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學期的內容有哪些
1 測量 2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3 四邊形 4 有餘數的除法 5 時、分、秒 6 多位數乘一位數 7 分數的初步認識 8 可能性 9 數學廣角 擲一擲 10 總復習 後記
㈡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復雜性和熟練程度」,《標准》中還提出: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准》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實驗教材仍然根據計算教學的基本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但是根據《標准》中有關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和教學目標(復雜性和熟練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學的具體步驟,因而減少了教學的課時數和例題數。筆算加減法教學,從現行教材的23課時減少為9課時,例題也從5個減少為2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從現行教材的17課時減少為13課時,例題也從9個減少為7個。這樣就明顯加大了筆算教學的步子,節省了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演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復習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演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演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系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准》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本冊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演算法。這樣的安排,既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養學生「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實驗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
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安排另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是加強了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人們對一個量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根據《標准》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因此,無論在「測量」一章還是在「四邊形」一章,實驗教材都安排了有關估測長度的內容和訓練。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
㈢ 小學三年級數學課程
小教練--------統計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75—80頁 1、結合具體事例,認識條形統計圖,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2、能發現並提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學習平均數知識的價值。3、在探索求平均數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學准備:條形統計圖、直尺等。 預習設計:(見學案)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談話:同學們,喜歡看籃球比賽嗎?你們都了解關於籃球比賽的什麼知識?其實在解決籃球比賽中的一些問題要用到很多數學知識。二、探索新知1、(展示課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圖。)談話:看,藍隊和紅隊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現在,比賽已經進行了36分鍾,現在場上的比分是36:37,藍隊稍為落後。籃隊還有7號和8號兩名替補隊員,換誰上場呢?根據什麼?學生會說出很多理由。師歸納:替換隊員的主要任務是得分,所以我們應該主要從得分能力方面來考慮,對嗎?以下是這兩名替補隊員在小組賽中的得分情況。(展示得分統計表) 通過檢查預習, 了解到學生對 籃球賽的知識。 掌握比較多,課 上不再單獨介 紹。 2、談話:根據這些得分情況,請你動腦想辦法比較出誰的得分能力高?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後再在小組中選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想法有:(1) 換8號隊員上場,因為8號隊員在小組賽中一共得了40分,7號隊員在小組賽中才得了33分,8號隊員得分多,所以應該換8號隊員上場。(2) 因為兩名隊員上場次數不一樣,用總分不公平應該比較平均得分。師生共同辯論各種方法的優劣。引導學生體會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種方法。3、談話:怎樣算他們的平均得分?談話: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我們可以用小木塊代替分數,一個木塊代替1分,把幾個同學手中的木塊合起來分一分;還可以用畫圓圈的方法分一分等。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材料進行初步探究。可以設想的方法有:一是可以用圓片、立體木塊等材料進行探究;二是可以用畫圓圈、畫三角等符號進行探究。匯報交流。
3中的(1)、(2)、(3)小題 讓學生任選一 項或兩項完成 即可。 (2)把上面的圖引導學生製成條形統計圖,在統計圖上進行移多補少。(3)把兩人在小組賽中的得分合起來,再用參加的場次去除。引導學生理解在統計圖上移多補少法和計算的方法。4、討論:10分是8號隊員哪場比賽的得分?11分是7號隊員哪場比賽的得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號隊員和7號隊員在哪一場比賽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們在所有比賽中的整體得分情況。談話:現在你們認為應該換誰上場?三、限時作業1、課本77頁自主練習第1題:移一移,使它們同樣高。2、課本78頁自主練習第3題:哪個小組成績好一些?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進一個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會有危險嗎?請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分析一下。四、課堂總結:讓學生說說什麼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板書設計: 小教練--------統計 7號:9﹢11﹢13=33 (分) 33÷3=11(分) 8號:7﹢13﹢12﹢8=40(分) 40÷4=11(分)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通過做限時作業,可 以看出學生對平 均數已掌握,但 不夠熟練。還應加 強練習。 課後反思:1.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實踐中,如能努力拓展學生們認識數學的空間,重視他們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課堂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2、新課標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強調學生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學生在活動探索中不斷發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這樣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實現了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學案設計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 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2、讓學生自主復習學過的統計知識。 一、精彩鏈接1、擺小方塊:用小方塊擺出:12、8、7、6等,讓不同擺法的同學互相說說哪樣擺最直觀?2、用你喜歡的圖形畫出以上數字。 讀懂信息圖,了解圖中包含的信息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圖義。 二、整理信息1、仔細觀察情境圖,把圖義說給同學聽。2、了解有關籃球賽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情境圖。3、初步猜想派誰上場合適?1、學會平均數的計算2、在經歷探究的過程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抽象,並體驗解決問題多樣性的過程。 三、探究在線動手操作:1、用小方塊擺出7號、8號的得分情況(或用圓圈畫一畫)。 2、制出條形統計圖。 3、算一算:7號: 8號: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拓展練習課本77頁自主練習第1題:移一移,使它們同樣高。 2、課本78頁自主練習第3題:哪個小組成績好一些? 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進一個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會有危險嗎?請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分析一下。
㈣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學期工作計劃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冊實驗教材的教學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計算的教學內容(27課時),並且大量的是筆算的教學內容.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不僅「降低了筆算的復雜性和熟練程度」,《標准》中還提出: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避免程式化地敘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冊實驗教材在處理筆算教學內容時,注意體現《標准》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在內容編排的順序、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展的規律.實驗教材仍然根據計算教學的基本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但是根據《標准》中有關計算教學的改革理念和教學目標(復雜性和熟練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學的具體步驟,因而減少了教學的課時數和例題數.筆算加減法教學,從現行教材的23課時減少為9課時,例題也從5個減少為2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從現行教材的17課時減少為13課時,例題也從9個減少為7個.這樣就明顯加大了筆算教學的步子,節省了教學的時間,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總結、理解並且記憶計演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在筆算教學中,本冊實驗教材根據學生已有基礎,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拾級而上」逐步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演算法則,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如整理和復習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總結筆算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學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演算法的情況下,機械地記憶「計演算法則」,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與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多樣、靈活的解決問題能力.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所以,應該把計算與實際問題情境聯系起來,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使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為什麼要計算,知道什麼時候選擇什麼方法進行計算更合理.這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冊實驗教材的計算教學部分,仍然與前幾冊教材一樣,注意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教學計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作用. (4)筆算與估算結合教學,加大估算教學的力度.估算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結果.所以,估算是《標准》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本冊實驗教材中大多數計算教學的例題都展示了筆算和估算兩種演算法.這樣的安排,既適時地教學了估算,體現了「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養學生「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量與計量的各種概念,例如千米、噸、秒等,都是從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中產生的.這些概念,如長度、質量、時間,都比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內容又是非常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感受、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初步發展起長度、質量和時間的觀念,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有關量與計量內容的編排上,實驗教材注意設計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有關的知識,經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在本冊實驗教材中,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有四邊形和測量的大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對於學生理解、把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於這些內容的編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
得對知識的理解.幾何形象直觀的探索活動不僅為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而且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這部分內容安排另一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是加強了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人們對一個量進行估測的機會常常比精確測量更多.根據《標准》關於「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因此,無論在「測量」一章還是在「四邊形」一章,實驗教材都安排了有關估測長度的內容和訓練.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
㈤ 人教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上公開課上哪一節比較好最好有資料
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
㈥ 小學三年級有哪些課程
小學三年級有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體育、內音樂容、美術。
語文:語文能力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底,語文學習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數學:培養學生數學的邏輯推理能力。
音樂:學習音樂,以提高學生藝術氣質。
美術:初步讓學生體驗美術,主要製作手工、畫、折紙等藝術作品。
電腦:讓學生初步認識電腦操作,以求跟上時代腳步。
(6)小學數學3年級上學期課程擴展閱讀:
我國與其他國家小學教育的差別
1、美國:每天都會上的課除了語言藝術,數學,科學,社會學,還有一門是體育課,這門孩子們最愛的體育課每天都上四十分鍾。每周還有一次美術課,音樂課,電腦課,兩次第二外語西班語課。
2、英國:英國的小學課程表包含看了「玩」「游戲」「吃零食」英國學校沒有專門的德育課程,德育實施的主渠道是各科教學。
3、韓國:其中的「裁量」課是一門綜合了音樂、美術、勞技等內容的課程,比較強調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意,內容五花八門,包括電影欣賞、醫學保健、折紙藝術、球類運動等。
㈦ 小學三年級上學期數學學習哪些內容
一、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 法筆算, 倍的認識, 多位數乘一位數, 分數的初步認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 活動(數字編碼)等。
二、具體說明: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 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 10) ,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 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 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 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千米=1000 米; 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 1 噸的質量觀念,知道 1 噸=1000 千克,會進 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 時間觀念,知道 1 分=60 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 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 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 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 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 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 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 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 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 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 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 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