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一、備課要轉變教學觀念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略」。備課的改革,教師首先在思想觀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負責。教師如果真正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新課程理念記在心上,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更好地給自己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備課要了解學生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想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預設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這樣就能防止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者是知識過淺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訓練。因此,備學生我們應該做到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徵、學習基礎、對教學方法的反應、個性品質、動態變化。 三、備課要確定好教學目標 在制定課時目標的把握上,除了「雙基」以外,還要注重:(1)每節課都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知識更為重要。(2)每一節課都要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教學目標。在課時學習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著眼子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眺出「雙基」目標的框框,注意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 四、備課要明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一般的說,重點內容的主要特徵一是應用廣泛,二是與以後學習的關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是後面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最直接的基礎,又是解答應用題組成判斷的重要概念。無疑,它在全冊教材中有舉足輕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冊教材中的重點。 在確定重點以後,又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我認為:其一,就課堂教學的總體而言,講解上抓重點,作業上練重點,時間上保重點。其二,就數學知識而言,一般中有重點,重點中有關鍵。講解時要善於抓住重點中起決定和支配作用的關鍵,講時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點內容就可相對突出。其三,就課堂教學的節奏而言,講解重點內容時教師的語調要放慢些,教學節奏宜緩。在這種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餘地的教學節奏下,學生才可能聽清重點,想明重點。 難點,就是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差距等等。這種內容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徵來確定,才能達到有效備課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五、備課要善於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思想 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我們知道小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第二條是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它不很明確地寫在教材中,是一條暗線。前者容易理解,後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寫什麼,後者是明確為什麼要這樣寫。例如「9加幾」進、位加法的問題,從教材的表層不僅是出現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要提倡學慣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深層次挖掘,我認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十」為單位的計算思想。這也更是後續學習的需要。 六、備課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以「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2 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並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2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並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首先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讓學生量一量,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師採用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七、備課要積極進行課後反思 教學需要反思,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具有反思習慣的教師,才會迅速成長。因此,教師上課以後必須要進行反思。課堂中教師是否教得輕松,學生是否學得愉快?這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是否都討論透了?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率如何?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的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哪些表現在教師的預料之外?為什麼會這樣?學生的練習中,有哪些是屬於基礎題,有哪些是屬於提高題?學生解答得怎樣』如果這課再上一次,怎麼修改教案能使課上得更精彩?等等。課後反思,最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所以,每節課後,無論順利與否,都需要及時反思並一一記錄在案。 總之,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只要我們更新觀念,堅持不懈,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符合「課改」要求的「有效備課」新路。
②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有效備課
首先,數學教材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就需要在課前對教材有全回面、系統的答解讀,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
其次,鑽研教材還要鑽研練習題,練習題是數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新知識的學習起著鞏固,提高的作用,並有助於技能的形成,智力的發展,以及數學能力的培養。所以備課時首先要把課本中習題都看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題是與新課相聯系的基本題 ,哪些是加深理解的變式題,哪些又是綜合題。另外,還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補充一些題目,以提高練習效果。
③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詳細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龍口市黃山館鎮黃山完小 王翠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有幸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這要感謝市教研室領導給了我這次難得的機會,如有不當敬請各位同行、專家批評指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學理念轉變了,學習內容、形式也更加豐富了。可是,我們似乎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市教研室每學期舉行的學科質量監測,總不能盡如人意。總結反思,時間、態度我們不缺,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們 40 分鍾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要想教學質量高,就得提高我們的備課質量。細細想想我們的備課似乎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備課不是為上課服務,而是應付檢查。 曾有專家對「科學規范地寫教案對教學是否幫助很大」做出調查,一半以上的老師認為詳細規范的寫教案對於教學意義不大,一般交上去的教案都是一周以前寫好了。雖然做到了先周備課,但都是一個粗略的設計,等到上課的時候情況早就變了。而老師們習慣了在教材或教學用書上做記錄,或者做一些教學卡片,不喜歡寫備課筆記,備課筆記是抄給領導看的,完全是體力活,浪費了好多時間。很多老師坦然,只有在講公開課的時候才會真正用心進行教學設計,其他時候大多是應付檢查,這樣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什麼借鑒價值。我們也發現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千篇一律,教師備課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嚴重。備課對於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誤區二:教師「學生主體」意識淡薄。 我們教師自認為對「學生太熟悉了」,但缺少學習者的分析。我們發現,有的老師把備課筆記寫成了課堂實錄,尤其在新教師中普遍存在,備課筆記寫得十分「詳細」,而前期分析卻很簡單,教學過程幾乎都是採用「師說生說」的方式,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詳細寫下來。把備課筆記寫成劇本,缺少靈活性,課堂學習很容易就成為教師控制下的表演。原因在於,我們教師更多地考慮自己如何教,對學生如何學、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相關學習策略指導的設計、學生學習動機和情感的激發等深層次問題關注很少,對這些方面的學生情況預設很少,學生的回答只有一個標准答案,整個教學設計只見教師的軌跡,不見學生的個性與變化,這就說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我們老師的意識里還很淡薄。而學習者分析應該是教師備課環節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實質表明,幾乎所有的老師在備課中都沒有「學習者分析」這個環節,偶爾在教學內容分析或者設計意圖處提到「學生已經對……有了初步的認識。老師也自認為對學生都「太熟悉了」,但進一步追問學生都了解哪些知識時,學生就說不清楚了,往往只能提到一些很一般性的、表面的了解。比如「誰很調皮「誰數學成績比較差」等,對於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態度方面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起點就了解很少,或者說基本沒有意識到。由於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分析,導致教學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並且直接影響教學策略的選擇,往往使教學設計產生很大的偏 差。 誤區三:課後很少對備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年復一年「重頭再來」。 由於日常備課筆記缺乏精心設計和教學反思,只是應付學校領導、上級領導的檢查,全憑抄襲。備課筆記中雖有反思,但也限於「教材分析清楚,把握學生不是很准確」等這樣的套話,備課筆記中沒有任何修改的痕跡。很少有教師去翻閱以前的備課筆記,寫備課筆記成了教師們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就更談不上對備課筆記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備課筆記重復利用率很低。 沒有反思與評價,就沒有積累。因此,我們的備課能力就一直停留在低層次停滯不前。讓我們一起聽聽我們自己的大實話吧。 問:教學後,你會進行反思嗎? 答:肯定會,上完課後總會想想教學得失。但是不太喜歡寫什麼教學反思之類的東西。一開始覺得很新鮮,寫多了,大同小異,說一些重復的話,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問:教學完成之後,你會花一些時間去修改和完善你的教案嗎? 答:我腦子會記住一些出現的數學問題,如果上平行班的課,我會調整我的教學,但很少會去修改備課筆記,也沒有那麼多時間。 問:如果你寫下這些課堂上出現的教學問題,對你以後再教這些內容會是一個參考呀! 答:我很少去翻以前寫過的備課筆記,基本上是重新再寫,沒有什麼意義。 誤區四:教師備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前後教學脫節或重復。 數學課程知識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建構起來的,新課程標准更突出這一特點。同一領域的學習內容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個主題或單元學習內容的相關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整體備課,去突破教學難點。目前,我們的現狀是很多數學老師不能整體把握課程內容,不清楚數學知識體系結構,不熟悉課程內容的前後知識的關聯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學期的教材和教師用書上,僅僅通過教師用書上一些教學建議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各年級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出現要不早已學過,要不很多必要的知識不具備。 深入分析,存在以上誤區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教師對於備課這個問題認識不夠、掌握不足,我們的教學還處在經驗總結階段沒有利用科學理論做指導。基於此,我針對以上存在的誤區,查找了相關的資料,以及名師的優秀做法並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與大家一起分享「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希望多多少少對我們以後的備課有一些啟示。 一、正視問題、轉變觀念、重在落實。 從教十幾年,我在備課方面也存在這樣的誤區:重形式輕實效,重教法輕學法,重課前教案編寫輕課後反思;可謂是十年備一課,一課備十年,備課多數是為了應付檢查。其實,這樣的備課即使書寫再認真、數量再充實,環節再齊全,格式再統一,也只能成為「無效備課」。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教師備課要面向課堂,解決教與學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 的預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我們先從備課中的「備」來看,它可以理解為「准備」、「預備」和「完備」。備課就可以理解成「為課堂教學做准備」和「使課堂教學更完備」。備課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做准備的一個動態過程。從廣義上講,備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包括課前備、課中備和課後備。備課也是無止境的過程,包括教師的生活、學習、教學等活動以及教師對自己人生的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識增長等理性和非理性思考和認識過程等。我們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就是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建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備課理念。 首先要樹立角色意識。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獨裁者和傳授者,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也就是「教師搭台,學生唱戲」。備課時教師要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著重考慮如何做一名促進者、指導者、激勵者營造者、參與者。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新課程有效備課過程中要努力體現「三維」目標,通過文本研究發現問題,重視學生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對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等作全面設計。 再次,要樹立服務意識。教師要從心靈深處走下神聖的講壇,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有效措施,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第四,要樹立對話意識。備課時教師提前與學生與文本與情境進行「無聲」的對話過程。這也是一種具有十分教育意義的對話過程的設計。 最後,要樹立持續發展的意識。教學前並非是備課的結束和終結,僅僅是一個階段,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備課。教學結束後還要備課,學生的問題沒有解決完,課就還沒有真正備完。 二、讀懂教材、讀懂學生、勤於反思。 讀懂教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材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具有拓展性,應有利於學生探索。發現、質疑、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 (一)讀懂教材的重要性 如果把課程標准比作圓心。那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徑。無論圓有多大,都離不開圓心這個核心元素。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標准,同時用課程標准來駕馭教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科書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因此,我們要堅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讀懂教材可以說:是教師靈活運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是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信心的需要。 (二)讀懂教材的方法 1、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解讀教材。 2、持課程改革的理念解讀教材。 3、持質疑解惑的態度解讀教材。 4、抓數學本質的問題解讀教材。 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一定是具有學科見識的教師,也一定會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讀懂數學的本質,清晰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抓住數學本質,實施教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創造性的,教師要養成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不斷的思考。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本質的思考,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對促進教師教的能力、學生學的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如何研讀教材 1、開展「聯系性」研讀,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解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數學是一門系統、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系的知識網路。很多知識呈現都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閱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系性研讀顯得尤為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例如,《除法的意義》這節課,有的教師只滿足於這樣幾點:(課件呈現)而一位成熟的數學教師的腦子里對於除法知識的儲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知識樹。(課件呈現) 2、開展「多角度」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研讀。 (1)、「從教師教」的角度研讀(2)、從「學生學」的角度研讀(3)、從「編者編」的角度研讀(4)、從教材對比的角度研讀 「從教師教」的角度研讀要做到四個「結合」: ①、結合課程標准要求,解讀教材的編者意圖和教學目標,領會其精髓。②、結合紅點標示的問題和學生疑難問題的培養能力角度解讀教材。③、結合知識的生活化角度解讀教材文本④、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從認識規律角度解讀教材文本。 從學生學的角度解讀教材要認真思考以下問題: ①、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②、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③、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④、學生自己閱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⑤、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 從「編者編」角度解讀教材要做到: 把握全冊教材的基本結構,主要特點,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到「胸有全冊」; 把握教材的每個單元教材的內容、特點、訓練點等,做到「胸有全組」;把握教材的每個課時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做到「胸有全篇」。 (四)怎樣讀懂每節課的教材 1、讀懂教材情境圖。 2、讀懂每一道習題。 3、讀懂教材呈現的方式。 如何讀懂主題情境圖呢? (1)、必須讀懂它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 (2)、要讀懂主題情境圖給了我們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 (3)、要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要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要讀懂「主題情境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讀懂每一道習題? 練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必要過程,適當的練習對增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華羅庚曾經說過「學數學不做題目,等於入寶山而空返。」這說明:①、數學練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邏輯思考的過程。②、思想練習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走進數學的過程。③、數學練習中數學問題直接挑戰學生的智慧。 要使練習有效,教師就要讀懂習題。那麼,怎樣讀懂教材中的習題呢?①、弄清習題目的,分清練習層次。②琢磨習題蘊含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③考慮習題變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和必要性。 讀懂教材呈現的方式 新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為基本敘述模式。從教材呈現方式中可以看到哪些知識是要得出是准確概念描述。如,有些定義是很准確呈現,那麼我們就要讓學生掌握,有的只是讓學生自己在生活實踐不斷地去完善知識內容。 教師讀懂教材,必然要經歷「願讀——常讀——會讀——讀懂——讀深——讀廣——讀透」這樣一個過程。 下面就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為例,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教材分析: 一、知識點 信息窗一(整理存錢罐):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並了解它們之間的簡單關系。 信息窗二(購買學慣用品):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二、具體內容介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認識人民幣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參與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簡單的人民幣的加減計算。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是通過「數一數你存了多少錢」這個問題,認識人民幣元角分,了解之間的關系,藉助自主練習第1 題「認一認,填一填」,認識面值較大的人民幣,會對人民幣進行簡單的兌換;第二個信息窗是 購買文體用品,通過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學習簡單加減計算,通過自主練習提高學生用人民幣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重點不在背誦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及互化方法,應通過整理存錢罐和購物活動體會人民幣的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特點,教材從素材到練習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素材呈現的是一個小學生在整理自己的存錢罐進而去購買學慣用口的情境。這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這一單元的學習可以說學生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經驗,只是沒有作為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所以,我們就要充分喚起學生的經驗讓他們用自己的經驗來解決問題。信息窗一,先認識人民幣元角分,再是兌換活動。這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中進行模擬,或真實地讓學生進行整理自己的錢。 練習中沒有機械的訓練轉化和計算的題目,而是與應用結合起來。如信息窗一後的練習:第1 題,是認識人民幣知識的拓展,認識大額人民幣,在兌換中鞏固之間的關系;第2 題,是以玩具價錢的形式來鞏固人民幣的認識;第3 題是實用的郵資來呈現出簡單的計算,為下一個信息窗的學習作準備;第4 題是簡單的購物,是學生最常見的遇到一個物品,如何付錢的問題;第5 題讓學生會看價錢,這里出現了小數表示的價錢,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只是讓學生簡單地知識是多少錢就可以了;第6 題是循環題。信息窗二後也是安排的與實際緊密聯系的購物中的問題,如找錢的問題、選擇商品的問題、算計錢數的問題等等。第2 題很有意義,是循環時間的知識,其素材與奧運聖火傳遞聯系。在這些練習題的處理時,我們也需要不違背設計的意圖,組織一些模擬購物等活動,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知識,體會購物中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學生學習的有關計算基礎可能會制約學生錢數的計算,練習時不要增加難度。 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討論 1、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基礎差距比較大。 現在小學生因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對人民幣的認識和熟悉程度也不盡相同。認識人民幣存在的問題不會太明顯,但購物時可能有些學生沒有購物的經驗,出現困難。所以教學中,要注意了解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組織學生的合作交流時,可以採取互幫互學的方法進行。 2、問題的解決結果不好呈現。 因為本單元的情境或練習都是一些活動,對於活動,學生在其中能學到知識,但問題卻是他們知道可以買什麼東西,能說上來,卻不知如何落到紙上。而一旦讓學生去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去呈現出自己的答案。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會有許多類似的情況,學生會說但做不行,所以在課堂中我們要想辦法既讓學生會說,還能會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讓學生把想買的東西圈起來等等辦法,不能光讓他們說,要落實到紙上。 3、基礎知識的落實問題。 在新教材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有一些教師一度地認為新教材就是課堂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精彩的發言。在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曾強調,新教材絕不是摒棄基礎,它同樣強調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扎實。如人民幣單元,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會認識並能使用好人民幣,會進行購物。為了鞏固這些基礎,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讓學生鞏固下來;再如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對於口算,我們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會口算的程度上,還必須要熟練,要有一定的速度。要達到這些,就不僅僅是靠課堂上的講就行的,必須對學生進行反復地訓練,甚至是在一個階段的每一節課的課前幾分鍾進行這種例行的口算訓練,直到學生熟練為止。 4、面向全體的問題。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面向全體較困難的情況,讓每一個學生都會買東西恐怕兩節課是不行的。我想,教材其實給我們提供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思路,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一些小組的作用。如第一個信息窗人識人民幣時,每一個學生都來整理自己的存錢罐,對照存錢罐里的零錢來認識,同桌兩個可以進行一些兌換活動,最後讓學生按書中的表格形式進行整理並數出錢來。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還比較好操作,也有反饋的形式,便於老師掌握了解。對於一些購物活動,同樣可以在全班模擬之後,小組內開展活動,教師輪流地參與到小組中,此外,教師還可以把一些題目放到課外實踐,組織活動,讓孩子跟媽媽一起去購物,提供給他們一些記錄的形式,再組織交流。總之,要考慮組織的形式,就是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就是要想辦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同時還要考慮到反饋,學生的情況老師要有辦法掌握。 以上是借兩節課例與大家交流一些怎樣讀懂教材的想法,希望我們大家能共同地探討與交流,您的意見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發,大家的關注也會讓我們的一些困惑逐漸地明朗,真誠地希望共同交流。 讀懂學生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什麼不重要,學生想什麼比這重要一千倍。」 (一)讀懂學生的重要性 讀懂一名學生就是走進一個世界。要走近孩子的數學學習的心靈,就要了解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有什麼思維障礙點,會碰到哪些困難,影響其解決的因素是什麼?孩子們又是怎樣去克服解決心中的困難的?要學會「蹲下身子」「彎下腰來」走進孩子的世界。要明白:為什麼要讀懂學生?教育不是做產品,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一個人。我們追求的不是教師精彩!而是學生的精彩! (二)讀懂學生的策略 1、讀懂學生的已有基礎,找准教學起點。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所說:「影響學生學習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他們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不一定是真實起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已有基礎和經驗把握教學的有 效起點。 2、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握學習重點。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間交往與溝通的過程。教師心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要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就需要關注學生對於新學內容興趣點、難點是什麼?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固著點與新學知識「潛在距離」,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思考怎樣的方式才更利於他們的學習。基於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我們才能准確定位學生的學習難點,思考促進學生理解的載體是什麼,才能准確定位學生的現實需求,把教學定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支持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3、讀懂學生的學習差異,把握教學彈性。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學習經驗、學習基礎、學習風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的差異既有顯性也有隱性。教師在關注群體共性特徵的基礎上也要關注個體,關注學生性別、年齡差異,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的方式等,要把差異作為教學資源。讀懂學生間的差異,才能實行因材施教,才能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讀懂學生的學習障礙,調控教學難點。所謂學生的學習「障礙」,事實上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教學難點」。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是要幫助學生跨越這些障礙。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原本就是為了「解疑釋惑」而存在的。所以,作為教師,在備課時,應當著力於分析學生學習中將會遇到什麼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緣何會成為學生的障礙,這些問題對學生造成的障礙有多大等等。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想學生之所想,摸清學生的認知障礙,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過程。這是實現有效備課、有效教學的根本。 5、讀懂學生的學習思路,調整教學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按照教材的思路走之外,同時要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讀懂學生的思路,這樣在講課時才能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讓其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一步步引領到教師的授課思路上來。 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個性。學生好比是一本書,且是一本時刻變化的書,讀懂學生這本書,教師關愛學生是前提,關注學生差異是基礎,全面了解學生是關鍵,促進學生心智發展是根本。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讀懂學生。可以進行一次心理訪談;可以開展一次課堂前側和後訪;可以進行一次學生訪談;可以從學生一份作業中讀;可以從一份試卷分析中讀;可以是課堂上的一次師生對話;可以是一次次的課堂觀察…… 要真正讀懂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學習;多一些思路;多一些交流。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互動;多一些接納。在備課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情境;多一些變化;多一些策略。 善於反思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於分析自己勞動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秀 的有經驗的教師。」康德曾說;「越是經常、越是執著的思考、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贊嘆和敬畏。」教師的反思有利於觀念的改變,有利於專業精神的發展, 是形成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反思的終極追求就是要讓教師在反思中「學會教學」,在「認可」與「開掘」的歷練中,不斷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升自己,克服並遠離職業倦怠從而建構一個積極健康的「教學自我」。 三、整體備課、引入流程、突破難點。 以《認識鍾表》、《時、分、秒》兩課題為例談談在備課中如何把握知識體系結構、課程內容的前後知識的關聯性,來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困惑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在一年級下冊安排了《認識鍾表》單元,課時為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認識鍾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這一內容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學生都能掌握。在二年級下冊又安排了《時、分、秒》單元,課時為三課時,第一課時《認識時、分》,第二課時《認識幾時幾分》,第三課時《認識秒》。和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單元相比,這一單元內容難度大,多數學生通過三課時的學習不能夠完全掌握,我們可能會在第一、二課時後各增加一節鞏固練習課,整個單元結束後再增加一兩節復習課,即使這樣還有不少的學生不能掌握,需要在以後的學習中配合家長才能鞏固。我認為《時、分、秒》單元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這一內容知識點多,認讀鍾面時刻步驟多,記憶容量大;二是名師教學導向出現偏差,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沒有用於有效的訓練。 應對策略 我多年執教低年級,這一教學難點也一直困擾著我,為了找到突破口,我對兩個單元的教材進行了整體備課,並嘗試引進「流程」概念,兩年下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策略之一:進行整體備課 我們要樹立整體備課觀。要上好某一節課,不能光備這節課,還要熟悉和了解這節課之前和之後的一系列教材,這叫整體備課。把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單元和二年級下冊《時、分、秒》單元放在一起備課。從系統出發進行備課,這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統一看針的順序「先看分針,再看時針。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一課,教材雖然沒有特別說明「先看分針,再看時針」。但從小朋友的中「鍾面上長針指著12,短針指著5。可以看出「先看分針,再看時針」。 而二年級下冊《認識幾時幾分》一課,教材沒有說明先看分針還是先看時針,《教師用書》也沒有告知,我們一線教師大多沿用老教材中教學認識幾時幾分的方法,即「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針」,這種「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的方法和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一課教學的順序是相反的,這就不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看鍾面時刻的方法。所以我在教二年級下冊《認識幾時幾分》時,也讓學生先看分針,再看時針,這樣不僅能與一年級教學的方法統一起來,而且能分散難點,提高正確率。 策略之二:引入語言流程 除了統一看針的順序「先看分針,再看時針」還要統一看鍾面時刻語言流程的表述。這里我受麥當勞等國際著名企業的流程影響,構建語言流程。企業流程的特點是:簡單化、專業化、標准化,
④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備課
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
⑤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准確把版握權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⑥ 淺談如何對小學數學進行有效的備課與反思
開展豐富多彩抄的數學活動,提襲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
⑦ 小學數學新教師應怎樣進行有效備課
可按照當地推行的教學模式,開始可以照搬,熟練後再加以靈活運用!
⑧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一、刷新理念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充分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困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因此,備課中既要考慮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如何教,又要考慮學生如何學,既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又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走進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要不明確,就談不上會有多少教學創意和明確的教學意圖。可以說,從備學生啟動備課程序,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所以,在備課時,教師需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為了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備課時不妨認真回答以下一些問題:(1)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2)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現實學情,才能設計出實用的、有價值的學案。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對每一節課如何組織、如何引導加以仔細的考慮,在頭腦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課堂上真正給學生自主的機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還學生思維的空間,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的不同認識是一種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善於捕捉來自學生的資源。
三、深挖教材
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統的解讀。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線索,善於將某一知識點放置於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後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的。
(一)備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教師要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同樣,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深淺也要適中。內容太深,學生不能接受;內容太淺,又不利於學生的數學學習。
(二)備教材的順序。新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順序已經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設計的教學順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細。教學時,教師往往還要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具體細致的安排。
(三)備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慾望。對於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對於那些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夠,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總之,備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既要靈活運用教材,又要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理解,切實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同時,教師也不能局限於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參照別的版本教材對本節課的內容是怎樣編排的,有沒有可取之處;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資料中關於本課內容的相關敘述,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還可以收集現實生活中對本課教學有用的資源等等。一句話,備教材時,教師要緊緊抓住以上三個「備」,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四、抓住要點
1、確立目標點。
課時教學目標必須明確而具體,具有可檢測性。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目標設計。如果說發展性領域的目標是隱性目標,很難在一節課內發生明顯的變化,不便於檢測的話,那麼認知性領域的目標應該是顯性的,通過一節課的學習應該有明顯的變化,是可以檢測的。有經驗的教師往往不是一節課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個方面。有的課可能更多貢獻的是「過程」,有的課可能更多貢獻的是「結果」。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備課時,我們首先要分析,先看課標的總體要求,再把這一單元的目標、本節課的目標確立好,把目標變成問題。
2、抓住重、難點和關鍵點
難點,就是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差距等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徵來確定。教材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處理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強化訓練點
訓練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標新理念下,小學數學訓練設計應在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興趣上下功夫,使學生通過訓練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探索意識,並促進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因此,我們在訓練中必須堅持「訓練的梯度、訓練的廣度、訓練的強度、訓練的區分度和訓練的效度」外,還應注意凸現生活性,滿足差異性。
五、還應進行課後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教案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是課堂教學的准備,教案作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⑨ 最新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備課要確定好教學目標, 除了「雙基」以外,還要注重:
(1)每節課都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知識更為重要。
(2)每一節課都要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教學目標。在課時學習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著眼子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眺出「雙基」目標的框框,注意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