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校本培訓教案

小學數學校本培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14 04:09:16

㈠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

在農村小學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形象,學校年紀大的教師比較多,有一部分是代轉公課的老師,再加上一些骨幹老師都陸續調到城區學校去了,使得農村小學師資相對薄弱。許多教師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教師,隨著現在課改不斷推進深入,現代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加上農村學校資金,條件有限他們缺少進修學習的機會,面對現在的教學工作感到力不從心,面對現代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面對一些由現實生活而產生,靈活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不知如何教學。類似這種情況的數學老師我們學校就有兩個,是劉老師和曹老師分別上二年級數學和六年級數學,他們備課比別人仔細,課時比別人多。但每次大考下來成績都較人落後。每次看完成績後就會唉聲嘆氣的說:「年輕,沒經驗「老咯,不中用咯」。面對這樣的情況,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更高效呢?扎實有效的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我個人認為「農村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理念引領塑能力,提升素質正能量。
1、多讀理論書籍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
華南師范大學劉良華教授曾說:「你再忙,也要留給自己一定空間多讀一本書」。而 「讀一本好書,就是給世界做了一件美麗的事。」教師要博覽群書,以讀書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內涵,只有自己擁有一碗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潛心閱讀教育理論專著,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武裝自己,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創新教學方法。根據教育教學需求重點突出必讀的教育理論專著,如:劉良華的《教師專業成長》,呂炳君的《有效教學,和諧課堂》,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等等;倡導和鼓勵教師讀書,學校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教師讀書心得交流、讀書徵文演講比賽、讀書匯報會、讀書沙龍活動等,鼓勵教師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論文徵集評選活動,積極撰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教學隨筆、教學反思。只有多讀書,多學習,不斷更新自己思想認識,才能把我們的學生教好。
2、「走出去,請進來」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
新課標的實施為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機遇,新一輪課程改革又給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挑戰。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機遇和挑戰中成長起來就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通過專家引領,成就教師的專業成長。近年來我校始終把「讓年輕教師走出去,再把名師專家請進來」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積極派遣教師觀摩數學優質課、教育局組織舉辦的數學骨幹教師培訓、教壇新秀老課新上課堂展示。 「走出去,請進來」使我校教師對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更新了教育觀念,明確了課程改革的目標方向,同時使我校教師特別是一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起來,通過她們的帶動,我校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快速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1)教師精神層面的用情、課堂上的用心、教研上的用新。
首先,全體數學教師能夠自製數學課件熟練地利用多媒體平台駕馭課堂教學,做到事倍功半提高上課的效率;其次,我校實行推門聽課,中途時間教師可隨意走進教室聽課,剛開始大部分老師都手忙腳亂帶有排斥感,經過幾次數學課專題教研交流大家的想法打開教師心結。現在上課不管何時何地老師們自信淡定,更希望同事們來參與、多交流、共分享。再次,數學教師的公開課、常態課教學質量提升很快,課堂開放了、課堂精彩了、山裡的孩子活躍了。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真正體現了。
(2)教育教學成果多點開花,取得跨越式的進步。
近年來,數學教學成績快速提升。2010年之前,我校畢業班數學抽檢成績處於全區下游水平;2010—2012年間,我校畢業班數學抽檢成績處於全區第一集團;2012—2013年間,我校畢業班數學抽檢成績處於全區前五。積極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2010年11月,區數學優質課比賽,曹瑞玲老師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榮獲區二等獎;2012年11月,區數學優質課比賽,劉娟老師執教的《組合圖形面積》榮獲區二等獎;2013年11月,區數學說課比賽,劉娟老師說課課題《百分數的認識》,榮獲區二等獎。2014年5月,杜麗琴老師撰寫的論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策略》,榮獲區二等獎。2014年4月申報的數學課題《農村小學教研製度建設與管理機制研究》現已立項,正有條不紊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二、加大校本培訓力度,打造優質數學團隊。
校本培訓是繼續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師專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開展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制定嚴格規章制度,確保人人參與,講究培訓質量,就一定能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數學教師隊伍。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積極推進校本教研。把年級組、和教研組,建設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在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研究方式、學習研究時間等方面予以落實。
2、繼續開展個人課堂教學的反思。提倡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必須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措施進行反思,寫出書面報告。
3、加大聽課、評課力度,建立評課診斷性意見的制度。聽課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過評課更能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 加強數學課堂實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們上課的情況無非有兩種不同的場面:其一,教師滿懷激情,生動傳神,學生投入,興趣盎然,教與學雙方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教與學都達到預期效果;其二,則是另一種場面,教師枯燥乏味地講解,學生機械重復地做題,呆板的教法,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木然置之,毫無反應,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一堂課下來老師學生都辛苦,教與學都達不到預期目標。這是為什麼呢?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鍾,為什麼課堂教學效果卻不同呢?上好一堂數學課.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作向導。最重要的就是數學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而數學知識是第二位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切實認真組織教師開展了校內教研工作,每周安排一名教師上教研課,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必須依據教學設計有效地監控教學進程,維持、反饋、調整教學行為。教師對教學的監控能力越靈活,教育機智掌握越好,就越能提供給學生最佳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成功的機會,教學效率就越高。所以,我們組織教師看優秀的教學錄像,聽取點評;教研組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監控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首先,我們採取當堂會診的方法,在聽完一堂教研課以後,當即組織評課,請聽課教師就開課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維護學生學習熱情,調控全班學習氛圍,表揚鼓勵學生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還可以邀請幾位學生一起參加評課,從學生的角度,針對教師如何進行課堂情感調控發表意見,幫助教師發現不足。其次,我們讓每位老師定期收集自己或他人關於如何維護和諧熱烈學習氛圍方面的課堂實例,共同進行學習優點,改進不足。
四、注重對年輕教師的栽培。
年輕教師有活力,年輕教師有空間,年輕教師更需要我們關愛。學校的教研活動應當積極培養青年教師,以老帶新,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大膽創新。幫助青年教師扎實練好教學基本功,例如:不提供教案及教學用書進行第一次備課,然後由數學組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進行第二次備課。為年輕教師搭建平台,組織他們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有關數學比賽活動,例如撰寫優秀論文、優秀案例、優秀教學反思、優秀說課稿等等,促進年輕教師專業成長。
五、運用校園網路,搭建教師交流平台。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教研已成為新時期教研的一個新的陣地。學校教研工作可以藉助網路平台,校園網資源共享打破時空界限,提高教師利用網路獲取前沿教科研信息和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網路教研新模式,加強教師的互助協作與交流互動。進一步加大網路教研力度,讓信息時代的便捷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㈡ 什麼是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內的是提高教師的容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和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1、 立足於工作崗位是教師校本培訓的顯著特徵;

2、 針對性是校本培訓的生命;

3、 校本培訓是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的統一。

培訓課程建構一般分為五大模塊:

(1)現代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職業道德修養

(2)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名家教學風格

(3)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和能力

(4)現代教育技術

(5)學科最新的基本理論及教改信息。

㈢ 備好課專題考核答案小學數學

《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6~61頁。
教學目標:1、聯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並初步知道對稱軸。
2、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平面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
3、引導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與神奇,感受現實生活、自然界中豐富的對稱現象,激發學生的數學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2、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教學用具:
電腦、實物投影儀、剪刀、圖片、彩紙以及透明膠。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喜歡畫畫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小朋友畫蝴蝶。
(出示翅膀左右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蝴蝶)
師: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畫畫得漂亮嗎?
生:不漂亮!
師:為什麼覺得不漂亮呢?
生:翅膀左右大小不同,所以不漂亮!
師小結:正因為圖片上的翅膀左右不同,所以我們才覺得這幅畫畫得不漂亮。那怎樣修改,這幅畫就會變漂亮呢?
(學生說說怎樣修改,然後教師演示修改以後的畫,看看是否比剛才漂亮。)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軸對稱圖形
1、師:看來,大家都喜歡漂亮的圖片,老師也喜歡。你看,老師這收集到了三張圖片,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圖片:
①觀察這些物體,你能發現它們共同的特徵嗎?
生:左右兩邊完全一樣
②下面老師請電腦把這些物體畫下來(演示),也請你們拿出1號信封里的圖片,把每個圖形對折一下,看看有什麼發現?
③通過對折,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出:對折後摺痕兩邊的部分是一樣的,「大小相等、形狀相同」。師再總結告訴:我們把對折後兩邊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稱為「完全重合」)
板書:完全重合
師:像這樣完全重合的圖形是對稱圖形。
板書:(在「完全重合」的上面板書「對稱圖形」)
④電腦演示(並問問同學是怎樣折的——左右對折還是上下對折)
⑤引導學生觀察對折後有摺痕。
(一起展開看一下摺痕,教師告訴學生這個摺痕叫做對稱軸)
師:(貼出天安門,用不同顏色的虛線在上面標出摺痕)圖上的摺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
對應著板書:對稱軸
⑧師:這樣對折後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把剛才寫下的字詞連起來,補充成:對折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板書成: zhóu
軸對稱圖形

對折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全班齊讀:對折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3、請同學說說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強調:完全重合
4、師:老師手裡有一個圖形,現在老師也把這個圖形對折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師拿出一個不是軸對稱圖形的圖形從不同方向對折,讓學生靜靜地觀察)
師:(觀察完後)這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不是。
師:為什麼?
生:對折後兩邊沒有完全重合。
強調:一定要完全重合。
①那麼如果給你一個圖形,你怎樣才能判斷出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把這個圖形對折一下,看看對折後摺痕兩邊的部分能不能完全重合)
②接下來我們就來判斷幾個圖形。
出示試一試,找找這四個圖形中有幾個軸對稱圖形,在書上打個「√」,然後交流。
③讓學生拿出2號信封,動手操作驗證。
④交流結果,讓學生說說分別是怎樣折的。(課件演示期間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是因為對折後完全重合,並折平行四邊形,說明只是部分重合,不是完全重合,所以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
5、師:現在大家會判斷這些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了,那比這些圖形難點的有沒有信心判斷出來呢?
完成「想想做做1」,先讓同學找找:你能找到哪些軸對稱圖形。
然後交流,說說軸對稱圖形是怎樣對折的,對稱軸在哪?並相機告訴這些圖形表示什麼。
(期間注意,演示香港區徽後要說明我們判斷軸對稱圖形,不僅要看外面圖形是否完全重合,並且還要注意圖片裡面的圖案和顏色是否完全重合。)
(二)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1)師:(指剛才圖片中的蝴蝶圖片)老師最喜歡這張蝴蝶的圖片了,我突然也想做一隻蝴蝶了。(演示彩紙撕蝴蝶,學生觀察)貼到黑板上
師:這個蝴蝶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呢?為什麼?
剛才老師撕了一隻蝴蝶,現在要看看誰觀察得仔細了,誰看出來老師是怎樣製作一個軸對稱圖形的?
(可利用撕的蝴蝶引導)
學生如有不完整,教師再補充說明。
注意:應該在靠近對稱軸的地方剪。
(2)電腦演示製作過程,使學生再次感知過程。
(3)師:你們想不想也製作一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呢?
自己創作軸對稱圖形,以比比賽賽的形式出現。
說明製作要求:製作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做完後如果覺得自己的作品不錯,可以貼到黑板上去。
師:那准備好了,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操作,教師巡視指導。作品展出,期間可選擇幾個錯誤作品加以糾正,強調注意點。最後評選出優秀作品獎勵。)
(4)師:大家做的都非常漂亮,老師也用這種方法做了幾個軸對稱圖形,現在老師想考一考大家,看看你們知不知道是怎樣剪的?
做「想想做做」第4題,先獨立連線,再交流,最後課件展開驗證。
(5)介紹另外兩種製作方法
師:剛才我們用折紙——繪畫——裁剪的方法製作了軸對稱圖形,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製作方法,接下來,老師就來介紹兩種方法,一起來看一看。
電腦演示:釘板上拉,水彩印。
三、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了解了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嗎?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再次鞏固軸對稱圖形。
四、鞏固練習
設計闖關
師:通過學習,大家已經了解了不少知識,現在,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闖智慧關,好不好?
1.一星題
師:小朋友們,其實軸對稱圖形無處不在,小小的字母也有軸對稱圖形啊,就這幾個字母中,你能找出來嗎?
2、二星題
「想想做做」第5題
師: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旗,它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這里有9個國家的國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一個一個判斷。)
3.三星題
「想想做做」第3題。
(1)獨立完成。
(2)實物投影展示,交流方法,並小結方法。
五、全課總結
欣賞軸對稱圖形的實物或圖片(電腦演示)
師:闖關有點累了,那休息一下吧,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音樂)請大家隨著優美的旋律,慢慢掙開眼睛!(欣賞對稱)你看到的這些,和今天所學的知識有聯系嗎?
總結:剛才我們欣賞了很多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了。希望我們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以後在我們這些同學中,能出現幾個設計師,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多的美。
六、課外實踐
請大家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看誰搜集的多。
二)這是某教師《圓的認識》一節的教學目標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要求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成功之處:
①教學目標能表明教師可觀察到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能表明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衡量的條件與標准,設計中使用的如「理解解」「通過」「認識」「學會」「」「在活動中」等行為動詞正好反映了這一點。
②教學目標能反映課程目標的要求,既都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有機整合。
2、不足之處:
1. 仍有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如「要求學生……」等,這是較為典型的教師要學生怎樣,置學生於被動參與、被動接受的狀態。
2.仍有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象,如「要求學生……」等,這是較為典型的教師要學生怎樣,置學生於被動參與、被動接受的狀態。
一、基礎理論簡答題(三題選二題) (分值30%)
1、試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備好學生的重要性。
【參考答案】認知派學習理論家注重解釋學習行為的中間過程,即目的、意義等,認為這些過程才是控制學習的可變因素。個體通過學習增加經驗,改變認知結構,這種學習是內發的、主動的、整體性的質變過程。我們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准備狀態。學習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外部的刺激和個體的主觀努力,還取決於一個人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非認知因素等。教師要配合學生的經驗適當組織教材。教材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必須針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徵方式做適當的安排,以使學生的知識經驗能前後銜接,從而產生正向學習遷移。
(2)、先行組織者策略。學習新知識前,提供一個材料,這個材料是以學生既有的知識為基礎,並能與新知識發生聯結,能夠突出新知識的具體結構,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3)、注意將分化後的知識前後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組織的貫通的知識體系,以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引導學習者以劃分層次或列圖表方式發現內在的時間、空間、人物或其他方面的發展線索。認知學習理論還強調以整體的方式呈現教學材料,以培養學生的宏觀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遵循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中重啟迪的精神,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和手腳,要以暗示和啟發去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2、運用你所了解的某一學習理論談談如何備好學生。
【參考答案】參照《***課程標准》中有關「備好學生」的理論。我們的教案設計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並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想一想,學生已經學到了什麼,學生需要學什麼,怎樣教學生才會感興趣?重點難點又是什麼?然後根據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整合、優化,以此來確定一個合適的教學起點,高速高效構起一條設計教案的最佳路線,使教學活動始於學生的「現有發展區」,從而有的放矢地備課。具體說來,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為了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備課時要心中有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2)、了解學生:教師應有明確的「備學生」意識,包括:了解他們對有關知識、技能掌握的范圍和程度,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了解他們的思維特點、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等等。既要了解全班的整體情況,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缺陷、困惑、疑點,以及在認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個性差異,以便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預測他們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擬訂相應的教學措施,以使教學過程和諧融洽,保證學生順利步入知識的殿堂。
(3)、依靠學生:對我們語文教師來說,需要在備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感受體味語言,把握學生認知中的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依靠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依靠學生分組討論自行解決疑難問題。
(4)、激發學生:注重激發學生和維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精力集中在學習的認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動機來加強學習。
3、制定教學策略的依據有哪些?
教學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標,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徵,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教學策略具有問題情境性、目標指向性、設計和組織性、靈活性等顯著特點。
從總體上來說,制定教學策略的依據有以下三個理論。
一、學習理論
1、學習概念分廣義學習和狹義學習 2、激活內需——學習行為的本源 3、激發動機——學習行為的動力 4、養成習慣——終身學習的保證
二、教學理論
1、意義建構——教學之所以有效 2、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基本形式
三、系統理論
1、追求和諧——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2、預設與創生——教學是一個生命系統
根據這三個理論,設計教學策略要遵守下列三個原則:
1、需求與發展――倡導以學生為本. 2、預設與留白――賦予課堂以生命. 3、質量與效率―――追求最優化的設計.
在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時,要立足於**學科的教學特點,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促進課堂教學系統的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作用。在現有各方面條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在知識、技能和情感等諸方面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熏陶。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設計科學與否,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率甚至教學的成敗。作為現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構主義理論對教學策略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請你從以下兩案例中,任選一例分析)(分值30%)
(一)這是某教師《克和千克》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請你結合「備好課」有關理論知識分析該設計的
參考:
成功之處:該目標能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進行制定,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規律,在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感受新知、把握新知和應用新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意識。
不足之處:
a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比較模糊,應分類詳細說明。
b 、整個目標定位錯誤,以教學要求代替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從學生行為表現的角度來表述,表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即通過教學後學生會做什麼,而不應該表述教師做什麼。
(二)這是某教師《分數的意義》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實驗操作使學生知道分數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2、在正確認識單位「1」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應用分數解決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教師通過操作、分析等活動,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新知。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請你結合「備好課」有關理論分析案例的:
參考:
成功之處: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清楚、詳細,層次合理。
2、能通過觀察、實驗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不足之處:
1、 目標定位錯誤。
2、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多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學習和掌握,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過程、掌握方法,從而提高能力。
三、請你從以下兩課中(1)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2)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小數的性質》;任選一課製作以下部分教學設計:
1、設計教學策略(要求:能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教學組織形式、課型結構、教學媒體、教學方法、
確定教學重難點)。
2、設計一個導入新課方案(要求:要有趣味性、實用性和目的性,要做到啟發與投入相結合,要精煉)
3、設計一個結課方案(要求:要有針對性、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4、設計一個板書方案(要求:語言要精煉、恰當、科學、准確,要有靈活多樣性和清晰的條理性,布局合理,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啟發性)。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
(一)、設計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在模擬購物等活動中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得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錢,並知道如何愛護人民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小面值人民幣。
難點: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模擬人民幣。
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在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課件創設小明買生日蛋糕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充滿興趣地進入新知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人民幣。
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說出元、角、分三個單位,然後充分利用模擬人民幣幫助他們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共同解決小明買蛋糕的問題。
2、人民幣的兌換。
通過小明換零錢買橡皮,讓學生學會不同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三、應用新知。
1、兌換游戲,讓學生掌握多種不同的兌換方法。
2、模擬購物,教師創設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獲得快樂的體驗。
四、課堂總結。
在總結中教育學生要合理使用零花錢,要愛護人民幣。
(二)、設計一個導入新課方案:
教師:今天是小明7歲生日,媽媽要帶小明乘車去買生日蛋糕和禮物,小明說:「我長大了,能讓我自己試試嗎?」於是媽媽把錢交給小明,由小明買車票,買蛋糕和禮物,你們看小明多高興啊!(教師邊講邊用課件出示買東西的畫面。)
「同學們,你們都用過人民幣嗎?誰能說說你在什麼時候用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趁機導入到新課。
(三)、設計一個結課方案: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玩的高興,還學到了許多知識,誰能說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麼嗎?
你還知道人民幣的哪些知識?(教師趁機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四)、設計一個板書方案:
認識人民幣
1元 = 10角 1角 = 10分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小數的性質》
(一)、設計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小數的基本性質,並應用性質化簡和改寫小數。
過程與方法:運用猜測、操作、檢驗、觀察、對比等方法,探索並發現小數的性質,養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以及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問題解決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
教學方法:
1、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在質疑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2、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談話質疑,導入新課。
教師從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入手,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自然導入到新課的教學。
二、探究新知、課中釋疑。
1、學習例1:通過讓學生將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化成以米做單位的小數,讓學生觀察0.1米=0.10米=0.100米,初步認識小數的性質。
2、學習例2:通過在同樣大的兩張正方形紙上表示出0.3和0.30,讓學生再次感受小數的性質。
3、讓學生將自己之前觀察所得的發現在小組中交流、討論,並試著歸納出來。
4、看書質疑,幫助學生認識並掌握小數的性質。
三、課堂鞏固、運用新知。
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在此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培養他們運用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二)、設計一個導入新課方案:
教師:我有個鄰居小明的爸爸下崗了,最近他開了個便民小超市,想請大家幫忙給設計個標價牌,大家能幫這個忙嗎?(出示手套和毛巾圖)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條3元,標價牌該怎麼填呢?學生自由創作。(選擇幾種寫法引起爭論)
板書: 2.5 2.50 3 3.00
我們在商店裡看到的標價一般是這樣的:2.50元 3.00元(課件演示)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嗎?3和3.00相等嗎?
為什麼會相等呢?學會今天的這節課你就明白了。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三)、設計一個結課方案:
教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和大家分享?我們是怎麼探索小數的性質的?通過對整數末尾0的變化的研究,我們提出了小數末尾0變化引起變化的猜想,並通過生活的實例發現了小數性質的存在。
0的作用大不大?通過在小數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四)、設計一個板書方案; 小 數 的 性 質
2.5元 = 2.50元 3元=3.0元= 3.0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末尾 添上「0」
小數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變
末尾 去掉「0」 0.30 = 0.3

㈣ 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使什麼

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

孔凡哲[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30024)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第11期

[摘 要] 針對當前以校為本的廣泛開展,結合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校本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深化中小學課程實施、提高課程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 校本,教研,培訓,內容,中小學

當前,以校為本的各種臨時性培訓活動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得到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以校為本的課程推進方式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起來。然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課程下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究竟應以哪些內容為主體?對於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內外有關的報刊、著述並沒有過多地涉及,有關的深入探討也是十分鮮見。本文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新課程的實際,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探討中小學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具體內容。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

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管理等四個類別,其實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動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策略方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而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促進反思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地,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出現,而校本管理旨在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政策支持。

就目前我國新課程實施的實際狀況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考慮到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新課程,而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訓可以作為「臨時性的、突擊性的培訓」,如對於那些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年級、學校和地區的相應教師的培訓,使用相對集中的校本培訓、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較適宜;校本教研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日常教研活動的主體,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毋庸置疑,作為校本研究的主體內容,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如,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儀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集中式、突擊性的1~2次校本培訓活動;而對於「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動態效果?如何恰當處理多媒體的屏幕展示與傳統的黑板板書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系列的專題研討,需要通過校本教研來解決。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目前情況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學校之間仍有許多共性問題,以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是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為本」活動內容的基本原則。

一般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主體內容可以這樣安排:

1.新理念討論與新課程反思

活動方式:互動式的討論+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動的主要內容:

如何理解「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的含義是否包括傳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數學活動?「掐頭、去尾、燒中段」意指什麼?「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結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作為刻畫數學活動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繼承與創新?如何理解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課程是生成的?還是預設的?有人說,在新課程下,對學生來說,課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對教師來說,課程是預設的,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前,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但同時,教師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是無法預測的,從而,課程又是生成的,是師生相互交往互動而產生的,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如何理解新的教學觀?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麼?師生交往活動的互惠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教學?如何理解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選擇和編排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材料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區別和關聯?如何理解新的評價觀?從「橫向評價」轉到 「縱、橫評價相結合」的意圖和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如何理解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如何理解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更新和學校發展的評價新體系?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就是將以往的「黑板板書內容」簡單搬到「屏幕上」?在數學課堂上,用flash製作的有關平移、旋轉的動畫,取代「學生用紙片進行折疊、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否就是課程整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如何正確地評價新課程的得與失?哪些是實施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

課堂教學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當的教學設計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師的教育理念歸根結蒂要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從師任教的「看家本領」!

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的格式,一般有課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三種形式。採用課堂教案的方式編寫的數學教學設計報告,一般包括:課題名稱、年級、設計時間、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內容分析、教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評估方法、參考資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基本環節,而具體落實和完成這些設計活動,必須通過集體的探討和個人的感悟:

(1)知識與技能(為接受繼續教育做准備);(2)過程與方法(數學內容要和未來的職業與日常生活有關);情感與態度(數學要與人的一般發展有關);(3)情感體驗,即對數學活動和數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創新、交流合作、嚴謹求實的態度與習慣;(4)數學認識,即正確的數學觀,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興趣;(5)思維能力,即體驗思考的方法,養成說理有據的思考習慣,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6)解決問題,即包括學習的能力和策略的發展,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發展,即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合情推理等)、常規思維的方式方法和數學應用三個方面的發展。對此,要考慮什麼樣的知識技能、什麼樣的學習素材才能有助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教學實施具體技術、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學方式?講解法、談話法、講練結合法等傳統方法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關注「教」而忽略「學」。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嘛?有人說,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互補的。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什麼樣的課是好課?「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嗎?好課要不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如何備課?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備課到現代教學設計的跨越?課堂教學基本功還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變化?如何才能應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變化?如何實現課堂內外的整合與統一?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在課前探究、合作和動手操作活動的自然延續?如何將課堂教學真正延伸到課外?…

4.教學反思研究

(1)如何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可以細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2)要關注教學反思的哪些具體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的?

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寫課堂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徑?有人說,「撰寫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師『講述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故事』,它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而撰寫教學反思就是要求教師把課改中的成功與失敗記錄下來,失敗的可讓同行以及後來者吸取教訓,成功的可為他人提供借鑒」,這種認識對嘛?你在教學實踐中親自實踐過哪些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效或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題技術的研究

中心問題:中小學命題技術與方法有沒有一些基本規律?如何把握這些規律?

具體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知識、技能的測評?如何編制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思考、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測評?如何選擇恰當的測試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測評?如何設計與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測試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綜合應用的測評?如何設計恰當的測試題以及相關的測試形式?開放性試題、探索性試題、應用型試題、閱讀理解題、操作實驗題、圖表分析題等各類題型各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如何編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題有何趨勢?高考命題呢?…

三、校本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我國,以校為本的培訓、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的理論和專家的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對校長來說,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領導者,而學校則是建立以校為本制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切實根植於「以校為本」,必須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務實的活動形式,並通過這些非常現實的內容,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㈤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 校本研修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在新課程的熏陶下,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數學教學的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裡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並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例如教《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通過學生投票統計並提出問題:「喜歡籃球的有11人,喜歡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20人。「對嗎?」教師輕輕的一句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產生整理雜亂信息的必要。這時,放手讓學生整理學號,當學生調整學號時把既喜歡籃球又喜歡足球的放在中間,老師提問:「這里有16張學號卡,究竟是幾個人呢?」學生馬上想到可以把重復的學號疊在一起或乾脆拿掉一張,老師再次引導:「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家一眼看出:喜歡籃球的有幾人,喜歡足球的有幾人,兩種都喜歡的有幾人?」通過討論學生覺得可以用筆圈一圈,於是韋恩圖自然生成了。教師又巧妙地再次組織如下活動:「如果讓你上來貼,你會把學號貼在圖上的哪一部分?為什麼?」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韋恩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李老師做到該讓學生研究時放手給學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決不浪費時間,從容不迫的巧妙引導大大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例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學校體育室有一些籃球,被小朋友借走8個,還剩7個,學校體育室原來有多少個?一些後進生,遇到這樣的題目總是用列式為15-8=7(個)。這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此類問題的結構以及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理解,為幫助這部分學生扭轉思維上定勢,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動」的畫面來幫助思考「原來」、「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間的關系。多媒體課件首先出示一個體育室(沒有標明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情景,教師此時問:「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你們知道嗎?」「不知道。」此時課件動態演示借走8個,此時教師又問:「是從哪兒借走的?」「從原來裡面借走的。」當借走8個演示完後,課件演示出體育室還剩下7個,此時教師追問:「這時你們知道體育室原來一共有多少個籃球嗎?」學生異口同聲:「15個。」「你們怎麼知道的?」一位學生在下面插話:「把借走的8個籃球再還給它就知道了。」這時課件演示借走的8個又回到原來的體育室里,教師問到:「那你們說說要求原來有多少個籃球,怎樣算呢?」學生看著課件的演示過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來。」在這樣的解決數學問題中巧妙的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理解了此類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發揮了現代教育手段的優勢和作用。
四、建立師生互動關系,提高課堂有效性
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得到激活,從而把教和學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而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氣氛是教師培養起來的,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至關重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態度,雙方情感的協調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關系,需要以教師自身積極情感的建立為基礎,以此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學生的錯誤反應,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幹,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對待經常回答問題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於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課後,教師應該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他們的作業內容、完成方式等說一些支持的話,並認真傾聽和接受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不要只注意個別的學生。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維的教學統一體。對教學而言,師生關系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與學的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尊重學生人格,熱愛每一個學生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起分享理解,體驗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應該說師生是平等的,教師只是與孩子們共同參與學習、進步、成長中的首席代表。我們強調這些,也真是新課程目標所十分期待的。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常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使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發展了素質。

㈥ 如何抓培訓,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專

一、提高認識,多層面、多角度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調控者,教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素質。我校教師隊伍的現狀是:大齡教師多、青年教師少、中年骨幹教師少。面對這一狀況,我們感到教師培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而校本研修正是整合了教學研究工作和教師培訓工作,二者互相遷移,相互影響,是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鑒於這一認識,學校把研修工作放到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校長非常重視校本研修工作,明確提出了「讓教師在校本研修中得實惠練真功收實效」的人性化的研修理念,要求主管教學的主任在研修的操作過程中處處去貫徹,去落實。
我們不但注意宣傳研修的重要性,更注重讓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體會研討、學習給工作帶來的益處,經過全體教師的體驗,再沒有人把研修當成額外的負擔了,也沒有人排斥各種形式的研修活動了,而是積極參與研修,不怕困難,不怕麻煩,認真記,認真聽,認真反思,認真交流,無論是規定動作還是自選動作,都自覺參加,靜心思考,個人自學任務人人都能自覺完成,集體學習從來都是座無虛席。
學校積極給教師提供研修條件,把周三、周五下午放學後的時間定為研修時間,從不擠占;給教師訂閱推薦十多種教育刊物、書籍供大家閱讀;圖書室天天開放,讓教師在讀書中升華自己的人生;開展賽課活動,為教師提供展示的平台,讓教師盡情發揮,自己體會、診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從而進行自我調整和改進;只要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學校都派教師去學習,取長補短,充實自我。一年來我們組織全體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參加了新農村建設遠程通識培訓、教師素質提高培訓、「雙名教師」送課下鄉研修活動,7名教師參加了鄉村教師進名校研修活動,骨幹教師參加了各級專題培訓,一名教師參加了國培脫職置換研修活動等。學校為教師們創造的良好研修條件,得到了教師的稱贊,大家倍加珍惜,人人學有所獲。
二、立足實際,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感受到一種壓力和挑戰。一年來我們以優化教師隊伍為契機,努力搭建平台,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我們採取了講座、專業自學、團隊閱讀、撰寫敘事、撰寫反思、上臨摹課、上課題研究課、上匯報課、崗位練兵課堂教學展示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讓先進的教育思想、方法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有的放矢地指導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1、師德教育為首位。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開學初舉行師德承諾儀式,簽訂《會發中心小學教師行為規范承諾書》,鄭重承諾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定會發中心小學教師忌言忌行,教師們也都自覺制定了言行准則,並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我們組織教師一月一次集中學習,學習了規范辦學行為的相關文件,學習了《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內容,每一次教師都認真記下重要內容,認真領會,撰寫學習心得。我們還建立社會、家長、學生、教師監督機制,請家長、學生對教師的表現進行了問卷打分,每學期都對教師進行師德考核,建立教師個人師德檔案,努力使全體教師熱愛教育事業,以德育人,為人師表,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2、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堅持得比較好,每周五進行,講求集體備課實效。這次我們提出將「備課」改為「辯課」讓集體備課不但有計劃,有主題,有分工,有人把關,並規定將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細化為突出「五落實」,更要突出「辯」字,先由一名教師主講——分析教材,講解教學目標、知識結構、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習題設計、教學策略及創設的情境等,再讓大家「辯課」,打破了集體備課一言堂的常規,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展開爭論,在辯論中集思廣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形成個案,個體實施。我們認為教師們的二次備課教案有特色,符合本班學情,做到了(1)項目齊全,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能從教材、學生入手精心設計,板書能突出教材特點,新穎、工整,教學環節完整,思路清晰,有自己的特色。(2)教學心得、課後反思寫得及時,數量與質量都有提高,反思達到100%以上。同學科同年級的常態課落實了「同課異構」,達到共性和個性的完美結合。
3、依託備課組,開展問題研討交流活動。我們以備課組為平台,有計劃地開展了主體鮮明的學科研討活動。做到了每周集體交流研討一次,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知識問題、教學方法、管理方法等,通過交流研討幫遇到問題的教師解決問題,讓還沒講授新課的教師引起注意,再次備課,這也是一個共同反思的過程,一人反思,大家受益。
4、以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努力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學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堅持「統一主題,集中與分組學習為主,測評為輔」的原則,確保學習有計劃,有內容,有討論,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有實效,有檢查。結合教師發展的需要,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提高了研修的實效性。本學期舉辦四次專題講座,為指導教師正確使用教科版語文教材,江鳳臣主任做了題為《教科版語文教材的使用》的講座,楊麗莉主任給班主任做了題為《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講座,馬學良校長針對課堂管理現狀做了題為《學生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的講座,為數學教師做了《數學分層測試卡的使用》的專題講座,使教師學有所獲。
5、開展團隊閱讀活動,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以「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自覺」為口號,以教師自我需求為主,在教師中開展了團隊讀書活動,以組為單位選一本書,全組成員共同閱讀。與此同時,提出讀好書不忘學理論、練技能,每兩月撰寫一篇教育敘事,每人定時寫出階段教學反思,每人都寫出了5000字以上的自學筆記和閱讀筆記。
6、形成了課題帶動下全員參與的教研機制。以「十一五」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設計》的推廣和「十二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的實驗與研究》為龍頭,以科研促教改,進行教法、學法研究,切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研究過程中,按課題研究方案的要求,通過以理論學習、個體試驗、集體研討、反思總結的方式,加強研討,做好調整控制、積累資料、分析研究、階段小結等工作。
具體開展上「臨摹課、崗位練兵展示課、有效教學研究匯報課」活動。每次外出參觀學習的教師回校後講「臨摹課」,每年的5月和10月定位「聽課月」暨教師崗位練兵展示課活動月,6月和11月份進行的「有效教學研究匯報課」活動,達到了全員參加,任課教師每人講一節課,活動中每位任課老師認真備好一堂課,力爭達到40分鍾課堂教學效果優質高效的目的,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意識,最後評出優質課參加上級賽課活動。在這一系列的公開教學活動中,無論是上哪種課,教師們非常重視,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准確、合理地把握教材、靈活地選擇教法,各教研組教師也積極為講課教師出謀劃策。課堂上,教師們都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啟發學生思維。教師們製作的精美課件、獨具特色的設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知識。這些活動中教師們目標一致,全員參與,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顯示了濃厚的教研氣氛,也為教師專業成長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三、堅持不懈,多反思、多總結提升校本研修質量。
總之,校本研修是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與成長相映襯,個人與學校同發展的道路,通過全校教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進步,初步形成校本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的機制。但這僅僅是點滴成績,學校研修的質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還需改進,校本研修與課堂教學還要更緊密結合,從而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斷的完善、發展、創新。
在新的一年裡,我校將一如既往地踏實、深入地開展好校本研修工作,主要是從四個方面抓好研修工作:首先是隊伍建設。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強調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細化管理過程,做好學習方式和教學有效行為等一些小課題研究。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不斷探索,並上升為理論;其次是理論建設。組織老師大量閱讀理論書籍,寫好讀書心得,以考促學;第三是課題建設。課題負責人嚴格按照學校要求,按計劃、有步驟扎實開展研究實驗活動。特別注重平時的研究實驗,堅持教研結合;第四是論文建設。強調「廣」、「高」、「新」,「廣」就是人人要寫,「高」就是發表級別要高,「新」就是見解要新。堅持「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立足校本」的原則,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以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為根本目標,全力促進我校全體教師專業化發展,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㈦ 校本研修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圖形和空間概念

小學數學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較之過去有了較大的改革,改革過去只重簡單的幾何事實的傳授和偏重於計算的格局。現在新課程強調要著眼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和生成,大量增加了幾何教學的內容。依據這些變化,新教材也作出了較大的調整。面對這一領域的變化,如何更科學地實施教學,真正達到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是值得我們考慮的一個問題。以下是我們實施過程中的一點想法。
(一)、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基礎。
學生在生活中有許多幾何圖形,這是他們理解幾何圖形、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學生在理解幾何知識時,首先是聯系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實際事物,如回憶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等。學生也可以從生活中熟悉的實物(如乒乓球,飲料瓶、萬花筒等)中選材,通過觀察、觸摸、分類,找出這些實物主要的外形性,形成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為進一步認識圖形打下基礎。回憶的過程,可以使學生頭腦中的幾何表象更加清楚,這有得於學生建立相應的幾何概念。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注重研究學生的起點:學生心中的水平到達了哪一步,學生認知經驗與握教材知識有多少距離?
就如「左右」的教學,教師談話引入,問學生「有沒有信心學好數學?對自己有信心學好數學的請把手舉起來,讓老師看看。」學生舉起了小手,教師又說:「請不要把手放下,想一想你伸出的是哪一隻手。」接著提問:「你的右手平時都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左手呢?」然後請學生觀察自己的身體,還有哪些像手一樣,是一左一右的一對好朋友。教師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和藹、親切的談話,切入「左右」話題,並調動學生生活積累,不知不覺中步入了新課階段。
(二)、動手操作是開展空間與圖形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
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有直觀性的特點,一般比較容易理解直觀的幾何圖形與概念,對一些較為抽象的幾何概念沿不能直接理解,要藉助直觀的演示才能理解。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實驗活動,讓他們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根據實驗研究結果,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分析器官共同活動,有利於形成和鞏固空間觀念。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操作是一種思維內化的過程,是非語言行為逐步概括化,變成在頭腦中活動的過程,也就是邏輯推理的過程。動手操作,應貫穿於教學活動始終。此活動也稱「Hands on」活動。
1、在操作中觀察。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順序、有持久的視覺活動,它在幾何學習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了利用已有經驗外,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可以從觀察活動開始。在觀察活動中,學生逐步獲得有關幾何形體的表象。空間觀念是一個人在對周圍環境和實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學生對現實空間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其所處的方位的感知,對物體視圖的初步認識,以及對常見的平 圖形的了解,積累豐富的幾何事實等,都有需要他們進行觀察。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動手操作,以及交流與討論,可以了解現實的生活空間和常見的立體與平面圖形,理解現實的三維世界,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
如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帶來的實物進行摸,滾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又如教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運用折、畫、剪等活動,能逐漸悟出什麼叫軸對稱圖形的表象。 第一學段學生的視覺可以關注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他們的視線也能在下個物體一上持續觀察一會兒,能沿著圖形輪廓不斷地積極活動,但總的來說,兒童所形成的空間觀念仍是模糊的、籠統的。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觀察圖形的目的性,精確性和有序性方面都有將高一級的水平。
2、在操作中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操作啟動思維,思維服務於操作。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在體驗中構建空間模型,感知體與體、面與面、線與線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就產生了位置、方位與變換,就產生了平行、垂直與角,就有各種不同的拼搭與組合。對這些關系的把握,學生就能認識圖形之間的各種相互關聯和依存,把握其中的各種穩定與變化,由此內化成關於空間的若干結構,這是空間觀念。但往往這一環節說說容易做做難。
有些學生只覺得 「數學有意思,很好玩」,並不能很好地進行「數學思考」。那麼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玩中學。例如,教學《認識物體》時,教師課前請每個學生搜集了許多的實物,如:葯盒、八寶粥罐、積木、乒乓球等。上課時教師就請學生搭,看誰搭得穩,搭得漂亮,然後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沒有把球放在最底層?把八寶粥罐放在底層要注意怎麼放?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不一樣???」這樣就不再需要老師來一步步地牽引,而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都將成為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
3、在操作中想像。
學生通過想像繪制和比較放在不同位置上的物體或實物模型,逐步形成各種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如教學「觀察物體」時,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校本培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