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的性質、目的、任務不同,評估的標準是不同的。如一節回聽話說話課的評估答標准,與一節作文的評估標准就不一樣。同是聽話說話課,由於要完成的教學內容、任務不同,評估的標准也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二、對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確
三、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
四、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正確的教學思想
五、教師的基本功、教學藝術如何
B.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環節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利用教材優勢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語言交際環境,以識字和發展語言同步為目的,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訓練。
我要說的是「開放式識字」 :
1.識字資源的開放
多途徑激趣,以愉悅的情緒識字。利用教材資源,營造愉悅識字氛圍。在教學時,我們正確認識教材作為識字載體的功能,注意以其豐富的韻味活躍氣氛,以其生動的情境調動情緒,學生就可以在愉悅的情境中輕松識字。
2.識字形式的開放
創設游戲情境,激發識字熱情。在識字教學中,根據課文特點,把識字任務制定成不同的游戲方案,激起學生的識字熱情。在編謎中教師巧妙地滲透了識字方法,學生那種愉悅的識字情感體驗得到了強化。還可以根據每課生字的特點,把兒歌、表演、畫圖等多種游戲形式引進課堂,讓學生喜歡識字。
3.識字方法的開放
盡管我們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識字、創造性地識字,但如果忽視了識字教學的靈魂,任由學生怎麼識記都行,那麼要想學生的識字能力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就難了。因此,應重視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滲透一些漢字學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准確地理解掌握漢字的形、義,還能讓學生充分領略我國漢字文化所蘊含的無限風光。
4.識字環境的開放
我們主要利用這三種識字環境:
(1)在家庭環境中識字。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在農村,家長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我們要向家長作好宣傳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對電視中常出現的字,家長能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認一認,經常問一問,考一考;對孩子喜歡的畫報、圖書、卡片進行親子閱讀……總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機教孩子識字。
(2)在社會環境中識字。引導學生在上學途中認大街上的廣告牌、牆體廣告、各個村的村名等,再憑借教材有意識地引導,促成學生在社會生活環境中識字的習慣。
(3)在學校環境中識字。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校園里撲面而來的校名、小學生守則、班級名、同學名、課程表、黑板報等文化設施,都是學生豐富的識字素材。教師應做個有心人,經常引導學生認認這些字,學生就會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熟悉環境與識字認字結合起來。
5.識字評價的開放
學生的識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及時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識字帶來的樂趣。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識字過程以成長記錄袋的評價結合起來。
C. 新課標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怎樣進行識字教學
三年級的識字教學,不同於一、二年級,低年級段主要以生字的逐個講解為主要方法,而三年級則主要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理解,語文課堂的重點已逐漸轉為對詞句的理解了。所以,識字教學也必然要有所轉變,我們不可能在課堂上把每一課的生字都一一加以講解,因此,教給學生們學習生字的方法,讓他們在課後的時間自學生字,逐漸積累屬於自己的學字識字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1、熟字加偏旁法
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生字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識記,一個學過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變成了新的生字,而且完全可以根據偏旁的不同來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不同偏旁賦予漢字不同的意義,還大大拓展了識字范圍,可以說是識字教學的良方之一。
在三年級上冊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認識《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的「坪」字的時候,可以以學過的「平」字為出發點,請孩子們給它加「外衣」,看誰加的多,並說一說加上不同的「外衣」後,新的字又多了哪些意義,並分別給他們找朋友加以區別,這樣,學生們不僅興趣濃厚,更在無形中把生字「坪」認識並牢牢記住了,不僅如此,還記住了「評」「蘋」等字,一字帶多字,集體識字識記起來更有系統更有方法了。 2、熟字換偏旁法
這種方法是識字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以往已經掌握的 2
偏旁和一些熟悉的字,就像變魔術一樣,通過換不同的偏旁來加深記憶,這樣,新的字在以往所學的基礎上對比記憶,很快就能把生字給記住了。只要稍加點撥,孩子們就能掌握此種方法。比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課中出現的「瓣」字,在字形上很有代表性,並且與之相關的字也很容易記混淆,我就利用多媒體做好課件,讓學生們先認識花瓣,再把瓜字換掉,出現辯論場景認識「辯」,出現思考圖片認識辨別的 「辨」,出現小姑娘的發辮,認識「辮」。這樣下來,圖與字緊密聯系,使學生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四個容易記混的字。在三年級階段,還有很多這樣的字,只要引導得當,就能使學生很快地掌握生字。 3、形聲字識字法
中國的形聲字具有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相同偏旁的字有一定的歸屬性,比如帶有木字旁就是和樹木有關的字,帶有三點水就是和水有關的字,帶有月字旁大都與身體相關等等,掌握了此種規律,再出現帶有學過的偏旁的字時,我就引導學生想想這個字大概與什麼有關,學生理解了字義,再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住字形和字音,學生們掌握了識字的規律,記憶起來也就不困難了,只要剛開始的基礎打牢了,以後的教授新字也就變得簡單易行了。
識字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孩子們自覺性差,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把枯燥的生字與優美的圖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贊賞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最喜歡聽到贊美的聲音。除了以上識字方法,孩子們還會通過「編順口溜」「猜謎語」等方法識字,在教學中要充分肯定孩子們的識字 = 3
能力,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贊美會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變得自信並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識字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識課堂上那幾個字,關鍵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的識字願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孩子們已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 ,以情境引路,以興趣導航,充分調動孩子們已有的識字經驗,將他們的識字經驗系統化,讓他們樂於在課後識字,減輕課堂負擔順利實現教學重點的轉折。
(一)基本原則概述
人教社實驗教材對於識字寫字的安排,遵循課程標准提出的「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這個原則體現在實驗教材中,就是在低年級認字1800,寫字1000;具體到每一課中,則是認字數量多於寫字數量。在中年級的三上教材中,認字200,寫字300,
與低年級的生字相加,則是認字2000,寫字1300,總體還是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不過,具體到三上的每一課中,則是認字的數量少與寫字的數量。這樣安排有三方面的考慮:第一,低年級會認了許多生字,從中年級開始,這部分生字需要轉化成要求會寫的生字;第二,由於小學階段的大部分識字任務已經在低年級解決,中高年級不再需要過多安排認字內容;第三,學習任務與要求有所調整。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主要任務,從中高年級開始,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變得愈來愈重要,因此,在堅持總量上的「多認少寫」的原則之下,每課多寫少認有助於習作的展開。
(二)識字方面
1、識字的位置與數量。本冊教材的識字內容主要安排在兩個不同的位置:課文部分、語文園地。一課裡面,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最少的有2個,最多的有10個。本冊教材要求學生會認200個生字。
2、識字的指導。教師在三上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繼續引導學生復習、運用低年級所接觸的途徑和方式認記生字,保持、加強識字的興趣,在生活中、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
3、注意生字的鞏固。我們上面已經談到,到三上為止,學生應該認識2000,隨著認字數量的加大,識字的鞏固便顯得越來越重要。鞏固識字的方法,無外乎重復見面、多次接觸,特別是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加深記憶。這里講的大量閱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注意課文的閱讀。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既是接觸新知、擴大視野、提升修養的過程,同時也是遷移、復習以前所學的過程,特別是可以鞏固要求會認的生字。因此,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二是注意課外的閱讀。學生已經認識了大概2000漢字,這個數量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的閱讀要求,或者說,閱讀一般的文字作品,學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藉助課外閱讀,學生同樣也可以將課內所學進行適當的拓展,豐富積累,提高修養;與此同時,還可以將認字與生字的運用對接起來,復習鞏固生字,增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動力。 (三)寫字方面
1、生字的性質。本冊教材要求會寫300個生字。每課要求會寫的幾個生字,有的是本課新認識的字,有的是以前已經認識的字,不論屬於哪種情況,都力圖保證它們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在筆畫或筆順上有某些共同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典型字。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中,「坪、壩」同屬於左右結構,都含有「提土旁」;「蝴、蝶」同屬於左右結構,都含有「蟲字旁」。這樣的偏旁和結構相對集中的設計,便於學生感悟和教師的指導,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適宜的平台。如果沒有上面提到的共同點,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系,則指導起來、學習起來都會很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自主發現帶有同樣筆畫、部件、結構的漢字之間的共同之處、寫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寫好典型字的安排是與傳統的毛筆書法練習相關的,練過書法的老師們都還記得,絕大多數字帖中的字都有一定的規律,或者是結構相同,或者是偏旁一樣。
從生字表二可以看出,二年級下冊每課要求寫9-12字,三年級上冊每課要求寫10—14個字。寫字數量的增加,是為學生的習作做好字量的儲備。 2、寫字的指導。
(1)從一年級上冊開始,人教版實驗教材就開始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要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要領,時常提醒學生注意寫字衛生、愛護和保管文具。與此同時,還要留心糾正學生不良習慣的養成,譬如,有的學生習慣於看一下書上的字,然後添加一筆,這種習字方式不利於學生對字形的整體把握。(漢字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就在於其具有立體的多維結構的整體性特點) (2)在本冊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應該加強生字的書寫指導。
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板書示範,詳細指導不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利弊談)。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要寫的字也越來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現,為了使學生避免寫白字、錯字,教師在寫字指導時應該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教材當中安排了這個方面的內容,譬如,「語文園地二(32頁)」的「我會填」,「語文園地四(64頁)」的「我的發現」,但是,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時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運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准確區分字音、字形、字義,不斷提醒學生在平時的書寫活動中不要寫白字、錯字。此外,也可以通過寫字與學詞的結合,使學生盡量少寫白字、錯字。因為在實際的語言環境當中,很多生字是以詞語的形式出現的,由於多了另外一個生字作為參照,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區別信息,減少出錯的機會,在寫字的同時積累詞語。為此,我們在教材之後安排了《詞語表》供大家參考。
(3)寫字的質與量。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學生動筆寫字不應集中安排在一節課上進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課裡面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也不是有人所認為的寫得越多就越好,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視學生寫字的質的情況決定量的多少,如果學生已經記住了字形並且寫得比較美觀了,那麼寫字的練習就要體現出彈性的要求了,他可以少寫幾個。換句話說,寫字練習,在達到質的要求基礎之上,學生在量上有選擇作業的權力。
(4)寫字的評價。大家知道,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慮及於此,教師對於學生寫字的評價要有不同的側重,可以就單個的生字探討重點筆畫、筆順,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著重與形體接近的其他生字的聯系,從生字之間的關聯之中復習鞏固生字、進行有效遷移。此外,應該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測評。
D. 如何在識字教學中利用漢字的特點提高教學效率
加大識字量,多認少寫,使學生能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識字,以便及早地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是課改後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趨勢。但目前,識字量太大,語文課時又少,識字教學任務繁重,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的非常棘手的問題,老師們困惑很多。目前有三種傾向:一個是把較多的時間放在了識字上,字認識了不少,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無法開展有效的閱讀。二是忽視識字教學,「今天不認識,以後就認識了」,反正也不抄不默不考,由學生量力而行,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導致「債」越欠越多,為以後的語文教學埋下了「禍根」。三是教學方法不對頭,不能緊緊把新課程理念下的識字教學的要求,無效勞動多,費時多,收效少。總之,識字教學效率令人擔憂。
那麼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核心思想是:建立大語文觀,讓學生與生字常見面,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針對我縣語文教學的情況,應該重點從四個方面來思考:
一、重視課前預習
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只有在課外下點功夫,才能有效緩解課堂教學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是在課時少,內容量大的情況下,更要把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提高學生預習能力作為一項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來抓。在識字教學中,課前預習主要是畫生字,讀生字,讀文,做生字卡片等,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一學,記一記,讀一讀。尊重並正視學生的差異,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日久天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這也會為今後語文教學減輕負擔。課前預習要注意:
1.把讀課文、識記漢字當作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留給學生。這符合《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少做題,多讀書」的理念。應告訴學生,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至關重要的。
2.隨時檢查督促,及時鼓勵表揚。堅持每節課前幾分鍾通過各種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好的學生大力宣揚,以點帶面,促使更多的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3.關注學困生。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以必要的幫助。課上充分發揮預習好的學生的示範、帶頭作用,通過當小老師、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預習差的學生。案例:《一個中國字》。
二、保證課堂有效參與
這里的有效參與是指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應該是讓學生有所得的,不擺花架子,不走過場。目前,我們的識字教學要保證學生的有效參與,有四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教學的前提。
(1)教學內容不要過於飽滿。一堂課設置目標太多,哪個都不想舍棄,結果造成40分鍾的課堂安排太多的教學內容,以求面面俱到。老師一節課下來非常辛苦,緊趕慢趕,生怕任務完不成,求大求全,而學生也只能跟著老師的節奏,草草收場,但是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東西,值得懷疑。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由舍棄才有收獲。課文就是一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到底讓學生獲得一些什麼東西,一定要抓准,適當減少兩個環節或某些環節,把一部分做透了,做細了,教學才能夠達到有實效。
(2)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對於識字課,主張分散,減少集中。把識字任務適當地分解,根據字形或內容與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重新「組塊」,讓學生分步完成識字任務。每節課都盡量勻出5—8分鍾的時間寫上一兩個字。避免一大堆拋給學生,既影響識記效果,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懼怕等不良心理。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關鍵。這就是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單一的接受式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就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統帥者。要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引導發現:就是把識字的權力交給學生,利用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如口語及生活中常見的用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識字,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從字形的識記到生字的書寫,無論是生字結構、筆畫順序、字形特點、書寫要點,都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比較。只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他們會各有各的發現,各有各的感悟,常常能冒出不少好點子,思維火花競相開放,創造潛能得以發掘,個性品質得以培養。案例:「玉」。教師所做的,只是適當的引導和充分的肯定。在這樣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潛能就會得到最大的發揮,這遠比教師一味地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好得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勢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游戲中識字: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生字,使困難的識字過程變成學生喜愛的游戲。如用生字卡片開火車、分組玩字詞卡、你說我找、小組比賽、郵遞員送信、摘蘋果、找朋友、奪紅旗、你說我猜等等。在這樣的氛圍中,識字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案例:疊。
(3)當小老師:學生愛表現,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願意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這是值得我們充分利用的,如領讀、檢查生字等工作都可以讓小老師來做,既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一舉兩得。案例:《狼和小羊》。
(4)小組合作學習: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創設一切條件、機會,確保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提高識字效率。如小組互相幫助教生字;或者小組長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搶讀比賽,檢查生字掌握情
況,讀得不準的由組長負責教會;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識字方法,和同學一起分享自己與眾不同的方法,感受學習的快樂,並在快樂的學習中打開思維。
小組學習容易使好的學生更好,差得更差。怎麼辦?我們應該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合作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自己怎麼想的,怎麼讀的,怎麼畫的,合作時,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要求小組匯報時,教師要把「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取代「哪個同學願意說一說」,還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讓大家對他們的意見發表見解,在具體的爭論中,學生思維得到碰撞,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在小組討論時,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真正了解一下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靈活調整下一個環節,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要追求實效。
3.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
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重點。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材上規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學生,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一旦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教學也就輕松自如了。怎樣培養呢?《課程標准》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生字教學中,最易解決的是音,最難解決的是形。一些教師對生字的音反復朗讀,而對於最難分清的形引導識記過於忽略。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腦想識記生字的方法。關於識字方法,參考書中有一些介紹,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猜字謎、編小故事、比較識字、擴詞、說句子等等,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參照運用。但要注意一點: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識字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鼓勵並允許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自己熟悉的、習慣的方法記字,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保護學生識字的信心。案例:糧。
《課程標准》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力求做到識用結合」。就是及時為學生創設練習和運用生字的機會。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了。教學中要有意識、有步驟地示範、引導,如讓學生用字組詞,用詞造句,讓學生讀短文,學說話等等。這些辦法可提供學生和字詞反復見面的機會,在發展全面的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識字能力。案例:《漢字家園(二)①》
E. 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實效性的方法、策略
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實效性的方法、策略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只有在低年級完成足夠量的識字教學任務,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讀書,大量地進行課內外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已成為小學語文界的共識。
但是現在識字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法陳舊,學生靠反復機械練習識字,教學效率低。寫字教學環節薄弱,對學生的書寫指導不到位。因此,准確把握
識字與寫字的學習目標,對於改進識字、寫字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乃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有重要的意義。
識字教學要突出三個方面的教學:
、強化誦讀,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讀書,讀好書
教材中識字的方式有三種:看圖讀拼音識字,識字學詞學句
隨課文識字。不論哪一種類型課文的識字,教材的編排都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都強調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都強調在讀好文本的過程中完成識字教學的任務。有研究表明,小學生識字與以下四個因素的刺激密不可分:
對於其中聲音、語意、符號這幾個要素的感受都離不開讀書的過程。為什麼一些常用字學生不會用錯,就是學生在讀書中見的多、說寫中用的多,音形義在大腦中印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的識字教學不管是《三字經》,還是《千字文》都強調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識字。在識字的同時訓練學生讀書時吐字准確、清晰的發音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學生充分讀,讀到位,對生字的音形義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就要引導學生想辦法記住這個字。新大綱及教學參考書上一再要求低年級識字教學要體現漢字的特點,作到音形義相結合,要改進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要求我們的識字教學一定要改變不分重點、難點一律由老師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再讓學生機械抄寫的陳舊教法。中國的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它源於象形文字,它凝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審美情趣,在漢字中凝結了中華文化在裡面。(一)字理識字。所謂字理,是指漢字的構字依據和組成規律。字理識字是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漢字字形間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也就是說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識記字形,以達到識字的目的。這種識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學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義之間的聯系,是核心;啟發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識字的大體程序是:讀准字音,解析字理,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F.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策略
(1)課外閱讀,鞏固識字。但效果不太理想。
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致使閱讀起來困難重重,興趣不足。另外一般本節課所學過的生字不能都出現在一篇讀物中,一些未能出現的生字會因為不能及時鞏固而被學生迅速遺忘。
(2)把新學的漢字組合成短小有趣的兒歌或是編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讓孩子們多讀多練,使學生大腦對這些漢字產生反復刺激,達到不斷強化的目的。
但是這樣做偶爾為之可以,但要課課如此,顯然很不符合教學實際,老師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精力,那僅是一種理想化的鞏固方式。
(3)設計每一課的課後詞語積累表,給本課所學的生字組一些常用的詞,一般三到四個左右,並給詞語中所出現的沒學過的字註上拼音,列印出來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其讀讀每課所學生字組成的詞,圈圈還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
生字回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正常的現象。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地鞏固、不斷地復現。達到?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問題三:如何有效地指導寫字,保證學生的書寫質量?
寫字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它不僅直接關繫到識字教學的效果,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注重學生的書寫,要指導好學生寫字,搞好寫字教學與識字教學的結合。
?書寫質量?應該涵蓋三個方面:
第一是字寫得是否正確;
第二是字寫得是否規范(?規范?指的是字的間架結構、字的筆順、每一筆的佔位等等);
第三個方面就是寫字的習慣怎麼樣。
許多老師在批閱作業及試卷時,埋怨現在的學生書寫水平太差,字寫得潦草馬虎、歪歪斜斜。而在《語文課程標准》中,寫字的要求
和地位大為提高,要求學生一出手就要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所以,老師們在識字教學應該要做到?三當堂一保證?。
三當堂──當堂指導、當堂書寫、當堂反饋
一保證──保證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書寫指導、書寫時間
如何培養學生寫好字呢?
教師要非常重視筆畫的教學,還強調正面引導的作用,第一印象要正確深刻,可以減少學生以後出現毛病。學習?點畫?的寫法,要要求學生做到四會:會看、會畫、會說、會寫。即會看筆畫的外部形狀,會勾畫筆畫和填寫筆毫運行的軌跡,會說運筆過程,會寫出幾種形狀,起、行和收筆完整。根據這四會,我想在教學中還應做到?三結合?:
1、?眼看?與?手寫?結合,重視觀察過程
眼力的高低往往決定寫字的優劣,所以教學生寫字不能忽視?看?這一活動,如果只孤立地強調?寫?,就違反了寫字學習的規律。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下筆時隨意。?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均等訓練學生觀察。
(1)學會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田字格中的字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範本,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字的筆畫、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位臵,並努力記住它。
(2)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
這一點是學生掌握好字的關鍵所在。學生錯字主要就錯在形近字、筆畫多的字上,而要減少這種錯誤,就必須培養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3)仔細觀察教師的范寫
教師的范寫是最直接的指導,要引導學生看清第一筆的運筆方法,並試著這樣寫。這既是指導書寫的過程,也是鞏固識字成果的過程。
(4)仔細觀察同學的書寫,學會評價。
評價是一個有相當難度又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要做到正確評價,必須以觀察為基礎,只有觀察到位,評價才能恰如其分,也才能起到提高自己的作用
2、?腦思?與?手寫?結合,重視思維過程
用心識記單個漢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識字、寫字當然也如此。我們要扇於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字形通過大腦的加工與生活
經驗、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得出最好的記憶方法,儲存在大腦中。這里要特別強調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經過這種聯系,字就記得特別牢
3、?口說?與?手寫?結合,重視表達過程
表達是小學生相對薄弱的環節,因為表達要經過幾個過程。首先,表達要以觀察為基礎,沒有觀察得到的表象,表達就無從進行;其次,表達要有思維的基礎,沒有頭腦的加工、整理,表達就不可能全面、有條理;最後,未必就是掌握得不好,但表達得好,則肯定掌握得好。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表達的作用,這是識字教學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訓練學生。
(1)說字形
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說時要學生按一定的格式
(2)說寫法
教學時我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這樣他以後每看到一個新字就會下意識地去觀察,那我就可以省一些心,少說一些廢話了。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3)及時評價。
每次孩子寫完了,我就拿個兩本比較好的放到投影儀上,讓孩子來打星,哪個比較好的,哪個不夠好的,哪裡需要改正,然後再看自己的,自己訂正。這對於大部分孩子還是有效的,他能自己發現哪裡不好,趕緊改,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或者說2年上的孩子,我感覺他的意識書寫和實際書寫還是有差距的,他知道該怎麼寫,但是真正寫出來還是會有問題。例如(書寫土)還是需要一個一個的指導。以前,每次學生錯了我都把他們叫過來,在教室前面大聲地批評,怎麼這個地方又寫錯了?你看,還擦破,這么不小心,後來,我看到辦公室的郭老師,她從來不這樣批評學生,如果學生錯了,她就到學生的座位邊或叫到辦公室,蹲著或著抱著,輕輕地講,哪怕是批評她也輕輕地批評,噢,我學了一招,如果要改的學生不多,我就到座位上一個一個說,如果錯的多了,就到講台上,輕輕地說說,孩子改得也挺快的。這樣一個一個指導,雖然花時間,但是孩子書寫提高還是比較快的。
4、利用競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集體意識。如:每次作業面批時,讓學生
把寫的字與範字進行比較,與上次作業進行比較,並給出相應紅星,學期末評出星級作業,並給予獎勵;每個星期五的寫字課上,進行寫字比賽(包括寫字的姿勢),評選書寫閃耀明星,對獲得進步獎的學生將得到一朵小紅花,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定期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放進學習園地,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寫字的興趣。
G. 如何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學習心得
僅供參考
加大識字量,多認少寫,使學生能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識字,以便及早地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是課改後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趨勢。但目前,識字量太大,語文課時又少,識字教學任務繁重,是擺在我們老師面前的非常棘手的問題,老師們困惑很多。目前有三種傾向:一個是把較多的時間放在了識字上,字認識了不少,可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無法開展有效的閱讀。二是忽視識字教學,「今天不認識,以後就認識了」,反正也不抄不默不考,由學生量力而行,能掌握多少算多少,導致「債」越欠越多,為以後的語文教學埋下了「禍根」。三是教學方法不對頭,不能緊緊把新課程理念下的識字教學的要求,無效勞動多,費時多,收效少。總之,識字教學效率令人擔憂。
那麼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核心思想是:建立大語文觀,讓學生與生字常見面,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針對我縣語文教學的情況,應該重點從四個方面來思考:
一、重視課前預習
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只有在課外下點功夫,才能有效緩解課堂教學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預習作為語文學習的先導,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別是在課時少,內容量大的情況下,更要把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提高學生預習能力作為一項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來抓。在識字教學中,課前預習主要是畫生字,讀生字,讀文,做生字卡片等,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一學,記一記,讀一讀。尊重並正視學生的差異,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日久天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這也會為今後語文教學減輕負擔。課前預習要注意:
1.把讀課文、識記漢字當作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留給學生。這符合《課程標准》中提到的「少做題,多讀書」的理念。應告訴學生,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至關重要的。
2.隨時檢查督促,及時鼓勵表揚。堅持每節課前幾分鍾通過各種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預習好的學生大力宣揚,以點帶面,促使更多的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3.關注學困生。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以必要的幫助。課上充分發揮預習好的學生的示範、帶頭作用,通過當小老師、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預習差的學生。案例:《一個中國字》。
二、保證課堂有效參與
這里的有效參與是指所有的學生都應該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應該是讓學生有所得的,不擺花架子,不走過場。目前,我們的識字教學要保證學生的有效參與,有四個問題是最重要的: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教學的前提。
(1)教學內容不要過於飽滿。一堂課設置目標太多,哪個都不想舍棄,結果造成40分鍾的課堂安排太多的教學內容,以求面面俱到。老師一節課下來非常辛苦,緊趕慢趕,生怕任務完不成,求大求全,而學生也只能跟著老師的節奏,草草收場,但是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東西,值得懷疑。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由舍棄才有收獲。課文就是一個例子,通過這個例子到底讓學生獲得一些什麼東西,一定要抓准,適當減少兩個環節或某些環節,把一部分做透了,做細了,教學才能夠達到有實效。
(2)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對於識字課,主張分散,減少集中。把識字任務適當地分解,根據字形或內容與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重新「組塊」,讓學生分步完成識字任務。每節課都盡量勻出5—8分鍾的時間寫上一兩個字。避免一大堆拋給學生,既影響識記效果,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懼怕等不良心理。
2.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關鍵。這就是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單一的接受式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就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要什麼都凌駕於學生之上的統帥者。要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引導發現:就是把識字的權力交給學生,利用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如口語及生活中常見的用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識字,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從字形的識記到生字的書寫,無論是生字結構、筆畫順序、字形特點、書寫要點,都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比較。只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他們會各有各的發現,各有各的感悟,常常能冒出不少好點子,思維火花競相開放,創造潛能得以發掘,個性品質得以培養。案例:「玉」。教師所做的,只是適當的引導和充分的肯定。在這樣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潛能就會得到最大的發揮,這遠比教師一味地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好得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勢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游戲中識字: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生字,使困難的識字過程變成學生喜愛的游戲。如用生字卡片開火車、分組玩字詞卡、你說我找、小組比賽、郵遞員送信、摘蘋果、找朋友、奪紅旗、你說我猜等等。在這樣的氛圍中,識字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案例:疊。
(3)當小老師:學生愛表現,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願意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這是值得我們充分利用的,如領讀、檢查生字等工作都可以讓小老師來做,既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一舉兩得。案例:《狼和小羊》。
(4)小組合作學習:在不同的學習過程中創設一切條件、機會,確保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提高識字效率。如小組互相幫助教生字;或者小組長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搶讀比賽,檢查生字掌握情
況,讀得不準的由組長負責教會;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識字方法,和同學一起分享自己與眾不同的方法,感受學習的快樂,並在快樂的學習中打開思維。
小組學習容易使好的學生更好,差得更差。怎麼辦?我們應該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合作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自己怎麼想的,怎麼讀的,怎麼畫的,合作時,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要求小組匯報時,教師要把「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取代「哪個同學願意說一說」,還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讓大家對他們的意見發表見解,在具體的爭論中,學生思維得到碰撞,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在小組討論時,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真正了解一下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靈活調整下一個環節,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要追求實效。
3.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
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重點。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材上規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學生,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一旦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教學也就輕松自如了。怎樣培養呢?《課程標准》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生字教學中,最易解決的是音,最難解決的是形。一些教師對生字的音反復朗讀,而對於最難分清的形引導識記過於忽略。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腦想識記生字的方法。關於識字方法,參考書中有一些介紹,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猜字謎、編小故事、比較識字、擴詞、說句子等等,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參照運用。但要注意一點: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識字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鼓勵並允許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自己熟悉的、習慣的方法記字,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保護學生識字的信心。案例:糧。
《課程標准》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力求做到識用結合」。就是及時為學生創設練習和運用生字的機會。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了。教學中要有意識、有步驟地示範、引導,如讓學生用字組詞,用詞造句,讓學生讀短文,學說話等等。這些辦法可提供學生和字詞反復見面的機會,在發展全面的語言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識字能力。案例:《漢字家園(二)①》
識字教學中要做到「三個不要」:
1.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情,課課清,人人清。要承認學生間的差異,並尊重差異。一篇課文十幾個生字,不一定要全部過關後再學下一篇,要認識到漢字學習是一個反復、長期的過程。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了好朋友。重要的是要創造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增加漢字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加強漢字的復現和鞏固。
2.不要對漢字做過細的分析。必要的分析是對的,也是需要的。但不要過於繁瑣、復雜地分析漢字的字形、字義,尤其是避免對漢字中某些不認識的部分、字形復雜的部分進行分析。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設計多種活動,如字詞游戲,閱讀活動,競賽活動等與漢字反復見面,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字形,逐步從本課會認,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
3.不要過早把生字從語言環境中提取出來單獨認讀。要先在語境中反復認讀,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的基礎上,再提取出來認讀,這樣學生有了一種語言環境的依託,有了一個從簡到難的坡度,可以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這一點將單獨作為一個主題說明)
三、加強課後鞏固
根據學生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剛剛認識的字一定要在以後的兩三天中及時復習。不能因為課堂教學的結束, 就中止了識字教學。當堂認識,過幾天就忘記了,這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加強課後鞏固。課後鞏固生字的方式很多,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一套卓有成效的辦法。重點注意三點:
1.充分利用生字卡片:如在教室牆壁貼生字卡片,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中與生字多見面。小組內利用一定的時間抽讀卡片……。
2.充分發揮評檢功能。可以日檢周評,隨時檢測學生識字的情況,了解差異,發現問題,及時鞏固。評選識字大王,識字小能手等,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和慾望。
3.充分擴大閱讀面。增加識字量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提早進入漢字的閱讀階段。課程標准中提到的「識用結合」,主要是加大閱讀。也只有學以致用,學生才能體驗到識字的樂趣。教師應該有計劃地將小文章推薦給學生讀一讀,用生字、詞編寫一些句子、小短文,讓學生讀一讀……。總之,千方百計想辦法讓學生提前進入閱讀,經常與生字見面。
四、拓寬識字渠道
識字要採取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認識教材上的字,一條腿是自己利用各種資源,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和渠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識字教學就會輕松許多。校園、班級牆壁、商店、食品袋上、廣告、商標,從同學的姓名中,電視、報紙、雜志上……,到處都是識字的好地方。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見到生字就認一認,讀一讀。再拿出一點時間,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案例:「識字園地」。這樣使識字教學減輕了壓力,哪個字你認識?在哪裡認識的?教學也變得有情趣起來。學生的識字量越來越多,必定會為中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識字趣味性,滿足學生好奇心,是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效率的基本措施。教學時,採用編順口溜、猜字謎、編故事等有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例如,在教「青、清、情、晴、請」等字時,我編了「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愉快心情,說話用請」的順口溜,幫助學生識字。這樣的教學,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教會學生識字方法。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是保證學生有效參與的重點。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材上規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學生,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一旦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提高了,識字教學也就輕松自如了。怎樣培養呢?《課程標准》要求:注重教給識字方法。生字教學中,最易解決的是音,最難解決的是形。一些教師對生字的音反復朗讀,而對於最難分清的形引導識記過於忽略。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腦想識記生字的方法。關於識字方法,參考書中有一些介紹,加一加、減一減、換部首、猜字謎、編小故事、比較識字、擴詞、說句子等等,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參照運用。但要注意一點: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識字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不盡相同,鼓勵並允許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自己熟悉的、習慣的方法記字,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保護學生識字的信心。
三、拓寬識字渠道。識字要採取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認識教材上的字,一條腿是自己利用各種資源,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和渠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識字教學就會輕松許多。如從校園、班級牆壁、商店、食品袋上、廣告、商標;從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電視、報紙、雜志上;周末,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到處都是識字的好地方。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
總之,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一個大課堂,必須處處留心,時時學習,才能認識更多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