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施小學數學雙基教學
四基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強調四基並不是說版每個知識權的教學都必須按照「四基」一項項的進行設計,缺一不可。以《9加幾》為例,雙基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用「湊十法」正確的計算9加幾的題目。在理解湊十法的時候,引導學生用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方法進行操作,就是藉助數學活動經驗達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2. 原來小學數學的兩基是什麼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3. 小學三年級數學雙基情況指什麼
雙基是指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
具體到每個年級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需根據所選教材和課程標准而定。
4. 小學數學科雙基內容指什麼
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5.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傳統教學的弊端之一是教學的標准化,針對這個弊端演算法多樣化便應運而生。那麼它有何意義和作用。
1.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同一事物的觀察與分析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現實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學生本來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語言等表達形式,來觀察、分析、猜測、解決數學問題,多種解法並存的現象時常出現,演算法不止一個或一種,才是更真實、更接近實際的。盡管教者按傳統教材那麼教,學生也不一定跟著那種思路去想。教者認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強加給學生單一的思考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2.現代數學觀認為,數學是現實的、充滿智慧的、人人都能體會的,思考數學是很有樂趣的,遇到問題嘗試著運用數學去解決是明智的。考察數學觀的轉變不難發現:將數學看成一種絕對真理的靜態數學觀,正向著承認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經驗或擬經驗的活動過程的動態數學觀轉變。演算法多樣化是在學生群體中產生的,它使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經驗解決某些數學問題,有利於增強信心,排除數學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從小愛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 3.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既然演算法多樣化是在群體中產生的,這就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演算法的多樣化,即演算法多樣化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為一體,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者的教學方式。 4.數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統一的固定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就是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維方式,鼓勵和提倡個性化的學習。
5.演算法多樣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環節。演算法多樣化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可以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為他們嘗試創新提供了機遇。
6.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你如何看待數學雙基
不知道雙基是什麼,特意搜了了解下,所謂雙基沒覺得有什麼新穎特別的,版我覺得權最好的教學就是把每一位學生教懂了,我說的所謂"教懂了" 是理解性的懂,是學生知道老師嘴裡說的是"什麼東西",就跟吃飯一樣這樣容易理解了,才是真的懂了。
以上是"基礎認知"方面的教學范疇,接下來才是知識在各種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才有遞進效果,帶著理解帶著熟識度去做題。
學生為什麼很多是懵的,一個例子就能明白原因,老師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解決以下這個問題!
例子: 你跟學生說了一通的蘋果是什麼東西,什麼形狀什麼味道什麼顏色,抱歉!只有見過的學生才能很快反應過了你說的是個什麼東西,只有吃過蘋果的學生才能很快聯想回味蘋果的那種滋味,沒見過蘋果的學生則一臉懵逼!已經很努力的在想像什麼是蘋果該有的樣子,但是努力了再久也是徒勞的!這就是學的快和學的慢的差距原因!這類學生連門都沒進何談跟得上後續的知識。。運用呢。。
7. 小學數學如何落實雙基
1、「雙基」變成來「四基」的原因 雙基只源涉及三維目標的第一目標:知識與技能,另外兩維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沒有涉及; 有些教師片面地理解雙基,只追求知識技能單一目標,教學中不是以人為本,是以本為本。新增加的兩基是以人為本,是符合素質教育的; 雙基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實踐型人才的一個基礎,但是僅僅靠熟練掌握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去學習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數學思考,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雙基」內涵的變化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標「雙基」的內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課程內容中的基礎知識不僅包括基本概念、性質、公式等,還包括這些基礎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蘊含的思想方法。
8. 小學數學雙基要求和能力綱要指的是什麼
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幾點體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圈子裡,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習方式,而探究即為自主學習的方式。因此,要講究自主探究的學習策略,使之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把他們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更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動性。一、引導發現、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嘗試性發現是探究的開始。由於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是一種教學質量觀的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教學時,我將例題巧作變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師:大家想不想來做一個猜數游戲啊?生:想!師:我這兒有三個不同顏色的盒子(分別出示紅、白、黑三個盒子),盒子里分別裝了一些硬幣。現在,我請你猜一猜,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生:(七嘴八舌亂猜)師:大家都沒有猜對。在你沒有得到相關的信息之前,你能一下子准確地猜出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嗎?生:不能。師:那我給你一個信息:黑盒子里有15個硬幣。依靠這個信息,你能准確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嗎?為什麼?生:不能。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與黑盒子無關。師:我再給你一個信息:白盒子里有10個硬幣。現在,你能不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為什麼?生:還是不能。因為紅盒子里的個數與白盒子的個數無關。師:知道了這兩個信息,你還想知道什麼方面的信息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成員交流一下。學生通過交流,歸納出如果再知道一個能把紅盒子與白盒子和黑盒子里的個數聯系起來的信息,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學生舉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白)盒子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白)盒子的多少倍;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的多少倍等等。這時,引導比較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發現有的只需一步計算,有的卻需兩步計算。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兩步計算。在提出問題、比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強化了兩步解決問題的結構,而且對解決問題教學中數量關系的選擇有了初步的定位。教師最後出示相關信息,學生終於順利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與學習過程有密切關系的問題,使所提出的問題提到點子上,才能促進自主合作探究,達到學會學習之目的。二、鼓勵參與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互動性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他們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編出問題。如給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用數學」。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教材第45頁,應用題例1是這樣的: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這種類型的解決問題枯燥得很,離學生比較遠,學生肯定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不能產生探究的興趣。我對此題做了如下改動:(1)課件展示情境或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客戶:周廠長,你好!我們訂做的660套衣服,生產得怎麼樣了?廠長: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客戶:我們等著要貨,你們3天之內能完成了嗎?廠長:能。(2)師:同學們!你們根據廠長、客戶提供的信息想到什麼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3)師:你們會解答嗎?如果不會,可以小組討論。生:略這種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兩大方面,將學習活動置於社會生活問題之中,巧妙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變為對話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這樣的數學,學生不僅學得好,而且也為他們以後到社會上去成為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打好基礎。2、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提供主動探究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習慣的不同,常常會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正是學生具有不同獨特性的體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嘗試各種演算法的多樣化。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不能強求學生使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決方法,使每個學生感受到解決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悅,而且還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3、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課前先建立合作小組,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4人或6人的小組,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主持人」(掌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觀察組內同學合作技巧的表現,如討論時的聲音控制、提問和應答時的禮貌)等,最後要求每一組設計組名、組標,促使合作學習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競爭奪標」的氛圍。解決問題具有抽象性,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造成解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輕松掌握解題方法。4、選擇專題,分工合作,加強主動探究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可緊扣教材,選擇重點、難點、疑點作為專題,運用研究性學習,分工合作,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研究性和發現的能力。為了減少學生研究探索學習的梯度,課堂上利用教材特點進行專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可在課外探究學習中面對的是如何搜集處理信息怎樣與人合作。為此要引導學生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尋求幫助,要熱情地幫助他人排憂解難。若自己擁有材料正是別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計劃,使自己在學會探究的同時,更學會做人。三、激活求異思維,培養自主探究的獨創性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路,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善於求異的習慣,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師的教學中,通過表達方式的變異,理解角度的變更,思考方法的變遷,題型設計的變化等來提供多形態的知識信息,創造多樣化的思維環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題思路,從而促進內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廣闊性。人們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式,便會產生定勢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創新火種點燃「學」的創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獨創性。比如針對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後,我設計了一道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題,以此來激活學生的變通思維:學校組織師生看電影。學生950人,教師27人。影劇院售票處寫著:今日放映《宇宙與人》成人票:每張8元學生票:每張4元團體票:每張6元(30人或30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票方案,並算出購票一共需要多少錢?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有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以下是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方法1:827+4950=4016(元)方法2:(27+950)6=5862(元)方法3:從學生人數中拿出3人,和教師組成一個團體。306+9474=3968(元)……針對這樣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主動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四、設計開放作業,強化自主探究實踐性數學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處處用數學。皮亞傑認為「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設計開放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實踐中有所收獲呢?首先要尊重學生擇業的要求,其次要開放作業的形式與內容。1、遷移例題解法。如講授了植樹問題後,可建議學生去步行街上走一走,數一數步行街上有多少個垃圾桶,目測一下每兩個垃圾桶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再算一算從起始的垃圾桶到最後一個垃圾桶之間的總長度約是多少米?2、結合生活熱點。國慶、元旦等節日期間,許多商店推出打折的促銷手段,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商店購物,看看商品的原價是多少,打幾折,打折以後的價錢是多少,比原價便宜多少?記錄下你的考察結果。返校後可組織討論:商店利用打折的手段促銷商品,它是賺多了,還是賺少了?會不會虧本?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3、加強專題實踐。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後,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給家設計一些裝修方案。比如: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算一算房間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購買地板的話,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再去市場了解地板的價格,選擇合適的價位,進行購買,大約需要支出多少。這樣開放的作業內容,既與教材內容相聯系,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空間,在實踐中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充滿成長的氣息,書寫一個創造的人生。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但我堅信,只要教師通過一定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覺得要解決的問題,離自己並不遙遠,問題解決才有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解決方法。達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優秀的教學。
9.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落實雙基
四基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強調四基並不是專說每個知識的教屬學都必須按照「四基」一項項的進行設計,缺一不可。以《9加幾》為例,雙基目標就是使學生能夠用「湊十法」正確的計算9加幾的題目。在理解湊十法的時候,引導學生用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方法進行操作,就是藉助數學活動經驗達成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10. 華師 小學數學雙基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不要虛化了知識與能力目標
一段時間以來,
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
教師往往過
於注重「過程性目標」
,強化了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不少教師在教學預設時把目標設置得過高、過多、過虛,尤其是第一
目標設置不明,
導致實施過程中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或被沖淡、
或被
虛化、或遭失落,特別是最應落實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沒有得到落實。
一堂課下來,看不出有什麼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像霧像雨又像風,出
現了華而不實、情感「過剩」的形式主義傾向,對學生產生了較大的
負面影響。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雖不像傳統課堂那樣只抓「雙基」
,
但也絕不能走向另一個極點,
虛化或放棄
「雙基」
。
應辯證地處理
「過
程性目標」和「知識技能目標」的關系,既避免不注重過程而奢談知
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也不應脫離知識技能。它們各
有內涵,又相輔相成,在過程性目標發展的同時,也使常規性任務落
到實處,讓學生在每節課中都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
二、不要迴避必要、有效的訓練
新課改下對「訓練」二字十分忌諱,似乎感覺有悖新課程之嫌,
實為一種誤解。
新課標總體目標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能夠獲得「基本
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應用技能的獲得必須依賴於有
效的訓練,
當然我們反對過於機械重復的訓練,
但絕不否定所有的訓
練。目前小學數學課堂常用的「訓練」有
3
個層次:第一是教師沒有
訓練意識,學生沒有經歷與感受的「無訓練」
;第二是教師有訓練意
識,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在接受訓練的「有訓練」
;第三是教師有訓練
意識,但學生卻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訓練過程的「訓練」
。我們追求
的應是第三種「訓練」
,一種隱藏著訓練意圖的「訓練」
,一種「隨風
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訓練,一種在課境中的「有機訓練」
。
三、不要談「講」色變,諱「講」如深
新課改中感受到不少教師諱「講」如深,能「少講」則「少講」
,
能「不講」則「不講」
。盡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活動,讓學生探究,
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收效甚微,正如葉瀾教授說的,沒有聚焦的發
散是沒有價值的,聚焦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因此,教師在關鍵時刻該
講則講,該點撥則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