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科學評價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與德育、智育和美育密切配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的一個重要方面。考試作為教育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保證繁育活動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手段。由於考試客觀上評價教學的質量,教學雙方都客觀地追求著考試的好的結果。當考試的評價內容、方法與教育目的相一致時,考試就是一種教育手段,引導著繁學雙方朝著繁育目標前進。在進行紊質教育改革中,科學地對待考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的憎感和興趣,培養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具有現實意義。本文擬作一探析,以期在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標准化原則的基礎上尋找出一條新途徑。l對教學質量進行定量評價教育過程中的考試,是學校教育評價體系中一種最常用、為社會和學校認可的、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的手段。它利用科學的方法收集數據,對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行准確的定量評價。一是過程性的評價。評價教學雙方在實現教育目的過程中進行,以期獲得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活動。二是結果性評價。評價教學雙方活動的結果是否達到既定的標准,達到標準的程度,對被評價對象的活動
『貳』 如何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如何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一、評價觀念
體育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是提高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整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以及健康成長的過程。體育課堂教學要以「健康第一」 為指導思想,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與同伴之間交往、合作,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創造性地學習,科學地鍛煉自己的身體;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技能以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鍛煉中初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教學中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需要出發的思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啟發、誘導學生主動學習,自尊自信,做學習的主人。堅決反對那種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主體把受教育者視為客體置於被動地位的做法,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的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既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也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地、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體育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師職業道德、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綜合表現。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如何,要通過評價給以鑒別,評價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評價維度
1.情意表現
(1)教學環境:師生學習過程合作是否默契,同伴之間是否團結和諧民主,教師是否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和鍛煉。
(2)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鍛煉,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體驗到學習活動中的樂趣,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3)樹立自信心:是否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2.學習過程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還要看教學過程。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按照目標的要求,使學生的身體得到科學有效的鍛煉。
(1)學習方式:教師是否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鍛煉,是否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
(2)解決問題:教師能否幫助學生處理活動中的突發情況,以及運動中的安全保護措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講究運動衛生。
3.因材施教
體育課堂教學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使每一個學生的身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天生就有差別,教師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
三、評語的撰寫
1.平時的測驗成績與期末測驗相結合
體育成績好的同學,參加各項活動的自信心較強(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好,對什麼都掌握的快)教師在評語時應予以肯定,會更加堅定學生的信心。
對體育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教師要注意他們的進步幅度,及時給予鼓勵,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使他們迎頭趕上。
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評語時要關注他們上課時的表現,對他們積極參加鍛煉的態度給予表揚,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鍛煉。
2.課堂紀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與課堂中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教師在寫評語時,要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使學生從小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為有效地完成課堂任務提供充分的保證。
3.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是否尊重和關心他人,練習遇到困難時有沒有克服困難的表現,能否與同伴合作共同參與游戲和活動,這些都應成為評語的內容。
4.課外表現
寫評語時除了結合學生的課內表現外,還要向課外延伸。如:學生的課外活動、課間操以及學校的大型集會等等,都可以在評語中體現出來。
5.評語要聯系小組、家長及學生的自評情況
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不能單憑自己的判斷輕易給一個學生下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可以先讓小組去評,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評價。當然家長的建議也是教師評語的一個組成部分。
總之,撰寫評語的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提高與發展,激發每一個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鼓勵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使其得以健康地成長。
『叄』 如何反思體育教學評價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原地踏步》小學體育教學反思
開始發現大部分學生還學過原地踏步,而且有說有學過的學生在節奏的步伐的掌握上也都還沒到位,口令與步伐不一致。這就要求我做為體育教師要重新教授這門基礎...
通過課中,我一開始發現大部分學生還學過原地踏步,而且有說有學過的學生在節奏的步伐的掌握上也都還沒到位,口令與步伐不一致。這就要求我做為體育教師要重新教授這門基礎給學生了。由於這門課是練習是很枯燥很乏味的,因此我通過形象的技術動作「踩青蛙」來教授這門課,其中課是這樣安排的。我喊口令1的時候學讓就踏左腳踩地上「青蛙」,喊2的時候右腳就踩另一隻青蛙,同時左腳抬起來。這樣形象的比喻,就會使死氣沉沉的原地踏步教學變得活躍起來。畢竟小學生都很好動,給他們一點形象的比喻,他們就很有積極性,然後我就通過這氣氛完成了第一步是教學。接下來我就通過「三部曲」完成教學。
第一步:建立學生「原地踏步」的技術動作正確的表象。
第二步:加強學生對「原地踏步」技術動作的結構的分析。
第三步:鞏固學生對「原地踏步」技術動作的正確操練。
教學反思:體育活動《人體軲轆轆》反思
情境描述:
一: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做手臂「軲轆操」。
二:引導幼兒說一說身體上哪些部位可以轉動?(能說出眼珠、手腕、頭部等等)
三:請兩名大班幼兒做身體滾動的示範(側身翻,前滾翻、後滾翻)。
四:幼兒分組練習身體滾動,重點練習側身滾動。
評價分析:
體育活動《人體軲轆轆》主要用側身滾動的方法,培養幼兒節奏感和身體的協調性。滾滾、爬爬、跑跑、跳跳等這些動作,可以說是每個幼兒都樂於參加的活動,「滾」這一動作可以說是幼兒想做卻不敢做的一個動作,因為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在幼兒園,都有家長或老師的制約,即使幼兒非常想試試在地上盡情的滾的感覺,但可以說是有這個心,無這個膽。此節活動就是讓幼兒在地上盡情的滾,想怎麼滾就怎麼滾,在翻滾的同時培養了幼兒身體的協調性,體驗滾動帶來的快樂。
所思所悟:
在活動開始前,我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身體有哪些部位可以轉動?我先做了下提示,比如膝蓋可以轉圈。然後孩子們說出了頭、手臂、眼珠等等。接著我用手臂「軲轆操」來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帶領幼兒將手臂彎曲,按兒歌節奏前後環繞,做手部軲轆操:軲轆軲轆一,軲轆軲轆二,軲轆軲轆三,軲轆軲轆四,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我和你來做游戲。這個環節,孩子們很感興趣,一直要求再做,做了一遍又一遍。
然後帶領孩子們到了活動場地,場地上預先鋪設了幾塊墊子,請來了兩位大班的大姐姐、大哥哥,對他們提出了要求:「剛才我們用手來模仿滾動的動作,現在我們請哥哥姐姐用身體來學一學滾動的動作,好嗎?」提示大班幼兒用側身滾、前滾翻、後滾翻等動作來演示給孩子們看。「你們要不要也來試試啊?」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要求滾動。於是我採用了分組進行,一組孩子在旁邊觀看,另一組孩子排隊輪流練習。引導幼兒可以自由滾動,大部分幼兒對側身滾動都很熟練,但對前滾翻、後滾翻還不能很好的掌握,我在他們滾動的過程中,對於那些不會滾動或滾動有難度動作不協調的幼兒給予了及時的幫助和鼓勵。
最後,我們在軲轆操中結束了此次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很活躍,就像一群小猴子似的。活動結束後還有些不舍呢,估計是因為太久沒有這樣盡興的滾動了,真的很不錯,只不過還有個別幼兒的動作還不太協調,還需要繼續努力!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
我教的是二年級和五年級的體育,我發現小學生們有一種天性就是愛玩好動,且不太喜歡聽從教師的細心講解,不太喜歡按照老師所規定的練習方式和要求去做,他們總愛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想像來進行體育活動,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總是像小蝌蚪一樣在不停的動。其實這就是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一個特性,他們對各種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因此,作為一個有洞察力的老師應該就從這一點入手來進行教學探究與改革。
我感覺小學生的情趣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在小學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特點出發,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寓教於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體育教學內容,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並能在實踐中很好的提升小學生的體質水平。
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發育階段,其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負氧能力差,易疲勞。這些都表明少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能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非但起不到通過上體育課來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會給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把「教」與「玩」有機結合,使少年學生在上體育課過程中有張有弛,無疑是必要的。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這就說明體育教學只強調「教」是不夠的,還必須同「玩」結合起來,通過做游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
體育教學的目的在於育人,即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人才,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體現出能夠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個性、增強學生體質和培養學生思想品德,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的精心教導和學生的自我鍛煉,「教」,可以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目的、原則、方法。「玩」,則可以促進學生消化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有目的的「玩」,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其個性,增強其創造能力。
望採納,十分感謝。
『肆』 從「泰勒原理」看小學體育教學的四大核心要素,討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
結論:「課程內容」、「教材」以及「教學方法」不僅是體育教學實踐層面中的基本概念,同時也是教學研究的基本問題。通過本研究的討論可以注意到,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現實化是以「教材」和「教學方法」為依託聯系在一起的。而教師選擇「教材」和「教學方法」的根據一方面來自對「課程內容」的解釋,一方面則來自對學生狀況的把握。換句話說,在對體育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評判時,實際上就是從1)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解釋是否合理、2)教材的選擇、以及3)教學方法是否與學生的實際狀況吻合這三個側面展開的。而從理論研究的角度說,「內容的解釋」與「教什麼」具有對應關系,「示範講解及運動場面的選擇」與「用什麼教」具有對應關系,而「呈現教材的邏輯關系」則與「怎樣教」具有對應關系。也就是說,通過釐清基本概念的指稱對象,有助於在泰勒原理與教學現場的研究之間建立直接的對應關系。
泰勒原理
在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他開宗明義地指出,開發任何課程和教學計劃都必須回答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學校應該試圖達到什麼教育目標(What e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
第二,提供什麼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What e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第三,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How can these e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第四,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以實現(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這四個基本問題——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學習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經驗——構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圍繞上述四個中心,泰勒提出了課程編制的四個步驟或階段:
(一)確定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非常關鍵的。首先,要對教育目標做出明智的選擇,這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學科專家的建議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用教育哲學和學習理論對已選擇出來的目標進行篩選;最後,陳述教育目標,每一個教育目標包括行為和內容兩個方面,這樣可以明確教育的職責。泰勒認為目標是有意識地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學校教職員工期望實現的結果。教育目標是選擇材料、勾劃內容、編制教學程序、以及制定測驗和考試的准則。
(二)選擇學習經驗
教育目標確定之後,面臨的問題是要決定哪些學習經驗,因為只有通過經驗,才會產生學習,從而才有可能達到教育目標。「學習經驗」並不等同於一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也不等同於所從事的活動,而是指學生與環境中外部條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條選擇學習經驗的原則: (1) 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學生必須具有使他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的經驗;(2)學習經驗必須使學生由於實踐教育目標所隱含的那種行為而獲得的滿足感;(3)學習經驗所期望的反應,是在有關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的;(4)有許多特定的經驗可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標;(5)同樣的學習經驗往往會產生幾種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並幫助學生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因此,所選的學習經驗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技能、有助於獲得信息、有助於形成社會態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組織學習經驗
在組織學習經驗時,應遵守三個准則:連續性( continuity)順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連續性指直線式地陳述主要的課程要素;順序性是強調每一後續經驗以前面的經驗為基礎,同時又對有關內容加以深入、廣泛的展開;整合性是指各種學習經驗之間的橫向關系,便於學生獲得統一的觀點,並把自己的行為統一的觀點,把自己的行為與所學的課程內容統一起來。
(四)評價結果
評價是查明學習經驗實際上帶來多少預期結果的過程。評價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檢驗學習經驗在實際上是否起作用。並指導教師引起所期望的那種結果。而評價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實際達到目標的程度的過程。教育評價至少包括兩次評估:一次在教育計劃早期進行,另一次在後期進行,以便測量在這個期間發生的變化。對於評價結果,泰勒認為,不應該只是一個單一的分數或單一的描述性術語,而應該是反映學生目前狀況的一個剖析圖,評價本身就是讓教師、學生和有關人士了解教學的成效。
『伍』 新課程改革,給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學習評價內容的變化
以往的體育課程的學習評價,內容突出表現為過分內注重體能容和運動技能的評價,而《課程標准》增加和完善了學習評價內容。評價內容包括四個方面: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
(二)學習評價方法的變化
以往的體育課程過分注重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而《課程標准》不僅注意結果性評價,而且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注重定量評價,而且重視定性評價;不僅注重絕對性評價,而且重視相對性評價。在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學習進行評價時,不太強調單純的記憶,比較強調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學習評價形式的變化
以往的體育課學習成績評級形式只是採用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評價,即教師對照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運動能力的評價標准,對學生進行測試和打分,而《課程標准》倡導在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時,既要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的評定,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相互的評價
『陸』 如何評價小學體育教學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專,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屬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柒』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中如何進行學生互評
在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下,體育課教些什麼,該怎樣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只有課程標准,沒有現成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參考書,對於我們體育老師來說是一個考驗,也一個挑戰。一堂好課的標准在於教師如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如何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學而不疲,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這是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因此,作為課改中的教師要加強教學和研究,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選擇、更新了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並結合本學校的特點,在體育課教學上大膽做一些新的嘗試。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交流。 體育新課程@版權所有@ 一、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探索的空間 體育新課程@版權所有@ 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讓想像插上翅膀,讓學生馳騁於想像的空間,無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新的空間。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勵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是新課改下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1、教會學生思考與探索的方法 從問題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去思考探究本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是我慣用的教學手法。如學習立定跳遠時,為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遠的技巧,我依次提出問題,青蛙、小兔、袋鼠、分別是怎樣跳的呢?給同學們去思考去嘗試。然後再讓他們進行比較分析,看看哪一種動物跳得遠一些,為什麼跳得遠?手臂向前向上的擺動是不是可以幫助身體向前向上跳躍呢?讓學生通過這些疑點不斷去嘗試練習、去思考和比較,對立定跳遠的技術要領和學習方法,將得到進一步了解和初步的掌握。所以說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探索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2、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傾斜。給學生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凡是學生能觀察的就讓學生觀察,凡是學生能動手操作的就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人人動腦、動手、敢問、敢說,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通過體腦並用,自主探索,自主學練,認真總結,主動獲取知識。例如在魚躍前滾翻教學中,設計了如下問題:魚躍前滾翻與立定跳遠的起跳動作有什麼區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去體驗,去領悟,去排難釋疑,從而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選擇性、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學生的獨立人格,這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最基本的態度,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善於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親身實踐。 二、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參與。 體育課要緊繞課程標准、教法靈活多變、氣氛生動活潑來設置。為滿足學生的個性追求,讓每一節課上得有聲有色,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學習是在玩中學、學中樂、樂中練、練中長知識。這一理念,圍繞這一理念,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法。例如:情境教學法。即為一堂課創設一個情境,讓每位學生都融入到課的游戲情境中去,使學生感覺到他們是在游戲而不是在上課。新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問題帶動興趣,以興趣解決問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了以下幾點做法。 1、通過教與學的改變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教學方式的改變。新課程標准並不是把傳統的都去掉,而是把發展學生放在第一位,在這一新理念的體育教學下,關注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發育和學習需要。作為體育教師,必須緊緊圍繞新課改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這一主線來開展各種師生互動。為此,我們要盡量做好五要三不這一教學環節。五要即:要盡量提高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率;要盡量激發學生體育活動的興趣;要盡量把學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無邊無際的運動空間;要盡量為學生營造一片自由鍛煉的空間;要盡量寬容、對待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合理的挫折、失敗。三不即:不輕易否定學生;不挖苦、斥責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這就是新課改下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歸宿。 (2)、學習方式的改變。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差異等來構建不同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評和互評去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籃球原地及行進間運球》一課,教師的設計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同伴的合作、共同探討等方式去嘗試,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通過自己感悟、同伴的交流去逐步掌握《原地及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領。真正掌握原地拍球,應拍球的什麼位置,球才能不斷彈起;向前、向後運球,手拍球又是什麼部位,才能實現前進、後退運球的技能。這種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學生活動的思維不僅始終處
『捌』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體育教學評價之我見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績和進步,要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策略、思維和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真正體驗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 在以往的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局面,扮演一種被管理者的角色。他們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對評價本身也是持一種否定態度,或者處於老師要怎麼評就怎麼評的消極心理狀態。實踐證明,任何評價如果沒有被評價者的積極參與,很難達到預期目的。教學評價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只重視對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學習過程、個體差異等方面的評價。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性格、心理特徵,認知水平等方面,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在評價學生時,要緊緊抓住學生是主體這個角度來分析,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要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結合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轉變觀念,改變評價的內容、形式和標准淺談自己的點滴,從而促進體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一、注重互動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體育學習評價只是單一地採用教師對學生的外在評價,即教師對照鍛標、體育課的評分標准,對學生進行測試和評分,而較科學、合理、公正的體育學習評價形式應是:在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時,既要有教師從外在對學生進行的評定,還要有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的評價,以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因此,我們應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採取教師評、學生相互評和自我評相結合的方法,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靈活地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一方面,學生是教學目標的實踐者,他們親身體驗的內容,自己最有發言權。特別是那些無法用定量表現的內容,包括情感、意志、態度、興趣等,都是外在不易顯露的心理傾向,只有通過自我評價才能獲得真實的材料。另一方面,學生只有真正地掌握自己,駕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所以,學生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過程還是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負責、自我調控的過程,能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技能,學會學習的方法。 二、以人為本能力評價與情感評價相結合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功能表明,合理的評價方式可以把體育知識、能力、情感和動作技能的形成評價有機地融為一體,並藉助它有效地改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只重視評價學生的體育能力,如動作掌握情況、成績標准及等級狀況以及道德行為表現等等,而忽視了情感領域的評價。因為學生的體育能力和成績是可見的、可測的,容易操作,但對學生思想和情感的評價卻要復雜的多。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積極的情感評價和溝通能促進學生體育知識的掌握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與提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嘗試建立態度、情感、能力、成績並重的多維立體的評價體系、評價方法。科學地評價學生體育學習的表現和所取得的進步,把評價的焦點從學生能力擴大到參與狀態、交往狀態和情緒狀態等。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以人為本,能力評價與情感評價相結合,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通過情感領域的評價調動和發揮非智力和體力因素,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三、關注差異整體評價和個別評價相結合 由於學生客觀上存在著個體差異,有些學生單憑身體條件優勢就能取得優異成績,而有些學生主觀和行動上再努力,也達不到理想的成績,永遠也得不到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對體育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整體評價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異性,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評價,改變那種千人一面的評價方法,使不同的學生都各有所長。如:我們可把成績的提高量作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標准。期初,設立原始成績,期末,測定成績,計算學生成績提高的幅度,結合其它方面的評價,得出最終的體育成績。或者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體質狀況和自我要求等要素,綜合分析後分類編成A 、B 、C三組。將三組的難度從整體上相對分為難、較難和適中,要求A 組、 B組、 C組難度依此降低。這樣,表面上三組之間差距較大,由於評價的尺度有差別,各層次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難度上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學生無論身體條件優劣,身體素質好壞,只要通過努力,成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就有機會獲得成功,從而引導學生注重努力提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 四、注重過程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終結性評價是我國各級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普遍採用的成績評價方法。由於這種一錘定音的評價方式往往是在階段學習或學期、學年結束時進行,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評價的反饋功能,對激勵學生學習,幫助改進教與學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學效果成效不大。目前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已普遍採用過程性評價。其著眼點在於學習的整個過程,通道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經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意表現、技能掌握程度,體能鍛煉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定,並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及時得到強化。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包括看到所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效,進步的幅度等,均可激發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對學習結果的肯定本身就是一種鼓勵,它能嚴生或加強學習動機。因為知道學習成效,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和手段得到加強,激起進一步學好的願望,同時通過不斷的反饋又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激起上進心,並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盡管終結性評價方法簡便易行,而過程性評價比較繁瑣,不易操作,但過程性評價方法更有助於學生有效的學習和進步。因此,在教學中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新的評價觀,要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標準的多向化,以人為本,實現互動,引導和激勵每一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既看到優點也看到不足,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發展,起到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作用,從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