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學科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語文是研究性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開展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尚待開發的新領域,本人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粗淺的看法。1、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什麼是語文研究性學習呢?指學生在語文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培養學習態度和研究意識的一種學習方法。 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研究必性學習關心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研究性學習也講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關鍵是學生能否對所學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正是如此,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突出特徵就是堅持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 (1)重自主。語文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學習什麼內容,採用什麼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全由學生自己做主,老師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給學生做指導,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師的興趣、愛好、視野的限制。對本地方言有興趣的同學,又可組成一組,到各地收集素材,積累資料。研究性學習自主就自主在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研究學習的內容,可以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研究方式。可以說整個研究小課題的內容、方式、進度、實施地點、表現形式等都取決於學生個人的努力。 (2)重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製作成果。它可以是一個方案設計,一個廣告創意,提出一種新見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掌握了具體知識和技能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也就是學習過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結果。,通過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小論文,即使結論不一定正確,它同樣有存在的價值。 (3)重應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A、概念學習。通過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質。
㈡ 如何實施小學研究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因此,在課堂里,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通過觀察、實驗、猜想、推測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大膽創造數學。筆者認為開展探究性學習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重問題情境創設,點燃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慾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自主探究的動力。所謂情境,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營造一種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火,讓每個學生主動、積極、自主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學習。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慾望。
2、教學中創設懸念情境,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究的材料,那麼懸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例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揭題時,教師問:魚總是在水裡游,怎麼會游到紙上呢?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這樣設置疑問、懸念,既創設了問題情境,又為學生的思維導航,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躍躍欲試的興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起來了。
二、注重師生互動,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營造探究的樂
疑問是思維的動力和發現的鑰匙。初中生生性好動,求知慾強,在自由探究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疑問,這樣疑問的解決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問題本質的認識和新知識結構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問是學生積級探索的內部動力,是學生信知水平的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誘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三、重視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我在閱讀教學中,十分注重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採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而是根據學生朗讀的實際水平進行評價,讀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語音很准確,並且沒有漏字。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我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我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另外,我還特別注意鼓勵學困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四、注重生活滲透,適時巧撥妙引,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要巧妙點撥,相機誘導,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自主探究方法。
初中語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地方,引導學生圍繞矛盾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方法之一。思維定勢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潛在障礙。在探究性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維定勢點,反向思考,拓展空間,引發創造,可以引導學生從逆向的角度來分析課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總之,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應創造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㈢ 語文研究性學習方案
2007暑假語文學習活動方案 (類似格式,僅供參考)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就要開始了,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而充實的暑假,老師特地為你們設計如下的語文學習活動,就由此開始我們的暑假語文學習之旅吧……
一、制訂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
同學們,漫漫假日,我們不妨先為自己制訂一份《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然後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做到勞逸結合,如何?在制訂計劃時同學們要注意安排好漫長暑假的整體計劃、目標和每周、每日的短時計劃。另外在計劃中同學要明確暑假語文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二、在閱讀中學習和生活
古人雲:「開卷有益」,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世界、宇宙。或許翻開每一頁的書卷,聞著書香,我們的心靈會得到一次次的升華和凈化,老師為同學們推薦了以下的書目和報刊雜志,希望能伴隨著同學們快樂的度過暑假的每一天。請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
1、推薦的書目:
《紅樓夢》曹雪芹、《聊齋志異》蒲松齡、《朝花夕拾》魯迅、《一千零一夜》納訓譯、《昆蟲的故事》法布爾、《堂?吉訶德》塞萬提斯、《三國演義》羅貫中、《吶喊》魯迅、《子夜》矛盾、《家》巴金、《雷雨》曹禺、《圍城》錢鍾書、《老人與海》海明威、《巴黎聖母院》雨果、《魯濱孫這漂流記》笛福、《名人傳》羅曼?羅蘭、《科學的歷程》吳國盛、《安徒生童話全集》安徒生、《愛的教育》亞米契斯。
2、推薦的報刊雜志:
《中國青年報》、《溫州日報》、《溫州晚報》、《青年文摘》、《演講與口才》、《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散文百家》、《知識文庫》、《男生女生》、《奧秘》、《科幻世界》、《意林》。
二、感悟生活,我手寫我心
寫作使我們的生活更美麗。請同學們在暑假裡完成以下幾篇作文。
1、寫一篇讀書心得;
2、寫一篇影視評論;
3、自由作文二篇。
(1)內容寬泛,天文地理、時事政治、軍事體育、自然環保、動物風景、社會現象、家庭生活、友情藝術、心靈感受……皆可入文。
(2)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3)自擬題目;
(4)字數不少於500字。
三、研究性學習
學習的關鍵在於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學習和超越。老師為同學准備了以下幾個研究性學習課題,請同學們自行組合小組,任選一個課題,完成資料的收集和內容的探究。
課題參考:
課題一: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探究。
課題二:唐詩宋詞中有關「月」的意象的研究。。
課題三:有關蒼南鄉土文化的調查及研究。
課題四:有關碗窯歷史的調查研究。
四、收看電視,打開我們的另一扇視野
炎炎夏日,在家中收看電視是同學們不可缺少的節目,有節制的收看電視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老師為同學們推薦以下的電視節目,但是請同學們有所選擇觀看電視節目,注意保護視力。
推薦欄目:
中央一台:《新聞聯播》、《新聞30分》、《新聞調查》、《三星智力快車》(周日9:20)、《今日說法》、《開心辭典》、《實話實說》、《國際時訊》、《金蘋果》(周六16:10);
中央二台:《幸運52》、《對話》、《第二起跑線》;
中央三台:《同一首歌》(周五19:35)、《藝術人生》(周五21點30分);
中央五台:《體育世界》、《NBA賽場》(周五7:30)、《電子競技場》(周六12:00);
中央六台:電影頻道的相關電影
中央十台:《科技博覽》、《探索?發現》;
地方台:
(1) 黑龍江台:《新聞夜航》、《小天鵝》、《開心擂台》;
(2) 湖南衛士:《娛樂無極限》、《快樂大本營》(周六8:30)、《音樂不斷》(周一至周日中午12:30);
(4)東南電視台:《開心100》
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我
學習離不開實踐,沒有實踐的學習是脫離實際的學習,是蒼白的學習。為此,老師為同學們設計了以下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請同學們踴躍參與,並寫下相關的報告和調查。
1、設計一次采訪活動;
2、有條件外出旅遊一次(在父母帶領下);
3、參加一次公益活動;
4、邀請同學或朋友到家做客;
5、進行一次社會調查,完成調查報告(參考題目:有關我班級學生家庭藏書情況調查;中學生出入網吧情況調查;中學生日常消費情況調查等等)
六、學做家務,學會勞動
你會做家務嗎?利用暑假,學著做家務,給父母一個驚喜。以下是老師為同學們設計的家務活動,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1、學做一種烹調;
2、學做家務;
3、構思並實施「給父母一個驚喜」的活動;
七、為暑假語文學習之旅畫上句號
漫長的暑假即將結束,同學們應該為我們的暑假語文學習之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開學後,請大家交一份「暑假學習活動」的實施報告。需將有關內容裝訂成冊,要有封面和目錄,內容包括《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一份、作文四篇、讀書筆記十篇、游記一篇、采訪稿一份、研究性學習總結一份、社會調查報告一份。開學後將在班級里進行優秀「暑假學習活動實施報告」成果展示。
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活動中來,祝同學們暑假愉快,多有收獲。
暑假作業應怎樣布置,已經越來越多的引起有關人士的關注。我想,暑假語文作業不應該僅僅只是書面作業,應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動手,參與實踐能力,應該更多的讓學走出書本,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在生活、社會中學習語文,從實踐中學習語文。應該引導學生由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被動接受向自由探究轉變。應該讓作業不再僅僅是作業,應該使學生感到這是自己的一份成果,讓他們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
㈣ 三年級語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總結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
我國富饒、美麗,有許許多多珍珠散落在祖國各地,通過在班級開展研究性學習,了解西沙群島的位置,從文中蘊含的句子,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使得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欣賞美的文字同時,深深地愛祖國,產生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報效祖國。
2、課題的意義:
由於3年級學生小,從來沒有到過西沙群島,無法從文中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所以通過查閱資料,閱讀課文,交流,探討,研究,訪問,調查,全班展示、交流等方式讓學生透過文字蘊含的句子,重點是學會欣賞本文,掌握本文的結構和了解西沙群島富饒,發學生的共鳴。通過親身實踐,較為全面地了解西沙群島,產生愛祖國,愛家鄉,熱愛家庭的情感。
3、課題介紹:
本次研究性學習的選題與小孩子喜歡大自然的美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小學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群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但只要是學生自己調查、查閱資料,閱讀課文,交流,討論,展示等活動所得一些知識,讓學生明白從文字的句子中產生美的共鳴,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島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1、知識與能力:學會賞析優美的文學作品,從文中蘊含的句子中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體會寫景物的生動。體會如何運用細膩的語言描繪眼中的美。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小組合作、分工、選定研究的課題。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收集圖文資料,並且在小組內回報交流,形成研究成果。通過全班分小組匯報的形式,交流所得,完成課文的研究性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產生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的情感。在自學、自學研究、交流、探究中感受文中句子蘊含富饒的西沙群島。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
1. 三年級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的初級階段,對自然的認識重要性與自己的關系處於一個朦朧的時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正在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關鍵時期。
2.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求知慾強,思維活躍。
3.在次課題中,利用小組討論、合作的形式,學生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題和小孩子喜歡美麗的祖國的特點相適應,正適合中年級的小學生,學生從富饒的西沙群島受到啟示,有所發現,重在播下興趣的幼芽。
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學會賞析文字優美的文學作品,體會寫景的生動
2、學會觀察身邊的事,體會運用細膩語言描寫的好處。
3、從文中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升華到愛家鄉、愛家庭、愛祖國的情感。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1.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
2.一些相關的圖片。
3.課外資料。
4.課文的語音資料。
六、資源准備
教師准備:准備相關多媒體課件;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西沙群島自然、資源方面的資料。根據主題教師提供的資源:相關的主題活動圖片、輔助研究的量表和樣張。
學生准備:根據本小組的研究課題和分工,收集相關的資源圖片和文字,以及美麗祖國、家鄉方面的課外資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2、 聽介紹、提出自己的疑難和想法小組交流課堂討論 。
動員和培訓,激發興趣,選定課題。用第一篇為例子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
第一周
第二階段 課題准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1、學生學習課文,全班分組選定小組課題後。通過再次自學課文,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形成個人的研究方向。
2、交流、研討,初步產生小組合作內容。
1.引導學生選擇課題。
2.指導成立小組學習。
第一周
成立課題組
1、小組合作,繼續結合課文,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方面的圖文資料。
2、確定研究內容,選定課題。
指導幫助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1.每組6-8個人,小組成員民主推選一個組長。
2.在第一次小組會議後,各成員就分頭分工合作進行相關課題的初步准備。
3.通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每個小組完成課題研究作業。
1.指導學生召開小組會議。
2.重點指導小組分工協作相關問題。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匯報活動,簡單反思。填寫表格、收集各方面資料。如:根據本小組分工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來收集西沙群島風光、動植物、礦場資源圖片;收集關於課文和研究資料上關於描寫動西沙群島富饒方面的優美詞語或句子;收集描寫西沙群島富饒的短文;收集美麗家鄉、祖國方面的拓展資料。
2.寫一些活動的體會小組內部討論、交換意見,小組向老師和全班同學匯報方案
3、開題報告和評審。
4、用手抄報、電子版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4、班級內各小組根據成果演示研究成果。
1、過程指導: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導。2、指導學生用文字、手抄報、電子版報、ppt 等形式呈現實踐過程和成果。 3、引導小組交流展示、分享活動收獲。
4、班級展示,演示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從文中的優美的句子真正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富饒,產生心臨其境的感受。
第二周至四周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這次的研究性學習很受學生青睞的。因為從學生的興趣、態度、意識等方面來看,由於研究性學習一改以往學科課程單一的學習模式,跳躍的進行知識技能的整合,注重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融入社會,這對於知識能力尚淺又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機遇和挑戰。既可以挑戰他們的勇氣,又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
研究性學習還需要大環境的配合,既要學校的支持,還要家長的支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給定學生一個的主題,幫助學生順利進入研究性學習,絕大部分同學很有興趣地參與其中,但也有極少數學生顯得不積極主動,這時候需要教師們去鼓勵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入這樣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來。小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樣的方式很感興趣,但是由於家庭和學校的溝通不足,某些家長對這樣的活動不理解,導致某部分同學無法上網查閱資料,甚至有的學生條件有限,連西沙群島方面的書籍都無法查閱和記錄西沙群島富饒的短文和圖片等,無法體驗整個研究過程。由於是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對涉及的研究方法並不明確,只能由教師們來提供量表及樣張來輔助他們研究。隨著研究的進行,逐步滲透怎樣選擇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的思想。
㈤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申報方案怎麼寫
為什麼要開展本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意義、價值):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語文課程中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當今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素質的一個方面,而且已成為適應現代社會必須具備的素養。 低年級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們發現,目前閱讀教學的課堂,卻常常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被真正確立。即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不夠。學生在課堂上喜歡閱讀,自覺主動閱讀很少,被動閱讀居多。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在於閱讀。」而要使閱讀變得高尚、自覺、主動、持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就是要交給學生一把開啟語文知識寶庫的金鑰匙,而這把金鑰匙就是「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本課題將從「培養正確的讀書姿勢、培養樂意讀書的習慣、培養個性朗讀的習慣、培養朗讀評價的習慣」四個方面來探討低段學生語文課堂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問題。教會學生用這把金鑰匙去打開閱讀這扇知識大門,從而讓他們在精彩的閱讀享受中提高語文素養,豐富精神世界。 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說明(此項根據研究需要填寫):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指符合學習心理規律的一種高尚、自覺、主動、持久的學習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指正確的讀書姿勢、喜歡閱讀,主動閱讀、能感受閱讀的樂趣。讀懂,讀會,讀出自己的個性、疑問、感悟、情感。並會朗讀評價。 課題研究計劃採取的措施(這部分為重點,要詳細展開說明課題計劃採取措施的對象、內容、方法、步驟等,如:從什麼角度切入?計劃怎樣操作?以什麼方式記錄?等等。課題組如果有該課題的前期研究,也應加以說明): 課題研究的對象:新小一乙班全體學生 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低段語文課堂為栽體,以課堂學習活動為內容。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在新理念背景下,如何優化低段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設計,創設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並自然地滲透課堂禮儀習慣的培養,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課題研究的內容: 我們將通過創設閱讀氛圍、豐富閱讀形式、再現閱讀情境、巧設閱讀懸念、適時激勵閱讀等措施。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與背誦的習慣、專心致志與邊讀邊思的習慣、勤於動筆與勤學好問的習慣、想像的習慣、積累語言和寫作的習慣。同時滲透不怕困難、虛心好學的禮儀。 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主要調查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其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等是否有變化,變化是否是良性的,在異常情況下又如何調控等。 2、文獻研究法:通過廣泛查閱、分析文獻,吸取先進理念,借筌當前日新月異的現代教育思想,在前人的基礎上作更深入更特色化的理論研究。
3、個案分析法:對典型的教學細節或學生個體進行深入地跟蹤分析。 4、經驗總結法:實驗過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總結得失。自覺地將自己的實踐與相關理論進行有機結合,不斷地修改實驗方案、方法、手段。收集別人已成功的經驗做法,加以利用、改進再實踐。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手段: (一)准備階段 (2007年4月):制定方案、初步研究。 (二) 深入研究階段 (2007年5月----2007年6月): 定期進行研究情況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
(三) 研究總結補充階段 (2007年7月):完成實驗後測,整理資料,全面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預期要取得的成果(即期望經過研究,在所解決的問題上會產生一些什麼變化,用什麼方式加以表達,如調查報告、個案報告、論文、課件等): 1、教師心得體會,反思、隨筆,階段小結等。 2、學生學習成果展示。閱讀習慣測量記錄。 3、教師閱讀教學匯報課、研究論文、課題結題報告。
㈥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開展之前,要想好講的中心主題是什麼,備好資料
提前布置好,讓學版生查閱相關內容權,有一定的了解
在講課當天,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從而應對學習課題,有了更好的方向和引導
剩下的,就要看準備的內容了。
小學語文,還是讓學生多些興趣好,這樣課堂活躍
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預祝你成功
㈦ 研究性學習方案
可以參考下:
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教育則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國的中小學環境教育目標,主要是使學生增進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意識; 初步學習有關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樹立正確的環境道德觀; 逐步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如何盡快、有效地實現中小學環境教育目標呢?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研究性學習能推進中學的環境教育。研究性學習為何能推進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如何開展的?環境教育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何益處?這就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一、研究性學習和環境教育的關系
環境教育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其相關的各個領域。因此環境教育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在環境教育的全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索、解釋和檢驗這三個科學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要素,而這也是研究性學習所能給予的。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具有綜合性和應用性。它重過程,在學習形式上也具有發現、探究的特點。環境教育中常常以問題解決法和課題研究法來組織教學,如: 廚房油煙對生物的影響,此課題的內容涉及及到生物、化學學科,油煙的成分是什麼?這些成分對生物的生活有何影響?影響的程度?菜油、豆油、精製油及反復多次使用的油的油煙毒性是否一樣?……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查找資料、需要他們假設、猜測。再通過實驗驗證解釋,通過一個課題既能使學生重視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又能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研究性學習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合作學習和研究、學習者可以取長補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關心環境、治理環境、樹立環境意識。
二、環境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是如何進行的
在環境教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境與途徑,情境的創設有多種,途徑也可以各不相同。
1. 以問題組織教學,創設研究性學習的情境
在《生態系統的功能》這節必修課中,我一共提了15個問題,以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思考環境問題。這15個問題都是圍繞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基礎知識展開的,然後以社會熱點問題,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為背景,請學生聯系實際分析人與環境協調發展應該怎麼做?最後以一個專題--人類發展與生態環境,引出8個研究課題。請學生任選一題或自選一題,圍繞專題研究寫出研究報告,作為回家作業。
附(1)《生態系統的功能》這節課的問題類型與學生參與方式
附(2)研究的專題與課題
研究專題: 人類發展與生態環境
研究課題: 1 人口資源與能源
2 能量流動與物種的多樣性
3 直接或間接使用的能源有哪些?
4 我能為節約能源做些什麼?
5 調查本校午餐中浪費的現象,用生態學觀點估算能量的浪費
6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淡水資源
7 我們能為節約用水做些什麼?
8 我能為防止氣候變暖做些什麼
2. 以課題研究來引導研究性學習
蘇州河的整治是上海建設的一個熱點問題,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選題,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所以在自研式綜合活動課中,我以《蘇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為專題內容,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也是一個實踐性的課題,更是一個現實性的課題。今天的蘇州河水黑臭不能飲用,問學生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的溶解氧和前兩年相比是否有所提高?你是否對它的氨氮含量和耗氧量進行過測試?你能使小金魚生活在蘇州河裡嗎?蘇州河的樣板段在哪裡?你知道嗎?等等這些問題。給同學們創設了情境,也指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途徑。《蘇州河樣板段整治工程狀況的調查》、《蘇州河市區段部分段面水質分析對策研究》、《蘇州河的治理與市民參與程度及自我定位》、《了解河流污水的治理工程對蘇州河的整治成效》等都是在"蘇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專題下完成的課題研究報告,它們都參加了市裡的答辯、獲生物與環境實踐活動的等第獎。
環境因素到底對生物有何影響?這是一個大課題。環境因素有許多: 大氣、土壤、重力、水,題目能否小些?只取一個因素。於是"水質污染對生物的影響"課題提出來了。水質污染有多種類型,你研究的是哪種?以什麼生物作為研究對象?--水蚤。有人常把煙蒂扔到水中,這會對生物有影響嗎?《煙絲浸出液對水蚤的影響》的研究方案設計出來了。洗碗時用的洗潔精對生物會有影響嗎?各類污水應用什麼方法處理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呢?……這些課題需要同學們去研究,這些方案需要同學們去實施。
3. 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來推進研究性學習
環保課題研究中要使用多種儀器,是老師教呢?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摸索?了解一樣儀器,學會使用操作,這是一項技能掌握,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學會看說明書,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操作,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4-5位同學成為十組,有學習聲級計的使用組,有學習溶解氧測定儀的使用組,有學習化學需氧量測定儀的使用組,有酸度計的使用組……我學會了教你,你學會了教我,大家都是老師,又都是學生。在測試COD的過程中要用硫酸鐵溶液,目前實驗室中沒有,能不能用氯化鐵來代替呢?不行,氯離子干擾太大。能不能用硝酸銀將氯離子沉澱下來呢?酸度計使用之前,為什麼一定要標定?不標定和標定的測試會有什麼差異……這些實踐中碰到的問題,都可以讓同學們進行探索研究。通過一個課題研究可以讓學生學會幾樣儀器的使用,掌握幾種測定的方法,還可以用到生物、化學、環保等方面的綜合知識。
三、研究性學習可以促進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中進行研究性學習,使研究性學習有一個較好的載體。環境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問題,是和人們生活密切有關的實際問題。它給學習者提供一個復雜的綜合性情境、這樣就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予以解決。而研究性學習涉及的知識面廣,同時研究性學習中合作學習佔有重要的地位,這就可以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來解決問題。在環境教育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可使學生綜合考慮問題
例如: 《香煙煙霧對生物的影響》,開始同學們設計方案時,猜測香煙定會降低水中的溶解氧,使金魚缺氧致死,但在實際測定時,發現通入香煙煙霧的水中溶解氧要比對照組高,氨氮含量也比對照組高,這是什麼原因?使金魚致死的原因是不是氨氮過高的緣故?帶著這個問題,學生查閱資料,通過學習,了解了煙霧的成分有許多,它們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使金魚致死的原因也是復雜的。有些因素並不是方案設計時考慮到的,因此還要測試其他的指標考慮各種因素才能最後確定其原因。
2. 可使學生採用多種方式收集信息
一個課題的完成,有許多工作要做,首先一條就是收集資料。學生獲得信息的手段很多,有剪報、有網上查詢,有到圖書館查閱,有到實地觀察,還有的向當地居民調查。如"蘇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專題研究時,有的學生到蘇州河整治辦公室借閱資料,有的設計問卷調查,向過路人與周圍居民調查,有的則從電腦網上查閱情況。
3. 可使學生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
例如: 蘇州河水的監測,要測定水中的溶解氧,COD,硬度等項目,這些在生物課上是不講的,在化學課中也是不作要求的。由於課題研究的需要。學生學會了測定儀器的使用,測定水質的具體方法。而這些都是課本外的知識。
4. 可使學生關心周圍的環境問題
《市西中學的飲水狀況調查報告》完成了,那麼市西校園的空氣質量如何呢?校園內各種環境中的好氧細菌是否存在?存在的量是否一致?就這樣《市西校園內好氧性細菌的測定》方案又設計出來了。
總之,環境教育中的環境問題給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有社會意義的研究課題,而研究性學習則使環境教育不成為空洞的說教,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實踐、重體驗、重全員參與。這正是環境教育的目標: 促進全世界人類去認識並且關心環境及其有關問題,並促使其個人或集體具有解決當前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知識、技能、態度、動機和義務。所以說,研究性學習能促進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㈧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閱讀,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研讀文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然後在班上交流學習所得的一種學習活動.這種閱讀活動是以閱讀目的為前提,以圍繞閱讀目的准確、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篩選、處理、創造語言信息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展研究性閱讀,有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助於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進科學思維的形成;有助於改變傳統閱讀教學的某些不足,是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種形式 ,在 一、確立閱讀目標研究性閱讀是一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圍繞閱讀目的准確、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並廣泛地聯系相關信息,從中篩選、處理信息,以便實現閱讀目的.因此,明確閱讀目的,為閱讀活動定向是研究性閱讀的首要任務.二、初讀感知這是研究性閱讀活動的准備階段,要求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熟悉內容,為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作準備,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礎.三、提出問題在閱讀目的的引導下,通過初步感知課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研究性閱讀,是和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們提倡提出的問題必須是同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的問題.當然,在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提出有意義的、值得探討的問題.開始時可以由教師提問,由學生閱讀、研究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研讀《稱象》一課時,開始先出示大象圖,指導學生觀察,並簡要介紹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為提出稱象問題作鋪墊.隨後引出問題:象到底有多重了這么大的象該怎樣稱?官員們和曹沖分別想出了怎樣的稱象的辦法?兩種辦法哪一種好?為什麼?曹沖為什麼能想出這個稱象的辦法?現在科學技術發展很快,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來稱象?前面的幾個問題是引導學生閱讀、研究課文,後面的兩個問題則是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從而把學生帶人了一個新的思考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教學要逐漸過渡到在教師啟發下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階段.因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標志.例如,在教學生學習《葡萄溝》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提出問題:(l)緊扣課題提問;(2)緊扣中心提問;(3)緊扣課文重點內容提問;(4)緊扣文章寫作思路提問.結果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葡萄溝在哪裡2課文中說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課文從哪幾方面寫葡萄溝的葡萄多?最後一句起什麼作用?等等.有了問題就可以促使學生去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深人研究.
㈨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申報方案怎麼寫
在課題研究中對於申報方案來說主要是由:課題研究的背景、課題研究綜述、課題內容目標、課題研究的方法等等方面來進行研究。關於課題研究中的問題可以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㈩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學習的理論、策略、方法,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特性化的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傳統的教學觀念就是重知識、重傳授、重結果,而研究性學習則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它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而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它涉及到學生的書本內外、學校內外、家庭內外的多方面內容,涉及到學生的道德水準、思想認識、審美教養、語言文字表達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
那麼,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呢?筆者在高二時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取得了較好成效,多個學習小組的研究成果製作成電腦作品,獲縣一等獎。筆者認為在嘗試研究性學習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把課堂研究作為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主旋律。
所謂課堂研究,就是內容在課本,研究在課堂。既可以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研究,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准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它不是簡單的問答,也不是一般的討論,而是有課題、有研究、有總結、有報告的研究學習的過程。
課文研究。 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將課文中的重難點問題或課後練習轉換成研究課題。這樣,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便於開展討論研究,又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莫泊桑《項鏈》一文中,可以讓學生研究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徵,瑪蒂爾德的丈夫路瓦栽的性格特點,以及如果瑪蒂爾德的項鏈沒有丟失又會怎麼樣等。學生通過討論,認為過去一直簡單地把瑪蒂爾德當作愛慕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形象來批判、否定是不太公正客觀的。認為她具有誠實、善良、質朴、堅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1)她做衣服時能通情達理,善解從意;(2)盡管想入非非,但無非分之想,沒有自甘墮落;(3)能按時歸還項鏈,頗守信用;(4)沒有為了佔有項鏈而耍賴的不良想法,恪守道義等。這樣,學生就能打破權威,給瑪蒂爾德以全新的評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實屬難能可貴。158班李斌同學負責的學習小組研究分析《失街亭》中的諸葛亮形象,通過上圖書館、上網等方式查閱了大量資料,寫出的總結報告觀點新穎獨到,分析深刻透徹。他們認為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其品德高尚、智謀過人,是中國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但也有自負和臨機不決的一面。甚至大權獨攬,獨斷專行,自恃清高,聽不進逆耳忠言,錯殺魏延等。160班姜政偉同學負責的學習小組研究魯迅生平,更是成績突出,製作成20多頁的幻燈片,還列印了30多頁文稿,分別從「魯迅生平簡介」「魯迅雜文評價」「魯迅 小說評價」「空白與繁瑣——魯迅語言藝術評析二題」「結語」等方面加以陳述,很有深度,博得了同學的稱贊。這些研究性學習,既源於課堂,又不拘泥於課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這是一般的語文課堂教學難以做到的。
文學評論。 指導學生寫文學評論,是基礎研究的最佳方法。因為它給讀和寫找到了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同樣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再認識、再創造的機會。例如,執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課安排五課時:學生閱讀課文1課時,確定課題;課外查閱資料2課時;交流評價2課時。在五個課時中寫出文學評論在課堂上交流,既加深了課文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比較賞析是進行文學評論的重要手段。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它可以幫助學生打通思路,開闊視野。同是愛情詩,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與舒婷的《致橡樹》就不同。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查閱資料,充分醞釀,寫出文章。
課外內容研究是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最佳體現。
筆者認為:課外研究是高於課本、高於課堂的研究,是「課堂研究」的延伸。過去,老師和學生在課本上特別是試卷上糾纏太多。學生視野不闊,思路不寬,知識不活,「高分低能」。因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指語文的內容不僅涉及到各門學科的方方面面,而且還涉及到各種社會現象,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學生才能真正學好學活語文。而每周一個課時的語文研究性學習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老師可以自由揮灑才華,縱情享受教學的樂趣;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自由遨遊。
讓學生研究課外知識,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大語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此進行適當的引導,並適時加以鼓勵。158班樊琳、李競超、鍾精明等三個學習小組分別組織了《研究UFO現象》、《研究曾國蕃》、《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專題,160班郭幸敏、郭雪姝等學習小組則分別組織了《研究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建安詩人曹植》專題,都花了不少精力,效果也很不錯。幾個學習小組的研究成果還獲得縣一等獎。
此外,學生還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去采訪地方領導、環保調查、到農村體驗生活,寫出內容詳實的調查報告。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在技術層面上注意策略,那麼必將提高學生的語文研究能力,開創語文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