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雖然在新課改影響下,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從主客觀方面考慮,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重設計,輕實際。新課改教材,非常重視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供學生學習,在素材選擇上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題材涉及古今中外,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的情境設計也很重視,但是往往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明顯。如《四則混合運算》教學片段:
師:國慶節到了,老師去商場買新衣服,第一種4套共460元;第二種每套120元。哪種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學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師: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並計算。
本案例中,教師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理解運算順序;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但是創設生活情境,應當尊重生活規律。這樣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才會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隨意更改事實;情境與生活不符,學生是否會產生「原來數學是編造出來」 的感覺呢?課後有的學生就說:「商場里的衣服都是標單價的。看把衣服換成是「買鉛筆」、「買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二是重灌輸,輕啟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然而受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和影響,對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還不適應,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平時不善於學習現代教育思想,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生教會就行了,學習理論又浪費時間等。因此,在教學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單一」的授課模式。比如:「厘米的認識」一節教學中,教師採用一講到底的方法。首先講述厘米的感念;接著講述讓學生機械地感受1厘米的長度,然後在老師的啟發下量物體的長度;(從0刻度開始)。應該說,這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述是不錯的,全面的。但問題是教師滿足於讓知識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來,而不是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參與、主動思索。學生純屬充當知識容器,消極地接受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輕創新。教師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即使發現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處理。多數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作為新課改之弄潮兒的當代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所以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生活中學數學。在教學中,要根據同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不同教材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
一是創設故事情景。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尤其是對童話故事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創設學生周邊的故事和童話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可以採用互動教學策略。在書本圖畫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圖中的各種動物和觀察教室的各種擺設,學生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後,教者讓學生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要求學生把題說完整,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提問題意識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既有所學,又「樂在其中」。又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二是創設游戲情景。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還沒有明確,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所以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景,則可以滿足他們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創設生活情景。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識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情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學習數學。如在教《統計》一課,教材上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可能不高,教師可以結合班級情況,出示小幹部選舉數來進行統計。這一改變學生不僅覺得數學離自己生活更進了,而且也能切身體會,這樣更能提高課堂的氣氛。
二、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中的社會交往是學習交往,在課堂中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要求。新課改的教學就是要求達到自主、合作、創新的目的。所謂合作就是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這說明了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我們教師不能是「主演」,而應是「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要由教師一人從頭講到尾,從始講到終,要改變長期來單向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特徵》時,先引導學生舉出幾個3的倍數,然後把這些數的個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數字不斷交換位置,讓學生檢驗變換後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會驚奇地發現它們都是3的倍數。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學生存疑或惑,強烈的求知慾望自然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這樣就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又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首先准備了幾組形狀一的三角形紙片,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協助進行剪、拼、移等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隨意擺弄,並在充分的擺弄之後,自己發現,歸納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通過延伸對拼,移的圖形的進行測量,計算驗證。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作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興趣得到保持和發展,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僅學會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理解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且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在實踐操作中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終掌握新知識的特點與規律。既能使學生准確、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積極作用,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積極參與,而且注重適時介入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如: 「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演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裡?」、「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點自己的疑問?」、「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等等的設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敢於質疑、勇於表達等習慣和能力。
三、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就是要摒棄傳統理念,對教材內容有設計不合理的地方,要敢於質疑、敢於處理、敢於創新,大膽的採用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像力等,從而才會提出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問題。
一是營造和諧氛圍,啟迪創新意識。我國古代孔子提倡的「和樂」教育,就是營造和諧、愉快地學習環境。只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才能舒暢,思維才能處於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才能敢想、敢問、敢於質疑問難,勇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先出示兩道商是3的口算題,再請學生編幾道商是3的除法題。很快並准確的編出,接著讓學生討論:大家編的又快又准確,你有什麼訣竅嗎?這些算式之間是否有一定的聯系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秘,通過學生們發現了商不變規律。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的積極,主動、快樂,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條性質,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創造。
二是設置懸念,激發創造意識。好奇新是小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活動的心理基礎,是激發其不斷進行鑽研與創造活動的內部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設置懸念,不斷激發和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創造感。例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這一節時,能被2、5 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順利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為能被3整除的數沒有明顯的規律性不宜被發現,而且很容易產負遷移。所以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要求學生試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數,找出能被3整除的數,當學生試除感到困難時,就對學生說:「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能被3整除」,「真的嗎?」 學生的好奇心馬上來了。一個爭著起來說「48」「能」。「78」「能」。「1934」「不能」。「2313」「能」……。學生說的速度越來越快,數也越來越大,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或在練習本上演,結果驗證老師的答案完全正確。老師怎麼這么快作出判斷呢?這就為學生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這時老師滿足學生流入出來的探索慾望。藉助學生的探索熱情,把握這個有利時機,揭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於是整節課使學生在自學、觀察、探討中有聲有色地進行著,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拓展。
三是讓學生參與評價,培養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方式應當多樣化,可以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所以,我們在已有的筆試、日常觀察等形式的基礎上,要增加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使學生得到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並加深對數學的情感。如學生學習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後,教材上安排了實踐活動內容《超市購物》,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際問題。如班有一位從農村的來男生突然病了。為了關愛外地學生,號召全班學生伸出了溫暖之手,開展了獻愛心活動。假設全班學生共獻愛心費54元。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用54元買什麼好吃的去醫院看望這位同學呢?
學生討論後交流。
生1:買一些水果。如蘋果、香蕉、鮮桂圓等。
生2:買一些酸奶等飲料。
生3:買餅干、蛋黃派等。
……
然後師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時間自己去調查一下有關蘋果、香蕉、鮮桂圓、餅乾等物品的單價,回校後向老師匯報一下有關物品的單價,並要求學生計算一下最多可以買幾樣物品?最少可以買幾樣物品?分別花費了多少元?還剩多少元?……。通過超市購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下逛超市,在超市購物的感受等等。這樣的考查既考評了學生的四則運算能力,又考評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可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
如何把握好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尺寸,這是當今面臨且迫切解決的一個課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逐步完善課堂教學質量,才能推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學習思考:
新課改以來,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但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充分體現出我們的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程標准》基本理念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著很大的偏差。正如柳州教科所的陳靜老師說的:我們老師要有從新拿起《數學課程標准》學習的勇氣。教師要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教師要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不斷地去學習,教師自身素質要不斷提高,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不斷地反思中努力提高。
②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本學期的四年級數學更換了新教材,與以往的內容相比雖然變化不是很大,但是編排體系都有不小的整理,本學期我對新課程標准進行了系統的學習,並且依據河北省教學評估細則的要求對本學期地教學工作進行了周密的計劃。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細節的教育,加強了雙基的訓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鍾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總體來說,四年級的數學教學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收獲。
③ 在新課程標准下你對小學數學新課程的思考是什麼
<---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指導等幾個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總體上表達了在普及義務教育的條件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一些理念。這些理念的核心是,現有的數學課程與教學不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不適應普及義務教育條件下對數學教育的要求。主張在課程設計的總體思想上體現「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圖使數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面向全體學生。這些新理念是普及義務教育總體目標的需要,也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下面,針對小學數學新課程,我談一談對幾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一、對新課程教學中幾個問題的認識
一是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適當調整,開展教學活動」。這是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出的要求。教師是課程和教學改革的關鍵,課程改革的措施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理解並在實際教學中實施改革的思想和內容。
二是對計算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計算能力上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過分追求計算速度和加大計算的繁雜程度,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工具,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和檢驗。雖然新教材在計算要求上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恰當地把握計算教學要求,恰當地處理與計算有關的問題。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在思維水平上存在差異,在計算能力上也存在差異。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標准顯然是不合適的。同時要鼓勵學生選擇合理的方法和工具進行計算。一般來說得到計算結果的方法並不是惟一的,教材中所用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種。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對此應當允許和鼓勵。
三是「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很豐富的,並且不同背景的學生有不同的經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使學生能比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四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既是數學教育的需要,也是當前教育改革所提倡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求在內容選擇和方法確定上都要為學生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內容的選擇和呈現方式應具有新穎性和靈活性。應選擇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內容,用容易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應為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表達的餘地,要了解、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展現自己的才能。盡量避免把教師的思路和教材上的方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用統一的方式思考和解答問題。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師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可以作為解題的一種思路介紹給學生,但不應強求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方法解題。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自己思考,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有助於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
五是「改進教學評估方法」。教學評估的改革涉及數學教學各方面的問題。明確評估的目的是一個首要問題。「評估的目的不僅在於考核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能力,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考核學生的成績不是教學評估的椎一目的,應當發揮教學評估的多種功能。特別是教學過程中的評估,應當起到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對教學實施情況的了解等作用。教師應當根據這些方面評估的情況,恰當地調整教學進程,作出繼續或改變教學進程的決策。
二、對新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實施這一環節。所體現的理念和改革措施能否實現,關鍵的因素在於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我認為新課程教學應當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轉變教育觀念。
一是關於學生的觀念。教師都有關於兒童學習的常識性的理論,這些理論影響他們如何組織教學,如何解釋關於兒童的信息。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應當提倡以下的關於學生的觀念。
1.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經驗背景和學習習慣存在差異,但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可以學習大綱規定的數學內容,都有條件按教學要求學好數學。
2.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
觀存在的,教師應當承認學生的差異,並對不同的學生提出有差別的學習要求。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按同一個水平發展,學習完全一樣的數學知識和達到同樣程度的數學水平。
3.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教學需要按一定的進度完成,但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按同樣的速度完成所學的內容。可以允許一部分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學習,也允許一些學生用較長一點的時間達到相應的要求。
4.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認識和理解數學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同時,教師也應當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
二是關於教學的觀念。每一位教師都有關於教學的性質和目的的觀念。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有的教師認為教學是指導兒童學習的過程。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應當提倡以下教學觀念。
1.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使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來自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把數學教學設計得更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的氣氛更加寬松和諧,就會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情境。學習數學要以一定的經驗為背景,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於理解數學、探索數學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做」數學比簡單地教給他們數學知識更重要。
3.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餘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機會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教師不應代替學生思考,也不應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作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
4.提倡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現代社會所必需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應當提倡的組織方式。在設計教學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時,應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養成與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三是關於數學學科的觀念。教師要了解數學這門學科是研究什麼的,懂得數學意味著什麼,運用數學能夠有效地完成什麼任務。我們現在常見的對數學的看法是「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這是對數學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是對數學的十分重要的概括。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認識也在發展,對數學也有一些新的認識。
1.數學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2.數學不僅幫助人們更好地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也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
四是關於教師作用的觀念。教師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教師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生的責任感對待教學任務。應以現代課程觀和教育觀重新審視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1.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決策者。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用自己對課程與教學的專業理解,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成為課程與教學的決策者。課程和教學的決策者可以表現為用自己的專業判斷對教材進行教學法加工,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面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具體情景作出恰當的處理決策。
2.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的同時,還應成為數學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共同探索數學和認識數學。
(二)擴展和更新知識結構
知識領域的擴展,對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觀念上的轉變,還需要教師在知識上不斷更新。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具備豐富的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一是數學學科方面的知識。從數學知識的角度看,教師不僅需要理解小學數學內容本身,還應從比較高的觀點來看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看這些知識與其他知識之間的關系。另外,從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和發展來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這都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數學知識,不斷學習新的內容和接觸新的領域,以使自己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二是有關理論方面的知識。有關理論方面的知識包括課程知識、教學法知識和對學習者認識的知識。理論知識對於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需要認識自己
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對課程的理論知識有所了解。三是教學實踐知識。教學實踐經驗也是教師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在頭腦中有許多現存的教學模式,他們在制定教學計劃和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迅速地運用這些模式。教師的經驗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它構成了豐富的實踐知識。這些實踐知識成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前提。
(三)全面理解、創造性地執行和運用大綱和教材
教學大綱和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但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用固定的方式對待大綱和教材,要結合教學實際全面地理解教學大綱,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教師一方面要提高專業水平,應當具有在充分理解學生的基礎上駕馭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能力,同時也應當認識到自己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對小學數學課程進一步改革的幾點思考
小學數學課程是最具有基礎性的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必需以此為出發點,進一步改革不適應教育現代化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等。在改革教學內容方面,要進一步刪減過時、無用、繁難的內容,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加大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力度,適時引入計算器等等。在更新教學思想方面,一是要重視培養數學意識,使學生養成主動地從數量上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二是要重視培養自信心,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獲得知識,主動參與運用數學知識進行交流、預測、解決問題,得到成功的自豪感,體驗自己能力不斷發展的樂趣,樹立不怕困難、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進而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心;三是要重視培養發展能力,使學生形成一種科學合理且具有發展活力的知識結構,以及具有發展活力的能力基礎,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目的。
④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我所教的小學五年級數學,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繼續推進主管教育部門「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設想結合起來,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帶來不的困惑。
、新課程標准走進教師的教學思想,進入課堂教學。
《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我曾和本校的教師共同學習和調研過,也參加各級組織的新課程標准及新教材培訓學習,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對新課程的實施充滿信心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 堂教瑞瑞文
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起來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緊扣新課程標准,和上級部門「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撰寫教案,以同學科教師討論定搞,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自評;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使用教材進行試講,反復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確定案例,並在每一課中展示。實踐表明,這種協作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於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學科教師的備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後,教學效果良好,記
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評是十分有用的。課前准備不流干形式,變成一種實實
索、研究。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五年紀《方向與位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方向來描述路線,我通過實際演示來使學生明白。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 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這就是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三、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於創新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的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本學期我在學生的作業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做法是日評、周評、月評-條龍,老師評、學生評、小組評一條龍, 老師對一日作業做出評價,學生自查後對評價結果登記在作業情況扉頁欄中,周五下午學生以小組評定等級,讓學生每周都為自己樹立一個新的學習目標, 這個目標又轉化為每天的學習行為,使他們日復一日,周復-周,不斷地吸取經驗,經常進行彌補, .月末進行爭星活動,學生在一個月內品嘗自己學習成功的喜悅,或向他人學習,每- -個月一個新起點,學生都站在同一一個起跑線上。將學生的學習差距縮短,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看到學習的進步,又有了學習的動力,並樹立起學習的目標,較好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四、認真抓好常規教學,完成教育教學任
以常規教學 為中心,規范教育教學工作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力求常規與創新教學相結合,促進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向40分鍾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我在教法上H經常和同行進行切磋,做好學情公析.扎扎空實做好堂規工作做好教學的
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體現,我主要以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綜合、統計與概率四
過程的試題,設計開發性試題,設計生活化的
名學生進行跟蹤調研,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准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份耕耘,-份收獲。在教學工作中,苦樂相伴,學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惑,通過與同行的共同討論和學習,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後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⑤ 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
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