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簡介
既有必要的抄理論闡襲述,又有鮮活的案例展示,凸顯實用性為其鮮明特色,突出實踐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書材料翔實,內容豐富,涉及《語文課程標准》解讀、小學語文課程資源、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技能、漢語拼音教學、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等。而且理念先進,思路清晰,結構新穎,可作為初等教育專業、語文教師教育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小學語文教師培訓使用。
⑵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中小學語文教師的現狀和需要,側重於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對語文教學的五個領域——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學習,進行了具體闡述和示例。根據本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本教材提供了較多的教學案例,從理論和實踐上努力凸現課程與教學理論在語文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希望能給語文教師提供直接的、具體的幫助。
本書可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本、專科教學和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的教材,也可供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和語文教育研究工作者參考。
⑶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作為未來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應具備什麼樣的閱讀教學理念
應該具備以下教學理念:
1、圍繞語言建構與運用展開教學。
根據《新課標》中教學目標的要求,語文課程是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以漢語拼音、筆畫和藉助工具查閱字詞為主的教學,這些屬於語言的建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些知識的表層感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體現若干個語文核心素養。
2、圍繞思維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
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師生互動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且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的程序性知識。在教學中,理解關鍵詞句不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內容和中心。
3、圍繞審美鑒賞與創造展開教學。
審美鑒賞與創造實質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的審美鑒賞和創造則依靠語文教材,陶冶學生情操,《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緒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
(3)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採取的教學方法:
1、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同時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可以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
2、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學生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具體做法可以時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選擇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上台背誦並和全班同學一起誦讀。
⑷ 學習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發現了什麼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一課程性質的定位,不僅強調了語文課程工具性這一固有屬性,指明了語文作為表情達意、思維交際的工具,既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人們終身學習的基礎,又是傳承文化、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手段,而且還強調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揭示了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對學生精神領域具有深廣影響的人文內涵,即強調了語文課程的實施是人實現自我成長、激發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體現了語文教育活動是在特定的時空中師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蘊涵著尊重人的生命價值、人的文化及其多樣性是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這樣一種理念。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實踐性的特點。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使學生能更好地運用語文這個工具,來進行「聽、說、讀、寫」,來高質量地領會別人的意思和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說,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具有人為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是依託「文」來體現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
二、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
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
◆ 語文素養的構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是互相交融、滲透的關系。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1)人文性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情感的熏陶,內心的體驗,看重想像、直覺和創造性。因此,以學生為主體,承認個體差異,重視個體體驗,在探究中學習等備受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2)實踐性
●《課程標准》中關於實踐性的表述:在《課程標准》中沒有給語文實踐下准確定義。它是這樣說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3)生活化
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生在進校前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生活在母語環境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4)民族化
民族化即遵循漢字、漢語自身的規律。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漢字造字的特點:漢字是音形義的綜合體;漢字構字的特點:漢字是平面型方塊體文字,漢字記錄漢語沒有分詞連寫的規則;漢字情感色彩的特點、漢語言文化的優勢等。比如,利用漢字形聲、象形、會意等特點識字,利用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指導寫字;再如,利用漢字感情色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澱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特徵。
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能夠逐步掌握自學語文的門徑和方法。
自主學習——就是在自我監控下的學習(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的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
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的主要表現
*學習目標自我確定 *學習方法自我選擇
*學習過程自我調控 *學習結果自我反饋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並不是把桌子或拉開或合攏,幾個人湊成一堆。「合作」學習的范圍也不單是課堂上,它包括學生課內外的一切學習。
「合作」的基礎是分工,沒有分開就不能談合作。「分工」對學生來說,首先是獨立。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闡明自己的觀點。這種「合作」是給別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從別人那裡獲取經驗,得到啟發,使每個人在「合作」學習的同時,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這個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交流。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對所討論的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獲取知識,感悟方法,同時獲得極大的情感滿足。
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自主發展的學習方式。
「探究」,應是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方法、情感體驗的過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過程、領悟學習方法的過程。「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然後獲取探究的樂趣,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探究」的不僅是思想內容,更有方法、情感、態度,內容是淺層次的,而其他是深層次的,是更有探究價值,也更容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因此,要引導學生去探究發現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層次的「美」,獲取更有價值的東西。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
①課程內容: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內容;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鼓勵教師開發、利用語文教學資源。
②課程實施:改進課堂教學;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
⑸ 學科教學(語文),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以實際教學能力和教學理論為培養目標內的一個碩士專業,主要以就業為容主,與學術研究的碩士相區別。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本、專科的主幹課程之一。
二、內容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學習掌握各門學科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規律以及學科內容、教學方法與學生心理發展相互關系的教育心理學分支。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根據中小學語文教師的現狀和需要,側重於語文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對語文教學的五個領域——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學習,進行了具體闡述和示例。
三、特點不同
1、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學研究的范圍很廣。所有中小學教學計劃所列的各門學科,諸如語文、數學、外語、體育、歷史、地理、音樂、美術、自然科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均包括在內。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從理論和實踐上努力凸現課程與教學理論在語文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希望能給語文教師提供直接的、具體的幫助。
⑹ 論和語文課程與教學有什麼區別
學科教學論研究學科教學情景中教師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對教師的行為方式進行科學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規定或解釋高校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初等教育專業(專科)開設有專門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問題、課程問題的課程,屬於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范疇。准確地講,屬於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范疇。
⑺ 考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生,那個學校比較合適!
語文課程與教育論是教育學學碩考研方向之一,初試是不分方向的,考試科目為政治(100分)、外國語(100分)、教育學專業課(300分)。不涉及語文內容。
目前,教育學考研大部分院校退出統考,改為自主命題,不同院校的考試科目是不一樣的。建議先選擇好院校,了解好院校的考試科目和參考書,然後在開始備考。
教育學考研復試各個院校不同,考試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同樣建議可以先選擇好院校。
教育學專業比較好院校有: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首師大、南開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院校是可以考慮的。
現在復習主要是初試的備考復習,復試等初試完成之後在復習也是來得及的。各科的復習先從參考書開始,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復習。
關於教育學考研相關信息可以到博仁考研網去查看。
課程與教育論方向介紹:
學科簡介
課程與教學論是教育學科的一個分支學科,該學科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正朝著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論綜合和不同學科教學論專門化研究的方向發展。
本學科著重探索先進的課程與教學理念,研究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問題,積極參與現行的課程教學改革。
培養目標
系統掌握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夠對現代課程與教學論的發展做出判斷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能夠完成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碩士學位論文,運用一門外語進行交流,能夠比較熟練的閱讀本學科的外語文獻的能力。
研究方向
01.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
02.小學課程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03.學習論
04.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05.中學政治課程與教學論
06.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
07.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08.實驗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09.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0.數學教學研究
11.競賽數學
12.數學教學心理學
13.數學問題的解決與心理學研究
14.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15.漢語國際教育
16.生物課程與教學論
17.地理與可持續發展
18.英語課程教學與研究
(註:各個招生單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3]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300分題)
(各個招生單位考試科目略有不同,以上統考院校為例)
專業開設學校
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渤海大學等。
就業前景
隨著國家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視就業前景會更加廣闊。近幾年,同不少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相比,師范類畢業生的就業呈現出供不應求且經年不衰的可喜局面。這是因為我國教育事業相對落後,教育人才本來就比較缺乏。近幾年,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更是給師范畢業生帶來廣闊的就業市場。從已經畢業的研究生就業去向來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業前景相對較好。
本專業畢業生可在基礎教育教學和研究機構、各級各類教育培訓機構、教育合作與交流機構從事相關教學、科研與各類課程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
⑻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怎麼樣,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好
高校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初等教育專業(專科)開設專有專門研究小屬學語文教學問題、課程問題的課程,屬於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范疇。准確地講,屬於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范疇。學科教學論研究學科教學情景中教師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