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一、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必要性
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雖然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日益受到重視,也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由於很多教師不能從低年級開始不斷地、系統地堅持,不少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認識模糊與不足之感。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的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基本特徵是「先想後說」,也可以「邊想邊說」。它可以在「想」和「說」的過程中,找根據、說理由,不斷整理思路,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達到學會思考、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目的。
2.學生表達能力發展的3個必經階段。
研究表明,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語言的發展大體經過3個時期:一是「出聲思維」時期,二是過渡時期,三是無聲思維時期,並對應於低、中、高年級3個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自言自語地運算,到了中年級,隨著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及直覺行為的發展和需要,無聲思維開始佔主導地位。但在演算遇到困難時,仍會藉助於有聲思維,即使到了高年級也不例外,甚至到了成人。
根據這3個階段的特徵,在進行教學時,可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採取相應的策略,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低年級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機,可以讓學生邊想邊說,「出聲地想」,同時培養與訓練學生在演算中短時間內的無聲言語。中年級,在加強表達能力培養與訓練的同時,引導學生從有聲思維向無聲思維過渡。高年級,則以無聲思維為主,但須要加強作為衡量學生思考問題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復述能力(這里主要是指口頭復述)的培養,例如解題思路、推理過程等復述。
3.進行數學表達能力培養的教學,採用「出聲思考」的辦法,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分析其正確與否,防止出現方法論的問題。
(1)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就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思維活動及過程,就需要讓學生用語言將思維過程表達出來,然後對學生的思維過程給予評價和方法的指導。事實證明,採用「出聲思考」法,不但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而且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研究證明,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時,肯定會出現具有普遍性的特殊錯誤類型,且與使用的教學方法無關。例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所出現的一些錯誤判斷,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對於某些學生個體是典型的。這說明不同錯誤的策略,也會產生相同的錯誤模式。解決的辦法只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才能使教師了解其解題推理過程,給予適時的指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體現了新課標的有關要求,而且對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減少思維過程的錯誤,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此,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做法
學生的語言是逐步發展的,有它的特點和規律性。所以在教學中,要考慮到這些問題,遵循一定原則,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
1.語言表達要准確。
數學語言講求准確,講求嚴謹。所以教師應率先做到在正確理解數學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能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並適時地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適當地指導。做出必要的示範,讓學生模仿,從而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範例。長此訓練,潛移默化,也有利於課堂良好語言氛圍的形成。如對數學概念、方法、定理、演算法等方面的語言敘述要體現這些方面的要求,某些性質、定律、法則前面所加的「通常」「一般」等限定,三角形概念中的「圍成」,梯形概念中的「只有」,商不變性質中的「同時」「相同的倍數」和「零除外」等等。對解題思路的論述,要有理、有據、有序;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語言要清晰明確,不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以免誤導學生。
2.語言表達要完整。
有些低年級的學生,由於語言的缺乏,說話往往不完整,有時只講一個詞或者簡單一句話,甚至用動作表情代替。這就要求我們訓練學生學會完整地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給學生以充分的考慮時間,充分組織好自己的語言,而後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不要為了節省時間匆匆以師代言。許多教師往往犯這個錯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學生表達能力差的後果,錯過了讓學生在適當階段接受適當語言訓練的最佳時機。因此老師就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當然自己要率先垂範)或者教給學生回答問題時的一些常用句式,如:「因為……所以……」「先……後……最後……」「要求……必須先求……」「根據……可以得到……」等等,逐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內心表達。
3.語言表達要符合邏輯。
教學時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如歸納、分析、推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把頭腦中的邏輯思維
Ⅱ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抽象能力
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難學,歸根結底就是學生缺乏數學抽象能力。傳統教學中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抽象出的結論是什麼,而沒有讓學生參與抽象的過程,導致死記硬背。因此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通過現象觀察出本質,理解「抽象」 ,學會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己形成數學命題,數學思想,老師加以指正和完善,長期以來,學生會有獨立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思考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創新與發現,都離不開歸納,類比。在課堂教學中,大量使用類比,介紹人類的重大發明與數學中邏輯推理的關系,充分情景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要求學生大膽的發現和提出命題,他們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新的發明創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時數學推理的精華在於演繹推理,著名的三段論構成了數學的知識體系,公理,定理,推論的證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論,演繹推理是現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學生三段論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讓學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規則,正確書寫推理的步驟,因果明確,書寫具有邏輯順序, 探索和表述論證的過程; 構建命題體系,同時學以致用,用邏輯推理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要求學生必須做到發現和提出問題, 利用已知知識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檢驗結果和完善模型。 通過數學建模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將應用於生活,數學建模是新課標必須的要求,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重要體現,使得學生達到學以致用,在平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搜集模型和資料,注重歸類,長期為數學建模准備素材,有備無患。
四.培養學生直觀想像能力
學生直觀想像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動手來完成。如我們在立體幾何,平面幾何教學中,鼓勵學生先自己做出模型,這樣我們再展現幾何圖形時,學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成功避開了生硬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注重觀察,百聞不如一見,在腦海中形成一些數學直觀模型,感受數學之對稱美,曲線美。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能有機的結合數與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想像的觀點看待問題,富餘想像,大膽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放的開,不在以傳統的模式約束學生,培養新時代富有想像力的人才。
五.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中的代數部分,總的來講就是在集合上定義加減乘除及相關運算,形成代數體系和相關結論,這就要求學生理解運算,掌握運演算法則,探索運算思路,設計運算程序進行運算。運算是演繹推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工具,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培養手段。讓學生充分感知運算的創造性,當今很多程序的實現都是大數據的處理都是在進行運算,取值,自己具有較高的運算能力,才能識別這些程序。這是時代的呼喚,順應歷史發展要求。
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當今世界雲計算,大數據處理等等日新月異的成果都與數據是離不開的。如今的競爭也就變成時間的競爭,容量的競爭,優勝劣汰,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數據獲取,數據分析,知識構建的能力。目前我們所在的時代為多元化信息時代,這就要求人類必須有處理信息和數據的能力,才能使得計算機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平時讓學生注重數據的搜集,整理,歸類,可以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從點滴做起,終將鑄成大的成就。
Ⅲ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
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Ⅳ 如何培養學生在小學數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重視學習的問題引出。
採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
設計適當的練習題。
Ⅳ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高年級數學是夯實基礎、培養學生一定的數學素養、一定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刻,因為他們馬上面臨著升入中學後更深層次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小學數學的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將直接影響中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的數學都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數學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它更加強調的是能力、是思維,所以應該從小學的高年級起就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中學學習時能更加有效率、有自信。
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慢慢地從教學中有意識地去指導他們、引領他們,我們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比如,對於一道題,我們也講究數學理論,再加上數學分析,不要只是單純地為了做出這道題而去做,我們在讀完題目之後,先不要著急為了所問的問題而著急地去算,而要根據已知的條件想想我們能通過已知的條件算出什麼,得到哪些我們不知道的信息,進行完這個過程之後,也許我們都會猜到出題人出題的本意、他要考的知識點以及他會問的一切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但是這並沒有結束,我們可以變換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也許做這道題的結果在下次碰到會變成我們的已知條件,而現在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會變成下次題目的所求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變換思維,以至於很容易得到答案,當我們按照這樣的步驟完成一道題目之後才算是真正做完了這道題,這也就是做到了我們所說的舉一反三。看似我們只做了一道題,其實不然,我們是做會了一類題目,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在這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樂趣。但對於能力相對高一點的學生,他們可以挑戰高難度,因為有的題目不是只有一種解題方法,也許有兩種或者多種解題方法,而我們通常都會用到的是最基礎的方法。這就需要善於思考的學生,換一種思維去考慮問題,這樣會使做題的步驟簡化,如果學生能夠有意識並經常去思考去發現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培養成這種思維,這樣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准確率,這樣才能給其他壓軸題騰出更多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中考甚至高考考試中還會有滿分甚至接近滿分的學生,這就需要老師在小學高年級就必須開始培養這種思維能力。因為初中的課程難度增大,而且是在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開展的,高中的難度更大,課程繁重,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
小學中的數學問題大多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而在做題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地去猜測或者想像那個情境,而要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用數學思維去理解它、想像它。比如,兩位同學一起轉轉盤玩游戲,甲同學轉了15次,乙同學轉了20次,而甲同學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是五分之一,而乙同學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是十分之一,則問誰轉進紅色區域的次數多?這樣很簡單的數學問題與我們的童年密切相關,我們不能只是去猜測,而要通過數學思維能力來判斷,我們用乘法就可以算出甲、乙兩位同學各自轉進紅色區域的次數是三次和兩次,這就是我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而既然從題目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各自轉進紅色區域的概率,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兩人轉進其他區域的概率,�@就是我們的邏輯能力。我們可以從已知的條件中推斷出許多信息,收集到許多隱含在題目中的條件,看似在這道小小的題目中邏輯思維能力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但是這種訓練是至關重要的,等到中學這種邏輯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許多暗含的信息,對幫助學生解決那種綜合性的題目、已知條件過多的題目、題目說明很長的題目是非常有用的,不至於學生對題目乃至所問的問題含糊不清、無從下手。
當然,解決問題之後的反思與評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要在學生經常犯錯、考試易錯的題目中下手,找到學生犯錯的根源,從根源上下手,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一步步地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講題而講題,而是更多地讓學生講他們所能想到的所有知識點,最後整合所有學生的思維點,這樣就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點是沒有想到的,為什麼其他同學想到了而自己卻沒有想到,很容易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多多注意,這樣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學習中會更加輕松愉悅,也不會讓數學顯得那麼枯燥,最終讓學生終身受益。
Ⅵ 小學數學中有哪些思維能力
一)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構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都是經過人們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得出的真正的科學結論,只是不給學生進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即使這樣,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發生了「飛躍」或「質變」。具體地說,10—11歲學生開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徵,能初步掌握比較科學的定義,能領會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能獨立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分析,並進行間接的推理(即由幾個判斷推出新的判斷)。因此可以說,這一階段正是發展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既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Ⅶ 淺談數學課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從兒童生理、心理特徵出發,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否則可能導致適得其反。
思維訓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思維訓練需要從小培養,而且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一起來重視。其中尤其是邏輯思維的訓練。邏輯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對事物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概括、抽象、綜合的科學思維方法。
Ⅷ 如何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把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的之一。
要想了解什麼是邏輯思維,我們先要知道什麼是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是一種特點在於擺脫開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以利於其一般性質的研究的思維。
例如,我們分析一個幾何體的概念時,我們顯然是擺脫了現實物體的其它所有性質,只留下形狀、大小和空間的位置而加以研究,這就是抽象思維。
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的(a就是a,不是b)、前後一貫的(不相矛盾的)、有條有理的(循序漸進的)、有根有據的(理由充分的)抽象思維。
邏輯思維的特點通常表現為善於從已知前提中異出結果;善於從某些一般情況中找出個別例子;善於從理論上予示具體的結果,並將所獲得的結果推廣等等。
培養小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按大綱提出的「要結合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對簡單問題進行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與靈活」。
下面就大綱規定的幾種邏輯思維方法分別加以說明。
1、比較
比較是確定所研究的對象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
蘇聯教育家馬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礎」,他還說比較能力是「人的最珍貴的智力寶藏」。在比較好中認識一切「這句格言清楚地說明了比較在認識中的作用。
在比較好時要注意下列關於比較的原則:
(1)比較應當有意義,即彼之間有確定的聯系的對象才能進行比較。
例如,我們可以比較兩個同類量的大小比較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的異同,但是將三角形的周長和物體的質量作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2)比較應當按一定的步驟進行,即要求准確的地區分進行比較的性質,要以本質的或有實際意義的特徵並在同一標准下來比較。
例如,對幾個多邊形的面積、周長等等可分別進行比較好。
烏申斯基認為「在教學論中,比較應當是一種基本方法」,對於數學教學
來說,這種思想也是正確的。比較是一種有效的智力活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比較這一思維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在學習中,我們所考查的數學對象,往往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有的放矢的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我們把相似的事物區分開來,把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得到確切的認識。
在小學數學中,有些概念含義接近,但有本質屬性又有區別,對這類概念,
學生常常容易弄混,運用對比講授是認識它們各自本質屬性的重要方法。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進行對比講授最為適宜呢?有的認為在建立新概念時進行對比有助於理解,有的則認為在新概念初步形成後再對比更能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我認為後者較好。例如「等分除」與「包含除」、「體積」「容積」、「數位」與「位數」、「整除」與「除盡」、「減少」與「減少到「等等,兩個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容易混淆,在數學中必須對他們加以比較,讓學生弄清他們的區別和聯系,以及不同的應用范圍。比如」等分除」與「包含除」,它們表面相似,本質不同。相同的地方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又都是分的意思。「等分除」是按規定的份數一份一份的分,最後分完為止,求1份是多少?「包含除」恰恰相反,按規定幾個為一份,幾個幾個地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一份數。「減少」與「減少到」也是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都是有一個數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減少一個數的意思。「減少」表示從原來的數量上去掉一部分的意思,而「減少到」則表示減少以後現在的數量是多少。體積與容積,它們計算方法,使用的計量單位都是相同的,但體積是指從表面測量物體,容積則表示從里測量空心物體。對相近的概念經常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區分,既培養學生對易混淆概念的自覺地進行比較的思維能力,也能加深理解概念的含義。
Ⅸ 數學很差,邏輯思維能力不好,怎麼辦。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科目,也是難點科目。培養孩子數學思維有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孩子提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讓後細致討論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旨在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思維能力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解決問題能力:數學是一門最基本的個工具學科,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小到家裡來人吃飯添加碗筷,大到商品交易。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可以將數學模型與生活問題相結合,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培養小學數學思維對於孩子後續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例如,動畫《貓和老鼠》中啄木鳥運用三角函數計算出切割木桿的角度,正好砸暈了要吃掉老鼠的貓。這是個卡通動畫,但是其反映出了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作用。
(二)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是典型的理性思維,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有利於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事嚴謹。當遇到問題時,會分析構成問題的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可以避免遇到問題時讓情緒左右思維而無法跳出困境。
(三)數學興趣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夠深入理解數學計算中的內在邏輯關系,從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有利於培養出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們在聽數學課時興趣盎然,教學效率和學習質量都會大幅度提高,進而解決了小學數學成為教學難點的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滲透數學思想:在小學階段,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通過多媒體和網路平台收集並呈現有趣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如,將動畫片中的有關數學的內容剪輯下來,在課前或者課間播放,既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鬆,又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二)套構的方式強化數學模型:套構的方式與類比的方法類同,是根據兩類或兩個對象的相似或相同點,推斷他們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利用類比思想可發現新問題,所得結論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可為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線索為思維指明方向這對於問題的最終解決極為有利放而類比是數學發現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結構特徵上、數量關繫上、算理思路與思想內容上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教學。例如,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類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這個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可以將各個加數依次相加,最終得出結構。也可以用加法交換率將算式進行加數上的調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構加法交換率在連加算式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計算更加簡便。套構既定數學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養成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樣有利於學生後續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三)逆向思維的方法:逆向思維是發散式思維的一種其基本特徵是從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聯結性是對思維慣性的克服其優點在於首先有利於克服慣常思維的保守性,開拓新的數學領域其次有利於糾正慣常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認識,開辟數學新方向最後有利於排除慣常思維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方法多用於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張蘭在暑假閱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在第一周,他閱讀了一本書的一半少40頁,在第二周,他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他閱讀了30頁,至此全部看完。問題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第二周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閱讀了30頁看完,即30頁加10頁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頁;剩下的書頁數是80頁;第一周閱讀了書的一半少40頁,即比80頁少40頁,也就是第一周閱讀了40頁。所以這本書總共是80頁加上40頁,等於120頁。逆向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問題和題中已知的部分條件來還原出潛在的條件,運用還原出的條件可以繼續向前堆。如此這般環環相扣,最終就能解決問題。
(四)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人們在學習比較難的知識時,其最大的動力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將數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識到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其生活帶來益處,所以要努力學生,最終養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相反,在數學課堂上,聯系生活情景,能夠讓孩子們利用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去理解數學解題方法。例如,關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個磁扣將掛圖固定在黑板上,為了配合教學活動,可以增加掛圖的重量,這樣可以使得三個磁扣平行放置無法穩定住掛圖。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只有三個磁扣組成三角形時才能夠穩定掛圖。教學內容講授結束後,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用三個釘子來固定一個鏡框,釘子的位置怎麼安排最合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套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使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要通過逆向思維的方式來讓學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要通過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感覺到數學的實用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孩子的實際認知水平,選擇適合孩子的教學素材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讓孩子在數學課堂上能夠激發潛能,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