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故事導入

小學數學故事導入

發布時間:2020-11-24 02:21:48

小學數學故事

1、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2、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3、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② 小學數學因數與倍數怎麼進行導入呢

《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 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里我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討論交流,學生對自己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老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三)變式拓展,實踐應用
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在游戲中,師生互動,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學生不僅參與率高,而且還較好地鞏固了新知。課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養,並及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享受數學,感悟文化魅力。

③ 小學數學如何有趣的導入新課

小學數學要有趣的導入新課可以採用以下四種導入方法:
一、故專事導入,故事能在屬第一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的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更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二、懸念導入,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
三、實踐導入,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
四、游戲導入,游戲是學生喜愛的一種活動,游戲導入就是指通過引導學生做游戲而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
數學新課導入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學生親身經歷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

④ 小學數學趣味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自己可以濃縮一下

⑤ 小學數學故事,簡短一些

高斯的很多啊

大約距今200多年前的一天,在德國不倫瑞克的一所農村小學里,一位算術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這位從城裡來的教師自命清高,他認為跑這么遠的路來教一群鄉下笨孩子真是大材小用。因此,感到一肚子委屈的他常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動不動就訓斥鞭打學生。孩子們見了他就像老鼠見了貓似地怕得不得了。

這天,算術老師心情不好,拉長著臉走進教室,下命令似地對學生們說:「今天,你們給我算1加2,加3,加4,…一直加到100的和,誰算不好就不準回家吃飯。」說完,他像凶像惡煞似地瞪著眼睛看了孩子們一圈,然後坐到椅子上閉目養神。孩子們又怕又急,趕忙拿出石板算了起來:1+2=3,3+3=6,6+4=10,10+5=15,…唉,這道題可真難做,從1加到100這要做到什麼時候才算完呀?

正當大家在石板上擦了算,算了擦,忙個不停時,只見一個男孩子站了起來,手拿石板走到老師跟前小聲說道:「老師,我算好了,答數是不是這個?」算術老師頭都沒抬,揮揮手說:「去!去!去!這么快就算好了,肯定是錯的!」這孩子站著不動,他再把小石板往前一送,「老師,您看看吧,我想這個答數是對的。」算術老師正想發作一通,可是抬頭一望卻大吃一驚,那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寫著數字「5050」。這個答案他自己事先算過是對的,不過,他為了算這道題也花了好些時間,這9歲的孩子怎麼這么快就算出來了,他有點驚奇地問道:「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老師,我不是按1加2再加3的次序一個一個往上加的,我仔細看了一下算式,發現這個100個加數里,一頭一尾兩個數相加都是101,您看,1+100=101,2+99=101,3+98=101,…最後,50+51=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用50乘101就是5050了。」

「啊呀!我怎麼就沒有想到?」算術老師驚訝地對這個學生刮目相看。確實,他受到極大的震動,想不到鄉下小孩里還有這么聰明的人。要知道這孩子應用的方法就是數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才找到的「等差級數求和」的方法呀。從此,這位老師像換了個人似地,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對學生的態度也大為改進了,尤其是對這個聰明的孩子,他更是熱情幫助,精心指點,把他引上了熱愛數學的道路。

這個聰明的孩子就是高斯,

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任務呈現之情景呈現方式 A.問題導入 B.故事導入 C.兒歌導入 D游戲創新

應該說這四個都可以進行情景呈現,但C和D選項不太常用,常用的是A和B選項。

⑦ 小學數學故事導入有哪些

1796年的一天,一個青年開始做導師留的數學題。
前兩道題完成順利。只剩第三道題:要求只用尺規,畫出一個正17邊形。
這位青年絞盡腦汁,但是毫無進展。
困難激起了鬥志。他終於完成了這道難題。
導師看到學生的作業驚呆了。他激動地說:「你知道嗎?你解開了遺留兩千多年的數學難題!」
原來,導師因為失誤,把這道題目的紙條交給學生。
每當回憶時,這位青年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
這位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有一天,數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最小的一位說起話來了。
0弟弟說:「我們大傢伙兒,一起拍幾張合影吧,你們覺得怎麼樣?」
0的兄弟姐妹們一口齊聲的說:「好啊。」
8哥哥說:「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錯,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應照相機和膠卷,好吧?」
老4說話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煩了一點,到不如用我的數碼照相機,就這么定了吧。」
於是,它們變忙了起來,終於+號幫它們拍好了,就立刻把數碼照相機送往沖印店,沖是沖好了,電腦姐姐身手想它們要錢,可它們到底誰付錢呢?它們一個個獃獃的望著對方,這是電腦姐姐說:「一共5元錢,你們一共十一個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錢?」
在它們十一個人中,就數老六最聰明,這回它還是第一個算出了結果,你知道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⑧ 淺談如何運用小故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發展與鍛煉,是對於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推進。本文將結合實例具體談談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
故事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能夠發揮很積極的作用,這首先源於學生們對於故事的喜愛與熱衷,在教學中適當穿插有意思的小故事,不僅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們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以故事作為教學導入同樣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故事的導入不僅簡單易懂,還能夠迅速將學生們帶到教學情境中,讓大家的注意力更為專注。尤其是對於那些有一定難度或者學生們理解與記憶普遍存在障礙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接受往往存在一定難度,如果能夠將知識點融入到故事中往往能夠極大地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吸收更直觀。
「乘法口訣表」是學生們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內容,透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背誦乘法口訣時存在著一些障礙。的確,想要讓學生們記住這些他們並不理解的計算規律與法則,對於小學生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為了幫學生們一定程度化解這個難題,教學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引入和乘法口訣相關的小故事: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在和學生們講述乘法口訣表的歷史淵源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對於故事性內容學生們通常都十分喜愛。以這樣的小故事為教學導入是很有意義的,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抵觸心理,從故事中也能夠給學生們揭示一些口訣表的由來,讓大家在背誦時難度更低。這對於學生們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二、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們在聽故事時通常都非常投入,並且能夠迅速進入故事情境中。如果故事中有一些思考問題學生們往往也非常願意參與,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有意思的數學故事通常能夠很好地將一些知識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學生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就已經參與思考,並且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進行相關探究。這個過程很有意義,能夠讓學生自發地展開對於相關問題的自主探究,這對於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都很有成效,也是故事教學的意義所在。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如下小故事: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隨後數了數共30隻猴子,於是算了起來:100÷30=3……1,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地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小猴子們很感激,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他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自己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很多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後都哈哈大笑,當我問到「八戒到底吃了幾個山桃」時,不少學生都能夠馬上答道:是10個。藉助這個故事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維也高速運轉,正是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才能夠讓大家快速而准確地找到答案,這是故事教學對於數學課堂的推進良好體現。
三、透過故事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展開研習探究。許多數學小故事中暗含的知識點其實是有一定深度的,然而,當將這些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境中後首先能夠降低學生們對於相關知識點理解上的難度,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故事教學的優越性。
某次課堂上我給大家講了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1+2+3+…+97+98+99+100=?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大家在聽完這個小故事後都目瞪口呆,對於最後提出的這個問題也非常感興趣。許多學生都在非常積極地思考著,然而,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們卻很難馬上想到答案。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契機,在故事的引入後學生們對於這個「高深」的問題都充滿了興趣,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當我給學生們講述相關運算規律時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思維也異常活躍,當我給大家介紹到1+2+3+…+97+98+99+100=(1+100)+(2+99)+(3+98)+(4+97)…=101×50=5050時,大家都十分驚訝,在感嘆高斯聰明的同時也感嘆著數學課程的精妙,內心對於數學課程的興趣也在一點點加深。
故事能夠非常有效地推進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故事不僅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家對於課堂教學更為投入,故事中還能夠很好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鍛煉。故事教學對於小學數學課程有著非常好的輔助作用,能夠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⑨ 小學數學趣味故事

取勝的對策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下面有一個兩人做的游戲:輪流報數,報出的數不能超過8(也不能是0),把兩面三刀個人報出的數連加起來,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如果讓你先報數,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才能一定獲勝?
分析:因為每人每次至少報1,最多報8,所以當某人報數之後,另一人必能找到一個數,使此數與某所報的數之和為9。依照規則,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於是可推知,誰報數後和為79(=88-9),誰就獲勝。88=9×9+7,依次類推,誰報數後使和為16,誰就獲勝。進一步,誰先報7,誰就獲勝。於是得出先報者的取勝對策為:先報7,以後若對方報K(1≤K≤8),你就報(9-K)。這樣,當你報第10個數的時候,就會取得勝利。

⑩ 小學數學故事導入有哪些

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故事才為最佳。
所以請先告訴你的教學內容。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故事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