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數學課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數學課程

發布時間:2021-03-10 14:55:18

①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哪幾個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復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交互性
課堂師生交互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激活學生的思路:「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鍾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② 新課程下數學教學設計理念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准》中還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三個目標。因此,新課程標准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設計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實、活、新、美、趣。 (一)、實實,即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過程要穩固扎實,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注重實效,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活新編的北師大版教材內容豐富、靈活多變,並且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生活中的知識開放,比如說一年級的「觀察與測量」、「統計」,和二年級的「方向與位置」,還有「猜測」等,讓學生學習的是生動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美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學生不但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將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課堂教學也充分體現出對學生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這一人性化目標。

③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何新要求

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在瓊中縣各小學轟轟烈烈的開展,教育局負責新課程改革的付永東副局長提出了許多關於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作為一名多年主管學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我認為要想全面提高學校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新課程改革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就根據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情況和以往本人的教學經歷談談我對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應如何進行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一定要把握新的數學課程教材特點,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新的數學課程教材主要特點是既要聯系社會生活,又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還要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社會上處處有數學知識,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來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突出方法性、體驗性、綜合性和發展性,並結合學科主要知識,精心策劃練習和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同時要介紹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學科知識,轉變學習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學科學習效果的提升,逐步學會學習,努力實現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農村學生,由於他們地處山村,因此特別要注意這些山村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和知識發展水平,加強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觀察、實驗、討論、製作、評議、調查、研究創作等學習活動,強化學科知識的應用,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養成,努力實現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落實.
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把學習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進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網路教學視頻中看到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比高矮》這部分內容時,這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邊框上,上課時教師故作驚奇的說:咦,黑板擦怎麼跑那麼高,誰願意幫我把它拿下來?一個學生上講台來拿,可是該學生由於個子矮,夠不著,他就跳起來去拿,顯然費了很大的力但還是夠不著.老師微笑著說:還是讓我來拿吧.老師動手拿下了黑板擦.並問:同學們,剛才為什麼他很費力也拿不到,而我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學生紛紛發言:因為老師個子高,學生個子矮;說老師個子比他高,他比老師個子矮;老師你都長到黑板那兒了,所以一下子就夠著了.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馬上叫剛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學生上來站在老師身邊,再次比高矮,並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教師總結: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知道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處理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高矮.
我認為這位老師這樣的導入設計很新穎,體現了新理念、新教法,讓學生在一片歡笑聲中理解了比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三.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與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而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數學的探索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最高點,它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我認為在我們這種農村學生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性思維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假如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那麼學生的整個心理活動就會處於主動的狀態,他們就會聚精會神地去學習並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及基本規律.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因為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從知識型轉化為智力型,讓學生學會全面地綜合地思考問題.比如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里的一題多解,它需要思維的廣泛性,所以教師必須多讓學生多動腦筋,多去想想,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思維能力的習慣.另外,適時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形成學生良好思維能力一種好的方法.所以,《數學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會用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並將數學思考作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四大目標之一,單獨列出了具體闡述.對每一位數學教師來說,如何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學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現象,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又能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有在教學中科學、合理、扎實有效地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將時時刻刻沖擊著我們的頭腦,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許多的思考.面對新課改我們都要經歷苦惱、反思、探索、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性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不斷地自身調節,以達到目標.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行動的研究並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的變化.

④ 如何做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新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三、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用處不大的,而且對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有著廣泛應用的,而且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減去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對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教學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要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作棄取。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識點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2、教師要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課程標准中,已將計算器的應用引入教材,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進入課堂。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腳本,能使用常見的數學教學軟體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等。在助學方面:教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實驗。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幾何圖形變化規律,創設動畫情境等。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教師要能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意識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還要能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進行繁雜的計算,節省計算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四、在備課中體現新的理念1.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素材。由於教材編寫具有時代性,限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根據那個年代學生的條件及當時社會對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編寫的內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時期的使用。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再好的教材經若干年也會滯後的。因此,我們手中的教材有些編排順序、准備題、例題、呈現方式及例題的情境已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了。這就要求我們備課時,在基本不改變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內容為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會樂於參與,他們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例如改變例題的敘述情節,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第43頁的歸總應用題是先通過准備題總結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式,然後出示例題。這樣的課,用以前的眼光來看是無可非議的,就現在來講邏輯思維也是很好的。但我們所教的孩子不一樣了,他們可能對3小時抽水420噸,5小時抽水多少噸已不會感興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師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們班55人一分鍾共做多少題」?根據你自己的做題情況編一道數學題。學生四人或兩人小組討論片刻,爭相回答。有的學生說:「我一分鍾做了20道題。照這樣的效率,估計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題。」有的說:「我兩分鍾做了30道題。估計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題。」再讓他們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由於這道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過的事實建構的,所以對例題的結構、數量關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2.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於運用。」這句話揭示我們,教材不是聖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因為,教材的編寫往往是根據知識的結構展示其發生、形成、發展的順序。而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不一定適應教材中的呈現順序及呈現方式。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時,根據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和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教材內容中的呈現方式。把用一個實物、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表示的單位"1"與用多個物體為整體表示的單位"1"的內容相對比,同時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能力在小組的協助下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經歷主動探究「分數的意義」的過程,建立分數的概念。並理解單位"1"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3.改變新課的導入方式。現行教材中的准備題,是為新知學習鋪路搭橋。其內容一般是與本節課新知識密切相關的舊知識,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快速進入新知境界。然而,從新的教學理念看,它恰恰是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縮小了探索空間。加之,教材中的例題在提供答案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過程,在出示例題的同時,就有怎樣想,它既約束了教師的思維,又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隨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由知識傳授為主轉向個性、才能的發展為主,導入階段的目標也應隨之由為知識學習作準備為主轉向情感誘導為主;由關注知識技能領域向關注發展性領域轉變。因而,強化情景創設功能,讓學生體會今天學的數學就在身邊,形成探索的慾望,是導入階段的方向。我們備課時在關注新課導入方式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數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例如,「正比例教學」中,可在有陽光的日子帶著學生去室外,用桿高與影長的關系,測量樹高、旗桿和周圍的物體。教學「比例尺」時,可讓學生根據比例把自己家的房子畫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心理需求。五、在課堂中體現新理念1.創設沒有精神壓抑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一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這一過程創設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1)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探索過程。實現由傳道、授業、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轉變。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友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慾望,無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例如,在學生討論、爭議不休時,我們可以說:「能讓老師發表一下意見嗎?」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商量」的口氣,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既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又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沒有精神壓抑的、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2)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誠於衷而行於外,應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恰當地組織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對一個個問題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話語,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2.創設開放式的教學過程。由於開放式教學過程能給每個學生提供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開放式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教師要盡量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有思維空間。例如,我在「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學生們准備材料特別充分,有的自畫10個小紅旗,有的畫6隻小動物,有的畫12個三角形,畫8個小圓片,畫9個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個大圓,長方形、正方形紙、鉛筆、蛋糕、小棒、小正方塊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准備學習材料,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心理准備。實踐活動中選擇的素材又是他們自己所熟悉的、喜歡的。課一開始,通過兩三分鍾對學生的了解:「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數嗎?」要求每位同學至少分一種材料,並把你的成果在小組中交流,在交流中說出操作的思維過程。在小組合作交流後(約5分鍾),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與全班同學們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並在交流,爭議中解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演示把6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也可以是,這時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質疑:「為什麼和都可以?」另一位學生馬上站出來說:「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是2隻鉛筆,平均分成6份,2份就是,也就是2隻鉛筆。」交流時,台上學生講,台下學生不時地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學生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中經歷豐富的(交流合作、成功、興趣、愉悅)情感體驗。3.設計不同層次的開放性練習題。為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使全體學生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練習題或選擇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設計每個同學都有參與機會的開放性練習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系。例如,我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周圍事物了解的情況設計一張統計表。」這時,同學們積極地動起來了,有的自己獨立設計;有的兩、三人合作,有的收集信息,有的整理數據。有的設計了「四(1)班財產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1)班教學用具統計表」、有的設計了「四年級各班人數統計表」「四(1)班各組人數統計表」「中山路小學各年級統計表」「某小組家庭住址統計表」「某小區人數統計表」「四(1)班數學成績統計表」「近一周天氣變化情況統計表」等等。這樣設計的開放性練習,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又如,請你用長24cm,寬12cm的鐵板,為客戶設計一個高3cm的無蓋鐵盒。學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設計了不同規格的鐵盒。在交流中講出自己的設計意圖。通過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興趣。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幾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只要我們教師留心,就可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設計出很多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練習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⑤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新授課教學模式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發展,以及運算、空間觀念、統計、解決問題等數學能力的發展,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務水平、文化修養、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

⑥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應該注意些什麼

基本上還是套路。以學生為中心,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多交流、多參與、多互動,
老師要把握好40分鍾的課堂。

⑦ 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雖然在新課改影響下,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從主客觀方面考慮,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重設計,輕實際。新課改教材,非常重視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供學生學習,在素材選擇上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題材涉及古今中外,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的情境設計也很重視,但是往往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明顯。如《四則混合運算》教學片段:
師:國慶節到了,老師去商場買新衣服,第一種4套共460元;第二種每套120元。哪種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學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師: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並計算。
本案例中,教師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理解運算順序;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但是創設生活情境,應當尊重生活規律。這樣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才會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隨意更改事實;情境與生活不符,學生是否會產生「原來數學是編造出來」 的感覺呢?課後有的學生就說:「商場里的衣服都是標單價的。看把衣服換成是「買鉛筆」、「買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二是重灌輸,輕啟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然而受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和影響,對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還不適應,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平時不善於學習現代教育思想,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生教會就行了,學習理論又浪費時間等。因此,在教學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單一」的授課模式。比如:「厘米的認識」一節教學中,教師採用一講到底的方法。首先講述厘米的感念;接著講述讓學生機械地感受1厘米的長度,然後在老師的啟發下量物體的長度;(從0刻度開始)。應該說,這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述是不錯的,全面的。但問題是教師滿足於讓知識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來,而不是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參與、主動思索。學生純屬充當知識容器,消極地接受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輕創新。教師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即使發現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處理。多數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作為新課改之弄潮兒的當代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所以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生活中學數學。在教學中,要根據同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不同教材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
一是創設故事情景。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尤其是對童話故事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創設學生周邊的故事和童話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可以採用互動教學策略。在書本圖畫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圖中的各種動物和觀察教室的各種擺設,學生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後,教者讓學生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要求學生把題說完整,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提問題意識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既有所學,又「樂在其中」。又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二是創設游戲情景。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還沒有明確,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所以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景,則可以滿足他們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創設生活情景。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識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情景,讓學生

⑧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詳細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 龍口市黃山館鎮黃山完小 王翠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有幸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這要感謝市教研室領導給了我這次難得的機會,如有不當敬請各位同行、專家批評指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學理念轉變了,學習內容、形式也更加豐富了。可是,我們似乎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市教研室每學期舉行的學科質量監測,總不能盡如人意。總結反思,時間、態度我們不缺,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們 40 分鍾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要想教學質量高,就得提高我們的備課質量。細細想想我們的備課似乎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備課不是為上課服務,而是應付檢查。 曾有專家對「科學規范地寫教案對教學是否幫助很大」做出調查,一半以上的老師認為詳細規范的寫教案對於教學意義不大,一般交上去的教案都是一周以前寫好了。雖然做到了先周備課,但都是一個粗略的設計,等到上課的時候情況早就變了。而老師們習慣了在教材或教學用書上做記錄,或者做一些教學卡片,不喜歡寫備課筆記,備課筆記是抄給領導看的,完全是體力活,浪費了好多時間。很多老師坦然,只有在講公開課的時候才會真正用心進行教學設計,其他時候大多是應付檢查,這樣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幾乎沒有什麼借鑒價值。我們也發現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千篇一律,教師備課簡單化、形式化的問題嚴重。備課對於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誤區二:教師「學生主體」意識淡薄。 我們教師自認為對「學生太熟悉了」,但缺少學習者的分析。我們發現,有的老師把備課筆記寫成了課堂實錄,尤其在新教師中普遍存在,備課筆記寫得十分「詳細」,而前期分析卻很簡單,教學過程幾乎都是採用「師說生說」的方式,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詳細寫下來。把備課筆記寫成劇本,缺少靈活性,課堂學習很容易就成為教師控制下的表演。原因在於,我們教師更多地考慮自己如何教,對學生如何學、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相關學習策略指導的設計、學生學習動機和情感的激發等深層次問題關注很少,對這些方面的學生情況預設很少,學生的回答只有一個標准答案,整個教學設計只見教師的軌跡,不見學生的個性與變化,這就說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我們老師的意識里還很淡薄。而學習者分析應該是教師備課環節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實質表明,幾乎所有的老師在備課中都沒有「學習者分析」這個環節,偶爾在教學內容分析或者設計意圖處提到「學生已經對……有了初步的認識。老師也自認為對學生都「太熟悉了」,但進一步追問學生都了解哪些知識時,學生就說不清楚了,往往只能提到一些很一般性的、表面的了解。比如「誰很調皮「誰數學成績比較差」等,對於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態度方面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起點就了解很少,或者說基本沒有意識到。由於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分析,導致教學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並且直接影響教學策略的選擇,往往使教學設計產生很大的偏 差。 誤區三:課後很少對備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年復一年「重頭再來」。 由於日常備課筆記缺乏精心設計和教學反思,只是應付學校領導、上級領導的檢查,全憑抄襲。備課筆記中雖有反思,但也限於「教材分析清楚,把握學生不是很准確」等這樣的套話,備課筆記中沒有任何修改的痕跡。很少有教師去翻閱以前的備課筆記,寫備課筆記成了教師們年復一年的「重復勞動」,就更談不上對備課筆記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備課筆記重復利用率很低。 沒有反思與評價,就沒有積累。因此,我們的備課能力就一直停留在低層次停滯不前。讓我們一起聽聽我們自己的大實話吧。 問:教學後,你會進行反思嗎? 答:肯定會,上完課後總會想想教學得失。但是不太喜歡寫什麼教學反思之類的東西。一開始覺得很新鮮,寫多了,大同小異,說一些重復的話,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問:教學完成之後,你會花一些時間去修改和完善你的教案嗎? 答:我腦子會記住一些出現的數學問題,如果上平行班的課,我會調整我的教學,但很少會去修改備課筆記,也沒有那麼多時間。 問:如果你寫下這些課堂上出現的教學問題,對你以後再教這些內容會是一個參考呀! 答:我很少去翻以前寫過的備課筆記,基本上是重新再寫,沒有什麼意義。 誤區四:教師備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前後教學脫節或重復。 數學課程知識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建構起來的,新課程標准更突出這一特點。同一領域的學習內容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個主題或單元學習內容的相關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整體備課,去突破教學難點。目前,我們的現狀是很多數學老師不能整體把握課程內容,不清楚數學知識體系結構,不熟悉課程內容的前後知識的關聯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學期的教材和教師用書上,僅僅通過教師用書上一些教學建議來設計自己的教學。各年級教師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出現要不早已學過,要不很多必要的知識不具備。 深入分析,存在以上誤區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教師對於備課這個問題認識不夠、掌握不足,我們的教學還處在經驗總結階段沒有利用科學理論做指導。基於此,我針對以上存在的誤區,查找了相關的資料,以及名師的優秀做法並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與大家一起分享「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有效備課」,希望多多少少對我們以後的備課有一些啟示。 一、正視問題、轉變觀念、重在落實。 從教十幾年,我在備課方面也存在這樣的誤區:重形式輕實效,重教法輕學法,重課前教案編寫輕課後反思;可謂是十年備一課,一課備十年,備課多數是為了應付檢查。其實,這樣的備課即使書寫再認真、數量再充實,環節再齊全,格式再統一,也只能成為「無效備課」。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教師備課要面向課堂,解決教與學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落實教學理念和指導教學行為 的預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我們先從備課中的「備」來看,它可以理解為「准備」、「預備」和「完備」。備課就可以理解成「為課堂教學做准備」和「使課堂教學更完備」。備課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做准備的一個動態過程。從廣義上講,備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包括課前備、課中備和課後備。備課也是無止境的過程,包括教師的生活、學習、教學等活動以及教師對自己人生的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識增長等理性和非理性思考和認識過程等。我們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就是要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建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備課理念。 首先要樹立角色意識。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獨裁者和傳授者,而是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也就是「教師搭台,學生唱戲」。備課時教師要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著重考慮如何做一名促進者、指導者、激勵者營造者、參與者。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新課程有效備課過程中要努力體現「三維」目標,通過文本研究發現問題,重視學生發現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對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等作全面設計。 再次,要樹立服務意識。教師要從心靈深處走下神聖的講壇,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有效措施,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第四,要樹立對話意識。備課時教師提前與學生與文本與情境進行「無聲」的對話過程。這也是一種具有十分教育意義的對話過程的設計。 最後,要樹立持續發展的意識。教學前並非是備課的結束和終結,僅僅是一個階段,要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備課。教學結束後還要備課,學生的問題沒有解決完,課就還沒有真正備完。 二、讀懂教材、讀懂學生、勤於反思。 讀懂教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材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具有拓展性,應有利於學生探索。發現、質疑、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 (一)讀懂教材的重要性 如果把課程標准比作圓心。那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徑。無論圓有多大,都離不開圓心這個核心元素。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標准,同時用課程標准來駕馭教材。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科書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因此,我們要堅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想境界。讀懂教材可以說:是教師靈活運用教材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是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信心的需要。 (二)讀懂教材的方法 1、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解讀教材。 2、持課程改革的理念解讀教材。 3、持質疑解惑的態度解讀教材。 4、抓數學本質的問題解讀教材。 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一定是具有學科見識的教師,也一定會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讀懂數學的本質,清晰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抓住數學本質,實施教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創造性的,教師要養成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不斷的思考。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對數學本質的思考,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對促進教師教的能力、學生學的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如何研讀教材 1、開展「聯系性」研讀,用整體聯系的觀點解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數學是一門系統、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系的知識網路。很多知識呈現都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閱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系性研讀顯得尤為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例如,《除法的意義》這節課,有的教師只滿足於這樣幾點:(課件呈現)而一位成熟的數學教師的腦子里對於除法知識的儲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知識樹。(課件呈現) 2、開展「多角度」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研讀。 (1)、「從教師教」的角度研讀(2)、從「學生學」的角度研讀(3)、從「編者編」的角度研讀(4)、從教材對比的角度研讀 「從教師教」的角度研讀要做到四個「結合」: ①、結合課程標准要求,解讀教材的編者意圖和教學目標,領會其精髓。②、結合紅點標示的問題和學生疑難問題的培養能力角度解讀教材。③、結合知識的生活化角度解讀教材文本④、結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從認識規律角度解讀教材文本。 從學生學的角度解讀教材要認真思考以下問題: ①、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②、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③、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④、學生自己閱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⑤、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 從「編者編」角度解讀教材要做到: 把握全冊教材的基本結構,主要特點,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到「胸有全冊」; 把握教材的每個單元教材的內容、特點、訓練點等,做到「胸有全組」;把握教材的每個課時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做到「胸有全篇」。 (四)怎樣讀懂每節課的教材 1、讀懂教材情境圖。 2、讀懂每一道習題。 3、讀懂教材呈現的方式。 如何讀懂主題情境圖呢? (1)、必須讀懂它是以什麼形式呈現的?是怎樣反映本單元要學習的基本內容的? (2)、要讀懂主題情境圖給了我們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本單元教學中起什麼作用? (3)、要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要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要讀懂「主題情境圖」所呈現的圖形、圖片、場景或情境中滲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讀懂每一道習題? 練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必要過程,適當的練習對增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華羅庚曾經說過「學數學不做題目,等於入寶山而空返。」這說明:①、數學練習的過程引導學生邏輯思考的過程。②、思想練習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走進數學的過程。③、數學練習中數學問題直接挑戰學生的智慧。 要使練習有效,教師就要讀懂習題。那麼,怎樣讀懂教材中的習題呢?①、弄清習題目的,分清練習層次。②琢磨習題蘊含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③考慮習題變式,拓展延伸的方向和必要性。 讀懂教材呈現的方式 新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為基本敘述模式。從教材呈現方式中可以看到哪些知識是要得出是准確概念描述。如,有些定義是很准確呈現,那麼我們就要讓學生掌握,有的只是讓學生自己在生活實踐不斷地去完善知識內容。 教師讀懂教材,必然要經歷「願讀——常讀——會讀——讀懂——讀深——讀廣——讀透」這樣一個過程。 下面就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為例,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教材分析: 一、知識點 信息窗一(整理存錢罐):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並了解它們之間的簡單關系。 信息窗二(購買學慣用品):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二、具體內容介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認識人民幣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參與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簡單的人民幣的加減計算。 本單元設有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是通過「數一數你存了多少錢」這個問題,認識人民幣元角分,了解之間的關系,藉助自主練習第1 題「認一認,填一填」,認識面值較大的人民幣,會對人民幣進行簡單的兌換;第二個信息窗是 購買文體用品,通過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學習簡單加減計算,通過自主練習提高學生用人民幣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重點不在背誦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及互化方法,應通過整理存錢罐和購物活動體會人民幣的功能以及使用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特點,教材從素材到練習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素材呈現的是一個小學生在整理自己的存錢罐進而去購買學慣用口的情境。這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這一單元的學習可以說學生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經驗,只是沒有作為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所以,我們就要充分喚起學生的經驗讓他們用自己的經驗來解決問題。信息窗一,先認識人民幣元角分,再是兌換活動。這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中進行模擬,或真實地讓學生進行整理自己的錢。 練習中沒有機械的訓練轉化和計算的題目,而是與應用結合起來。如信息窗一後的練習:第1 題,是認識人民幣知識的拓展,認識大額人民幣,在兌換中鞏固之間的關系;第2 題,是以玩具價錢的形式來鞏固人民幣的認識;第3 題是實用的郵資來呈現出簡單的計算,為下一個信息窗的學習作準備;第4 題是簡單的購物,是學生最常見的遇到一個物品,如何付錢的問題;第5 題讓學生會看價錢,這里出現了小數表示的價錢,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只是讓學生簡單地知識是多少錢就可以了;第6 題是循環題。信息窗二後也是安排的與實際緊密聯系的購物中的問題,如找錢的問題、選擇商品的問題、算計錢數的問題等等。第2 題很有意義,是循環時間的知識,其素材與奧運聖火傳遞聯系。在這些練習題的處理時,我們也需要不違背設計的意圖,組織一些模擬購物等活動,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知識,體會購物中解決問題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學生學習的有關計算基礎可能會制約學生錢數的計算,練習時不要增加難度。 三、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討論 1、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基礎差距比較大。 現在小學生因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對人民幣的認識和熟悉程度也不盡相同。認識人民幣存在的問題不會太明顯,但購物時可能有些學生沒有購物的經驗,出現困難。所以教學中,要注意了解到學生之間的差異,組織學生的合作交流時,可以採取互幫互學的方法進行。 2、問題的解決結果不好呈現。 因為本單元的情境或練習都是一些活動,對於活動,學生在其中能學到知識,但問題卻是他們知道可以買什麼東西,能說上來,卻不知如何落到紙上。而一旦讓學生去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不知如何去呈現出自己的答案。對於這個問題,可能會有許多類似的情況,學生會說但做不行,所以在課堂中我們要想辦法既讓學生會說,還能會表示出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讓學生把想買的東西圈起來等等辦法,不能光讓他們說,要落實到紙上。 3、基礎知識的落實問題。 在新教材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有一些教師一度地認為新教材就是課堂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精彩的發言。在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曾強調,新教材絕不是摒棄基礎,它同樣強調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扎實。如人民幣單元,我們就必須讓學生會認識並能使用好人民幣,會進行購物。為了鞏固這些基礎,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讓學生鞏固下來;再如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 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對於口算,我們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會口算的程度上,還必須要熟練,要有一定的速度。要達到這些,就不僅僅是靠課堂上的講就行的,必須對學生進行反復地訓練,甚至是在一個階段的每一節課的課前幾分鍾進行這種例行的口算訓練,直到學生熟練為止。 4、面向全體的問題。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面向全體較困難的情況,讓每一個學生都會買東西恐怕兩節課是不行的。我想,教材其實給我們提供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思路,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一些小組的作用。如第一個信息窗人識人民幣時,每一個學生都來整理自己的存錢罐,對照存錢罐里的零錢來認識,同桌兩個可以進行一些兌換活動,最後讓學生按書中的表格形式進行整理並數出錢來。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還比較好操作,也有反饋的形式,便於老師掌握了解。對於一些購物活動,同樣可以在全班模擬之後,小組內開展活動,教師輪流地參與到小組中,此外,教師還可以把一些題目放到課外實踐,組織活動,讓孩子跟媽媽一起去購物,提供給他們一些記錄的形式,再組織交流。總之,要考慮組織的形式,就是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就是要想辦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同時還要考慮到反饋,學生的情況老師要有辦法掌握。 以上是借兩節課例與大家交流一些怎樣讀懂教材的想法,希望我們大家能共同地探討與交流,您的意見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發,大家的關注也會讓我們的一些困惑逐漸地明朗,真誠地希望共同交流。 讀懂學生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什麼不重要,學生想什麼比這重要一千倍。」 (一)讀懂學生的重要性 讀懂一名學生就是走進一個世界。要走近孩子的數學學習的心靈,就要了解他們在數學學習中有什麼思維障礙點,會碰到哪些困難,影響其解決的因素是什麼?孩子們又是怎樣去克服解決心中的困難的?要學會「蹲下身子」「彎下腰來」走進孩子的世界。要明白:為什麼要讀懂學生?教育不是做產品,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一個人。我們追求的不是教師精彩!而是學生的精彩! (二)讀懂學生的策略 1、讀懂學生的已有基礎,找准教學起點。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所說:「影響學生學習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拓寬了,他們的學習准備狀態有時遠遠超出教師的想像,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經知道的清清楚楚了。不一定是真實起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已有基礎和經驗把握教學的有 效起點。 2、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握學習重點。教育是生命和生命之間交往與溝通的過程。教師心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要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就需要關注學生對於新學內容興趣點、難點是什麼?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固著點與新學知識「潛在距離」,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思考怎樣的方式才更利於他們的學習。基於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我們才能准確定位學生的學習難點,思考促進學生理解的載體是什麼,才能准確定位學生的現實需求,把教學定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支持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3、讀懂學生的學習差異,把握教學彈性。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學生之間的家庭背景、學習經驗、學習基礎、學習風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的差異既有顯性也有隱性。教師在關注群體共性特徵的基礎上也要關注個體,關注學生性別、年齡差異,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習的方式等,要把差異作為教學資源。讀懂學生間的差異,才能實行因材施教,才能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4、讀懂學生的學習障礙,調控教學難點。所謂學生的學習「障礙」,事實上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教學難點」。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是要幫助學生跨越這些障礙。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原本就是為了「解疑釋惑」而存在的。所以,作為教師,在備課時,應當著力於分析學生學習中將會遇到什麼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緣何會成為學生的障礙,這些問題對學生造成的障礙有多大等等。在備課時要深入鑽研教材,想學生之所想,摸清學生的認知障礙,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過程。這是實現有效備課、有效教學的根本。 5、讀懂學生的學習思路,調整教學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按照教材的思路走之外,同時要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讀懂學生的思路,這樣在講課時才能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讓其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一步步引領到教師的授課思路上來。 正如「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個性。學生好比是一本書,且是一本時刻變化的書,讀懂學生這本書,教師關愛學生是前提,關注學生差異是基礎,全面了解學生是關鍵,促進學生心智發展是根本。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讀懂學生。可以進行一次心理訪談;可以開展一次課堂前側和後訪;可以進行一次學生訪談;可以從學生一份作業中讀;可以從一份試卷分析中讀;可以是課堂上的一次師生對話;可以是一次次的課堂觀察…… 要真正讀懂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學習;多一些思路;多一些交流。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互動;多一些接納。在備課的設計上,教師要做到:多一些情境;多一些變化;多一些策略。 善於反思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善於分析自己勞動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秀 的有經驗的教師。」康德曾說;「越是經常、越是執著的思考、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贊嘆和敬畏。」教師的反思有利於觀念的改變,有利於專業精神的發展, 是形成實踐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反思的終極追求就是要讓教師在反思中「學會教學」,在「認可」與「開掘」的歷練中,不斷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升自己,克服並遠離職業倦怠從而建構一個積極健康的「教學自我」。 三、整體備課、引入流程、突破難點。 以《認識鍾表》、《時、分、秒》兩課題為例談談在備課中如何把握知識體系結構、課程內容的前後知識的關聯性,來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困惑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在一年級下冊安排了《認識鍾表》單元,課時為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認識鍾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這一內容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學生都能掌握。在二年級下冊又安排了《時、分、秒》單元,課時為三課時,第一課時《認識時、分》,第二課時《認識幾時幾分》,第三課時《認識秒》。和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單元相比,這一單元內容難度大,多數學生通過三課時的學習不能夠完全掌握,我們可能會在第一、二課時後各增加一節鞏固練習課,整個單元結束後再增加一兩節復習課,即使這樣還有不少的學生不能掌握,需要在以後的學習中配合家長才能鞏固。我認為《時、分、秒》單元教學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這一內容知識點多,認讀鍾面時刻步驟多,記憶容量大;二是名師教學導向出現偏差,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沒有用於有效的訓練。 應對策略 我多年執教低年級,這一教學難點也一直困擾著我,為了找到突破口,我對兩個單元的教材進行了整體備課,並嘗試引進「流程」概念,兩年下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策略之一:進行整體備課 我們要樹立整體備課觀。要上好某一節課,不能光備這節課,還要熟悉和了解這節課之前和之後的一系列教材,這叫整體備課。把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單元和二年級下冊《時、分、秒》單元放在一起備課。從系統出發進行備課,這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統一看針的順序「先看分針,再看時針。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一課,教材雖然沒有特別說明「先看分針,再看時針」。但從小朋友的中「鍾面上長針指著12,短針指著5。可以看出「先看分針,再看時針」。 而二年級下冊《認識幾時幾分》一課,教材沒有說明先看分針還是先看時針,《教師用書》也沒有告知,我們一線教師大多沿用老教材中教學認識幾時幾分的方法,即「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要問多了多少分,再看分針」,這種「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的方法和一年級下冊《認識鍾表》一課教學的順序是相反的,這就不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看鍾面時刻的方法。所以我在教二年級下冊《認識幾時幾分》時,也讓學生先看分針,再看時針,這樣不僅能與一年級教學的方法統一起來,而且能分散難點,提高正確率。 策略之二:引入語言流程 除了統一看針的順序「先看分針,再看時針」還要統一看鍾面時刻語言流程的表述。這里我受麥當勞等國際著名企業的流程影響,構建語言流程。企業流程的特點是:簡單化、專業化、標准化,

閱讀全文

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數學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