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的、得、地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區別本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常識,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發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時間里,中學課本中曾將這三個詞的用法統一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對它們的用法含混不清進而亂用一通的現象。
結合實例,談談「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處。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度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都起著連接作用;它們在普通話中都讀輕聲「de」,沒有語音上的區別。
2、「的、地、得」的不同之處。
呂叔湘、朱德熙所著《語法修辭講話》認為「的」兼職過多,負擔過重,而力主「的、地、得」嚴格分工。50
年代以來的諸多現代漢語論著和教材,一般也持這一主張。從書面語中的使用情況看,「的」與「地」、「得」的分工日趨明確,特別是在邏輯性很強的論述性、說明性語言中,如法律條款、學術論著、外文譯著、教科書等,更是將「的」與「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話里都讀輕聲「de」,但在書面語中有必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在定語後面寫作「的」,在狀語後面寫作「地」,在補語前寫作「得」。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使書面語言精確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語的標記,一般用在主語和賓語的前面。「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名詞(代詞)+的+名詞。如:
①頤和園(名詞)的湖光山色(主語)美不勝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開朗的女子(名詞,賓語)。
2、地——狀語的標記,一般用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面。「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形容詞(副詞)+地+動詞(形容詞)。如:
③她愉快(形容詞)地接受(動詞,謂語)了這件禮物。
④天漸漸(時間副詞)地冷(形容詞,謂語)起來。
3、得——補語的標記,一般用在謂語後面。「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副詞。如:
⑤他們玩(動詞,謂語)得真痛快(補語)。
⑥她紅(形容詞,謂語)得發紫(補語)。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見錯誤
一般而言,在特約記者和通訊員來稿中常見的「的、地、得」用法錯誤,主要表現在該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這兩年,該公司的職工不斷的(地)轉變觀念。
我們說「地」是狀語的標記,用在謂語的前面。此例中主語是「職工」,謂語是「轉變」。很顯然,用「的」是錯誤的,應該用「地」。
②該項目不僅創下了該公司單項工程總產值之最,更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闖進了上海的國際石油化工項目建設市場,踏上了一個更高的平台。
這個例句雖然比較長,但謂語「成功」前的「的」明顯用錯了,應該改為「地」。
③各項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範措施都落實的(得)很好。
補語一般回答「怎麼樣」的問題,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麼樣,用了「得」,很對;可接下來回答「落實」得怎麼樣問題時,作者卻用了「的」。這個錯誤非常明顯,可惜作者沒有發現,正確的用法應該是「得」。
④身體更不敢碰到被太陽炙烤的(得)滾燙的鐵車梯。
如果我們問「炙烤」得怎麼樣,就知道例句里用錯了,應該用「得」。
「的」還有其他的用法,比如——這個東西是誰的?我的。這里「的」是代詞,不是我們這里要討論的對象,就不再贅言了。
Ⅱ 小學語文 的 地 得 用法
的:用在形容詞的後面,比如:美麗的;作定語;表示所屬關系,比如:我的剛筆
地:用回在動詞前後:他快速答地收起了手機
得:副詞,形容一個程度:他高興得忘了吃飯
「系統地使用方法」是錯的,這里的de表示所屬關系,應用「的」
Ⅲ 「的地得」的用法
1、的:一般用在主語和賓語的前面。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如:頤和園(名詞)的湖光山色(主語)美不勝收。
2、地:一般用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面。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如:她愉快(形容詞)地接受(動詞,謂語)了這件禮物。
3、得:一般用在謂語後面。
「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如:他們玩(動詞,謂語)得真痛快(補語)。
(3)小學語文的得地的用法擴展閱讀
在漢語中,助詞與連詞、介詞、嘆詞同屬於虛詞,不能表示概念,但是可以表示語法結構或是各種語氣。
在句子中無實義,也沒有統一的語法功能,不能單獨使用,是獨立性最差的一種詞。通常在白話文中,助詞被念為輕聲。
漢語中的助詞分為語氣助詞、結構助詞和時態助詞三種,而語氣助詞又稱「語氣詞」,也有人認為「語氣詞」是應該是一種獨立的詞類。
前綴的結構助詞,有時不容易理解,舉個例子:「這件事早就被大家所知道了」。此處的「所」,就表示「大家」和「知道」之間的從屬關系。
「的、地、得」三個字在五四運動之前並沒有嚴格的分別,在舊時文學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現象。
在日語中,助詞用於體言、准體言以及修飾語間,表示它們的位格關系,或是為前置的詞彙增添意義,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本身沒有實質的意義、不能單獨使用,也沒有詞形變化。分類上各家說法不一。
Ⅳ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的、地、得的用法
1、「的」後面跟的都是名詞,如「我的太陽,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的」字一般用在修飾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時候。「的」放在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詞語之間。例如:
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
上面這些片語,中心詞都在後面,都是名詞性的,因此在修飾限制它們時,都用「的」。
2、「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如「用力地踢,仔細地看,開心地笑笑……」
描繪或限制某種動作、性狀的時候,描繪和被描繪之間、限制和被限制之間,往往用「地」連接。例如:
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拚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這些片語,中心詞也在後面,而且都是動詞性的,因此在描繪、限制他們時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數是動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如「掃得真干凈,笑得多甜啊……」
有時需要被說明動作的情況和結果,或補充說明事物性質的程度和變化,往往補充說明的部分改在被補充說明的詞語後面,這時兩者之間用「得」連接。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這些片語,中心詞都在前邊,而且都是表示動作或性狀的詞語,因此補充說明它們時,都用「得」。
補充兩點:
1、如果「de」的後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後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總結:「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以上幾種用法,可以寫成下面的公式:
修飾限制+「的」+名詞
修飾限制+「地」+動詞
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
Ⅳ 小學語文,「的,地,得」這三個有什麼區別和用法
「的」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例如:他的女人!(界定中心語「女人」的屬性,是他的,不是別人的) 「地」用在副詞與動詞之間。例如:他高興地走開了。(說明動作伴隨的狀態,他離開的時候是高興,「高興」就是離開時的狀態) 「得」用在謂語(動詞)和補語(副詞)之間。他高興得很!(補充說明謂語進行的方式,程度,屬性,「很」說明了他不是一般的高興,高興的程度極高) 現在經常有人弄混亂這幾個詞,這是口語中的音誤帶來的書面表達中的筆誤!樓主慎戒之! —————————————————————————————— 網路解析: 不少同學對「的」、「地」、「得」這三個詞的用法含混不清,亂用一通。為幫助同學們掌握它們的用法,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確用法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二、修改病句,強化認識 這里有一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請大家來當「醫生」,給這些句子治治病,以強化已有認識。 1. 由於李紅同學學習勤奮,這次語文測試,她考的特別出色。 2. 田野里,農民伯伯正在緊張得收割麥子。 3. 助人為樂地小華被市少工委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正確用法應為「考得」、「緊張地」和「助人為樂的」。
Ⅵ 的得地的用法,小學生如何區別,簡明扼要些
的:用在定語的後面。
定語是指人的名詞或人稱代詞,中心詞和前邊的動詞合起來表示一種動作,意思是這個人是所說的動作的受事:開他~玩笑。找我~麻煩。
的是一個漢語漢字,普通話讀音是de,dí,dì,dī(粵語讀音為dik1),其居現代漢語使用量之首,有著漫長的演變史。用在定語的後面,也可以用在主謂短語中間,現代漢語56008個常用詞 「的」字用最多的一個字。
地(dì),從土從也。也,本義女侌。元氣初分,輕清陽為天,重濁陰為地。原為古漢語名詞,與天相對,本意為物質,後逐漸引申為土地、大地、地表。地有兩個讀音:dì、de。可以用在動詞後作助詞,也可以作為名詞,表示大地(指地球表面最下方;貼近地殼的表面部分),地球等。
得(dé ,děi ,de),漢字,是會意字,左右結構。金文字形,左邊是「彳」,右邊是「貝」(財貨)加「手」,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上古前期(西周以前)上古前期,「得」字是「獲得」的意思,只作動詞用。我國最早的文獻甲骨文里,「得」字已經出現了。甲骨文中的「得」字從又持貝,純屬「獲得」的意思。
參考鏈接:網路漢語——的網路漢語——得網路漢語——地
Ⅶ 小學語文中,「的」「地」「得」三個用法的具體差別在哪裡
「的」,用在名詞前面,我用公式表示為 「形容詞+的+名詞」,例如:有力的大手、親切的話語回、茂密的樹林等。答其中大手、話語、樹林都是名詞。
「地」,用在動詞前面,用公式表示為「形容詞+地+動詞」, 例如:快速地跑、贊許地點頭、大聲地喊、輕輕地飄落等。其中跑、點頭、喊、飄落都是動詞。
「得」與以上「的、地」有所不同,它是用在形容詞前面,公式表示為「動詞+得+形容詞」,例如:跑得快、哭得傷心、吃得飽、開得茂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