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小學生寫作文的步驟
現在很多的小學生作文都不過關,甚至有的感到頭大,頭疼,這樣家長就專該多多引導,多多幫助,使屬自己的孩子對作文感興趣,提高作文的水平。
1/6
小學生的作文分為寫人,事,景。寫人時,讓孩子多寫自己身邊的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等,因為這些人和孩子的接觸比較多,容易下筆。
2/6
教孩子由表及裡的觀察人物特點,高矮胖瘦,思想感情等等。
雖然孩子們有自己的判斷,但是落實到文字上就無所適從了,這樣家長幫孩子找到一些形容詞就可以了。
3/6
寫事呢,相對容易些。因為孩子知道寫什麼事情了,就會寫了。
告訴孩子,把事分開來一件一件的寫,例如先寫好事,再寫壞事等等。一定要注意邏輯。
4/6
比較簡單的方法,告訴孩子,寫人的時候呢,帶著點事。
寫事的時候呢,注意人物的刻畫,把人和事自然的寫到一起。
5/6
寫景呢,就比較獨立了。教會孩子觀察一些日常的季節變化,春夏秋冬,風霜雨雪,花開花落,日月星辰等等。
6/6
一定讓孩子學會聯想,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不是絕對孤立的。
寫人時帶著事和景,寫景時帶著人和事,這樣孩子就有寫的了,水平也會提高很多的。
注意事項
沒事時就讓孩子隨便的寫寫,就像寫日記一樣。
㈡ 小學作文怎麼教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筆者認為,小學生作文有必要從一年級時就開始訓練。課程標准不就要求「激發學生寫的熱情」嗎?如何「激情引趣」呢?
1、玩中覓趣。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盡情地玩,再讓學生自由地寫,會使學生平添許多寫作趣味。比如:在作文課上,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游戲,教師對每組游戲都宣布好游戲規則和程序要求,並要他們記住他們各自的表現和當時的心理,最後問他們贏得冠軍有什麼「訣竅」,他們有的答:「要有毅力。」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記下游戲的全過程,甚至想法體會,在文章結尾部分談談自己發現的訣竅,只要寫得完整、有序就行。這樣,學生寫作文時不僅不會感到無素材,而且思路暢達,中心明確。
2、畫中導趣。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並且也願意信筆塗鴉,創設機會讓學生描一描,畫一畫,也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記錄畫畫的過程及體會、心得,也不失為一篇好的作文題目。
3、濃情引趣。能牽動感情的事,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因此,創設機會讓學生描一描,畫一畫,也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記錄畫畫的過程及體會、心得,也不失為一篇好的作文題目。創設動人情境,容易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寫作興趣。比如:某個學生生病了,大家一齊來關心他、照顧他、幫助他,有的給他補課,有的喂他服葯……這樣的場景,記錄下來,有話可說,也容易成文。
二、充分准備素材
不管是什麼樣的作文,總是脫離不了現實生活。作文的材料來源於生活,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的各種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寫作素材。沒有材料怎麼能寫出作文呢?從生活中找到材料後,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成文。寫作材料猶如建造平房的沙石、鋼筋、水泥,材料足了,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建造成房屋。
寫作文沒有材料,學生大腦里將會是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可寫。老師要相導他們尋找材料,指導學生加工整理材料,將材料有序組織,皆可成章,這是寫作中的一大轉折。他們心理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寫作從怕到不怕,從不願寫到願寫。從不愛寫到愛寫,從不會寫到會寫,到寫得很好,經歷這樣的一個循序漸進的組織材料過程。而達到教學作文的目的。
三、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樂於寫
學生只有處於自然、自由、自覺的狀態之中,才能寫好作文,而這種狀態的獲得與他們的生活積累相關聯,也與他們的熱情與自信緊密相連,要想引導學生進入這一狀態,樂於寫作,教師必須為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充分發揮師生對話的作用,用自己的機智激發學生渴求寫作的慾望。然後,與學生一起確定習作的題目和要求,讓他們充滿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覺進行構思和寫作。在創設情境中,我有時通過一個游戲,一個活動,讓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或者利用辦小報、圖畫作文、介紹照片等形式引導他們講述。然後興趣盎然地完成習作,有時還引導學生找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習作訓練。
如在指導學生習作《拔河比賽》時,我先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比賽,讓他們親身經歷,體驗了拔河場上的氣氛獲得了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非常生動。如:一位學生在作文中描寫道:我隊同學咬緊牙關,憋著氣,臉漲得通紅,雙手緊握繩子,身子往後傾……漸漸地,對方的陣腳亂了,力量削弱了,繩子一下子被我隊拉了過來。當裁判員揮下小旗時,我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們贏了!我們贏了!」這樣拔河比賽時真情實景就自然而然地從學生的筆下流露出來了。由此可見,通過講講、演演、玩玩、說說等輕松活潑的愉悅形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樂於寫作。
四、自由撰寫,融化訓練
目前的作文訓練渠道主要在課堂,訓練內容大都是教材中規定的作文題,作文訓練量稍顯不足。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准備「隨筆本」或「日記本」,隨時練寫。在渠道開辟上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挖掘課文中可供作文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縮寫、擴寫、仿寫或續寫。
2、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牆報上開辟欄目,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創作、書寫。
3、認真開展班隊會活動,積極參加大隊會等大型集體活動,為學生作文提供機會。
4、結合日常生活,加強應用文訓練。
5、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電影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6、結合日常生活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
五、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像,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像對深入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選擇一些觀察與想像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揮學生中的閃光點。
我們走進蘭花鳳梨及食蟲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紅寶石蝴蝶蘭映入了我的眼簾。一朵朵紅寶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綠色的枝葉上,它們好像在沖我們招手,向我們表示歡迎。一棵棵豬籠草也不甘示弱,它搖動著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紹:「我叫豬籠草,是食蟲類植物,我會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來吸引蟲子,蟲子只要爬進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會上蓋子,然後流出一種液體可以把蟲子融化、吸收。你可千萬別小看我喲!我是你們人類消滅害蟲的好幫手呢。」還有,「21世紀的城市」、「20年後的我」……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讓將來的景象浮現於我們的眼前,啟發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㈢ 小學作文三四年級應該怎麼教
三、四年級在小學階段是過渡年級,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級的起始年級;
也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是學習作文基本功的關鍵時期。
作文課程的設置,既要符合這個時期孩子學習的需要,又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可以參考慧讀慧寫三四年級的作文課程設置:
三年級:《作文基本功》
教學目標:學會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和感知身邊事物,有話可寫;有中心思想,學會圍繞中心選材;有真情實感,能寫出有靈氣的細節(語動神心景),語句通順流暢;能在40分鍾內寫出400字。
寫作知識要點:
上期:全面感知,提示語變化,有意思與有意義,圍繞中心選材;
下期:細節描寫意識,曲折與沖突,主次與詳略,不同的開頭與結尾。
寫作技法:
提示語的變化,全面感知法,有意思與有意義,比喻和擬人;
細節描寫基礎,圍繞中心選材;
人物描寫基礎(語動神心),景物的形聲色,創造性描寫;
人物特寫(目光/聲音/肖像),圍繞主題描寫,排比句,續寫;
主次與詳略,景物描寫沖突,故事的曲折與沖突;
倒敘,借景抒情,創造性仿寫,新穎的開頭與結尾,詩歌創作
㈣ 如何教好小學作文
當閱讀有趣的文章時,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笑出來?我不敢說一篇讓你發笑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但它必須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對於小學生來說,能將文字寫的有趣就很棒了;如果你能寫出讓人們大笑的文章,那就了不得了.今天小學5年級作文輔導帶你了解如何寫作文.
(閱讀廣泛)
除了以上這些個例子外,我們還要學會讓人物被讀起來時候栩栩如生,作文時我們掌握了如何選擇寫作的方法,會使文字更加的活靈活現,這就是小學5年級作文輔導的最基本要求,分數在這里也會得到提高.
㈤ 小學作文教學「教什麼」
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
作文到底該教什麼?
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
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
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
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
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
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
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
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出路何在?
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
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
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
「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
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
「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
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展開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辦?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
第一次,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
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展開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
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㈥ 小學作文到底該怎麼教
過去,我們總一味地研究小學作文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卻忽視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那就是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教學」一詞,顧名思義,首先是在強調教師怎麼教,然後才是學生怎麼學.可見,「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就目前小學生大部分覺得作文難的現象看,單純是學生不會寫這么簡單嗎?我認為其主要責任不在學生,而在於老師.能會寫嗎?一些有寫作經驗的人在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經歷時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主要是靠自己從大量閱讀中體會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但從深層含義上看,更說明了教師的「教」出了問題——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語文教師都堅信作文是需要教的.可是,作文到底應該怎麼教呢?一、教積累 眾所周知,「寫」是一個釋放語言的過程.它是需要儲備的,豐富的語言儲備從哪你來?來原於閱讀.書又那麼多,讓學生漫無邊際地去讀,這也實在是事倍功半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必須有目的地加以指導.如我在教鄂教版語文(四上)習作《落葉》,就提前兩周組織學生搜集有關寫「落葉」類似的文章來閱讀,並要求學生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對於特別好的片斷還要求學生記一記,背一背.如此,學生的閱讀不僅有了明確的目標,而且還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針對性的語言儲備是不夠的,還得有生活經驗的儲備.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作文前組織學生去 觀察,體驗.感受秋風掃落葉的場面,看一看葉子的形狀,顏色等.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和語言的結合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所積累的語言有了歸宿.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學生無論學什麼都離不開模仿.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少不 了「照葫蘆畫瓢」式的作文起步;對於老師而言,我們必須要用心選好合適的「葫蘆」,想方設法讓學生畫好理想中的「瓢」,言下之意,「仿寫」也是需要老師教的,怎樣來教呢?首先要選好範文;盡可能的提供多個文本,最好是有老師的下水文.因為學生更需要榜樣支起心中的崇拜,崇拜會讓學生的心理產生一種興趣;急於去閱讀您的範文,急於去模仿您的寫法等.其次是讓學生說一說「範文」寫了什麼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想寫的?對某種事物又是怎樣描寫的?讓「範文」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一個「范型」:如《落葉》先寫了秋天到來時的情景,再寫了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看到了什麼樣的葉子,然後寫了落葉讓「我」聯想到了什麼.這樣一個「范型」自然就為他們的作文構思提供了模式的准備.最後讓學生按照頭腦中形成的「范型」和「內部輪廓」去寫自己觀察過的落葉,去釋放自己在課前積累的那些關於落葉的語言,這樣的作文還有何難?一節課下來,盡管依然會出現幾篇或上十篇「千篇一律」的作文,但總比以往他們一字不動強多了.細品這「千篇一律」的深層價值,最起碼說明了這幾個或上十個學生是藉助範文模仿完成了「由不會寫到會寫」的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如果沒有範文的引導,這幾個或上十個學生恐怕會永遠停留在「不會寫」的原地.中國有句老話,「熟能生巧」,我認為其中的「巧」不就是指的得心應手和個性發揮嗎?但是有個前提,它是建立在「熟」的基礎上的.小學生的習作只有在反復的「仿寫」中才能日趨走向成熟,最終達成我們共同期待的那一天——跳出「範文」,形成孩子們「自由、個性、創新」的作文.二、 教評改 有人說,文章三分寫、七分改.可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成人的文章如此,何況孩子的作文呢?顯然,習作評改是小學生完善作文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過去在作文評改的問題上,我們曾走過兩條極端的道路:一條是由教師滿堂改;另一條是由學生自主改.前者包辦代替,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權,後者又缺乏教師的指導,學生的修改留於形式.可見作文評改也是需要教師教的,教給形式評改的方法,培養形式評改的習慣.小學生的作文評改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認真地審閱學生的習作,作出客觀的評價,即用賞識之心去找出亮點,用包容只心去對待缺點,用鼓勵的目光去期待學生的參與.其次,教師要善用布白藝術去激發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和二次習作的靈感.如,可不加批改,只用符號(事先告訴學生)標出文中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再將作文發給學生自己修改.讓學生自己修改後再交還給教師修改.第三,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講評和出小報,編文選等形式為學生營造展示作文的機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這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是有一定好處的.總之,我們正在從事的作文教學真的再也經受不住不停翻新的思潮的折騰了.廣大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直面我們的孩子,直面他們學習習作的基本規律.只有腳踏實地的從「邁步」教起,總有一天他們會跑起來的.
㈦ 小學語文作文應該怎麼去教
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不要以為殺手一定就是滿臉絡腮胡、目露凶光的肌肉男,說不定也會長成風情萬種的美女模樣呢.在作文教學中扮演殺手的這四位,就沒有一點凶惡模樣,乍眼一看,倒反而相貌端莊,不苟言笑,一派威儀,都是特別正規的樣式,很容易嚇唬住小孩子的.可以想像一下某些權力部門對待百姓的表情,對,就是特威嚴的那個樣子. 這四位殺手,在功利應試的滋養下,從宮廷後院到行走江湖,以扼殺一代代孩子的創造力為己任,將天才變成庸才,將人才變成蠢才,將原本簡單的作文化作一種煎熬,將原本純真的孩子塑成一具空殼.很多時候,這些殺手還會勾結權威,套上制服、揣上證書、攥著糖果、握著棍棒,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扮演各種角色,用各種手段,或強制,或引誘,死守「謊言說一千遍也便成了真理」的原則,對著天真、聽話的孩子大開殺戒,目標非常明確:殺死自由的思想,殺死創新的勇氣,殺死獨立的創造,殺!殺!殺!面對敬業的殺手,孩子們心靈失血,思想蒼白,知識僵化,學成書獃子,長成書袋子,成年以後,大多就落下了人雲亦雲、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毛病,工作求穩,生活求逸,一個混字就可以概括整個人生了. 也許你說,作文對做人有這么大影響? 我的觀點是,作文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作文這個事情本身並不能影響做人,但以一種生活態度的觀點去對待作文,你會發現,作文的過程,不知不覺地建立了做人的價值觀、世界觀,這並不是作文形式本身的影響,而是生活態度對做人的影響.所謂我手寫我心,所謂生活即作文,所謂作文如做人,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殺手們做的事情,是為了告訴你,作文就是作文,與生活態度沒有關系.換個說法:作文有作文的寫法,你得聽作文的,而不是作文聽你的.得了,你成了作文的奴隸,那個鮮活的你基本上就被殺死了. 殺人於無形,這是敬業的殺手們追求的境界.有句笑話這樣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都是有文化的流氓,我們來看看到底可怕不可怕. 一號殺手:模式化作文模式化,就是給作文建立一個標準式樣.什麼樣的作文題目,就應該寫什麼樣的內容,確定什麼樣的中心思想,按著規定來.殺手自有一套理論:無規矩不成方圓,守規矩的,考試的時候才能拿到作文分. 這位殺手先生其實蠻辛苦,要對各種各樣的作文題目先進行分大類,寫人的,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等等,將每大類作文的寫法整一個模式出來;然後還要對每大類進行分小類,比如寫人的,老師怎麼寫,母親怎麼寫,同學怎麼寫,等等;再具體到內容上,老師的外貌怎麼寫,舉些什麼例子,歌頌什麼精神,結尾怎麼提升,等等.這樣的模式建立雖然麻煩,但是一旦建立起來了,就一勞永逸了. 這種模式化其實是政治語文的遺風,塑造人物高大全,主題思想政治化,不得越雷池一步,謂之得法.模式化作文的基本內涵,是把活生生的人機械化,作文就是生產皮鞋,按照預設的一道道工序,製造出來整齊劃一的產品,拿到考場上去用就可以,謂之應試. 對於千姿百態的心靈而言,模式化其實是很讓人討厭的,不過殺手的威懾力在於,在孩子不知作文為何物的時候,先威風凜凜地告訴孩子:你的作文這兒寫得不對,那兒寫得不對,重寫!怎麼?害怕了?好,按照模式來吧. 作文有沒有標準式樣呢? 舉個例子,比如《下雨的時候》(此題出自某地方版語文教材四年級單元習作),從題目來講,是很好的.雨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寫景抒情,可以寫人敘事,可以寫自然天氣,可以寫內心風雨,可以寫快樂,可以寫憂傷,可以寫生活,可以寫童話,誰能給這樣的題目建立一個標準式樣?可惜教材中給了一個很有局限性的提示:「如果小鳥、小魚、小樹、小草、風、雨……都會講話,下雨的時候,他們會說些什麼呢?發揮你的想像,編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提示就顯得狹窄,空洞,模式化,把「下雨的時候」暗示成了「雨中的對話」.在作文中,對話其實很難寫,需把握「什麼人說什麼話」,需寫出說話的人的個性來,否則對話就沒有什麼意義.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而言,這很困難.所以這個提示中的預設,並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明顯帶著什麼題目應該怎麼去寫的心理,這就是模式化的尷尬.但是這樣的提示自有其道理:如果按照提示寫成「雨中的對話」,這個題目絕對不會寫偏題,對不?不偏題,就可以拿到作文基本分,對不?而且這樣寫,思路上好像還是創新的呢,對不? 作文原本沒有標準式樣,但模式化就這樣硬生生地給一個標准,大家都按這個寫,保險.美其名曰:這樣寫對應試是有用的. 現在發揮一下想像:你就是一名閱卷老師,正在批改某個班的考試作文,題目正是《下雨的時候》,看一篇,小花小草小雨在對話;看兩篇,小花小草小雨在對話;……不是存心要把你逼瘋,在變瘋之前告訴我,你怎樣給這些模式化的作文評分? 所謂對應試有用,不過是自欺欺人.再想一想,只是實施模式化的操作,並不能形成真正的作文能力,如果考試的時候沒有碰上寫過的題目,怎麼辦呢?盡管現在猜考試題有很多牛人,通常還把那種能力混淆為作文教學水平,但肯定會有猜不中的時候,——或許那正是最關鍵的一次考試. 模式化,不過以拿到考試作文那點可憐的基本分為籌碼,如果你想學習真正的作文能力,要努力拿高分,拿滿分,模式化殺手就只能遁入暗處,對你無從下手了. 二號殺手:套路化套路化是模式化的一個變種,不過長得不像模式化那麼威嚴.如果說模式化好歹還在研究作文寫法的話,那麼套路化就是赤裸裸地高舉功利應試的旗幟了.套路化最商業的策略是:用幾個套路,去寫盡天下作文題,這在應試誘惑上就比模式化更勝一籌.模式化畢竟內容繁雜,內容多了容易把人腦子搞亂掉.到了套路化這里,簡單了:直接針對考試,准備幾篇文章,其秘訣是一個「套」字,主體內容都一樣,就是開頭結尾隨機應變地應一下景,以避偏題之嫌.套路化殺手也自有一套理論,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所謂准備充分,戰無不勝. 這位殺手小姐長著一副美麗面容,——通常可以准備一些看上去很美很有理的作文材料,以便勾引那些面對作文就發愁的孩子和家長,一旦上了鉤,再脫掉就不容易了:畢竟這是一條應試作文的捷徑,有時候還真能套上點分數,並且,越是在小時候的考試,成績可能還會越明顯.當然,這在高考中可能不太容易矇混過關,因為高考閱卷相對要嚴一點,閱卷老師也相對要水平高一點,評卷標准也相對要明確一點,閱卷的責任感也相對要強一點,就這樣一點點,大部分套路化的本來面目就被識破了.很多平時考試作文分數不錯的孩子,到高考時往往在作文上栽跟頭,絕大部分是上了套路化的當.可悲的是,即便上了當之後,也並沒有多少人自知,因為在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漫長道路上,套路化通常借著分數的力量,完全瓦解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積蓄的探索精神、思辨能力、感悟水平、人文情懷以及創造的習慣,而讓孩子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應試機器.一部機器,目前來看還聰明不到能夠自知的程度.成為機器的人是可悲的:活著,但沒有自己的思想. 為了完成應試任務,很多老師都能夠將套路化教學運用自如,用心良苦,也是出於無奈.我們的教育,有太多的非教育因素干擾,絕大部分老師沒有條件靜下心來研究教育的事情,也不允許偏離課標、違背教參去進行探索教育,或者說,是貌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硬杠杠,將一個個鮮活的老師規定成了教學機器,直接導致了教育的失敗.很多高高在上的專家面對這樣的尷尬是很著急的,於是越失敗,就越制定更多的規定,恨不得將老師上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都規定好,教育無法避免地進入惡性循環.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求生存的老師們,找到套路來出成績,實在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了.中國教育,這樣的悲劇很多. 有一些校外教育機構,為了逐利也會這樣做,對孩子的作文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現代中國,校外教育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支教育力量,但可惜並沒有擔當起重要的角色,反倒成為精明的商人牟利的場所.在社會生活中幸福感越來越虛幻、教育投資越來越成為家庭重要開支的今天,校外教育市場火爆得讓人驚訝.商人們本來就擅長研究消費心理,針對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迅速將套路化作文的媚眾化發展到了極致.其表現的基本方式是:將一篇作文的基本結構和主體內容都給孩子定好,然後讓孩子抄下很多形似美麗的詞彙,貌似優美的句子,看似精彩的片段,誘導孩子直接往結構裡面填,以便迎合家長和老師.短期內的美麗展現,迅速產生了廣告效益,待到眾多家長和老師醒悟過來時,孩子已經形成了對作文的錯誤審美,其中很多人陷入了無法挽救的尷尬與茫然. 套路化殺手出門的時候,基本上是披著技巧的外衣,至於作文最重要的真情實感、生活感悟、思想認識、人文審美,她都會有意無意地迴避和忽略,所以,通常出來的作文效果是:在美麗的作文形式下,內容做作,思想蒼白,邏輯混亂,情感虛假,真我已經死了.這正是殺手們所期盼的.如果你堅持面對真正的自我,常常解剖一下真實的內心,看生活有點自己的觀點,寫作文有點自己的語言,套路化殺手的騙局就很容易被揭穿了. 三號殺手:成人化成人化這位殺手貌似深刻,實則自以為是,完全不懂得尊重孩子,還非要做出一副十分關心孩子成長的模樣,屬於患了自閉症的臆想式殺手.孩子懵懂無知,以為這是好人,跟在後面要糖果吃,結果不幸遇害. 在小時候,我們的教育多以乖巧懂事為標准,聽大人的話,按照大人講的去做,大人沒講的不要亂做,做了,叫搗亂,添亂.要說這也合情合理,大人畢竟閱歷豐富,判斷有經驗,審美有原則,可以避免孩子走彎路,走錯路.問題出在,有很多時候,大人的話很是莫名其妙,孩子完全聽不懂,如果聽不懂而非要強制聽,還要強制照模子去說,把孩子努力地往鸚鵡方向打造.孩子長著一個大腦,這個大腦註定是用來超越前人的,但變成鸚鵡的大腦,就失去了主動思考的習慣和勇氣,於是越來越倒退,一代不如一代. 成人化通常是從兩個方面下手的.一是主題,二是語言. 主題的成人化,在學生作文中幾乎泛濫成災.孩子的一篇作文,要是不整出點什麼意義來,很難得過關的.什麼叫意義呢?就是成人眼裡那些正確而空洞的道理.正確,是針對成人精神世界裡的普世價值觀而言的,這樣的價值觀支撐著整個道德體系和行為准則.空洞,也要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是,這樣的道理在現實世界中大多僅僅屬於精神范疇,很多人卻是說一套,做一套,道理僅僅是用來講的,當然就顯空洞;另一方面,很多這樣的道理放在孩子的生活中來看,顯得遙遠而陌生,雖然在大人的絮絮叨叨中強加進了記憶,或者被要求放進了自己的作文里,但絕大部分孩子事實上無法領會成人世界裡的道理,當然空洞.很多孩子其實是會說道理的,可惜說出來的道理常常被以幼稚可笑或錯誤的理由給否定了,只有寫出大人們能接受的道理,才能做為作文的主題,在小學作文里,這叫中心思想. 比如,孩子寫學校里組織的春遊,如果結論是「這一次玩得真沒有意思,玩了還不如不玩」,那麼肯定會被否定;再寫「這次春遊走太多路了,累死了」,十之八九還要被否定;直到按要求寫出「觀賞了美麗風景,欣賞了大好春光,並因此懂得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道理」,怕是才能合格了.不過事實是,幾乎所有的孩子春遊之後,都絕不可能因此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的. 這種對思考乃至思想的扼殺,是在堂而皇之地實施強權暴力,在這位殺手面前,孩子稚嫩的思想,幾乎沒有成長的機會. 語言的成人化,一般披著「書面語言」的外衣.比如寫上學,要寫「我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在上學的路上」,寫老師說話,要寫「老師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此之類的話,活生生地將作文語言與孩子的生活語言剝離開來,其直接結果是導致語言的不合情理,不合邏輯.從小培養說空話說大話的習慣,這是成人化在作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 童年寫作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完全沒有童真、童趣、童心的作文,事實上已經偏離了作文的發展方向.真實的思考,真實的聲音,才會有思維上的真實進步. 四號殺手:優美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優美化通常被欣賞,是因為冒充了文學的名頭,不易被人識出真面目來.事實上文學並沒有顯著的優美特徵,一般說優秀的文學語言,幾乎是依照了形象、生動、准確、傳神、意味深長的標准,優美只是文學語言風格的一種.但因為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常有優美之處出現,而這樣的優美通常又是文采斐然的地方,是作者創作過程中的妙筆生花之處,因而常被人欣賞.於是很多人把這個標准拿來衡量小學生作文,自以為高標准,事實上是自我陶醉. 優美化這位溫柔殺手裝作出自文學深閨的模樣,掛在嘴邊的詞彙是「好詞好句」,很多人被這個詞弄糊塗了,心裡想著作文中多些好詞好句總是沒有錯的,稀里糊塗就著了道兒,中了溫柔一刀.由於受了優美化的影響,很多人以為的好詞好句,幾乎與景物描寫等同起來,這屬於中毒症狀已經發作.在優美化殺手的蒙騙下,孩子的作文,特別是小學生作文中,景物描寫的空洞、蒼白、做作已成燎原之勢,假、大、空從思想表達延伸到了具體描寫.可以說,正是四大殺手中優美化這最後一招,將作文徹底變成了扼殺創造的一件血淋淋的凶器,童真、童趣、童心都在所謂的美的語言中失血而死了. 描寫的首要目的是形象,形象的語言,不是空中樓閣的編織,而是生活形象的再現與創造,應該說是作者對生活形象的敏銳捕捉和對文字表現的獨特理解.但優美化強調的卻是辭藻堆砌,只重優美表象,不重文字內涵,用看似很美的形式,來屏蔽關注生活的心靈. 看這么一段出自學生作文的描寫.(此文來自網路,這里僅就作文本身論,探討一下純粹的優美化導致的問題,我對小作者努力作文的態度是很欣賞的,如果小作者看到我這里的文字,希望只從作文本身問題去理解,改正缺點,而不要因此喪失作文的信心啊.)我們佇立一旁,心潮在美麗中起伏,思想在美麗中陶醉……我曾經領略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之美,感嘆過黃河「黃沙四夜風聲起,百萬雄獅過大江」之磅礴氣勢,也觀賞過「一鳴驚眾人」的長江,可是此時,我卻被姑婆山瀑布雄渾而又恬靜的個性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頓時被眼前獨得天然的魅力所了…… 不單是詩句的胡亂堆砌,讓人哭笑不得,而且其它句子也亂糟糟詞不達意.本是孩子的玩樂,並且後一段的開頭一句是「我們早已激動不已了,頑皮地在小石階上蹦來蹦去……」那麼這里怎麼可能有「佇立」之意啊?思想是睿智的,可是思想陶醉是什麼意思啊?雄渾和恬靜搭配在一起合適嗎?華麗的感慨從何而來?想過「所了」的含義是什麼嗎? 這只是其中一段.從全文看,也是空話多多,病句連篇,慘不忍睹.無法想像一篇作文怎麼可以寫出這么多病句來,即便記記流水賬,也不會出現這樣觸目驚心的結果啊. 這種可怕的現象,大多是遭遇了優美化殺手的結果,單純的孩子,尚無識別能力,被傷害了卻未自知.但這是孩子的錯嗎?不是.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大人正在強制孩子背誦好詞好句用到作文中去;有多少老師正在用美麗的波浪線劃出作文中那些抄襲來的所謂好詞好句,鼓勵孩子繼續抄下去;有多少專業從事作文教學的人,將所謂優美的描寫抄在黑板上,誘導孩子直接往現成的作文框架中填.藉助功利心理,優美化殺手已經惡魔附體,扮演了孩子面對作文時那些依賴的、信任的、尊重的施教者角色,孩子們逃得掉嗎? 以優美的名義,侮辱美麗的文字,戕害純真的心靈,我們的作文教育到底怎麼了?作文不過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一下自己眼裡的世界,抒發一下自己的心情,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推理一下自己的思想,這並不復雜的事情,為什麼要這么莫名其妙地折騰呢? 作文教學的四大殺手,雖然面目各異,但它們的僱主無非功利.為什麼它們可以在中國語文教育中大行其道?為什麼一代一代學子的母語文化修養越來越讓人傷感?為什麼穿上古服誦讀經典會成為時尚?為什麼現代人在紛繁復雜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度制約之下,道德建設的事情還要試返祖?因為我們沒有學會教育最核心的兩個字:尊重.關於教育的尊重,我另文專述.如果孩子的教育,只是掠奪功利的一條途徑;如果學習的課堂,只是製作廣告廣拉生源的實驗基地;如果童年的天空,只飄盪著獎牌和名校錄取通知單,那麼,對於作文,這樣一個原本可以培養語言、思想、人文、審美、思辨等做人基本素質的美麗項目,最終被四大殺手玩弄於股掌之間,實在不是一個意外.放眼教育,其實何止是作文一項陷入此等慘境. 有殺手橫行的世界,是一個恐怖主義主宰的世界,不論流氓如何用文化來粉飾,都改變不了流氓的本性.但是,內心渴望和平、正義、安寧生活的人們,永遠不會停止對真相的探求和揭露.我一直執拗地相信,只要有愛,就有奇跡,作文教育沒有理由不美麗.
㈧ 小學作文該怎麼教
小學作文該應從基礎學起!先從寫日記開始、每周兩篇!不累輕松隨意寫、可以表專達內心真實的情屬感、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又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文的功底、寫得好的當範文讀一下、鼓勵他們的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慢慢教他們寫作技巧、推薦適合他們讀的好書、提高作文寫實能力!你是一個好老師、你一定會教好他們的!
㈨ 小學三四年級作文怎麼教
一、認真地閱讀語文課本,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把別人的東西,變作自己的東西,把外部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以後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時間朗讀課文,要有表情地朗讀,好段落,精彩的語句要背出來、默出來。「讀書百遍,其意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各種書都要讀,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好的章節、段落摘抄下來。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中華經典美文。
二、選擇恰當的寫作材料
寫文章要選擇恰當的材料,選擇恰當的寫作材料是習作的基礎。(1)中心蘊含在具體的材料之中,材料是為表現中心服務的。因此,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中心,服從中心的需要。(2)要選擇真實的材料文章的材料應當真實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們平時習作,選擇材料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或比較了解的題材,最好是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耳聞目睹的有真實感的材料。只有這些真實可信的材料,才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才能有說服力,才能打動人,才能給人以啟迪,才能引人入勝、引起共鳴。(3)要選擇典型的材料。選擇典型的材料就是選擇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質,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選擇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質和鮮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4)要選擇新穎的材料。新穎的材料,指新鮮、活潑、獨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獲的材料。因此,選材盡量選擇那些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過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與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我們平時要耐心觀察,注意在生活中去發現和尋找新穎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時代氣息,才能夠達到尋美習作,以文煉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寫作材料。(1)並列法。即在表現文章中心是打斷時間的連續和打亂空間的位置,圍繞中心來連綴相關的生活片斷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質選擇幾個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採用有詳有略的方式並列地組織材料,從不同角度來表現中心。(2)對比法。即用相互對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進行比較,從而顯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惡、美醜,使人與事的形象鮮明,特徵突出。(3)遞進法。即圍繞一件事以事物本身發展的進程以及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這種方法是我們習作時常用的組材方法。(4)詳略法。即在表現一個中心時,對於幾個類似的材料,有詳有略地安排組織材料的方法。這種方法能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組織作文材料,不論運用哪種方法,都要為表現中心服務,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內容和體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具體生動是習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所在。文章是以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感染讀者的。(1)用總分法。(2)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3)用舉例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5)用比較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6)用數據說明的方法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除了前面所講的方法外,為了使文章具體生動,我們還應注意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只有觀察細致,才能把觀察的景物具體生動地表述出來。
五、表達真情實感。(1)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習作中,根據題目要求,選擇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達真情實感。(2)要用具體事物表達真情實感。沒有具體事物,文章就沒有真情實感。而真情實感一般都是通過具體事物的敘述、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的。(3)用詞造句要准確、實在。文章以情動人,這「情」指真情實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用詞造句就要較准確、實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寫好文章開頭和結尾。(1)寫好開頭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新穎的開頭,不僅能使你筆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讀者。①交待四要素開頭法。即開頭簡單交代時間、地佔、人物和事件。②開門見山開頭法。即文章一開頭不拐彎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當地擺出來,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觀點,點明中心,統帥全文。③描寫景物開頭法。即文章的開頭先描寫人、物、景,渲染氣氛,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為烘託人物,觸景生情作了鋪墊。④提出問題開頭法。即文章的開頭先提出問題讓人思考,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興趣。⑤倒敘開頭法。即文章開頭先寫出事情的結果,再寫出事情的原因和經過,以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⑥抒發感情開頭法。即文章一開頭就將作者的親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發出來。⑦揭示中心開頭法。有的文章一開頭就概括全文的內容並直接點明文章的中心。⑧介紹背景開頭法。根據文章的內容需要,除介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外,還介紹事情發生前的形及相關的情況。提綱挈領常變化,多讀多寫樂自然。
(2)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
①自然結尾法。即用事情的結果作為文章的結尾,事物敘述完了,文章隨之結尾。②點題結尾法。這是一種常見的結尾方法。要注意:如何總結全文,如何提煉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復文章基本內容,或重復開頭等。③發問結尾法。即結尾時以發問的形式(反問或設問)提出問題。這種結尾法適合於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同學們在寫作文時,要注意設問,反問的目的是抒發真情實感,不要牽強附會。④抒發感情結尾法。即結尾時作者對描述的事物抒發真情實感,飽含贊美之情。寫作時要注意有感而發,有情而抒,不要無病呻吟。⑤啟發式結尾法。即結尾給人以某種教育或啟發,作者用恰當的詞語能使讀者思考回味,給人一種「言已盡,意無窮」的感覺。這種結尾法一般適用於寫人、記事、寫景的文章,同學們寫作時要注意描寫要為突出中心服務,切忌毫無目的描寫或為了描寫而描寫。⑥展望未來結尾法。即在敘述現狀之後結尾展望未來,鼓舞人心,激勵鬥志。
寫作時要注意,如果文章開頭是點明中心,結尾一般是用展示未來的方法作結尾,同時,展望的內容一定要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關,切忌生搬硬套。不管什麼方法結尾,都應該簡潔明了,如果長篇大論,就會沖淡正文,喧賓奪主,給讀者以「畫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同學們能認真讀優秀文章,從中受到啟發,逐步掌握作文開頭、結尾的方法。
㈩ 小學二年級作文怎麼教
【論文摘要】:小學生作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項大工程,也是一項大難題。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的方法有:引導學生多讀書,積累作文素材,教會學生寫作文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總之,要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讓學生熱愛寫作。 【關鍵詞】:讀書、積累、寫作方法、修改 作文是學生的一個大難題,是小學階段的一項大工程。很多學生不會寫作文,面對作文無從下手,寫不好作文。那麼,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如下方法: 第一、引導學生多讀書,積累作文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把作文寫好,必須多看書。從書中學生可以學習別人的遣詞造句,學習別人的文章風格,還可以給作文提供足夠的素材。怎樣引導學生多讀書呢?首先要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教師利用閱讀課引領學生一起去讀適合本年齡段的書籍,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靜靜地去閱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互相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激發他們閱讀更多的書籍;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讀書比賽,大大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還要搞好家校合作,鼓勵家長親子閱讀,鼓勵家長引導孩子在家裡閱讀。只要讓學生喜歡上了讀書,他們知識的寶庫就能夠保持儲存大量的知識,只要持之以恆,寶庫就會越來越豐富,寫作的素材也會越來越多。只有不停地、大量地進行閱讀,才能使自己的知識寶庫更加豐富。有了知識的寶庫,就能打開思維的大門,源源不斷的話就可以寫出來了,不然你憋半天也只能寫出那麼幾句毫無疑義且重復羅嗦的話。 只看書,不摘抄,也是不行的。學生一定要養成積累的好習慣,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有意義的語句、感興趣的段落都可以抄下來。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語句分類讓學生抄下來,描寫人物的、描寫景物的等,可以根據單元作文進行摘抄,為本單元的作文提供素材,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運用一些優美的語句。對於課文中需要背誦的段落,一定要會背會寫。還要大量積累古詩詞,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第二、教會學生寫作文的方法。 1、留心觀察生活、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什麼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斷地想著充實的路走去,再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因此,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種方式,讓生活進入作文,學生就有話可說。在鮮活的生活中,傾注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就可以寫出鮮活的作文。另外,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從生活中創造素材。在寫景物、人物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先了解之後再寫。比如:寫《春天》的作文,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觀察春天的變化,尋找春天的足跡。為了有序寫作,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春天,讓學生發現春天的變化,在課堂上說一說,小草的變化、柳枝的變化,他們像什麼?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強,想像很豐富,他們有超出大人的獨特思維,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會別具一格。作文源於生活,讓作文成為生活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就要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把作文和生活結合起來,充實生活,寫出有思想、有新意的文章來。 2、模仿範文進行習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喜歡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里精心采擷,把自己喜歡的、可借鑒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為自己的"作文集"。這個階段是學生"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課本中所選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研究、推薦的精華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心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寫作方法,讓學生模仿寫一寫。模仿一段話、模仿一篇文章。允許學生隨意借鑒文章中的語句、片段,讓學生從模仿中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寫作方法、謀篇布局,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想,彰顯學生的模仿能力,激發他們努力寫作的慾望。比如:在教學《忘不了的笑聲》一文,在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知識之後,讓學生說一說身朝夕相處同學的笑聲,他們有什麼特點,再模仿文中的寫法把他們寫下來。學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熟悉,只要在用詞上進行指導相信文章寫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學生可以模仿的範文很多,教師可以分門別類進行指導。選擇適合學生模仿的文章放手讓他們去寫,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從學生的成功之中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分享他們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3、學會運用優美詞句、適當引用名人名言。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個人需要打扮一樣,缺不了優美詞句。優美詞句用在文章中,能給文章增添色彩,並使文章得以升華。但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過多會顯得華而不實。名人名言能起到點綴、升華文章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的開頭、結尾,用上一些優美詞句,可以使學生的文章錦上添花。平時要注意收集優美詞句,寫文章時選擇合適的拿出來用一用。 4、教給學生習作的基本思路。 小學生要求會寫的習作主要類型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像、寫信、讀後感、建議書。小學生年齡小,寫作時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作文的基本方法。下面分類介紹: 寫人: 對於寫人的文章,要通過觀察,抓住人物特點來寫。人物的特點主要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點,通過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兩到三件事,依據要求而定。)來體現人物的特點。描寫人物的外貌決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傾向。文章也不要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 記事: 此類文章是指以寫事為中心,通過對事情的描寫,反映人物思想,社會變化等問題。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要從中選擇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表達文章要求的深刻道理和閃光思想。敘述時要抓住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去寫,其中六點中的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果最為重要,應重點寫,越具體越好。 寫景: 首先要善於觀察,找出景物特有的特點。觀察時運用自己的感官細致、深刻地去觀察。要找出觀察景物的獨到之處,寫出自己獨特的品味和感受。景物順序描寫的方法有很多:時間順序(季節順序)、游覽順序,寫作時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使文章條理、清楚。 狀物: 寫狀物作文,是小學生作文訓練的重點之一。物包括動物、植物、物品。狀物的作文一般的寫法是:本物特點+豐富的想像+自己的感情。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寫得具體、有特點,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要充分展開聯想。要把物品寫「活」,還必須結合物品的形象展開恰當的聯想。傾注自己的感情。在描寫物品的外形、結構、用途後,還必要傾注進自己的感情,喜愛或贊美之情。 想像: 寫想像作文的關鍵就是要開動腦筋,大膽設想,想像出新穎奇妙而又意味深長的故事來。當然,這些都應該是立足於現實生活的想像,都是合乎情理的想像,而決不是胡思亂想。 不同類型的想像作文,具體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詳細地分析、指導。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編寫適合兒童欣賞的故事,文章語言要優美,描寫要生動形象,講究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文章短小精悍,一般採用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方法,即在記敘的基礎上點明意旨;寫科幻作文全憑對科學知識及其發展規律的了解和掌握來大膽想像故事的情節,它立足於現實,追求一種奇特、開闊的效果;寫夢和假想一般是從現實入筆,進入一種想像的現實以後,再回到現實。 小學生只有理解了不同類型的想像作文的不同寫法,才能有的放矢,放飛他們「想像的翅膀」,寫出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個性張揚的想像作文來。 看圖: 首先要按順序依次觀察全圖,了解圖意,分析圖畫。第二是觀察分析圖中的人物和背景。觀察一定要仔細,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最後對畫面展開充分的想像和聯想,把畫面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寫下來。 讀後感: 首先要學會寫題目。讀後感的題目有三種:一、《 》讀後感;讀《 》有感;寫一個大標題,下面再選前兩種小標題其中一個。要想寫好讀後感,首先要認真讀懂原文,深入的研究原文,這樣才能領會到別人沒有領會到的東西,為發表觀點打好基礎。讀後感重在寫感,原文內容應做到敘述精煉,概括寫一下。讀後感一定要真實具體,要抓住體會最深的一點去寫,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寫,文章就會有血有肉。 第三、教會學生修改作文。 天下文章必須改,文章只有經過修改,才會越來越好。可從整體情況來看,同學們一般都不會也不願修改自己的文章,這也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嘗試下面的修改方法:寫完初稿,老師先指導,讓學生初步修改文章,主要從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上進行修改,然後上作文本;批改作文時,找出學生寫的好文章或好段落或好詞,進行標記傳閱,在上作文講評課時讓這些學生讀,即使是一句話寫的好,也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聽完之後,同桌或小組再互相看一看別人的作文,取長補短,最後修改自己的文章。可在原文修改,可在文後修改,反正要求學生都修改,哪怕是修改一句話都要表揚學生。對於修改有困難的學生,老師要重點指導,教他們修改。慢慢地學生就會適應這種改法,文章就會越來越好。 講究方法,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完成作文這項大工程,讓學生喜歡寫作,愛上語文,做新時代的學習型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