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七律長征意思

小學語文七律長征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08 02:07:15

『壹』 七律長征的意思

作品原文:

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注釋譯文

1、詞句注釋:

⑴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⑵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

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

⑶難:艱難險阻。

⑷等閑:不怕困難,不可阻止。

⑸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⑺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閑』之意。」

⑻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雲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

⑽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雲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

⑾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暖:被一些學者指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歡快心情,也有學者說意思為直譯後的溫暖。)

⑿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

⒀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⒁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

⒂岷(mín)山:中國西部大山。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⒃三軍:作者自註:「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⒄盡開顏:紅軍的長徵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2]

2、白話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1)小學語文七律長征意思擴展閱讀:

《七律·長征》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貳』 七律.長征+詞義

【譯詩】
紅軍不怕長征中上的艱難險阻,
萬水千山只當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勢綿延,蜿蜒曲折的五嶺就像小河裡翻滾的細小波浪,
廣大無邊的烏蒙山如同腳下滾動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暖」的理解只能通過詩句和有關資料,感悟到它寫出紅軍渡江的熱烈情景和旺盛熱情,不能作明確的解釋。)
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橫跨兩岸。(「寒」的意義與暖類似,在於烘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和奪橋戰斗的激烈,不能作確切的解釋。)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個方面軍從這些地方經過以後全都笑逐顏開。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歷經十一個省,於1935年10月,第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總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編輯本段]【賞析】
長征如此偉大復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緻轉換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里,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萬象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毛主席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即便在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猶如詩人毛澤東在奪取江山後也說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斗,自強不息,沖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輻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斗。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國家主席),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歷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嚮往,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嚮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引自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說,他們只是等閑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面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但在詩人的眼裡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歷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作者在此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斗,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徵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斗隱了下去,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嘆。但紅軍在大詩人毛澤東的率領下,一舉沖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里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註:「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面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平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更多資料請參考http://ke..com/view/247622.htm

『叄』 五年級下學期課文 七律長征 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來難險阻自;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過了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肆』 七律長征全詩的意思

七律長征全詩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由於紅軍在度過這里時沒有費一兵一卒,所以讓人感到溫暖,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相比起金沙江,這里的傷亡慘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過了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原文:

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4)小學語文七律長征意思擴展閱讀:

七律長征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主要作品有:

《毛澤東選集》:毛澤東的主要著作集。

《毛澤東文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陸續出版,編入了《毛澤東選集》以外的毛澤東重要文稿。

《毛澤東詩詞》:毛澤東創作的舊體詩詞作品。

《七律·長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

『伍』 請問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七律長征》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專五嶺山脈那屬樣蜿蜒起伏,可在紅軍眼裡就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氣勢雄偉,可在紅軍眼裡它們就像腳下滾過的小泥丸。金沙江兩岸盡是懸崖峭壁,喘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橋上的瀘定橋橫跨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白雪皚皚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陸』 七律長征是什麼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 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專山脈那樣高低起屬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由於紅軍在度過這里時沒有費一兵一卒,所以讓人感到溫暖;
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相比起金沙江,這里的傷亡慘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讓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白雪皚皚的岷山,紅軍們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柒』 小學語文全解上的七律長征詩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專水拍雲崖屬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1935年10月
【譯詩】
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盪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軍將士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其他的人--抄襲者鄙視~~~

『捌』 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整篇課文是什麼意思

紅軍不怕遠復征難,萬水千山只等制閑: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tuan,2聲)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這是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課標版,小學教材全解之五年級語文(上)中的意思,很辛苦才找到的呢!
還有一種: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盪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軍將士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希望你能給我分,永遠快樂,獲得更多知識哦!!!

『玖』 五年級上冊語文小學教材全解第25課七律長征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作品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萬水千山在紅軍的眼裡只不過是平常事。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只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腳下滾動的小泥丸。
金沙江拍擊著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敵人要地拿下,使將士們的心裡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橋橫架,鐵鏈晃動,搖搖欲墜,且傷亡慘重,血肉橫飛,敵人冷酷無情,形勢十分嚴峻。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登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在翻越雪山之後,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便個個笑逐顏開。
作品注釋
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1]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里,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1]
難:艱難險阻。
等閑:不怕困難,不可阻止。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雲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
金沙: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騰騰,使人心感溫暖。
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暖:溫暖。)[1]
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1]
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
岷山:中國西部大山。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是長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與黃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山地長有川西雲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3,8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嶺為大熊貓集中分布區,以摩天嶺分布密度最大。
三軍:指紅一、二、四方面軍,即整個紅軍。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
盡開顏:紅軍他們的長徵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1]

望採納

『拾』 七律長征的走泥丸意思

1、是指滾動的小泥丸。
2、原文
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紅軍專不怕遠征難,萬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3、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4、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七律長征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