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聽小學數學名師講課感受

聽小學數學名師講課感受

發布時間:2021-03-12 00:53:17

⑴ 《小學數學要培養什麼》聽崔海江老師講課有感

這個沒看過~具體的不了解~相信自己多看看,用心體會,知道專這個應該不難屬。
在這大量信息充斥的時代,和你接觸過同樣東西的人可能不多,能來回答這樣問題的人更少。所以答案對你很重要的話,還得自己多用心去追尋。
老師同學間多交流呀~

⑵ 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心德體會

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數學老師心德體會
1、課前認真揣摸教材的設計意圖,了解設計意圖之後,再深層次的挖掘教材,靈活使用教材。如,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時,教師可靈活運用身邊的教材實施教學,利用適當的測量工具,讓學生量出教室的長和寬、黑板的長和寬、桌面的長和寬,得出相應的數據,然後利用公式進行計算,從而求出相應的面積。
2、《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所以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系。如,人民幣的換算這一教學內容,教材中常常會出現在超市購物情境圖,這是學生最熟悉的情境,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情境,文具盒4.5元、鉛筆0.5元、作業本0.8元、麵包2元、礦泉水1.5元,如果你有10元錢,准備怎樣購物,在學生「購物」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如何換算人民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的重難點就突破了。
3、學以致用。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追求考高分、考名校,而是運用於實際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充滿數學,讓學生學會用慧眼去觀察生活,將數學知識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公園要在一塊長80米、寬60米的草地上安裝噴灌裝置,噴管的射程是10米,那麼至少安裝多少個噴管?這個題看起來很簡單,似乎是用長方形的面積除以圓面積即可,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因為圓不可以密鋪,要計算安裝多少個噴管,只能是計算長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個以圓的直徑為邊長的正方形,有多少個正方形就可以安裝多少個噴管。所以這題應該是如此計算:80×60÷(10×2)2。這些問題都是生活中實實在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經常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學生慢慢就會成為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強化教學過程,淡化考試結果
學習的目的是用於指導生活、服務生活,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不少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考高分。作為學生,如果他們考不好,少不了挨老師的批、挨家長的罵,這也成為時時懸在學生頭頂的一把利劍,所以一部分學生是因怕而學,而不是因愛而學。筆者認為學生本著這樣的態度學習,學習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作為教師應該淡化考試,消除學生的「考試恐懼症」,還學生以輕松之身,使之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學習。
1、強化教學過程。新課改指出: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其實也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督促,發現進步及時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發現不足及時指出,幫助學生回歸正確的航道。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嚴格要求,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對上課期間思想開小差的學生要及時提醒;每一次作業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對完成作業馬虎了事的學生要嚴厲批評。久而久之,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終生受益。
2、淡化考試結果。考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因此在評價時也應多元化。但是不少老師和家長,把考試看作終極目標,學生考了多少分,就以此來論英雄,似乎成敗全在這一張試卷上,大有一卷定終身之勢。其實這對教育是大大不利的,雖然考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但一次考試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也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實際水平。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考試時的臨場發揮很重要,所以考試結果也會出現一些偶然性。如果就以此來完全判定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那麼對學生是否公平呢?所以為人師者,切忌對學生以考試論英雄。縱然是學生確實學習效果不佳,也不能因此而責難學生,而應該是和學生找出原因,是粗心還是公式記不住,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因為學生今後的學習道路還很長,千萬不能因此而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

⑶ 聽名師講課,聽後感怎麼寫!

非常榮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了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了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了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松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了人為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歷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了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松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說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了。而劉松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
師了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和諧數學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蔡宏聖老師的課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課前談話中他就板書了「聽、講」兩個字,請學生說一說,你認為是誰講誰聽呢?第一個孩子站起來就說:「老師講,我們聽。」的確,我想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是把握絕對話語權的,許多老師會認為「我不講,學生就不懂;我少講,學生就少懂;我多講,學生就多懂。」而蔡老師卻反問孩子:「一定是我講嗎?」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時候您也要聽我們講。」正是在充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心聲。在課堂教學中,蔡老師確實也做到了這一點。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復;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補充清楚就可以了。比如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講,百分數的意義蔡老師引導學生去講,不到位的地方再加以補充。整堂課
常常能聽到學生說「我來補充一下。」「我再想說幾句。」「就讓我講一次吧。」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直接表現。在講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環節時,蔡老師讓學生回答「三個人誰的投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孩子們有一些猶豫,心急的老師可能就會馬上提示學生,牽著學生往自己的方向走。而蔡老師選擇了等待,他相信學生有了課前誰胖誰瘦的比較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蔡老師的等待給了學生充分的信任,更彰顯了他的教學智慧。
仰望名師的課堂,再府視自己的教學,高低立見。但是我想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到我的課堂,我也肯定上不出名師課堂的精彩與效果。我們的課堂,肯定不是對名師課堂的東施效顰,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應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彰顯獨特個性,創設出適合自己和學生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此次外出學習感受的整理,有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多多包涵。最後用劉德武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結尾:數學是充滿魅力的,聰明的學生需要聰明的老師。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很多老師問劉德武老師:「劉老師,您怎麼會想出這么多聰明的點子?」劉老師這樣答復老師們:毛主席教導我們:古人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我們在多想的同時還要多學習,多實踐、多反思,用我們的智慧給數學學科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⑷ 范葦老師講座,數學有了好方法寫觀後感

《范葦老師講座,數學有了好方法》觀後感
對數學產生興趣,首先要喜歡數學。我差點就走入了誤區。聽到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位老教師教小學五年級數學,班上只有十幾個學生,到了復習的時候,每個學生都買不同的試卷,這樣下來一共做了十幾套。考試成績很好,平均分九十多,遙遙領先。有次這位老師回辦公室喝水,看著杯子里的水顏色不對,聞了聞氣味也不行,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孩子往裡倒了潔廁劑。有多大的仇?成績好了有什麼用?孩子連起碼的尊重和尊敬都不給老師。

上學期我幾乎是這樣過來的,到了臨考試的時候,天天做試卷,做的孩子頭疼,我也頭疼。考得好了就愛看試卷,考得不好試卷就跟石頭一樣拱不動,到最後,成績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我發現,我沒把方法和思想教給孩子,只教會了機械計算。

范老師開學就教一年級,她覺得建立數學的興趣最重要。所以她的第一堂課是數學畫,畫《我心中的校園》。第一天開學家長帶著孩子參觀校園,新鮮感是最強的,孩子眼中的校園肯定多姿多彩!畫畫對孩子來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根本不需要引導,如果引導了,成人化的痕跡就明顯。哪怕是塗鴉,孩子的畫也是很棒的!我們老師可以做什麼?只需要在旁邊誇獎!一堂課要有因有果,最重要的是畫完之後怎麼辦?讓孩子到全班來分享自己的想法。找找圖畫里的數學信息。分享也有很多方法。除了分享,可以做成數學畫牆裝飾教室,也可以把孩子的畫做為上課的主題圖。從畫畫中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課。

范老師的第二個方法是給學生講數學故事。為了讓孩子喜歡數學,就編了不少數學童話。比如《腳印》。這是平面圖形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內容。先給孩子講《腳印》這個故事,然後留一節課讓孩子自己拿東西去印,留下各種各樣的「腳印」,觀察這個腳印是什麼樣子的。在這些活動中,一年級上期的孩子就能完成下冊的學習任務,而且還很輕松很愉快。學習並不困難,主要看你採取了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只要是適合孩子的方法,學習對孩子來說都是快樂的!范老師從一年級開始編數學童話,到了三年級孩子就可以自己編故事了。到了五年級故事就很像模像樣。孩子們還發表了很多作品,越學越有滋味。

方法比理論更重要,其實學數學的方法很多,但在一二年級最重要的是積累經驗,讓孩子動手。

閱讀全文

與聽小學數學名師講課感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