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學科素養反思

小學數學學科素養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10 17:01:28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對於數學學科教學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1、培養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

數學意識的培養有利於數學思維的發展,良好數感則有利於形成科學的直覺。個人的數學意識和數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數學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數學素養水平。

2、加強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形成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質的特徵,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

3、培養估算能力,形成科學的直覺。

估算是對事物的整體把握,是對事物數量的直覺判斷。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估算能力有著廣泛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積極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這將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助於數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有助於學生對日常數量關系的靈活處理,形成各種解題策路,進而形成科學的數學視覺。

(1)小學數學學科素養反思擴展閱讀:

數學素養特點

1、 在討論問題時,習慣於強調定義(界定概念),強調問題存在的條件;

2、 在觀察問題時,習慣於抓住其中的(函數)關系,在微觀(局部)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間)考慮;

3、 在認識問題時,習慣於將已有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如對偶、相關、隨機、泛涵、非線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廣義化,用於認識現實中的問題。比如可以看出價格是商品的對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Ⅱ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評課

「深度學習與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未來課堂」
——全國小學數學名思教學研討峰會的學習報道
2015年11月18至21日,我校數學組蔡建嫦、文月華、謝綠萍、凌衛麗、楊榮莉和劉惠清六位數學老師前往中山市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參加全國小學數學 「深度學習與數學核心素養下的未來課堂」名思教學研討峰會。
在三天的學習中,我們聽了數學概念、計算、空間與圖形等多類型、多形式的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以及活動課,其中有吳正憲、黃愛華等大師的課,也有年輕教師的獲獎精品課,更有新穎別致的美國詹妮佛老師和台灣洪雪芬老師的課。在聽課過程中我們收獲了構建數學學習的新方向:教學不再局限於數學的內容,而是指向學生作為「人」的整體;教學不再局限於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等四大領域的壁壘,而是指向四大領域的交織與融通;教學不再零敲碎打、面面俱到,而是關注核心,提綱挈領、一通百通。每一項核心素養都代表了學生要發展的一個側面,對學生而言,各項素養是有機一體又人人不同的。正是學生不同素養的差異構成了學生的豐富性、互補性和統一性。因此,關注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是聚焦核心問題、尊重具體個人、直面特殊差異、綜合引領提升。
我們還聽了專家、大師的主題報告和評課。不管是法國的「共同文化」、德國的「關鍵能力」、美國的「核心知識」、日本的「基礎學力」、台灣的「核心內涵」還是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數學素養,都為我們帶來啟發。核心素養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數學課堂上,有不一樣的體現,同時又蘊含共同的追求。在國際視野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找到不一樣的努力空間並發現全新的成長坐標系。
三天的觀摩活動轉眼就結束了,此次學習收獲豐富、感受很深:同樣的數學知識,可以變成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材料,也可以成為錘煉思維、感悟數學思想的載體,還能升華成培育心智、陶冶心靈的育人資源。面對不同的數學教育形態,「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關注素養才能真正把握數學教學的本質,才能真正把握數學教學未來的趨勢!

Ⅲ 怎麼看待小學數學學科素養測試

並不是測試,而是給成績好的人提供了一個平台

Ⅳ 如何促進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1.重溫課標,加強研究,扎實開展教材深度的研究。
對於新版數學教材的教學,各校要重溫《數學課程標准》,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做好數學實驗操作工作。要重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各小學要在教學常規管理,課堂教學的診斷與研究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校數學教學特色的形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立足課堂,追求高效,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應該是學生煥發活力的地方,也有人說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因此,要以學生為主體,著力創設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積極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感悟知識、經歷過程、領會知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實踐能力、探索意識與創新意識。
(1)站在學生立場,促進多向交流。
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去關注學生的思維特點,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充分估計學生的思維可能性,巧妙地設置善意「陷阱」,自然引發生生間的爭辯,以深化和凸顯學習過程。
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顯現不同層次的個性化思維,教師要經常適度引入開放性問題,讓不同層次學生展開個性化思維。開放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學生常常會呈現不同的解題方式與水平,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為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維策略,為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組織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有效互動。一方面保證學生有一定獨立思考的時空,另一方面,恰當提供合作性任務,組織不同形式不同級別的師生間、生生間、組與組間、小組與個人間的交流討論,形成多元網路式的互動。
(2)引導體驗探究,豐富教學資源。
一是學會傾聽,在課堂中尋找動態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把握學生的思維脈絡與情感跳動節奏,特別注意在傾聽中與學生的「對話」方式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教學反思

關於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都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認識和理解。因此,我著重談四個問題。
(一)求真務實,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馬虎」造成的,其實不盡然。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甚至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這種品質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內容時,講新課之前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把12棵樹分給兩個小組去栽,每個小組分幾棵?
仔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課堂上我把這道題出示給學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在我提出問題後,全班同學都不加思考,異口同聲地回答:「6棵!」
「有沒有不同意見?」我征詢道。同時目光很快地在每個同學的臉上掠過。我忽然發現,一位姓孫的學生眉頭微蹙,眼睛凝視窗外,憑著我對這位學生的了解和多年來形成的特殊直覺,我敏銳地感到他一定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很可能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於是我提醒大家說:「你們要認認真真思考一下,有的學生可能把你們的答案推翻了。」這時,學生頓時警覺起來,重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隨即,便有幾個同學舉手要求發言,姓孫的學生也把手舉起來。我立即讓他談談是怎樣思考的,同時用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他站起來說:「老師,每組分6棵不一定對。」
「為什麼?」我趕緊插入一個問號,讓大家注意。
「因為題中沒有說怎樣分。如果平均分,那麼每組可以分得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種分法。」
我當即帶著表揚的口吻說:「好!他說得很正確。過去我們學的都是平均分,也就是等分,今天要學習的是不平均分。」然後,我立刻在黑板上寫出了「按比例分配」。
學生好像在朦朧中被人叫醒,頓時振作起來,大家看著我寫出的課題,想著姓孫的那位學生提出的不平均分,都急於想知道「按比例分配」怎麼個分法。就這樣,我從孩子的習慣的認識中巧妙地把單一思維活動引申到多項思維中去。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設疑,使學生注意力格外集中,情緒格外高漲,大家躍躍欲試、滿懷激情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究竟什麼是按比例分配?我接著舉例:有12棵樹,按照三個等份分給兩個小組去栽,一、二兩個小組依次分得一份和兩份,每個小組各分得幾棵?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並掌握了運算方法。最後我又進一步設疑,「按比例分配」和「平均分」是什麼關系呢?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經過討論,大家終於領悟到兩種分配方法都是有條件的,「按比例分配」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而「平均分」又正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在我的數學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設難置疑,探索中求真求實,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縝密嚴謹地思考解答。
(二)刻苦鑽研,培養學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刻苦鑽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認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兒童成長的兩個翅膀,哪一個不豐滿都會影響起飛,影響發展。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多數家長都只重視智力開發,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尤其是缺乏刻苦鑽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
我想,刻苦鑽研、孜孜以求並不只是「頭懸梁、錐刺骨」的堅強毅力,還要有跳出書本之外,「打破砂鍋問到底」和「不到黃河不罷休」的探索意識和頑強徹底的學習恆心。
我在教學「面積的認識」這一內容時,通過讓學生看、摸、想,學習什麼是面積之後,又在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中,抽出了三個有趣的問題:
(1)你看到過哪些東西的面是平面?最平的是哪個?
(2)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為什麼?
(3)哪些東西的面沒有邊?怎樣設法使它有邊?
讓二年級學生討論這些問題不是「深」了嗎?是的,是深一點。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感興趣的,通過教師的「點」和「撥」是完全可以領悟的。我就是想通過「深」來誘發學生主動地鑽研,開拓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德。
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我們教室的水泥地面最平。」一個學生說。
「不平,因為我灑水的時候有存水的地方。」馬上就有一個學生反駁,「我說玻璃黑板的面最平。」
「也不對,最平的面就不能寫字了!」一個學生反駁得很有力,把大家逗樂了。
「那麼,商店賣的玻璃的面是最平的。」又一個學生提出了新見解。
教室內暫時肅靜了,兩秒內無人提出疑意。忽然一個高個子女生站起來說:「玻璃的面也不是平的,因為把兩塊玻璃合在一起,中間也會鑽進灰塵。」
「說得太漂亮了!」我贊揚道。我讓同學們繼續找最平的面,大家有些為難了。於是我總結說:「在實際事物中,絕對平的面是不存在的,平不平都是相互比較而言的,數學課本里所指的平面,在我們的頭腦里只不過是想像中的平面而已。可見,我們見過的幾種幾何圖形的面並不是絕對平的。」
大家開始解答第二個問題--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為什麼?這個問題爭論得也很激烈。一個學生說:「大海的面是平面,因為地圖上就是那樣畫的。」另一個學生說:「大海的面不是平面,是曲面,因為地球儀上的海是曲面。」到底誰說得對呢?我為學生指出了思考問題的方向:「那麼你們再想一想,地球實際上是什麼形狀呢?」大家馬上找到了答案。
現在該解決第三個問題了。
「哪些東西的面沒有邊呢?」我剛一提頭兒,馬上有許多同學搶答:「皮球」、「地球」、「雞蛋」……
「球的面都沒有邊。」有個學生一語道破天機。
「沒有邊的面,面積可怎麼算呢?我們還得想辦法使它有邊呀!」我故意帶著為難的神情對學生說。
一個學生說:「我們把它割成兩半,不就有邊了嗎?」
我搖搖頭,「這個辦法會把好東西弄壞,再說,有些東西也不能割開呀!這個辦法不太好。」
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好辦法--在上邊畫個印,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好,這個想法可以,我們只要用 一條線在上邊做出標記,曲面的邊就可以找到了。」我及時給予肯定。接著我又拿出一個雞蛋,用粉筆在上面畫了一條封閉曲線。這時,一個同學當即提出一個難題:「趙老師,這樣的面積怎麼計算呀?」
我的學生就是這樣喜歡刨根問底。我認為,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不斷提出新問題並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是探索精神的表現。學生早一天提出問題,就說明早一天具有探索意識;永遠不問就永遠沒有探索精神。早一天問住老師就早一天成功,我很希望被學生問住。
(三)明確方向,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意識
我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給學生出了一些有關利率、匯兌方面的練習題,許多人感到迷惑不解。
近些年來,我所主持的整體改革實驗以及數學教學,都是從未來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出發,把人的自身發展需要同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把提高人才素質作為突破口和落腳點。我的想法是:21世紀是經濟騰飛的時代,現在的小學生正是21世紀經濟建設的人才,人的素質直接關繫到經濟發展幅度,無論是哪個部門、哪個行業,都離不開數學,尤其離不開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知識。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小學生具有迎接未來挑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幫助學生逐步明確學習方向,了解自己在未來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積極倡導學生學習微機。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需要高科技人才。從小讓學生學習微機,不但掌握了一種社會需要的基本技能,而且能使學生懂得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從小就要努力學習,將來才能適應社會需要,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這就是說,要讓學生把現在的學習同社會經濟發展聯系起來,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
(四)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的觀點看世界
我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僅要弄懂演算法,還要弄懂算理,重要的是算理,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進而了解到數學是研究數與量、時與空、形與式的關系的科學。數學中的內容彼此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充滿著辯證唯物的思想。這種觀點的樹立要靠對教材的挖掘和點撥。
我在教學「1」時,在回顧自己八年的實踐體會的同時,注意到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深邃的數學思想,並使之具體化。
上課了,我在黑板上清晰而端正地寫上了「1」字。
「同學們,誰認識『1』呀?」孩子們唰地把小手舉起來。
「好。誰能說說『1』是什麼意思呢?」
孩子們眼珠轉動著,有的把手舉起來,有的又慢慢地把舉起的手收了回去。
我又展開掛圖:「誰能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呀?」
學生接二連三地回答:「一個小朋友坐著一條凳子,在一張桌子上寫字,桌子上放著一本書,還有一個文具盒。」……
--這是讓孩子們看圖認識「1」,是第一步。
接著我舉起一根小木棒:「這根小木棒像什麼?」
「像『1』。」
「是直的還是彎的?」
「是直的,一點彎兒也沒有。」
「好!大家練一練,看誰寫得又直又快。」
學生們都認認真真地寫起來。
--這是讓學生藉助實物形象寫「1」,是第二步。
然後,我又讓學生列舉「1」所表示的事物。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說起來:一張講桌、一塊黑板、一棵樹、一朵花、一架飛機、一個月亮、一條銀河……學生們想像的翅膀展開了。
正在學生說得來勁的時候,我又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把『1』表示的事物都說完呀?」
學生回答:「說不完。」我接著說:「對了。用『1』表示的事物是說不完的,是無限的。」
我在講課中巧妙地從各種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數字「1」的概念,反過來又通過事物賦予數字「1」的實際涵義,從而把數與量結合起來,有限與無限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我滲透了整體和部分互相轉化的辯證法和極限的思想,使「1」的教學更加豐富引人,達到一石多鳥的目的和效果。
教師經常這樣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無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大有益處的。

Ⅵ 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在「數」的學習中全程貫穿問題解決
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新知學習的意義;通過問題解決,學生不僅可以順利習得新知,更可以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高數學思維水平,提升學習能力。因此,應在「數」的學習中全程貫穿問題解決。
「數」及其運算都是基於現實需要的。自然數是基於現實生活中計數的需要產生的;小數是各種測量活動中不同單位之間換算的產物,也是自然數除法運算結果的自然推廣;分數是基於表示非整數的個數的需要產生的,同時又可以用來刻畫整數除法的結果、比值等。數的運算更是現實需要的產物,現實情境中產生了數量的比較、歸並、分配等問題,自然需要研究數的加減乘除等運算。因此,在「數」及其運算的學習中,務必基於現實問題,讓學生從情境中自發地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自然地習得新知。例如:對於「兩位小數的加減法」,蘇教版教科書中呈現了如圖2所示的情境,課堂教學大致可以用下面幾個問題貫穿:
(1)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計算的問題?
(2)你能根據小數位數把這些算式分分類嗎?
(3)這些算式中,哪些比較好算?哪些已經學習過?你能具體算一算嗎?
(4)下面我們會研究哪些算式?說說你的理由,並與同伴交流。
(5)回顧一下,今天提出了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下面還有哪些問題?整個課堂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從情境入手,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適當地梳理問題,先行解決簡單問題,藉助解決簡單問題的經驗思考較為復雜的問題,最後梳理問題解決的經驗這樣一個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這樣的學習經驗對學生來說將終身受用。
二、在「數」的認識學習中感受抽象
抽象就是舍棄事物的非本質屬性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數學抽象則是從研究對象中抽取出有關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因而,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正因如此,數學成為培養學生抽象能力的很好載體,抽象成為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從現實問題中抽取數學概念、抽象數學問題的過程,都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的好機會。下面以「自然數的認識」為例加以解釋。
「數」的認識始於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產生多與少、等與不等的概念,基於「等」的共性形成了抽象的自然數,而認識多與少、等與不等最核心的思想是對應。由於學齡前兒童已經有了豐富的認數經驗,教材一般直接呈現一個大的情境,要求學生從中分別看出各種物體的數量,這樣做實際上已經跳過了抽象這個環節,但教師最好能夠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適度感受其中蘊含的抽象過程。例如:在圖形背景中,學生已經發現一些動物一樣多,這時可以追問「你怎麼知道它們一樣多的」,學生可能大多是從數量上比較的,如說「它們都是3個」。然後,可以引導學生從其他角度進行解釋,如圖3所示,可以引導學生從圖形中感受長頸鹿和梅花鹿之間的對應,進而繼續引導學生從背景圖形中找出和長頸鹿一樣多的動物,並將長頸鹿和與它一樣多的動物用線一對一地連起來,從而感受相等的本質是能夠一一對應。最後可以從背景圖形中拖出其他數量是3個的物體的圖片覆蓋到梅花鹿圖片上,讓學生思考它們和長頸鹿是不是一樣多。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具體物品的其他特徵無關緊要,這里我們關注的就是它們能不能一一對應,關注的就是它們的個數,在此基礎上引出表示這個個數的「3」。 總之,在小學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直觀、現實背景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或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形成抽象的初步經驗,發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但要注意,小學生年齡小,抽象能力較弱,在教學中要把握好抽象的度,更不要強調「抽象」這個抽象的詞。
三、在「數」的運算學習中重視推理能力
由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推出另一個未知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推理既包括嚴密的演繹推理,也包括未必那麼可靠的合情推理(如類比推理、歸納推理、統計推斷等)。演繹推理多用於數學知識的整理,合情推理則有助於數學發現,兩者往往協同作用、不可偏廢。美國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在其數學教育名著《數學與猜想》中指出:一個認真想把數學作為他終身事業的學生必須學習論證推理,這是他的專業也是他那門學科的特殊標志。然而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他還必須學習合情推理:或者這是他的創造性工作賴以進行的那種推理。一般的或者對數學有業余愛好的學生也應該體驗一下論證推理,雖然他可能不會有機會去直接應用它,但是他應該獲得一種標准,依此他能把現代生活中碰到的各種所謂證據進行比較。很多人認為,幾何是發展學生推理能力的好載體,實際上,「數」的學習也是發展學生推理能力的很好載體,特別是在運算學習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運演算法則、運算規律的建構過程,在理解算理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教學「一位小數的加法」,教師一般會首先呈現一個情境,引導學生從情境中得到相應的算式。如呈現下面的問題:一袋妙脆角4.8元,一瓶尖叫2.8元,買1袋妙脆角和1瓶尖叫一共花去多少元?學生不難列出算式4.8+2.8。這是一個新問題,但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根據生活經驗,學生知道大約花去7元,這個猜測過程中已經蘊含了推理,如「妙脆角靠近5元,加上尖叫2元8角,肯定得7元多了」。當然,我們需要准確的值,因此,學生可以藉助生活經驗給出結果7元6角的解釋,這些解釋可能是多種多樣的:4.8元+2.8元,4元與2元合起來是6元,2個8角合起來是16角,也就是1元6角;4.8元、2.8元都轉化成角就是48角和28角,48角加28角是76角,化成元就是7.6元……這些解釋本身就是很好的推理過程。在這些解釋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總結經驗,探究一位小數加法的豎式運算,並說明其中小數點對齊的道理。顯然,算理的探求過程是很重要的推理活動過程。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務必緊緊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並在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更好地外顯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Ⅶ 在教學中如何落實數學學科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新課標的修訂,對數學教育有了很大的轉變,從原來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如今的啟發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從課堂主人來說,教師不在是課堂的主人了,新課改的提出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發展並提高,並將學科更加貼近生活,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其實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從內心深入來說我覺得數學其實是一門比較有有意思的學科,數學在小學階段幾門學科中也是比較貼近並走進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學習的位置問題,我可以首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其次請說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這樣就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第一章升與毫升,這章是及其貼近生活的,我讓學生自己去記錄學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飲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對升和毫升有基礎的認識,以及比較表象的比較。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原來在教學中,教師更加註重結果,而新課標的改變,卻將過程與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動手以及動腦能力,這就是一個本質的改變。這就是為何老師卻成了學生學習的輔助,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使學生更加對學習感興趣,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

Ⅷ 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哪些學科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熱愛學生。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
(3)熱愛學校。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熱愛所教學科。教師要熱愛所教的學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為了勝任所教學科,教師要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並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鑽研,勤於思考,虛心求教,博採眾長,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成果,不斷充實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二、文化科學素養

(1)數學專業知識。這是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熟知各年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內在聯系,較好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系的確切含義。
(2)教育基本理論。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
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源於正確的理論,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論等方面的知識,以提升教育理論修養。
(3)科學素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將不斷融合,與數學學科聯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教學內容中來,數學學科的基礎工具性和綜合性的特點,使它的觸角伸到幾乎所有領域。
(4)創新素養。教育要創新,首先要擁有一批具備創新素養的教師,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師的創新素養最重要的是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小學數學教師具備創新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5)信息素養。
(6)實踐素養。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學科素養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