范書寫
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都是造成錯題的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就要從低年級抓起,包括學生的作業格式、書寫規范、自覺檢查等習慣。要求學生以「提筆就是練字時」為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防止學生的粗心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以下要求:(1)題目從書上抄下來後就要檢查題目是否抄對。(2)從橫式抄到豎式要再檢查一遍。(3)豎式結果抄到橫式還要檢查。這樣逐步檢查減少了計算的錯誤率,比較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