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
心得: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主體地位
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確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轉變學生是「收音機」、「容器」、「觀眾」或配合教師演「教案劇」的配角的傳統觀念。「教」完全是為了「學」,「教」要服從於「學」,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師應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讓自己的「啟」達到學生的「發」,讓學生在知識的內在聯繫上,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學會賞識別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生心中的世界,是個真、善、美為主體的純真世界,他們對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的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於盲從。習作或日記是他們心靈的窗戶,友愛、憎惡是其真情流露。教師應善於從中發現苗頭,引導教育,防微杜漸。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明確學習的目的,關心和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勞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
教學中要善於和學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丟面子。有學生問我貓是怎樣睡覺的,我還真不知道,於是我叫他查找資料,請教家裡養貓的同學,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給學生一個「?」。後來他果然找到了並告訴了我,我仍裝做不知,看著學生好為我師的樣子,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四、和學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我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會提問,我感到欣喜;學生能自己主動閱讀,寫筆記。我為他高興;學生在運動會上獲獎,我為他歡呼;我學著做一個伯樂,為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喝彩;我試著和他們一起體驗學習的壓力,成功的喜悅。
在新課程自由、嶄新的天空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改變,改變學習的方式,改變思維的方式。為此,我願意學習,汲取,探索,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實踐中成長。
本質
http://www.pep.com.cn/xgjy/jiaoshi/jxzy/jczy/gs/gxxj/xxjy/200703/t20070312_319547.htm
⑵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扎實研修心得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一:
我這次參加網路培訓,完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培訓裡面的真正內涵和豐富的知識面,與此同時讓我個人感覺到知識的一種升華從這里開始,總的來說,形式多樣,有名師的專題講解和分享,有學員圍繞專題而進行的互動討論,為我們的教育生涯拓寬了更長更廣泛的學習和教育方式,回首這半年來的學習,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在學習期間,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觀念的沖擊。這個沖擊來自於教材、來自於教師、同時也來自於方法。精彩的知識面,讓我吃了一頓營養豐富的理論大餐,並引發我不斷的反思,而且專家們的那種自信和獨特的個性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們身上,我得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作學問的方法的成長,而更多的是他們執著於事業、嚴謹勤奮、潛心鑽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為教師、作為學者的閃光的人格魅力給我的感染。在這里,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嚴肅地思考我所面臨的挑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意識到了作為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識到了樹立新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的重要意義。
我們大部分教師對教育改革,認為只要考試選拔制度存在,教育只能是應試教育,任何先進的理念都只是美好的理想。於是,我們中很多人安於現狀,停留於對教參的傳授,對教育的不足、失誤一味歸咎於應試,歸咎於學生的無知。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時間長了,不注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教育技能的砥礪磨練,不注重教育理論的學習,即使學習,也只是裝了一些新名詞、新概念,不與教學實踐結合,消化成自己的思想。現在想來,不經意間我已成了新課程實施的阻礙者。
「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教授的講座引發了我的思考,以往的課題研究是為了結題而研究,不是針對學生,而是針對課題評審人員,一度造成課題研究假、大、空的局面,寫個開題、結題報告,再補上一堆資料,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結題了,久而久之,老師們對於課題的興趣和積極性也盪然無存,再加上我們疲於應付**常教學,課題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成了負擔。由此看來,我們沒有真正認識到課題的本質和重要性。
幾十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夢想,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這半年來我們靜靜地聆聽講座,靜靜地寫心得,徜徉在學習的快樂里。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貧乏,自己的淺陋,也看清了過去的自己:安於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吃老本念頭多,終身學習意識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無意義的耗費時間多,有價值的嘗試探索少;課堂上展示自己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少。通過培訓,我清醒地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我們今後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
在這次的培訓中,聽到最多的話除了「反思」便是「不動筆墨不讀書」。老師們在交流時都有同感:教學有一定經驗,所帶班級成績方面,我們可以說還是很驕傲的;平時讀書也不少,可談到論文方面,大部分教師可以說毫無建樹。之所以這樣,除了因為自己教學理論的匱乏,無法將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還有很多老師是疏於動筆的,每次寫東西可以說是挖空心思,而自己的評價永遠是簡潔的四個字「文不達意」,這就是我平時「讀寫分離」造成的結果。學生不練筆作文沒有提高,我們教師也是這個道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每周必寫的新得,可算戳到我的痛處了。所以,內心是很抵觸的,但沒辦法,作業總是要交的而且還要爭取優秀。每次如難產般的完成作業,但出乎自己的預料的是這樣「艱難」的寫了幾次作業後,發現我在教學理論反面再不象從前那樣無話可說,偶爾也可以「引經據典」一下了,這就是進步吧!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二:
通過這段時間的遠程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
1、數學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體目標。
新一輪基礎教育強調培養對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確立教學思想,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啟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
2、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在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會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中。
新教材在編寫上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以前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等形式出現,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從而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
3、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教師還應當扮演的角色有: a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b 學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d 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等。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長,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常常是以智者長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在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指導、提供幫助、提供服務,扮演著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
4、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想:我能通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讓我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三:
光陰似箭,又是一個學期的開始,很榮幸又參加了此次的培訓,也很高興有這么一個分享的機會。培訓內容簡直就是兩個字豐富,它為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量身定做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讓我們看到別人的成長和進步,也讓自身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覺得自身或許更優秀的地方。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在平時可教學當中並不完全是學生的原因。要想真正上好數學課,不僅要有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懂得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那麼,在課堂上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改變上課的學習環境。
上課時,先不著急教學知識,而是先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
2.改革教學方法。
在上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多種活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又在學中玩。這樣既讓學生樂於接受所要學習的東西,又幫助他們理解了知識。
3.改善課堂氛圍。
以前在上課的時候,很怕學生吵,要求學生保持安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適當地「吵鬧」並沒有什麼不好,當然這個「吵鬧」不是真的吵,而是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爭論的環境。這種爭論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競爭中相互學習,又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4.加強溝通。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和學生溝通,進入他們的世界,不能只是一味的想和做。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把握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是才能事半功倍。
在我看來,一堂好的數學課,不僅只是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因此,需要我們努力的東西還很多,在後面將會更加努力學習,學習當中和學生共同學習,並不是說小學生他什麼都不懂,仔細去研究其實他們身上也有不少的優點,只是他們或許不知道這是他們的有點罷了,好比說學生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個非常好的語言語氣,一個良好的態度,或者說一個聽話懂事過程當中的尊重他人的一面,這些你可以通過一些小事情去展開,其實有很多身邊的人都做不到的地方,因為其實大的道理就是一些小的道理,能把身邊的細節做好我相信沒有做不了的事情,哪來多多少真理。
小學數學研修心得體會四:
在這一段時間的培訓中,我比較認真地看了各位專家對於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尤其對他們講解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各個方面的問題、今後改進的措施、辦法進行了深刻的理解和領悟。確實收獲不小,感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僅僅在自己的一個狹小范圍內計劃著自己的工作。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如下感想:
一、這次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徹底改變自己。這次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轉變。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在數學學習探究過程中,不再把數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要成為學習集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學生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數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應做到: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實踐,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2、為學生
⑶ 小學數學課教學方法的小本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雖以一個「小」字當頭,但它的作用與地位卻一點也不微小,反而它對學生取得終身學習的基
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數學到底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為什麼國際上各個國家
的基礎教育中都納入並重視數學學習?在學生經歷的長達6年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做些什
么?該怎麼做呢?
我想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中心、課堂是陣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歷經十載,它承載的更多的是新的教
育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對人才培養的一種幫助,更多的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導。以下談談我在數年
課改過程中,如何正確把握新理念、正確解讀新教材、科學運用新教材並創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實
踐研究與生成反思。
一、正確解讀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十年以前,我們都是教書匠,培養的學生只會接受學習,能力如何培養?新教材、新課改推廣以來,我
們通過許多學習和研究,慢慢從「教書」慢慢轉變為「培養人」;從「教教材上的數學」慢慢走向「用
教材去教數學」。我們漸漸理解了教材是實施教學的載體,而不是惟一的標准。在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實施的過程中, 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駕馭現行教材 ,正
確地解讀新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那麼,正確解讀新教材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師要力
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鑽教材、細研學生。
【案例鏈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例題教學片斷
估算是《標准》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因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說明:教材呈現一幅情境圖,讓學生解決「有350個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的問題。情境圖下面
呈現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兩個因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②把其中
一個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
【案例生成】
師:看準信息和問題,快速解決。(學生的回答不統一,速度放慢。)
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不需要計算得那麼清楚,只需要算個大概就可以了。
師:那你准備怎樣算個大概呢?
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
師:你能將兩位數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這就是估算的方法。
師: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其他學生受到這位學生的啟發後,紛紛想到了另外幾種估算的方法,教
師引導進行幾種方法的整理。)
師:看來,這三種估算的方法都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三種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嗎?
生:都是把兩位數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
師:你們覺得我們通過估算得到的結果,是比准確字數多呢,還是少呢?
(有的學生說少,有的學生說多,有的學生說差不多。)
師: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把22看成20將因數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比准確結果要小。
……
師:真的嗎?我們來看看!將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
低了,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小。
那麼將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所得到的結果,你覺得和准確字數比怎樣?
(學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
師:為什麼會差不多呢?
生:因為一個因數少估了2個,另一個因數多估了2,扯平了。
師: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有許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種方法解決還要看具體什麼問題。
【案例解讀】
當我在聽同年組老師教學這個例題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估算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不是難事兒
,學生在這節課上可以說你不用教,他們都會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在這節課里需要得到的是什麼
呢?他們需要發展的是什麼呢??
學生需要得到的是學會在估算的過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較,從而使估算發揮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地
能夠解決好問題。因此,例題的教學,筆墨除了放在學會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
生針對具體的估算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從而得出該問題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來我執教的
過程中,我調整了筆墨,對於分析比較不再輕描淡寫了。學生受教師的引導,導致出現「估高」、「估
低」和「差不多」的結論,是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體現。這是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必不可少的一種分析,
也是估算不同於口算和筆算的一個特點,這種思維的訓練是在精確計算中無法實現的。估算教學中對學
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們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運
用估算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學習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識會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學生在形成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分析能力大為提高,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路的打開需要
良好的分析能力作為支撐。而數學課上要培養的不僅僅只是一項分析判斷的能力,這也是有別於老教材
的一個亮點,新教材豐富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點,學生將學到新的數學,學生的能力將全面而服務於生
活。
二、創新使用教材才能促進學生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課就要有數學味,教材解讀不正確或不透徹就會讓新的數學課堂走味。所謂的數學味就是一種理性
的思維,如邏輯思維、分析判斷、空間想像等。這些能力是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要想學
生在數學課堂上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還需要教師創新使用新教材。教師能教得創新,學生就能學得有味
,學數學只要學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漸形成了。
以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為例,談談為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如何對教材進行創
新使用使用。
【案例鏈接】「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內容說明: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給出了兩道題。第一題呈現的是小朋友們討
論表內除法算式的分類方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數來分,有的按照除數相同的
算式來分,有的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分?第二題是一道解決問題。那麼我分了兩節課來進行整理。第一
節課整理計算部分,第二節課整理解決問題部分。
我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學過哪些表內除法的算式,學生說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將這些算式在黑板上
板書,而且這些算式的位置就應該表內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學生說出20÷4=5,我就把這道算式板書在第
5行第4列;學生說出9÷9=1,我就把它板書在第1行第9列;學生說出16÷4=4,我就把它板書在第4行第4
列……在許許多多算式的列舉中學生現會覺得老師怎麼亂寫算式,東一個西一個,後來慢慢發現了規律
,會准確猜出老師會將這道算式板書在什麼位置,是為什麼。在此過程中,全班的積極性是高漲的,因
為其中帶有一些猜謎語的味道,這會讓學生覺得很簡單的算式變得神秘起來。並且在完成的整個過程中
學生經歷了歸納、整理、猜想、推理、列舉等一系列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學生自己歸納出:當
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時候,商為1;當除數為1的時候,被除數和商一樣;除數是幾,被除數就是商的幾
倍;商是幾,被除數就是除數的幾倍……學生的這些歸納性的語言是讓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我的
預設是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歸納與整理的過程,並從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們自己兒童化的語言表述出
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學生這么多精闢的歸納讓我大開了眼界,說明學生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時
候是高效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
【案例解讀】
在第一節課的處理中,教材並沒有列舉出表內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那
么我對於這樣編寫的理解是,學生應該有自己整理的思維過程,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整理就可以了,
不需要學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歸納與整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相當有難度的。但
是學生的整理歸納的能力在每一節整理與復習課上都應該有挑戰與提高,有難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
為有難度,經歷了有難度的挑戰,思維才能夠得到提高。因此,我對教材的理解是,不僅要讓學生自己
按照一定規律去整理歸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發現表內除法表編排的
規律,從而能夠學到這樣整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所以,教材上的呈現我們不僅要完全理解,更要徹底理解,這種編寫不僅限於書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學
生緊密聯系起來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確而科學的支持,那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學生的發展才是有
效而全面的。
能把新教材教下來是一種本事,能創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來又是一種能耐,能把新教材內蘊含的理念和
素材通過開發轉化為教學實踐並取得成效,這更是一種功底。教師要在尊重教材基礎上,開動腦筋,不
局限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新使用,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這
樣新課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實,學生才能科學發展。
三、科學解讀教材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
人人都想當創造者、當發明家,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曾經我們的教育在抹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
生都變成了被動式的學習,都成為了一台台的解題機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變著這一現狀,試圖讓學生
經歷多次成功的創新和發明的過程,帶給學生一種探索慾望和一種思維習慣,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數學品
質。
在教學集合圈這一知識時,學生就經歷了韋恩對這個圈的創作,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促進學生數學品質
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機會。
【案例鏈接】「有趣的圈」教學片斷
內容說明: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說,集合理論是數學的基礎。從學生一開始學習
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學生在學習數數時,把1個人、2朵花、3枝鉛筆用一
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這樣表示出的數學概念更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
們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
本單元的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
本例首先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參加語文
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但實際上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的總人數卻不是17人,引起學生的
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3名學生同時屬於這兩個小組,所以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案例生成】
教師給出信息: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
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列出算式:8+9=17(人)
師:請這些同學站起來我們看看是不是17人。
(學生發現問題,沒有17人,只有14人。教師引導列出統計表進行檢查,在統計表中學生似乎發現有重
復現象。)
師:這樣吧!為了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們請這些同學分別上來,我們按組數一數!
(1) 請參加了語文小組的站這邊!數一數,是8人嗎?
(2) 請參加數學小組的站這邊!
(其中重復的學生想到數學小組這邊來,教師進行導向。)
師:誒!你們不是參加語文小組的嗎?請站在那一邊,不準瞎跑哦!
(這個時候這幾個兩個小組都參加的3個學生拿老師的幽默處理沒有辦法,有點支支吾吾的,還是想過來
。)
師:為了表示你們8個都是參加語文小組的,我們用這個紅圈把你們都給圈起來,不準你們瞎跑!
那麼,你們都是參加數學小組的,參加數學小組的應該有9個人啊,怎麼差了3個?
學生急了:還有我們3個呢!
師:那你們過來啊!
生:可老師你不讓我們出這個圈啊!
(這個時候發生的矛盾沖突激發了學生想辦法去解決的強烈慾望,終於下面有學生坐不住了,有幾個學
生插嘴要把這3個人怎麼怎麼套起來,但另外一些學生不是很明白,學生中有一個同學終於跑到講台上來
了,進行了一個操作:他將重復的3個人安排在正中間,將兩個圈交叉套出重復的3個人,使這三個同學
既站在紅圈裡,又站在籃圈裡。)
【案例解讀】
這個結果的產生是必然,現在很多老師對對教材進行這樣的處理,為什麼?正因為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
思考的空間和探索的慾望。這個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學生的確就想出來了,
不是因為學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長曾經教過,真正就因為在這樣一個矛盾沖突中,學生想力爭解決
這個問題。韋恩也不是特異的天才,我們的很多學生經歷了韋恩的這個創造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也正是
新教材中滲透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去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激發矛盾、創新解決。有了這樣的創造
過程,學生不僅在思維層面上得到了收獲,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滿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發明家啊!
新教材中還有很多像有趣的圈這種課例,需要教師做的不是直接把韋恩圈交給學生怎麼填寫怎麼畫,而
是讓學生真正獲得思考的空間,自覺走進矛盾中,讓自己也在數學海洋中創造一回。
在我們的數學實際教學中,要真正讀懂新理念、讀透新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科學設計我們的教
學。在課堂這個陣地上讓學生盡情發揮、盡顯智慧,在數以萬計的陣地中學生優良的數學品質和優秀數
學能力的產生一定是必然。
⑷ 繪本的學習條件是什麼意思
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是"兒童文化的呈現",是兒童自身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幼兒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幼兒好奇的天性,為幼兒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同時也是幼兒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窗口",是幼兒寄託情感的精神之所。藉助繪本,幼兒可以釋放自己的情感,滿足心理發展的需要。同時,還可以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
繪本閱讀的好處
幫助寶寶學習語言
好的繪本,圖畫發揮著強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創作比較詩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話詩,有的像敘事散文詩。經常為寶寶讀者富有詩意與想像力的語言,可以幫助寶寶學習母語。特別是對於2歲~5歲之間的寶寶,很有幫助。幫助寶寶學習母語。特別是對於2歲~5歲之間的寶寶,很有幫助。
陶冶寶寶藝術情操
繪本是美麗的,展示著不同藝術家的風格及藝術追求。雖然簡單,卻堪稱「完美」。
有人也許會說,那寶寶們能看「懂」嗎?其實,只要寶寶喜歡、著迷,對美好藝術發自內心地喜愛,這就足夠了。
促進寶寶多元化發展
寶寶的智能發展是多元化的,不僅限於語言和數學邏輯,還包括空間、音樂、肢體、人際交往、內省、自然觀察。研究證明,通過與寶寶分享繪本,也可以促進多元化智能的開發。比如下面介紹的《大腳丫跳芭蕾》,在音樂智能方面就有著促進功能。
還有研究者指出,閱讀繪本還有助於寶寶「多元讀寫能力」的發展。
健全人格 幸福人生
和寶寶分享繪本,還能幫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礎。從豐富生動的故事中,寶寶可以學會積極、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所謂「缺陷」,學會用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學會充分享受溫暖的親情和友情,學習團隊合作與分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