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對國學的認識作文300字
「國學網路知識競賽」如一陣風般吹進了我們的生活中,在我看來,它舉辦得十分有意義,因為它如一股從未觸及到的雨露般,灑了千千萬萬顆幼苗里。現在的學生,功課完成之後,除了活動就是看書,而看書的內容無非就是作文大全或漫畫、小說之類的,很少涉及到國學方面的內容來。
這次的網路競賽,考的就是大家平時容易被忽略的國學知識。它的出現讓許多人對國學開始重視起來,更引起了不少學生對國學的興趣。這次的比賽,也讓我們逐漸意識到,作為祖國的花朵,絕對不能不去汲取自身土地里的營養,絕對不能不去學習祖國歷史上的各大文學名著。現在,分數榜上的滿分記錄保持者越來越多,他們是如何達到的?靠的當然就是對國學的那份熱愛與自己不懈的努力呀!
如今,我已去考過了幾次,雖然成績不怎麼理想,但是,我相信,只要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成功,一定離我不遠!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擁有中華美德的中華人!
⑵ 以國學為話題的作文
篇一:國學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嘗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裡麵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周里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凄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范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里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松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里越來越充實了……
篇二:國學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學瑰寶似滿天繁星,數不勝數。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老子》作為國學的精粹,它像春風細雨絲絲入地,慢慢的滲透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感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書。無論是其宇宙論還是其人生觀,無不放射著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滿了一種徹察徹悟的大智慧,體現出人類從原始崇拜時代走入理性思考時代的文化進步。而且,正如多數中國古代聖賢一樣,其思維的焦點在於人生。雖然老子對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運動變化規律都作了深刻的追問和解答,創造了獨特而且自洽的形而上體系,但他所最關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問題。他敬畏自然、尊重規律,強調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啟發人們從「天道」體察「人道」,引導人們順從規律而少犯錯誤。
道,這一課告訴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可以用概念來表達的「名」,不是永恆不變的「名」,「常無」和「常有」同出於道,名稱卻不同,同樣叫做微妙。
國學世界的知識是無限的,是永不泯滅今後,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更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驕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國學,必將世代相傳!
⑶ 小學生作文寫國學帶給我的好處
小時候,我對身邊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學一點知識就愛賣弄。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在外公家吃晚飯,電視上突然打出了這樣一條標語:請勿闖紅燈。天曉得,我哪來的勇氣,居然大聲讀道:請勿馬紅燈!大家先一愣,接著鬨堂大笑。我丈二的和尚摸不著腦袋,好一會兒才明白原來是孤陋寡聞的我把「闖」讀成了「馬」!真沒想到,字讀半邊讓我尷尬不已。從那以後,我下定決心要學好語文,我要做一個滿腹經綸的人。
後來,我上學了。第一次聽到老師用標準的普通話和我們交談,第一次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遒勁有力,方方正正的漢字,我的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興奮,這時我明白了,老師是在講述、在描繪那奇妙的:語文。我那樣驚嘆漢字的神奇。從那時起,我對我語文就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喜愛。一個個整整齊齊的方塊字,一篇篇工整的字體連成的文章,一本本有趣的文章連成的書總讓我如痴如醉,於是,一代代大師的形象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而躍然紙上,我感動於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我敬佩於文天祥對宋朝的赤膽忠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語文真實的文字讓我看到了歷史的興衰,深切感受其中人物的悲歡離合.雖然我很少涉足山山水水,但是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將祖國的大好山河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面前,使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我愛語文,語文使我越過時空,跨過地域,看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
我愛語文,它伴隨著我一點一滴的成長。從牙牙學語到會遣詞造句,既而能寫出一篇令我滿意的文章。這一點點的進步,總會讓我欣喜不已。兒時的我嘗試著寫一篇篇日記,用稚嫩的手握著筆,漢字里夾著拼音記錄下幼小的我一串串心聲,短短幾行卻是我成長的足跡。現在,已步入六年級的我每每翻閱著孩提時代的故事,總會感慨萬千。到了三、四年級,語文對我來說,越來越重要,閱讀能力領悟能力,寫作能力……樣樣離不開語文。讀題需要語文,交流需要語文……生活無處無語文。不知不覺,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語文已在我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五、六年級更是不言而喻。在我人生的樂章里,語文是閃動的,最美的音符,她為我帶來的太多太多……
成長之路,充滿了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曲折漫長的生命旅途中,無論如何,語文總是一束溫暖的光,不斷照耀著我昂首行進在大路上。每當有習作被老師作為佳作評講時,我感謝語文,因為有了語文,我的學習生活變得精彩;每當我在作文競賽中獲獎,同學們向我投來羨慕的目光時,我感謝語文,語文給了我施展才華的天地,給了我放飛夢想的空間……
語文學習,讓人逐漸形成了一種氣質,是由內而外的,它會浸透在你的身體里,飄撒到你的周圍。語文,讓我在知識的世界裡流連、陶醉。噢,語文伴我飛翔!
⑷ 關於國學的作文600字
九十幾年前,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將中華傳統思想批判的一無是處,中華傳統思想是有不可取的地方,但我們不該忽略它的精華。
九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似乎徹底拋棄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忘記了仁義禮智信。
於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門,艷照門,SS門。我們也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哥和姐。哥只能是個傳說,因為哥沒本事。姐永遠的寂寞,如鳳姐,芙蓉姐。還有,90後被稱為腦殘,為什麼?因為有個人他爸叫李剛。
物質文明空前繁榮的今天,我們的思想怎麼了?
我們不懂禮儀,不懂謙虛,我們懂了AV,學會了偷菜。
從小學到大學的啞巴英語帶給了我們什麼?是連用漢語寫一篇論文的能力都沒有,「網路一下」成了千萬大學生的救星。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我們穿著時髦的衣裳,唱著RAP,卻莫名奇妙的心傷。
看那個鐵骨錚錚的年代,我們看到的是狼煙起,江山北望,忠骨埋他鄉,而如今卻是那小沈陽。
我曾經想回大唐,和李白一起雲游四方。如今,擁有最便捷的交通卻寸步難行,金錢和時間給我們設置了屏障。
60年前的戰爭剛結束,人們還沒有忘記那離殤。如今朝鮮半島上,大炮正在被架上,指向的,是曾經一體的鄰邦。
禮儀之邦,華夏兒郎,記住,我們的祖先是炎黃,我們曾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有一件衣服叫霓裳,有一對圖騰是龍鳳,有一種韻律叫詩歌,有一些聖人叫孔孟老莊,有無數經典告訴人們要心靈健康,有一種藝術是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還有一群人,他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無論你是鐵石心腸,在汶川玉樹地震時依舊會心傷。無論你是智慧異常,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小兒郎。不管建起多麼高的大廈,心中始終存在著一塊功德牌坊。盡管衣裝革履,忘不了的,仍是那大唐風韻,滿清旗袍。
無論是哥的犀利還是姐的狂放,流淌在心中的華夏血液,依舊會澎湃激昂。
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
⑸ 寫一篇關於國學的作文
15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 王財貴博士北師大講座
我再舉一個例子,讓大家更加的捶胸頓足,回家好好反省,好好把握。有一個在八年前我剛推廣的時候,就來聽我演講。這個人是學西洋、學牙醫的。一輩子都只讀西洋的東西,但他聽了之後,他自己覺得:小孩子要讀,我也要讀。我要有一套大人讀書的方法。大人也可以讀經,憑什麼?大人讀經,把你的心理年齡降低跟兒童一樣。就是當你要讀這些書的時候,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你就這樣念,千萬不要想了解,你要想了解,你心煩氣燥,你就讀不下去了。你一遍一遍的讀,再一遍一遍的讀。他從那時就開始讀《論語》,後來他結婚了,他叫他太太也來聽我演講。他們兩夫妻,每天早晨起來,先做功課:讀半個小時《論語》,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後他的太太懷孕了,照常這樣讀。這個胎兒就在肚子裡面聽十個月的《論語》。出生以後,相貌不凡,而且非常好帶,幾乎不費父母任何的煩惱。晚上從來不會哭,不是笨到不會哭,而是聰明得不需要哭。十個月的《論語》教育嘛。出生以後,父母親照樣讀《論語》,這個嬰兒就在旁邊聽。我剛才講過,醒著可以,睡著也沒關系,反正照聽《論語》。等到這個孩子,一周歲會講話的時候,他就會背《論語》了。1歲半就認識很多字,2歲就開始讀書,讀自己的書,讀那些幼稚園的書。我都不知道這件事情,我反正這樣講,我講過這話以後,我什麼時候與你見面呢?你什麼時候告訴我呢?那個人也是一樣。我什麼也都不知道,等到經過七年多,這小孩子5歲半了。他又見到我,他說:「我的小孩子使我很煩惱,因為他太喜歡讀書了。」他現在讀什麼呢?讀世界名著。5歲半,字太小,父親不讓他讀。他就偷偷地讀書,所以這個孩子讀書的時候很緊張,聽到父親的腳步聲,就把書藏在床下,說:「我在玩。」他爸爸說:「玩好,你趕快玩。」。各位,如果天下的家庭,都是如此,我告訴你呀,天下太平了。
現在我們台灣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他在煩惱我們的國民不喜歡讀書,煩惱我們的孩子不讀書,煩惱我們的青少年只喜歡玩。他知道閱讀習慣要從小學開始,所以他拚命在提倡兒童閱讀教育。我就告訴大家,看誰能夠去傳話:「你不要再提倡了,你用我的方法,你連禁止都禁止不了。」老師教讀經的時候,小朋友的語文能力一提升,接著他們就看書,越看越喜歡看,理解能力越來越高。他的知識量,超過老師。他總是喜歡看,下課老師看到全班怎麼都不動?因為他們在看書,下課都在看書,老師很生氣,就說:「我數到三,
17回復:一場演講 百年震撼 -- 王財貴博士北師大講座
。」「一!二!三!」大家往外面跑,拿書去外面讀,這一種孩子,老師還窩心嗎?老師還煩惱什麼?這種孩子還要教他數學嗎?還要教他自然嗎?還要教他社會嗎?還要教他語文嗎?老師根本不要教書了!
那你老師做什麼?老師只說孩子往前走,孩子啊,你的前途比我好,孩子你趕快讀經,所以,老師只做一件事:讀經。然後再做一件事,鼓勵他多讀課外書,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人才從此培養成功。不是再這樣——「寫生字,跟我寫:一筆、一劃、一鉤」,「你給我造詞,你給我造句,你給我作文」……。教造句跟作文是最笨的老師,造句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只要他看一千本書,他就作文給你看,假如他沒有看過一千本書,你作文是白費力氣的,要把握教育的重點,不要再浪費老師的青春了。
⑹ 關於學國學作文!
這次學國學讓我感受到,國學的方面較廣,知識無窮不盡,不是像有的人說的那樣封建,而是中國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三字經》、《聲律啟蒙》等等,這些在讀的過程中,不僅琅琅上口、道理深刻,而且韻味十足。很多詩人在寫詩方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情懷,山水田園詩派的王維、孟浩然,他們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表達了熱愛生活、嚮往生活的思想感情。浪漫主義詩派的李白,代表了那些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的詩歌流派。 他們的詩作,因表現出來的意象多有歧義,常給人難以解讀之感。
一中 21班 龔
避免侵權 特此申明
⑺ 小學難忘的國學三分鍾400字作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淀嗎?
《弟子規》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三字經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之道,貴以專。」,而非博與雜;故一部經典,宜讀誦百至千遍,蘇東坡雲:「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現在教學,壞在博與雜,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學生讀經、定力之培養,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賢明父母師長,深體斯旨;此乃中華文化之命脈所系,中華子孫能否長享太平之關鍵,有慧眼者,當見於此。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⑻ 小學生以《國學經典》為題目,寫一篇作文該怎樣寫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後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後終老於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後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餘枚竹簡後,學者們已多傾向於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後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的思想體系。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爭是關繫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採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作戰》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孫子認為,戰爭的消耗和戰費的開支是十分龐大的,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於敵」,「勝敵而益強」
⑼ 寫一篇關於校園文化:國學的作文
伴隨著優美的上課鈴聲,朗朗的讀書聲再次在教室里響了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這就是我們潤新小學全體學生每天中午必修的國學內容。通過誦讀和老師的講解,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大的收獲是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就知道給父親溫暖床鋪。而做為同齡人的我卻感到很慚愧,什麼事情總是先想到自己,從來沒有主動關心過父母和長輩。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跑前跑後地為我治病,都累瘦了,可我卻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就沖著媽媽發小脾氣,想想黃香,想想自己,唉!真是不應該呀。
自從學了國學後,我還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燦爛的文化,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作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等等,我一定要把這些道理用到我的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