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內容是在直觀的層面上學習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是在學生學習了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解決生活里類似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還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由於解決求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有一定的思考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課的引進,對教材做了一定的變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中,我找准學生的「新知生長點」,利用舊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抓住新舊知識聯系,喚起已有知識結構,更好地服務於新知的學習。
2、能把握教學重點,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幾。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探索並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想想做做1」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說說求某些物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意思,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充分利用比較法,通過共同點,抓住分化點,達到目的。
學生解決求12個蘑菇的3/4是多少後,我出示了一張表格,讓學生比較求12個蘑菇的1/4是多少與求12個蘑菇的3/4是多少的異同,使他們理解求12個蘑菇的1/4是多少,就是把12個蘑菇平均分成4份,算出每份是3個;而求12個蘑菇的3/4是多少,就是把12個蘑菇平均分成4份,先算出每份是3個,再算出3份就是9個。這樣,從比較中發現,共同點中也有不同,不同點中也有相同點,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4、整個訓練設計有梯度、有層次,能活用教材。
考慮到解決這類問題對於三年級學生的難度,整個練習注重讓操作和直觀作為學生思考的依託,並將操作與分數意義連接起來,有利於學生對這類問題的理解。練習設計由封閉到開放,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5、課的結尾,讓學生用一句話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從某度程度上說,可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概括能力。事實上,學生回答的的確不錯。
反思這節課,也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
1、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給予「反應」。
復習分數的過程中,一位學生回答——把一些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可以用2/4來表示。此時,我並沒有揪出說的不好的地方。應該指出,不要說「取」這個字,我們可以說「有這樣的2份」,因為學到假分數時,這樣的幾份是「取」不到的。
學生獨立列式解決「12個蘑菇的3/4是多少」,一位學生的方法是:12÷4=3(個)3×3=9(個),另一位學生的方法是:12÷4=3(個)12-3=9(個)。當時,我只是肯定兩位學生的方法,並詳細詢問了第一種方法的意義。其實,還應該仔細問第二種學生的方法,他也是按照分數意義來解決問題的,先將每份算出來,再用總的12個蘑菇減去1份3個蘑菇,剩下的就是3份的蘑菇個數。教師應給予鼓勵,充分利用好課堂生成的資源。
2、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將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起來。
解決「求12個蘑菇的3/4是多少個」時,學生只是用分小棒的方法知道了答案。在此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將「做」與「說」同步結合起來,使他們在分小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根據分數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交流怎樣分蘑菇時,我讓學生說一說——把( )個蘑菇平均分成( )份,每份(
)個,給小灰兔們( )份,也就是(
)個,再出示這一段話,讓他們填一填。這樣就顯得課件演示與教師語言不協調,不同步了。反思,可以先出示這一段話,再讓學生根據分的過程,填一填。課件也同時演示分小棒,並閃爍「4份小棒」,「每份3個」,如此一來,學生理解的效果也就不同了。這樣,學習時學生參與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發揮大腦左右半球的協同功能,思維活動的效率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㈡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小樹有多少棵
《小樹有多少棵》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在二年級已經學過表內乘法,這節內容並不難理解。
在教授時,我首先復習了幾道表內乘法題,然後復習了數的組成,為學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算理進行了鋪墊,我覺得花這幾分鍾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在新授時,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個十,20×3表示2個十乘3,也就是6個十,是60」這一算理。
因為學生的積極反應,導致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學生列出算式「20×3」與「20+20+20」時,我沒有把握住這一時機,相機引導學生比較加法與乘法的關系,體會乘法的簡便性,從而概括出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因此,在練習反饋這一環節中,我就吃了苦頭。個別學生由於沒有徹底理解乘法意義,出現了「30×4=70」這種錯誤,並且,在70×5=()+()+()+()+()這個問題上,學生顯得很盲目。對於這個問題,只能在練習課上進行補充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教研時,莉群老師有一個很及時有效地方法,在解決三捆小樹一共有多少棵時,趁機引導學生「如果有8捆小樹呢?」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的簡便,從而有了深入研究的興趣。
值得高興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很積極,概括口算的方法也十分多樣,且簡潔易記。遮「0」補「0」的方法,計算起來,又對又快。整節課,教學目標有達到,算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