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預習單設計

小學數學預習單設計

發布時間:2021-03-16 05:07:22

小學數學導學案如何設計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設計方法
一、基本理念。
「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於教師有效設計。「導學案」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基本教學策略是:「問題式導學,過程式學習」。在操作過程中強調「學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學中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使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二、「導學案」設計的特點。
根據學習目標創設情景,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獨立看書、自學、思考、探究,使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對教材首先有一個初步了解,發現問題,完成第一次學習,然後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完成第二次學習。這種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和明確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有了保證,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強。具有目標明、方法優、易操作、效果好、適用廣的特點。
三、「導學案」設計的常規要求。
「導學案」不是簡單的照搬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學習要求和教材內容,而是以學生有效學習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設計的常規要求是:
①明確學習目標。
②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
③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
④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
⑤注意「教學合一」和學生有效學習。
達到上述常規要求,「導學案」的設計要過好兩關。一是學生關: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從而確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二是教材觀: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學生全面發展,解決全面育人問題;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解決「差異教育」問題;吃透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與應用全過程的脈絡與布局,把握知識的停靠點,能力的生長點和思維的激發點,解決學生思考、參與、探索的問題。
四、「導學案」的基本環節及設計意圖。
「導學案」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設計,體現在關注課堂學習的內外聯系,關注不同學科的課堂學習,關注所有學習過程等方面。「導學案」的教學設計,始終圍繞學生學習的自然規律進行全程設計,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系,常見的環節有:學前准備---探究活動---學習體會---自我檢測----應用拓展的基本設計內容。
學前准備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為出發點,課前回憶與本節課有關的知識,復習與本節課學習的新知識相關的技能,觀察與本節課內容有密切聯系的生活現象,要解決掉本節課或者本單元本章學習當中最基礎的知識,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創設有利於建構本節課內容的情境,為學生探究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操作建議:1、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文本,思考重點問題,努力完成學前准備內容和部分探究活動內容。2、教師進行適當輔導,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告訴學生「導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後聯系才能解決等等。3、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記錄下來,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預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有效性。4、課上對學前准備中復習鋪墊內容通過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處理或不做處理。
探究活動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分析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課堂上教師不是簡單地按知識點順序進行講解,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學生課前准備情況,著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藉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有了充分准備,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使課堂教學整合成既有學生自學,又有研討交流的平台,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
操作建議:1、在探究活動這一環節中,關鍵要讓學生明確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2、要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帶著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並通過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動,構建對數學的理解,獲得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4、指導學生在小組內圍繞提出的問題,發揮小組每一個同學的智慧,要面向全體,避免形成一言堂的格局。切實注重實效,避免流於形式。5、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做一名參與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從而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為接下來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備。在參與的過程中,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適時的指導。6、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過程。在交流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成為一個鼓勵者和啟發者;當學生取得進展時,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樹立其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生取得成果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對於課堂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指導、引領、點撥、講解。7、教師要對探究活動和結果進行充分估計,盡可能周密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及應對方案,以保證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8、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參與到交流中去,積極「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9、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知道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傾聽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質疑。10、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策略。引導學生尊重同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個體差異,為學生的展示交流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安全環境。11、要引導全體學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12、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和評價的甄別、激勵作用,要注意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梳理與提升,給學生以清晰明確的答案。
學習體會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以總結、歸納的形式明確新知。設計了一、兩個針對性的交流問題,(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收獲。主要是學到什麼新知識,也包括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師生互動交流,教師應該了解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走進知識的生成過程,加深理解。(2)讓學生通過解決具體的問題檢驗學習效果,梳理知識的體系,內化新知識。
操作建議:1、引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活動情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歸納、總結、整理和反思,從而達到系統知識的目的。結合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回(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155226-1-1.html)顧知識的同時,還要對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進行回顧總結。2、重點應該放在整理上,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路。3、這個環節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也可以後移。
自我檢測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立足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學習要求進行針對性訓練。自我檢測不是簡單的做題,而是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供學生課堂上檢測學習效果,突出「學案」的檢測反饋功能。
「自我檢測」設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組成:
①基礎知識練習,關注本節課的知識點。
②變式訓練,形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
③聯系生活實際,綜合運用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操作建議:1、要有目的性,要有利於學生鞏固重點,突破難點。題目要圍繞學習內容設計,著眼於指導思路,有利於方法和技巧的形成。2、要有現實性,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解決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3、形式要有多樣性,要以新穎多變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4、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給學生獨立完成的時間,讓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發展思維。5、評價要有發展性,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要及時進行診斷評價,引導矯正,讓學生在評價中發展提高。檢測力求當堂完成、當堂反饋、當堂矯正,堅持做到學習目標的「堂堂清」 ,努力提高學習效果的達成度。
應用拓展的教學設計主要意圖:立足課內、課外相結合,體現有效學習的過程。課堂學習除關注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外,還要適度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應用拓展」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①提供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後拓展研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②在導學案的空白處指導學生進行方法、規律等的記錄。
③在學案的最後寫出學後記,簡要記錄發現、探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點滴收獲。
操作建議:1、應用拓展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3、應用拓展內容不宜多,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完成,切忌佔用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4、應用拓展內容不能過難,不能超出《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防止使學生喪失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導學案」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對學生使用「學案」的要求:
①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學案」中的「學前准備」部分,初步嘗試「探究活動」,學有餘力的同學獨立進行「自我檢測」和「應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要求學生使用「導學案」時堅持三個原則:自覺性原則、主動性原則、獨立性原則。
②課堂上注意做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以便今後復習,學完一課後,要在學案後的空白處寫後記。
③每隔一段時間,將「導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冊。
對教師使用「學案」的要求:
①上課前一天,下發本節課的「導學案」,認真指導學生使用「導學案」,在上課前必須抽批部分導學案(小班額最好全批),以了解學情再次進行課前備課。
②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讓學生閱讀;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或規律放手讓學生概括;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③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拓展學生思維,主要包括: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展開充分的思維來獲取知識,顯現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困難、障礙、疑問和錯誤;第二,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與鼓勵和引導;第三,課堂教學中除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外,教師自己的思維也要得到充分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學相長。
④用「導學案」進行課堂教學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選、精講、精練、精批,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精選材料,精選認知策略,精收反饋信息。優選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手段,在抓住「重點」、凸顯「難點」、破解「疑點」上下功夫。教師要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創造表現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
⑤突出一個「導」字。在以學定教,同案協作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注重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學習興趣靠培養和激發,有趣且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課堂導引,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的有趣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有利於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要指導學法,在課堂中的讀、聽、思、說、議、做等環節中,讓學生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最佳路徑,促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指導學生的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和知識創新能力;要引導思維,「學起於思」。教師要善於提供思維的杠桿,引導思維的方向,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要鼓勵創新,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不唯上、不唯書的質疑品質,提高質疑能力,從而鍛煉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⑥強化一個「研」字。在實施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的模式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和教材的研究。強化集體備課,注重課堂預設,同時充分注重課堂生成,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重視預設,課堂會雜亂無序,不重視生成,課堂就不會精彩;教師要加強對其他教學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結合學校和數學學科及自身實際,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嫁接、創新,不斷挖掘「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的巨大潛力,構建具有數學學科特色的「以學定教,同案協作」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加強課堂細節的研究。要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思、討論交流,對於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教研組集中攻關,遵循課前集體備課——課中觀察診斷——課後共同反思的課例研究路子,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不斷提高,促進「以學定教,同案協作」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以學定教,同案協作」教學是以實際行動踐行有效教學的新理念。在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把學生的「不等老師教,自己能自學」的自主性學習變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設計自己歸納、概括、推理、發現規律,提高了自我學習能力。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的學,是一種自我探究、自我發現的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猜測---分析探究---獲得結論的科學認識過程,這使得學生能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時學習過程與方法也得到優化。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進行的對問題的思考、探究以及訓練、檢測大多是獨立進行的,其思維活動是連續的,較為深刻的,這種學習活動有利於形成「問題意識」,有利於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有利於增強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預習、自學、自測,雖然不能解決所有疑難,但學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預制、蓄勢的功能,一旦課堂討論涉及相關問題便能迅速引起共鳴,使問題迎刃而解。「導學案」教學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就是我們嚮往追求的「有效學習,甚至是「高效學習!
來自綠色圃中小學教育

Ⅱ 怎樣做小學數學預習筆記 求解

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有幾種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Ⅲ 小學數學應該如何進行課前預習

應該如何預習呢?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學習習慣差,我們可以領著他們預習。對於一年級學生我是從教會學生讀書開始的:第一步學會看目錄,了解目錄的作用,可以全面了解書中內容和很快地找到想看的內容。第二步學會看信息窗,首先看信息窗描述了什麼事情,有什麼物體,然後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例如在預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年級下冊)信息窗1時,我讓學生先看信息窗中小朋友都在干什麼,然後再找一找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組成一個數學問題。最後想一想,這個數學問題怎樣列式子解決。對於一些實踐類、操作類的知識,我們可以讓他們提前准備教具,體驗過程來進行預習。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與比較》時,我安排學生課前和家長一起逛超市,要求學生留意察看商場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還讓他們和媽媽一起整頓自己的書包、衣櫃,讓他們感覺分類的重要性。用學生身邊的「情境」涌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知識,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低年級學生學習能力逐漸增強,他們有時不再需要老師領著預習,但是他們往往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課本,預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導學案或者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他們預習當成了枯燥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會造成他們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在這種情形下,我經常分階段地、有目的的進行預習方法輔導,給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步驟,教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方法。如以「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這幾步來預習。並且給他們布置的預習任務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強。同時也可以設計成預習題綱(低年級沒有導學案)。

Ⅳ 如何設計數學課前有效預習習題設計

一 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在這一年多來,我校開展了一系列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從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到「四模塊教學」,顯示了教育教學要改革的境況和必須改革的決心。不論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還是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訓練」為主要內容的「四模塊教學」,都抓住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個主旨,逐漸從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轉變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進行自主學習,教師發揮引導作用。
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如何發揮自己自主學習的作用,通過自己認知、探究獲得新知識。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讓學生有一個好的自學習慣,也就是有一個好的預習效果。所以學生進行自學,也就是課前預習,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課前的預習效果,能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所以對學生預習內容的設計和指導,就變得比較重要了。教師通過預習提綱和導學案等一些形式來指導學生的預習形式,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從而為有一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保駕護航。
二 課前預習內容的設計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把課堂教學的一些知識或活動進行前置,先讓學生經歷對新知識初步認識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預習的內容和形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預習效果,幫助學生設計預習內容和預習提綱,是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本文以「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例,闡述如何對預習內容進行設計:
1.學具製作和實踐活動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數學很多知識的學習,都需要通過一些直觀、形象的學具和動手操作活動來輔助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這些學具的製作和實踐活動都可以放到課前預習內容中,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通過用三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條
塗色來表示 、 、 ,然後觀察塗色部分研究得出 =
= 的結論。這一部分放在課前預習中,作為預習的第一任
務,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製作長方形紙片,並且進行探究。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加深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和理解。
2.自主探究,歸納總結
這一部分是在學生預習前由教師設計,教師通過深入研究教材、教學目標,把課上要學習的新知識,通過歸納、凝練、整理,分步驟,由易到難,以問答或填空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通讀課本後,對新知識從整體上進行初步認識,再逐步完成預習提綱上的問答和填空,從而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如「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教
學中,問題設計如下:(1)觀察 = = , 的分子和分
母同時乘(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 )就
得到 。總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分數的大小不
變。(2)觀察 = =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 ),
就得到 ; 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 ),就得到 。總結: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分數的大小不變。
3.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
在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應注意什麼問題?通過完成以上幾個問題,讓學生達到初步認識和理解新知識的目的。學生對新知識進行初步認識以後,課堂上再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精講點撥,從而讓學生達到熟練掌握新知識的目的,完成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
三 預習的指導和規范
小學生在最初進行預習學習時,往往是漫無目的,不知道怎樣學習課本、怎樣預習、遇到問題怎樣解決等。在最初實行預習活動時,教師應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內容,觀察信息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新知識,提煉信息、發現問題,達到初步理解新知識的目的。
第二,讓學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導學提示中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讓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知。
第三,讓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檢測預習情況。通過適當的練習,可以避免學生的眼高手低,也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在預習中存在的漏洞,從而檢測自己的預習情況。
在今天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課前預習已成了學生學習的一個階梯,也成了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入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幫助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探索。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預習的方法、內容會變得越來越完善,有效預習對學生學習知識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Ⅳ 課前預習怎麼設計小學數學

有公式的話,就記錄下來,重要的定義要劃下來,最好抄一遍加深印象,也可以去買本參考書,裡面有詳細的剖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小學數學布置預習作業存在哪些問題

1.布置作業不能帶有懲罰性質
調查中,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學生十分反感;其次,學生反映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把錯的考試卷或錯的作業題抄寫50次或20次!有的學生膽子小,不得不做,有的膽子大一點的就是不作。結果,教師狠狠批評沒有做的學生,師生關系由此而緊張,如此下去,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作為教師,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效果會好嗎?我認為,這樣布置作業只有一個結果:學生十分反感你所教的學科。教師不要打著「好心」的旗號認為是為學生的未來著想,而事實卻恰恰與之相反:是我們的好心害了學生,學生的未來也被我們給毀了!教師布置作業自己不設計,不思考,不選擇,是對學生的摧殘!
2.統籌安排控製作業的數量與難度
如果教師爭先恐後地增加作業量,學生要完成的作業總量就很難控制了。各科任課教師應該把作業量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這樣學生每天的作業量就能控制在三小時以內了,還能留出一點兒自行預習、復習的時間。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各學科教師如果難以把握作業總量,我認為,可以請班主任來溝通、協調,也可以徵求學生科代表的意見,每位任課教師把當天要布置的作業告訴班主任或者學生科代表,由班主任匯總,統一布置給學生。或者科任教師與學生科代表討論,確定作業的數量,這樣就能有效地控制各任課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量了。
3.布置作業要保證質量與效果
在布置作業前,教師應先「做作業」---搜尋作業題,並認真考慮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哪些類型的作業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作業的布置要由系統性、連貫性,要合符教學與教學目標,作業要求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布置作業並不是教師隨便地應付了事,更不是教師隨意脫口而出的事情,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只有教師在經過深思熟慮後,篩選出一定數量的題目或者綜合某些問題之後布置給學生,以達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4.布置作業要兼顧個性與共性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所具備的認知基礎、情感准備、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樣的內容時,學習速度以及掌握學習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所需要的幫助都是不同的。既然學生的差異性是毋庸置疑的,那麼教師所布置的作業也應該是多層次的、有彈性的,不可能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作業。當然,教師布置作業首先要立足於大多數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但是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當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在設計、布置作業時盡可能地做到有梯度、有區分度,也就是要份層次,對學生的不同狀況提出不同的要求。
總之,教師要考慮,布置作業是為了達到鞏固已學、培養習慣、掌握方法、激發興趣、發現不足的目的。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預習單表格怎麼做

打開word文檔,建立表格

Ⅷ 如何布置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預習作業

預習,在新課程理念下應賦予新的內涵。它作為課堂教學前一種學習個體獨立自主的探索性學習,不僅讓學生做好了學習的心理准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獲得重要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考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預習作業的設計上,不僅僅關注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更應從數學課程總體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發展上考慮,使得預習不僅僅為教師的教服務,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自學能力。
那應如何設計預習作業呢?怎樣的預習作業才是有效的呢?筆者認為:數學預習作業的設計應切合學生的見聞、理解、情感、思維;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到預習中去。雖說每一課的作業都有所不同,但在設計過程中,筆者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設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概念課的預習作業設計——追根溯源,把握本質
數學概念往往比較抽象,為此「讓學生經歷概念的來歷,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是我們教學概念課的追求。當新概念和舊概念聯系比較緊密時,在預習時,可以通過對舊概念的復習、引申、推導,得出新的概念;當新概念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回顧生活中的物體引出概念。所以在設計概念課的「預習作業」時,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概念是怎麼來的?」「概念表示什麼意義?」「它與以前所學的知識有什麼聯系,又有什麼區別」……讓這些問題在學生預習中起到導向性作用,讓學生提前進行思考,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第二天教學研究過程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讓學生有更多的內容可以交流,值得交流,以此突出概念的本質屬性,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以《有餘數的除法》一課為例,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余數的產生,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針對這兩個重點,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匆匆忙忙地通過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來突破重點。但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能合上老師的節拍,但勢必有一部分學生還沒來得及擺好、理解就已進入下一環節,對這一部分學生老師設計的探究活動都是流於形式而沒有實效的。為此,筆者在課前設計了這樣一組預習作業:
請同學們准備20~30個圓片(或糖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一分,擺一擺,並記錄下來,並請同學們嘗試用一個算式把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總個數

分成幾組

每組的
個數

餘下的數

在完成這個預習作業過程中,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余數的產生過程,並且通過操作進一步明確了有餘數除法和除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很自然的把對除法的理解遷移到了有餘數除法的理解,理解了「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意義。同時課堂上,筆者先交流並展示了幾位學生的預習作業,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作業及展示的情況,進一步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讓概念的理解、內化不再成為一種說教,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切的體驗與理解,而且交流、體驗的都是學生自己的素材,不僅豐富了課堂學習的資源,更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計算課的預習作業設計——嘗試體驗,演算法多樣
新大綱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嘗試用多種方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和驗算」。這就要求在計算教學中要不斷豐富計算內涵,使運算更有意義,要讓學生明白用幾種方法探索計算結果比簡單獲取一種計算方法更為重要。為此,「讓學生自主經歷計算的過程,掌握計算的方法」是計算課的精華所在。為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刻,我們在設計計算課的預習作業時,注重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多樣化,可以設計一些計算的基礎題,讓90%的學生可以根據自主學習能獨立解決這些題,也可以適當設計一些拓展題,讓一部分優生自主學習後能自主「消化」,體現「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正因為有了預習,有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才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迸發出更多創新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如在上《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時,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為此,筆者設計了兩個層次的預習。
1.先口算,再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13×2= 24×2= 32×3=
筆者的意圖不僅是為了回顧舊知,理解算理,更是為新知的學習做好充分的知識鋪墊。
2.請用多種方法嘗試計算,如果你不會,請先認真看看書本第63頁的內容,再自己做一做
23×12 31×21
這里不用例題,直接出示計算題,主要為了體現本課的教學重點。看書主要針對中下學生,指導他們預習的方法,體驗預習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到第二天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交流匯報你的演算法,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同學們在經歷計算過程後再進行交流,使交流更具實效性,因為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經歷過,思考過。在聆聽他人的發言,聽到和自己一樣的方法時就激動不已,在聽到和自己不一樣的方法時興奮,多想把自己不同的方法馬上說給同學聽,這無疑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課前有目的地進行自主學習,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三、解決問題的預習作業設計——自主探究,理解數量
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中的核心,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後解決就比較簡單,但對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難點,因此,在「解決問題」的預習作業時,可以設計一些相關解決問題的練習,並要求學生說說思考過程,讓他對其中的數量關系有一個初步的感悟與理解,從而直接為第二天的課堂教學服務。
如在《植樹問題》一課教學前,筆者設計這樣一組預習作業:在一條長10厘米的線段上,每隔2厘米畫一個圓,你有幾種不同的畫法?畫一畫,填一填:

畫法
圓的個數
分成了幾段
我發現了什麼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請學生先交流自己動手畫的結果,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許多同學都有了自己的見解,「我發現兩端都畫圓的時候,圓的個數=段數+1」「我發現只在一端畫圓的時候,圓的個數=段數」「我發現兩端都不畫圓的時候,圓的個數=段數-1」「我發現10÷2=5段,而不是5個圓」……看來,學生在經歷了自己動手的實踐經驗後,已對圓的個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個初步感悟。此時,再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幫助學生建立預習作業與例1之間的聯系,找出棵樹、段數之間的關系,那麼對學生來說這個植樹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預習作業的設計我們可以根據每天學習內容的不同而進行調整,提出不同的要求。但不管哪種類型的作業,我們都要注意做到「三性」:
一是設計的作業要有服務性
預習作業的設計是為第二天的課堂教學服務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課堂教學任務,充分考慮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使作業走在課堂教學的前面,能促進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且有了相關的預習作業後,我們需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設計流程,使作業與教學設計相輔相成,收到實效。
二是設計的作業要有適度性
設計作業首先考慮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心理和學習水平。由於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不同班級的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認知方式肯定有一定的差異甚至差異很大,設計作業時一定根據「班情」來設計作業,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且針對班上不同程度的學生也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三是設計的作業要有挑戰性
設計的作業難易要適中,找准新舊知識認知的聯結點,促進知識的正遷移。設計作業時要增加一定的難度,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即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在問題解決中探索,推動和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
通過一年多預習作業的嘗試、實踐與研究,深深感受到通過設計合理的預習作業,真正拓寬了學習探究空間,改善了回家作業形式。一方面,通過預習,我們可以讓部分探究活動放在課前,從而騰出時間來交流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從而達到探究內化兩不誤,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預習作業是在課前,每位孩子都有足夠思考的時間,尤其是那些學困生,在課前初步了解新知,從而漸漸提高他在課堂上的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從而縮小了與學優生們的差距,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
當然,本文主要針對概念課、計算課、解決問題課這三類課型進行了預習作業的設計,那其餘課(如統計課、綜合實踐課等)的預習作業又該如何設計?如何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預習後的課又該如何組織?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Ⅸ 小學數學預習作業設計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必要性
預習是學習的開始,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預習充分、合理、有效,不僅有利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去解讀教材,預設課堂。學生的預習與教師的預設相互交融的時候,是課堂最具生命力的時候。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創造的快感。
預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課程實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有效的學習一般包括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後鞏固,三者缺一不可。而課前預習的作用就在於使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個整體把握,對學習困難有個心理准備。預習內容是所學新知識的基礎與先導,所學知識是預習的延伸與發展。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更加熟悉、掌握一些已有知
識,並對新的知識完成在「知識樹」上的架構,為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也就是說,預習在數學學習中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紐帶作用。
二、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策略
「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才能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預習,並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有效目標設定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布置預習就是一句話:「今天回家預習某某頁,某某內容。」學生往往無所適從,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反而會養成學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壞習慣。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他們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預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從學生實際出發,起點要低,要循序漸進地設立恰當的預習目標。首先,預習作業的布置不能機械單一;其次,預習作業布置不能簡單隨意,要有針對性;最後,還要注意不能一刀切,缺乏層次。也就是說,我們要盡量制定些學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標,讓他們比較樂於完成預習作業。 (二)指導預習方法
合理地選擇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指導預習要因材而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預習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點採用閱讀理解法預習,計算內容重點採用嘗試練習法預習,而幾何內容則適合採用實驗操作法預習……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預習數學,一般以某一種(或幾種)學習方法為主,輔以其它。這樣的預習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獨特理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對數學預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以下四步進行:

1、通讀內容,圈畫要點,了解大概內容。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通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准備。例如在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找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一邊看書,一邊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哪些特徵,並在書上圈畫出來。

2、細讀例題,初步理解,「消化」重點知識。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就要指導學生怎樣「消化」這些知識,初步完成預習文稿,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如何指導學生怎樣「消化」呢?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列舉事例,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來的。讓學生自己學會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幫助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對「約數和倍數」的理解,課本上只有一句話:「如果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數,就b叫做a的約數。」學生就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數,2就是6的約數;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數,5就是10的約數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實際上學生是在用具體的例子理解概念,當量達到了一定的標准就會有質的飛躍。 (2)動手實踐,感受數學。《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中對「面」、「棱」、「頂點」的預習,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葯盒、數學課本等。讓學生動手去摸一摸這些長方體物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又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中對體積公式的推導,課本中有較為明確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擺一擺、算一算、想

Ⅹ 淺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

一、來 設計好作業的內自容
1、設計趣味性作業
2、設計實踐性作業
二、 設計好作業的數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並盡可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作業。
另外留作業時,在課前、課中、課後也要注意數量。課前留的作業題目不宜過多。課中的訓練主要在新課中出現多個知識點時,為對剛剛學的知識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而進行的練習,此處也不宜過多。課後的練習的容量可以稍大一些,但是也要依據學生的情況而定,不易做大量機械重復性的作業。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預習單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