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生作文端午節見聞

小學生作文端午節見聞

發布時間:2021-03-11 23:55:14

① 端午節見聞作文400字小學五年級 寫上包粽子的情景

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們家跟往年一樣要包粽子。
奶奶一大早就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奶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中,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准備工作做好之後,奶奶便開始包粽子了。我也去湊熱鬧,跑過去跟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學包粽子。」奶奶說:「好的,你先去把手洗干凈,等會奶奶教你。」只見奶奶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圍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在裡面先放上一層糯米,接著放一些餡在上面,再鋪上一層糯米,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粽子來。結果我包得圓圓的,一點兒也沒有像奶奶包好的那樣有稜有角的,線也扎得亂七八糟的。我頓時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的,心想:我怎麼就包不好呢?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沒關系,第一次當然包不好啦,遇到困難不能灰心,繼續努力,就會成功的!」我點點頭,又拿了一張粽葉,重新開始包粽子,這回雖然包的不是很好,但比前麵包的已經好很多了。
我可高興了,我終於有進步了,嘻嘻,我學會包粽子了!

② 作文 端午節見聞

我印象中的端午節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③ 作文端午節見聞31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今天,我來到了外婆家,一到門口,就看到門前懸掛著的艾草。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草呢?於是,我就問了外婆,外婆聽了,語重心長的說:「這是源於一個傳說,傳說,在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可憐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斗,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以後,神仙終於勝利了。水怪答應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讓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應了,他們就說好,只要在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神仙,沒有的,那就歸水怪所有。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檐下的時候,水怪總會看見這人家屋檐下掛著一束像寶劍一樣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許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後,天黑了,水怪只好回去了。原來那天決斗後,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水怪,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天氣越來越熱,蚊子越來越多,艾草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聽了外婆的這一番話,讓我懂得了很多,雖然看似迷信,但是,它寄託了人們的希望,看似小小的艾草,原來有這么個來歷,今年的端午節讓我收獲很多。

小學生作文寫端午節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08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⑤ 端午節見聞怎麼寫作文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里,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乾乾凈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裡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准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裡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裡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裡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⑥ 端午節見聞 小學五年級作文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著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並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粽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為了好區分粽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著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致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著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著水而下,又接連著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著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裡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著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粽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粽子,光送親朋好友和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著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著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著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著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有點多,你再刪點吧

⑦ 小學生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印象中的端午節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裡,我那裡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們那裡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葯雄黃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為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為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粽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粽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裡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粽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為她們那裡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粽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裡買了幾個粽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粽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粽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粽子,做為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學生作文:兒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紀念屈原作文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今年的5月31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他們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幫助關愛這些受災的人們。
你看,捐款處的隊伍排得像條長龍,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捧著壓歲錢罐的孩子。一個老漢走來,他的衣服又臟又破,走路顫顫巍巍。當他從口袋裡掏出錢時,人們驚呆了。一枚枚硬幣,一張張破皺的紙幣,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個乞討者,這錢不知他攢了多長時間。這錢他完全可以在飢餓時買個饅頭充充飢, 這時他也可以在嚴寒買件衣服來抵擋。可他卻毫不猶豫全部捐了出來,也許這是他的全部家當。
在這個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這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部分。
災難雖然無情,卻打不垮我們,我們被愛這巨大的力量緊緊團結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⑧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作文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彌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著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裡麵包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蒙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么近,這么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系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 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劃動的嗎 眾人劃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今年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准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准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么過去了,嘴裡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之旅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是歡騰的節日,巍巍中華,舉杯共飲,盛迎節日,家家戶戶飄粽香,大街小巷的老人小孩都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還是孩兒之時,就熱切期盼端午蒞臨,因為在這偉大的日子裡,不僅有香飄飄的粽子,還可以穿新裙子,一展美麗風姿;還有好多好吃的水果,新鮮的李子、艷滴的桃子、紅彤彤的楊梅、白嫩嫩的梨瓜、甘甜的大西瓜……哇,琳琅滿目,讓我們貪滴欲攬……今日,家中早早就要插上艾旗,還要備有雄黃酒灑,吃雞鴨魚肉,好不豐盛啊!更重要的還有呀,每年的今日,縣里都會舉辦一次盛大龍舟賽,是呀,端午,端午,又怎會缺少龍舟賽呢?

我們地屬贛南老區,傳統風俗,客家風情,讓人目不暇接、舉不勝舉……其中端午賽龍舟就是贛南一大風景,毫不遜色於除夕燃竹、元宵花燈、中秋賞月!龍舟賽早早就有備而來,縣里周邊的幾個村是主要的隊伍,隊員則是從各村精選出的強壯男兒,他們從四月初就開始訓練了,且那時經濟還不是很發達,他們會舞著龍頭、敲著鼓、打著鑼來到各家各戶前募捐,我們一群小孩總愛湊熱鬧,跟著龍頭一起歡呼,去各家串門……大家也非常熱情,你五塊,我六塊的慷慨出資,人們也非常歡迎龍頭來到家中擺舞,因為,龍頭,會給家中帶來喜慶,帶來好運,帶來吉祥……

我們是花園村是條白龍,具有悠久的勝戰歷史了,因為都勤勞漢組成的強壯陣容,從80年代來,他的頭上都占滿了光環,多數的第一,都被他強力所奪,自然,我們作為村裡的一員,更是興致高漲,意趣勃勃,一個勁的為村裡的白龍加油……在岸上,天真活潑的孩子,全然不顧烈日當頭,更不會在意什麼矜持,拿著粽子、嚼著冰棍為自己的隊伍吶喊,甚是興奮……

還時不時,總愛擠在人群堆里,一邊吃涼粉,一邊與同伴大笑,風趣高談呀!

更精彩的還有,賽完之後,有漂亮的搶鴨戰役,戰士們,放下行裝,一頭扎進滾滾河水中,去搶那活蹦亂跑的水鴨子,人、鴨、水,嬉戲成群,戰斗一起,多漂亮的景觀呀!讓我們迷戀不知歸路……

多隆重的端午呀,多快樂的節日啊,讓我們的童年豐富多彩,可惜,近幾年,縣里都沒舉辦了,許久,也沒看見那精彩的龍舟賽了;而且,節日的氛圍也大不如從前了,也許是生活好過些的緣故吧,超市的粽子各種各樣,家家戶戶也很少包了;人們也不再向以前一樣,一大早就搶購鴨子了;超市中更琳琅、更豐富的新水果也早已取代了那些李呀、桃呀……

呵呵,回望端午,讓我們快樂!可今之端午,怎就沒那種熱情了呢?吹著涼爽的夏風,感覺異常平靜……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14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夜晚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歷初五——端午節。
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對爸爸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裡一定非常熱鬧!」爸爸媽媽說:「好啊!」……朱家角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裡的房子和一般的房子不同,那裡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節夜晚的朱家角真熱鬧啊!走在朱家角的街上簡直連氣也喘不過來非常擁擠,街上人流如潮、燈火通明。老奶奶們坐在自己的商鋪邊包著美味的粽子,粽子有好多種口味: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豆沙粽……老奶奶的左邊放著一疊綠油油的粽葉,右邊放著一盆肉,老奶奶拿起一片大粽葉熟練的把粽葉折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放進了用醬油半成的糯米,然後放進了幾條肉,最後快速地包了起來,繫上了繩子。我們買了三個粽子,我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撕開了粽葉香氣直往我鼻子里鑽,我狠狠地咬了一口粽子,那味道肥而不膩……真是太美味了!
我抬頭往天上一看,還有五彩繽紛的火焰,紅的賽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非常美。天上還有無數顆小星星在閃爍著,就像一雙雙小眼睛在一眨一眨,還有那發著光的月亮,猶如一張夜景畫……
端午節的夜晚真美啊!
有趣的端午節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和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裡。我很奇怪准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和奶奶手裡也各拿著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著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和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雞蛋和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粽子,剝開粽葉,津津有味地吃著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快樂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里,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准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裡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粽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里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嘗,我看著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端午的粽子

農村裡的人對於端午節並不陌生吧,城市倒沒有那種味道了吧。
記得往日農村裡的端午節,我是感覺到很新鮮的,不僅要包粽子,外婆還會從哪兒摘來一些菖蒲還是什麼葯草,折成一把劍的樣子(我感覺很像劍),掛在大門前兩個門神上。我也不知道是做什麼用,聽說是可以驅邪避諱的。
粽子也是多種多樣的,豬肉棕是肯定有的,還有棗棕、豆沙棕、芋艿棕,粽子里放進外婆自己家腌制的辣椒,可香了!
印象最深的還是上面提到的葯草。聽說葯草還可以趕蚊子,我對於它既好奇又敬畏。
一次,我晚上做夢夢到了鬼,我在夢里是心驚膽寒的,那廝把我抓起來,帶我飛走了,正飛出門時,兩位門神手持利劍,施出法力,把鬼降服了。而我在夢里看到的兩把劍,就神似菖蒲。
寫到這兒,我眼中滾出了熱淚。我不是對於那廝的恐懼,而是在想,我在什麼時候失去了它們呢?想想真是悲哀。如今,我也沒有對於鬼的害怕了,因為,我現在並沒有理由去害怕它,我也沒有一顆鄉村的心。即使有,在這城市裡也是不習慣的。我現在畏懼的是人們的心鬼。
而如今,香噴噴的粽子也沒有了。

開心的端午節

光陰似箭,轉眼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要跟我們見面了。這時候人們紛紛展開紀念活動,比如說:「包棕子、劃龍舟、掛艾草、佩香包、祭屈原等。」看了這些,你們一定想知道我去那裡了吧,哈哈,我暫時保密,等會兒再跟你你們細說。
「哦」我打了一個重重的哈欠,睜開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歷表,把我給驚呆了。原來今天是端午佳節,我和媽媽昨天約好一起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我起床後,發現媽媽在做早餐,我就趕緊過去跟她說話。
「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吧,問什麼問題。」
「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麼節日嗎?」
「嗯……對了,今天好像是端午節。
「完全正確。
「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問吧。」
「今天去那裡?」
「嗯……對了,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
「好的,我答應你。快點,我肚子餓了。」
「好的。」
我跑回電腦房,開始看起我的六一禮物《淘氣包馬小跳》了。
過了幾分鍾,媽媽煮好了早餐了,我趕緊往餐桌上看了看,我誇媽媽說:「真是色、香、味懼全啊!」吃完早餐後,我問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去?」媽媽說:「到十點鍾我們按時出發!」
到了十點,我和媽媽把所有的東西准備好後,便坐上摩托車,開車了。突然,一個坑把我們都彈了起來,還好彈的不算高,不然的話我們的命就回沒了,我望了前邊,發現到處都是泥坑,根本沒有平地,我和媽媽都抱怨為什麼政府不修好這條路,本來是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變成了雙倍的路程,而且油也浪費到了極點。
「終於到了。」我和媽媽都嘆息著,我熟練地打開奶奶家的大門,讓媽媽把車放進去。當我走進屋子裡,看見奶奶的時候,只見奶奶一把抱住了我。爺爺也非常高興,不停地問我吃不吃這個,喝不喝那個,簡直高興死了。
可是對於我來說,端午節最好的品味就是吃棕子啦。奶奶一看見我要棕子就立刻端來了一碗剛出爐的棕子給我,我說了聲:「謝謝」。而奶奶卻說:「不用謝。」我吃完那完棕子後,覺得太好吃了,還想吃一碗,沒想到奶奶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又給我端了一碗。我吃完後,覺得非常舒適,就津津有味的看起電視來。
傍晚,涼風習習,在晚風的護送下,我們要回容縣了。爺爺、奶奶在門口向我道別,好像捨不得我走,我們在一陣「再見」的聲音中坐上摩托車回容縣了。
這是我過的最特別的端午節,因為我從來沒有那麼開心了

今天又是端午節了,這個我小時候會熱切期盼的節日,快樂度過的端午節日,終於又到了。。。。。。去年的端午節不是雙休日,所以過得還簡單,今年是端午節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這個端午節一定要過得有意義。。。。。。過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度過端午節的情景。
經過長久的期盼,端午節黎明的曙光終於出現了,響亮的鞭炮聲把我從夢幻中喚醒,睜開眼,想到今天是端午節了,心裡不禁興奮起來。吃過早飯後,母親和奶奶就會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來,而我和弟則會收拾打扮好,向大寺進發,去看熱鬧的舞龍獅。在母親的叮囑下出了門,一路上大夥會興奮地互相詢問:「端午節到了,吃鴨肉和粽子了嗎?」當我們被問到時,我們會高興地答道,「還沒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鴨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會大呼,「看舞龍獅去嘍!你們去不去呀?」我們也會大聲而愉快地說:「去呀,一起去吧!」然後我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大寺,大寺那叫一個熱鬧,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別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牽著手在人堆里鑽,只為尋找一個空隙去目睹一下幾條龍獅在數十條壯漢的奮力舞動下那壯觀的場面。快到中午我們也就意猶未盡地談論著踏上歸家的旅程。
回到家後,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經蒸熟了。打開鍋蓋,那濃濃的香氣迎面撲來,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翻來顛去一陣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著香氣的箬葉後,裡面躺著的粽子就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後回味無窮。
到了下午,我們兄弟兩個會提上一隻鴨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嘮嘮嗑,還會和表哥們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臨時,我們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飯桌前分享一隻自家養大的鴨子,那道醋血鴨可是我最愛吃的菜,那是放有許多香料炒出來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咸,肉嫩而鮮,味道好極了。
飯後一家人嘮嘮家常,其樂融融啊!
最後在暖暖的被窩中回味著一天的美好,漸漸步入了甜蜜的夢鄉。
想到這,對比著今天,心裡頓時倍感凄楚,眼角不覺濕潤了起

⑨ 端午節見聞作文500字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每當到了端午時節,大街小巷就成了快樂的海洋。端午節也是我最愛的節日:好吃的粽子,激烈的龍舟競賽,有著中葯味兒的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還有雄黃酒、小香囊¨¨¨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徵,嘉興的五芳齋馳名中外,肉粽味道咸鮮、豆沙粽子甘甜不膩,還有好吃的火腿粽子。我的外婆在端午節時還會做幾只粽子給我吃,外婆先把豬肉切成大約五厘米的細條,用醬油、米酒浸泡一夜,糯米則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包粽子的時候,外婆先把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之後,就是煮粽子了。1小時後香噴噴的談氏粽子就完成了,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賽龍舟真熱鬧,所有人都跑去南湖邊看龍舟賽,萬人空巷。只見在遠遠的湖對岸有一排龍舟,龍舟中站著幾個大漢,他么正活動著身軀,准備著馬上要開始的比賽。裁判一聲哨聲,幾十條龍舟一起進發,每一個選手都努力的劃著,和著那鼓手的鼓點,努力的劃著。那鼓手也認真的敲著鼓,鼓聲就像雷鳴一樣,震耳欲聾。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就像幾條巨龍在水上掠行。漸漸地那條插著白旗的龍舟在眾龍舟中脫穎而出沖在了最前面。岸邊也有許多人在為他搖旗吶喊。正當大家都在為「白龍」的優勢呼喊的時候,「藍龍」沖了上來。它「吼聲」更響,氣勢更足。「藍龍」上的勇士也更有精神頭。「藍龍」慢慢超了上來,但「白龍」不願那麼輕易地被趕超,鼓手更用力的擊起了鼓,勇士們也更賣力的劃龍舟。「白龍」的支持者又振奮了起來,搖旗吶喊。這一次的龍舟賽,不到最後一刻是決不出誰是最後的贏家。最後「藍龍」最先奪標,沖過了終點,「白龍」的支持者頓時泄了氣。其實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在看賽龍舟中的快樂心情。
端午節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歡樂,我們也要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有紀念屈原、紀念曹娥、紀念伍子胥等幾種說法。紀念屈原是最多的說法。據說,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人們每逢五月初五投五色絲粽子,以驅蛟龍。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在我的記憶里,這端午節就是端午節,快樂而有趣。
2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本是古人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我們現在,只記得端午可以休閑,可以吃喝玩樂……因而忘記了設立端午節的本質。就算有人記得端午節的本質,那人數據多還是據少呢?
屈原——一代愛國詞人,中華歷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為文壇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知識淵博,深受重用,但只因楚懷王聽從了上官大夫和子蘭的一面之詞,而錯過了這個人才,最後也導致國家的衰敗。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屈原創作了《離騷》、《國殤》、《九章》、  《九歌》、  《天問》等大作。抒發了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與一番對國君無能的悲嘆。
最終,他看見國家日益的衰敗,國君的無能,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無法抒發等等原因,最後導致他無奈,投江自殺。
這樣一個愛國,傑出,深受人民喜愛的大詞人,人們怎能忘記他呢?因此設立了端午節。
而就在這樣端莊嚴肅,富有意義的節日里,我們一心只想著要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應該嗎?不應該。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我們的行為感到羞愧嗎?
如果你真的忘了端午節的真正意義,請趕快覺醒,你說是嗎?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作文端午節見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