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是怎麼產生的
要聽見自己的迴音,需要迴音延遲0.1秒以上,故距離反射物至少要17米。
回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聲現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築物的牆壁等)在界面將發生反射,人們把能夠與原聲區分開的反射聲波叫做回聲。人耳能辨別出回聲的條件是反射聲具有足夠大的聲強,並且與原聲的時差須大於0.1秒。當反射面的尺寸遠大於入射聲波長時,聽到的回聲最清楚。
Ⅱ 金波的童話有哪些
金波的童話有:屋頂上的小樹、火狐狸、兩只棉手套、丁冬丁冬丁冬、熊奶奶的生日、穿皮鞋的胖熊、白丁香紫丁香、甜甜的眼淚、雪人樹、穿紅背心的小青蛙、三束紅玫瑰、我也是鬍子爺爺、蝸人、雨人、怪手杖、蝴蝶詩人、藍喜鵲、老槐樹、雪人、豆瓣綠、壁虎,你變美些。
還有,風箏鳥、沉默的樹、老頭兒老頭兒你下來、影子人、根鳥、開滿兔兒傘花的地方、樹葉小船、白天鵝羽毛、半個月亮、胖嘟嘟回家、尋找泉水的鹿、白馬黑馬、神奇的小銀蛇、一隻藍鳥和一棵樹、願生命活在風里、鬱金香和藍蝴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以及,秋天的蟋蟀、白烏鴉、自己的聲音、柿子燈和相思鳥、銅鈴兒小丁當、小燕子藍羽、青蛙和小甲蟲、胭脂湖畔的暖石、黑橡樹、白柵欄、永遠的家、小松鼠和紅樹葉、板凳狗和他的一朵小黃花、尋找第七顆星。
《金波經典童話》出版於2010年,其出版社是少年兒童出版社,《金波經典童話》的作者是金波,上述的金波童話作品都在這本書籍內。
(2)小學語文回聲擴展閱讀:
金波出生於1935年,在北京出生,祖籍河北冀縣。1957年考入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還在讀書的時候,金波的作品就已經有所發表。在畢業之後,金波選擇了留在學校里擔任教學工作,在中文系以及音樂系都曾經進行了教學。如今,金波是首都師范大學教授,此外還是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以及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
金波的獲獎情況:五次榮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分別是第一屆《春的消息》(組詩)、第二屆《在我和你之間》(詩集)、第三屆《林中月夜》(詩集)、第四屆《我們去看海》(詩集)、第五屆《烏丟丟的奇遇》(長篇童話)。
共有五件作品、連續三屆榮獲「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 。獲獎作品分別是《蘋果小人的奇遇》(童話)、《你我手拉手》(歌曲)、《我們去看海》(詩集)、《一個中國孩子的英雄喜劇彩虹鳥》(動畫創作)《童謠童畫》(主編)。
三次榮獲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小樹葉童話》(童話,1994)、《白城堡》(童話,2000)、《感謝往事》(散文,2002)。
兩次榮獲冰心圖書獎,獲獎作品:《紅樹林童話》(1994)、《金波詩詞歌曲集》(1994)。
兩次榮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分別是:《春的消息》(組詩)、《雨人》(童話)。
六次榮獲北京市文聯優秀作品獎,獲獎作品:《我的家在中國——北京》(1985)、《兒童村》(1990)、《我們的七月》(1991)、《獻給母親的花環》(1999)《親情四首》(2004)以及榮譽獎《烏丟丟的奇遇》(2004)等。
獲國家級獎項的歌詞有:《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1959)、《在老師身邊》(1963)、《啊,櫻花》(1978)、《海鷗》(1980)、《小鳥小鳥》(1983)等
1992年,榮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1992年,榮獲台灣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
其作品《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還被選入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課本,及鄂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我們去看海》被選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用目光傾聽》被選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及鄂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2018年11月,作品《昆蟲印象》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單篇作品獎。
網路-金波經典童話
網路-金波
Ⅲ 小學生!家長迴音!語文!
天陰沉著,循蜿蜒小徑,來到它的身邊。它的四面被鐵索禁錮著,一層蟬翼似的塑料虛了視線。努力貼近,隱約可見零星的森森白骨。心一下跌了下去。那是一段我們沒有經歷的慘重歲月,無辜者被兇殘地收割,尖利的銳器在柔弱的身軀上扭曲,他們就這樣成了罪惡的填充物。一具具赤裸的屍體被他們僱用的國人隨意棄在了荒郊野外,層疊累計,大地上行走的孤零野狗見此情形夾尾而至。曾經在散文里讀到的那些文字噴薄而出,那是結在黑土地上的傷,這是結在江南的痛,這是流淌在中國土地上的大慟。
「我還以為萬人坑是多大的墓地呢,想不到是這么一個小地方。那裡面竹筍似的骨頭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誰的口噴出這樣遙遠而又清晰的聲音?他的身後一片笑聲陡然成長起來。誰讓誰近在咫尺卻遠隔天涯,我能說些什麼?我還能說些什麼呢?是的,是他們經歷了殺戮,與我們何干!他們的生命里生前攀附了腹背受敵的冰霜,還是前赴後繼,為的是留取一盆炭火,死後難道要被擁著炭火的孩子冷漠地一次次打量嗎?來這里的目的就是收割這樣的教育嗎?如果這里有我們的親人,我們的心裡會那麼輕佻嗎?我們不懂自己的生命是被呵護的,自然也遺棄了這些罹難的生命。想想這里都是誰,這里有如我們一樣青春歲月的少年,有如我們父母一樣慈愛的長著,有如我們弟妹一樣活潑的孩童啊。
我們是那樣簡單地忘記了昨天,忘記了被宰割的痛苦,忘記了被宰割的因由。受了這樣思想的支配,我們身邊不乏昏天黑地不乏連稻粱都懶得謀求的角色。沒有硝煙的土壤里種植了冷漠。想起德國新教神父馬丁那段刻在波士頓的猶太人紀念碑上的話: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此後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再後來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還是不說話;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自己死在了自己的冷漠里。真正的冷漠不需要時間,即使狀況發生在眼前,我們中還是會有一些人背轉身去,朝自己的世界裡飛奔。一個冷漠的人終究孤單,孤單的人是不成氣候的。還好這些人只是而且永遠是太陽中的黑子,他們的存在更加襯出了太陽的恆久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