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育課程綱要
00000
㈡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㈢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教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課程性質是什麼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㈣ 小學生體育小知識
小學生體育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心理學研究證明,各項體育活動都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堅定的信心,勇敢果斷和堅韌剛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質為基礎。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培養健全性格有特殊的功效。
如果孩子有辦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毛病,那就讓他多參加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跳高、跳遠等體育活動。進行這些項目的活動,任何猶豫、徘徊都會延誤時機、遭到失敗,長期鍛煉能幫助孩子增強果斷的個性。
倘若你發現孩子遇事容易急躁,沖動,那就讓他多參加下棋、慢跑、長距離步行及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這些運動能調節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情緒,使急躁、沖動的弱點得到改進。
假如你覺得孩子不大合群,不習慣與同伴交往,那你就幫助他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體項目進行鍛煉。堅持參加這些項目的鍛煉,可幫助孩子逐步改變孤僻的習性,適應與同伴的交往。
若孩子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緊張、失常,那他應多參加公開激烈的體育比賽,特別是足、籃排球比賽,面對緊張激烈的比賽,只有冷靜沉著才能取得優勝。經常在這種場合進行鍛練,遇事就不會過分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
假如你發覺孩子有好逞強、易自負的問題,可讓他選擇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技巧、跳水、體操、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項目進行鍛陳,也可找一些水平超過自己的對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還不斷提醒自己「山外有山」,萬萬不能自負、驕做。
假如孩子膽子小,做事怕風險,容易臉紅,怕難為情,那就應讓他多參加游泳、溜冰、滑雪、單雙杠,跳馬、跳箱、平衡木等項活動,這些運動要求人不斷克服害羞、怕摔跌等各種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越過障礙,戰勝困難。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孩子的膽子定然會變大,處事也會老練起來。
如果孩子做事總是擔心完不成任務,那就得選擇一些如跳繩、俯卧撐、廣播操、跑步等項目進行鍛煉。堅持鍛煉一個時期後,信心就能逐步得到增強。
要想使體育鍛練達到心理轉化的目的,鍛練必須有一定的強度、質量和時間要求。每次鍛練時間要在30分鍾左右,運動量應從小到大、循序漸進,三個月為一周期,進行兩個周期以上才能有效。要注意運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還要注意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小學生運動會健康小知識:
一、賽前准備:
1、首先,比賽前從今天到賽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賽前三天開始多吃高糖食物,比賽當天吃飯八成飽,要好消化,比賽前30
--40分鍾可以飲200ML葡萄糖水濃度40%。另外吃三片維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認真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活動。田徑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和韌帶損傷,尤其下肢受傷的機會更多。防止的唯一辦法是賽前的准備活動。准備活動越充分越不容易受傷。可在慢跑的基礎上對肩關節、肘關節、背腰肌肉、腿膝踝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強化肌肉韌帶的力量,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從而防止受傷,就可提高運動成績。
3、運動或比賽前,學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體力的積蓄,賽前應控制過多的飲食和飲水,更不得飲酒。
4、運動或比賽後,應做好放鬆活動,以盡快恢復體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放鬆性的抖動、拍打,雙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5、等全身發熱時才脫外衣,長跑結束後應立即披上外衣,以防傷風感冒。
二、運動後的科學飲水法
1、飲水的質量。宜喝白開水,或綠豆湯,或1%的淡鹽水等。
2、忌服過冷的水。否則會強烈刺激胃腸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
3、飲水的量。宜分次飲用,一次不應超過200毫升,前後時間宜隔15分鍾,速度不宜過猛。
三、運動後五不宜
1、不宜立即吸煙。否則因供氧不足而胸悶、頭暈、乏力。
2、不宜馬上洗澡。否則會引起心臟和大腦的供血不足。
3、不宜貪吃冷飲。否則會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
4、不宜蹲坐休息。否則影響血液循環,加重肌體疲勞。
5、不宜立即吃飯。否則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宜過猛。
四、運動後該吃什麼
許多健身愛好者和減肥人士都知道魚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對減脂、塑型非常有好處。於是許多人在健身後,喜歡美美地吃上一頓魚肉。以為這樣可以有效地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減輕疲勞。然而,事實正好相反。運動營養專家認為,運動後吃魚更容易疲勞。國家射擊隊隊醫李曉東碩士認為,體力勞動或大運動量後,身體會覺得很疲憊,這是因為身體產生了大量乳酸。魚肉是酸性食物,運動後吃魚肉,會使血液酸化,再加上體內產生的大量乳酸,加重了疲勞的程度。他建議,運動過後,應該吃些鹼性食物,如牛奶、蔬菜、水果、海藻等。
㈤ 中學生健康教育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回見》(中發〔2007〕7號)答對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生意識,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依據《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及新時期學校健康教育的需求,特製定本綱要。
㈥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的課程性質是什麼
唉,這個芳仔呀,我無語了,我們是不是用同一個網路的呀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 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 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㈦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的課程目標有哪五項急急急!!!!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的課程目標有哪五項?急急急!20
㈧ 我國教委頒布了我國第一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是在多少年
現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印發給你們,請各主管部門轉發所屬高校。
《綱要》自2002年新學年開始先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經驗。2003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告我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已經施行《綱要》的學校即不再施行教體〔1992〕11號文件。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使當代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批准發布實行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精神,在總結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特製定本綱要。
本綱要是國家對大學生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制訂體育課程教學大綱,進行體育課程建設和評價的依據。
一、課程性質
第一條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
第二條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於身體活動並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課程目標
第三條基本目標
基本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並基本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夠編制可行的個人鍛煉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運動技能目標: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身體健康目標:能測試和評價體質健康狀況,掌握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全面發展體能的知識與方法;能合理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根據自己的能力設置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克服心理障礙,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
社會適應目標: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第四條發展目標
發展目標是針對部分學有所長和有餘力的學生確定的,也可作為大多數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五個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能獨立制訂適用於自身需要的健身運動處方;具有較高的體育文化素養和觀賞水平。
運動技能目標:積極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在某個運動項目上達到或相當於國家等級運動員水平;能參加有挑戰性的野外活動和運動競賽。
身體健康目標:能選擇良好的運動環境,全面發展體能,提高自身科學鍛煉的能力,練就強健的體魄。
心理健康目標:在具有挑戰性的運動環境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關心、積極參加社區體育事務。
三、課程設置
第五條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修滿規定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六條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
四、課程結構
第七條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應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校外的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社會、野外)活動、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
第八條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第九條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應具有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營造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氛圍。
第十條應把校運動隊及部分確有運動特長學生的專項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之中。對部分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開設以康復、保健為主的體育課程。
五、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
第十一條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是:
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
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地域、氣候、場館設施等不同情況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要注意課程內容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實效性,並注意與中學體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於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
充分反映和體現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的內容和要求。
第十二條教學方法要講究個性化和多樣化,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助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
六、課程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第十三條體育教師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授課、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完成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訓練的任務,配備相應數量合格的體育教師。
第十四條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養。學校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體育教師定期接受教育培訓,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學歷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第十五條體育教師在強化培養人才職能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和社會服務(含社區體育)的職能,開展經常性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研究,不斷推廣優秀教學成果。
第十六條學校應當按照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及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和建設,創造條件滿足體育課程的實際需要,採取措施延長體育場館、設施的開放時間,提高對各項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第十七條要建立、健全體育課程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培養聘任制度;各類教學文件和教師、學生考核資料須歸檔立案;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管理系統;建立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的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體育課程管理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計算機網路化。
第十八條各校應根據本綱要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大綱,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改革和試驗,加強教學過程式控制制,防止以改革之名行無政府主義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根據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班人數一般以30人左右為宜。
第十九條體育課程教材的審定工作由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統一規劃與組織。本著「一綱多本」的原則,博採眾長編寫高質量的教材。未經全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的體育課程教材,各地、各高校均不得選用,以杜絕質量低劣的教材進入課堂。
第二十條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如:充分利用校內外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班主任、校醫、家長、學生骨乾等,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體育場館設施,合理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財力,開發體育設施資源。
做好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和對新興、傳統體育項目的利用,開發運動項目資源。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播、電視、網路等)獲取信息,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假日,開展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體育夏(冬)令營、體育節、郊遊等各種體育活動,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
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環境資源。
七、課程評價
第二十一條體育課程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課程建設等三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師業務素養(專業素質、教學能力、科研能力、教學工作量)和課堂教學兩個方面,可通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課程建設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課程管理、師資配備與培訓、體育經費、場館設施以及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等,採用多元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應,重視社會有關方面的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體育課程建設的評價由教育部組織進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製定評價方案,定期表彰和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成績優秀的單位。教育部在四年一次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進行全國性表彰和獎勵,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八、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綱要適用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類專業不適用本綱要。
㈨ 小學生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教體藝〔2008〕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對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特製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原《中小學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同時廢止),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教育部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