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談如何預習課文
學生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雲。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那麼,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然後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後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
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後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並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口頭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我在讓學生預習課文時,將以上各部分預習內容分解為這幾個小標題在每課的預習作業中予以落實:字詞課堂、文章主要內容、我的發現、我的困惑。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非常重要。
② 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語文課預習論文
摘要: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小學生要學好語文,課前預習很重要。基於此,為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指導提供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 課前預習
小學生要學好語文,預習非常重要,學生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老師也要給予一定的預習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是學好語文的根本。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雲。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1先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對預習有興趣,他們才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願意學習知識和探索真理。預習必須從低年級抓起,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孩子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課我會讀了,這個生字認識了。(他預習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小朋友不會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老師表揚了就更開心,以後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預習的熱情低年段的老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和能力。低年級適當做一些預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也可提高學習的效率。
2指導預習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為了進一步理解課文,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著重放在音、形上,而對高年級則著重了解詞語的本意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如果學生課前預習的比較扎實,那麼課堂中就不去講或少講生字新詞,而集中精力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又鍛煉了學生的預習能力。
2.3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以備老師講課時認真聽、仔細記,做到難點突出。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還可以對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或者優美的語句等抄寫在積累本上,鞏固記憶。
2.4解決課後思考習題這是較高層次的要求,當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預習,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在預習時做讀書筆記,對自學的情況進行整理,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預習課文時,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詞語,或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即可在課文邊進行批註或是註上標記,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我給學生的預習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是老師,你准備讓學生弄懂什麼?學到什麼?怎樣上課等等。課中進行抽查時發現,有些同學竟寫出十個以上的問題,與大家交流討論。一系列的問題促使學生千方百計地、絞盡腦汁地、認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野」。3預習面向全體,分層要求
③ 關於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論文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創設開放情境,增強課程活力新大綱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個性。」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促進學生自我發展。1、創造自主探究的條件(1)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改善師生關系,構建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體系。(2)時間和空間是確定學生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條件,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即自學或操作或討論或有選擇地朗讀等。可採用個別自讀,小組討論,組際質疑,大組交流等新的組織形式,讓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人人參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2、開發語文課程的資源(1)挖掘課堂教學資源。學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種內在的慾望,如果學生這種慾望和勇氣被調動起來,他們將會有效、深入地進行探索活動。要怎樣激發這種慾望和勇力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形成探索的動機。如教《回聲》一課,在課文結束時,老師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在什麼地方還能聽到回聲?有個學生說在新房子里聽到回聲,另一個學生就問為什麼在自家新房子聽不到回聲?教師抓住機遇,創設情境,組織討論,因勢利導,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去探索、去發現。又比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在充分讓學生質疑的時候,有位學生曾這樣提問:「老師,小女孩為什麼沒有想起自己的媽媽呢?她媽媽不疼她嗎?」老師笑著肯定了他發現問題的能力,想不到這時另一位同學站起來回答:「媽媽一定是嫌棄小女孩家窮,跟人家跑了!」「不對,是媽媽生病了!」「不可能,是媽媽去世了!」課堂上涌動著一種探索的生命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應抱以熱情的期望,用激勵的語言,激發他們探索的情感。如上作文活動課,一位學生用塑料泡沫做了一輛公共汽車模型,樣子很逼真,老師及時給予充分地肯定說:「哇,你真行,這輛小汽車比街上跑的任何一輛都要漂亮,如果旅客乘上它,周遊崇武古城,夠氣派的。要是,(老師語氣稍作停頓)能到大海去繞島一圈,該多好啊!」老師用期待的目光看著學生,學生馬上領悟到,對呀,我應該把它設計成水陸兩用車。老師微笑地點點頭,這一點撥,學生智慧的火花馬上迸發出來。(2)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過去的應試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承,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滋長了學生的依賴性,阻礙了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要激勵學生大膽探索,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在大自然、社會、家庭中去尋找可利用的景觀和話題,並且可通過網路去獲取教材以外的信息。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藉助教學掛圖、圖書報刊、招牌廣告,並通過演講、辯論等形式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二、教給學習方法,培養自主能力埃德加?富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生學會學習是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是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基礎,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教學內容和方法,注重多元評價,培養學生主動意識、參與意識、創新意識。1、教給預習方法預習決不像看小說那樣瀏覽一遍,要有明確的預習目的,要積極開動腦筋,要善於從課本中發現問題。預習時要邊讀、邊想、邊做記號、邊做筆記。剛開始時,可制定導讀目標,引導學生怎樣預習,教給預習方法。中、高年級教學一個單元組之前,先讓學生通讀全組課文內容,設計圖表初步了解單元知識達標點和能力訓練點。在教新課之前,又設計一定的導讀目標,讓學生進行預習,如教《雷鋒日記二則》時,因為學生對雷鋒事跡了解不多。因此,在課前,教師就設計了這樣的導讀目標讓學生進行預習。(1)請教家中的長輩了解雷鋒的事跡。(2)查找有關資料並收集整理,自己試著解決。上課時,先讓學生在班上交流他們所收集的信息,然後再學文。學生有了自己的實踐感知,就能體會雷鋒在日記中甘當「傻子」的這種精神了。以後學習類似的課文,學生就懂得通過查找資料、搜集信息來幫助學習。而教師在備課前,要通過導預習來了解學生知道什麼,學生通過預習明白了什麼,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什麼?把導學引向重、難點,或學生疑惑的地方。在學生初步養成預習習慣後,教師就可以逐步放手,讓學生在課前自覺進行預習。我們認為,讓學生有效地預習,是培養學生課堂自主探究的前提。2、教會質疑方法「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主動參與教學動態過程的關鍵。那麼,在閱讀時應從何處質疑、怎樣質疑呢?(1)從課題處啟疑文章的題目往往給讀者留下許多懸念。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處生疑,如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一上課,教師就指著課題問同學:「看了課題,你想到什麼,有什麼問題要問?」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圓明園為什麼會毀滅?」「誰毀滅了圓明園?」「圓明園的過去是什麼樣的?」「圓明園的現在怎樣?」聽了學生的提問,教師在題目邊打四個大問號,並及時贊揚同學問得好,然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想邊交流、議論。(2)從關鍵詞上激疑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關鍵詞在文中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關鍵詞,便可領會文章的意旨。如《再見了,親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一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在文中指什麼?」「這個詞說明了什麼?」然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入自讀課文,朝鮮大娘對自願軍戰士的情誼就不難領悟了。(3)在重點句中導疑重點句是指課文中的中心句或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它們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內容、點明中心思想和承轉的作用。如教《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重點句,圍繞它質疑,學生就提出了「『狹路』是什麼意思?」「文中的『狹路相逢』什麼意思?」「『勇』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對這重點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4)從看似平常處生疑教學進行到一定環節,教師要掌握時機,及時發現學生的「憤」、「悱」狀態,展現訓練過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當學生讀到「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爸爸會打她的……」時,教師讓學生充分討論她不回家的原因以及「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時,學生受到了啟發,隨即發問:「老師,小女孩為什麼沒有想到媽媽呢?」這一問挑起了新的爭論點,許多學生聯系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終於出現了「賣火柴小女孩所以不想媽媽,是因為她媽媽嫌她家窮跟別人跑了」的課堂創造性判斷。教學中由情感所推動的「參與」活動導致了奇跡般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自主思維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能發展,就必須調動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諸多積極的課程因素,充分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④ 怎樣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論文
要從以下方面來加以引導: 一、課前認真准備的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年級,大多隻有7、8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要課前做好一切准備,教師要和家長溝通交流好怎樣指導孩子做好課前准備:在家中,開始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收拾學慣用品,後來家長必須耐心指導,但決不能一一代勞。如:每天晚上在家准備好第二天所需的學慣用品;每一節課前要准備好所需的學慣用品等等。這樣讓孩子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養成課前准備的良好習慣。 二、課前預習讀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我的語文預習要求是:一畫,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子。二問,問家長自己不認識的字或詞,自學字、詞,並寫下來。三析,對課文進行分析,說一說課文里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夠用圖畫把課文的意思表達出來。四答,嘗試性回答課後作業題。五,提出通過預習後還不懂的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主動、輕松自如的心理狀態,就能充滿自信,這正是成功的學習所需要的一種心理優勢。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於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鏈就形成。所以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很重要,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一種最有效途徑。 三、專心傾聽的習慣 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學習好,而學習習慣中的課堂聽課習慣尤其重要。我發現,班上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往往聽課習慣都不好,當老師叫讀書的時候,他的眼睛並沒有看著書,當老師在黑板上講解的時候,他的眼睛並沒有看黑板,當同學發言的時候,他忙著去找自己的某樣東西,當老師叫寫字的時候,他開始慢慢尋找學慣用品、、、、、、種種行為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對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就要加強課堂常規教育。要求學生,課堂上,必須專心聽講,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認真思考,想好了再說,要說話必須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後你再站起來發言,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或解答的問題,必須認真聽,聽後還須做出適當的評價。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要求學生學會傾聽。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另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個別始終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後進學生應加強思想教育,多單獨交流,從意志上從情感上鼓勵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四、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習慣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臵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五、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是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的前提。學生書寫是否端正,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一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作為教師更應該注意對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培養。 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范寫的作用。如在抄寫生字前,教師旦擔測桿爻訪詫詩超澗常常進行范寫,並請學生說筆畫的名稱,遇到關鍵筆畫時還適當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牢記筆順與筆畫的位臵,教師工整的書寫也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認真書寫習慣的養成。 其次嚴格要求。古語說「嚴師出高徒」,這話一點也不假。記得剛開始寫生字的時候,我們班部分學生書寫比較潦草。我就想:可能是學生對筆畫不熟悉,可能是學生剛生字手腕不太靈活等,給學生找了很多理由,覺得讓學生重寫很麻煩,怕他們沒有時間。可心裡卻隱隱擔憂:如果一開始就沒寫好,後面該怎麼辦呢?做了幾次後,見學生的書寫確實不太好,我毅然把寫得亂的那篇撕了,同時將一部分同學寫得好的生字進行展示,再分析好在什麼地方,該學習什麼地方等,然後叫書寫潦草的同學重寫。果然重寫上來的字要好許多,我心裡明白:真的是我想錯了,不是學生不能寫好,而是沒有用心。以這樣嚴格的要求檢查兩三次作業後,學生的書寫有很大改觀,現在班上的同學絕大部分書寫都比較工整了。看來,在學習方面對學生的嚴格是必須堅持的。 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六、利用家庭力量,鞏固好習慣 低年級孩子,由於年幼無知,缺乏制止力,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是不穩定的,光靠老師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家庭的教育力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持久形成很重要。所以我藉助每一次電話家訪或家長來電話詢問學生學習情況的機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和家長交流一些輔導學生學習習慣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和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一。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作為一名小學生,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聽課時要坐端正,課堂上不能講話,不能做小動作。聽課時,應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要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有什麼不懂得的地方要大膽舉手提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我們一定不能小看,要把它當作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來抓,相信也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拿破崙也說過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
⑤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論文
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就不會一起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堅持預習,還可以作對比分析,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養成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和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至關重要。
第三,教師要有自己的責任感。隨著十年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新課程標准》的再頒布,教育部門的一再吶喊,自學能力的培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學生的自學能力狀況是很不樂觀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敬業奉獻精神來促進這件事,事業很偉大,我們還是做吧。
二、樂於預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 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流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 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台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 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能堅持不懈的,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進步星」、「堅持星」等,累積到一定的數量還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刺激,刺激。
三、學會預習
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這一課我們學習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的?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當然由於學生的差異,可以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區別對待。具體是否可以從五個步驟入手:
1、看 「看」就是讓學生全面地看一遍預習的內容,想一想這一節主要學什麼,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2、記 「記」就是讓學生在預習時,對學習內容圈一圈、劃一劃、讀一讀,甚至抄一抄,其目的就是記住主要內容。特別是概念課、推導公式等課尤其重要。
3、思 預習,也就是自學,當然要思考,因此,「思」就是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思考,開動腦筋,思考:這一節和上一節(或以前的內容)有什麼聯系和區別?例題等新內容能看懂嗎?書上「小精靈 」的問題能回答嗎?......
4、做 通過上面的學習,檢驗一下自己掌握的如何,那就要做一下例題,做一下練習題,當然題量不需要很多,點到為止。
5、問 我想「問」也是一個主要環節,畢竟是自學,肯定有這樣、那樣不懂的問題,那就要記下來,在家要主動問,到學校更應該問,養成「不恥下問」 的好習慣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確實要好好引導。
四、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在我們農村學校,由於生源比較雜,外地民工子女比較多,還有現在學生比較懶,以及家長的不配合、不重視,當然有些家長也確實不會配合,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農村難度更大。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有關小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推薦:
學生課前閱讀作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養成。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好習慣需要下真功夫。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通過四個層次來培養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我覺得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2、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願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組織的力量」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比如在預習《豐碑》時「將軍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獅子,樣子十分可怕」,將軍真的讓人害怕嗎?為什麼有這樣的表情?作者這樣比喻想突出什麼?學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組上跟同學議一議,聽聽同學們的看法。實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課堂上與老師、全體同學交流。我們大力倡導學生敢於向同學、老師乃至書本發起「挑戰」。理越辯越明,當學生頭腦中的一個個「?」拉成「!」時,我們才確信學生的預習到位了。
3、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能較為自覺的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4、以創造性為主的預習。
在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設置問題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逐漸地體會和把握到設置預習題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經過教師指導,這樣的「體會」與「把握」將逐步內化為獨立預習的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自主的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變,其間教師的點撥、指導、鼓勵尤為重要,當然也要有一個過程,開始學生「仿照設置問題」,勢必存在一些偏廢、謬誤,此時,就不能任由學生機械的模仿,作為教師該出手就出手,及時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點撥,使他們發揮思維創造力,達到預習的效果。
⑥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教學論文
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年齡小,自主反思、自主調節學習方法的能力相對較差,教師除了要激發小學生的預習興趣之外,還要教給他們語文預習的方法。教給小學生的預習方法,要求盡量細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強。在教學實踐中,要求中高年級段學生的預習的步驟:「默讀——查問——朗讀——摘抄——思考」,(低年級段學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筆記,在書本上標記即可。)每一步驟的具體方法、要求如下: 1.默讀拿到一篇新課文,由於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讀的要求有兩個:一是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寫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目的在於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確地找出全部生字,劃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語句。 2.查問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准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還可以查一些課外資料。 3.朗讀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眼過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 4.摘抄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並用,效果比讀更好。 經過以上步驟,學生邊讀邊記,邊思邊寫,也就形成了相對較規范的預習筆記。同時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規定大致欄目有:文章名(書名),出處,閱讀時間,好詞入腦,好句入心,總體心得(寫文章預習感受,彈性較大),暫時存疑。要求學生做的預習筆記的自選欄目大致有:結構分析,寫作風格,主要內容,寫作目的等。對於預習筆記,我認為不需學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簡單的課文,在課文上寫寫畫畫即可,重要的是預習常規性步驟的有效落實。對於後進生,規定欄目也可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