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三個方面的教
教師只有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數學,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1、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有很多不同,面對學生的變化,教學中的變化不能跟進.2、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全面而空泛,在教學中過程與方法游離,使得教學目標落實不夠;3、一些教師熱心於新課程下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但經常迴流於形式,有形式無實質;4、教學評價不能有效地引導與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5、教師不能對教學積極的改進與調控.6、教學的本質是根,教師在關注教學手段,形式的同時,有時會忽視教學的本質.感悟:對於作者指出的這些問題,逐一對照,感覺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在教學中對學生會出現哪些問題考慮的還是不多,如何應對考慮的也不充分,也就是備課中備學生方面做得還時不夠好.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師要進行教學設計,必然要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考慮:要教授什麼,即教學目標是什麼,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前測;怎樣開展教學,設計出讓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路線;如何評價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設計評價問題. 在寫教學設計時,要圍繞幾個方面來寫:1、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在設計教學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時不要浮於表面,不能簡單的將一些寬泛的理念作為萬能的點綴,要讓理念真實的進入教學.體現教師在本節課或本單元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是對觀點的支撐,依次說明做法的有理有據.2、教學的背景分析.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准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和反思.3、教學的目標設計.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等.教學目標應當描述學生通過學習後應知、應會的行為變化.4、教學的過程與資源設計.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5、教學的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評價方式應應盡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強、靈活多樣. 三、教學設計時教案新的表現形式教師更習慣於撰寫教案,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是新生事物.將兩者進行比較時,發現主要有以下不同:①教案主要為教師的教服務,教學設計的作用更為廣泛;②教案更關注如何教學,教學設計更加系統化,更注重教學實效;③教學設計的起點更高,視野更寬泛;④教學設計更注重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⑤教師在寫教案時將自己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大腦中呈現,而教學設計時教師更明確地分析學生情況,將對學生的了解明晰化,並事先思考評價手段來檢驗本課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對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效果採取一定的評價工具進行客觀、科學評價、適時反饋,及時調控.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目標的實施落實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的形式本身利於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的落實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學生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在課堂教學實施後完成的教學設計,還可設置反思的環節,在反思中評價自己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並從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等方面的審視中分析原因,思考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做法. 四、在教學目標設計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1、教學目標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多個預案,根據預設目標,教學過程可由過去的直線型向樹型轉化,事先預設學生的多種狀況,特別是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的有差異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決定選哪個樹枝,繼續實施數學教學.在互動中推進教學目標的提升.學生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成人不同,教師要考慮自己的設計是否順應了學生的思慮,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也就是學生的反應與教師不一致時,學生為什麼會出問題,原因是學生不夠聰明,還是因為沒有順應學生的想法,事實上很多情況都是因為教師這個前因帶來的後果,學生跟不上教師節奏的轉換,學生仍停留在對前一個問題的思考之中.教師因為是設計者,認為幾乎每個環節都是水到渠成的,但學生是這樣的思考方式嗎?當學生「出問題」時,建議老師給我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此時思考些什麼2、教學目標不要漂浮要融入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知識技能目標虛化,過程方法目標游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貼標簽的情況.設計目標注意要切實.三維目標可以藉助教學活動實現,他們不是彼此分離的.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一定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有機整體,不存在脫離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或脫離情感態度的學習過程,可以通過恰當的數學活動設計,將三維目標融入同一個教學活動之中. 3、教學目標從關注知識技能目標向關注三維目標發展.但教學目標不能太寬泛,不是每節課都能凸現三個維度的目標.教學目標設計中允許對三個維度中的某個目標有所側重.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既關注預設目標,又關注生成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對於教學設計來說,教師要在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使有效預設成為有效生成的前提.教師動態把握教學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有效進行引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4、設計教學目標要從整體考慮,既考慮長期目標,又考慮近期目標和一節課的目標.五、教學設計關注教學背景分析教學設計中教師能夠深入分析學生情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並針對教師自身及學校教學實際,根據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和學生特點預期學習效果,分析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背景分析的同時給以對策,通過背景分析給實施方案以具體支持,使實施方案更具有說服力.教師分析學生情況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而且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六、教學方式設計重實效 根據教學內容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比較,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優勢和所教學生的特點,作出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實現課堂教學多樣教學方式的有機組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教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可以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七、深化教學設計案例研究進入課堂教學的只能是教師,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發展,對教師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調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是教師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的過程.其一: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學設計為教師潛能的發掘提供了空間,有效激發了教師創新的慾望,能夠使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智慧開拓出很多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再通過創新型工作的開展,促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二:有利於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加強.教學設計研究引導教師思考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中圍繞教學目標,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並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深刻反思,促進教師思考和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審慎思考,全面規劃,提高教學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教師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可以關注一下幾個方面.1、教師要認可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在與專家及教師同伴的對話中生成新的經驗和智慧,使自己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2、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思考有效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方式的有效方法.3、多學習.深入解讀教材,並參考其他教材,更好的挖掘數學本質,借鑒他人經驗,對比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4、多思考,勤反思.在教學設計實施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考其中的成功與坎坷.有時成功與否就差那麼一小步.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向前走那麼一小步,就將使你位於前列.5、多研究.與身邊的教師共同研討,聽骨幹教師和專家的意見,並吸取其中適於自己的成分.
② 小學數學考試評價方法有哪些
一、名詞解釋
1.教學評價:根據一定教學目的和教學原理,運用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對整體或局部的教學系統進行全面考查和價值判斷的過程。
2.課堂教學要素評價法:所謂要素評價法就是以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要素為支撐點,對整節課進行整體衡量的評價方式。
3.數學學習評價:指有計劃、有目的地收集學生在數學知識、使用數學的能力和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證據,並根據這些證據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或某個課程、教學計劃做出結論的過程。
4.合作型考試評價:是新課程中出現的最新穎的一種考試評價方式。它要求幾位學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個項目。然後,教師對具體的作品或完成的項目結果首先進行量分或等級評價,這種量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學生共同分享的。其次,由合作的學生再相互對每個人分工完成的情感、態度和質量進行量分或等級評價,這種量分或等第是有差異的。最後,教師對各小組的合作情況和水平進行量分或等級評價,這種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學生共同分享的。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權重和形式合成,便成為每個學生在這次合作型考試評價中的最終得分或等第。這樣的考試評價更注重考核的是學生分工合作的過程、責任心和團隊精神。
5.自我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再探索、再創造。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能力發展的一種批判性思維活動。
6.課堂即興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交往行為給予及時、合理的、激勵的評價。
7.教育評價:是指對教育事實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有學者用簡式近似表述為:教育評價=客觀描述+價值判斷+增值探索。
8.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前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業狀況等進行評價,其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學生在教學中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9.數學日記: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學習數學的情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記數學日記不斷地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來探索知識、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從而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10.開放型考試評價:讓學生走出考場,給以充分的時間,在一個命題的引領下,或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查找資料、思考問題、經歷研究、解決問題……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的考核結果進行評價,還可以通過觀察、交談或答辯,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情感、態度以及表現出來的能力、才華進行評價。這種考試評價就是開放式考試評價。
11.成長記錄袋評價:又稱為檔案袋評價、成長檔案評價,是一種用代表性事實來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質的評價方法。成長記錄袋評價不僅體現過程評價思想,同時體現學生自主評價,強調自我縱向比較,有利於促進學生發展。
12.課堂教學量表評價法;所謂量表評價法就是事先制定一個關於課堂評價的量表,在聽課過程中,聽課教師根據量表上所陳述的各項教學要求對所聽的課進行打分的評價方式。
13.課程評價:是指對課程內容及進程進行的價值判斷。課程可以在三種意義上加以理解:1、學校為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而組織的全部教育活動的總和;2、指某一教學科目,如語文、數學或英語,對某一具體學科課程的評價是我國中小學最常使用的;3、對課程教育活動的評價。
14.網路評課法:所謂網路評課法就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或教學過程用文字、圖片或錄象的形式呈現在網路上,由其他教師或相關人員在網上對其進行評價的方法。
15.分項作業評價是為了全面評價學生的作業,從雙基、書寫、創新意識等方面採取分項評價的一種批改策略。這種評價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利於學生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
16.口頭型考試評價:是一種以口頭形式進行評價的考試方法,一般用於小學一、二年級,受學生年齡特徵的限制,用口頭回答的形式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17.教學診斷: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從教學問題入手,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進而「對症下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18.教學後記: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後,針對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結合對課堂教學的觀察,進行全面的回顧和小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下來,即為教學後記。
19. 數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一些基本數學事實性知識,如定義、定理、公式,特定的證明,歷史性的資料等。
20. 「行為跟進式」評課法:所謂「行為跟進式」的評課法是指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評課者與授課者共同討論教學中的優點、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後,授課者在修改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再進行評價和修改,如此反復幾次,使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改變、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21. 作業評價:作業評價是一項常規工作,它對於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理念下的作業評價應注意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等要求,以提高學生對作業的關注度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 操作型考試評價:動手操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為使學生能直觀地去認識那些簡單的數學形體,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真實關系。我們充分利用學具、教室、操場、學慣用具等,採用畫一畫、量一量、拼一拼、擺一擺、分一分的測評方法。如:要求學生量出鉛筆的長、量出課本的長和寬,用學具盒裡的平面圖形拼成各種圖案。目的在於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及靈活的思維能力。
23. 反思日記:是對教學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的一種非常隨意的書寫形式,通常表現為教學隨筆。它可以記錄下當日教學中所遇到或看到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學事件或原因剖析;可以探究或反思理論學習心得體會或其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也可對一節課的目標設計的准確性,教與學的行為表現合理性、教學手段選用的必要性、教材內容處理的可接受性、教學時間安排的節奏性、課堂活動組織的周密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以便以後教學借鑒。
24. 數學基本能力: 基於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以及數學學習中的表達、交流、與人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25. 課堂觀察表評價: 是指根據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樣、重視學生自我反思等原則設計具體指標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予以評價,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評價方式。
③ 數學課堂有哪些評價方法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新的教學理念相適應的新的評價體系的構建也勢在必行.根據課程標准對學習評價提出的觀點,結合本校推行的周四五作業日的實際情況,我對小學數學的評價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現提出我的一些認識如下.
一、評價應關注的幾個問題1.關注評價學習過程和可發展性.
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以不斷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不斷發展和提高.
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盡量少橫向比較.在對學生的評語中教師要多指出學生的優點,並殷切提出希望.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也應重在內省自己,增強自信心,重在發現同學的優點,並客觀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以便明確努力的方向.2、關注教學評價在實踐中的作用
我認為,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困難不是缺少先進的理論,不是缺少新的方法,而是這種評價體系既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要簡便易行,能為廣大的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應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不能為評價而評價,使得評價同數學學習脫節,流於形式.3、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數學學習評價重要的是激勵和調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改進學習方法,不斷進步.因此,教學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更能促進他們的內省,從而自覺地改進他們的學習.當然,這種自我評價也不是脫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孤芳自賞,學生需要多種評價方式的相互結合和相互刺激,從而不斷修正,並最終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逐步放手,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二、改革評價的嘗試1.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
對學生數學學業的評價,我要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教師集中評定多元結合,這樣做既發揮了學生、家長的自主性,又能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進一步融洽,使教育教學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關愛.
學生自評,一是對自己的學業進行常規性的自我檢測,二是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
進行開放式的評價..
每個孩子在興趣、愛好、性格上都存在差異,
要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
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與選擇權利.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較多的評價標准讓學生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評價內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認識鍾表」這一單元時,我提供多種測試形式供學生選擇,有的選擇「找朋友」,有的選擇「大家都來撥一撥」,有的選擇「看誰反應快」,有的選擇「誰的生活更合理」等.學生互評,除了常規性的學生互相評定外,我嘗試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也來考考別人.如,對於學生口算能力的評價,我選用了「我們都是小老師」的活動形式,讓每個同學出題考同伴、評同伴,過一把「老師癮」.學生都很認真,精心設計了一道道試題,並把它送給同伴,然後認真的批改.家長評價,我嘗試讓學生將單元檢測卷帶回家,請家長也寫上一段話,使家長隨時知曉自己孩子的學業情況,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我還設計了家長問卷調查表,讓每個家長認真填寫學生在家的情況,或寫一段評語,給孩子提出期望,或請家長到學校聽課,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便家長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2.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結合.
小學生的學習是發展變化的,教師不要過分看重學生在一次考試中的考試結果.我在教學中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很受學生歡迎.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觀察和記載,重視學生日常表現和單元檢測等情況的積累,並適當的給以加分累計,每周四前二十名無作業,最後在期末進行綜合評定.我設計了學生日常表現觀察檢核表,定期有重點的觀察學生課堂上質疑和解決問題的情況,隨時有針對性得給予鼓勵,提示和幫助;對學生的作業、作品、發現和有獨創的解法引導學生裝進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疑難,鼓勵學生去探索.3.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學習過程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反饋評價,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注重終結性的現象,有助於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學習過程評價,我側重於評價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並及時給與反饋和評價.例如,我採用成長記錄袋的方法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允許學生定期更換記錄袋中的作品、作業(一般在一學期內交換)一學期結束裝訂成冊,第二學起再建立新的成長記錄袋.學生通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成長紀錄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能力.4.評價學生的動口、動手和動腦能力.
評價動口能力側重評價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去說,說思路,說想法,說問題,說疑難,總之要引導學生能夠把內心的想法有序的表達出來.如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再引導學生對其思路進行分析和評價.又如,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教師再有機的做好評價.評價動手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即書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既評價書面知識,有考察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發展.評價動腦能力側重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評價.通過對學生的動腦能力評價,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立性,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較佳的靈感狀態.我在評價中注重尋找學生思維的發散點、連接點、生長點,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思維.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對與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改革的嘗試以及星期四的無作業日,使老師和學生都嘗到了甜頭,學生變得愛學習了,喜歡看課外數學書籍,喜歡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的探究、創新、實踐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取得了進步
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吳正憲老師的講座《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評課》,現把他所講的怎樣評課的方法提供給大家。
如何評一堂數學課?既看學生,又看老師。
看學生:
①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
②看學生是否體驗、感受、經歷數學學習過程。
③學生是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了什麼。
④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什麼?得到哪些有助於自身發展的能力。
看老師:
① 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是否得到和諧時學生愉悅的學習交流。
② 是否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
③ 是否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
④ 是否關注了課堂上的生成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是教學活動中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能否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多樣性,以便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潛能的提升和發展。
把握公開課的評價角度: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管理過程中,通過一定規模的公開課教學,開展評價活動,使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確實是推進新課程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然而,在這樣的活動中,除遵循課堂教學評價的一般規律外,針對不同的授課目的、把握不同的評價角度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繫到活動的效果及影響,如對授課人的教學評價或者對一個教研群體的評估。
1.初試課。執教初試課的主要是實習教師和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剛從事該學段教學工作的教師,公開課的目的在於鍛煉他們的從教能力。因此,評課的立意不要過高,要注重基礎。在組織對初試課評價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對授課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質,應盡量給予充分肯定,從而激發其進取心。第二,由於這部分教師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應靈活,因此,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各方面還要從嚴要求,評說中從嚴把握,使他們明確要求,找出差距,繼續努力。第三,根據大家評說的意見,主持人應歸納值得肯定的一面,重點指出今後改進的措施和執行的過程要求,確保他們的提高能夠落實。
2.研究課。研究課重點研究教學問題,因此,無論授課、評課,都要從研究的角度出發。評價研究課時,應在主持人的正確引導下開展研討,並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第一,聽課之前明確交代該研究課側重研究什麼問題以及該項研究的意義,使評課人在聽課時有重點,評課時有核心。第二,要創設一種探討、切磋問題的氛圍。既然是探討,就應允許各抒己見,既然是切磋,就應提倡互相商討,主持人在引導發言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過早下結論,因為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權威性或影響性,就可能導致不同意見者欲說又罷,使問題的探討無法深入,直接影響評課的效果。第三,主持人要對研究和評價情況作簡潔的歸納,包括對問題的研究有什麼收獲和進展、大家對問題的看法主要有幾種、認為哪一種有代表性或比較合理、對此類問題的教學建議等,目的在於肯定研究課的價值所在。第四,研究課對授課的教師來說具有風險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應在評課現場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以號召更多的人參與研究。
3.評優課。評優課的要求、范圍、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是要評出高低優差來。根據目前開展的各級評優課來看,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絕對評優,即不限定名額,嚴格依據統一的評價標准或評價方案評出優秀課或分出等級,這類評優就要求每一位評價者細致考察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有理有據的價值評判,然後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定評價結果,所評出的優秀課應是出類拔萃、獨具特色的,否則不如空缺,以確保評優的嚴肅性。第二種是相對評優,即根據參評課的情況按一定的比例評出相應的等級,這類評優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意見不一致而引起導向失誤等情況,因此需要謹防以偏概全和置評價標准於不顧,草率分類。
發揮評課的激勵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評的雖說是課,但教師作為講課人實際上也處在被評的地位。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評課人與講課人形成了評與被評的一對矛盾,運用好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處理評與被評的關系,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有助於調動教師的教研工作熱情,展示教師的教研工作才能。
1.喚醒「勝任內驅力」。一般來說,人們對勝任的工作會越做越感興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時常得到同行的贊譽、認可和鼓勵,就會引發強烈的勝任內驅力,從而不斷進取。評課時要以「優點談足,缺點抓准」為原則。優點談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滿足人的受贊譽需要,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增強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其樂於接受評課人善意的指點;再加上缺點抓得准,自然讓人心悅誠服,評與被評雙方就會實現較為理想的溝通。當然,有時會遇到優點極少而缺點甚多的課,評價時可以將優點拆大為小分開評,連同表揚其認真的態度和做出的努力,總之,是先讓其得到適當程度的認可。缺點多,可歸類抓主要的說,或點出缺點的根源,或進行鼓勵式的探討,使講課人感覺到評在點子上,談在情理中。
2.激發「創新內驅力」。當人們在某種活動中獲得成功,並引起他人特別關注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甚至是自豪感,這種良好的感覺可以激發起強烈的創新內驅力,使其樹立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追求更好的表現。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評課人都注意「評出特色」、「點出創新」,較好的教師、較好的課一般都有與眾不同的優點、特色。評出優點,可以對教師產生特殊的激勵作用;點出特色,可以培養他的成就動機,還可喚起其他聽課人對特色的注意,使他們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
1、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恰當
(a).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b).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c).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d).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e).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6.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
7.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
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8.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的「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的見解,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鑒意義。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有意義。葉教授說,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很順利,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二有效率。她認為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學習困難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就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在這個意義上,一節好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葉教授介紹,一節課不應該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應有教師和學生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四常態性。葉教授說,不少教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教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才能上的課。
五有待完善。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公開課、觀摩課要上得沒有一點點問題,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訴記者,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開闊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但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一些機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評價標准束縛了教學的創新與個性發展。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評價標准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憑借一張經過量化的評價標准表,一張表若干項,包括教材處理、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思路、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每一項還可分為若干小項,這項多少分,那項多少分,或以A、B、C劃等次,評一節課竟有十幾項甚至幾十項之多。教師為了達到教學表情、語速、板書、時間安排等細節標准而在課堂上忙於應付、疲於奔命,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展開,使得教師的教學精力牽扯很大。這樣的評價標准還會出現誤判的現象,即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各項得分較高的課不一定是好課,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錯而且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卻由於某項指標的缺失而得了低分,這樣一堂有意義的課可能就被否定了。
教學一直提倡教無定法,在教學中允許教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那麼在評課時也不應用那些死的標准和條條框框去束縛教師的教學個性,使教師的備課、上課圍繞著過於細化的評價標准這個指揮棒轉,這會導致教師的個性和創造力受到束縛和壓制。為了能夠得高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個細節遺落了,擔心哪個知識點忘記了,因為聽課的教師彷彿都在拿著放大鏡來聽,都想雞蛋里挑骨頭,以在評課時能說說授課者的缺點。這些意見固然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但同時又有多少是應景之作呢?或者簡直可以說有很多是廢話,因為如果聽了每個人的發言才來備課、上課,根本沒辦法上公開課。道理很簡單,一節課35分鍾,能把大家的觀點都整合嗎?
我認為應更多從學生的學習接受和發展方面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而對那些瑣碎的標准盡量簡化。評價標准宜粗而不宜細。當然評價一堂課也應該有基本的要求,而這基本的要求,我以為葉瀾教授的「五條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鑒和參考的。
⑤ 如何寫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
您好,模板如下,僅供參考。記得採納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利息》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本課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並通過製作使學生理解「影片剪輯」在Flash動畫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准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1、學生是本校六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特別感興趣;
2、學生已有初步書面表達能力,但也有不少同學較差,發展極不平衡;
3、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一般,有十位同學基礎很好,但也有十位同學連基本的數學計算也不會;
4、經過動員,學生能掌握調查訪問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學對研究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極個別同學完全不感興趣;
5、學生對有關利息的數學知識了解不多。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製作購物的場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渴望.以師生直觀演示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以教師歸納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突破重難點.
在學習方法主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結合小組討論,觀察與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和知識遷移的方法獲取新知.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同學們,下圖談論的是哪裡的事情呢?具體在談論什麼呢?
2 組織學生一起學習有關利息的問題。 學生觀察圖片,小組討論 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初步了解利息
1理解本金、利率的含義
2 得出利息公式 自主學習,匯報學習成果
用喜歡的方式記憶
充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為利息做准備。
發揮學生主體性
指導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學習試一試以及練一練 自由組合進行聯系,小組討論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歸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聽講。 通過教師的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九.教學反思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出發 ,挖掘數學因素
數學是抽象的,但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它就變得活潑可愛起來,變得那麼鮮活、那麼富有生命力。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創設情境中,我並沒有局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著眼開發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眼保健操轉化為數學情景,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利息的學習這一課,我旨在讓學生利息的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活動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 在教師評價的語言上,我還需再仔細斟酌,力求讓評價的語言再靈活一些,更有針對性。
⑥ 什麼是教學評價方案怎樣撰寫小學數學評價方案
課堂教學評價專指對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客體對象所進行的評價活動,其評價范圍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其價值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也成為現代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成功教學的基礎,而且是進行各種教育決策的基礎。
課堂教學評價語引1. 准確得體
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准確而又得體。要因人而異、具有針對性地作不同的評價,而這些評價又恰恰能給學生以提醒或糾正。「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點就更好了。」「老師、同學又沒追你,你幹嘛讀得那麼快?要注意呀!」「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你試一試!」「讀課文應大大方方,別縮頭縮腦呀!」「這個字念得不夠好,跟老師再念一遍。」貼切的評價語客觀地指出了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一步步做到朗讀的基本要求:快慢適度、富有節奏、態度大方、語言流暢。
2. 生動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使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就拿讀完題目後來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就非常富有表現力和感召力。「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到目前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個!」「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播音員!」……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後怎麼會不被深深感染?怎麼會不大受激勵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說,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3. 機智巧妙
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我在教學中則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有時,學生說錯了,我會說:「說錯是正常的,老師最喜歡說錯的孩子。沒關系,再說一下!」以鼓勵學生.有時,學生重復了前幾個同學的回答,我也不會指責學生沒認真聽課,笑笑說:「噢!你認為這很重要,再強調了一下,對嗎?」這一系列充滿愛心、智慧的話都一一化解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個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他們還會害怕什麼?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了,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了。
4. 詼諧幽默
幽默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品質。它打破了課堂內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僅提高了教學語言的品位,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幽默是思維的火花、智慧的結晶,是教師知識、才能長期積累的結果。詼諧幽默的評價語恰到好處地推動了教學過程,使教學信息的傳導風趣而高雅。
5. 獨特創新
教師的口語表達形式多種多樣。能將有聲語和體態語有機結合,將預設語和隨機語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或突發情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口語流程,巧妙應對,獨特創新地進行評價。課上,我一會兒翹起大拇指,一會兒鼓掌,一會兒與學生握手,祝賀學生的精彩回答。其實,評價語言的確不應拘於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一次次的驚喜中,學生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有一種內在的魔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達到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境界,我認為,技巧性、藝術性的評價語是形成這種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⑦ 誰有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過程性評價方案 急需啊
數學一年級下冊過程性評價方案
教師的評價既可以從宏觀上對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作出評價,也可以從微觀上評價個別學生的數學學習。由於教師主要是憑借他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實際接受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運用比較、歸納、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作出綜合評價,所以教師的評價主要是著眼全局性、客觀性的評價,有針對性地解釋與說明學生數學學習中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種問題產生的根源。例如,某學生在一次測驗中得了65分,與其平時的表現相比,再結合這次測驗的性質,一般地,教師就可以較公正地對該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作出一個評價。
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依據新課標的評價理念,在評價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人文性原則:要把學生看作能進行自我教育的主體,給學生以自我發展的空間,挖掘學生自我發展的潛力,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導向性原則:在學生的評價出現問題和偏差時教師要給予及時地指導。
3.主體性原則:在評價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要形成教師、學生互動、共評的運行機制。
4.全面性原則: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5.長期性原則:對學生的評價需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應給予學生多次機會,使對學生的肯定性評價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6.適時性原則:應重視對學生的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要將過程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評價組織與管理:
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和學生年齡特徵特製定了一年級第二學期數學考試與評價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對學生進行口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創新能力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口算能力
評價內容:100以內的進位加法。
評價目的:檢驗學生100以內進位加法掌握的正確率和口算速度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評價方法:每人發一張口算紙,時間為2分鍾(教師把握),小組合作,一生口算,剩下3人驗證,記錄員記下讀的題數和正確的題數。然後交換,分四次完成,然後填寫統計表連同口算紙一同存入學生的檔案袋中。
評價標准:每分鍾8題以上正確為「優秀」、每分鍾6題以上正確為「良好」、每分鍾4題以上正確為「合格」、其它為「加油」。
評價方式:師生共同評價。
二、動手操作、實踐能力
評價內容:整理書包、按要求讀出或撥出整時數或整半時數(指令性操作)。
評價目的:對分類、認識物體、認識鍾表進行評價。
評價方法:分大組、或在家庭中完成。
1.整理書包:書包中有大小不同的教科書和練習本,學具盒、文具盒,讓學生獨立整理,完成後簡單說說是怎樣整理的,教師或本組同學檢查。
2.指令性操作:按規定要求找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按要求讀出或撥出整時數或整半時數。
評價標准:
1.整理書包:整理得有條理且表達清楚為「優秀」、整理效果較好但表達不夠清楚的為「良好」、整理和表達效果都一般的為「合格」、其它為「加油」。
2.指令性操作:能夠迅速按要求找出相應的物體和圖形的為「優秀」、其它為「良好」。能按要求迅速讀出或撥出整時數或整半時數的為「優秀」,其它為「良好」。
評價方式:教師制定評價反饋表,由評價人(教師、家長或學生)進行填寫,評價表存入檔案袋中。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評價內容:能夠在教室或生活中尋找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予以解決。
評價目的:對學生是否能夠從生活中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運用適當的方法予以解答,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對結果進行評價。
評價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和經歷過的一些事件,根據所學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出來,然後在大組進行交流與評價。
評價標准:能夠提出數學問題並能夠獨立解決且能夠流利地表達解決問題過程的為「優秀」、能夠提出數學問題並能夠獨立解決但不能夠表達解決問題過程的為「良好」、能夠提出數學問題但不能夠獨立解決且不能夠表達解決問題過程的為「合格」、不能夠提出數學問題的為「加油」。
評價方式:學生在大組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自評和互評。學生本人所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及評價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存入檔案袋中。
四、創新能力
評價內容目的: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評價方法:教師提供可用多種方法和途徑予以解決的數學信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合作學習小組內完成。
評價標准:根據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夠想出兩種或兩種以上解決問題的辦法的為「優秀」、想出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的為「良好」、其它為「加油」。
評價方式:教師評價給出等級,所提供的數學信息和解決的方法一同存入檔案袋中。
⑧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三個方面的教學能力
(廣西浦北縣小學數學五班學員:秦翔飛)教師只有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數學,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1、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有很多不同,面對學生的變化,教學中的變化不能跟進。2、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全面而空泛,在教學中過程與方法游離,使得教學目標落實不夠;3、一些教師熱心於新課程下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但經常迴流於形式,有形式無實質;4、教學評價不能有效地引導與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5、教師不能對教學積極的改進與調控。6、教學的本質是根,教師在關注教學手段,形式的同時,有時會忽視教學的本質。感悟:對於作者指出的這些問題,逐一對照,感覺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在教學中對學生會出現哪些問題考慮的還是不多,如何應對考慮的也不充分,也就是備課中備學生方面做得還時不夠好。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師要進行教學設計,必然要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考慮:要教授什麼,即教學目標是什麼,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前測;怎樣開展教學,設計出讓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路線;如何評價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設計評價問題。 在寫教學設計時,要圍繞幾個方面來寫:1、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在設計教學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時不要浮於表面,不能簡單的將一些寬泛的理念作為萬能的點綴,要讓理念真實的進入教學。體現教師在本節課或本單元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是對觀點的支撐,依次說明做法的有理有據。2、教學的背景分析。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准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和反思。3、教學的目標設計。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等。教學目標應當描述學生通過學習後應知、應會的行為變化。4、教學的過程與資源設計。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5、教學的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評價方式應應盡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強、靈活多樣。 三、教學設計時教案新的表現形式教師更習慣於撰寫教案,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是新生事物。將兩者進行比較時,發現主要有以下不同:①教案主要為教師的教服務,教學設計的作用更為廣泛;②教案更關注如何教學,教學設計更加系統化,更注重教學實效;③教學設計的起點更高,視野更寬泛;④教學設計更注重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⑤教師在寫教案時將自己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大腦中呈現,而教學設計時教師更明確地分析學生情況,將對學生的了解明晰化,並事先思考評價手段來檢驗本課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對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效果採取一定的評價工具進行客觀、科學評價、適時反饋,及時調控。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目標的實施落實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的形式本身利於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的落實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學生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在課堂教學實施後完成的教學設計,還可設置反思的環節,在反思中評價自己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並從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等方面的審視中分析原因,思考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做法。 四、在教學目標設計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1、教學目標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多個預案,根據預設目標,教學過程可由過去的直線型向樹型轉化,事先預設學生的多種狀況,特別是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的有差異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決定選哪個樹枝,繼續實施數學教學。在互動中推進教學目標的提升。學生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成人不同,教師要考慮自己的設計是否順應了學生的思慮,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也就是學生的反應與教師不一致時,學生為什麼會出問題,原因是學生不夠聰明,還是因為沒有順應學生的想法,事實上很多情況都是因為教師這個前因帶來的後果,學生跟不上教師節奏的轉換,學生仍停留在對前一個問題的思考之中。教師因為是設計者,認為幾乎每個環節都是水到渠成的,但學生是這樣的思考方式嗎?當學生「出問題」時,建議老師給我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此時思考些什麼2、教學目標不要漂浮要融入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知識技能目標虛化,過程方法目標游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貼標簽的情況。設計目標注意要切實。三維目標可以藉助教學活動實現,他們不是彼此分離的。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一定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有機整體,不存在脫離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或脫離情感態度的學習過程,可以通過恰當的數學活動設計,將三維目標融入同一個教學活動之中。 3、教學目標從關注知識技能目標向關注三維目標發展。但教學目標不能太寬泛,不是每節課都能凸現三個維度的目標。教學目標設計中允許對三個維度中的某個目標有所側重。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既關注預設目標,又關注生成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對於教學設計來說,教師要在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使有效預設成為有效生成的前提。教師動態把握教學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有效進行引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4、設計教學目標要從整體考慮,既考慮長期目標,又考慮近期目標和一節課的目標。五、教學設計關注教學背景分析教學設計中教師能夠深入分析學生情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並針對教師自身及學校教學實際,根據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和學生特點預期學習效果,分析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背景分析的同時給以對策,通過背景分析給實施方案以具體支持,使實施方案更具有說服力。教師分析學生情況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而且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六、教學方式設計重實效 根據教學內容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比較,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優勢和所教學生的特點,作出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實現課堂教學多樣教學方式的有機組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教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可以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七、深化教學設計案例研究進入課堂教學的只能是教師,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發展,對教師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調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是教師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的過程。其一: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學設計為教師潛能的發掘提供了空間,有效激發了教師創新的慾望,能夠使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智慧開拓出很多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再通過創新型工作的開展,促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二:有利於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加強。教學設計研究引導教師思考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中圍繞教學目標,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並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深刻反思,促進教師思考和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審慎思考,全面規劃,提高教學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教師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可以關注一下幾個方面。1、教師要認可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在與專家及教師同伴的對話中生成新的經驗和智慧,使自己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2、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思考有效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方式的有效方法。3、多學習。深入解讀教材,並參考其他教材,更好的挖掘數學本質,借鑒他人經驗,對比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4、多思考,勤反思。在教學設計實施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考其中的成功與坎坷。有時成功與否就差那麼一小步。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向前走那麼一小步,就將使你位於前列。5、多研究。與身邊的教師共同研討,聽骨幹教師和專家的意見,並吸取其中適於自己的成分。
⑨ 完成一個教學設計,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標編制、策略設計、評價方案4部分內容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概念:(教案)程序設計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的具體實施。
教案:教案必須有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准備,教學安排,教案身體,教的感受。包括進口,每一部分的教導中介語,摘要,摘要的文字。
教學過程中由五個部分組成:教學組織形式,回顧新授,練習鞏固的分配一直在使用的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模式。 。 。 。 。 。 (教學設計)是利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的戰略計劃,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點方案,試點評估的結果和程序的過程。
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的傳播理論,系統理論,學習理論和教育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用系統的方法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的發展戰略和試點解決方案的試驗結果,評估,程序的過程。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以及如何准備一個標準的基準測試。教學設計方案是:1)預分析,背景分析,包括學習和學習需求分析,學習者和學習任務; 2)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評價;)制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以解決如何實現教學的整個程序,包括順序的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4)教學媒體的選擇,組織和設計; 5)制定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 6)開展教學設計,以及項目評估的程序存在,完善。
理念:(教案)傳統的教學理念:知識是客觀的,可以傳遞給學生的??,學生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 (教學設計)現代教學理念:知識不是純客觀的,構造的學生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生的生命意識,社區意識,潛在的和獨立的個性,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積極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目標和要求:(教案)由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課程大綱提供了最大的教學任務,不超綱的部分大綱教學,教師沒有發揮的餘地;更一般的教學目的制定,可操作性不強,老師是比較難把握,闡述了主要老師的教學目的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就是所謂的「雙基」。 (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准,課程標准設置的下限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創造迴旋餘地,教學目標更具體的表達的可操作性(例如:「理解」目標的行為動詞分類,描述,解釋,識別,選擇和轉換不同,它是估計,推而廣之,總結,理解,說明,投機摘要重寫);向學生闡述的主要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和值?(即三維目標)統一。
4個教學分析:(教案)分析的重點教材的難度,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點。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傳授知識。教師主要關心的是「怎麼教」的問題。教育材料。 (教學設計)
今天的教師應首先關注的是「教」的問題,那就是明確的教學任務,然後提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發展的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學習背景和學習需要的學生,學習任務分析。教學材料。
5種策略:(教案)專注於傳授的戰略和策略,幫助學生記憶,媒體選擇傳統媒體,強調技能訓練和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學設計)主要的研究方法,場景製作,問題導向,媒體的使用,反饋調節策略,更豐富的媒體,包括多媒體電腦,互聯網,除了傳統媒體,但也強調知識,技能,方法,態度,值的和諧統一。
教學過程(教學計劃)傳統的教學講台,教材,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包括五個方面:組織教學,審查新的授予,行使,以鞏固分配,教學過程是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
80年代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雙中心(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
(教學設計)倡導的「交際教學過程中」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
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生活和生命之間,強調經驗和共鳴,側重於理解和共識,並了解這是一個個人的看法。在教學過程教學交流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五個統一:統一的教學和學習;教學統一的撫養和教育教學,教學是一個過程的了解和認識統一的過程中,演繹和歸納統一;直接知識統一和間接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去體驗,探索,發現,思考,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改善和發展。
7個教學成效評估:(教案),並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生的程度,掌握的內容在符合教學大綱的。知識
考試側重於測量的掌握情況,強調掌握的知識體系,它是很難體現的價值取向。評價的內容
(教學設計)的目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和價值觀,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能力發展,強調元認知,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也反映了評價值。
⑩ 淺析如何處理小學數學課程評價的多元化
課程評價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所謂課程評價,就是在課程中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系統地收集與教學活動相關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科學客觀的價值判斷,並能為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供有效策略的活動。課程評價通過評價教學效果考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經過診斷幫助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過程,並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的課程評價是小學數學課堂具有鑒別意義和發展意義的重要一環,它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學習數學有直接的診斷作用、導向作用以及激勵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反饋和指導角色。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倡導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觀,關注教師與學生的互利性發展,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掙脫傳統課程評價的誤區,注重評價的多元化處理。本文將從傳統課程評價誤區著手,與課程評價的多元化處理進行對比並簡單分析。
1.傳統課程評價的誤區
1.1 "教""學"評價重視程度不一。傳統的課程教學評價中,對"教"的評價重視程度總是高於對"學"的評價程度。在課程評價環節中,評價者總是把課程評價的焦點定在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所表現出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技巧上,比如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恰當與否,在組織教學內容上的科學性以及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安排等。這種課程評價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主體的重要性,評價根據單一,不具備對整個教學活動評價的條件。
1.2 重"知識技能"輕"情感態度"。應試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人才的選拔和甄別歷來都是通過考試成績判斷知識技能的掌握判斷來決定,這也導致了課程教學都是以知識技能的掌握為學生學習的最終歸宿。過度的重視學生學習的知識技能而忽視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僵硬刻板的效果,教師只關注課堂上的知識傳遞和測試的最終結果,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卻被整個教學活動排除在外。這不僅與素質教育中"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更是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1.3 評價標准統一化,忽視學生個性發展。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使得在教學活動中就呈現出了相同的教學模式、類似的上課方式以及同樣的評價標准,學生在這種大一統的前提下的學習就像是工廠整齊統一的機械化生產。實際上,學生是個性發展不同,知識積累、經驗凝聚以及智力程度不一的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標准統一的教學和評價標準是不具備科學依據的。它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身心規律的個性化發展,僵化了教學內容,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1.4 重視"量"的評價,忽視"質"的評價。量化評價在我國的傳統課程評價中,一直占據著很大分量。定量評價的觀點認為,只有量化得出的數據才是科學的評價,才能為活動過程做出一個客觀可信的結論。它利用既定的評價標准把復雜多變且不可預測的課堂教學活動簡化為一連串的指標參數以及量化的分數,以對數據的比較和分析來推斷課堂教學的效果,判斷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這種評價看似客觀、標准,實則死板僵硬,缺少對實際情況掌握的靈活性以及實際的針對性,容易造成對課堂實際情況的歪曲反映,使課堂評價失去本質的意義。
1.5 重視選拔功能而忽視激勵發展功能。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以及傳統觀念限制,傳統課程評價的對象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注重甄別和選拔功能。把教師的教學量化結果或者是學生的學業成績當作是他們評優分等的依據,會對教師以及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能敏銳地捕捉到教師在對待優差生之間的差別,容易因此降低對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這樣也不利於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2.課程評價的多元化處理
2.1 增加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以及互動性。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環節中,教師和學生是重要參與者,其餘評價人共同參與課程教學評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引導者,一方面要對自我展開積極的反省與客觀評價,及時對教學策略進行改善調整;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角色從一個傳統的知識傳授人轉換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學生充分發動思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其餘評價人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理解以及與教學活動中的師生的充分交流根據科學的價值觀作出准確、公正的評價結論,並與之共同促進教學活動的改進。
2.2 豐富評價途徑,廣泛吸收建議。小學數學對學生的評價考核通常是以試卷測驗為主要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考核形式於目前我國教育現狀以及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這種考核形式已與日漸進步發展的教育理念所不符了。相應地,小學課程評價要不斷豐富評價途徑,以不同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科學的鑒別。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吸收對教學活動的建議,完善教學活動,全面挖掘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興趣。
2.3 評價內容多元化。課程評價的對象需要涉及到教學活動中的四個基本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知識的施受過程,所以對於課程的評價也不能僅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還要考慮諸多綜合因素。課程評價的內容既要針對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學生在知識技能上的把握,還要注重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參與程度與情感體驗,以保障評價結果的綜合性和科學性。
2.4 評價結果"質""量"結合。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評價,不僅要注重"量",還要重視"質"。只有"質""量"的結合,才可能會有充分科學、准確公正的評價結論,才能在教學活動的改進方案中提出有效意見。"質""量"結合也體現了小學數學課程評價的多元性,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進步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小結
小學數學的課程評價只有掙脫出傳統課程評價的誤區,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而這種課程評價的多元化處理既是對師生個性化發展的綜合保障,也是我國社會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更是我國教育教學傳統觀念的重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