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的目標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 小學語文年段目標是什麼
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份教學目標,則是教師在鑽研教材、分析教材以及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制定的字詞教學、朗讀教學、語言實踐、閱讀教學和情意目標,清楚地呈現出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每一項目標的表述都相當具體,以第2項語言實踐目標為例,教師在表述時明確指出了進行語言實踐的條件——理解、積累詞語;行為——寫一段話;標准——介紹海鷗集體營救同伴的場面。情意目標定位在「感受動物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一、編制目標的步驟
1、確定學習結果。
2、界定條件。
3、陳述標準的水平。
二、目標的有效表述
(一)教學目標的兩種表述方法
1、教育目標:
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
(把教師作為主體)
u舉例:「使學生掌握…知識」
「教會學生…技能」
「培養學生…能力(習慣)」
2、學習目標: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
(把學生作為主體)
◆舉例:「能夠……」
「學會……」
「懂得……」
(二)有效行為目標的陳述。
1、行為目標——以學生外在行動的形式來表述。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教育目標應當描述在單元和學程完成之後,學生應能夠做(或產生)什麼,或者學生應具備哪些特徵。」
2、有效行為目標的陳述應包括三個基本要素:
(1)說明具體的行為。
(操作性動詞,如「識記」、「說一說」、「寫出」等。)
(2)說明產生上述行為的條件。
(3)指出評定上述行為的標准。
案例四:《齊白石與李苦禪》教學目標說明。
總之,我們在備課時要擺脫對教參的過分依賴,潛心鑽研教材,用心分析學生,樹立宏觀關照,整體教學的意識,才能避免教學目標的瑣碎、繁多,制定出明確、集中、適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行為目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使教學目標能夠有效地指導我們的教學行為。
三、各年級有效行為目標例舉
一年級:《玩皮球》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一冊第28課)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識記本課生字「玩、球、猴、拍」;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通過教師板演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玩」的筆順。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2、朗讀兒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讀中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3、能模仿兒歌中的「我來拍拍皮球,(皮球怎麼樣)」說一句話。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4、能認識、讀准復韻母au、ou、iu及它們的四聲,練習拼讀帶有這幾個韻母的音節。
(行為條件)(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二年級:《小兔和樹的對話》(新教材第三冊第38課)
1、能在閱讀中識記課文中的7個生字。重點讀准「素、產、減、仍」的音,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套」的筆順。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2、在閱讀中體會小兔看見楓樹、樺樹、松樹的樹葉秋天不同的樣子時的心情,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出這些句子的不同語氣。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3、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秋天楓樹、樺樹、松樹樹葉的變化,並大致了解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能根據提示連貫地說一說。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標准)(行為動詞)
三年級:《旅行家樹》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五冊第18課)
1、能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華麗、秀麗、婀娜多姿、寸草不生、肅然起敬、肥沃、貧瘠」,並積累這些詞語。
(行為條件)(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2、能在熟讀感悟的基礎上,藉助圖片或板書,運用積累的課文中的詞語介紹旅行家樹的外形特點、生活環境。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3、能通過閱讀了解到旅行家樹樹名的由來,並能感受到作者對旅行家樹的敬佩之情。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四年級:《觀潮》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七冊第27課)
1、通過品讀課文第五節,感受到錢塘江大潮湧潮時的奇特景象,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並嘗試背誦。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標准)
2、通過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問題意識;並通過資料的補充,引導學生釋疑。
(行為條件)(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標准)
3、能運用各種方法理解並積累課後詞語,嘗試運用所積累的詞語寫句、概括段意。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五年級:《齊白石與李苦禪》教學目標(新教材第九冊第11課)
1、能獨立學會不認識的字;能運用各種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賞識、志存高遠、馳騁」等詞語;並積累這些詞語。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2、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研讀了解感受齊白石的人品。
(行為標准)(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3、能在簡要說出課文記敘的兩件事的基礎上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行為標准)
3. 小學語文課程學段目標與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各年級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如下:
一、二年級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四年級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五、六年級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