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課本圖案素材
在網路圖片里有好多呢,你可以自己搜一下!
⑵ ,我在出小學數學試卷的時候,有些試題需要各種圖片進行排版,請問這些圖片從哪裡可以找到急。。。
用繪圖軟體畫,或者用幾何畫板畫
⑶ 如何用好小學數學主題圖
一、正確認識主題圖
1. 具有趣味性。
主題圖的設計能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徵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提供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這些情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童話、游園活動、運動會等。這些主題情境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學生覺得很有趣味。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熱情,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二年級上冊第38頁「角的初步認識」。主題圖呈現的是校園圖,是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學生很有興趣地找角。通過「找角」活動,學生都知道物體上有角,對角就有了初步認識。
2. 具有思想教育性。
許多主題圖不但給我們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設觀察、探究的空間,同時具有思想教育與數學知識完美統一的特點。例如,二年級上冊第77頁「解決問題」的主題圖,除了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外,還包含著關於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合作分工等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內容。
二、靈活使用主題圖
1.合理把握主題圖的呈現方式
「主題圖」蘊含的數學理念,並不僅僅在於「主題圖」的表現形式,更在於主題情景的呈現過程。教材主題圖作為一個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場景,教師的呈現方式對「主題圖」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主題圖的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將主題圖分層展示。
挖掘出主題圖中的隱含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將學生一下子置於非常復雜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會讓他們東拉一句西扯一句,無所適從。
如二年級下冊第2頁「解決問題」主題圖包含了「看戲、蹺蹺板、丟沙包、買麵包」四個情景問題。教師可以按各個場景分批出示,每出示一個場景,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老師的合理安排,主題圖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探索過程提供思維表象,激勵學生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生活經驗不斷數學化。
(2) 變靜態為動態過程。
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是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主題圖」表現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在教學中,我們通過處理,使原本靜態的主題圖變成了動態過程式的演示,在緊緊把握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一年級上冊第75頁「加減混合」的主題圖,展示的是湖裡原來有4隻美麗的白天鵝,飛來了3隻,飛走了2隻,現在還有幾只?靜止的畫面利用多媒體變成動態的過程,學生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
(3) 用故事串起主題圖。
故事是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繹主題圖情境,會引發學生新鮮、好奇、親近的兒童情趣,有利於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我聽一位老師這樣上一年級第29頁 「0的認識」。
師: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媽媽要送給猴寶寶一件禮物,你們猜這件禮物是什麼?
生:(很有興趣地猜)
師:(展示盤里有2個桃)盤里有幾個桃?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師:(演示小猴吃桃)現在盤里還有幾個桃子?又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師:(繼續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歡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現在盤里有幾個桃子?還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老師在這節課上用小猴子過生日的故事串起了三幅圖,吸引學生極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深刻理解了0的含義。
2. 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時機
數學知識以「主題圖」的形式編寫,通過畫面場景來呈現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對於「主題圖」的呈現時機的把握,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教師會選擇在課始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提取有效數學信息再進行新知識的教學。但是,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時機會使得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中,把主題圖的呈現放在課末,在學生已經歸納了的多種演算法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了運動會主題場景圖,問:「這是我們學校上星期的運動會的場景,你能從圖中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這個問題的提出沒有任何的旁支,非常一目瞭然,學生馬上就領會到主題圖的隱性資源,回答:「跳繩的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幾人?」「這個問題誰能解決?」生:「3 +9=12。」師又問:「這里的3、9各指什麼?」學生回答:「3指跳繩的有3人, 9是指踢毽子的有9人。」老師抓住問題的關鍵,馬上追問:「這個算式解決了一個什麼問題呀?」學生回答:「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12人。」從這樣的一個環節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主題圖的運用真的落實到了實處,從層層深入的問題情境中,梳理學生的的知識構架體系。讓學生把新知和實際運用緊密聯系,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在上述案例中,該教師把原來放在前面的主題圖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應該說更加有效地體現了教材原有「主題圖」的意義和作用。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處理教材主題圖的價值是充分體現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讓學生的思維在應用與鞏固的同時,從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達成本環節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認為,不一定要放在課前,而是要考慮什麼時候呈現合理更有效?什麼時機呈現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要適當把握,也要靈活地處理呈現的時機,使其充分體現出主題圖所蘊涵的內涵和價值。
3.按圖教學變為用圖教學
在一年級上冊「元、角的加法計算」主題圖是這樣的:有三束不同形狀的氣球,圓形的氣球每個0.50元,葫蘆形的氣球每個1.20元,心形的氣球每個0.80元。一位小女孩手裡拿著圓形和心形的氣球說:「我買這兩個,要多少錢?」 一位小男孩手裡拿著葫蘆形和心形的氣球說:「我買這兩個,要多少錢?」 第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能從中發現什麼信息?學生紛紛根據圖意回答。然後教師問:「你們知道小女孩和小男孩分別要付多少錢嗎?」學生說出算式:5角+8角,1元2角+8角。第二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開始是觀察圖意,說說從中發現什麼信息?然後教師問:「如果讓你挑選兩種氣球,你會挑選哪兩種?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積極舉手發言。
反思兩位老師的設計,我們不難發現,第一位老師是尊重圖意,按圖教學。第二位教師則開發圖意,用圖教學。第一位老師對主題圖的使用,完全按圖意進行教學,經歷了「引導觀察、說明圖意、說出算式」的過程,但總讓人覺得對主題圖的處理太簡單化了,而第二位教師讓學生自己選擇氣球,這樣讓學生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使學習行為因需要而產生,同時這樣的安排使問題開放些,學生可以列三道算式,更靈活。
4.拓展主題圖的多樣使用
有些教師認為主題圖的功能只用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結果學生僅僅是開頭幾分鍾在情境中學習,剩餘的時間就脫離主題圖學習單純的數學知識,這不但讓學生一下子覺得沒了興趣,還對教學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如人教版三年下冊第63頁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材所提供的一幅主題圖,從圖中只能引出本課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個算式,信息量比較小,主題圖利用率不高。如果對此進行增補兩個人和3個問題的信息量,主題圖的內容就顯得充實了,實際情境就不只是一個問題,而是多元的整合,使課堂變得更加和諧。當教師問:你能列式解決誰的問題時,學生列出算式。聰聰:24×3 = 72(元);明明:24×8 = 192(元);阿姨:24×10 = 240(元);歡歡:24×12 = 228(元)……學生在一幅圖中同時解決了四個問題,其中前三個問題的計算起到復習知識技能和了解學習起點的作用,後一個問題引出了新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為學生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礎,這是主題圖的一次運用。同時,當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初步掌握計算技能,聯系實際問題時還可對增補後的主題圖進行二度開發。例如:聰聰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錢?聰聰和歡歡共用了多少錢?歡歡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錢?……學生在同一現實背景之下,不斷地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同時也不斷地用豎式進行了計算。使學生悟出了一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在聯系,同時,也知道了豎式計算的方法即是求兩積之和。這種練習形式不僅提高了練習密度,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要求,又使計算速度快的學生得到更多機會的練習。
上面這個案例,主題圖的使用貫穿整節課。教師先用主題圖創設情境復習舊知識、引出例題,解決問題後,然後又用主題圖編排練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題圖的作用。所以說,圖不在多,關鍵要用足,用透。
總之,新教材的使用拓寬了我們的教學視野,為我們在教學中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提供了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題圖,並深入地領會主題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對主題圖進行靈活地、創造地使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價值,使我們的課堂真正實現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目標。
⑷ 怎麼找小學數學PPT中的一些圖案,比如小花,小棒之類的
先去網路圖片輸入你要找的圖片類型→搜索出來後看到你中意的圖片,滑鼠移過去→單擊右鍵「另存為」,回到PPT,點擊「插入圖片」,然後會跳出個框框,選擇你看中的圖片→打開,O了
⑸ 怎麼畫小學數學中的方格圖
「數學工具」是學生數學活動的重要媒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獲得數學學習的方法。《新課程標准》指出「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方格紙作為一種直觀又簡易的數學工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不少的妙用
一.創造性使有方格圖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新課程標准》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提供建立空間觀念的時機和空間。縱觀整套小學數學教材,發現在與圖形相關的學習內容中,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個小格為正方形)圖。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感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下面談談自己在《平移和旋轉》一課的教學中如何使用方格圖。
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能判斷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同時能畫出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幾格後的圖形。這是教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學生數平移格子時,我首先著重強調了「對應點」這一概念,並鼓勵學生運用這一知識解決問題。然後利用教具把平移的過程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了解平移了多少格。對一部分不能正確判斷出來的學生,我讓他們自己在方格紙上進行操作,這樣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就能正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了多少格。在教學畫平移後的圖形時,我先指導學生選擇幾個能決定圖形形狀和大小的點,然後指導學生按要求把選擇的點向規定的方向平移規定的格數,再把平移後的點按原圖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由此可見,教材中的每幅方格圖都承載著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點滴作用。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好時機,教師要有意識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個設計意圖,並用好這些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努力去創造性地使用素材,為學生的空間觀念乃至各方面數學能力的積累創造良好的條件,真正地使數學教學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積累服務。
二.有效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實踐中用好方格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教師應在教學中怎樣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圖?
在教學《位置》單元中,引用學生熟悉的座位排序,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這些不僅僅會成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的素材,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單元明確地引入「數對」。用一對有序數來表示一個點在平面中的位置。並藉助大量方格圖幫助學生感受數對與位置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以及數對中兩個數的不同含義。為學生提升空間觀念,也會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三、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
用方格圖來展示平面圖是從學生的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的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認知規律。如五年級上冊講「圖形的面積」時,用方格紙來畫圖講「比較圖形的大小」,數格子的方法學生一下子就學會了;講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以用方格紙來驗證對圖形面積的猜測;為了加深對這些平面圖形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指定面積大小的圖形;六年級「圓」這一單元,教師亦可藉助方格紙來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特徵。
教學實踐證明,數學工具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教師如果發現了它的價值,能夠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夠對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方格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材料。對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甚至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⑹ 有什麼好看的小學數學手抄報圖片,邊框素材也可以
上小學教學設計網
⑺ 誰有六年級下冊教材1+1數學的有的話請發張131頁的圖片來要清晰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的教學計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28/20/3768570_96967219.shtml 裡面有自己改下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升和毫升、三角形、混合運算、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找規律、乘法分配律及相應的簡便運算、對稱、平移和旋轉、認識倍數和因數,2、5、3的倍數的特徵,素數和合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折線統計圖、用字母表示數等。
二、班級情況分析
1、學習習慣和興趣 :總體說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學習數學的興趣較高,但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在這方面有待強化。課堂中喜歡動手參與、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2、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 絕大多數的學生已經掌握上半學期所學的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靈活,有著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探索規律的精神。
(3)、個別學生從知識到實踐的跨越還有些難度。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
(1)、進一步培養學生勤學習、愛動腦的好習慣。
(2)、 繼續加強紀律教育。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綜合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受到愛祖國、愛科學等方面的教育。
(5)、 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作業干凈整潔。
(6)、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2、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系,並探索演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相應的計算方法和必要的計算技能,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發現一些運算規律;聯系數的已有知識認識整數間的一些關系和整數的一些特徵;結合解決實踐問題,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聯系現實情境,經歷觀察、操作和探索相關圖形的特徵以及圖形的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及其特徵,了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系的簡單變換;通過實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觀念,了解容量的意義和計量單位。
(3)聯系具體的問題情境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掌握用折線統計圖表達數據的方法,並能按照統計圖里的數據變化分析相應的統計結果;經歷從具體問題的需要出發選擇統計圖的活動,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統計圖。
3、數學思考方面:
(1)在聯系已有知識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開展猜想、討論、解釋、交流等活動,發展推理能力。
(2)在觀察、探究整數之間的一些關系和一些特徵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3)能對現實生活的有關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運算規律和概括數量關系的過程,發展抽象思維和符號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圖形特徵和對圖形進行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5)經歷把現實問題中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並合理地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數據,以及對數據作出分析和解釋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發展數學規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猜想、實驗、類比、歸納等活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對結論作出合理的、有說服力的說明與解釋。
4、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解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問題的結果,並進行解釋和說明。
(2)能應用相關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解決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製的量具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
(4)能選擇恰當長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斷一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能根據三角形的兩個已知角求第三個角的度數,根據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求一個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5)能判斷平行四邊形和梯形,能從生活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實例,能利用方格紙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並能測量或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到指定位置,能靈活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7)能用計算器探索積的變化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並能說明所得的結論。
(8)能從生活中主動收集數據信息,能讀懂有關媒體中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能設計簡單統計活動,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相應的數據。
(9)學會並具有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發展主體意識。
5、情感與態度方面: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主動探索並發現數學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系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內容,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應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里的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與作用。
(3)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初步體驗探索問題的科學方法,並初步形成科學地探索問題的意識與態度。
(4)能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的體驗;能與他人合作交流,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有質疑和反思的意識;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5)主動、認真地閱讀一些數學知識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四、本冊教材重、難點
重點:解決問題的策略。
難點: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
五、教學措施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應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 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採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 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 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六、課時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單元教學要求
教學措施
(一)《乘法》
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
6+機動1
1.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筆算和口算方法
2.注意通過比較讓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體驗乘法的一些計算規律,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體驗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讓學生嘗試計算
提高靈活計算的能力。
(二)《升和毫升》認識容量和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5+機動1
1、結合實例在具體比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在具體情境中感受、了解「升」 和「毫升」的實際意義,在具體操作中認識升和毫升間的進率
2.聯系現實生活和加強操作,加深對升和毫升的認識
3.重視估計容量多少,發展空間觀念
實踐活動突出實踐性,注意綜合性
聯系現實生活和加強操作
(三)《三角形》
5+機動1
1.聯系現實情景和實際操作認識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認識並掌握三角形的分類 3.讓學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 4.親身感知並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性
5.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引導學生實際操作,具體感受所學圖形,積累對其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的的感性認識,可以發展空間觀念。
(四)《混合運算》
教學整數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
6+機動1
1.聯系現實的問題情境和已有認識學習運算順序 2.適當安排比較,引導學生切實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通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舉一反三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機動1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相應的圖形及各部分名稱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3.重視實踐操作,發展空間觀念
重視實踐操作,發展空間觀念
(六)《找規律》
通過觀察、實踐、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數學規律,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數學思考
2+機動1
1。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法找搭配現象中的規律
2。引導學生通過直觀表示找簡單排列、組合問題中的規律
了解找規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規律
(七)《運算律》
教學乘法分配律及相應的簡便運算
5+機動1
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問題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
2.讓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一些計算的簡便演算法
3.安排有效練習提高學生合理計算的能力
4.以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落實知識的綜合應用
恰當的練習
讓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
(八)《對稱、平移和旋轉》
4+機動1
1.用折紙的方法認識和確定對稱軸,學習畫對稱軸 2.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學會平移簡單圖形的方法 3.聯系現實情景體驗旋轉和學會把方格紙上圖形旋轉90°
4.靈活應用對稱、平移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讓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九)《倍數和因數》
認識倍數和因數,2、5、3的倍數的特徵,素數和合數。
7+機動1
1、通過操作並依據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2、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發現2、5的倍數的特徵
3、採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發現 3 的倍數的特徵
4.通過學生的活動和思考,認識素數和合數
通過自己的活動發展數學思考
通過綜合性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和激發學生興趣
(十)《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4+機動1
1.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積、商變化規律的過程 2.逐步提高學習要求,發展學生學習水平
3.注意應用規律,加深有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聯系實際問題的背景理解
(十一)《解決問題的策略》
3+機動1
1.讓學生用畫圖的策略探索解決圖形實際問題的方法 2.讓學生用畫圖的策略探索解決一般實際問題的方法 3。在應用策略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
感受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
(十二)《統計》教學折線統計圖
5+機動1
1.選擇適當題材讓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及其特點 2.聯系問題的需要和統計圖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3.在實踐與綜合應用中重視發展學生統計觀念和統計能力
讓學生聯系具體問題
(十三)《用字母表示數》
4+機動2
1.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字母表示數 2.突出數學化過程,發展符號感 3.注意字母式子的簡單運算
聯系實際數量關系理解字母表示的數的實際含義
(十四)整理與復習
5+機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